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車真的有這麼脆弱嗎?
準備上大學,暑假想買一輛自行車騎行,準備長途騎行川藏的。為什麼別人都說買山地不買公路因為公路車碰到沙井蓋就翻,公路車有這麼脆弱嗎?國內的路況有這麼差嗎?求助各位大神
補:公路車意向是捷安特的OCR3300,山地是美利達的公爵600,囊中羞澀
2002年Paris-Roubaix
2003年Paris-Roubaix
2010環意第10賽段
不知道是哪年的白路賽
2014環法第5站雖說公路車並不脆弱,不過旅行的話還是買部美利達野狼吧,好歹有貨架啊。
公路車最主要的問題是很難攜帶足量補給,另外如果不是碟剎的話在惡劣天氣可能會有安全隱患。
補給的問題可以通過僱人、後勤車、或者一路買買買等方式解決;
碟剎的話直接買碟剎版的公路車即可;
再給力點可以選擇耐力型(古典)公路車,比如Trek Domane,讓你騎長途更爽;
以上三者,都需要錢。。。這才是核心的問題。
所以題主你資金不足的話,要麼換山地,要麼再籌集點資金在上路,可能會比較好。
-------------------
補充一下,先買輛車,認認真真鍛煉一年再去川藏,會輕鬆很多的。規律性的鍛煉迅速提升你的騎行能力,特別是爬坡和恢復能力,另外你的大腿肌肉群起來之後能有效保護膝蓋。如果沒有任何經驗就直接去川藏,我個人覺得這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當體能真的透支的時候,毅力一點用都沒有。
建議你每剛開始每周能有100km左右的騎行,滿滿增加,半年後達到每周200km,這樣整上一年,川藏肯定不會有什麼問題。平路騎行,又不是AM,DH,公路車何來脆弱一說。樓上諸位說的都很有道理,公路車不適合題主的情況。理由是抓地力差,路況適應力差,突發情況維修難等等等等。跟脆弱搭不上邊。
我公路山地都有,給題主說幾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1.公路那個姿勢,你背包一兩個小時腰就受不了了,公路車又不能按貨架(無視車架損傷硬來請無視),照題主說的用處,僅此一條就能完全否決公路車。
2.爆胎問題,說公路車容易爆胎絕逼是天大的誤區。爆胎主要與運氣、胎壓、外胎品牌質量有關。沒錯運氣排第一。輪胎檔次差不多的情況下公路爆胎了山地也好不到哪去。但關鍵是胎壓。公路動輒100+的胎壓不是便攜氣筒搞的定的,山地爆胎能做到隨爆隨補,補完就走。公路爆了補胎一般受不了這麼高的胎壓,都是換內胎,換了你氣筒又打不足氣。
給題主的建議:要操川藏,找個真懂點車的朋友(實在沒有找個靠譜車行的技師)去當地比較出名的自行車論壇或者車友圈子裡收個靠譜的二手車(一定不要去什麼58趕集)回來給車做個大保健。去操一圈回來了再做個大保健折點價二手賣了。題主所說買公6都囊中羞澀,帶新車操川藏實在是下下策。具體你去了就知道了
反正我撞彎過三個電驢保險杠,前輪一點事沒有
看到想到一些東西,再編輯一下
首先LZ的目的是想進行長途騎行,而且是有可能經過無充分補給的地區騎行。
第二LZ的預算並不是很多
第三LZ是入門騎友
明確這三點,再給LZ選車
首先還是回答LZ的問題,首先搞清楚公路車的定位如何。
公路車是在鋪裝道路上以達到盡量快速長途騎行的車種。
主要的目的就是騎得快,騎得長,但是以騎得快為主。
所以才有了輕量化車架,窄外胎,700c輪組這一系列的設定,當然輪組這塊,700c這個尺寸的確定和選擇是有一定歷史淵源的,但是總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在公路上騎得更快。
