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虎蒙古人的祖先是在鮮卑分化以後是哪一支鮮卑?

幫一位朋友來提問,是巴爾虎蒙古。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呼倫貝爾的那個巴爾虎。


巴爾虎人的先祖拔野古,不屬於鮮卑,而屬於鐵勒。
鐵勒是怎麼來的呢?
起初,鮮卑人在北匈奴滅亡後席捲草原,並開始同化匈奴人,產生了一些新部落,譬如混血的拓跋、鐵伐、以及本就是匈奴搖身一變自稱鮮卑的宇文等等。然而這時候鮮卑人文明落後,各自為戰,形成的檀石槐政權、軻比能政權都是曇花一現,尚未形成政權基礎,自然也就沒有構建大民族的基礎。
等到鮮卑人建立的北魏,初步統一草原後,北魏介入十六國混戰入主中原,其重心從內蒙古遷移到了山西河北,最後又乾脆遷移洛陽以政治手段強制漢化。自然也就喪失了構建新草原民族的基礎。
那麼這一片混亂的草原,則崛起了兩個強權,一為柔然,一為高車。於是柔然人和敕勒(鐵勒)人逐漸形成。
柔然人,重心在漠北偏東,上層貴族為留居草原的落後鮮卑,其文化基本照抄北魏,也有一定的漢化進程,譬如他們的可汗居然還有年號。其民族構成,大抵是上層鮮卑裔,下層匈奴雜部。
而敕勒(鐵勒)人,其來源就比較雜了。大夥都知道,突厥人的構成是藍突厥和各種各樣的黑突厥組成的。而匈奴呢?匈奴相關文獻嚴重不足,沒有文字,僅有漢文史料的零星記載。所以匈奴的民族構成,基本而言就是一個謎。然而通過敕勒人和丁零人以及戰國時期北狄人的零星聯繫,大抵能推斷這麼一個不大靠譜的結論:
匈奴上層,尤其是南遷的虛連提氏、呼延氏、蘭氏、須卜氏、喬氏等等,大略類似於突厥人中的藍突厥,隨著五胡十六國的戰亂,陸續漢化或者鮮卑化後再漢化。
匈奴下層,尤其是並未遷徙的漠北各部,他們的祖先或許來源於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被匈奴征服的部族。其中由於丁零人來源於中原,文化較為先進,可能在其中多為上層貴族。所以這些匈奴雜部在匈奴崩潰後,就有了丁零人的自我認同,逐步發展為敕勒人,也就是鐵勒人。然而匈奴鼎盛時征伐範圍極廣,這些匈奴雜部也是有許多不同人種組成的。這一點類似於突厥人中的黑突厥人。

拔野古就是敕勒人中的一種,而為什麼他們會叫拔野古呢?
大抵是來源於一個傳奇人物,拔也稽。
柔然汗國統一草原的雄主是丘豆伐可汗,丘豆伐可汗統一草原的標誌性戰爭就是擊敗了匈奴余種拔也稽。如果類比的話,如果將丘豆伐可汗比作鐵木真,拔也稽就是札木合一樣的人物。而這一股匈奴余種尤其是拔也稽的親族部落,就形成了最初的拔野古人。
匈奴余種對柔然的反抗不絕,茲後還有匈奴貴族後裔的悅般國、匈奴雜部後裔的高車國與柔然對抗。期間還有回紇祖宗回紇樹者對柔然的反抗。
這些反抗柔然統治的匈奴余種,大致就因此形成了最初的民族認同,外界將他們統稱敕勒(鐵勒)人。

到了突厥統治時期,拔野古人開始有了最初記載,他們居住在土拉河以北,貝加爾湖以南,和同屬鐵勒部落的仆骨(仆固)、同羅、韋紇(回紇)為鄰,被東突厥汗國統治。
隨著唐對東突厥戰爭的不斷勝利,西突厥下屬的鐵勒人薛延陀部開始東遷,入侵東突厥統治的漠北。薛延陀部落號召鐵勒人建立自己的汗國,於是在薛延陀首領夷男和回紇首領菩薩的率領下,鐵勒各部紛紛反叛東突厥統治。在這個時期,拔野古人也隨著鐵勒人對東突厥戰爭的不斷勝利而遷徙南下,逐漸佔據了克魯倫河到呼倫貝爾一帶。

茲後,拔野古人追隨鐵勒各部中較強大的回紇,開始依附唐朝。

到了後突厥開國的時代,後突厥可汗阿史那骨咄祿親自率軍經略漠北,留這位:

就是阿史德元珍率軍在漠南打游擊,牽制唐軍主力。
然而……阿史德元珍帶著幾千人橫行漠南,擊潰唐朝名將張虔勖,殺王德嵐。漠南被這位攪成一鍋粥,唐朝不得不起用大殺器薛仁貴來對付他。然而薛仁貴雖然在雲州戰勝了阿史德元珍,但阿史德元珍牽制唐軍主力的使命可以說是百分之一千地完成了。

