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字有恢復的必要嗎?


關於恢復繁體字的必要性,近十年開始討論起來,儘管支持的人還是少於反對的人,但終歸是引起關注,也有部分有識之士呼籲恢復繁體字,這是好事,通過辯論,至少還有恢復的可能性,畢竟現行的簡體字實施已經六十年了。

文字對於地球上大多數的人來講,不過是個符號,在這個角度來講,不管是拉丁文,還是阿拉伯文,只要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使用者都是一樣的。

但對於漢文化圈的人來說,漢字卻不只是個符號而已,傳統的漢字尤其是繁體字承載大量的意義,字字意義深遠,形象而生動,讓人望文生義。


而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核正是漢字,幾乎所有的文化形式都離不開漢字。比如詩歌,可以通過朗誦來讓聽者產生詩意和音樂美感;但通過閱讀又能讓讀者產生更多的想像空間,每個漢字都含有詩人創作詩歌時的信息,對於使用典故的詩歌更是需要通過閱讀才能理解;而通過書寫詩歌特別是書法作品,又能最大程度還原詩歌的視覺美感。

所以首先要反對的是漢字拉丁化,這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閹割。


如果這一點,大家都認同的話,我們接下去再說漢字簡體化。

簡體字從推廣者的初衷來說是好的,實際上也加速了掃盲的進度,在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都落後的五六十年前,實施簡體字不應受到過分的批判。

但是,當今的教育資源、教育環境、技術手段已是翻天覆地的變化,繁體字的學習和再學習完全不成障礙,繁體字替換簡體字也不是完全行不通的工程,關鍵還是大家想不想恢復繁體字。

對於大多數人來誰,使用簡體字和繁體字都是可以的,畢竟現在真正需要提筆寫字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甚至很多人提筆忘字,大多數人大部分時間的文字交流是藉助手機和電腦,關鍵還是在於文化戰略決策者和參謀者。

在此也順便提下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曾經在1975年開始推行,但在1986年又宣布廢止。那次的簡化更徹底,也簡化得更不像漢字,幾近閹割。


最後,明確表個態,筆者支持恢復繁體字。在阻力太大的情況下,可以先恢復部分簡體字,那些字實在失去了「她們『』的本義。

(我是六甲番人,請您關注我的頭條號。)


《部分恢復繁體漢字大有必要》(一)五十年代漢字的簡化是急功近利的事,把舊中國普及文化和學習漢字的人多人少,歸罪於漢字筆劃太多是急為片面和偽科學的,這也受了胡適新文化運動影響,當時多少文化狂人想消滅漢字,看看香港台灣和華人世界仔繁體字代代相傳,就知道普及文化這和學繁體字沒有任何衝突,繁體字是古老的祖先發明創造出來的,凝聚了祖先們的智慧在其中,我們理應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

(二)繁體字可以很好的解釋和說明這個字的由來,因為古人就是根據形聲、指示、會意、象形等造出的,對每個漢字的歷史變遷,對字義的深刻理解,是做為一個中國人最長久不變的人生樂趣,對了解歷史,探索古代文明實在是可以借鑒很多。你現在看明清民國留下的上千條楹聯,每一個字和詞都要從字義理解了,那樣得來的是中國文化的全部基因,是非常幸福和振奮人心的知識。

(三)當今社會浮躁,禮崩樂壞,對傳統的文化的復興和傳承顯得更為急迫和必要,中國文字更是承載文化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學習繁體字好處多多,值得大力提倡和積極支持。前兩天我教三年級小孫子學漢字,發現現有的教材已經把繁體字標在旁邊,這是笫一部,以後的中國,可以部分的恢復幾十個常用的繁體漢字,各種紙網媒電視台文化類節目都要做促進派,在簡化字旁加註繁體字,長此下去收獲必豐,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國家及教育部必須重視起來。






去看看王羲之的書法就知道了,那時,他老人家用的就是簡體字了。



















現在中國還在使用繁體字的地區有台灣、香港和澳門。提倡恢復繁體字的人有可能受到了這些地區的影響吧,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他們給出的理由是,簡體字表達不了字的本意,真是廢話。

有些繁體字用在書法上的確好看,但是從好記好寫來說,還是簡體字佔優。


究竟有無必要恢復繁體字,很難統一口徑,取得共識。竊以為,從當代幼教至小學教育階段觀之,簡化多年的漢字再完全恢復繁體重返課本,會給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導致極大的不適應,會給教師和家長增加極大的工作量。眾所周知,許多繁體字不是一般的繁,而是大繁特繁超繁,老學者通曉古文的高手具體操作書寫繁體字都有一定難度,更何況讓幾十年早已習慣適應簡化字的國民了?!有目共睹,中小學課業堆積如山,孩子嚴重超載,剝奪了孩子應有的童年快樂時光,壓得教師家長几乎喘不過氣來,如若再增加繁體字教育的負擔,誰堪重負?!一切都應從現代生活實際出發,大道至簡,重點念及漢字的實際操作的簡便性和實用性,考慮到漢字承載著記錄.交流的載體作用至關重要。繁體字可以在書法藝術應用中應泛自由使用,由書法去傳承古老繁體字的文化底蘊便足矣!拙見。



