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頂級運動員有哪些故事?
本人大學期間做了三年環北京職業公路自行車賽的隨隊志願者,一直跟隨喀秋莎車隊出戰。
多圖預警!多圖預警!多圖預警!
先介紹一下我的主要工作,簡單來說就是翻譯和後勤支持,協助組委會通知啦,帶他們買補給品啦,辦理入住啦,反正就是各種雜活了。主要是和車隊的領隊、按摩師、技師打交道。比如這幫人。
一般來說,車隊會派八名車手、兩個領隊、一名隊醫、三個按摩師兼司機、兩個技師一共十六個人參加環京賽。他們剛到機場時這樣的。
都他媽特別沉!
他們也很逗逼!
到了酒店入住後我就要和他們一起去採購了,主要是食物和飲料,這都是為了在比賽中製作餐包以及平時簡單充饑用。
在超市裡我們就是一道風景!大家都看這幾個老外。
比賽日的安排就是前一天晚上隊醫檢查所有車手的情況然後結合本隊和其他隊的實力還有賽道情況制定第二天的策略。比賽當天兩個領隊開兩輛Racing Car跟在隊尾,一個按摩師開卡車轉場到下一酒店去辦入住和準備工作,一般來說我都在卡車上,原本是有組委會帶路的,但第一屆的時候因為組委會遲遲不到,各車隊就自己出發了,後來就一直自己出發,所以我就是導航員了,當初不太會用導航地圖(丟人),還捨不得流量(更丟人)就提前把地圖列印出來,然後開始出發!
竟然沒走錯過,我也是棒棒嗒!
還有一輛feeding car,如果本賽段比較長,那麼中途會設置一個供餐點,按摩師們在這提供事先做好的餐包,車手要是需要就拿走一個,第一張照片就是間隙時我們的合影。特別刺激,在高速情況下直接拿走你手中的餐包,你總擔心會被撞。
我一般在卡車上,但如果今天不用轉場,我就可以去別的車上轉悠,所以都坐過。連著三年在一起,很多人都認識了,也就有不少故事。
————————故事分割線————————
第一年的時候我們車隊很重視,派了一個不錯的新秀選手,俄羅斯人Denis,發音應該是占尼斯,衝刺型選手。十八歲的大男孩,剛開始的時候特別高冷,一直說英文不好,不願意和我們交流。但到最後一個賽段前,終於開始和我們聊天了。在此之前他的衝刺積分排在第二,落後第一名一分,最後一個賽段是從天安門出發,到鳥巢的平地賽。我們制定了充分的策略,先派人在之前的衝刺點搶分,然後最後衝刺的時候保護他奪冠。前一天晚上有媒體志願者問他對於明天的比賽展望是什麼?他回答:「明天的比賽和環法最後一個賽段很像,我會儘力,但XXX(那個現在的第一,忘了名字了)也很強,明天大家加油。」等他們走了,我問他怎麼樣明天?他的回答則是,沒問題!小意思。果然一切和劇本一樣。他拿到賽段冠軍,同時加冕衝刺王,他的綠衫直接被我扒下來了,還讓他簽個名。現在在家裡放著。但第二年他沒來,聽說是因為服用禁藥被禁賽了。第二年的時候比賽期間正好是美國那個什麼組織和阿姆斯特朗撕逼的時候,大家晚上討論的都是這個話題。我和一個技師聊了很久,他曾經也是一名車手,但成績一般,他說本來大家都不用禁藥,但後來商業化開始之後,有人服用禁藥,然後就是大規模的服用,所以當年阿姆斯特朗能不能置身事外很難說,但當年那麼多人專門盯著他也不公平。但我問一個阿斯塔納車隊的人時他曾經和阿姆斯特朗共事過,他則是斬釘截鐵的說絕對沒用過,阿姆斯特朗是一個很nice的人。絕對不可能服藥,這一定是有人陷害,雖然我後來對他也有怨氣(他帶著很多人離開阿斯塔納,結果阿斯塔納元氣大傷)但我堅持認為他不會服藥。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但那是不是真實,我也不知道。
回到我們車隊,第二年車隊明顯就不怎麼上心了,但還是在某一個賽段有機會挑戰冠軍,那天我正好坐在了racing car 上,因為我那個逗逼領隊說他無聊,想找個人聊天。到最後十公里的時候,他開始通過無線電問那幾位衝刺手「how do you feel?」 然後Marco Haller(如果我 沒拼錯的話)和另外一個俄羅斯車手都說不錯,但結合昨晚的隊醫意見,領隊決定「today,we run for Marco」 一開始是一陣沉默,因為他從沒拿過賽段冠軍,今天機會難得啊。但那位俄羅斯車手說「ok,we run for Marco」 這才算確定下來,我們看不到衝刺畫面,只能聽組委會無線電廣播播報成績。當裡面說「 the champion is Marco Haller from Kathusha」 時我倆就high 爆了!領隊都他媽不開車了,直接開始和我擊掌、握手的,就差擁抱了。到了晚上他們吃飯的時候把我叫過去了,給我兩瓶啤酒,讓Marco跟我喝兩杯,說這是我今年第一次坐在racing car 里,你就第一次奪冠了,我是他的lucky star,想想也挺驕傲的。
第三屆平淡無奇,第四屆的時候我已經畢業了就沒有做志願者,之後環京賽就停辦了。這是我大學期間美好的回憶。
最後上點照片,都是第三屆的,有時間去電腦里把前兩屆照片補上,還有不少事可以說呢。手機碼字真辛苦。
——————更新分割線—————————
