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莊子,感覺思想上是無生無死的,並非譽生而非死,為何道教卻是重生惡死?


謝邀,更新補充一點在下面
---------


南華真經是有經法的。這個經不是這樣讀的。

這是部可以給不同階段人讀的東西,但經法不流傳於世,就變成鬍子眉毛一把抓了。

這些姑且不論

但就以好生重生全生來說,我們只要摘錄莊子原文,足夠說明問題。

《讓王》篇
中山公子牟謂瞻子曰: 「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奈何?」瞻子曰: 「重生。重生則利輕。」

好利難捨權利,咋辦?重生也。這個治名利病挺好使的。

《道德經》:「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孰輕孰重?道德之原文也。重生之義何其明顯?

還是《讓王》

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又讓於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為天子,猶之可也。雖然,我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況他物乎!唯無以天下為者,可以托天下也。

莊子則是首先
強調了天下乃「大器」、天下「至重」,然後說「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


下面一段,還是讓王。舜讓天下於子州支伯。結果得到的回答:「予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


說的很明白,天下至重之天子神器,也不能易其生。就是用來交易,生之大德。

而其實這樣的人,反倒可以托天下。

這又與《道德經》中: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相匹配。

道教講啥?正己化人,重生輕名利。是不是莊子的思想?守根抱本是我們的專註的目標。

《大學》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而治國教化,哪樣不是以修身為本?

修身重生,這個本來就是儒道兩家共同繼承華夏文明之根基。

只不過大學和道德經正過來說,莊子反過來說。

莊子在《駢拇》裡面特意強調解釋,以物易性的不妥。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故此數子者,事業不同,名聲異號,其於傷性以身為殉,一也。

這段關鍵,

第一,說的是三代以下,都不懂道理。而大學所言天子等事恰恰是三代以及以上。^_^
第二,著名的以物易性。我門下學生都很清楚,這裡的性字啥意思,所以這段一眼就看明白。
第三,各種人以各種理由來失去性命,都是一樣的,不管是聖人為天下,還是小人為利。

這種基本就是道教修身,而且就是全真的根基所在。所以南華才是全真的根兒。道德是正一的本。

而後面自然還有描述不同生死觀的問題,確實有樂死輕生,乃至生死兩亡的表述。問題是這些並不適合你,不適合初入門的同學,何必一上來就拔高無限拔高呢?真的會造成自己的迷茫。莊子看似前後不匹配,因為諸子之學整理的時候,是有規矩的。而不是簡單的門人弟子放後面。

先全其生,保其性,再說其他超越生死的問題。未知生?焉知死?

最後才是無盡之逍遙,北冥之鯤鵬啊。

這是本切實可行的經典,卻被人無限矮化成思想拼接殘次品。成也名士,敗也名士。

甚囂塵上的莊子註解中,尤其今人的,沒有啥可操作性的。讀書看著玩,真的無所謂,但我們以此修行,那是大大不同。

最後,我估計會有人說這些都是雜篇,外篇的內容,不是莊子本人的意思。所以我才把道德經相關文字搬出來,壓壓言。莊子內外雜是咋回事,我們並不是象學者那樣認為的。或者說他們是誤解。關鍵還是在於,你到底是以此修道,還是以此為子書散文,還是以此擴充自己的眼界,還是以此為提高吹牛資本的手段?

我們反正是修道用的。^_^
---------更新------

道教重生,但並非一般意義上的惡死。我們要了解生死這個自然過程中發生了什麼,然後才能齊生死,超越生死。而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道教自古以來的冥利法事,不通幽冥的話,祖師們也沒法發明這些解決具體問題的法事。所以重生明死以淡泊其情,才是道教繼承道家先輩們的生死觀。生死並非對立的,所以重生未必就是惡死的。

----------
推薦這個帖子:
法天貴真、率性自然的思想適合現代社會嗎? - 楊秀雲的回答
我們講修道是什麼? 修其誠,修其德,修其真。這九個字看似簡單,其實是核心。

楊兄 @楊秀雲。這摘的好,一針見血。

一語道破,我們為什麼以修誠以根基。真者,精誠之至也。 沒有修誠,哪裡來的成真?