謝謝,文字改革是全民的國家大事,執行《簡化字》是建國初期利國利民的的大事,推行普及使用60年來,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世界華人或使用漢字的地方,也逐步在統一到《簡化字》上,如外交文件,生意合同,新聞視讀,就總結經驗,全民測評來講,利大於敞,功勞大於小節

,只是有極個別的字,有些彆扭,如後邊的後和王后的後,使用《簡化字》在全盤工作上沒有什麼失誤,從藝術揣摩上看,極個別的字,缺乏美感,這是極個別現像,如壽和壽

,60多年來,簡化字的使用家俞戶曉,國家機器使用也在正常規道,世界漢語使用逐漸統一,沒有必要恢復繁體字,再說國家有明文說,書法藝術可以混用,可以使用繁體字,也符合現在多元化,多樣性的社會需求

.再說,從技術需要上,微信:互聯網,印刷製版,媒體編輯等漢文字簡化字和繁體字的轉換操作系統上,非常順手,幾乎沒有不方便的障礙,再說,簡化字的使用並沒有廢除繁體字的歷史作用和現實作用,:繁體字在中國幾千年的輝煌是誰也抹殺不了的,繁體字是漢字文化頂尖的歷史豐碑,繁體字是中國文字改革道路上的里程碑,繁體字和簡體字在中國漢字文化發展道路上同樣發揮的歷史作用永遠放射著耀眼的光芒.謝謝.


,


首先感謝邀請!接下來簡單談一下個人看法,還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和批評指正。

個人認為很有必要,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一,繁體字比簡體字筆畫多,寫一個字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偏旁部首,有助於我們把字寫得更好。

其二,繁體字很漂亮,很美觀 寫出來更好看,而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應該繼續堅持下去。

其三,繁體字是古老的祖先發明創造出來的,凝聚了祖先們的智慧在其中,我們理應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

其四,繁體字可以很好的解釋和說明這個字的由來,因為古人就是根據形聲、指示、會意、象形等造出的,對了解歷史,探索古文明實在是可以借鑒很多。

最後,當今社會浮躁,人心不古,對傳統的文化的復興和傳承顯得更為急迫和必要,當然文字更是承載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學習繁體字好處多多,值得大力提倡和積極支持。


我個人是討厭繁體中文的,因為書寫十分麻煩,當然主要原因是自己沒什麼文化。

然而,中文繁體字一直在使用,根本就沒有停過使用,所以這[繁體字的恢復]說法,不知從何而來?

中文簡化字的年齡十分小,只是繁體中文的孫子的孫子的孫子。讓他們爺孫共同生活在一屋簷下,豈不是皆大歡喜?

偶爾有些人沒什麼事情做,於是說什麼[中文拼音化],這也難為他有這麼天才般的智慧了!好好的使用了幾千年的東西,居然可以忍心丟拋?這不是天才智慧,難不成是街頭閑漢的胡言胡語?

我終於發現一些人的確是永生者,因為不知道如何打發無聊至極的時間,於是什麼七亂八糟的事情他也想得出來,甚至也許做了出來。

忘恩負義也許是有些人的天品,不然怎麼就吃著娘家飯,抨擊娘家長?

全世界的在中國出生長到十七歲才出國的華人和沒有出國的死在中國的歷代華人,除了沒有進過學堂的,有誰不是使用中國語言說話,使用中文書寫的?

什麼使人用拼音,什麼廢除繁體,什麼不用簡化,都是閑來無事可做的人的唯恐天下不亂的思想意識,或者是酒醉狀態下的自慰。


漢字恢復繁體要問民意。

漢字起源淵源很深,有別於世界上所有的文字。她是一個不朽的創造,是中華文明傳承的最直接的載體,是人類文明史上最為輝煌偉大的創造,中華民族能歷經幾千年而始終得以存在發展,並得以為人類的發展做出貢獻,漢字功不可沒。

漢字具有深刻的科學性,藝術性,具有自然歷史的屬性,漢字對於中國人來說,漢字在,則民族在,漢字滅,剛國家亡。台灣鬧獨立,是反民族的,因為台獨反漢字,台獨逆歷史潮流而行,必將為兩岸人民所唾棄!

