元朝末年,群雄四起八方割據,在這些梟雄中最有才華的倪文俊為何最先出局?
元末明初又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慘烈的大內戰、大破壞時期,活躍其間的那些人物,既可以褒之為「英雄輩出」,也可以斥之為「妖孽叢生」。題目中提及的倪文俊是南方紅巾起義軍所建立的天完政權中的重要人物。
倪文俊並不是天完紅巾軍的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然而倪文俊卻是天完政權得以復興的關鍵人物。早在至元十二年起,曾經轟轟烈烈的天完紅巾軍在各個戰場上均遭遇到挫折,尤其是在皖南到江浙方面,天完大將項普略在廣德被元軍俘殺,到該年底,整個江浙地區的天完將士均遭剿滅或驅逐。至正十三年,江浙元軍統帥三旦八以部將韓邦彥、哈迷、汪同等,配合江西元軍亦憐真班部,在江西戰場中也屢敗紅巾軍,逐漸進逼湖廣。在長江中游地區,湖廣元軍卜顏帖木兒、河南元軍答失八都魯分別攻陷江州、蘄州和安陸,擒殺彭國玉、況普天等首領。到至正十三年底,卜顏帖木兒、哈臨禿、伯顏不花等分道攻入天完政權的首都——蘄水,天完機構中將相諸官四百餘人被俘,皇帝徐壽輝、太師鄒普勝等逃入黃梅山及沔陽湖一帶。可以說,至正十三年底,天完政權近乎被元廷消滅。
當時慶功自勵、彈冠相慶的元軍諸將,恐怕再也沒想到,僅僅一年多後的至正十五年初,天完紅巾軍又紛紛自深山草澤中出現,再度在長江以南攻城掠地,風雲再起。這其中的緣由主要有二,其一是北方紅巾軍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張士誠部奪占高郵、揚州,截斷了江南財賦運往大都的通道,元太師丞相脫脫欲集合大軍圍攻張士誠,故伯顏普化、答失八都魯、蠻子海牙等軍紛紛北調,客觀上造成了南方元軍勢力銳減;其二就是天完紅巾軍這時有了新的軍事領袖,他就是倪文俊。
倪文俊,號蠻子,居黃州黃陂,世業漁,多謀而善戰,至正十五年天完紅巾軍抓住戰機,在各個戰場上主動出擊,其策劃和全盤領導者,正是被徐壽輝任命為丞相的倪文俊。尤其是漢川水戰中,倪文俊發揮自己善於組織水戰的特長,一舉全殲元威順王寬徹普化之子報恩奴與湖南元軍統帥阿思蘭的聯軍,隨後乘勝追擊,連克襄陽、武昌、饒州、常德、衡州、岳州等,至正十六年,已完全掌握天完實權的倪文俊,建都漢陽,修治宮室,迎徐壽輝入居,此時的倪文俊可謂志得意滿、人生巔峰了。
然而人生的起落往往很快,倪文俊雖然掌控了天完政權的權柄,卻始終缺乏爭橫天下的雄心,也缺乏對天完政權未來的信心。因此,他一直找尋各種機會與元廷接洽、談判,希望能被招安、成為家鄉——湖廣行省的平章,以改變自己卑賤的身份。但因各種原因,倪文俊與元廷的暗中談判一直沒有進展,至元十五年六月後,權欲膨脹的倪文俊已沒有耐心等待元廷的招安了,終於下了自己要「更上一層樓」的決心,其一面施展各種陰謀以圖謀害身為皇帝的徐壽輝,一面不斷在軍中培植自己的心腹死黨,以期在萬一大事不成時,可分裂軍隊以降元。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企圖謀殺徐壽輝的陰謀敗露了,與其想像的不同,絕大多數軍中將領沒有出頭附和他的降元主張,這個以多謀善斷著稱的梟雄,自此也無能為力了,只好逃離漢陽,但不知為何,其沒有北投元軍,而是奔往陳友諒駐防的黃州,以致被早已對其不滿的陳友諒輕易誅殺。