為了快,為了加速迅捷,所以車子本身要盡量的輕,金屬車架抽管之類的工藝自然是少不了,這就帶來另一個問題就是非設計受力方向的強度不足,也就是所謂的一撞就癟,但是沒有什麼事情是面面俱到的,防撞性能的下降是對輕量化需求的取捨造成的,這不是主要性能需求,自然被排後甚至捨棄。又光又窄的外胎也是同理,都是對公路車使用主要場合和主要需求優化取捨之後的結果。在這樣的場合下,你會得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至於很多人說的騎姿問題,公路車的騎姿是有一定經驗的騎行者經過優化選擇的結果。也是為了能夠更加有效率的騎行,身體重心由手臂和臀部共同分擔,腰比較前彎,從而拉長了大腿肌肉的行程使得蹬踏用力更充分。彎把的設計,提供了多個可相互轉換的把位來適應騎行過程中不同的需要,但是這個設定有比較顯著的缺點,一個是門檻相對的高,公路騎姿想要比較快速靈活的操縱車輛,必須使用整個身體來做到,通俗點說就是需要人車一體的感覺,這就需要騎行者有相對豐富的騎行經驗。另一點就是車輛幾何設定的容錯率很低。這同樣是一個比較高的門檻,所以才會有fitting這類的服務,用專業的測量和設定找出適合騎行者的車輛幾何設定。這就涉及很大的一塊成本問題。題主公路車的目標是OCR3300,這種定位的公路自行車基本上只是大略的提供了幾個尺寸,比如XS,S,M和L,把立長度,把立高度,彎把中到中寬度,曲柄長度等等這些參數基本上不可選,這就造成了有可能很大程度上車子尺寸並不合適。入門騎友本身這樣的意識也不是很強,騎著不合適的車子,就非常有可能會覺得重心不好控制,腰酸背痛脖子疼,車子不好操控,胸悶壓迫之類的問題。根據身材正確設定的公路車可以比較舒適的騎行相對較長的時間,想想專業車手們的比賽需要連續騎行數小時甚至整天,如果公路車真的是根本反人類般的不舒適,那幫人怎麼能堅持下來。
就像@陳磊所說,低端的公路車真的是個坑,公路車舒適的要義就是合適的設定和尺寸,但是這種車基本上比較難找到。而且沒什麼騎行經驗的騎友操控公路車確實是需要適應,公路車的種種設定也並不適合在騎行環境比較惡劣,可能無補給的情況下騎行,所以LZ公路騎川藏這個想法還是先打消吧,如果LZ騎行有一定經驗,想要深入這塊的話,公路車一定會再次以不同的形象進入LZ的視野。
LZ現在需要的是一款能夠應付相對複雜惡劣的路況,能夠在川藏這樣的條件下順利騎行生存的車子。
首先分析下川藏現在的情況。
路況方面,今年以前不少路況十分惡劣的地方都通了馬路或者隧道,所以極端惡劣的路況減少了很多,車輛選擇可以更任性一些,有經驗的騎友甚至公路進藏也不是不可能。
現在川藏的熱鬧程度可不像以前一樣荒無人煙,到四川出發的時候就能很容易的找到同組團的騎友,路上的騎行也已經被各個目的地,補給點分成了固定的一段段,只要不是騎得太慢,可以在天黑之前到達補給點就可以了,基本上不會出現需要露宿野炊的情況,所以川藏現在真的不需要那種搬家一樣的裝備。
川藏一路的補給,食品飲水這些都是不不用擔心的,自行車零件的補給,還是以26寸山地的為多,所以這種路線選擇輪子,以26寸為主。
長途旅行,路況又不是很好,所以肯定難免遇到扎胎甚至爆胎的情況,所以這時候補胎工具氣筒什麼的就是必要的了,但是胎壓肯定是個問題,一般都要至少打到額定胎壓,輪胎才會有相應的性能和具有一定的防扎能力,胎壓不足的輪子騎起來不僅費勁,更容易扎胎甚至咬破內胎,所以額定胎壓最好正常一些,一般便攜小氣筒打到60psi就挺費勁了,公路車動輒100psi或者以上的額定胎壓用那種小氣筒打真的大丈夫?還是選額定胎壓正常一些的,一些旅行車額定胎壓只有45psi,也有這樣的考慮。
說穿了,公路車如果長途騎行的話,需要有充分補給和後援。而且條件不能很惡劣,至少要有鋪裝道路,不如24小時環太湖,各種專門組織的馬自騎等等活動,而不是川藏這種自發組織性質的騎游活動。
所以建議LZ選擇中低端山馬車,比如Giant或者Merida家1K5~2K5的車種,強度和設計足以滿足這種旅行的要求,中低端車在路上獲得補給和維修也相對容易。稍微的加裝一些行李架,車包,副把這這類的東西就可以去川藏了。
另外,分析好情況再做決定,還有,要明白看起來高大全的東西最後只能是一個很尷尬的定位,選擇一定要明白需求和取捨。公路車並不脆弱,壞倒是不那麼容易壞,但是國內路況差是真的。
請看賀丁丁7天穿川藏....騎的就是公路
其實現在的人告訴你公路車脆弱的,告訴你公路車容易翻的,你還不如說他騎車習慣以前二八杠的騎行方式,不如說他騎行時不夠專心...
