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聯當初給哈薩克划了那麼大的面積?


蘇聯劃給哈薩克270多萬的面積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考慮,可惜偷雞不成反被蝕把米!下面來簡述其前因後果。

一、哈薩克的領土面積繼承於哈薩克汗國

哈薩克汗國興起於15世紀中葉,建立者脫脫迷失的後矞。

14世紀末金帳汗國旗下的白帳汗脫脫迷失借帖木爾帝國的力量統一了金帳汗國大部,使汗國復興;可是後來和帖木爾鬧翻,多次戰敗於帖木爾,汗國又四分五裂。

15世紀初昔班家族後裔阿布海爾在中亞白帳汗國東部建立烏茲別克汗國,15世紀中葉未代白帳汗八刺汗死後又奪得白帳汗位,不滿統治權被奪的八剌汗的兩個兒子賈尼別克汗和克烈汗帶領忠於自己的部眾脫離烏茲別克汗國自立。

兩人帶領部眾來到當時的東察合台汗國,也先不花二世把七河流域划出部分牧地給他們,遂以此為根基建立哈薩克汗國並逐漸強大起來。1468年殺死了阿布海爾汗,使烏茲別克汗國分裂,在16世紀到17世紀上半葉處於強盛時期。向西吞併諾蓋汗國大部分地區;向南不斷壓縮原烏茲別克汗國分裂後建立的希瓦、布哈拉汗國生存空間;向東也在和准噶人二百年戰爭的初期取得勝利,佔領準噶爾人大片土地;全盛時期控制面積大致和現在的哈薩克相當。

所以蘇聯給哈薩克劃那麼大面積是有歷史依據的,在這一原哈薩克汗國區域內生活著大量的哈薩克人,而蘇聯又奉行民族自治原則。

哈薩克汗國與準噶爾汗國鬥爭形勢圖

二、蘇聯政府的現實考慮

17世紀後半葉準噶爾逐漸取得了優勢,不僅佔領了七河流域,還進一步佔領哈薩克大片領土,特別是18世紀20年代深入哈薩克腹地,佔領許多城市和牧場,使哈薩克人四處逃散;被稱為磨破腳趾頭逃難的大災難時代。後來在阿布賚汗的帶領下短暫復興,打敗了被清帝國不斷削弱的準噶爾帝國,但是七河流域大部分被清帝國佔據,而且作為準噶爾人故地顯然清帝國更有權利據有,歷史上中國也多次據有這一地區。


迫於清帝國的實力和沙俄的壓迫,當時的哈薩克汗國成為了清的屬國,現在有人說是平等關係,有待佐證。七河流域雖歸入中國版圖,可是清帝國並沒有禁止哈薩克人來放牧,這樣哈薩克人主要是大玉茲部不斷遷移到中國境內,這一地區又逐漸布滿了哈薩克人,後來大家都知道沙俄割佔了這一地區。

哈薩克成為大清屬國

沙俄吞併今哈薩克後設為草原總督區,蘇聯時期,中亞的行政區劃又變來變去,最終成現在的樣子,也為中亞各國領土糾紛埋下隱患,比如費爾干納問題。

至於蘇聯為什麼劃這麼大面積給哈薩克,還有別外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更好的控制哈薩克,防止分裂,把早在18世紀就已經侵佔的地區,俄羅斯人佔據人口多數的原俄羅斯幾個州劃給了哈薩克,提高俄羅斯人在哈薩克的人口佔比。可最終把這幾個州給賠進去了,偷雞不成反被蝕把米。

而哈薩克人為了保住這些地區,毅然決然的把首都從阿拉木圖遷到阿斯塔納,不斷移民改變該地區哈薩克人佔比。

哈薩克地圖

至於哈薩克人怎樣看待自己現今的國土面積,個人不得而知。反到是國內有些哈薩克人憤憤不平,在哈薩克吧指責俄羅斯故意把吉爾吉斯分開,主張哈吉一體,又主張烏慈別克的許多地方原本也是哈薩克的領土,俄羅斯的奧倫堡等地區原本也是哈薩克的領土,要找機會奪回。


