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的「天眼」你知道多少?
中國「天眼」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金科村的大窩凼窪地,這個窪地經緯度為東經106.85583度,北緯25.647222度,窪地的直接大約有800m,東北距離黔南州平塘縣城約85km,西南距羅甸縣城約45km。
天眼其實是500m口徑球狀主動反射球面射電望遠鏡,又叫FAST望遠鏡,它是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面積擁有約30個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和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靈敏度高出了大約10倍。FAST望遠鏡因為其佔地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的反射面,所以看起來像一口超級「大鍋」。一般人們圍著這個大傢伙跑一圈就得花40分鐘的時間,足以證明其面積之大。
FAST建成,經過一年緊張調試,已實現指向、跟蹤、漂移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的順利運行,它將是人類直接觀測遙遠星系行星、尋找類似太陽系或地球的宇宙環境,以及潛在智慧生命的重要設施。
其科學目標主要是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發現新脈衝星、主導國際甚長基線網、探測星際分子、尋找地外文明等,在航天工程及其他領域具有廣泛用途。FAST面板中反射面單元為三 角形,反射面單元在球面上所處的位置不同,其幾何尺寸、傾斜角度、支承點位置、荷載大小和方向等都不相同。4450個邊長在10.2米至12.4之間的反 射面單元種類就近400種,而一個發射面單元又由100個「形態各異」的更小的單元拼接而成。
FAST的除了它在探索科學奧秘的作用之外,讓人驚奇的估計是它的靈活性,有誰能想到這個形似「大鍋」的望遠鏡,居然可以靈活移動——FAST是索網結構它可以隨著天體的移動自動變化,同時帶動索網上活動的4450個反射面板產生變化,足以觀測到任意方向的天體,這口「大鍋」是可謂是口名副其實的「變形金鍋」。
據悉,科研人員將根據索網節點坐標數據以及單元的安裝尺寸要求,採用參數化設計方法,準確高效地給出每種單元的尺寸數據,構件數量達上百萬件的單塊子單元的表面精度最終能夠控制在1毫米以上。正因為如此,4450個反射面每一個都可以進行對焦,靈敏度可達美國Arecibo望遠鏡的2倍。
當然,說道FAST,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被稱為「天眼之父」——南仁東,他我我國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FAST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FAST就是從1994年始,由他主持完成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從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選址、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主編科學目標,指導各項關鍵技術的研究及其模型試驗。
2017年9月25日,是「天眼」落成啟用一周年之際,遺憾的是,在10天前,「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南仁東因罹患肺癌,於15日永遠地閉上了眼睛,享年72歲。
對於天眼我不懂,說實話以我小學文化的水平研究也懂不了多少。我現在要做的是每天努力工作,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科技發展畢竟是好事,但以我今年9月9日在中山橫欄鎮貼邊村上空遇到的東西,恐怕是我們地球人再努力一千年都達不到那水平。當時是晚上九點五十五至十點零五分的時間段,我在樓頂吹風盛涼。稍微抬頭就看到一個東西從古鎮或小欖方向飛往四沙方向,當它飛到我正上方時。我看到一個像三角形飛機似的東西,它底下有三排分向三個方向的燈,每排有六個燈昏暗而不閃。整個大約有四、五米長,兩米多寬。我看著它從我左上方變異成幾個光團瞬間不見了,我看到的過程不超十秒。如果一開始我不是以為它是風箏,我是有時間拍下來的。因為那東西是無聲的像雲一樣飄過。所以我以為是風箏,後來回過神來已經來不及拍照了。後來想想如果當時它要對我對什麼的話,我連跑的機會都沒有。因為當時我看它的燈雖然昏暗但看得很清楚,證明離我是很近的距離。我也相信它對人類是友好的,因為雖然我在樓頂是暗處沒燈的,但當時是十點多樓下有很多人。以那科技水平真要攻擊人,基本沒得防。因為它是低空飛行都沒讓人輕易察覺到。從那來到那去,我們更不清楚了。所以我覺得地球人能和它溝通應該不可能,除非它自願接觸。我個人覺得如此高智慧的東西,不會輕易和我們接觸的。期待有一天它能和我們的後代和平接觸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