第三屆也不能說平淡無奇,我幫他們換臨時駕照,這是每年的常規項目,他們的歐盟駕照無法在國內上路嘛。然後他們需要一個中文名字,這個就我來編了,在前幾年玩過了室友名字和逗逼名字之後,今年決定玩玩女友。就統一用了王愛X這種形式。然後用三張拼出女友的名字,最後一張就叫一輩子了。現在想想,當時竟然還這麼作。到結束那天要把這個駕照收回來,結果有一個貨他要留作紀念,我擦,要是那一輩子就算了,偏偏是名字中的一個。我就在最後五個小時的時間開始了軟磨硬泡(因為他們要坐大巴去機場了)可他就是不同意。
就在我要絕望的時候,因為其他志願者的失誤把他以及領隊還有我扔在酒店帶著其他隊員出發去機場了,我們需要等下一班大巴出發,這就又給了我一個小時。他終於被我誠意打動(還有一罐茶葉,他們特別認普洱,但我手裡只有一罐綠茶,品種忘了,很普通。就利用文化差異說這茶比普洱好多了,他就信了)給我了。結果給女友送去的時候就被罵幼稚了。唉都是作。
——————————————12月7日更新分割線——————————————
萬萬沒想到,已經收穫四十四個贊了,之前的所有回答加一起也才20個贊,必須要再抖一些故事來回報各位了,反正三年呢,故事特別多。在舉辦一項賽事的總結中,我們總會寫推動該項事業發展。而環京賽則是實實在在的起到了推動自行車賽事在國內的發展。舉例來說。第一年的時候,在賽道周圍看比賽的只有三種人:被組織去的、安保人員和看熱鬧的。
被組織去的人就是當地的街道辦、村政府一類組織民眾前往,最神奇的是還會進行文藝表演,就像這樣
表演很好,但自行車手們一般五六十公里的速度,誰也沒心情看啊。(這是起點的照片,路上的沒照,但意思是一樣的)組織前往的人中還有一種,我覺得那個應該叫守望者。
這大媽還好,邊上還有一個保安,有的地方,真的就那麼一個人拿著國旗孤零零的站著。
第二類就是安保人員,其中有一類安保人員是背對賽道的。
賽手們對此很不解,就產生了如下的對話
問:他們不喜歡公路自行車嗎?為什麼背對賽道。
答:他們是安保人員,為了防止有人衝進賽道
問:可是有的地方沒人啊?
答:萬一有人衝過來呢。
問:你看那,那是一面牆啊。
答:……萬一呢。
問:對啊,你們都會功夫。
呵呵第三類就是看熱鬧的,
畢竟這麼多老外穿的花花綠綠的騎自行車還這麼快還是要看的嘛。
而到了第二年,在部分路段就出現了業餘愛好者。而到了第三年藍波車隊的主贊助商變成了美利達,美利達還在北京舉辦了車迷見面會。藍波美利達車隊的志願者是我好友,第一年就是藍波車隊志願者,然後第二年去學習了義大利語,第三年又來做志願者,結果就是他還要做車隊的公關聯絡人,吃一份飯干兩人活。
所以說環京賽對於促進自行車賽在國內的發展是有好處的。
另外環京賽也幫助不少外國車手正確認識中國,雖然自奧運會後國外對於中國的認識改觀了很多,但還是存在著不少誤解。還是第一年的例子。
他叫Marulo,是一名技師加司機。我們倆曾經進行過深刻的對話
M:你相信共產主義嗎?
W:我是一名黨員。
M:你覺得共產主義能取代資本主義嗎?
W: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想這麼說來著,然而只能說 It will happen,but I don"t tingk I can see it。)
M:那邊牆上寫的是共產主義標語嗎?
W:額,那是廣告。
M:你們的共產主義標語呢?
W:送給蘇聯了。他們的領隊是一個俄羅斯人,就是前面覺得無聊讓我陪陪他那個,他一直按照蘇聯來理解我們。
開車路過一個小型機場,問我那是什麼機場,因為我當時走神了,並沒有看到飛機,就認為這裡怎麼會有機場,便說沒有機場啊。他說你騙我,肯定那是個軍事機場,你不願意告訴我。說!你是不是KGB!你們當中一定有很多KGB吧。
有你大爺!
不過他們當中也有人很了解中國,還會用筷子!
在第一屆比賽中我們組成了一隻中國隊參賽,果然有對比才會有差距。每天比賽結束後,技師們會將車手的自行車拆下來,清洗每一個部件。
每一個輪胎都要用手檢查兩圈,遇到起皮的地方用膠水粘牢。我問他這麼小的傷口沒必要補吧。他們的回答是:「不行,在高速的情況下,一點小傷口都有可能造成爆胎,損失成績到好說,要是車手受傷那代價可就太大了,車隊給我付錢就是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的。」
「那為什麼不直接換新輪胎呢?」
「太貴,一輛車是三萬歐,你覺得一個輪子多少錢。」每天早晨他們再講車組裝好,排在一起,等待車手來「提車」
然後是把備用車放到Racing car上。
而我們的中國隊,後勤上確實有很大缺憾,每天車子騎回來簡單保養一下就放在那裡了。不過我們的中國隊還是努力的比賽。每站比賽我們都會在前半程領騎,當然後半程就落後大部隊二十分鐘以上了。每站的敢斗獎(dare to show)都是我們的。
第一屆的比賽由於賽道設置簡單,每一站都是大團衝刺,又沒有減秒。所以第一天計時賽的冠軍就是最終的冠軍,所以在比賽前大家都知道環京賽的冠軍就是Tony· Martin了。而一切就和他們預計的一樣。
N85手機照的,曝光時間太長,不過這照片也挺有意思的。
既然冠軍沒有了懸念,我們就爭衝刺王和賽段冠軍嘛,我之前也說過結果了,那件衣服的照片奉上
這位好像是UCI副主席。
第一屆冠軍 Tony· Martin
還記得那個和我討論共產主義的Marulo嗎?我其實不願意和他聊天,因為他開車是這樣的
這個算普通的,這個更刺激
第一屆的事就寫這麼多,誰說車手不逗逼的!
