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好看嗎?


利益相關,工作在距離李雪蓮所在縣城幾小時車程的另外一個小縣城機關

生活在 巨大的慣性 里
——《我不是潘金蓮》觀感

—————————————————————————

?

一、飲食男女

沒讀過劉震雲先生的原著,電影散場後,麻溜兒地掏出手機百度,舒了一口氣兒的讀到這樣一段話:「那個年代農村孩子沒什麼出路,整天在家裡吃高粱面,生活很苦,因此當兵對一個孩子是特別好的差使,當了兵,再努努力,提了干,就可以回家找媳婦。」嘿,我總是慣性地喜歡這種直白的敘事,就好像這麼多年來我一直認真地相信莫言真的是為了一天三頓餃子而當了作家。
吃飽肚子大概是生活里最基本的慣性了,誰敢不慣著自己的性子填飽了肚子。說起吃這事,全片我只為史為民縣長糟心,王公道庭長家常飯,好歹有髮妻入廚下,切臘肉,洗手作羹湯;荀正一院長宴請老領導,吃的是七碟八碗,彈唱作陪,末了,還有秘書打傘、公車接送;再往上了,北湖賓館裡,人代會分組討論,那倉庫里屯的儘是山珍海味、珍饌佳肴。獨獨史縣長,大清早躬著身子窩在車后座,吃一桶半熱不冷的稀湯飯,還讓李雪蓮攔車喊冤潑了一身,眼見大衣是穿不得了,只得借了下屬的夾克匆匆趕去開會,及後來,北湖賓館裡那桌宴美食,怕是讓首長一頓拍桌子,也沒機會吃著了。到最後,好容易電影畫幅回歸正常成了寬屏,都過上安穩日子了,史縣長還在京城車站遇上了老冤家李雪蓮,喝著她店裡一碗最多二十塊錢的牛骨湯,聽完了荒誕的鬧劇起因,想想自己這二十年來的境遇。我實在是不敢估想史縣長,不對,是史廠長此刻心裡的崩潰了。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越來越高興電影院里見到《我不是潘金蓮》這種不脫離生活的片子,吃吃喝喝、男男女女才是普羅大眾的生活本相,李雪蓮這樣一個開餐館的女人被冠上了潘金蓮的稱號,這飲食男女,算是齊活兒了,故事也因此變得真實生動起來。

—————————————————————————

?

二,誰都沒錯

這故事看到了最後,有誰錯了嗎?李雪蓮錯了嗎,沒錯,和丈夫秦玉河假離婚,為了多生一個兒子,多分一套房子,是多麼正常的一件事兒,興許茶廠里別家也是這麼操作的,也沒生出什麼幺蛾子來;王公道錯了嗎,沒錯,這離婚證白底兒黑字打著民政局的鋼印,還有拐彎鎮民政員的當庭供詞,依律當判如此,以前可不都是這麼依法判的嗎;史縣長錯了嗎,沒錯,這外頭急著有工作,抱著一桶稀飯就趕著出門,不權宜自己是縣長秘書先走為上,耽擱了活兒,一縣行政主官跟上級說我給一個違規要求法院改判的婦女斷案子沒法來了,縣長干涉法院判案,上級聽嗎;蔡市長錯了嗎,沒錯,平常幕僚們天天嫌官兒小想管大事兒,真輪到李雪蓮靜坐了三天市政府,這小事兒卻解決不了了,副市長們乾脆都進了真空,臨到上頭來檢查,還得自己拍板解決,最可怕的是,本來妥善的指示傳到派出所,就變味成了拘留李雪蓮;儲省長錯了嗎,沒錯,一省之長,贛州之地,十來個地市,四五千萬人口,沒有下面及時彙報,他鬧得清李雪蓮是哪路人物,本來和和氣氣地迎著首長來做重要指示,末了,首長一拍桌子,被當成了反面典型,成了路線問題,一路火花帶閃電,省市縣三大長一起栽了跟頭。說起來,誰也沒有錯,大家都只是牢牢的活在自己生活層面的巨大慣性里,周圍的人都是這麼乾的,大傢伙都沒問題,我也這麼干,以前就是這麼乾的,這麼干也很好。不成想,從李雪蓮掙脫她原來的生活慣性開始,這蝴蝶翅膀一煽動,故事就偏離了軌道,大傢伙兒就跟著在原來的慣性里,栽跟頭的栽跟頭,出洋相的出洋相了。

—————————————————————————

?
三、保持慣性

按照習慣,對於這種沒有經過原著洗禮的電影,照例是要在觀影結束後抱之一讀的,粗略讀了一遍小說後,故事從村到鎮,從鎮一路走縣,入市,跨省,到北京,層層級級,有人高呼,這是新時代的官場現形記,感謝馮導和震雲老師將原著的情節在劇情里處理的跟上了時代背景,至少讓我個人感覺到了貼近生活的真實(利益相關,工作在距離李雪蓮所在縣城幾小時車程的另外一個小縣城機關),劇情絕大部分時間被圓形畫幅遮罩,這種畫幅承載了北京之外的絕大部分戲份,似乎有意地在闡述這樣一種敘事:小地方是圓滑的,不講規矩的,不如北京那般方正直楞,圓形畫幅里光明縣與永安市政府小樓的灰暗破敗和斑斑銹跡,與方正畫幅里北京城裡聳立不絕的高樓大廈、富麗堂皇的會議廳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甚至於首都還要把各國名勝來一個微縮陳列在公園裡供人褻玩。反過來諷刺的是,如此破舊的機關小樓居然是永安市和光明縣看起來最接近現代化社會的建築,不得不說,太真實。機關小樓和機關職務對於絕大多數小城市和小縣城而言,就是周遭生活里最有吸引力的去處和歸宿,身在小城的我們不得不努力的去謀求一個機關的職位,好讓我們能夠在經濟凋敝的小城生存下來,而不至於太過灰頭土臉成為小廠的廠哥廠妹。這種強大的慣性,讓人不得不感謝和慶幸,躬身低頭地發自內心去喜歡一份雖然不太看得到希望的工作。自己對著電腦拿工資,廠妹廠哥的計件勞活,和小白鼠按下電鈕便能得到食物的行為,沒有什麼區別,都是來自腦前額葉的指揮和多巴胺分泌之下的效用,換個角度講,其實也就是生理慣性。如果某種行為能持續帶來好處,我們便會重複那種行為,感覺某些事情有害,我們便唯恐避之不及,「趨利避害」是成年人的生存法則。這也就是為什麼年紀越大,我們越依賴慣性,當熟悉了某種生活狀態,我們更不願意去改變。人生苦短,我們根本沒那麼多時間去嘗試一百種人生。我也不知道,大城市的生活是否比小城市更合理。按部就班、一成不變的生活,更像是小城居民為自己編織的一道安全結界,走出這道界線,偏離了我們的慣性,便會惶恐、不安、無法適應。出門立交高架,通勤幾個小時,堵車堵到崩潰,吃飯排隊,看病排隊,這都是小城居民不能容忍而又喜歡吐槽的,龜縮在小城裡,一切都活在巨大的慣性中,一切卻又都習慣性的可控 。一個在大城市就業死活不肯回到小城的朋友向我抱怨了另外一種慣性:「在老家出門沒有滴滴,轉角沒有全家,辦公室沒有咖啡機,無法在第一時間看到院線大片點映,任何一樁「慣性」的缺失都足以讓我崩潰」。說起來,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熟悉的慣性里,一點細節的改變都有可能帶來不適。回頭想來,無論是大是小,是忙是閑,都是自己選擇,濯纓濯足,未必不是自取。
所以,對於一個喜歡吃吃喝喝,飲食男女的小城人來說,李雪蓮最後不也停止告狀,在站口賣牛肉湯了嗎。少年,來一份牛肉湯壓壓驚吧,味道好極了,明天還得早起搬磚呢。


