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世界地圖背下來的人到底是怎樣做到的?

那些把世界地圖背下來的人到底是怎樣做到的?
面對如此龐大的地圖坐標還有各地山川河流。
到底是怎樣在腦內建立一個完備的坐標系備用而且可以隨時調出呢?
圖像記憶法可以應用在這上面嗎?
謝謝回答。蹲。


記住世界地圖的人幾乎沒有刻意去背的。就像你喜歡一個人,慢慢就知道他的一切。


小時候對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瞭若指掌,現在也能記個大概,問同學家在哪裡至少問到市,多少都能聊一會。

為什麼對這個感興趣呢,因為從小有一個征服世界的心啊。今天想著我要率兵從湖北去打河南,明天又改成我要帶領衣索比亞征服收復厄利垂亞,我就這麼自娛自樂的度過了少年時光。


大航海時代4


是真心喜歡,一張地圖能看一下午的那種喜歡

———————————————————

之前答的好久都沒人理怎麼今天一下快斬獲百贊了(?o?╰╯o??) 受驚~~~

———————————————————

一張地圖能看一天因為看地圖爽啊,裡面有各種道不盡的故事啊,看著看著就對地理決定論深信不疑(? ??_??)?

偉人們哪個不是看著地圖長大的(づ ●─● )づ

諸葛孔明未出茅廬看地圖而知天下三分~

宅男孫大炮看地圖規劃鐵路~

委員長地圖開疆~

我兔更是深諳其道

吼吼~~( ?° ?? ?°)╯♂

PS
美加兄弟情深親如一家從地圖上就能看出來


小時候,電視機旁貼有一張世界地圖。廣告時間我就去看地圖解悶,無意之中,我就把整張地圖背下來了。

那時的我非常悶騷,無論在哪,只要和人聊天時旁邊有張世界地圖或座地球儀,我都會想辦法偷偷把話題往這方面引導,讓人家考我。長期的賣弄之中,我順帶把整個世界的重要城市、島嶼乃至他們的英文名稱大小順序都收入腦中,初中時甚至可以默畫出幾乎全部的它們。

如今看著世界地圖,就想到自己昔日性格缺陷的一角。我曾經是多麼渴望得到人家的讚美和關注,無辜的世界地圖成為被利用的工具,以至於我都忘記了自己是真的喜歡地圖,還是鍾情在他人面前展覽自己的快感。而更讓後來的我感到悲涼的是,小時候的我是一個如此平庸的孩子,僅有的異於常人的閃光點竟然就一張我只踏足過一個國家的地圖,我還曾經為此那麼的沾沾自喜。

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這點後,就很少再關注世界地圖了,隨著時間的沖刷,許多名詞和單詞亦開始漸漸淡忘。但是有些自己摸索出的訣竅倒是還存留著,譬如可以從南蘇丹、黑山、錫金等的劃分判斷地圖的年齡,數一數小安德烈斯群島和看葛摩、摩納哥等小個子是否存在而判斷地圖的專業性,從西撒哈拉、東帝汶、馬爾維納斯群島的微妙歸屬和顏色設置判斷地圖的相應年份中國的對外政策,等等。另外,英文文章中只要出現國名、地名,我都能比較輕易調動貯存的額外信息,對考試還蠻有裨益。只是我變得緘默了,不再主動和別人提到世界地圖的話題,即使身處一個碩大精美的地球儀的旁邊。同時呢,我的儲備也沒有過去那樣熟稔,我忘記了很多國家的首都名,也忘記了加拿大到底擁有幾個世界十大島嶼,賣弄已然生疏了。

但是我對地圖的興趣還是存在的。世界地圖離我遠去後,我對中國地圖開始產生濃厚興趣和好奇,只要和陌生人接觸,我一定要問一問他的出生地和籍貫並記住這些地名,同時新聞中的大小地名也是我喜愛收集的,有時間了,就在網上一點點閱讀它們的故事。任何地名對我來說都十分有韻味,背後皆承載著濃重的歷史和龐大的人口,口含著它,就像咀嚼輕盈化的局部中國,永遠給人以新鮮和盎然。這回我沒有去背地圖了,而是從身邊來來去去的陌生人拼湊出一個市、一個省、一個國,每個人都是一片拼圖,鑲嵌出華夏的離離鄉土。