Denis,你要是不服禁藥多好啊。
後勤保障大合影
先弄到這裡吧,要是能看到這的都是真愛。如果你們對其中任何的事情感興趣都請告訴我,我一定知無不言。
----------------------------12月15日更新分割線----------------
一不小心就要破100個贊了,心中不勝惶恐。感謝大家的支持,先回答一下問題。我和女朋友分手了,其中經過可以再寫一個問答來描述,不過那幾張臨時駕照還是在她那裡,畢竟也沒法給別人了。然後是有人問所謂的完全拆解是什麼意思。自行車就那麼幾部分嘛,拆解就是把輪子和鏈條拆下來。而車輪與車架的連接設計的很簡單,只需要一扣就可以了。所以拆解一輛車也就五分鐘的樣子,在比賽過程中如果車手的輪胎出了問題,都是可以直接解決的,這也是Racing Car存在的意義。
既然大家對於技術問題這麼感興趣,那麼我就多說一些關於後勤保障上的問題吧。在比賽過程中的保障主要是飲水以及食物的生活保障和無線電通訊、賽車維修的技術保障。
生活保障方面,由於車手一天要騎大概三百多公里,從十點出發騎到下午五點,所以需要解決一個中午飯的問題。除了車手出發時會帶一些食物和水之外,在補給點也會提供一個餐包,裡面有水和三明治、香蕉一類的食物。所有的水瓶都是生物降解的,所以即使丟棄也不會污染環境,由於每個車隊的水瓶都不一樣,這也成為了車迷們回收紀念品的一個目標,而各支車隊在結束比賽後都不會把水瓶帶回去(要留出空間裝自己買的私貨)所以在全部比賽結束那天就開始發水瓶!
這是特別給三個俄羅斯車迷的。誰讓我們是俄羅斯車隊呢。
然後是技術保障方面,無線電通訊分兩組,一組是組委會通訊保障,主要是負責賽事信息發布和組委會之間的溝通協調。這部分的人最辛苦,要在比賽開始前架設好相關設備,然後等所有車手以及各種車輛通過後撤掉設備,是典型的起的比雞早,睡得比耗子都晚。記得在第一屆的時候,因為中國隊肯定是在最後,而且差距在二十分鐘以上,通訊組的人就那裡苦等中國隊通過,他們開玩笑的說那時的他們是最支持中國隊的。另外一組就是各支車隊與車手之間的通信保障,這個需要在比賽開始前的領隊會議上由UCI給每隻車隊分配一個頻率進行通信就好了,要是壞了就只能是採取最傳統的方法了,向賽道主管提出申請要求與大部隊平行(正常都在大部隊後面),然後就……喊!
然後在賽車維修方面,也是有兩種,一種是中立服務,一般是由一個專門的贊助商來做,像這樣。
由於參加環京賽的車隊都是頂級的,所以各支車隊都會配備自己的技師來維修,因此派不上什麼用處,但在一些低級別比賽中他們則可以幫助任何一支車隊來維修車手的賽車。各支車隊有兩輛Racing Car,其中一輛上就有一個技師,一旦發現自己車手的車壞了,便趕過去進行維修,這也是八人比賽要帶十六輛車的原因。
此外賽事當中還有裁判組和媒體組,他們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車了,那些摩托車都特!別!帥!直接上圖
原本我認為公路自行車賽就是大家一起騎,看誰騎得快。但背後的卻有很多戰術、科技的支撐。每輛車上都會實時顯示並記錄車手此時的心率、蹬踏的速率、力量、現在的速度、風速等等諸多數據,這些都是制定戰術的參考,如果是在歐洲境內比賽,他們還有一輛大房車和監控平台,車隊能夠實時掌握這些數據從而臨場制定戰術,在北京的比賽則是晚上的時候將數據回傳給歐洲總部,總部會給出明天的戰術建議。在比賽中也需要很多配合,比如第二屆第二賽段,Tony·Martin在最後三十公里殺出,脫離原有的領騎集團,單獨殺出,而領騎集團則沒有形成合力,白白放跑了他,最後讓他以二十多秒的優勢奪得賽段冠軍,也一舉鎖定了總冠軍。
技術上的東西我就想起來這麼多,要是還有什麼想了解的歡迎補充或者提問。最後說點體會,這個志願者很辛苦,連續一周要七點起十一點睡,白天坐車二三百公里,搬箱子、跑腿的活更不必說。但收穫也很大,一方面是一種友誼,從第一年見到我時的謹慎、陌生,到後來開始和我開玩笑,最後還特意給我帶了紀念品,同時還有認可,剛開始時他們把護照交給我時千叮嚀萬囑咐一百個不放心,到後來直接甩給我,就連UCI的人都記得我!見我直接說「oh,Kathusa」想來也挺自豪的。
除此之外呢,也體驗了一下五星級賓館,多了一份經歷,然後就會有bonus嘛。要說遺憾的話就是環京賽是賽季末最後一項賽事了,所以各支車隊的大牌選手都已經開始休假了(我們車隊的小雪茄要是來了該多好。)真的希望環京賽能繼續辦下去。
這篇文章是本人今年3月寫的,所以關於格雷格·米納(Greg Minnaar)在2015賽季(主要包括世界盃、世錦賽)的賽事沒有進行簡述,後期有空補上。
「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香港樂團Beyond為紀念黑人領袖曼德拉創作這首《光輝歲月》 。當歌聲飄蕩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我們會想到東半球西南部的那個地區,它的名字叫非洲。在這片飽受飢餓、戰爭、災難的土地上,人們所要遭受的痛苦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沉重。這裡幾乎就是全球落後地區的代名詞,戰爭、艾滋、饑荒在這裡蔓延猖獗。生存是這裡部分人民需要爭取的權利,活著才是他們最大的願望。