電影非常非常非常好,只要你別抱著諷刺政府出口氣的執念進場。
個人覺得它最值得表揚的就是,民是善良卻不佔理的,官是自私但無惡意的,擺脫了幾千年傳統故事裡良民vs惡官的膚淺。良心+法盲+樸素的是非觀,可能才是貴乎之外大部分的中國,和它偉大的勞動人民。

補充:趁著贊多我再bb兩句。這部電影的核心衝突其實不是民vs官,而是農耕文明vs工業(城市)文明,是割裂的中國。具體表現在兩種文明對法律的態度。李雪蓮是典型的小農思想,她眼裡的法律是「青天大老爺幫著好人罰壞人」,好壞比事實重要。所以當法院不向著好人的時候,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官員貪贓枉法。之後攔車喊冤去北京都像是演了幾百年的戲文里一樣。

地方官員介於兩者中間,更靠近工業文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被李雪蓮折騰了十年頭都大了,他們也沒有改判,畢竟離了就是離了,法律就是法律。

所以,官員不理解李雪蓮瞎折騰個什麼勁,李雪蓮不理解為什麼到處都是糊塗人。

絕大部分知友當然是工業文明這邊的,覺得李雪蓮簡直是潑婦。我要是那群父母官估計掐死她的心都有了。但事實是,中國有很多很多人是被農耕文明哺育大的,他們和李雪蓮的思維更像。他們是三觀不合的同胞,也許自私但不是壞人,更不是可以隨手丟棄的累贅。

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的路,本來是用幾百年慢慢走的,中國被槍口逼著用幾十年跑過去了。步子太大,偶爾扯著蛋了。

官民矛盾天天有,兩種文明激烈的碰撞幾千年來只有現在趕上了,也更有討論的意義。

因此,我覺得這本小說這部電影非常非常非常好。


有一個視頻叫「我們的第一次」,是李安新片發布時的一次見面會錄像,賈樟柯主持,李安馮小剛對話。很多人都誤解了潘金蓮,諷刺官場不是它的唯一目的,甚至我認為它在諷刺上的力道有意的在減弱(考慮到審查)。用馮小剛本人的話「是只屬於中國的一個故事,反應的是人情社會與法治社會之間的碰撞」,電影講了一個很圓滑的故事。沒有惡人,然而問題卻得不到解決。你問我好不好看,我說好看,它乍一看沒有很強的感染力,細想之下有不少啞然之處,可能也會刺痛一些人的神經,造成對它的排斥。應該說它是我看過的第一部真正非常「中國」的,也真切反應出「中國」的電影。


文:文娛錨(微信公眾號直接搜文娛錨wenyumao1895均可)

1.為撈票房,撕逼萬達


一個月前,《我不是潘金蓮》還沒上映,馮導在暨大路演的時候說,我都快60了,我現在唯一想要的,是做我自己。


啪啪啪啪,滿堂喝彩。


然後就有了18號首日公映那場撕逼公開信,向萬達王健林開炮。


本貓捧著瓜,仔細想了想來龍去脈,好的,馮導是誠實的。他確實,選擇越來越忠於自己。一方面把自己熟門熟路的套路玩得風生水起,一方面把過去藏著掖著的慾望通通大白天下。這麼多年,憋著的一口氣還沒徹底釋放掉,眼看著花甲之年,再玩一把。至於他究竟爭些什麼,且看下文。


馮導為了宣傳自己的電影可謂苦心孤詣,仔細想想,這把算盤應該打了很久吧?

范冰冰拿最佳女主這件事鋪天蓋地宣傳一番;團隊緊鑼密鼓從北到南路演一遍;撕逼先發預告,再來撕逼正文,發完買熱搜廣而告知,為了蹭話題,還特意選用最能讓吃瓜群眾高潮的「潘金蓮」三字。

嘖嘖,馮導套路深,我要回農村。


華人導演的驕傲李安大大曾經說,大陸電影市場,把拿獎和票房的期望都寄托在同一個導演身上,這不科學,也不合理。


本貓看了看馮導今時今日的作風,覺得是另外一種情況。觀眾關心誰拿獎誰票房好嗎?並不,觀眾只關心片子好不好看。


趙國導演之所以很忙,既要商業又要藝術,是因為趙國導演想要的很多。


想拿獎,想賺錢。想讓專業人士點頭寫進教科書,又想要觀眾用人民幣投票。


但是這二者,偏偏,哪個都不容易。要兼顧,更是難上加難。於是,造詣不夠,撕逼來湊。沒有一劍封喉的水準,偏要嚮往獨孤求敗的境界。

票房這個東西,有規律可循。如果你不能讓觀眾high,那撲街是分分鐘。水準之上,如果你有點情懷,整點幽默,或者講點道理,那還是能撈到油水。如果明星、故事、檔期能踩准兩個,那可能回報豐厚,超越期待。