世界地圖扦插的新奇和繽紛當然甚於中國地圖,不過它已然被我懸掛起來,是一場將待完成的夢,而中國地圖是我身邊摩挲得到的生活,它的有血有肉讓目前暫難飛往世界的我感到踏實和安全。從童年的尷尬中甦醒後,我發現自己是真心喜歡和崇敬地圖的,測繪者們用輕薄的織物托起了地理的龐然、遠方的夢想,告訴人們有多少個故事多少個驚喜等待著解開,又讓狹小的床榻擁擠的城市懼怕起你的期待。心裡有地圖,那就是真的有了,它投射出的廣袤是利器,執之,使得我們能夠戰勝人生的逼仄。

-


你可能是P社遊戲的受害者。


想當年地理課需要買了一個地圖冊
上課心累不想聽課時就把地圖冊拿出來
拿著筆沿著各種邊界描
沿著各種省份描
沿著各種國家邊界描
沿著美國邊界和各州描
沿著歐洲各國國界描
沿著俄羅斯國界描
沿著非洲各國描
沿著澳大利亞國界描
沿著山脈和河流描
沿著氣壓帶信風季風描

不知為什麼把一個地域描完整
會有種謎之滿足
描描描描
後來很多線條被描得很粗
有一天衛生紙恰好被放在地圖上
這啟發了我
我把衛生紙撕成段
拆成最薄的透明的一層一層
放在地圖冊上
跟寫字帖似的
繼續各種描
然後把描著各種地圖的衛生紙
放在字典里收藏

後來發現我對各種國界和線條變得非常敏感
哪怕是一個局部都能看出整個國家
哪怕是美國的一個州都能看出來
雖然那道題那個州只是背景

我並不是一個功利的人
我不僅描地圖
我還描人民幣
100元的人民幣
50元的人民幣
1塊錢的人民幣
不知道為什麼描人民幣
有種謎之快感
非常喜歡描那些複雜的圖案
描完之後也藏在字典里收藏起來

我從不在乎同桌認為我是奇葩的眼光
我把不少收藏品送給了我的前桌我的初戀
但願她沒有拿它們擦屁股
大多數老師沒有發現我的趣味
直到有一天被歷史老師發現了
我的20元人民幣和正描著它的衛生紙
他誇讚了我的細心和耐心...


小時候喜歡用我家的世界地圖集玩一個遊戲:

對地圖上標出的每一個城市,按圖標類型(表示城市人口)定出其「實力」,七檔城市實力分別是1、2、4、8、16、32、64。

然後從自己家鄉出發開始擴張,只要某城市周邊100公里內有實力不低於其自身的我方勢力,就把該城市納入我方實力。

記得這遊戲玩了大半年,從中國那頁出發幾乎橫掃亞歐大陸(不過大部分大城市打不下來……)。

再後來發現,別的小朋友指著天上的雲說像獅子、像汽車的時候,我總覺得它們像玻利維亞、像貝加爾湖、像加里曼丹島……

(不過我玩的那本圖集比較老,蘇聯還沒解體、朝韓還是一體,所以現在對亞塞拜然、亞美尼亞、立陶宛這些國家的形狀始終不敏感……)


沒事翻地理百科全書、地球儀、世界地圖冊是一種辦法,看世界各地的電影,紀錄片,遊記是一種辦法,親身走過世界是一種辦法,一種簡單省力的辦法是去玩遊戲,比如文明系列,大航海系列,帝國時代系列。

這些都比不上「界面友好,上手容易,規則簡單,節奏清晰「P社良心遊戲,歐陸風雲四。當玩過這些遊戲以後再看地圖,地圖就對你異常親切,那都是哥上周三征服的土地啊。

(圖來自 @huangqundl)


作為一名經濟類老師,有回講課,說地名,學生哪裡都不知道( o#゜ 曲゜)o
氣得我當場畫了個地圖(從來沒畫過地圖,理科出身)o( ̄ヘ ̄o#)
下課就自戀的拍了下來(*/ω\*)
沒想到,小學時就喜歡看地圖,如今多少還留了些底·····o(* ̄▽ ̄*)ゞ
想來,當年是真心喜歡地圖啊,拿本地圖書能看一天又一天···?


