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 為什麼式微了?今後還有沒有可能重新復甦?為什麼?

體壇「高富帥」淪落塵埃,美國傳媒巨頭宣布收購F1


真正抱怨的人都是專業人士,這裡包括車迷,我說的車迷是資深車迷,不是V8時代之後的車迷。你可以問問自己是什麼時候失去興趣的。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從1950年開始到2016年,66年間F1經歷了很多,而我們的時代也發生的巨大的變化。那時候沒有新媒體,沒有互聯網,更沒有全年21個分站賽。人們的熱情是來自那些偉大的,勇敢的車手。甚至是特里爾P34這種6輪賽車。那時候技師,設計師的想像力是不受限制的,加上車手間的互撕,讓車迷很是過癮。1950年那輛牛逼閃閃的阿爾法195賽車可以領先第二名2圈衝過終點,第三名甚至都被套圈。在SPA賽道,頭車甚至領先第二名4分多鐘過終點線。但這一切都成為了歷史,不可被逆轉。

第二個問題,有沒有復甦我們不知道,誰都沒有魔法水晶球,但通過現在的F1可以看出,如果可以復甦必將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據我所知很多國外的車迷認為,現在的賽車都長一個樣,有很多翼片,讓它們看起來像是飛機,而不是賽車。加上各種奇葩的規則,當然車隊都會設法找到規則的漏洞而鑽空子,但現在比以前少多了。爆缸在最近幾年也很少看到,因為工程師讓它們更高效同時用電子系統保護它。要知道現在的V6T要比V8和V10複雜的多,所以成本就更高,但V8發動機的聲音V6永遠達不到。聽上去就像一堆超跑在比賽,而不是分貝比波音747起飛時還要大很多的F1賽車。還有很多因素,比如從輪胎的損耗上增加可看性,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單一輪胎供應商對於每一支車隊都是同樣的情況,況且比賽中都要用到兩種不同的輪胎。除此之外,還有F1為了增加超車引入了DRS,沒錯,引入DRS確實增加了超車,但是僅僅是「超過」,並沒有形成纏鬥,因此超車也變得索然無味了。這些都讓車迷厭倦了。所以現在的車迷可能更懷念擁有進站加油環節時代的F1,那時候賽車經常可以通過進站來完成超車。邁克爾-舒馬赫曾用法拉利贏得了很多場比賽。但沒人覺得那時候的F1很無聊,大家的熱情都很高昂。因為那時贏起來要複雜的多,有加油策略,有輪胎策略,一場比賽三停四停都是常有的事,可現在要不是自己犯錯或爆胎基本可以一路領跑。還有一點那時候的車差距沒有現在大,舒馬赫如日中天的時候也就比邁凱倫快0.5-0.8秒,現在梅奔比所有車快1秒以上,有時甚至是1.5秒。

此外,越來越多的新生賽道,從設計者及觀眾的角度來說挑戰性很高。但是,這樣的賽道往往都是高速組合彎+長直道+慢速彎,車手的超車點一般都在長直道後,所以這樣的超車在DRS的幫助下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而車手在這樣賽道上的大多數區域都是不願意冒險超車的,在連續彎走線的不同將讓你耗費大量時間。

要想回到90年代或是舒馬赫退役之前的F1,我覺得是一個極其困難的事情。

當然也有人會說,現在的比賽規則更安全,賽車調試更環保,不能說這有錯,但觀眾的觀賞性卻大大的降低了……相反,在上一場比賽中,彈幕里大家都表示了對維斯塔潘撞車的「深切厚望」,當然大家並不是期盼車手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相反,他們只能希望通過撞車能將原本平淡的比賽變得更加精彩,畢竟在一個車手以及粉絲眼裡,賽車競技本身就充斥著危險,但在刀尖上舞蹈才是比賽最吸引眼球的一部分,平淡的一路領跑則顯得沒有什麼看頭了。


謝邀
很多朋友說的都很不錯了,尤其是 @穆卡 寫的很全面。我在這就不多廢話了,其實還是那句話對現在F規則感到不爽的都是死忠,現在的規則太複雜,太繁瑣,限制動力、氣動、輪胎、修改PU的次數等等。車手們不得不在比賽中省胎、省油、省發動機。這些能讓比賽好看嗎?肯定不會。
那麼被自由媒體收購我到覺得是件好事兒,因為美國人比較會做娛樂,F1到了美國人手裡應該會有不少起色,起碼美國人比死板的英國老頭強多了。
最後,能不能復甦我覺得一定能,只是時間問題。不僅僅是把加油弄回來,讓輪胎廠商自由競爭,關鍵還是在於對賽車的規則,只有放開才會讓競爭更激烈,才會好看,就這麼簡單。
最後附上我寫的上半賽季回顧:
半程回顧 F1這事兒我都不好意思和人聊