就在這並不發達,甚至是落後的地區,我們卻看到了諸多體育賽事的榮耀。「彩虹之國」南非舉辦足球世界盃,全球頂級足球運動員的腳步踏入非洲;喀麥隆足球運動員埃托奧在全球賽事的精彩表現,讓我們看到競技體育沒有地域之分;彼德瑪利茨堡成為速降世界盃舉辦地,在這裡上演了太多的巔峰對決。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從不缺少優秀的運動員,如果你是一名山地車愛好者,那一定會想到格雷格·米納
格雷格·米納在全球速降賽事的優異表現,創造了南非自行車運動員在山地車賽場的輝煌榮耀。速降世界盃和世錦賽精英組共贏得六個冠軍(不包括世界盃分站賽冠軍)頭銜,除了法國前輩Nicolas Vouilloz,再沒有人收穫如此殊榮。無論是世界盃還是世錦賽,格雷格·米納自2000年以來就一直是冠軍的有力爭奪者。2013年,速降世錦賽來到南非彼德瑪利茨堡(Pietermaritzburg),所有人都期待主場作戰的格雷格·米納摘取金牌。縱然兩位澳大利亞人Mick Hannah和Jared Graves表現可圈可點,但實力強勁的南非人一騎絕塵拿下冠軍,這也許是米納職業生涯中分量最重的一枚金牌。
1998年,年僅16歲的米納在南非國際山地車速降世錦賽贏得頭籌,但誰也不會想到他會成為日後叱吒國際速降賽事的風雲巨星。1999年,米納代表由Kona 和Marzocchi組成的商業車隊在Stellenbosch參加世界盃選拔賽,同年米納摘得非洲山地車錦標賽速降男子組金牌。2000年,米納加入英國Animal Orange車隊,當時使用Orange 222和Rockshox避震器參加速降世界盃(分站賽Vail贏得第五名)和雙人曲道競技賽(dual slalom)。賽季結束之後,米納宣布加入Global Racing車隊,新的東家能否給他帶來好運,2001的山地車賽場便是最好的見證。
2001年,米納首次站上速降 世界盃年度最高領獎台。這項榮譽對米納而言意義非凡,這是首位非洲車手摘得該項賽事年度總冠軍,也終結了Nicolas Vouilloz多年稱霸DH 世界盃的現狀。同年,南非人在Vail贏下速降世錦賽精英組銀牌。多項賽事的獎盃成就了米納在國際速降賽場的地位,南非人贏得了所有車手和觀眾的尊重。2002年,米納在美國Telluride 贏得4x賽事第三的排名,雖然在速降世界盃和世錦賽未能站上領獎台,但米納已經向所有支持他的人展現了自己強勁的實力。
2003年,米納轉會Haro Lee Dungaress車隊,並與車隊共同研發製造更適合於速降比賽的車架,米納想進一步提高參賽車輛的「品質」。結合2002年參加4X賽事的經驗,米納與工程師,設計師研發製造短行程山地車,當時避震器選擇了Maintou。這一切的準備都只為頂級賽事做鋪墊,轉會後的米納究竟表現如何?新的戰車能否讓米納站上最高領獎台,我們拭目以待。
轉戰新東家後的米納在多項賽事展現出不俗的實力。UCI 速降 世錦賽精英組成功摘取金牌,首次代表南非站上UCI 速降賽事最高領獎台。紅牛墜山賽(Red Bull Rampage)上,米納以76.2分的成績收穫第七。雖然在Haro Lee Dungaress比賽期間收穫多場勝利,但這並沒能阻擋米納離開車隊的腳步。同年11月,Haro公司宣布與米納解除合約,Haro CEO Jim Ford表示,米納是全球最優秀的下坡車手之一,但我們因為一些原因需要選擇「分手」,這並非錢的問題。而後,米納宣布加入Team G Cross Honda。
2004年的UCI 速降世錦賽精英組賽場,新人Sam Hill迅速崛起,老對手Fabien Barel寶刀不老,兩人對米納構成了巨大的威脅。Les Gets賽道上,三人展開激烈角逐。但南非人的缺少那麼一點好運氣,未能上演衛冕好戲,最終金牌被法國人Fabien Barel摘取。
2005年,米納在UCI 速降世界盃的表現可以用驚艷來形容,8場分站賽南非人3次站上最高領獎台。最終以1660的總積分贏得年度總冠軍,米納時隔三年之後再次沾染世界盃最高榮譽。而在DH 世錦賽上,Fabien Barel/Sam Hill再次與米納展開角逐。上屆冠軍Fabien Barel穩紮穩打,而澳大利亞小將Sam Hill表現強勢,米納遭遇老將和新軍的衝擊,最終只能收穫一枚銅牌。
2006年UCI 速降世界盃相比上屆減少到只有6站,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比賽的精彩程度。三位澳大利亞人Sam Hill/ Michael Hannah/Chris Kovarik的強勢衝擊,大不列顛頭牌車手Steve Peat的老道經驗,隊友Matti Lehikoinen的迅速崛起,這些都讓米納的冠軍之夢觸不可及。6場分站賽,南非人未能展現出強勁實力,冠軍之夢成為泡影。