P社四萌中任意一個遊戲玩久了,世界的山川地形都在腦子裡了,玩得仔細還能把省份出產,民族構成都熟記於心。


背地圖幹嘛?結合歷史來看地圖就好了。

地圖就像個舞台,無數風雲人物在這張地圖上揮灑風流。順著這些人的足跡走,地圖自然就記下來了。

和一個科研大牛交流過,他看專業書籍也是一樣的,普通人一眼掃過的公式,他能看出故事、看出情節、看出個性……別人痛苦的東西,對他來說是很有意思的寶貝。

想起來自己小時候特別喜歡看電路圖,那個時候拿個收音機的電路圖,想像著自己是一個電子,順著電路走,遇見電阻是什麼情節,遇見電容是什麼情節?各個原件旁邊標準的數字都被想像成此處的通關難度……很快整張圖就爛熟於心了。

哎,大概這也是被埋沒的天賦吧。


(自作圖轉載需私信)

  • 我覺得,還是說說怎麼背下來世界地圖吧,畢竟題目問的是怎麼做到的,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gu niang)對於地圖基本上毫無感覺但是卻有個周遊四海的心。其實我們發現如果我們真的對地圖有個系統的認識,你會發現世界並沒有那麼大。

首先是從小就對地圖有著著魔一般的愛好,在初中的時候基本就可以徒手畫出來世界大部分國家的輪廓了,所以也算是在這裡總結一下怎麼能更快的理解地圖,其實道理並不難,我們先來上一個比較簡潔的世界地圖。

圖 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地圖(當然了這種投影模式的地圖在兩極是「伸長」很嚴重的,之後會用地球來說。)我們冷不丁一看,就算這樣的地圖給人的感覺都是很麻煩,所以我們來做一下加工。

圖 其實世界就是這麼幾個區塊組成的,而我們現在的「主流文明」誕生區域,其實更小,僅僅是這個最大的「亞歐大陸」帶上一點點北非而已,而最早的文明萌發區域就更小了。

圖 人類文明最早的火花,人類兩次走出非洲的時候(第一波就是棕種人,第二波就是我們和白種人的共同祖先),都是經過了這麼狹小的一個區域。

圖 看到「茫茫大黃」中這三條「綠線」了么,號稱文明古國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就誕生在這三個地方,可以看出來這地方不僅僅利於發展農業,由於是亞非歐三個區塊衝撞撕裂的地方,被大海各種滲入,商業交流非常便利。(當然了,很久之後閃米特在阿拉伯半島最不知名的一個小部落——貝都因人,在穆罕默德的帶領下搞出了那麼大動靜,這可能也是巴比倫沒想到的。)

這個地方就是神奇的北緯30°附近的「副熱帶高氣壓帶」。

圖 我們看下這個北緯30°附近,也就是上面那個「副熱帶高壓帶」附近。
這個區域一般都極其乾燥,但是定期泛濫的河流帶給了這個區域肥沃可控的土地,閃米特人在這裡建立了極其發達的文明,這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巴比倫、亞述、埃及(有爭議)」等,這批人也是很早就走出非洲的一批人群,現在的猶太人、阿拉伯人都屬於這個族群的分支,我們順著這條路往東去,就會看到一片不僅乾旱而且連河都不多的內陸地區。

圖 大陸中心區域,我們發現其實這個世界大部分地方還是挺乾燥的,尤其是因為地球自轉和受熱不均勻,造成了像木星那樣一圈一圈朝向不同的風帶,也就是說在30°以南往往西干東濕,以北往往西濕東干。而現在那些「斯坦」伊朗阿富汗這些地區就是個「三不管」,因為東西的濕潤氣流都到不了,所以異常的乾燥。

