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自閉症兒童這類活動有什麼意義?

即使有了這些關愛或者幫助也並不能使他們康復甚至是某種程度的康復,參與者反而陷入深深的無力感。
或者是說這對他們本身並沒有意義,而是在培養社會的某些品質呢?


評論區說我沒有從孩子的角度回答,那麼我現在盡量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說
1.自閉症的孩子一般來說本身社交能力都不好,需要大人幫助他們「交朋友」。如果孩子本身水平較好,那麼就有可能和普通孩子建立社交關係,如果本身能力並不好,強行和普通孩子建立社交關係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好事,普通的孩子會抗拒他們,他們在和普通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也會產生自卑情緒(其中大人的態度是很重要的)現在有這樣一個機會,讓他們沒有負擔,沒有(太大的)差距和同齡人一起玩,他們會更輕鬆。
2.在這樣的活動中,孩子們見到的所有人,沒有歧視他的,沒有嫌棄他的,沒有可憐他的,都是一樣的,他不會覺得自卑。活動的內容並不會讓他們覺得「我做不到」,所以也不太會鬧情緒。就算他不願意做,也不會強迫他。
3.另外,這樣的活動對孩子來說也是開闊視野的一個機會。比如,沒有這樣的活動的時候,他們最多只能去家附近玩,或許還得躲著人。有的孩子甚至家長都不帶出門。在有這個活動之後,他們有機會做蛋糕,有機會像普通孩子一樣春遊,放風箏,他們可以去看真正的大海,他們可以在大畫布上蘸著顏料跑來跑去,滾來滾去還不會被罵,不會挨打……多開心啊!
4.在活動的時候,大家還可以分享零食,分享玩具。其實他們也只是孩子而已。
我暫時只想到這些。
至於你說的愛心泛濫的問題,也不是沒可能。也不排除有些人會以此作為出名的途徑,可是只要活動安排的好,給孩子帶來快樂,給家長帶來希望,讓「自閉症孩子」不再=精神病、怪物,又何樂而不為呢?你說是吧?
…………原答案…………
這個社會需要宣傳。
即使是做好事也得宣傳。不知道這麼說恰不恰當,我是這麼覺得的。
在我剛剛大學畢業工作的時候,那是2007年,我媽對所有認識的人說我的工作是「在杭州當幼師」。然後也不讓我說我是幹什麼的,雖然我不覺得丟臉,可是她覺得。而且我不覺得其他人能理解,那個時候如果我跟他們說我是教自閉症的,他們首先不明白什麼是自閉症,在我跟他們解釋了之後,他們的總結是「傻*孩子」(卧槽!老子沒有這麼解釋好嗎?)
經過了這麼多年,這些公益活動越來越多,組織也越來越多,大家漸漸知道有這麼一個群體,有我們這個職業。雖然他們還是不明白什麼是自閉症,但是起碼在我說我是教自閉症兒童之後,他們再也不會總結出「傻*孩子」這種話了。而且我媽也再不覺得我的工作丟臉了。
這就是進步。
從另一個方面說,這些活動也讓自閉症家庭(特別是家長)變得沒那麼「自閉」。他們至少有一個契機,可以帶著孩子,大大方方地出來玩,不怕那些奇奇怪怪的眼光了。
我相信不久之後,他們的生活也會慢慢地和我們一樣。


他們需要被社會大眾知道了解(當然有些宣傳出現了偏差),旨在於提升公眾的disability awareness(殘障意識),乃至於是參與社會方方面面的權利等等,一個文明的人類社會所必有的一方面一定是體現在對我們所說的包括自閉症、視力障礙、智力障礙、聽力障礙等等在內的弱勢群體的關注。


就是讓大家去關愛自閉症啊,之前讓大家有個概念,原來自閉症是這樣的。不然,老是有些十幾二十歲的小年輕跑出來問,我不想說話老是待在家裡自閉症了怎麼辦...


謝邀。
關愛任何一個人都有意義吧。


你看看4月2騰訊新聞上面關於自閉症孩子得報道還有評論,不是天才就是愛因斯坦,還有就是以前自己得過,現在好了。他們以後會治好。我覺得不管怎麼樣,至少多普及吧。


自閉症本身以及他們的父母都需要被大眾正確化地認識。
當提到自閉症,不再是記憶超群,繪畫天才,也不再是流口水的傻小孩,當沒有極端認知之後,才會是合理地接納。


現在不能康復不能代表未來不行。人類所有努力的事情都要有一個已知的結果嗎?


多多的出去帶著孩子粗去玩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人動不動喜歡說對方「現實就一屌絲跑網上來找優越感」?
在王羅約辯會之後,為什麼網友更多認為產品方(羅)缺少辯論風度,而少有人指出評測方(王)的知識錯誤?
要是暗金丑島君遇到戒賭吧老哥。?
如何在三年之內自學完心理學專業的全部教材?
社會會對文身的人有歧視嗎?

TAG:社會心理 | 自閉症 | 社會行為 | 生命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