而在速降 世錦賽上,是米納 與兩位澳大利亞人(Sam Hill/Nathan Rennie)的戰鬥,當年勢頭正猛的Sam Hill毫不示弱,主場作戰的他贏得了足夠的支持,拿下個人第一枚世錦賽金牌,南非人米納只能屈居亞軍。
2007年,對米納來說是喜憂參半,世錦賽排位賽拿下第一,所有人都期待他在決賽的表現。可Fort William的賽道並沒有照顧這位昔日冠軍,米納在下坡路段遭遇摔車造成肩膀脫臼,隨後送往醫院。而在一周後的世界盃最後一站,米納雖然缺席,但憑藉分站賽總積分拿下第六。同年11月,米納宣布加入Santa Cruz Synadicate。Santa Cruz 老闆Rob Roskopp對米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Santa Cruz Syndicate目前擁有Steve Peat /Nathan Rennie/Josh Bryceland等優秀下坡車手,米納的到來可以說是如虎添翼。根據米納的騎行風格,我們將為他打造最適合速降賽場的V10戰車。」
2008年,米納在DH 世界盃找回狀態。Fort William,Mont-Sainte-Anne,Canberra三場分站賽拿下第一,7場分站賽多次站上領獎台。米納轉戰新東家後表現極為優異,憑藉總積分排行第一再次拿下年度總冠軍。
之後的幾年裡,米納r在速降 世界盃受到Sam Hill/Gee Atherton/Aaron Gwin等人的強烈衝擊,冠軍之夢一再遠去。誰也不會相信南非鬥士就此離開領獎台,2012年的速降世錦賽,米納在Leogang證明了自己。
2013年速降世錦賽來到米納的家鄉Pietermaritzburg,這裡是米納夢開始的地方,也見證了他成長的步伐。從2000年走上國際賽事舞台,再到2013返回家鄉決戰世錦賽,時光如同白駒過隙。這個出生在南非的靦腆男孩現已成速降賽事的頂級巨星,榮譽和光環一直伴隨著他的職業生涯。2013年DH 世錦賽,米納r代表南非國家隊主場作戰。他的出場贏得了無數的吶喊聲和尖叫聲,每一次的走線、壓彎、飛躍都足以讓現場觀眾沸騰。所有人都希望他能在這裡拿下世錦賽冠軍,主場車迷心都只為米納懸著。3:58.058 ,米納以領先Michael Hannah 0.396秒的優勢贏得冠軍,沒有什麼比在主場收穫金牌更讓人開心的事了。
2013年12月,Santa Cruz公司為紀念米納在國際賽場的成就,發布「米納限量復刻版V10戰車」。該復刻版戰車全球共計發售25輛(中國地區目前有兩輛),除了在車架大小方面稍有差異,其他配件均與米納本人戰車一致。全碳纖維VPP虛擬轉點,808mm把橫,7速11--19定製飛輪,Fox Float 40前叉,Shimano Saint傳動和剎車等。
2014年DH 世界盃第一站再次來到Pietermaritzburg,主場作戰的米納順利拿下該站第三。但好運並沒有一直延續下去,Josh Bryceland和Troy Brosnan表現極為優異,兩人交替衝擊分站賽領獎台, 老將Aaron Gwin也是狀態回歸。當地時間2014年8月31,最後一場速降分站賽在法國Meribel落下帷幕,英國小將Josh Bryceland憑藉總積分第一站上年度最高領獎台。而在速降世錦賽上,摔車讓無數老將重返世界之巔的夢想破裂,米納也不例外。米納的出場將比賽氣氛推到了高潮,所有人都希望他能在Hafjell拿下冠軍,成就自己世錦賽生涯的三連冠,至少這一榮譽在他之前只有來自法國車手Nicolas Vouilloz做到過1995-1999五屆冠軍)。起點四個連續的飛包,南非人完成得非常漂亮,高速前行他都做到了。「GO GO GO.....」現場傳來觀眾的吶喊聲,米納在大S彎精準的切線贏得了觀眾足夠的支持。亂石區依舊是最考驗車手的地方,技巧、走線、運氣都成了今年勝利的必備因素。然而南非人似乎就少了那麼一點點運氣,在亂石區控車不穩左肩與樹榦相撞,高速前行的車輛想及時調整並非易事,米納發生摔車。當通過第一計時點時,米納已落後5.343秒,所有的人期望都已破裂。3:33.833,南非人只能收穫第30名。
縱觀米納的職業生涯,輝煌與榮譽一直伴隨在他身邊。從2001年在國際賽場展露頭角,到2014年世錦賽遺憾收場。14年的時間裡,儘管米納轉戰不同東家,但他依舊是領獎台的常客。無論是世界盃還是世錦賽,米納無疑是當今速降界的最大贏家。Beyong在《光輝歲月》里唱到,「願這土地里 不分你我高低,繽紛色彩閃出的美麗」。南非人用競技體育所獲得獎金幫助非洲難民,他的行動也感染著每一個喜歡自行車的人。2015年的賽季即將打響,讓我們一起祝福米納,不管他經歷多少風雨,米納已經擁有自己的光輝歲月!
車王Eddy Merckx——比利時偉大車手艾迪·莫克斯, 他是曾經的五屆環法王, 五屆環意王, 兩次攬獲五大古典賽所有冠軍, 憑著對比賽和勝利的狂熱嗜愛,被稱為」食人狂魔", 同時他也做到了幾乎贏遍所有大賽。他被評為歷史上最偉大的車手之一, 躋身世界車壇榮譽殿堂!