其實這個區域生活著最原始的一批使用「印歐語系」的白種人——雅利安人,印歐語系也就是現在歐洲最主要的語系,這個地方就是歐洲主要民族的老家,我們看一下圖。

圖 雅利安人的活動範圍。
雅利安人本來是個龐大的游牧民族,他們活動的區域正好是這個大陸的中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十字路口,但是一部分雅利安人受到了閃米特文明的催化締造了輝煌的「波斯雅利安文明」,還有一部分受到印度土著的影響締造了「印度雅利安文明」,但是北邊的雅利安人還是本分的從事游牧活動,一般被稱為「斯基泰人」,也叫塞種,現在中亞的那些斯坦包括我們的維吾爾族都有大量的塞種血統,但是為什麼這群人沒有說和英語同源的印歐語言卻說了「突厥語言」呢?這個就要就繼續往東看了。

  • 繼續往東,我們就會看到亞歐大陸這個「島嶼」的「中央山結」——帕米爾高原。

圖 中間那個灰白的大山,就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屋脊——帕米爾高原(喀喇昆崙山、昆崙山、興都庫什山、喜馬拉雅山交匯組成,也是由於南邊的三哥「衝撞」過來導致的)

  • 這個帕米爾高原以及南邊年輕一點的青藏高原阻擋了東西方的大量交流,也讓這個區域極其寒冷乾燥,帕米爾高原的東邊,就是我們熟知的「新疆地區」,也就是上面的棕色區域,這個地方雖然乾燥,但是因為有一個天山橫在中間導致出現大量融雪滋潤的綠洲,天山南北的區域也就成了最東邊的印歐白種人,比雅利安人更古老的——吐火羅人的生活地區,非常著名的「樓蘭」「龜茲」「精絕」等古城國就都是這群人建立的,棕色模塊南邊就是,青、藏、高、原。

圖 東部季風區,也就是我們的老家,正是因為青藏高原、太行山、大興安嶺等大型山脈的存在我們這個區域出現了強大的「季風氣候」,這個氣候讓我們無論處在什麼風帶甚至什麼高壓帶,都會有源源不斷的暖濕氣流,也就是這樣,我們的祖先從帕米爾高原和自己的兄弟分家(這波就變成了白種人)走入東方,又在青藏高原的邊緣放棄了游牧生活(剩下的就是羌人藏人)進入廣闊的充滿洪水和挑戰的東部地區進行農耕文明,好的我們來看一下我們的區域。

圖 中國真正的平原地區其實非常的少,而高原山地卻非常的多。

圖 中國的高原山地模塊,原來上圖黃河分叉的原因是,下游竟然有個神奇的奇葩——山東丘陵,包括著名的泰山也屬於山東丘陵,也就是說山東半島,從某種程度也算是山東丘陵在大海里的延伸,所以說我們的祖先正是從「華北平原」的邊緣開始經營,一點點的控制了各種各樣從來不屬於我們的民族和土地,才發展到今天這麼大的領土,關於這一點還是歡迎大家關注我和我的專欄,好的讓我們回到北部,回答一下前面的問題。

圖 北部黃種游牧民模塊。
這裡主要生活著黃種的游牧民族,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北部阿爾泰山一帶是和白種人的模塊接壤的,東邊隔著大興安嶺是和自己頗有淵源的漁獵民族模塊,也就是現在的東三省。其實這個地方是極其不適合生存的,所以和東方大河模塊、西北綠洲模塊的衝擊一刻也沒消停過,而從古到今真正統一這個模塊的部族也基本都是來自模塊邊緣比較宜人的阿爾泰山(突厥部)、大興安嶺(鮮卑部、蒙古部),一旦黃色模塊被統一,就總是和同樣作為游牧民族的雅利安人撕起來,也正是突厥統一的時候,中亞的雅利安人被本來是黃種的突厥人徹底征服,全部成為了突厥化的白人,而蒙古的西征也正是從邁向粉色模塊開始的。

那麼我們越過黃種游牧人和雅利安游牧人的戰場,就可以走向歐洲了。

圖 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喬治亞亞塞拜然一帶)、黑海、土耳其海峽。
其實我們看下歐洲,本來就是一個巨大的半島。

圖 我們可以把歐洲看成一個「大半島」,而半島的上面有三塊「小半島」,其實我們看世界地圖就會發現,歐洲可以想像成南邊的非洲不停的向北邊「衝擊」造成的大量的多半島,多內海的局面,其實黑海和地中海好歹還有兩個「出口」(土耳其海峽、直布羅陀海峽。),但是世界最大內陸湖的——裏海的出口早就被徹底封死了。