這些個道理,馮導比我們懂得多的多。

馮導以商業電影起家,曾經是大陸商業片的領軍者。後來可能想追求境界上的進步,從商業轉向藝術,連著拍了很多「深刻」的片子。


《我不是潘金蓮》出於何種拍攝目的,我們不清楚,但是讀過劉震雲原著的人都明白,這可不是什麼輕鬆逗趣的故事。


難纏的農村婦女,複雜的官場關係.......這和今年在票房上斬獲佳績的《瘋狂動物城》和《湄公河行動》,根本不是一個類型。


而馮導是實實在在想拍點自己喜歡的,真心誠意想拿個獎,也實打實想要獲得好的票房。


馮小剛拍電影,票房口碑完全撲街,說出去誰也不信,但是要想沖8個10個億,還得費些心思,來幾手新鮮的。因此,馮導正因為完全明白自己片子的路數,自己的受眾,所以才出了這麼一奇招,想把原來不看自己片子的觀眾,吸引到電影院。


讓俺們看看結果吧,首日票房7045萬元。

2.故事老套,狗尾續貂

原著作者劉震雲不容小覷,他的書被貼上N多標籤。本貓映象最深的是令人咋舌的首映冊數。2012年,《我不是潘金蓮》首印50萬冊,好評如潮。


如今再看這本書在豆瓣的反響,這部電影的誕生,倒頗有點應廣大觀眾熱烈要求的意味。

但這個故事,本身沒啥新奇。


上訪行為,在中國不要太常見。人代會警察日夜盯梢上訪釘子戶,也非新鮮事兒。法盲的婦女,覺得自己受了委屈,婁子捅到北京,撂倒一眾官員,這個少,但是中國官場「首長一發威,底下全遭殃」的現狀,也很現實。夫妻為了利益,假離婚,這太常見。離了以後,男人火速另娶,女的被不明不白拋棄,這難道還算新聞?


很現實,很諷刺,很官場,很中國,很男權。


這個故事有老男人喜歡的一切,就是沒意思。


不,是沒意思得很。


從故事本身而言,不清不楚。


李雪蓮的案子沒判錯。自己想出來的假離婚,縱然有委屈,不去反省自己,選擇了告狀上訪,作天作地,毀掉自己,折磨別人。


拿無知綁架別人,自己不懂法,拿法律當兒戲,你委屈比天大,但是也不能置法律為空氣吧?辦理了離婚,兩個人就是處於離異狀態。程序上一點錯誤都沒有的事情,又如何要求政府判定是錯誤的?


諷刺官場和揭露人性是沒錯,但說好的依法治國呢?

就算李雪蓮假離婚的目的是生二胎,難道她婚姻悲劇的根源是獨身子女政策嗎?


假離婚只是給了秦玉河一個機會拋棄她,沒有假離婚,拋棄也是遲早的事情。


秦玉河面對李雪蓮的質問,指責她結婚時不是處女,然後劈頭一頂帽子,我咋看你是潘金蓮呢?


不談處女情結這玩意對不對,人家有處女情結,你怎麼非要等到新婚之夜才說?你覺得你被離婚是受了委屈,人家覺得和你結婚就已經是天大委屈。


在這個時代拍這個片,本貓從看原著起,就覺得李雪蓮這個婦女不值得同情。


這已經是21世紀了,怎麼可能還有絕對的小白菜,也沒有能被誰一錘定音的潘金蓮。法盲,活在別人的評價中,分不清輕重緩急......李雪蓮就算悲劇,也是自己作的,有什麼好埋怨?


原著在序言長篇大論,講完李雪蓮的事情,正文卻很短,講了被擼掉烏紗帽的縣長春節回不了家,靈機一動,假裝上訪,被警察扭送得以回家的故事,這個結構很有意思,但是電影里把這一部分刪掉了。於是變成了,一個上訪婦女的史詩。


甚為無聊啊。

從拍攝手法上說,狗尾續貂。


李雪蓮上訪之時,跟所有人說自己假離婚,是為了分房子,到了故事最後,才對又遇見的縣長說,其實是為了能多要一個孩子。離婚後第二個孩子就能算是自己的,再復婚,就順利有了兩個孩子。啊,看到這裡,母性光輝照耀,蕩氣迴腸。啊,可惡的獨生子女政策,令人作嘔。

等等,那你10年上訪,咋隻字不提孩子的事情?從博取理解的角度,女人想多要一個寶寶,是多麼地打動人心,而你告訴官員們的理由,小至法官王公道大至首長,都是自己要分房子,分房子這麼噁心的理由,誰會搭理你?


捂著你純潔的初心不說,找一個噁心的掩護理由,還想得到別人的理解?我很疑惑,這真的是一個躲過層層關卡,執著機敏,連續上訪了10年的婦女應有的智商嗎?


費解。

3.大膽嘗試,圓形鏡頭

確實,鏡頭很漂亮。


18號首映,本貓第一時間衝去買票,搶得佳座,視角感人。


圓形限制視角,加上馮導水平之上的匠藝,誠心說,太美太美。後面一小段是方形,最後轉回寬熒幕,三種之中,圓形是最漂亮。


儘管豆瓣上有人吐槽「用這個視角真省布景啊」令本貓在大半夜笑出聲,然而山川秀麗與煙雨迷濛,在聚焦的有限視角內,本貓表示,得到了最美好的呈現。


本貓相信除了誠心想賺錢,馮導也誠心想拍些有意思的東西。這是他的企圖,也是他看上去很擰巴的根源。要的多麼,兼顧雜嘛,自然擰巴。

撕逼萬達這件事,很多人說馮導吃相難看,丑拒,不看潘金蓮。


本貓也承認,他撕逼是為了票房,但說他吃相難看,本貓不想下這個定義。


他要真的只想賺錢,完全可以拍那些輕鬆幽默的片子,《私人訂製》和《非誠勿擾》之類,再搞個這類讓觀眾哈哈哈的故事,很難嗎?


他要是真的只想賺錢,搞這唧唧歪歪的圓形方形,招不小心買了電影院側面位置票的觀眾的罵,有這個必要嗎?