當你對騎車有點失去激情時,看看車王艾迪莫克斯的視頻吧!他就像史泰龍主演的洛奇一樣振奮人心,鼓舞著我們騎著車子不斷前進
回顧艾迪·莫克斯的職業生涯
?cyclingtips
1945年6月17日,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一座小衛星城沃呂韋·聖彼得降生了一個小嬰兒,興奮至極的父母大概沒有想到這位小嬰兒將會成為這座小城的象徵之一,他就是艾迪·莫克斯(Eddy Merckx),全名愛德華·路易斯·約瑟夫·莫克斯(Edouard Louis Joseph Merckx) 。
紅色區域即莫克斯出生地
艾迪·莫克斯是在二戰歐陸戰場結束後不久出生,實際上比利時1944年底就被盟軍解放,加上他出生的佛蘭德大區(或譯弗萊芒、法蘭德斯、弗蘭德斯,此處以外交部編譯為主)二戰中受到的戰爭創傷相對較小,所以相比比利時其它地區以及歐洲其它國家,沃呂韋·聖彼得人要幸運很多。
比利時軍隊的防線。因為比利時內部語言不通,經常造成士兵聽不懂長官的命令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比利時人性格極為頑強堅韌,當年德軍入侵,比利時雖然只抵抗了18天,卻被德軍譽為作戰「極為勇敢」,並給德軍造成不小的傷亡。比利時人把這種堅韌頑強帶到了自行車賽場,毫不誇張的說,20世紀大部分時間,比利時這個小國卻是自行車運動的超級帝國,每一位頂級車手的大名都熠熠生輝,莫克斯繼承了前輩的光榮傳統,又承上啟下繼續保持了比利時王者的地位,現在讓我們再熟悉一下這位遠古大神。
車王之路
不平凡的車王卻有著極為平凡的家庭與生活。莫克斯一家早年從家鄉搬到布魯塞爾郊區附近,父親是一名在菜市場開雜貨鋪的小商人,家裡的生活雖說不上大富大貴,也還過得去。小時候莫克斯喜歡許多運動,包括籃球、乒乓球、拳擊、網球、足球等,但是他最喜歡的還是自行車。在他3、4歲的時候開始第一次接觸自行車,從此迷上了她,並開啟了一段傳奇之旅。或許是自行車這個不需要太多語言的項目比較適合沉默寡言,甚至比較害羞、敏感的莫克斯吧。莫克斯至今還記得兒時他姐姐哥哥跟他說世界上沒有聖誕老人,然後他會哭鼻子的情景(車王萌萌噠)。
還是小正太的莫克斯獲得的第一件比利時國家賽冠軍衫
?Robin Wilmott / Immediate Media
1961年,16歲的莫克斯開啟了正式的自行車比賽之旅,雖然他參加的還是青年隊的業餘比賽,可是已經顯露出王者之氣。此後三年,他贏得了80場業餘比賽。命運女神開始垂青這個小子,小有名氣的他獲得了代表比利時參加日本東京奧運會的資格,此時奧運會只允許業餘選手參加,所以Emile Daems、Rik Van Looy這樣的職業好手是不能參加奧運會的,這就給了莫克斯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12名,一個很一般的成績,不過還僅僅是青年隊員的莫克斯的耐力持久性讓很多人開始關注到他。
Solo-Superia車隊全家福
?NL-HaNA, ANEFO / neg. stroken
1965年4月29日是一個值得車壇永恆記住的日子,這一天莫克斯正式成為一名職業車手加入了Solo-Superia車隊。不久後在Vilvoorde(維爾福德)賽中擊敗了1963年的巴黎魯貝賽冠軍Emile Daems!當時有人問他:「作為一個職業車手,你最大的理想是什麼?」他不假思索的回答:「獲得環法冠軍,創造一個新的一小時紀錄。」
Rik Van Looy在1963年環法,其實Looy很還是很欣慰莫克斯最終能圓了他環法總冠軍的夢想。
?NL-HaNA, ANEFO / neg. stroken
在Solo-Superia車隊莫克斯經常受到車隊大佬Rik Van Looy的嘲笑:比如莫克斯在米飯補丁混合糖漿的吃法,比如莫克斯他名字中不符合西佛蘭德斯地區的一些叫法等等都。受夠了這些的莫克斯又轉投另一支車隊,即標緻-BP石油-米其林車隊(簡稱標緻BP車隊)。標緻BP車隊剛剛更換了贊助商,他們雄心勃勃的希望在車壇大幹一場,招攬潛力股莫克斯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標緻BP車隊里,莫克斯淋漓盡致的展現了他在單日賽中的強勢,並且也不負眾望在第一年就拿下了20場勝利,還連續兩年獲得米蘭-聖雷莫的冠軍,有趣的是莫克斯也完成了對Looy的復仇,在巴黎尼斯計時賽中莫克斯後來居上超過Looy還順勢狠狠瞪了Looy幾眼。從那以後也可能是年紀的原因,Looy慢慢從一線車手中退了下來,曾經的王者以這樣的方式目送下一位王者超越自己。
米蘭-聖雷莫就是莫克斯的福地
?UPI
1968年,莫克斯來到了Faema車隊,開始了震撼人心的「食人魔」時代!如果說1968年他還只是牛刀小試一下,取得巴黎魯貝一個古典賽和環意一個大環賽冠軍的話,1969年的莫克斯那簡直瘋了!這一年他第一次獲得環法冠軍,並拿下米蘭-聖雷莫、環佛蘭德斯、列日賽等古典賽冠軍,另外巴黎魯貝賽屈居第二...這樣的成績可謂空前絕後,以至於別人開始稱呼他為「食人魔」,因為根本不給其他人任何機會,尤其是環法賽優勢實在太明顯。這個環法冠軍對於比利時人實在太重要了,因為比利時人已經數十年沒有獲得環法的冠軍,當然,此時誰也不會想到莫克斯會在前輩三屆環法冠軍Philippe Thys的基礎上創造更大的輝煌。
1970年莫克斯在環法
?AFP/Getty Images
1971年-1976年,Molteni車隊的一系列絢爛奪目的成績其實就是莫克斯自己的個人寫照:6次大環賽冠軍,16次頂級古典賽冠軍,順別輕鬆打破了一小時記錄,莫克斯在公路自行車上的統治力是無解的!