其實F1逐漸沒落的原因很簡單也很明顯,稍有關注就會知道,主要是下面兩點
1. 火星車。先是紅牛,然後是賓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F1也是這樣。前幾天的蒙扎把這一點體現得淋漓盡致。起步?漢密爾頓只用了不到20圈就從第六追回來了。策略(或者說輪胎)?這站速度排第二的法拉利換上新軟胎也追不上賓士跑了20多圈的軟胎。絕對的實力差距使比賽失去了看點,甚至很多賽前的競猜活動並不是猜冠軍,而是第三。
2. 環保,節儉和安全的主旋律。
就像現在飽受詬病的「政治正確」一樣,你不能說強調安全,強調環保是錯的,但就是讓人很不快。
引擎越來越小,說句題外話,引擎變小這麼多,速度居然還能和以前不相上下,真的很佩服這些工程師們。
取消了賽中加油,輪胎的供應商只剩倍耐力,導致策略完全失去了多樣性,唯一要考慮的就是什麼時候換什麼胎,也就那麼幾種方案,稍有經驗的車迷都能在賽前猜個八九不離十。


現代社會的娛樂多樣化,將原本集中的人群碎片化。


終於說出謝邀二字~對於更深一層的理解達不到那種高度~說說自己的理解……首先~是現在F1之間軍備競賽研發費用不斷飆高的技術戰爭,這一下拉大了很多車隊之間的差距(錢在此刻顯得作用巨大),幾支車隊之間的差距大了基本在比賽里就看不到什麼超車,超車少了~亮點肯定也沒那麼多了,這也導致你很少再看到那種小車隊里突然冒出一顆新星(因為多半的付費車手的能力沒有那麼強)~當然現在一些小車隊基本都是大車隊儲備車手測試的地方~第二……倍耐力的輪胎讓車手們不敢發揮……(這裡我對於一些車迷所說賽中恢復加油比賽就好看了這樣的看法不是很認同)因為倍耐力的輪胎並不能達到預想~而且在沒有賽中加油的2010賽季的比賽,比賽的精彩程度以及車手積分榜競爭依然激烈。不過我還是同意F1可以開放輪胎競爭的

回正題,FIA現在那幫制定規則的人也在毀滅這項運動,他們這幫人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實施起來有時候有些腦殘,規則沒有一個穩定成型,經常就變成了一個笑話。
F1發展成現在這樣需要感謝80年代那時候的伯尼,那時候他讓F1成為了商業化的運作模式,開始賣電視版權給電視台,賺取收視率。80年代末靠著塞納和普羅斯特的之間的恩怨大賺~在那時候非常了不起~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在如今新媒體崛起的時代,老伯尼還堅守著傳統媒體這塊,讓F1運動沒有做到最好的推廣,試想,在如今這個時代,誰還守在電視機面前看1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的比賽,現在更多的都是靠著新媒體能了解到即時比賽信息。這一點感謝樂視能做到這一步(但是你們能不能承接大型比賽的時候,重視哪怕一點點!宣傳推廣誰不會啊……但是你的東西拿不出手算什麼)當然樂視賽車部門還是非常不錯的,畢竟現在接的比賽越來越多,小編們也還是老樣子的那麼幾個~orz反正就是心疼他們……
最後一點~現在各項其他賽車賽事的衝擊……勒芒系列賽經過升級之後變成了WEC之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廠商和眾多有F1能力的車手加盟~規則和BOP等方面做得都相當出色,比賽不管是6小時賽還是24小時勒芒都扣人心弦,相對較低的成本和技術規格的開放性,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勒芒式的氛圍這些都是賣點~再看FE~除了是純電動的……那個聲音有點2333,除了這點之外,其他真沒什麼槽點,可以說是現在最精彩激烈的一項方程式比賽。第一年所有車隊的賽車都一樣,小皮奎特憑藉美國站開始的良好狀態成為冠軍爭奪者,並在最後一回合比賽里,逆轉贏了布埃米。第二賽季,陸續開始開放一些技術規格,我們看到了各支車隊對變速箱的不同設計,也看到了雷諾的火星車,但是不同於梅奔的是~他們最後的總冠軍爭奪依然延續到了最後一站。賽季中的比賽幾乎尿點很少。而且,FE每一站比賽之前都有粉絲加速這種東西,可是很好的利用新媒體幫助提升這項運動呀~雖然不敢保證隨著這兩項賽事的研發成本的增加再過多少年可能開始走F1的這種路,但是最近幾年這兩項賽事的比賽依然會是很大看點~
醜話不多說……希望幾大世界級別賽事的17規格可以幫助他們回歸到之前精彩的樣子……