說到底,58的年齡,說要做自己了,就完全放開了嗎?就真的不管不顧,自己拍爽了就行,不管票房不管投資方了嗎?


沒有。還是放不開。還是放不下。巴掌大的圓形視角,還是清清楚楚地閃過了劍南春。


於是拍片子忠於自我,搞宣傳迎合市場。


拍片子,選的故事、拍攝方式,馮導用了自己想要的故事和呈現方式。儘管這樣的呈現方式,顯得任性至極。


於此本貓鄭重給出建議,諸位要想在下映前看一看這個片子,請一定要挑一個中間的位置。你選的位置和你的觀影體驗密切相關,並且是史無前例地相關。

此外,本片BGM,非常不錯。李雪蓮走路時響起的密集鼓點,頗有點孤膽英雄的氛圍,聽在耳里,敲在心上,令人震顫。

《我不是潘金蓮》上映6天了,截止今天票房2.58億,上映以來,漸漸歸於沉寂,沒了水花。


撕逼萬達,成效顯著,但也招致觀眾惡感。藝術商業兼得的目標,遭到市場拒絕。

本貓都忍不住想甩雞湯說,馮導不要用撕逼的勤奮掩飾思維的懶惰。藝術和商業兩手抓兩手硬,肯定不是無下限炒作一番,就能得到,想要達成這個小目標,還是需要好好學習的。


日光之下無新事。遵從內心期許,你做了選擇,就要承受負累,從這個角度看,名導和路人,本無差別。朝暉夕月,落崖驚風,穿行於自己選擇的通幽曲徑,永不停歇地接近自己想要到達的地方。


與諸位共勉。


-END-

——————————————————


歡迎大家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或者加微信maomovie123勾搭,禁止任何形式的洗稿、抄襲、不規範轉載。

微信公眾號:wenyumao1895
微博:文娛錨
影視截圖_1895


不好看,第一次在電影院睡著。
這種不好看和郭敬明那種不好看是不一樣的,後者的爛寫在明面上,潘金蓮的爛是更可怕的——粗看很有思想,實質一攤爛泥。
片子想諷刺,用馮導的話來說,是想方圓之內笑看人生,方圓模式我挺喜歡,是個很好的載體,但恕我直言,片子本身對不起這個好模式。
劉震雲老師的原著是入木三分的諷刺,囿於電影時長,有些細節是不能也不應該展現的,但馮導偏偏什麼都要拍,卻也什麼都沒顧全,導致諷刺不到位,全都浮在面上。
李雪蓮上訪之前的鋪墊,太長了,導致片子節奏太亂,後面有種趕的感覺,潘金蓮這個名號作為線索出現的太慢,既然已經選取了畫外音插敘的手法,就沒有道理不先行展開故事,節奏也不會像現在一樣讓人不舒服。
然後還有所謂鋪墊,最後那個莫名其妙的二孩……這種歐亨利模式沒有問題,但誰給我解釋一下作為一個母親,怎麼可能放著大兒子十幾年不管?到最後你桄榔一下子告訴我不僅有孩子,還倆,太生硬了。
畢竟電影和小說是不一樣的。
暫時想到這些,以後再補。
拒絕死逼,說我沒看懂的,我最愛小時代,行了吧。


大家好,我是腹黑君。


上周五和領導一起看《我不是潘金蓮》。


看完之後領導不斷的在我耳邊臭屁。


「評分絕對不會低」

「怎麼說也是馮小剛拍出來的啊」

「第一部敢這麼諷刺官員的電影」


吧啦吧啦說了一大堆。


當時我就心想,哼哼~等著吧,咱們周一見分曉。

當今天腹黑君打開豆瓣看到評分的時候。


豆瓣在三萬六千多人的參與下給出了7.0分的成績。

哈哈哈~這臉打的啪啪的。


我都替他疼,怪不得早晨見了我很不自然的樣子。

來呀,快活啊,繼續跟我吧啦吧啦啊。


好,咱們不開玩笑了。


————我是正經的分割線————


其實說心裡話,儘管豆瓣評分不是很高。


但是我還是很看好這部片子的。


我看好這部片子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在於本片的導演——馮小剛。


記得以前馮小剛在參加某個綜藝節目的時候說過:


以前拍喜劇拍商業片是為了賺錢,現在錢賺夠了,我想拍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


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在今年送出了這部《我不是潘金蓮》。

這部片子的上映可謂是一波三折。


最開始《我不是潘金蓮》定在9月30號在國內上映,但是9月18號的時候網上流傳出了可能會推遲檔期上映的消息。


9月19號,影片片方發布聲明稱將推遲到11月18日上映。


這裡面的原由,我不說,大家都心知肚明。

好不容易上映了,馮小剛又和萬達的王氏父子撕了起來。


電影上映當天,馮小剛微博上洋洋洒洒一篇長文直指萬達董事長王健林。


用諷刺的口吻斥責王健林搞壟斷:「10.9%的排片,反映貴集團10.9%的胸懷;這種小胸懷,反映了小格局;而這種小格局,是不能成就王主席宏偉藍圖的。」

之後,萬達集團的少東家王思聰在微博予以回擊。

從最初的馮小剛撕逼王健林,到後來直接拉進來萬達和華誼兩家大公司。


這裡邊的事情不是腹黑君能夠一言半語說的清的。


想了解的朋友自行百度,腹黑君在這裡就不多費口舌了。


提到《我不是潘金蓮》這部電影,除了導演馮小剛,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


那就是本片的編劇——劉震雲。

《我不是潘金蓮》就是根據劉震雲的同名小說改編的。


這已經不是兩人的第一次合作了。


2012年的《一九四二》、2003年的《手機》都是兩人共同努力下拍出來的影片。

(圖為《一九四二》、《手機》海報)


這次的《我不是潘金蓮》,早已磨合好的兩人第三次聯手顯得駕輕就熟。


劉震雲的劇本無疑是水平很高的,馮小剛的掌控能力也毋庸置疑。


好的編劇加上好的導演必將造就出一部好的電影。


在這裡提一下11月4日上映的一部電影《一句頂一萬句》。


編劇同樣是劉震雲,而導演則是他的女兒劉雨霖。


電影上映之後,反響平平。


截止到今天,累計票房2062萬。

甚至有的網友評論:


有點對不起她爹這麼出色的小說。

確實,《一句頂一萬句》的視聽語言顯得有些平庸而且故事略顯老套。


當然,作為劉雨霖的第一部長片電影我們還是要給予鼓勵的。


前段時間在看完《一句頂一萬句》之後我就在想,如果是馮小剛來拍這部片子。


效果究竟會怎樣呢······


我在這裡沒有貶低劉雨霖的意思,也沒有抬高馮小剛的意思。

11月18日當天,我是眼睜睜的看著《我不是潘金蓮》的豆瓣評分從7.5掉到7.1又上升到7.3。


今天維持在了7.0分。相信我,這個分數還會有變動。


最開始看到預告片的時候我是滿心期待的。


因為這應該是有史以來第一部敢這麼明目張胆的描寫中國官場的片子。


其實在之前,很多的中國導演也在蠢蠢欲動,試探性的想要越過廣電總局這道防線,但是大部分人都被一巴掌抽了回去。


這次馮小剛雖然過去了,但是過去的並不舒服。


畢竟經過雷區就會顯得畏手畏腳。


改檔肯定就是對影片做了些許改動。


很多看完這部片子的人都在罵官員的無能,世風日下。


其實很多人忽略了一點,就是本片的主角李雪蓮身上的無知與蠻不講理。

李雪蓮告狀的原因在片頭交待是因為她丈夫的單位只給單身的員工分一套房子(片尾會交待另有原因)。


兩人假離婚之後,他的丈夫成功的分得了一套房子,結果卻和另外一個女人結婚了。


李雪蓮氣不過,於是開始了她的告狀之旅。


首先找到了當地的法院法官王公道並送給了他一桶酒和一掛臘肉。

法院按照正常程序走,王公道的判決非常正確,因為兩人假離婚的證據就是不足。


李雪蓮呢?得知自己敗訴了之後就認為王公道偏袒另一方。


下著大雨去攔截法院院長荀正一的車子,僅憑著自己的判斷就污衊王公道貪贓枉法收受賄賂,而收受的賄賂僅僅是她主動放在桌子上的酒和臘肉。


片子中最精彩的點也是在這裡,李雪蓮撒潑打混的時候。


喝的酩酊大醉的小哥告訴他想要舉報那就去檢察院,很多朋友都說:就會踢皮球把責任踢走。


其實小哥說的是最正確的解決方案,因為檢察院就是負責監督法律。


小哥指著她的鼻子罵她法盲,真是一點都不冤。


但是李雪蓮並沒有按照小哥說的去檢察院,她還是按照自己認定的那套來,一層一層往上告。


最後都沒有結果,出不了這口氣的李雪蓮去找前夫討個說法。

而前夫告訴她:我之所以不跟你再結婚,是因為你在結婚之前就失了身子,你叫李雪蓮,我看你是潘金蓮。


李雪蓮聽到之後更是火冒三丈以至於起了殺心。


直接磨好刀去找了賣肉的老胡。


老胡暗戀的李雪蓮多年,當得知她想要讓自己幫忙殺人的時候。


老胡說:如果能幹那事,就是殺人也成。

這意思就是說,李雪蓮已經答應了他如果幫忙了就和他上床。


前夫罵自己是潘金蓮就受不了了想要殺了他,而為了殺他不惜出賣自己的肉體。


對不起,這個邏輯恕腹黑君無法理解。


網上有的朋友說,《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赤裸裸的官場現形記。


李雪蓮從法官往上一級一級的告,法院院長、縣長、市長、省長。


每個階級的官員都用不同的方法打發走了她,官員是不為老百姓辦事?


我只能說,如果一個省長連一件小小的離婚案都要管理的話,那他早晚得累死。


這是一部極度荒誕的電影,為什麼?


因為從始至終,錯的都是李雪蓮一個人,官場上的各個官員無時無刻都處在一個十分被動的局面上。


我在去看這部片子的路上還一直在想,馮小剛會怎樣刻畫官員的貪污腐敗。


然而看完之後,印象最深的卻是李雪蓮這個角色。

最後,來說說這次採用的方圓畫幅。


開始一直是圓的,在李雪蓮進京告狀的路上經過了一個隧道,出來之後畫幅就變成方的了。


變成方形之後,北京到了,從北京回來之後,畫幅又變成了圓形。


關於這次採用的方圓畫幅和畫幅之間的變換。


怎麼說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覺得這種畫幅呈現的效果不錯,給人一種別樣的美感。


但是有的朋友並不是能接受,覺得採用這種畫幅是在故意炫技,完全沒有必要。


想要看方圓畫幅究竟是什麼效果的朋友,還是自己去親自體驗一下吧。


本文首發於腹黑電影(公眾號:fhmovie)

感謝您對腹黑電影的關注,

想看更多影視推薦及評論,娛樂熱點新聞,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腹黑電影(fhmovie)


我只恨自己在看電影之前看了原著

結果我自己把自己劇了一個大透
全方位無死角連台詞都幾乎一樣的大透…

所以

接下來2個多小時都在
欣賞中國風PPT


不討論現實。僅看電影的話,我覺得官員也是人,潘金蓮不應該。


網上有說好看的,也有說不好看的,電影我是看完了的,但是這麼多人拿出這麼多正面的乾貨和三觀解讀過了,我就從側面說一下這部電影是不是可以看吧。


同期上映的有《奇藝博士》、《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兩部電影我都看了,相信也有很多在這個問題下面噴和粉《我不是潘金蓮》的人也看了,我相信只要不是水軍,應該看過三部影片的人都會認為《我不是潘金蓮》是三部裡面相對來說最差的吧,如果你這兩部電影都看了,在神奇動物上映之前又需要帶妹去看電影,可以去看《我不是潘金蓮》,如果這兩部相對更好的電影還沒看,那就可以暫時把《我不是潘金蓮》放下,看一下這兩部口碑很好的片子~


其實過兩天還有《神奇動物在哪裡》要上映,我覺得順次也應該排在潘金蓮前面吧


如果最後縣長碰到潘金蓮的時候也是在上訪,就更好看了。

看電影嘛,圖個樂呵。
法院的,有職業病,看著蠻樂呵的。
嘎嘎嘎嘎笑到了最後。
所以覺得好看。

裡面一張張嘴臉,一句句話,
像是從生活里蹦了出來。
裡面一場場大會,一群群人,
像是坐在場下,
你能覺得不好看嘛。

最主要還是,尼瑪,終於沒有黑法院了。
感恩。所以好看。


作者:發條陳
鏈接:如何評價電影《我不是潘金蓮》?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這麼牛逼的片子居然成為萬達華誼撕逼的犧牲品,我如果是馮小剛,也是不同意的。
當中國電影市場逐步開放,觀眾對商業電影類型模式熟悉以後,一些特立獨行的電影反而讓人眼前一亮,比如昆丁,比如呂克貝松,比如諾蘭。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就是投在中國市場上的重磅炸彈,劍走偏鋒,風格獨立,又很接地氣。

《我不是潘金蓮》牛逼在哪?