圖 歐洲模塊。

其實歐洲的「文明」是起源於地中海沿岸的,這地方和閃米特的「文明古國」們交流密切,也就催生出了希臘這樣的發達的文化,其實我們可以看下黑海南邊的土耳其,這地方其實有個名稱叫「小亞細亞半島」,這地方其實廣義的來說應該屬於歐洲這個圈子,小亞細亞半島和希臘就隔著一個愛琴海,一直是和希臘、埃及等等交流密切的地方,也是最早有成型鐵器文明的區域,著名的特洛伊戰爭,風光的東羅馬帝國都是這個區域,只不過後來這地方被突厥人(其實就是突厥化的雅利安人)徹底佔領,才算淡出了歐洲的圈子,同理北非地區也是一樣,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在古代都曾經是希臘文化圈和羅馬帝國的一部分,也是後來的伊斯蘭化導致了這個地區逐漸和歐洲隔絕。

  • 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地中海的特殊位置決定了歐洲的特殊海洋商業文明,其實歐洲大陸的內部本來是生活著一群叫做「凱爾特人」的白種部族。

圖 凱爾特人的活動區域,但是再羅馬共和國的時代,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土著「日耳曼人就逐漸殺過來了,就這樣,凱爾特人成為了更野蠻的日耳曼人和凱撒帶領的而不斷擴張的羅馬的犧牲品,逐漸消失在歐洲的舞台上。

圖 黑頭髮棕眼睛的羅馬人和黃頭髮藍眼睛的日耳曼人一起瓜分了紅頭髮綠眼睛的凱爾特人的歐洲大陸。(不列顛也先被羅馬佔領後來又被日耳曼的盎格魯薩克孫兩個部落佔領。)

  • 其實直到現在,歐洲的情況也和上圖差不多,雖然後來日耳曼人滅了羅馬,但是強悍的羅馬文化日耳曼人卻一直沒撼動,法國和義大利西班牙等全部屬於羅馬語言圈,而德國奧地利等屬於日耳曼語言圈,當然了唯獨英國是個不倫不類的語言。

  • 而東邊寒冷地區的斯拉夫人卻在後來的日耳曼和匈人的衝擊下一部分跑到了巴爾幹半島形成了現在南斯拉夫的亂七八糟,而波蘭的西斯拉夫人和烏克蘭俄羅斯的東斯拉夫人速來不和,當然了後來俄羅斯還被東邊來的蒙古人吊打,促成了一個戰鬥民族的形成。

看完歐洲,我們就簡單的說下黑哥哥吧,我們也看到了,北非和南部非洲完全不是一個文化圈,北非是歐洲和閃米特人的白種地中海文化圈,而非洲中南部確實最古老的幾批人類,也就是以班圖人為主的黑哥哥。

圖 非洲,我們也知道非洲的北部處在信風帶並且還在大陸西側所以造成了世界最大的沙漠,所以這個區域除了地中海沿岸是基本沒多少人的,而中南部非洲有正好處在了熱帶,這樣熱帶雨林下的非洲又沒發展出什麼像樣的文明,我們看到的這些亂七八糟的國家基本都是歐洲人瓜分出來的殖民地,所以說非洲雖然作為我們共同的故鄉,但是卻只適合「生」不適合「長」,而非洲一直在向北移動封閉地中海,東邊的紅海和上圖明顯的「東非大裂谷」又讓阿拉伯半島遠離非洲大陸,造成了東邊伊朗高原的形成,總之非洲這個龐然大物沒有出現像樣的文明,和地理條件的關係還是不小的,同樣境遇的就是非洲西邊,我們東邊的美洲大陸了。

圖 美洲,美洲的地理位置太尷尬,兩邊都是大洋,唯一和其他大陸比較近的地方就是阿拉斯加和俄羅斯中間的「白令海峽」,在冰期的時候這裡曾經是個「大陸橋」。

圖 白令海峽,萬惡的谷歌地圖讓這裡比例失調了。
其實最早到美洲的一批人,是一批非常早走出非洲的「棕種人」,這群人一路跋山涉水從亞洲出發越過白令海峽走到美洲,後來到達美洲的就是從東亞出發的我們的一批近親黃種人了,這兩撥人交流混合正好的組成了美洲的原始三大文明,但是實際上偌大的美洲大陸他們沒有佔多大地方。