謝邀。
這些年F1人氣確實一直在流失,可是個人認為並不是因為現在的F1大獎賽不如十幾年前的精彩了。F1一直挺精彩,一直都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比賽和讓人興奮得從沙發上坐起來的超車,這一點可以說從未改變; 而大家吐槽比較多的火星車,在F1這66年的歷史中,也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包括F1被認為最好的時代之一的那幾年,法拉利的f2001-f2004系列,可以說火星成分不比現在的梅奔,前幾年的紅牛差。
很多人不想再看F1了,或許是因為他們一直喜愛的車隊沒法一直贏得比賽了。這些年F1規則發生了很多而且很大的改變,包括金融危機的影響,讓F1的車隊格局幾乎是大洗牌; 光說技術大戶們,寶馬、豐田直接不玩了,本田一度離開,回歸後也是到現在沒有找到節奏,而實力強大的賓士自立門戶,技術實力不如法、梅的雷諾在一系列的引擎洗牌下找不到北,就連法拉利似乎也在自己不擅長的turbo技術上遇到了很大的麻煩。這一系列的變化,不光是中流車隊,甚至直接影響了法拉利,邁凱倫,威廉姆斯這些傳統強隊。仔細一想他們已經很久沒贏了,這肯定是很多車迷,尤其是一些老車迷不願意看到的。而最近規則的多次洗牌也讓前排車隊多次更換,引擎從3.0L V10,到2.4L V8,再到1.6T V6,紅牛那幾年的火星車憑藉紐維吊炸天的設計實力,賽車出眾的空動效能是一大火星點,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引擎技術洗牌,動力方面沒有拉開特別大的差距; 而梅奔吊炸天的v6t引擎讓梅奔車隊成了火星車的繼任者,受益的還有他們的客戶威廉姆斯; 而多次規則改變受益的還有當年一閃而過火星了一年的布朗gp。這些年間坐頭的車隊(這幾輛火星車都還有有或多或少的弱點,所以說火星成分不如當年的法拉利)都是近十年湧現的新車隊,傳統強隊被壓在二三位甚至更後,或許是一部分老車迷不願意看到的; 重要規則的不斷變化,也會讓一些車迷感到疲憊。
另外不得不說,F1真正不如以前的,是商業效應,還有現場觀賽的感受。當年F1揮金如土,無論贊助、收視在體育界都是名列前茅,是世界第三大體育賽事,而這一切在金融危機後便不再了,贊助不斷流失,在足球等體育賽事的商業程度化越來越高,商業效應越來越強的情況下,F1已經不再是大金主們考慮範圍前列的體育領域了。而不斷省錢的F1,引擎規格不斷縮水,取消了賽中加油,這讓F1的觀賽體驗也不斷縮水,其中引擎轟鳴聲就被吐槽到現在,法拉利直接被叫紅色拖拉機,就是因為又慢又難聽。雖然F1作為一項競速賽事依然非常精彩,但是觀賽體驗的下降直接導致的是買門票去看的人少了。順便提一句,好多賽道的最好成績已經徹底停留在v10時代了,F1越來越慢確實是不爭的事實。
若要說還有其他的話,應該就是現在的F1沒有絕對偶像了。舒馬赫退役,kimi、頭哥老去,F1中生代和新生代中,還沒有能算得上絕對偶像的車手。小黑,sv很強,他們的職業生涯已經有了成功,但是缺少一些傳奇色彩,偶像伴隨的除了成績還有能讓人津津樂道故事; 另外他們也還沒有拿出舒馬赫那種,即使我車很渣,我也能開出別人達不到的成績,的說服力,這一點跟時代也不無關係,畢竟車手的成長環境也改變了許多。總而言之,強大的車手,每個時代都有,而當下缺少的,或許是一個讓你每個比賽周都想看到他戴著頭盔坐在車裡望向彎心的偶像。這一點上小黑svnico都還差了點什麼。
要說復甦,其實主辦方也算是一直在努力。從鼻翼尾翼尺寸的修改,輪胎規則的變化,drs等規則的引進,都是為了鼓勵賽道上的超車,加快比賽節奏。包括tr規則的改變,就是為了把比賽更多的交給車手(個人也希望能有更多能自己從方向盤上調教賽車的車手,這樣比賽的技術性會更強一些)。相信未來小時年的時間裡,規則調整的大方向還是會在縮小賽道上的差距這一點上。近些年開發了很多新的分站賽,也是推廣F1全球化的手段。精彩程度的提高是一回事,讓流失的觀眾回來又是另外一回事,作為一名車迷,能做到的也就是繼續陪伴。
http://sports.sina.cn/f1/motorracing/2016-09-10/detail-ifxvukhx4753875.d.html?wm=3049_0016from=qudao