於是就在阿史德元珍率偏師牽制唐軍主力的時候,骨咄祿開始向鐵勒各部發起決戰。親唐的鐵勒各部一盤散沙,不能統一號令,於是公推回紇首領比粟為可汗。比粟也迅速制定對策,向唐朝求援,並請求唐朝徵調契丹人一起對付後突厥。

然而大夥知道,唐軍被阿史德元珍玩得團團轉,來不了漠北。在唐朝可能徵調契丹人與鐵勒聯手的情況下。骨咄祿的謀臣暾欲谷自告奮勇,偷襲鐵勒聖山於都斤山,斬首三千。回紇可汗比粟不敢救援,導致鐵勒各部離心。武則天似乎也懶得管,比粟請求的契丹援兵也不來。

骨咄祿很快病死,新的突厥可汗默啜發動了對鐵勒「總瓢把子」回紇的決戰。很快斬殺比粟可汗,並立下殺人石標榜武功:

比粟可汗死後,回紇分崩離析。一部分回紇人投降突厥,一部分回紇人在比粟之子獨解支率領下南逃,被唐朝安置在河西,成為較早的一批募兵。後來骨力裴羅能逃入後突厥之後,篡奪突厥汗位,就是因為骨力裴羅是獨解支的嫡太孫子,手中有回紇裔唐軍,也有較早降服突厥的回紇人支持。當然這是後話。

隨著回紇的崩潰,其他鐵勒各部也紛紛投降後突厥,然而後突厥汗國時期。民族壓迫更重,甚至將鐵勒各部區分於黑突厥人之外,視為非我族類。於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鐵勒人不反才就怪了。
而第一個反的,就是拔野古人。
拔野古人的首領胡祿俟斤首先反抗,被默啜殘酷鎮壓。胡祿俟斤僅率數十人逃走。
此後,雖然還有零星反抗,比如拔野古人就一直反抗突厥,但後突厥基本上算是安定。於是默啜開始西征,先洗劫了西伯利亞的黠戛斯,再洗劫了新疆西北的突騎施,最後還進軍中亞招惹了阿拉伯帝國一把,因為對阿拉伯帝國戰爭失敗,默啜放棄所有西方領土,率軍突襲北庭,卻受挫東歸。
默啜西征雖然武功輝煌,但對整個後突厥來說,結果是沒啥益處。唐朝開始安定,並向後突厥用兵。默啜的妹婿石阿失畢在進攻北庭受挫後不敢回去,投降了唐朝。唐朝的三受降城在漠南建立,如三支劍一般插入後突厥腹部。

於是,鐵勒各部開始又反抗了。
唐朝開始用兵,唐軍統率薛訥(薛仁貴兒子)向鐵勒各部派遣了一些低級軍官做顧問。拔野古人得到了一個叫郝靈荃的顧問。
默啜決定先鎮壓拔野古人,於是率軍在土拉河和拔野古人決戰。郝靈荃自告奮勇去向回紇(留在漠北投降後突厥後又反的回紇)求援。
結果,兵力不多的拔野古人被默啜擊潰。默啜自以為獨孤求敗,自信心爆棚於是不設防備。結果柳樹林里竄出一個拔野古士兵,一刀結果了默啜的性命。當時拔野古的首領是誰都沒有記載,但這個拔野古小兵的名字,留下了,他叫頡質略。
然後郝靈荃與回紇人援兵到來,失去可汗的突厥人大敗。

後來,新任突厥可汗毗伽可汗在闕特勤和暾欲谷的輔佐下,擊敗反叛勢力。而唐軍統帥:

對,唐軍統帥王晙的「皇漢」政策,導致被突厥鎮壓後投降唐朝的鐵勒人與唐朝為敵。
暾欲谷率後突厥主力在張掖擊敗唐朝精銳河西軍。
導致唐滅後突厥的時機完全喪失。

隨後後突厥主動與唐朝和好,然後就是骨力裴羅入後突厥,逐漸擊敗拔悉密人,廢突厥可汗,自立為回紇可汗了。
而拔野古人,就成了回紇的二等公民了。
回紇有內外九姓之說,內九姓就是菩薩、吐迷度時期,參與組建回紇部落聯盟的九個部落。是回紇汗國的統治階層。
外九姓,包括仆固、拔野古等其他鐵勒部落,視為回紇人,但地位低於內九姓。

於是拔野古就成了回紇人。

回紇完蛋後。草原上沒了大汗,因為新的強權變成了內核漢化的遼朝和金朝,這兩個朝代對草原各部的政策基本就是抓丁、驅逐。金朝甚至會減丁……
所以拔野古人並沒有被契丹人和女真人划進去,而是視為奴隸兵來源。
等蒙古人崛起的時代,拔野古人的名字就被翻譯為巴爾虎人了,自然也就加入蒙古人了。


推薦閱讀:

蒙古國人仇視中國籍蒙古人甚於仇視漢人,是真的嗎,為什麼?
不少蒙古族在自己的網名前加上Ψ這個希臘字母,是什麼含義呢?
聽到有人說元朝滅亡是由於大規模的瘟疫爆發?是這樣嗎?請問元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TAG:古代人 | 蒙古人 | 蒙古歷史 | 蒙古族 | 民族遷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