打破一小時記錄所用的Ernesto Colnago
?creativecommons
在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共獲得11次大環賽冠軍,無人超越;64次大環賽賽段冠軍,五人超越;34次環法賽段冠軍,無人超越;唯一一位環法、環西同時收穫總冠軍、爬坡王和衝刺王的車手,無人超越...至於那些和別人並列或領先一點點的成績更是不可勝數,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莫克斯就是「不可思議」。
1975年環法中的莫克斯
?AFP
心力交瘁的國家主義者比利時地圖,其中列日省以北即佛蘭德大區(荷語區),以南為瓦隆大區(法語區),列日省東部小部分區域為德語區
?外交部
說起比利時,許多人都多少會聽說這個國家兩大語區不和的事情(另外還有德語區)。實際上從19世紀初立國到現在,兩大語區的隔閡仍然沒能消弭,原因就是比利時的國情實在複雜。比利時最近讓大家熟知的可能就是幾年前長達一年多國家無政府狀態,究其原因就是議會第一大黨「新佛蘭德斯聯盟」非常希望大佛蘭德斯地區可以獨立,而這不是其它黨派和地區所希望的,於是法、荷、德三大語區以及佛蘭德斯大區、瓦隆大區和布魯塞爾首都大區等三個行政大區在組建內閣上開始了無休止的扯皮與鬥爭。好在這件事最近暫時消停,可國家潛在分裂的基因並沒消失,這隔閡的基因也是百年前雙方矛盾積攢的苦果。
車王在環佛蘭德斯賽中,有人戲稱比利時人強大的單日賽與鵝卵石路經驗就是源於他們每天騎車在卵石路上上下班而訓練成的
?cyclingtips
隨著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比利時南部瓦隆大區成為這個年輕王國的經濟中心,這裡擁有大量礦產和工廠,並形成了法語區人們的文化優越感,比如當時比利時的官方語言僅有法語。北方則主要提供勞動力和在當地的農業生產為主,在勞資矛盾尖銳的19世紀面對南部人的優越感,北方人內心的矛盾不斷積累,尤其是南部經濟發達的時候,並沒有對北方進行任何經濟上的投資。二戰後北部荷蘭語區隨著港口貿易以及第三產業的發展而逐漸興盛,經濟、文化、體育方面南部法語區很難和北部競爭。在自行車運動上南北矛盾更是如此。
名氣遠不如阿扎爾的德布勞內是比利時國家隊的核心
?網易
艾迪·莫克斯理論上出生在大佛蘭德的布魯塞爾,可布魯塞爾是比利時的首都,作為雙語區比一般兩大區的文化衝突要和諧不少,正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莫克斯是非常避諱討論兩大區對立的問題,身為荷語區家庭,在結婚時他卻選擇了法語神父進行見證,這成為比利時爆炸性的新聞。我們外國人或許覺得莫克斯此舉頗得人心,實際上南北兩區的人們在當時並不是很買賬,極端的北部地區報紙直言莫克斯是背叛者。
曾經有記者不懷好意的問他是佛蘭德人還是瓦隆人,莫克斯直截了當的回答:「我是比利時人。」有的朋友可能會站在上帝視角覺得他這樣回答沒什麼問題,可在那時人們看來這是一種不明確的含糊其辭。1963年佛蘭德斯主義者促使政府通過了新的語言法令,使得國家行政區域劃分以當時各地使用的語言為準,區域內採用和強化日常單語交流。
也不說以前,就拿現在以足球為例:北部基本上壟斷了比利時足壇。被稱為「下一個」球王,出身於瓦隆地區的切爾西巨星阿扎爾,無論在俱樂部多麼風光在國家隊也只能當小弟,國家隊的領袖是出身北部根特的德布勞內以及維爾通亨等,而這些還是比利時隊主教練威爾莫茨極力調和南北球員關係後的結果。由此可見莫克斯承受著極大的壓力,謝天謝地的是因為他是莫克斯,他是比利時這個彈丸小國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級體育明星人們可以對他「格外開恩」。
圖為莫克斯最後一次贏得巴黎魯貝冠軍,照片中第二位車手即Roger De Vlaeminck,這次比賽兩個人正好象徵一個時代的交替
?AFP
和莫克斯正好相反的就是他之後另一位偉大的比利時車手羅傑·德·法拉明克(Roger De Vlaeminck)。作為土生土長的東佛蘭德斯人,法拉明克一直是莫克斯的競爭者和崇拜者,並給自己的兒子和莫克斯起一樣的名字。可法拉明克是一位典型的佛蘭德主義者,他的一生不接受任何法語採訪,他代表了當時絕大部分佛蘭德人對於比利時、瓦隆大區的看法。所以莫克斯淡化佛蘭德人的身份而在各種場合強調比利時人概念是非常冒險和背負巨大壓力的,現在莫克斯已經成為比利時民族融合的象徵性人物之一。
現在的他
仍然是精神抖擻
?eddymerckx官網
今天,車王正值中國人所說的古稀之年,大多數人在這個年紀開始享受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我們的車王卻不甘寂寞,仍然為比利時的自行車運動發展不斷奔波。一方面為自己同名的自行車品牌而忙碌;一方面關心著比利時車手以及青少年自行車選手的培養。