主要是兩個原因,大多數車隊沒錢和有錢的車隊花不了錢


瀉藥!!!

為什麼式微(式微=衰落?沒見過這個詞)了?
1.我覺的是現在的規則太複雜了,幾乎年年變,新車迷根本學不來啊?並且這些改變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問題。
2.所有的規則都是針對賽車設計和車隊的,於是車手的比重降低了,或者說車手不一定要快,其他地方做得好也能奪冠,比如說贏得勝利的不是最快的車手,而是最會保胎的車手。
3.一日,跟極品飛車迷看F1,
「唉唉唉,這麼早就松油門,垃圾."
"不松的話不夠油啊."
"........"

又一日:
」怎麼創造最快圈數那位車手只有第14?.「
"開那麼快乾嘛,輪胎不用錢啊(其實我想說換胎不用時間啊)!!!「
"........"

再一日:
」XXX,你幹嘛,快開DRS!! XXX要超你車了!!「
」呃,DRS只有後車才允許開.「
"!@$%$^$%$%^%^*, 這是不公平競技, Unsportmanlike!!!!!"
"..............."

第X日:
「去買票看F1啊」
「好啊,你半個腎找到買家了嗎?」
「................「

又一個X日:
」OK,時間剛剛好,我轉檯了.「
"幹什麼,看F1看得好好的."
"好好的?隔壁勒芒好看多了,有超跑有雨有夜賽還有組西。「
「..............."

你說我如何帶人入坑呢?你自己領會一下

====================分界線================================
復興?
1. 這個新股東是個傳媒公司,傳媒公司會明白怎樣才能贏收視率吧?就個人而言我對這個新股東抱有一絲希望,但是,如果只會傳媒而不懂賽車運動的精髓,只會把F1打造車一檔綜合節目,所以伯尼不能走啊(老頭子回答記者的尖銳問題挺有技巧的,是學習面試的好教材)!
2. 去現場的都是骨灰級車迷,是實打實的收視率。要想吸引更多人去現場看首先得要降低門票價格,要想降低票價就要降低賽道舉辦比賽的成本,要想降低賽道比賽成本就要少收取舉辦費用。但是誰會願意少賺錢?並且這個新股東是花了大價錢的,我有感覺以後的F1隻會有收費電視,賺的錢用來抵收降的承辦費用。


人生一第一次說出謝邀,哭泣臉。
其實就我自己和身邊看F1的小夥伴來說,大家基本都很少關注了。之前還能和不同的支持者打打嘴炮,現在大家連人都認不全了。
首先,我覺得是觀眾自身吧,工作之後反而沒有學生時代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一項和自己相距甚遠的「高富帥」運動;我也是決定我支持的車手退役之後就不看比賽了。
其次,觀看的平台局限,最開始F1是在AV5播的,可是電視台給的配套軟體設施太差,比如解說、衍生節目,就不說那詭異的直播改錄播最後不播這些奇葩事了。除了五星體育等地方的體育台還有播出,就感覺F1莫名在大眾視野消失了幾年,本來推廣就做得不夠,這下原本建立的一些受眾群也流失了;後來樂視買了F1的新媒體版權,說真的,一個企業里的一個團隊要想把F1重新做起來真的很難,因為除了拿錢買資源,你很難有央視那樣的配套開發,來進行推廣,沒法跟受眾進行很好的聯繫。不過F1的推廣本身就做的不好,看場比賽費老鼻子勁不說,還得花錢,好不容易去一次現場,看看那些商業活動也是有夠無聊。
再次,我覺得最大的原因還是F1自己的問題。錢,這是一個關鍵問題所在,都說F1燒錢,伯尼又總是這裡卡你那裡提高門檻,規則之下,錢就支撐著一切,除了前幾年曇花一現的蓮花和威廉姆斯,曾經被暗諷的付費車手現在都成了香餑餑一般,放了一批一言難盡的新車手進入圍場,除了帶來更多的嘴炮和事故,沒看到有啥幫助;再就是上面大家都說了很多的規則修改,沒有加油、沒有換胎的策略組合,這裡不能哪裡不行,擁有一輛快車就可以從頭到尾不用想事兒,那誰還來看,再就是為了限制成本而對引擎一改再改,該節制的地方不去節制,捨本逐末,F1賣的噱頭之一不就是刺激性嗎?
最後,我覺得被收購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吧,畢竟伯尼還有FIA也把持F1這麼久了。。。。。