1,畫幅
《我不是潘金蓮》並不是圓形畫幅一概而終,而是通過三種畫幅的切換向觀眾傳達影片的情緒。
圓形畫幅,當故事在縣城中發生時,圓形畫幅營造了一種偷窺的鄙劣感,向觀眾傳遞故事的起因和人物的糾葛。
方形畫幅,當李雪蓮去北京上訪,以及和趙大頭去黃山時,畫面變成了方形,視角稍微明亮了一點,配合李雪蓮尋求公正和私奔的故事情節,十分巧妙。
電影寬幅,在影片的最後,電影畫面回歸了正常的寬幅畫面,此時的李雪蓮重新開始了生活,開闊的畫面也有徹底放下的意味在裡面。

《我不是潘金蓮》絕不是隨隨便便,亦或是單純噱頭才用的圓形畫幅。馮小剛通過畫幅與故事情節的結合,使之成為故事敘述的一部分,衝擊觀眾的感官。

2,主題
我沒有看過原著,也不了解原著的主題。但既然是作者劉震雲當編劇,那麼可以認定電影的主題是馮小剛和劉震雲共同定下來的。
如果你覺得本片旨在揭露諷刺中國官場黑暗,小市民的無奈和壓抑,二胎和計劃生育的弊病,那真的是太浮淺了。
本片真正的主題,是借著李雪蓮打官司這件事,將人性的自私面直白的呈現出來!
李雪蓮打官司(不管是為了房子還是孩子)這件事是不是自私?王公道(法官到法院院長)是不是自私?趙大頭是不是自私?賈聰明是不是自私?新縣長、新市長是不是自私?
哦,你說前面被撤換的法院院長、縣長、市長只是推卸責任而已,可那也是不想自己惹麻煩事,還是為了自己,自私嘛!
甚至李雪蓮上吊時,范偉也是為了自己林子的名聲才阻止了李雪蓮,還提主意讓李雪蓮到隔壁老曹的林子里去上吊,說到底,還是自私呀!

《我不是潘金蓮》所展現的,是當代社會中人性的自私面。李雪蓮、趙大頭、秦玉河,你能說他們都是錯的嗎?從道德法理來看他們的做法或許不對,但從人情層面又恰恰能讓人理解。法院院長、縣長、市長就更不用說了,所謂屁股決定腦袋,他們已經被自己的身份、所坐的位置綁架,說是為民,實在為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怎麼肯聽李雪蓮的心聲,理解她的委屈呢?

最諷刺的是結尾李雪蓮再次碰到下台的老縣長,老縣長在位的時候走後門躲著李雪蓮,現在變成了一個旁觀者反而能細細傾聽李雪蓮的故事,這就是本片對人性自私面的最終對比。你可以說它片面,但它真實的存在我們身邊,電影讓我們笑過以後,也觸動了我們的共鳴,這就是影片的價值。

3,敘述
在看《我不是潘金蓮》的時候,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像在看戲曲,又像在看話劇,舞台感十足。
整個故事平鋪直敘,沒有誇張的敘述技巧,我甚至覺得把裡面的場景換成古代,也毫無違和感。
李雪蓮在法院打官司那場戲,整個構圖就像在古代衙門一樣。

去北京上訪,那不就是上京告御狀么?

青瓦石磚,乘舟過河,縣城的場景味道十足。

官官相護,還真是自古有之。

披著現代的皮,《我不是潘金蓮》講了一個古典告御狀申冤的故事,緹縈救父、楊乃武案、蔡蕙告御狀,婦女告御狀的形象歷史上並不少見。《我不是潘金蓮》中李雪蓮攔下首長的車,與古代的攔轎一樣,都是個人對抗強權的表現。

——————————————————————————————————————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反潮流的片子,中國電影市場正進入發展成熟期,製片方埋頭挖掘更多爆點、噱頭吸引眼球的時候,58歲的馮小剛反其道而行之,用最平實的故事告訴你

別弄那些花里胡哨的東西,沒用!


《我不是潘金蓮》:馮小剛式的方與圓

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馮小剛憑藉《我不是潘金蓮》斬獲最佳導演獎,他在獲獎感言里說:事實證明,我堅持採用圓形畫幅是正確的。

和李安的謙虛不同,馮小剛是很自信的,早在2013年末的時候,他就在微博里給自己作了歷史性的評定:「《一聲嘆息》突破了婚外戀題材禁區;《天下無賊》突破了賊不能當主角的禁區;《集結號》突破了戰爭對人性描寫的禁區;《一九四二》突破了對民族歷史的解讀;《私人訂製》突破了對權利的諷刺。」總之倆字:突破。不看電影不關心娛樂圈的人可能還以為馮小剛是搞爆破的。

那我想問馮導:《我不是潘金蓮》突破了什麼?

我試著代他回答吧:突破了對權利的諷刺!

問題是,之前的《私人訂製》不是已經突破過了么?當然可以解釋這次是二次突破!

那問題又來了,既然上次都已經突破了,這次還突破什麼?如果上次突破了這次依然突破,那隻能說明上次突了但是沒破,跟個陽痿男人似的。

是的,我覺得馮小剛的電影都有一個特色,就是「突而不破」。

有人說馮小剛關係硬,拍的這些電影都能過審。我覺得與其說馮導關係硬,還不如說他能力軟,突而不破,廣電總局的的矜持還在的,廣電總局的處女之身還在的,怕什麼!

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這是馮導的聰明,我上了你,你非但沒能力阻止我還沒證據指控我強姦!