倪文俊為什麼在倉皇出逃時去投陳友諒,是否這個曾當過倪文俊部下的野心家,也參與了他謀害徐壽輝的陰謀?如果是,則其直接誅殺倪文俊的行為就有滅口之嫌。當然,恪於史料匱乏,今天我們已經無法深究前內幕了,只能偶然發揮下自己的想像了。
倪文俊,湖北黃陂人,打魚為生 ,他生性剽悍 ,驍勇好鬥,具典型的「九頭鳥」 之火爆性格。後來,他參加了湖北徐壽輝部紅巾軍,因作戰勇猛,渾不畏死,軍中人送綽號「倪蠻子」 。
倪文俊能征慣戰,屢立戰功,在紅巾軍中很快脫穎而出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布販子出身的農民領袖徐壽輝在湖北(元稱荊湖北路)蘄水(今浠水)登基稱帝,國號天完 。倪文俊被封為元帥。
元至平五年(公元1355年), 倪文俊率部在湖北漢川擊潰元威順王寬徹普化統領的水軍,俘虜並誅殺了威順王諸子,還強行霸佔了他的妃子。之後,倪文俊又連克荊、潭、鄂等十餘州郡,聲名愈加顯赫,氣勢早已凌駕於天完帝徐壽輝之上。
倪文俊自恃功高,專橫跋扈,不服管束,還暗中與元朝官員私通款曲,準備率部降元。之後,元廷拒絕了倪文俊的乞降。
元軍大舉來攻,紅巾軍接連遇挫,丟了很多地盤,蘄水也遭到圍攻,眼見不守。
倪文俊率軍進入到荊湖南路(湖南),居然連戰連捷,迭克州縣,還屢次擊潰元軍的進剿。元太平元年(1356年),倪文俊率軍回師湖北,攻佔漢陽(今武漢),他將徐壽輝接來,準備重建天完政權,自任丞相。其實,早在徐壽輝於蘄水登基稱帝時,他就已經成為倪文俊的眼中釘 ,也成了這位桀驁不馴、暗中覬覦天完最高權力之部將伺機襲殺的首要目標。
倪文俊趁紅巾軍戰事不順,用武力挾制徐壽輝,準備大權獨攬,然後尋機除掉徐。不久,倪蠻子在漢陽發動政變,準備殺徐自立,不料陰計外泄,被徐察覺後加強了戒備,見事已敗露,倪文俊只得率舊部出城逃亡。
倪文俊率部逃奔黃州(湖北黃岡),不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兇狠殘忍的他竟喪生於另外一次自相殘殺的事件中。
倪文俊的部將陳友諒,陰鷙兇狠,野心勃勃,而且算計老道,藏得很深。他在黃州出其不意地襲殺了再三謀逆、為人所不齒的倪文俊,兼并其軍,並將下一個目標瞄準了天完帝徐壽輝。陰險狡詐的陳友諒顯然比好勇鬥狠、凶戾寡謀的倪蠻子棋高一籌,他深知僅憑自己羸弱的軍事實力尚不足以取代兵多將廣的天完帝,於是他威逼利誘缺乏主見的徐壽輝遷都江州,之後重演了「挾天子以令諸侯」 舊戲,他自稱漢王,置文武百官,漸漸掌控了兵權 。
夯實權力後的陳友諒撕去偽裝,視天完帝徐壽輝如傀儡。
兩年後, 陳友諒指揮部隊一舉攻克長江鎖匙太平(今安徽當塗),長江中下游諸鎮已無險可守,幾乎唾手可得。陳友諒自謂羽翼豐滿,素有膏腴之地之稱的江南即將被自己佔有,於是不再有所顧忌,他遣一員部將闖入徐壽輝寢宮,用鐵器猛砸其天靈蓋,砸的腦漿流了一地。元末湖北紅巾軍領袖徐壽輝曾屢遭部下暗算,每次都有驚無險,僥倖不死。這位可憐的農民首領卻未能再次免遭部下毒手,他倒在血泊中一命嗚呼。幾乎在同一時間,陳友諒迫不及待、躊躇滿志地在安徽當塗西北的采石磯五通廟內登基稱帝,改國號漢,建元大義。