我覺得F1要復甦,趕走Bernie是必須的。什麼省錢的奇怪論調,什麼限制下壓力,什麼限制轉速,排位賽和策略上各種奇怪花樣,都是他的主意,就是不往技術上面靠。

F1當年的招牌是什麼?世界上最快最高科技的賽車,可以轉彎不剎車的賽車(笑,相對於其他賽車),轉速可以快兩萬轉的賽車!

看看95年的引擎,3.5升V12,隨時可以換,排位賽用高轉速引擎,正賽用耐久引擎,現在的引擎,1.6TV6,要用好幾場。。。以前一場比賽下來爆缸縮缸很常見,現在?我好像好幾個賽季沒見過爆缸了。

測試限制搞了這麼多年,也沒見什麼小車隊翻身的,相反最末流車隊轉手的速度反而越來越快,這些年好幾個車隊我都是還沒認熟,第二個賽季就消失了。當年喬丹還能靠一台修修補補多年的本田無限引擎拿拿分站冠軍和年度季軍,印度力量能做到嗎?有而大車隊光有錢卻沒法投入,翻盤速度越來越慢,看看紅牛梅菜能統治這麼多年,麥拿倫威廉士淪為三流就知道了。當年法拉利麥拿倫誰的成績不是靠大筆贊助瘋狂測試堆出來的?如果能夠取消測試限制,比賽馬上好看起來。再者,為什麼要照顧小車隊?小車隊本來就不應該來參加這種比賽,他們不是這個賽事的支撐,轉播時你關注小車隊嗎?支撐這個賽事的是什麼?法拉利麥拿倫威廉士紅牛這些大車隊啊?F1不是創業板,不是給小車隊創業的平台啊。如果要支持私人車隊,應該找大廠和牛逼設計師去支撐啊,就像當初紅牛做的一樣。紅牛缺錢嗎?現在的F1打著劫富濟貧的口號去搞平均主義,這都不是一個頂級賽事乾的事情。

更別說現在這個奇怪的積分制度,一場比賽有一半的車手可以拿到積分,而且真心不好計算。還是以前的10-6-4-3-2-1好

還有些奇怪的事情,比如F1法國站的長期缺席,而且這兩年F1在法國的轉播權直接賣給了收費台CANAL+,我等想便宜點看F1都成了夢想(於是我買了鄰國RTL的節目,現在看F1全場德語基本聽不懂,而且TR什麼的都給蓋掉了)

當年Bernie創建FOCA(FOM前身)用車隊聯合的從FISA(FIA的前身)手裡爭取利益,極大地推動了F1的發展,然而40年過去,當FOM成為另外一個官僚機構的時候,就應該讓其消亡。


面兒上看是比賽不好看,觀眾越來越少,賽道越來越無聊,說到根兒上還是缺錢。
比賽要激烈就可能撞車,修車要花錢;小車隊要拉贊助找付費車手,有些有天賦沒錢的小朋友就進不了圈子;車隊分紅不均,小車隊沒贊助,扛不住幾年就撤了,大家都沒積極性。
比賽不好看觀眾就少,賽道收入就少;國外大多數賽道沒有當地政府補貼都是自負盈虧,每年交給伯尼的費用千萬美金級別,老賽道根本撐不住。
新賽道又是伯尼欽點的公司做設計,老頭子喜歡就行,觀眾是啥?能吃么?
還有賽制,以前大家天天算積分,場內場外玩的不亦樂乎;現在倒好,跑下來幾站分數就拉得沒法追,跑完三分之一就知道冠軍在哪了,唯一懸念就是梅奔的倆人車隊資瓷誰。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結果現在,大家開車都保守,外行想看的超車撞車看不成了;
又不給加油,裝上啥DRS和ERS,也不講戰術了換胎拼手速,內行想看的經典四停戰術也看不成。
搞得我們這種老車迷沖著情懷去,新車迷好多衝著顏去看比賽,說老實話,車子本身都沒有十年前好看了。
賽車嘛,比的就是動力、設計、技巧和戰術。
現在,動力,1.6TV6混動,也還算成,除了聲音真不如V10好聽;設計,條條框框都限制死了,又不給私測,一旦有一家獨大別人想追都追不上;技巧,有了DRS和ERS,給條直道就能超過去,稍微下點雨就SC帶著跑,倆小時磨完算完;戰術上面說了,拼手速。

