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成粉的中藥藥效會不會降低呢?


一想到熬中藥的過程,很多人都會望而卻步,好在科技因懶而革新:現在中藥不僅可以打成粉沖泡,也可以一次性代煎分裝好,喝的時候加溫一下就行了。

但是問題也來了,到底是沖劑效果好,還是自己熬藥效果好呢?如果您在醫院問醫生,醫生一般都會說,差不多,其實這裡面玄機大著了,差別也不是一點兩點!今天「名家名方

第一句話:有些藥材打粉後更好吸收

其實,不同的藥材適合不同的劑型,有的藥材需要浸泡煎煮才能發揮發揮藥效,因此適合煎煮或泡水成湯劑後飲用;而有些藥材藥效則需要打成粉末,做成散劑後服用吸收更好,煎藥時可能藥效就不能全部發揮出來。

大部分中草藥都是可以打粉使用的,有些中藥作為保健食療品來說,打粉吃的確效果比煎水、泡水吃更好。比如當歸這味藥材,在很多中藥湯劑里都會用到,而醫生一般在開藥時,還會在藥房後註明「打碎」,否則煎藥時可能藥效就不能全部發揮出來。而如果老百姓拿當歸來熬湯或是做其它用途,光是顆粒都會比較硬,不僅難以發揮藥效,口感也不是很好,這時候,打成藥粉無疑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打粉使用的效果,甚至比原葯更優,不過打成粉有兩點需要注意的。

盡量沖服

中藥打成粉有製作簡便,便於服用攜帶,吸收較快,節省藥材的優點,但是千萬不能為了圖方便,干吃打出的粉劑。這樣反而加重了胃腸的負擔,把藥物的吸收分解提取過程都交給了胃。

打粉的中藥除了建議大家沖服外,還可以在煮粥和煲湯時用,但使用時要注意藥性。例如黃芪,將藥物放入湯中同煮服用,吸收就比吃粉劑要好得多。

乾燥儲存

打粉的藥物在儲存時,要保持乾燥,可冷藏或冷凍,但時間一般不宜過長,以免藥效打折扣。建議在低溫、乾燥的地方冷藏,一些名貴藥材建議冷凍保存,但不要超過1~2年。

第二句話:味道濃郁的中藥打粉不適合久存

比如當歸、沉香、黃芩、薄荷、柴胡等有濃重氣味的中藥,其發揮藥效靠的是濃烈的味道,存放久了藥效就會發散掉,如果專門用來治療的話,效果就沒那麼好。所以,這類有濃重氣味的葯不適合打粉久存。

除了味道濃郁的中藥不宜打粉久存,還有哪些藥物不適合打粉?中醫認為花類的藥物,如金銀花、菊花等以及靈芝等藥材不宜打粉。靈芝打成粉會像棉絮一樣,含纖維素多的植物莖類藥物也不適合打粉。蟲草等貴重藥材在做成粉的過程中,會流失一部分,不僅在經濟上造成了損失,還會影響服用的劑量。

第三句話:需煎煮中藥不能隨意打粉

值得注意的是提醒,需煎煮中藥不能隨意打粉。中藥成分複雜,煎煮過程化學反應較多,醫師開具的處方對煎煮都有特殊的要求:如先煎(質地堅硬的中藥為了易於有效成分溶出;有毒中藥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後下、包煎、另煎、沖服、烊化、泡服。只有按照這些特殊要求去操作,才能保證該方葯的療效。

比如說,有一些動物組織和動物類藥材,本身容易被微生物污染,煎煮過程也是一個消毒過程,可以消滅病原微生物,保證用藥安全。另外,中藥煎煮還是一個減毒增效的過程,也是藥物相互作用的過程,有利於藥物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達到有效濃度,更好地發揮藥效。如果將適宜煎煮的中藥拿去打粉直接服用,可能是藥效增強,但同時導致毒性也隨之增大,極易達到中毒劑量致嚴重後果。

打粉和煎煮怎麼選?

味極苦——如:黃連、穿心蓮、苦參、山豆根、龍膽、胡黃連等,如果用量很少,確實難以下咽可以打粉,但必須在相對潔凈環境下。如果用量大超過3g,都應煎煮,既可以殺菌,又可防止產生毒副反應。

貴重且用量少——如:鹿茸、三七、紫河車、琥珀、沉香、麝香、蘄蛇、金錢白花蛇、雷丸、硃砂等,應研成粉末用藥液沖服,或用溫開水沖服。

處方有腳註,對中藥飲片製作方式有特殊要求——如先煎、後下、包煎、另煎、沖服、烊化、泡服都應嚴格執行煎煮操作規程,不可隨意簡化,以保證方葯的安全及療效。

有毒中藥——不要隨意拿去打粉或將中藥粉裝入膠囊中服用,請務必遵醫囑。

什麼時候服用?