哈薩克最先是西遼的土地,是一個小部落,在楚河之北,即蘇聯人所說的七河地方,那兒後來歸了成吉思汗蒙古人,先歸窩闊台汗國,後歸拖雷系,內戰時又劃給拔都的金帳汗國,蒙古人被趕走後又恢復了七城國,其中一個叫哈薩克汗國,即今之哈薩克共和國,到清朝時又歸入清朝的版圖,清朝劃分也是根據歷史沿革,一般大多如此,便於減少反抗,清末自顧不暇,又通過《中俄伊梨條約》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兩個條約,割去中國巴爾喀什湖一帶大片土地,包括今天的中亞五國,那時的哈薩克還不大,入了俄羅斯後,一九二三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建立,哈薩克以一個加盟共和國身份加入,這個時候,蘇聯為了鞏固多民族的國家,故意把與中國接壤,又是割占於中國的哈薩克,劃給其夲屬於蘇聯的一部分領土,並進行殖民以加速同化,所以這些國家在很大程度上都俄羅斯化了,說俄語,起俄名,信俄教,土地可不是白劃給你的,一是為了殖民同化(新疆為何那麼大),二是收其心,三是為了避免中國以後奪回,這是個"墊腳石"預備力量強大時再收回,這和蘇聯當初多劃分給烏克蘭那麼多土地(即東烏克蘭之地)是一樣的,但認結果來看,這兩次劃分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烏克蘭是弄得寸土不讓,俄羅斯雖收回克里米亞,但也是頭破血流,西方國家是決不答應,東部三州也不敢收回,世界大勢,以分為主,再想武力奪地,已不可能。


俄人與滿人在統治幅員廣大的國家時遭遇同-問題,就是本族的人口與被征服的民族人口相比,明顯小很多。滿清探取消極的態度,將本族人口內遷中原,是被動守勢的愚蠢策畧。而蘇聯在重組沙俄帝國時,早料到被征服的民族有可能搞獨立,故對重點加盟共和國如哈薩克,是採取雙重實邊政策,長遠的目標是要將俄羅斯及哈薩克混為完整的-體。據此,哈薩克北接俄羅斯的邊界,除了是無險可守的西伯利亞平原外,更沿線儘是俄羅斯人的集結地,遇中亞包括哈薩克有變,俄方瞬即可大軍壓境。另俄羅斯雖大但極苦寒,俄人自十九世紀開始視處南的哈薩克及位於東的烏克蘭為第二家園,第二家園加盟共和國的特點就是被劃分的領土超大持別多,而俄裔人口亦特多,故在蘇聯末期,俄羅斯人佔哈薩克人口之百份之六十強,還未算入百萬計俄駐軍,而在廣闊的烏克蘭,俄裔也佔烏克蘭人囗的一半,而烏克蘭東接俄羅斯的東部兩省及克里米亞半島,-如哈薩克的北邊,都也是擠滿俄羅斯裔人。因此由於哈薩克是被不成文的定性為俄羅斯人的第二家園,它的面積(-如另-個俄羅斯第二家園烏克蘭)就一定要盡量大,作為哈薩克業主的俄羅斯人理應住入大屋,又怎會讓自己住在小房子內。


俄羅斯從立國起對待土地的態度,基本上是只進不出,但是在蘇聯期間,有一個國家卻是獲得了大批俄羅斯土地,而且還是心甘情願的,此國就是哈薩克,也是現在世界國土面積排名第九的國家。在近代以前,蒙古帝國滅亡,在它的殘軀上崛起俄羅斯帝國的前身羅斯公國,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蒙古汗國,其中就有哈薩克汗國。此後幾百年間,哈薩汗國一直都是俄羅斯和中國在中亞的緩衝地帶,直到清末,落後腐朽的清朝無力維持國勢,被西方列強反覆蹂躪,早已覬覦清朝的俄羅斯強佔了不少土地,而哈薩克汗國也被俄羅斯吞併了。20世紀20年代,蘇聯(蘇維埃)成立,哈薩克以一個加盟國的身份併入蘇聯,而在蘇聯重新劃分加盟國分界線時,為了平衡哈國境內的哈薩克本土勢力,加強中央和哈薩克之間的聯繫,便往哈薩克大手一划,把原來俄羅斯的大批國土全都劃給了哈薩克加盟國了。在蘇聯解體後,以前蘇聯劃分的土地現在也變成哈薩克的國土。