反正,比賽無聊才日漸式微,很大原因是沒錢才無聊。收購了也好,看看能整出啥幺蛾子來。明年老巴一退役,比賽還是照看,可是也不知道看啥了。


謝邀

其實在本人看來F1並沒有式微,被收購更多的只是一種資本轉讓,就好比IBM將ThinkPad轉讓給聯想一樣,並不能說IBM式微

個人認為F1非但沒有式微,而且在近二三十年地位反而提高,近十年來很多人認為F1不行了,更多的是對於改變的不滿或者可以說不適應,認為F1不行的人多了,自然什麼事情都唱衰,時間長了就會給F1相關的輿論蒙上陰影,外加近幾年總有火星車,那負面評價就更多了

其實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們以前經常說的什麼幾大賽車賽事,近幾年還有人提嘛,WRC和WTCC這種所謂和F1的同級別FIA國際賽事其實相比F1近些年要式微得多,WEC看似好像很好玩的樣子,實則再怎麼亂斗也就是3各大廠商,BoP滿天飛直接左右比賽結果

WSC消失了之後,其實F1直到現在一直在不斷鞏固自己的領先地位,不僅地位領先,技術上也是一流,F1仍然是賽車賽事中組織,技術,資本的最高聚集地,目前看來難以撼動,而且愈發難以撼動,所以與其說復甦,不如說如何討好觀眾,讓他們的評價變得正面一點

賽車賽事中面對這個問題不僅僅是F1,還有其他例子,比如說DTM和BTCC的比較,DTM技術上裝也程度上明顯強於BTCC,但要是問我喜歡哪個,我還是選擇BTCC。一樣的例子,本人是WEC的忠實粉絲,但是誰要是說WEC比F1強,比F1好,我一定搶著點反對,不帶這麼捧殺WEC的
回到F1中,依舊有例子,很多人喊著回V8甚至V10,沒錯從情懷角度的確是V8V10好,我還希望回到以前的V8V10W12隨便來的時代呢,多有意思(其實側面反映當時發展水平不高,理論上即使規則放開,最優選擇依舊只有一種),但是從技術上講,除了WEC好像可以媲美的樣子,其他賽車賽事誰可敵F1的V6T?今年感謝各種神仙級別的工程師,V6T甚至已經可以宣布不比V8慢了,而且以這個發展速度,同等規則V6T超過V8甚至V10也是指日可待(然而歷史並沒有給我們創造控制變數比較的機會),而且V6T的速度進步還是在燃油流速限制不變的情況下進步的,這個技術的進步真是厲害...

F1作為方程式賽車賽事,本身就有自己的發展優勢,方程式賽車,要麼按照規則自己製造賽車,要麼統一賽車自己調教,一切都是定死的,而且和外界是隔離的,這個是純種的賽車運動,有本事跑快就跑快,梅賽德斯火星車就是人家的本事,我們完全沒有資格去批評。拋開火星車,2016年的賽事還是很有意思的,人們評經典都喜歡找以前的例子,我覺得再過5年10年,今年的某些賽事或者超越也可以說是經典

其實覺得F1不行了很正常,畢竟發展速度是不可能永遠保持不變,但是在分析這種問題的時候依舊要先拋開負面情緒。F1在賽車賽事中的地位不僅是第一,而且統治力認可度依舊在持續上升,可能隨著世界金融的波動,各種賽車賽事的繁榮程度會有波動,但是F1的領頭羊角色,未來起碼10年不會被替代或者超越

不過F1還是想辦法討好下觀眾吧,畢竟罵的人是有點多了,不是嘛...