^_^。楊兄好貼。


莊子也是道教思想的來源之一,作為理論基礎,必然存在高屋建瓴的指導意義,才足夠被道教徒尊崇。
但是,道教徒不能僅僅靠思想來活著,除了理論之外,要踏踏實實面對人生的。
讓自己過的舒服一點,活的長久一點,多麼簡單而樸素的人生啊。


你讀莊子,感覺思想上是無生無死的,並非譽生而非死,為何道教卻是重生惡死?
其實,和佛家生亦何哀死亦何苦是一樣的。
流行的佛家那些智慧,屬於消極鴕鳥式的愚見。
並不是中國的道的智慧。

【見道】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初生無漏智照見真諦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義,學人進取之道路也。
」大意是說,見道指最初生起斷除煩惱的智慧,從而照見佛性之理
斷除了煩惱,也就會斷除了喜樂。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所以,我說佛家的流行智慧是消極的。
無是有,有是無。
是無也是有,是有也是無。
看空不做空才是真境界
看空而做空就是消極的

佛家,生亦何哀死亦何苦
生為什麼是哀的事呢?
這句話,是站在整個生命過程來講的。
(宇宙從無生命到有生命,難道不是見高興的事嗎?沒有生命的地方和有生命的地方那個看起來更好呢?)
死為什麼是苦的事呢?
這句話,是個體站在死亡的一瞬間來講的。
(從整個食物鏈來說,一個生命的死亡會帶來其他生命生機。)
就先把生死變成了生也哀死也苦。
隨後,在變成了哀苦都是空。


但是用中國道家思想來說生死
就是生亦何喜死亦何苦,不過是道的輪迴。
生生死死,有喜就有悲的輪迴才是道。
有喜就有悲
無喜何來的悲?

慶生咒死,你覺得不正常嗎?
莊子不過是看淡了而已。
因為他看的是紅塵人不老的境界(就這樣不停的輪迴而已)。
其實,莊子最大的特點是告訴和幫助人們如何發現人生的樂趣。


老≠庄,

老莊≠道家,


道家≠道教。


「黃老」,「老莊」更是背靠背心貼心,完全不同的方向。


老子相傳是春秋時期的一名貴族,國家智囊兼教育部委員加圖書館館長,《道德經》到底是他本人所著,或者是類似《呂氏春秋》的呂不韋作為主編兼發起人,屬於集體智慧,或者純粹後人託名之作暫時無絕對壓倒性的考證。

莊子則年代比老子要晚許多,留有許多著作。

道教則淵源龐雜,門派繁多,只不過共同點都是奉老子之名而已。


就醬。


道教雜而多端,糅合了好多東西。比如:神仙家,道家,巫術,醫家,民間信仰,古代養生術……
對待死亡,道家是安然接受,平生死,哀樂不入吾胸。神仙家講究我命由我不由天,通過各種方式延生去死。道教在對待死亡的態度上,大體與神仙家相同。
那麼道教為何稱為道教?選擇老莊為依託呢?其一是老莊中確實有部分內容符合道教要求。換言之,老莊中談修鍊的東西不少。如《老子》:綿綿若存,總之不勤。歸根復命。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穀神不死等等。《莊子》書中:心齋。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墮肢體,絀聰明。等等。
其二是老莊影響力很大,選擇老子做教主,老莊為經典,可以利用道家的這種影響力來壯大道教。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後者。


1.注意區分道家和道教。
2.道教講「借假修真」,所以非常重視生命和肉體。


當你能獨立思考了,
自然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這一點上道教好單純好不做作,
跟外面那些妖艷賤貨完全不一樣。


道家求長生,修的是今生。而莊周所說的是不必在意身體,而思想長生。二者並不衝突


請問哪裡惡死啦


莊子的思想怎麼會是無生無死呢?
莊子受較他稍前的楊朱「尊生貴己」的主張影響極大。
莊子一書的著重點之一是避免「以其能害其生」。逍遙遊中的大瓠之種無所可用,不夭斤斧,無所困苦地生長於無何有之鄉,這是它的大用。人間世里櫟社樹「是不材之木,故能若是之壽」「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馬蹄篇對伯樂自稱善治馬而傷害馬的天性,造成「馬之死者已過半矣」的結果咬牙切齒地指責。山木中山木以不材生,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引起的莊子與弟子的對話講自己會處乎材與不材之間,不讓生命受累牽連。
庄學最基礎、最低的層次就是不死即求生,之後才是更高層次的精神上的自由。
題主不會只看了齊物論吧…?物論里的無生無死只是合同異的其中一個小論點罷了
道教既然遠尊老莊,人生觀上的重生惡死便受到了莊子的極大影響。