漢字的發展演變,始終都存在,這無可厚非,歷代的諸多先賢們為漢字的出現發展統一,流變演化花費了無以算計的心血與精力,正是因為歷朝歷代無數先人們的努力與奉獻才創造了我們引以為傲的方塊漢字。對漢字我們除了恭維,禮敬,尊重,唯一可做的工作便是維護我們美麗的漢字。

漢字裡面的學問深不見底,表情達意,象形,形聲,轉注假借,來自於天地自然,包涵宇宙萬物,一本康熙字典只是收錄比較多的漢字而已,並非漢字的全部,也不可能是漢字的全部。

在漢字的創造發展傳承過程中,漢字學專家們的功勞不可埋沒。倉頡造字,李斯,許慎,以及晉唐漢代的書家們都創造過無數偉大的輝煌。漢字裡面有自然有宇宙有哲學辯證有陰陽有藝朮,漢字書法在當今,是一門心靈之學,她能使人安靜收心,益智,延壽,具有音樂的效用,這些只有深入研究漢字的人才能領略。

日本韓國越南都曾或者至今都在使用漢字,漢風不滅,自有他不滅的道理。越南胡志明統一越南後,實行拼音文字,但越南的歷史卻是漢字記載的,滅漢字,即消除歷史,而歷史是過去永遠的存在,一個不懂自己歷史的國家,是可悲的。所以這些國家目前都在恢復理性,恢復歷史。中國的漢唐盛世造就了日本文化,可以預言,隨中華之崛起,漢字將會再次進入鼎盛!

漢字的簡化歷代都有歷代的理由,與時俱進,方便書寫。毛澤東主席在時,擔心漢字難以進電腦,於是引拼音,實行簡體字。這無可厚非。但從老一輩的手稿看,他們還是習慣愛好繁體字。從古到今所有書籍尤其是書法作品都是選繁體字為書寫字的。從上而下,從右至左,為繁體版書籍的標準排版方式,與簡體版並行不悖。

習繁字有利書法傳承,簡體字便於認讀書寫,並不矛盾。

華|國鋒時期搞過一次簡化,大量採用草書筆畫進入偏傍部首或代字,實踐證明,這是不成功的,所以已經廢止。

漢字早已進入電腦,五筆打字證明比英文更快捷無比。至此,漢字的簡化應當是永遠停止了。


我認為沒有必要。

任何文字的演化都是有其客觀規律的,漢字的發展也是一樣。

所以,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我國目前的文字狀況並不是單純的簡化字,而是將簡化字法定為標準漢字,正體字作為一種文字在民間是有廣泛使用的。比如說書法習字、廣告招牌、春聯等等,甚至大家平時上網留言跟帖,如果喜歡正體字,使用正體字也是沒人干涉的。我國的通用字典,如辭海、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等都沒有取消正體字,而是將對應的正體字在一旁標明。這就是我國目前的文字狀況,並不是取消了正體字。

而之後國家推行的二簡字就在推行不久之後取消了,並沒有成功。

所以說,我國目前的文字狀況是以簡為主,簡正並行,是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並不是某個人、某個組織就可以為所欲為的,文字的變革有其自身的規律。可以說新中國政府在我國的文字變革當中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能夠推行成功也是因為其順應了文字演進的規律。

簡化字在推行了這麼多年之後,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提升了文字處理的效率,並沒有給民眾帶來實質性的不便,是一種進步。有很多人認為的什麼廠空空(厰)、愛無心(愛)、產不生(産)等等,看似有理,但實際上,這些簡化並沒有給人們造成認知困難,所以這些人如果不說,普通人也不會硬往這方面去想。這其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簡化字是成功的,在不影響人們認知的情況下,減少了筆畫,提升了效率。

所以,綜上所述,我認為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恢復繁體字,題主的問題其實是說恢復正體字的法定地位有必要嗎?

大家說呢?


有必要恢復繁體字,一是可提煉人的性情,慢慢寫,提高記憶力,使心不急燥,欲速則不達,二是壓制人的邪維思想,有對比性。三是繁體字與簡體字是兩碼事,我的觀點是繁體字與簡體字是相對來說的,舉個例子,夢與夢,靈與靈,無與無,氣與氣,炁等等。夢的解釋為夢是有生命力的,夢的解釋為在房子里做夢。靈的解釋為人死就好像山上可燃物燃燒後的灰,人死如泥,靈的解釋是世上萬物離不開水,人是萬惡之源。無解釋為什麼都沒有,無解釋為無中生有,萬物生於無。例如同音不同筆劃數意思不同,禾與和,河,荷,何,要與曜,耀,舍與傻,灑,耍,憑與平,蘋,萍,評,坪等等。同筆劃數不同音的解釋不同,例如大和子,人和十,上和下。


推薦閱讀:

天龍八部里鳩摩智的小無相功和少林寺的七十二絕技本質上有什麼區別?
可以用「你可以再陪我,看一次櫻花嗎?」寫一篇古風小說嗎?
客家人中的「客家」是什麼意思?
梁山招安之後武松很少出戰,為何會冒死出戰幫助魯智深?
易經應該怎麼學,才能從新手到精通?

TAG:語言 | 文學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