標題中說倪文俊是元末梟雄中最有才華的一位,本人不敢苟同 。他起事早,驍勇善戰、屢立戰功是不假,但其人反覆無常、手段戾狠兇殘,經常暗室密謀,想襲殺並取代徐壽輝自立為王,其心可誅。雖然歷史或戰爭通常更有可能選擇最冷血無情的人作最後的勝利者,但動輒同室操戈之人必定被時代與同伴所拋棄,本該用來消滅敵人的刀槍劍戟,卻一次次猛然砍向自己戰友的頭顱,這樣的人無論如何高能都註定走不遠。任何慘絕人寰的濫殺行為都必須被譴責,特別是因內訌而濫殺,只能讓親痛仇快,於大局無補甚至自取滅亡。因此,倪文俊也好,陳友諒也罷,其兇殘本質都是一樣的,這些極度自私、目光短淺、且手段卑劣之輩,無論氣焰如何囂張,最終被後起之秀朱元璋一一掃滅,都只是時間早晚與命中注定之事。
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剽竊必究
插圖源於網路
倪文俊是湖北徐壽輝天完政權的丞相,以兇猛狡詐心狠著稱,架空徐教主掌控了朝政實權,後在內鬥中敗北逃到親信陳友亮地盤上,沒想到陳友亮更比兜文俊心狠狡詐,直接捆綁起倪獻給徐壽輝,缺心眼的教主嚓嚓一刀殺了倪文俊,重賞提拔陳友亮,陳掌控政權後直接幹掉徐教主,自稱漢王,建元大義。後陳友亮成為元末實力最強的草頭王,聯合張仕誠夾攻朱元璋,經鄱陽湖決戰朱勝出,陳的地盤落入朱元璋之手,成就了朱明王朝的一統天下。倪文俊、陳友亮崇尚暴力陰謀狠毒,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而朱元璋按謀士朱升的九字訣"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徐圖發展,倪陳張等梟雄都成了朱元璋的墊腳石。倪陳等不先出局誰出局?
請小編不要拿清朝的朱元璋畫像貼出來好嗎?再有歷史上起義都是出頭的椽子先爛,誰最風頭大最先受到打擊,這一點明太祖能得天下,絕不是偶然,其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可謂是洞察歷史成敗,最為高明的政治謀略,在敵人不覺中壯大自我,穩固根基,先立於不敗,養精蓄銳,而後爭勝天下,步步為營,最後致命一擊,定鼎天下。其他人無一例外要麼就有雄心卻不會經營急於成,求好大喜功卻根基鬆散內部混亂不思長久之計經營建設,成也飄忽敗也飄忽;要麼空無大志只知安於現狀得過且過,以期暫時之割據為長久之態,暫時之安樂能永久享用,失敗是必然。
倪文俊何許人也?牆頭草,那邊強勢那邊倒,也是非常沒有主見的一個人,當年謀殺徐壽輝,前怕狼後怕虎,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錯失了良機,反被徐壽輝逼的走頭無路無家可歸,投奔陳友諒時光棍一條,連個兵都沒帶上,人家要你何用?
推薦閱讀:
※朱元璋是張無忌的手下,為什麼最後是朱元璋稱帝,而不是張無忌?
※日本誅殺明朝使臣,朱元璋想滅掉日本,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
※秦始皇團隊vs李世民團隊vs劉邦團隊VS朱元璋團隊,哪個更強悍?
※朱元璋《討元檄》最後一句「蒙古、色目原非華夏,有禮儀者,願同養之」,你怎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