圖 棕色人種,又叫澳大利亞人種,這個名稱之後會說。

圖 美洲土著人,擁有黃種人和一部分棕種人的特徵,而這群人唯獨的三個國家性質的文明,覆蓋區域也非常的小。

圖 綠色的阿茲特克文明,粉色的瑪雅文明,棕色的阿茲特克文明。

這群文明稀奇古怪的走上了跳大神主導得詭異路線,並且一直沒有像樣的金屬冶煉和車輪技術,所以導致大片的美洲土地他們都沒有征服,只是在這幾個依山傍水的地區搞著自娛自樂的文明發展,當然最後也就隨著西班牙人的進入直接控制了整個美洲大陸,北美洲隨著美國的擴張形成了新樂園,而南美洲雖然其他條件不錯但是化石燃料稀缺,加上宗主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工商業地位太低,到了現在也不能說多出彩。

最後說下大洋洲吧,其實澳大利亞的位置也很尷尬。

圖 南緯30°附近 發沒發現和北半球也差不多,這地方也是西邊一片大沙漠,東邊來點少有的綠色,澳大利亞的大分水嶺阻擋了大量的濕氣導致這個國土充斥著大量的沙漠,澳大利亞的土著也是棕色人種,這群人大量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中間的島嶼里,但是和美洲一樣,從中國南部以及一盤散沙的中南半島(東南亞)出發的南島人(我們的「表親」)開啟了「大航海時代」這群黃種人也是大量的分布在大洋洲的三片群島里。

圖 澳大利亞東部的三個大群島——藍色的美拉尼西亞,紅色的密克羅尼西亞,紫色的波利尼西亞(包括紐西蘭)。
這三個群島也有著大量黃種人和棕種人的混血,尤其以波利尼西亞擁有最多的黃種,可是南島人的海島文明以及棕種人的澳大利亞終究還是和美洲文明一樣,最終沒脫離殖民地的命運。

  • 等我們向北看去,就又回到了家裡。

其實世界就是這樣,這個球體每天不停地旋轉,每個族群、文明在各個區域交流融合,分離又合併,就像我們去看一片片大陸海洋,像個孩子一樣,探索去的路,探索回來的路,世界就在這裡。

地圖就是這樣,看入眼中,走向遠方。

以上

就安利一個答案吧——
如何根據地理和文化介紹中國的地圖? - 安森垚的回答
當然了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區域和歷史,也歡迎大家關注我和我的專欄——祖先 - 知乎專欄。


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回答的問題……
其實一切還是源於興趣吧,在我大約三歲的時候長輩送給我了一本世界地圖冊如下圖

依稀記得得到這本地圖冊後,我就開始漫無目的地看,直到有一天(我覺得這應該是我人生路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一天),我發現了中南半島,又在它的旁邊發現了印度半島,思考了一下覺得半島應該是一片三面環海的陸地,緊接著我的目光沿著越南東海岸一路向北,發現了雷州半島、山東半島、遼東半島、朝鮮半島、堪察加半島、楚科奇半島。經過白令海峽後,我的目光繼續向西,直到泰梅爾半島。這時我才發現剛才經過的這一區域三面環海,可以認為是一個大半島。繼續向西,繞過歐洲和非洲後我的目光又回到了印度半島。這給我了一個簡單的宏觀的印象:地球上的陸地可以認為是一個大島,一個漂浮在大洋間的大島。
———————分割線———————
之後我經常翻地圖冊,因為那時小,沒有愛惜書籍的習慣,再加之祖上三代的職業都關於鐵路運輸,我也對鐵路有著濃厚的興趣,經常用鉛筆(慶幸是鉛筆)設計經過全球所有首都及部分大城市的鐵路線,現在看地圖冊是這樣的:

之前曾有一段時間我打算將鉛筆印記擦掉,之後由於太多放棄了……也算是童年的回憶吧……
————————分割線——————
上面好像都偏題了……我說一下本人關於記世界地圖的方法與體會吧,我大約在七歲的時候能夠記下某某國在哪一個大洲里,十一歲左右能夠記下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及它們的鄰國。我看世界地圖的過程是快樂的,有時候可能一上午的時間都在捧著地圖冊。(這種情況基本都是中二病突發開始想像自己從家鄉率領軍隊南征北戰統一世界的路線圖。)在學校有時候也會炫耀一下,當別人問起某某國(比如波札那)的鄰國有哪些,我會先浮現出該國的大體位置(非洲東南部,內陸國,北部有維多利亞瀑布),再通過大體位置從各個方向去聯想周圍的國家(東辛巴威 ,南南非 ,西納米比亞 ,北部和維多利亞瀑布和尚比亞 相望),通過位置還可以判斷該國的氣候特點水文因素什麼的。
總之一切都是源於興趣吧,如果可以的死記硬背地圖那還不如花這些時間去運動去親近自然。
此余之拙見,言語不通之處請見寬。


不是在背地圖啊,是帶著500個弟兄在東征西伐,建功立業啊。


從來不用背,看幾遍就知道了呀。只能說是天賦了吧(微笑


我可以的,不吹牛,我從小愛好地理和愛看地圖,看多了就記住了,沒什麼困難的。


其實樓上各位都說的很對,地圖這種東西真的不是刻意去背的。主要還是看自己是不是喜歡「記地圖」這件事情。 我雖然是個理科生,但是中學的時候地理一直是最強的一科,直到現在讀了大學以後對中國地圖依然是記得很牢固。班裡的同學來自天南海北,只要不是特別偏僻的小城市我幾乎都能立即在腦內對應出相應的地理位置,這樣就很容易和別人聊下去,對於剛認識的新朋友,聊聊家鄉的事情總歸是個還不錯話題……比如說我第一次認識的五常的同學,我就可以跟人家聊聊稻花香的大米口感有多好,第一次認識的天水的同學可以和人家聊一聊麥積山的石窟有多壯觀。當然這些地方我不可能都去過啦,但聊對方的家鄉可以把聊天的主動權交給別人,只需要默默聽著,就能收穫更豐富的地理知識,聊久了和同學也就熟了,想想還真的很賺呢~
不過說起對地圖的熱愛,究其原因的話大概是因為我爹從我很小的時候就愛帶我出去旅遊,上小學之前就跟他大江南北到處跑,我爸有個習慣,每次帶我旅遊回來都喜歡對著地圖看一遍路線,坐了哪輛火車走了哪條線,哪條公路上繞了彎路,經過的哪座山叫什麼名字。小時候的我當然很樂意聽啦,久而久之,自己也就記住了很多地方。後來也就養成了看地圖的習慣,記地圖並沒有很刻意的感覺,一般看一遍就大體知道要怎麼走了,真正去走過一趟之後印象會更深刻。
讀大學之後依然很喜歡旅遊,會為了拍星空跑去內蒙草原,為了看海跑去廈門,為了唱首劉三姐跑去桂林,這時候就發現記地圖的好處了,一直記地圖的人通常方向感也會得到訓練,和大家一起出門的時候同行的姑娘就會覺得「啊能記錄的人好靠譜啊好厲害啊好想嫁(誤)」……總之挺有成就感的。自然腦內地圖就會越來越詳細了。
另外關於世界地圖,不敢說記得有多詳細吧,畢竟並沒有去過很多國家,但是幾乎所有國家我都能對上相應的地方和氣候,主要城市也都差不多能對應起來。主要是因為從大一開始玩postcrossing,可以收到來自全世界的明信片啊~(≧▽≦)/~有時候收到沒見過的國家當然要好好查一查了,而且地圖明信片很受 歡迎噠,比如我就收到過法國塞瓦的地圖,德國慕尼黑的地圖……等等。現在認識很多外國小夥伴,平時聊天的時候肯定會聊到各自的家鄉,久了之後對很多外國城市也就有地圖感了。嘛,現在是很想多了解幾個國家,記得的地圖越多越好,為將來出國去耍打下良好鋪墊!
不過這裡還是插一句,結交陌生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哦。沙發客什麼的對於女生還是危險係數太高了……(?_?)。
所以說呢,題主沒有必要十分刻意的去記地名,如果想構建屬於自己的腦內地圖的話不妨從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做起,比如說如果你喜歡建築,你可以試試了解一下各地的特色建築,如果喜歡地方戲劇,可以從了解各地的劇種開始,如果喜歡旅遊,那更簡單啦,把每個地方出名的景觀記一記會很有效果,如果你喜歡吃……那就不用我說了吧。總之,當你把地名不只是簡單的看做地名,而且和相應的文化符號或者景觀人文對應起來時,你會發現地圖真的挺好記的。