前蘇聯是一個加盟共和國,也就是說,是一個有哈薩克等許多個國家聯合組成的一個國家。

這些國家有自己本來的國土面積,1990年蘇聯解體以後,各加盟共和國成員紛紛宣告獨立,獨立的基礎當然是他們固有的土地面積了。

現在的哈薩克共和國的國土面積依然保持了原有的面積,也不是蘇聯給他的,蘇聯不存在了,俄羅斯是最發達的一個前蘇聯國家,目前哈薩克共和國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都保持最良好的合作關係。


蘇聯人還是根據歷史來分割的。哈薩克就是以前的三個玉茲國。最早哈薩克是西遼最北方的土地,楚河以北的地帶,蘇聯人所說的七河流域。後來投靠成吉思汗蒙古人。成吉思汗的三兒子窩闊台的領地。後來被察合台與拖雷系瓜分。其後歸於朮赤系的金帳汗國(在金帳汗國月別即可汗時)。後來又成為獨立的三個玉茲國(烏赤別克汗國的逃難者)。大致是按歷史傳統來分界。中亞只是在西遼時是統一的,其後都是短暫的統一。蘇聯崩潰,其他國家都很積極獨立,只有哈薩克不願意,現在俄羅斯與南面的哈薩克與北面的白俄羅斯關係最近。


主要原因是在為蘇聯各成員國劃分國界的時候,俄國人想要儘快的同化掉對方,所以大手一划把原本屬於俄羅斯領土的很多地盤劃給了新成立的哈薩克共和國。這樣一來,哈薩克不但恢復了自己的原國土,而且還得到了許多俄羅斯的領土。其實俄羅斯人的意圖是將部分自己的土地劃分給哈薩克,而且這些隨著土地的轉移,部分俄羅斯人成了哈薩克共和國人,這樣就改變了哈薩克的人口結構,從而一舉將哈薩克人的官方語言從哈薩克語變為了俄羅斯語,而語言文化的統一就非常有利於民族的融合。只是俄羅斯人千算萬算,萬萬沒有想到蘇聯還有解體的那一天,令到哈薩克成為了世界國土面積第九的國家,這還得多虧了俄羅斯的慷慨解囊呢!


蘇聯領土大所以大方唄!在說本來哈薩克是在清朝中期才被沙俄佔領的,哈薩克傳統領土就是巴爾喀什湖已西一直到裏海。。。



首先,哈薩克划出那麼大的土地是因為那是它建國(15世紀建國,全稱哈薩克汗國) 以來就很大,全盛時期的疆域有這麼大

但後來被沙俄吞併,並且沙俄一直實行極端的俄化措施,沙俄滅了,後來蘇俄照樣控制,實行更極端的措施,例如民族大清洗運動。人口自吞併以來,就減少了近600萬人口(在俄國和哈國歷史文獻都有考證),後來在蘇聯解體時,獨立出來,面積自然要按照原來的劃分,並且現在是最大的內陸國。


還有在俄羅斯的薩萊舍克城市哈薩克語解釋為(宮殿的意思)也是哈薩克汗國時期是屬於哈薩克汗國的領土,在欽差汗國時期是首都,現在也在俄羅斯聯邦呢,哈薩克更本不欠俄羅斯一寸土地 ,反而俄羅斯倒欠哈薩克領土,在蘇聯沒成立之前哈薩克領土比現在多處百分之16點領土,光俄羅斯欠哈薩克領土就真么多,我們還沒說其他加盟共和國欠哈薩克領土或前蘇聯割讓給了其他加盟共和國的領土,我們不扯遠的就說這幾百年前的領土吧,遠遠比現在的領土大得多事實就是這樣,哈薩克不欠任何國家的領土!


推薦閱讀:

溥儀被蘇聯俘獲後,為何被奉為上賓?
蘇聯操縱外蒙古脫離中國時,為什麼不趁機將它直接吞併?
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蘇聯國內戰爭所用軍隊源於哪裡?
日本背叛和德國的約定饒了蘇聯一命,真的是被朱可夫打怕了嗎?
蘇德戰爭有多麼殘酷?雙方傷亡多麼慘重?

TAG:蘇聯 | 軍事 | 歷史 | 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