我的視角與大家完全不同:
1 信息傳播的渠道越來越多速度越來越快,媒體將整個F1赤裸裸的展現在觀眾眼前,失去了以往的神秘和神聖。
2 對贊助商(比如煙草)的限制讓車隊無法短時間獲取足夠的投資,導致私人車隊逐漸退出競爭,給了廠商一家獨大的機會。
3 在資金匱乏的情況下贊助商有了更多話語權,車隊和車手的行為受到贊助商的限制,自有的個性和特色被抹煞。

20年這個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的規則在現今不一定奏效。恢復加油,私人車隊就不幹了;恢復V8,梅賽德斯就不幹了;取消渦輪增壓,雷諾就不幹了。所以目前的規則是各車隊自己的決定,恢復以前規則只會讓F1更快的走向崩潰。所以F1當務之急是要找到適合未來的運營和推廣模式,而不是懷舊。


先佔個坑。

往下是我自己瞎吹的,想啥說啥,就當看段子吧。

個人感覺主要是08金融危機。
還有個是歐洲禁煙令。

金融危機導致廠商車隊流失嚴重。09年本田豐田寶馬都走了,沒過多久就雷諾也走了。
05年歐洲禁煙令導致所有車隊少了最大的贊助商,小車隊私人車隊直接gg。

大車隊都走了。比賽肯定不好看了。

缺錢就削減開支,減速降排。本來想減少開支,加多限制,縮小差距,增強觀賞性,結果卻是火星車越來越多越來越火星,就改規則,然後開支又越來越大,觀賞性更差了。


火星車。
站我個人角度,法拉利邁凱輪這種車迷群體最多的傳統豪強成績那麼差,一年兩年三年還可以,這都小十年了,估計很多車迷直接都懶的看了。

比如我,今年看了開頭幾場就不看了,一猜就是梅奔12帶回,3456拖法和紅牛輪流坐,還沒開始就知道結果了,就像看偵探片,第一集結束後的預告就告訴我往下19集兇手是誰了,我還看個j8。


現在的新人也不行啊。原來有冠軍的,頭哥,kimi,花頓,差點冠了的馬薩,還有屠龍勇士海美人,老年隊友馬克圍脖,個人比較討厭的莽夫蒙托亞,都是有冠軍的實力啊,明顯舒馬赫後一代人實力強,競爭也激烈,後面的漢默頓,歪頭,尼克,庫比卡這中生代異軍突起,這都十幾年了,你看現在,還是那批老人和中年人在統治f1,他們只是在互換隊伍而已,還是把持著大車隊的席位,都十幾年了。新人除了里卡多和嘴炮就沒了,剩下的都是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其他沒背景沒贊助的早就踢開了。


謝邀。。
個人來說,我一直認為沒有任何一年的F1有07,08賽季的漂亮。

唯一能與之接近的可能是2012和13的部分賽車,比如

而現在呢,是這樣,

還有這樣,

簡直血崩啊!

就個人而言,就憑這點,我對F1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熱情。
加上2014年後引進的渦輪增壓之後,那拖拉機一樣的聲浪……真是醉了。
我已經好久沒怎麼關注F1了。(除了今年科維亞特和維斯塔潘的小插曲當了不短時間的吃瓜群眾)

至今為止,我看過(直播)的F1裡面,最精彩比賽莫過於2012年的英特拉格斯,阿隆索和維特爾戲劇性的巔峰一戰。而現在,看點莫過於賓士倆貨有沒有撞車,科維亞特維斯塔潘有沒有搞事。還有就是法拉利紅牛威廉姆斯爭領獎台的最後一個位置。可能現在比賽的無聊成都是當年紅牛四連冠時期都沒有過的(不是想黑馬克韋伯┐(′-`)┌)。

伯尼用商業化拯救了F1但是現在卻一點點被商業化瓦解和改變了F1本該有樣子。

推廣節能的理念是沒有錯,但是一下子改成六百多馬力還像拖拉機一樣的聲浪而失去了觀賞性未免矯枉過正。
對車手安全程度的提高的追求沒有錯,可是造成這樣丑破天際的車頭,無論是刻意為之還是他們覺得漂亮還是他們覺得無所謂還是沒有預料到這樣的結果,這都是無法理解的。
為了減小大車隊隊和小車隊的差距而大幅限制了空氣動力學,而最後結果呢,看看現在的賓士,超級車隊的情況並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愈演愈烈。

對,我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我也提不出解決的辦法,可是所有的車隊一定會有解決的辦法,為什麼不多聽聽車隊,車手的意見。