據說馮導當年拍《天下無賊》的時候就擔心過不了審,大家一籌莫展,最後好朋友王朔出了個點子:把結尾改成女賊懷了孩子,在廟裡祈禱,孩子將來生下來不做賊。於是電影順利過審。

馮導當然可以為此得瑟,但我們觀眾有什麼好為他鼓掌的,這就好比你抱著看動作片的心情,結果看了一部文藝片,前戲鋪排了半天,直到結尾都不見真槍啊。有了那麼點意思,等你深入去想的時候,又好像什麼都沒有。說難聽點這叫欺騙,說溫柔點這叫調戲,我討厭被人調戲!

是的,在看《我不是潘金蓮》的時候,我就有這種被調戲的感覺,我彷彿看著戲台上的木偶,牽著我的視線,從縣裡走到市裡,從市裡走到省里,從這個官場走到另一個官場,這還沒跟著林黛玉的視線看賈府強,還沒跟著劉姥姥進大觀園強!因為完全不走心!

所以,這部電影依然和馮導之前的電影一樣,突而不破,馮導這陽痿病顯然還沒治好。

如果非要說有突破,就是正如馮導反覆提及的,結構上主要採用了圓形畫幅,車子穿過隧道圓形畫幅轉換成方形畫幅的構思確實很巧妙。但這只是就形式而言。

從內容上說,馮小剛的電影一直是介於圓和方之間的,談不上突破。

中國人喜歡將做人比作銅錢,外圓內方,外圓是為了保護內在的方。《淮南子·人間訓》里說得很好:「得道之士,外化而內不化,外化,所以入人也,內不化,所以全其身也。故
內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詘伸、贏縮、卷舒,與物推移,故萬舉而不陷。」

如果馮導的電影是外圓內方,我會很敬佩他。可惜的是,馮導的電影剛好相反,乃是外方內圓,表面上看起來稜角分明鋒芒畢露,實際上內在圓潤如打太極,什麼也沒說!

這讓我想起林語堂總結的中國國民的「老滑性」:「聰明的人或故為放逸浮誇……賢就是聰明……而得善終」。很顯然,老滑的背後是怕。

這便是馮氏另類的方與圓。

該文首發於本人微信公眾號「文正看星爺」


說句找噴但是還是想說的話,電影有時候,跟好看不好看沒關係。


辯護人好看嗎?冗長的殺人回憶好看嗎?在我心裡,都是特別好的電影,但是叫我二刷,我還是得說實話,不想看了,不咋好看。

我不想深扯什麼電影的社會責任,或者導演的歷史情懷,畢竟大部分人看電影,就是想看那些俊男靚女,飛車爆炸的。你拍個農村婦女,一哭二鬧,把我過日子裡可能受過的些委屈,收我錢又讓我正兒八經坐著再看一遍,你壞還是我傻?說得過去嗎!啊!

這些年,一直有片子踩著邊線在拍,屢屢傳出不過審,被槍斃的消息。但仍還是有人在努力拍,每次都小心翼翼的去把那個邊界挪一挪。憑這一點,於我個人來說,潘是部好片子,儘管它收尾,還是看得出做了讓步。


還記得無人區上映,看完了特別興奮,這是斃了多少遍的片子啊!牛逼!回到家,搜評論,巴不得告訴每個人,這片子藏了多少年,好看!特好看!直到翻到一網友片子剛斃時的留言:「看了樣片,絕對算是最牛逼的中國電影,可惜過不了審」。我就瞬間失落了,不興奮了。


這種感覺,我只想說,我恨腫菊。

馮小剛對許知遠說,我跟管虎他們不一樣,這部不行,接著籌備下一部,反正還能拍。我呢?沒有太多時間了。他能說出這樣的話,真的有種垂垂老者回望一生的感覺。對比他之前的電影,我想說他儘力了。下一部片子,別再當什麼馮導,也別再捧什麼六爺,就像葛優說的那樣,給你拉一贊助,把該還的情還了,該補的洞補了,了了這些事,好好做回那個馮褲子吧。


最後再回答,我不是潘金蓮,到底好看不好看?

我要說,真好看。

底下立馬掀桌子,去你媽的,哪好看了?去你媽的,假的死!

是啊,觀感這麼私人的東西,就你能說小時代爛的連國產網遊都不如,我不能說潘爛的還不如都市碎戲?


借李安說的那句話,電影這東西,導演用力了,演員用力了,觀眾那一半,還是要他自己去努力的。


瞎扯了半天,謝謝你讀完。


我沒黑他,跟他沒關係,宋大叔在我眼裡就是韓國演技第一!


只能說很假,我家門口就是縣政府,經常看見有人來上訪,有些簡單的就不說了,有個別上訪是告政府部門人的,來多少次都沒有用,人來的多,就找警察抓進公安局呆幾天,再恐嚇你,然後人都不敢來了。


其實樓主的問題挺奇怪的,電影好不好看這個問題本身就很有問題。熱鬧有趣算好看,妖艷賤貨也有人覺得好看,超級大片更是有很多擁躉。而一些文藝片甚至小眾實驗片依然有很多愛好者,但大多數人可能覺得不好看。
回到問題本身,《潘金蓮》這部電影好不好看,我覺得您的意思是這部電影質量如何?
那從劇作上來講,這是由劉震雲的原著改編而成,自然不會出現太多問題,所以是合格之上的,
從表演上講,諸位男配角大都是有演技的實力派,所以自然不必擔心,只是冰冰還需努力,
從娛樂性上看,電影荒誕可笑,不止是因為案子本身,還有牽扯到的這些人,所以娛樂性也算OK,
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價值上,它並不是一部女權戲,也不是一部人權戲,而是更像一部撓痒痒的現實片,抓小放大,隔靴搔癢,現實性和力度差了許多。
所以,這是一部在當下看,還算可以的電影,而已。

http://weixin.qq.com/r/6znA2PDEa60UrbS792z5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不是潘金蓮》里的李雪蓮形象,和張藝謀《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頗為相似。