一般而言,大多數中成藥宜在飯前服用,但如果是含有一些對胃腸有刺激性或者帶有消食作用的藥劑,就應當調整到飯後服用了。此外,補益葯宜在空腹時服用;鎮靜安神的藥劑,在睡前半小時吃會療效最為明顯;治療慢性病的丸、散、膏、丹、酒劑應該每日定時送服;如果患的是急性疾病,服藥就不要去拘泥於這些時間限制了。

中藥湯劑通常將一劑分為二服或三服。另外,像治療溫病的退燒藥可以選擇一天數次;通便、清暑的藥劑,有的可以煎湯代茶飲,這就沒有嚴格的時間限制了。還有一些特殊的藥物,對服用時間和方法很有講究,如需天亮之前服用效果好的「雞鳴散」,中午服用療效佳的「午時茶」,民間還有「補腎陽的葯,宜晨起服;補腎陰的葯,宜黃昏服」等說法,都是為遵循自然界與人體之間陰陽平衡而定的。


這還是原方劑型行事比較好,也必須根據病需要而定,凡方名為散均可打粉服用,而湯名劑型還是以煎煮為宜。湯劑有便於吸收,減輕胃腸負擔,還有藥物在一定溫下水解成份溶解充分,且藥物與藥物之間還會起到一糸化合反應,生成其它新成份新功效的可能性。


中藥研未不會降低藥效,反而提升了中藥的性能,但要根據病的種類,一般製劑需要炮製,古人云葯不炮製不歸經,馬不訓練不聽用,這句話是真對烈性含毒品種要嚴格處理方能入劑,比如:芫花,馬錢子,甘逐,京紅二大戟,藤黃,等俊下苦寒之品進行炮製,讓它的烈性變平和,這樣毒品失去橫力轉直性即不傷人正氣剷除疾病速度迅速,湯藥適合一般病情,但在煎煮過程還要注意葯種性能,醫生在方葯中注意方劑中有無不宜久煎的葯與否,在舉例雙鉤丁來說此葯揮發快,不宜煎,盡量不含揮髮油的品種先煎熬,待十分鐘後在下鉤,在煎三至五分鐘即可取汁服用,我的建議以供參考,不代表特別智慧的老先生用藥。


不能這樣說。

中藥煎煮的效率受幾個因素影響,溫度、時間、壓力、溶劑、藥材表面積等。在一定範圍內藥材粉碎、表面積越大,提取(煎煮是其中一種方法)的效率會增高,但是並不是粉碎程度越大,提取效果就越好。兩個原因:1.粉碎使有效成分更多地提取出來,同時雜質也更多的滲出。2.有些大分子,如糖、蛋白質、粘液質等也更容易進入水中,使整個煎煮液十分粘稠,影響了有效成分的浸出。有效成分浸出少了,自然會降低藥效。所以中藥店都是用中藥飲片來煎煮,而不是打粉,粉碎和中藥可以製成散劑服用。

如果只是泡腳,在那樣的水溫條件下倒是不會影響效果。煎煮就另當別論了。要綜合考慮很多因素。


打成粉的中藥叫散劑,古代就有,如:五苓散,四逆散,十灰散等等,有些葯是不能作為散劑使用的,先下的,有毒的,需要延長煎煮時間。而有些必須研成粉末沖服的,這主要指的是象麝香,牛黃,珍珠,冰片,菖蒲等等比較昂貴的藥物或者容易揮發的藥物。總之用藥最好遵循古代製法。不可隨意。


。這主要看啥病啥葯,感冒藥面子效果不好,銀翹散不但要熬,而切不能熬的時間長,取其清輕之氣效果好。熬的時間長效果差遠了,銀翹解毒丸和熬的效果差別很大。滋補藥和慢性病可以吃丸散。


不會降低作用,但是熬藥是自己用砂鍋還是讓醫院高壓熬,是有區別的,建議自己熬藥。另外,內服和外用也是有區別的,請遵醫囑吧。


推薦閱讀:

按照中醫的說法,晚上是身體排毒過程。生物鐘顛倒對身體造成極大傷害。那麼身體是怎麼判斷時間呢?假如長期養成日夜顛倒的時間身體會跟著改變運作嗎?
練太極形意八卦意拳及其他武術對一個針灸推拿大夫來說有多重要?
中醫建議的大小便時咬牙,是否有科學依據?
什麼樣的三七是好三七,怎麼可以買到好三七?
有什麼大家認為對身體有益實則有害的事?

TAG:中醫 | 健康 | 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