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卡夫卡要將判決獻給他的女友,莫名驚悚?
《判決》是卡夫卡本人最喜歡的一部作品。看到題目後我又去通讀了一遍,味道歷久彌新。
這篇短篇小說是獻給卡夫卡剛認識不久的女友費莉絲的的故事,我認為這篇小說足以體現出卡夫卡本人的一種價值觀傾向和人生觀的困惑。
卡夫卡是一個傾訴慾望極強的人,他的內心總是波瀾壯闊而又極其細膩的。可以說,卡夫卡的性格一直都在成長,未有真正成熟的時候。他結識了費莉絲並與之相愛,這對於總是處於彷徨和迷茫的卡夫卡來說,無疑對卡夫卡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造成了一定力度的沖機。他寫這麼一篇故事,實際上是想告訴自己的愛人自己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其中的滋味很是複雜,因為卡夫卡的內心就是極其複雜的。
文中,格奧爾格有一位好友寄居在彼得堡,做了一些生意。而這位好友有一個特點,他抱怨自己的祖國和故鄉,是一個沒有精神家園以及心靈歸屬感的人。但他在俄國又不與當地居民來往,唯一和他交流的人就是與之通信的格奧爾格,這表明他也是一個厭世而排外的人。實際上,我們對於這位朋友的了解,僅僅是通過格奧爾格一人的陳述,以及格奧爾格父親囈語般的咆哮。這讓我們懷疑,朋友存在的真實性。我認為,這位朋友是格奧爾格的另一個人格。文中父親說這位朋友什麼都知道,他在彼得堡對一切都了如指掌,而且不屑於讀格奧爾格的信,只讀父親的信,這些敘述內容都可以證明,朋友是格奧爾格的另一種相反的人格存在。他可能代表著格奧爾格內心最真實的東西——孤獨。父親說,「你這麼多年一直在欺騙他」,實際是指格奧爾格對隱蔽內心的一種迴避,但它們又如此強大,根本躲不開。可這股力量似乎在遠離常理中所謂的前途、財富甚至是俗世的「幸福」。
格奧爾格與弗麗達訂婚了,他糾結於要不要把這件事告訴自己的朋友。他表現出相當程度的猶豫,這是因為這個朋友可能是反對的或是抵觸的。父親說,「既然你的朋友是這個樣子,你就不該訂婚。」,這一句話就點出了格奧爾格的性格的脆弱感,內心世界的他可能與現實中的他格格不入,這讓他總是無法果決地宣布自己的婚事。我們原以為格奧爾格,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又獲得了愛情,可是沒想到,他卻因為父親那些神經質的語言,心靈被質問和拷打著,終於被塵世的喧囂淹沒,被判決投河。
一切本來就非常正常,可是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樣一種荒謬的結局呢。我想是性格造就了他這種不同尋常的命運。格奧爾格可能是一個不適合去戀愛,不適合去結婚,甚至不適合去獲得幸福的人。這是他要告訴女友的,但他似乎又在尋求與俗世和解的機會,文中他對父親話語的輕微反駁,和在欄杆上的掙扎,都表明卡夫卡也是一個嚮往幸福的人。他自己的內心卻總是排斥許多東西,這與以後他和女友幾度訂立而又取消婚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是性格決定命運,塵世的喧囂終於證明格奧爾格是如此的渺小,被判決投河之後,落水聲被車鳴掩蓋,格奧爾格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可是,有一點值得探究,那就是關於格奧爾格的生死問題。我認為這是卡夫卡自己都無從知曉的,他寫這篇小說的目的就是為了探索一條可能並不存在的,讓自己獲得幸福的道路,由於愛情,他像是看到了希望,但依舊渺茫,這是他的困惑。所以,這樣一篇小說,是卡夫卡本人的內心寫照,目的是要與女友進行一次交心的溝通。
感覺卡夫卡和文中K的境遇很像。K沒有犯罪卻遭到審判,引起周遭所有人的不滿。這個矛盾荒誕又真實,不可調和,只能隨著生命消失而消失。
因為F是猶太人,而送給F其實應該是藉此送給所有猶太人吧。
推薦閱讀:
※《變形記》中,為什麼是蘋果殺死了格里高爾薩姆莎?論述這個問題,應該從文本內部探索還是結合作者生平經歷?
※卡夫卡《一隻狗的研究》到底說的是什麼?
※卡夫卡這句「人只因承擔責任才是自由的,這才是生活的真諦。」應當如何理解?
※卡夫卡有什麼讓你感動警醒的名言?
※怎樣理解卡夫卡的「善在某種意義上是絕望的表現」?
TAG:弗朗茨·卡夫卡FranzKafk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