這類人頗似中國人歷來推崇的春秋戰國俠士,軸、一根筋、一條道走到黑,為一個簡單的信念可以拋棄全部。

他們的行為準則,也與大眾趨利避害的理性心態不同,拍出來的戲也自帶張力,容易出彩。王寶強的傻根、漢克斯的阿甘等等都走的這路子。

塗抹

不同的是,鞏俐扮演的秋菊,將官司打到了市一級,最終爭回了一口鳥氣。以專業眼光來看,法律程序漏洞頗多,但劇情上至少能自圓其說。

而范冰冰扮演的李雪蓮,以一個賣牛骨湯的農村婦女身份,從縣、市、省,一直上訪到北京類似京西賓館的所在,攔下了至少副國級以上神秘領導的車子,讓該領導在大會上拍了桌子,層層加碼下來,公檢法情人勞力費神,依然把她毫無辦法。

這劇情,看著挺爽,但邏輯說不大通,且作誅心之論:

  1. 劉震雲讓范冰冰頂著瑪麗蘇光環一路奇遇,盤根錯節的官場森林過,片葉不沾身,完成了一次偉大而離奇的官場冒險。

  2. 劉震雲在諷刺各級信訪部門、維穩部門的工作沒有做到位,多年的豐富工作經驗,圍追堵截、就地遣返、精神狀況強制慰問等高效方法,竟在一個毫無背景的女子身上全部失效。

  3. 跟多數鄉土作家一樣,劉震雲不僅愛嘮點農村偷雞摸狗、鑽高粱地的事,還盲目自信地讓范冰冰小聰明攻無不克,藐視上訪工作的嚴肅性,如通過一個廚子就能接近中央領導並作傾心之談、利用北京郊區一輛救護車就穿越全國人代會的入城安檢、在各級部門嚴防死守下連續十幾年輕鬆上訪北京,沒事還能甩掉條子和情人溜達到黃山看日出等等,令人匪夷所思。

  4. 劉震雲故意淡化上訪人員的難度,將艱辛無比的上訪之路,特意塗抹得人情味兒十足,即使從省到縣各層官員如坐針氈,好幾個一把手丟了烏紗帽的情況下,各級部門只會擺事實講道理,好言安撫,君子動口不動手。

無論從哪一點來說,這樣的故事都不能讓人完全信服。雖說就輕避重才能將電影拍出來,但拍出來的就是這種完全忽略現實的作品,讓人感覺上訪是如此輕易和有效,頗有誤導大眾的嫌疑。

說法

李雪蓮想通過假離婚來生二胎,結果官司沒打完,國家已經開放二胎。

她想通過官司來還自己的清白,折騰了十幾年後,卻發現一開始就是自己沒弄清白。

雖然電影結尾,以范偉的插科打諢來消解了李雪蓮試圖自殺的沉重,但這種荒謬人生下的無意義反抗,卻更令人嗟嘆。

在絕對權力看來,既然可以隨心所欲的事情,為什麼要給你一個說法?

所以在李雪蓮上訪之路上,說服教育有之,打親情牌有之,施愛情買賣有之,卻沒人耐心給她做一個普法工作。

就這樣,她帶著解惑和洗刷污名的動力,以戲台上攔轎喊冤的樸素方法來上訪,從法律上來說各級政府的工作沒有瑕疵,也詳細向其說明了走正常法律程序的方法,按理來說應該法律至上,一硬到底,卻因為影響了穩定的氛圍,推翻以往的工作重來,試圖給她一個說法。這也是一個現實的荒誕。

上海刀客楊佳留下一句話:什麼事情都要有個說法,你不給我一個說法,我就給你一個說法。

理想是李雪蓮。

現實就是楊佳。


看圓屏很難受,看一個上下都差點的圓屏更難受。


想走又心疼錢


因為真實,所以好看。

2010年到2012年,我在地方跑社會新聞。
所採訪的人,大多都是潘金蓮一樣的「上訪者」,當然,還有推卸責任,前倨後恭的各級政府人員。
于和偉、張嘉譯、大鵬們將官員們面對領導和忽悠老百姓刻畫的惟妙惟肖之時,笑得我前仰後合。
我工作中遇到的官員也都是這樣的影帝;
他們為了政績,欺上瞞下,尤其擔心老百姓上訪,也是每天輪流守在老百姓家門外,甚至親自跑到北京去「請」回來。

官員們都知道,潘金蓮的事兒都是芝麻大的小事,怎麼糾纏了十幾年,生生就不能擺平這顆小芝麻?
這不就是中國官場的寫照嗎?
如果官員們都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以解決問題的思路去執政,潘金蓮又怎麼會上訪十幾年?

潘金蓮說:我這點事兒根本不大,但你們平時誰也沒過問過,但人代會一召開,就又全都緊張了。
諷刺嗎?
一點也不諷刺,藝術才諷刺,但這明明就是事實,是全國數百個縣市,在前幾年每天都在上演的「戲碼」啊!
如果有人看過南方周末,可能回想起有那麼一段時間,南周上都是關於一些上訪者的報道——不就是一個個的潘金蓮嗎?
不,他們沒有潘金蓮幸運。

他們沒有一個給省長炸油條的老鄉,也碰不見出巡的首長,更甭提攔車喊冤了……
但是潘金蓮告狀倒霉的地方,卻是大致類似。

我是笑著看完潘金蓮這部片子的,
但我想,
一定會有人看得淚流不止。

很多年沒看到這種題材的片子了,向馮小剛這個老炮致敬。

——————
另外,有人不斷抨擊范冰冰演技拉分,我不是她粉絲,但客觀評價,拋棄她那張顏值過高的臉,如果單純的評論演技,我覺得她進步了很大,很大,很大……
令我刮目相看。
不要因為月亮掩蓋了星星的光芒就認為星星不亮了。
這部片子沒有小鮮肉,可以看出導演從未考慮過取悅年輕市場——和老炮走得路線完全不同。
能提票房的還有什麼呢?
別總揪著人家范冰冰的演技不放了,你們想餓死這種類型的影片嗎?


今晚和朋友去看了,8點進場,8點40出來。可能是我太膚淺看不懂這部電影。


推薦閱讀:

和國產電影比,為什麼周星馳電影里的孫悟空形象都那麼兇殘呢?
初一孩子沉迷漫威,不可自拔,家長應該怎麼辦?
是否存在一套戲劇理論框架,將所有故事解構為基礎的衝突元素,故事則為若干元素的拼接?
《雷神3:諸神黃昏》里雷神的鎚子被捏碎,奇異博士能否修復他?
去哪裡可以下載高清的電影預告片?

TAG:電影 | 電影推薦 | 影視評論 | 馮小剛導演 | 我不是潘金蓮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