車王生涯最重要的8輛車?Robin Wilmott / Immediate
Media虎父無犬子,可對於莫克斯來說,人生最大的遺憾之一就是他兒子Axel Merckx沒能在車壇創造更大的輝煌,雖然在環法表現可圈可點,並且一枚奧運會銅牌也已經是大多數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巧合的是Axel Merckx第一次參加奧運會也是獲得12名,與父親在東京奧運會的成績相同)。Axel退役後也和父親一樣服務於自行車行業,我們希望可以出現第三個叫Merckx的車壇風雲人物。
—————感謝您願意看這篇長文能讀到這裡—附上我的小成績^_^————附一個夜刷二環的辣雞成績,心率是錯的因為中間藍牙斷了一段可以忽略不看。
前幾年和老公一起參加天馬島自行車環島賽,有一個一條腿的仁兄,只有一條腿在蹬自行車,小雨蒙蒙,好幾百人的比賽,高手如雲,他一條健碩的獨腿在拚命的蹬,大部分健全人都被他甩在後面...這是專業級別的比賽,很多拿過名次的大神,這次比賽他名次前10,速度都快追得上汽車。具體名次我忘記了。反正他帶給我很大的震撼。
我只看他蹬自行車就知道他背後有多少汗水和心酸,不用他開口,所有的努力都記錄在他的成績里。
他和高手們一起用飛一樣的速度衝線奪名次的時候,我在旁邊看的頭皮發麻,緊張,激動,感動!
所以那麼多年過去了,那個殘疾人在雨中蹬自行車的樣子,我一輩子也忘不掉。
我不牛逼。。。我覺得別人都牛逼 每次比賽都是倒數 而且經常比賽只有幾個妹子 我就是混照片滴大姨媽的第一天暴騎了30kg,浴血奮戰……
oh sorry 是30公里 _(:3」∠)_
敬佩自己是條漢子(??????﹏??????)
自己並不頂級 但是有著頂級的心。
我知道的最震撼人心的故事已經被拍成紀錄片了,每個極限山地速降車手都是披著惡魔斗篷的天使——見《車輪不息》。自己也不是啥專業的,也就一業餘Fixed gear騎手,純粹因為熱愛來扯扯淡。
第一次接觸到fixed gear是初中看LA MASH車隊的宣傳視頻(以前騎公路車)當時深深地被震撼了,知道原來不靠車閘騎車是可以如此的自由,如此地人車合一。。
之後就入手了一部莫曼頓,後來有點散錢自己換了個車把,一個aerospoke前輪。然後就開始了城市的浪遊。
印象挺深的一次是從長沙騎回株洲,和很多小夥伴一起,進入株洲市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有驚無險的事:http://www.zhihu.com/question/30831801/answer/50058235太驚險,不過也覺得很刺激,這就是fixed gear的魅力吧
平時周末無事,騎車去嗦碗粉,盪兩圈去車店坐著,在煙霧繚繞中聽著電音,下午去體育場跑圈刷計時,晚上和朋友一起吃飯或回家吃,晚上一起相約市中心玩動作平花,或者來場野貓,目的地是某個桌游清吧,路上嘲弄堵的一塌糊塗的小車司機然後飛馳而過~sweet summer sweat....
我們也不是什麼專業運動員,那很累,我只是把fixed gear當作我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的必需品,運動帶來的快樂是無與倫比的。
無聊扯了這麼多。。到時候放一篇自己寫的關於固齒的文章吧~
謝謝你看我扯淡,感謝一個唄~
在自行車行業工作過幾年,從家鄉到帝都,後來回到家鄉離開我摯愛的自行車行業,曾經與小輪車泥地競速運動員趙志陽一起吃飯一起玩耍,在車店前後左右只有一兩米的場地他能夠準確拉起前輪做後輪騎的動作並定車,他會抖胸肌,兩個分開抖,特別好玩,還把鐵鏈子拴在我們同事襠部,哈哈。
邢彥東曾是同事,也比較搞笑,反正當時開車技術挺一般,上滾筒騎行台還得有人扶著,我都不用,其他優點黑點不便說。
以上雖不是國際大牌,國內也算可以的。
范偉 賣拐
阿姆斯特朗的睾丸手術切掉了一個
最多的故事就摔車,各種比賽中的各種摔車
傳記電影《蘇格蘭飛人》,講述天才車手格拉爾米?歐伯利的故事,從業餘愛好者到世界冠軍,兩次打破世界紀錄!競技體育重在精神追求,打破世界紀錄也許沒什麼實際意義,但實現這個目標卻可以極大滿足個人精神需要,畢竟主人公曾兩次抑鬱自殺。強力推薦喜歡自行車的朋友看看。滿滿的激情熱血和天才創意!
計成背後的故事 好像有個紀錄片的 介紹了他在國外開始訓練的生活故事
我認識一個玩DH的,摔掉了一個蛋
推薦閱讀:
※鐵人三項和馬拉松哪個更累?
※為什麼鐵人三項中,自由泳的時候選手每幾次換氣就要正面抬頭換氣一次,而不像常規的一直側面換氣?
※參加鐵人三項比賽需要哪些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