個人覺得,人生第一需求,是保障自己的生命,而無生無死則是人類超越死生的一種更高追求。


道教尊莊子,莊子本人卻和道教是兩回事。
莊子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不拘於物齊生死,就是為了觀念不受它們的局限。雖然可惜觀念並不能脫離物質而存在。
而宗教的根源是恐懼,若真像莊子的思想那樣把生死只看作自然,反而破壞了道教的根基。
當人們真的哪怕是像莊子那樣不再懼怕琢磨不定的無論來自於自然還是階級的壓迫人的力量,宗教就基本被消滅了,所以他們既尊莊子卻又不能真正地按莊子的思想而行事,只能截取對他們有利的片段以說明。
所以題主的懷疑是對的,因為哪怕去問莊子本人,恐怕他也是不願被什麼教所局限的。


道教貴生吸收的是先秦楊朱貴己貴生的觀點,道家有很多派別劃分,比如黃老、老莊、楊朱等等
道家文化≠老莊思想≠黃老學說≠楊朱思想≠。。。。。。


……很簡單的道理,道家是哲學思想流派,道教是宗教……二者不能等同。道教只繼承了道家一些思想,而不是全部吸納,不然不也是哲學了嗎= =而且有意思的是,道教求長生馭天地規則的想法,正是古代中國科學的啟蒙—改造自然,對抗天地。


第一…………道家和道教是不一樣的…………道家是一種思想…………不求成仙…………道教是一種宗教…………想要成仙…………
第二…………莊子的境界不是道教普通信徒的境界
第三…………道教認為有命才能修道…………長生不死才是成功…………自然好生惡死…………莊周認為死和生是一樣的…………所以有所區別
第四…………道教等於道家的皮加神仙的骨和肉…………還加了儒家(天庭制度),陰陽家(太極),神仙家(神仙之說)等等


無生無死便是長生長死,狀態而已


道家不是道教,道教還糅合了楊朱的思想,列子裡面有一句話 腐骨一矣,熟知其異?且趣當生,奚遑死後 不過楊朱這個人的思想失傳了好多,道教的演變也發生了許多事情。


宗教請與哲學避開。道的哲學含義是老聃口中的無為無極,是莊周口中的萬物皆是同一的道。而宗教的存在卻不僅是要宣傳哲學,還有要吸收信徒,便冒出了神神鬼鬼,長生不老,煉丹修仙來吸引百姓眼球。道教有的東西,老莊的書上可是一個字也沒的。


道德經里列舉了三種士人,下士、中士、上士,能稱士的大概都讀些書,有不同的世界觀,對生死名利親情的看法和執著都不一樣,但這三種人都還未入道,修道者證得三花聚頂是入道的初果,五氣元明是中果,三極復元的無生境界才是超脫生死,超脫天地,才是莊子描述的逍遙之境。
重生輕死並不是莊子思想的根本,根本是超脫生死,自己能掌控生死,遊戲生死,渾忘生死之外。足見莊子道行之深,確實繼承並發掘了老子之道。


順天道,應人性。
都是道。


道教目標順道而行,所謂法天像地,所謂觀天之道,執天之行。而大道是生生不息的,所以道教是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所謂道莫大與自然,德莫大於長生。說的就是這個。

莊子是道教的經典之一,但是並不是道教的主要來源。

道教主要來源於古代的方士,追求長生,這點才是道教根本。


因此,雖然老子莊子都沒有明顯談到長生,但是道教仍然追求長生,這是道教的初心。

因為老子莊子的道與道教的道是接近的,是最高宗旨,所以道教以老莊為經典。


但是,事實上,道教與老莊的差距蠻大的,立論宗旨並不相同,道教只能算是老莊的一方面,卻不是全部。


推薦閱讀:

古人常說的「登東皋以舒嘯」,請問到底是怎麼嘯的?
煉丹究竟是中國科學進步還是道教的騙術?
道士娶老婆會不會影響修行呢?
氣走督脈,過玉枕關的時候很噁心,怎麼辦?

TAG: | 道家 | 道教 | 人生觀 | 莊子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