手機碼字可能有點混亂。希望可以幫到題主(?????)っ


說句實話,這種事是要靠天賦的。

為什麼要刻意地去背地圖呢?


高中地理老師說,給圖片的題,首先要定位;而定位,靠的就是經緯度。因為出題老師會隨便選取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個局部,記住經緯度是最簡單的,你如果想通過地圖上的輪廓來判斷,不方便記憶而且量太大。如果你真的記住了...那就是你天賦好。

然後地圖定位全靠輪廓的我在下面就是一陣得意。

倒不是說記得住輪廓就是天賦比別人好,而是每個人的記憶方式是不一樣的。我對圖像的記憶很敏感,有的人對數據很敏感,所以在偏向某一個方面時不同人的記憶效果就不同。

其實我感覺我對數據的記憶還不錯啊,很多山脈的最高峰海拔我都能記住(我對於一座山脈的最高海拔有迷之執著),就是記不住經緯度……可能是因為我記的只是單獨一個點的數據,而經緯度是一個時空的概念。

對於地圖的記憶真的要靠興趣,要能夠對一個地方翻來覆去看還能尋求到樂趣而不感覺厭倦。初中的時候和小夥伴花十塊錢買了一本世界地圖,有時候上課不專心聽講,就在那裡翻地圖,和小夥伴互相考某個國家的首都,某片海洋的名稱,某座山脈的所在的位置。我們最感興趣的是歐洲的部分,我們還翻著地圖寫小說,他佔據德國我佔據瑞士和奧地利,然後開始征戰四方...

另一個對記憶地圖很重要的是多種比例尺地圖的對應,並且不要局限於地圖。當看到一個新的感興趣的地方,我會查閱相關的資料,並且再找到這個地區的放大圖。之後我還用谷歌地球瞄準那個地方查看,用滑鼠來找它的最高海拔。這種上帝視角真的讓人很爽。

我對那些袖珍國家特別感興趣。當我第一次看到列支敦斯登公國的時候,我很驚嘆原來瑞士和奧地利之間竟然還有這麼一個小國家,而且地圖上的簡介還說它是很富裕的國家,被稱為逃稅天堂,於是我開始查閱它的資料,2004年首都瓦杜茲人口六千多,也就是...還沒有我們學校的人多......

房間里貼地圖是肯定的。我有我所在的區的地圖,我們市的地圖,中國地圖,世界地圖,還有一副日本地圖(我媽說這是隨時觀察敵情)。

另外我還會用不同時期的地圖裡國家疆域的變化來了解世界歷史變遷,感嘆一下國家的興衰(記得最深的是可憐的波蘭)。從最古老的地圖看起,看著繪圖技術的進步,世界的海岸線逐漸接近真實,彷彿感受到了世界文明的發展和一代代航海家的努力,並把它與世界歷史進程相對應,感覺自己彷彿有過文明的歷史。

除了這些,有時候我也會自己畫畫地圖,或者自己創造一些島嶼,大陸。有時候我會拿出地圖,隨便翻一頁,喪心病狂的想著,如果這個地方要分裂,那邊界線該怎麼畫呢,然後就開始拿起鉛筆在上面打虛線,一邊腦補這個地方的分裂史。

其實嘛,地圖,挺鍛煉腦洞的。


推薦閱讀:

對於數學有點自己難以消除的恐懼,寫數學一會就哭根本寫不下去,怎麼辦?
在華南理工大學當學渣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因為上課聽不懂而崩潰是怎樣的體驗?
室內設計助理需重點學習哪些知識?
想勉勵自己堅持自己的想法,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好的名人名言可以推薦給我?

TAG:學習 | 地理 | 地圖 | 世界 | 地圖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