所有的措施並沒有解決問題,更像是倉促地拆東牆補西牆而最後面目全非。

說句可能不是所有人喜歡的話,我一直認為F1本該就是危險的,那種挑戰機械,車手的極限,在刀尖上舞蹈才是F1最初吸引人的樣子。

為了錢而讓一些還沒有經歷過充分職業比賽鍛煉的十七八歲的孩子去駕駛F1,這樣給所有車手帶來的危險性或許比放寬部分規則要大的多。

最近馬薩,巴頓都要準備退役了,或許還有阿隆索,萊科寧,只剩維特爾漢密爾頓,等他們都退役了之後,或許我就再也不看F1了。


謝邀!!! 第一次被邀請,我一定好好答,雖然說的不一定對……
F1看的比較晚,09年才開始看,所以說的不全面不正確也希望各位大神輕拍!
我覺得這種新聞的可信度只有50%-60%。之前也有傳聞紅牛要進入FOM董事會,也不了了之了.
F1的衰落是從最近幾年開始的,2011賽季kers回歸和drs的加入使得這項運動變的不那麼的純粹。kimi吐槽drs說到「現在的超車讓我覺得車手只需要追到前車一秒內,然後按下那個超車按鈕,然後就完成了」
而kers的回歸也預示著F1慢慢的進入到混動時代…… 直到2014賽季,引擎規則大改!引入1.6L V6渦輪引擎,kers也變成了ers。這兩個東西組成一起叫PU……
然後第一場比賽我就驚呆了,那宛如哀嚎般的引擎聲聽著還不如窗外樹上貓的叫春聲……
F1的魅力之一,引擎聲變了。致使我這個年輕車迷都慢慢的離開了,何況那些經歷了舒馬赫、阿隆索、kimi時代的老車迷……
F1依舊是最頂尖的場地賽車運動,它依然帶領著整個汽車行業。混動、渦輪等等依舊是頂尖技術。
曾經的kers系統被應用到公交車上
渦輪的引進間接的促進了渦輪發動機的發展。梅賽德斯那台代號M133的2.0升渦輪增壓引擎已經被壓榨到了380匹馬力搭載在A45 AMG上。
至於F1的復甦,我覺得可以關注下2017賽季的大改,相信明年空力能力最強的紅牛會對梅賽德斯的統治造成威脅。大神紐維也要繼續參與設計2017款賽車。拭目以待吧


首先,F1近幾年來觀賞性下滑,成為收入降低的原因之一


F1影響力下降體現在諸多方面,收視率的下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因為梅賽德斯車隊的長期壟斷以及缺少塞納、舒馬赫這樣的大明星光環,F1的賣點正逐漸減少 。從觀眾數量來看,2013賽季的觀眾人數相較於2011年縮水近20%,而且由於在普通用戶參與度、車隊開銷方面存在天然的高門檻,F1在收視率上的損失無法由其他線下活動來彌補。這項運動需要新鮮血液這一觀點在業內已經基本上形成共識。

不過最近他們剛剛完成一筆交易,F1 80億美元易主,接任者是美國有線電視教父」約翰·馬龍

約翰·馬龍被稱為「美國有線電視業教父」,他率先預見了「三網融合」的可能性,旗下的自由媒體集團、自由全球有線電視等子公司也在世界傳媒市場上佔據著重要地位。


F1在商業開發上已經做的不錯,但在電視媒體版權方面,大有文章可做,80億美元的估值至少說明隊F1市場的看好。


具體可以參考下:F1正式易主估值80億美元,接棒者是美國有線電視教父 - 懶熊體育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抖個機靈,因為高智能方程式賽車裡的阿斯拉達快出來了,話說,風見隼人今年多大了都?


不信你看這張圖,圖片來自貼吧,侵刪。。。。


對某些人放寬規則製造巨星試試...
比如NBA某些球星隨便走步...


謝邀~作為F1的普通車迷來答一下...
就一句話,什麼時候能回復進站加油,不同輪胎供應商,沒有火星車....
車不那麼行,可以,但是也要有策略能彌補一下...什麼路都不給別人走,玩啥?大家散夥回家吧...
04年舒馬赫法國站的4停,永生難忘!


推薦閱讀:

林志穎的粉絲和賽車迷為什麼會撕逼?林志穎到底是不是職業車手?
關於法拉利2016年賽車SF16-H淺析?
如何評價2016年F1巴西站比賽?
F1 2016賽季的輪胎規則有什麼變化嗎?
F1開賽前為什麼推上賽道?

TAG:一級方程式賽車F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