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假如當年永曆帝不逃緬甸,走海路逃菲律賓會怎麼樣?


大明復國依舊沒有希望,永曆帝也難逃一死。菲律賓在當時,主要分為北方的呂宋和南方的蘇祿兩個王國(西班牙殖民者已經進入),雖然與明朝關係甚好,但是畢竟是南海的蠻夷,國力脆弱微小,對永曆帝求生與復國,根本沒有什麼幫助。

鄭成功退守台灣島,依靠的還是殘存的明朝勢力,而且台灣島被大陸移民與荷蘭殖民者經營多年,也相當富庶。

可當時的菲律賓,生產力相當的低,並沒有形成真正強有力的國家統治,更何況已經被西班牙殖民者勢力侵入。永曆帝前往菲律賓最多可暫保性命,最終也難逃一死,想借菲律賓復國更是不能。

歷史無法改變,當時的緬甸國力並不弱,尚且不能有所助益,更何況西班牙入侵後的菲律賓?


一、當時敗局已定,不是李定國兩厥名王的局勢了,廣東廣西已經被清軍佔領了,永曆政權想從兩廣出海,除非先打下兩廣,所以沒有出海的條件。

二、比較南明幾個政權,也就魯王朱以海監國時期,依靠鄭成功的水師有點作為,當時都圍困了金陵城,清軍詐降,最後導致失敗。然後朱以海最後還不是被鄭成功架空了,老死在了台灣。

三、南明幾個政權都是心不齊,祖宗造孽,沒幾個成器的,永曆政權堅持最久,中途兩厥名王,天下震動,大有恢復舊河山的趨勢,可是呢,孫可望,鄭成功這些人全是為自己私利,不為民族大義,所以明朝不可能像東晉南宋一樣偏安。

四、永曆皇帝被俘後,你看他給吳三桂寫的信,搖首乞憐,以求苟活,就知道其實永曆帝也沒多大抱負,不是匡扶社稷之君。

總之呢,作為皇帝來講,崇禎帝真是個漢子,響噹噹的漢子。請關注本人頭條文章,五代十國和宋朝的歷史小文,謝謝啦。


首先,感謝邀請!

朱由榔當時逃到緬甸要不是緬甸王收留,恐怕早就餓死了,本就是弱弩之末了,即便是走水路逃到菲律賓,甚至是逃到了印尼,對於當時的清政府來說,造船技術肯定比這些番邦小國的技術強多了,因此,只要是船能到的地方,追兵也能到達,只是值不值的問題。

朱由榔的死活甚至都不取決於清政府,而是吳三桂,當年就有人勸吳三桂不要殺朱由榔,因朱死之時就是朝廷削藩之日,吳三桂不聽勸,執意要殺朱由榔,失去了鎮守雲南的意義,清政府並不願意背上絕大明後的名,所以借著吳三桂的手,剷平了大明最後的香火。

所以,重點不是逃到哪裡,而是有沒有人一定要殺他。就好象民間說的: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走海路?其實可以坐飛機。當1645年南明政權獻南京而降時,任何反清的勢力就註定了遲早會消亡。北京是政治中心,中原是兵源地,南京是經濟中心。彼時清庭要人有人要錢有錢,戰爭潛力非鄭成功和李定國可比。清軍對李定國總是輸,但只贏了一次就讓永曆皇帝翻不了身;同樣鄭成功只在南京城失敗一次就再也威脅不了清庭了。無他,本錢小而已。


無非3個結果:1最好的是帶兵稱霸菲律賓。2分庭抗禮。3兵敗身亡。但最後無論怎麼樣都比逃亡緬甸強,最後是平西王用弓勒死的!死的太窩囊了!


呵呵,怎麼沒人想到馬六甲,那原來是明朝的領土,後來被外國人給佔了,如果永曆帝過去把外國人趕走,收復馬六甲,在那裡設卡收費,大把大把的財富,有了大把大把的財富就能招兵買馬,然後一統東南亞,我們潮汕人都能出一個吞武里大帝,永曆帝作為明朝正朔,就更不在話下


推薦閱讀:

從法理上講,如果鄭成功比永曆帝死的晚,他有沒有資格稱帝?
明末崇禎的軍隊,皇上還能調動嗎?
張居正為什麼對萬曆在生活上這麼嚴格,自己的出行非常奢侈呢?
張居正和王陽明誰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李自成和明朝打戰,失敗百次能崛起百次,為何一次就被清朝滅亡?

TAG:明朝 | 永曆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