公路車其實只要有水泥鋪設就可以騎了,只不過沒有緩衝,顛而已走長途還是山地吧,裝個貨架可以馱裝備給養。
正常使用公路不脆弱,反正蹬不壞!但是肯定沒有山地抗操。別說軟尾之類的重口味,就是XC都比公路耐操多了。我敢隨意拿硬尾XC下樓梯,跳障礙,飛坡,騎公路你敢嗎?但是說這麼多沒卵用,我還是騎公路車比較多,因為逼格高啊!!雙修5年路過。
你的身體比公路車脆弱多了,不用糾結公路車脆不脆弱的問題,先考慮你的身體夠不夠強吧
幾年前公路車深圳騎行桂林。路好的時候爽歪歪。
快出廣東,在廣東廣西接壤周邊路況不太好,手臂都震散了,頭皮都震麻了。
尤其是公路車輪子細,遇到同側的小台階很容易打滑出事。
如下圖:
|
+
|
| 側邊上去。
小台階
遇到石板路,很容易卡縫裡。
其他倒還好。長途騎行惡劣環境(天氣、路況),不建議公路車;
低端的公路車很坑,尤其不做fitting。
像你說的ocr這種,不會很容易壞;
但是公路在一些天氣下,不好控制,下雨很容易打滑;不平整的路段很容易造成身體的疲勞。
如果很喜歡公路車,建議提高預算(不代表山地就低端),然後買一些旅行款的。
就不能是帝岶3300嗎,山地公路長途完全找虐呀。
買完了駝配重天天騎。
感謝諸位騎友指教,因為之前和公路神教撕逼的緣故答案戾氣太強,特此重修~因修改幅度較大評論和答案之間會顯得前言不搭後語,可無視。
山地車的使用場合是這樣的:
這樣的:
或這樣的:
我不是玩速降的,但我的XC玩過的路也曾是這樣的:
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而公路越野是這樣的:
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兩相對比,山地車所能適應的地形的確更加廣泛,但公路車對一般惡劣地形也並非毫無抗力,只要配置合適,讓公路車去操318並無不可——雖然你會面臨更加細膩的顛簸、一些需要推車通過的路段和更加簡陋的行李,但也會獲得更加輕捷的負重和速度加持的Buff。人各有愛,有人不介意顛簸有人喜歡輕鬆,各類偏好不能說誰對誰錯,各取所需就好。
下面詳細分析一下常見各類車輛的特徵性能:
公路車:主要特徵為迎風投影面積更加纖細、胎寬窄、重量輕、齒比高。車把低於車座以便於發力。所有設計都是為了達到更高的速度而生,騎起來的感受更為輕便,相比起其它車輛,單位做功內的速度更高。也就是說同樣的力量踩一下,山地車能跑出去10米,公路車就可能跑出去15米。
山地車:主要特徵為粗大的車架和輪胎,所有結構都顯得霸氣十足。粗大的車胎可以有效吸收來自路面的震動,強健的車架、軸桶等結構則可以承受劇烈的衝擊。較低的齒比用來應付較陡的坡度和惡劣的路況。但相應的,因為重量更沉,胎阻更大,因此速度也快不起來。
旅行車:根正苗紅的長途車輛。結構特徵介於前兩者之間,和山地車相比前叉行程較短,只用來應對來自鋪裝路面的輕微顛簸,車身上的貨架掛件較多以便於安放行李。車把略高於車座以便提供長久騎行時的舒適性。因此就長途騎行來說,旅行車才是最適合的。當然這種車也比公路車要沉重的多。
下面對比一下公路車和山地車的主要差別:
1 公路車車座比山地車高
山地車有越野考慮,需要在較大範圍內調整身體重心,還可能面對需要腳部撐地的極端地形,因此車座不可能太高。而公路車拔高車座後可以讓雙腿更易發力,不浪費腿部伸直前的最後那一絲能量。相應的,在下坡時人體的重心也會更加偏前。因此面臨下坡時風險相對較高。
2 公路車把位置比山地車更加靠前
這樣的設計也是為了讓軀幹更加前傾,給予腿部更加強力的支撐。同時由於車把寬度較窄,也降低了人體風阻和車子的操作精度(但過於緊窄的手臂姿勢會阻礙肺部的呼吸擴張)。由於手肩部的高度被拉低,人的軀幹部分基本可以做到平行於地面,因此軀幹部分帶來的風阻被大大降低了。這也是公路車能夠快速前進的一個輔助原因。
3 公路車架角度更大
得益於第1條,公路車車架的角度不像山地車和旅行車那樣尖銳,因此在同樣的重量下,公路車車架的結構會帶來更高的強度,即使大力蹬踏時車架也不會明顯變形。同時為了降低風阻,公路車車架做得更薄,迎風投影面積較小。較薄的車架可以通過縱向寬度來彌補垂直強度,但面對側向而來的撞擊,這樣的結構就有問題了。當然側向撞擊壓力主要來自於甩尾、騰躍、摔車等非常規動作,在平坦的路面上做穩定騎行是沒有關係的。
4 公路車前叉使用硬叉
在山地黨看來硬叉可能不夠帥,但就個人觀點來說這是公路車極好的一大優勢!硬叉可以顯著降低車體重量,且騎行時不會有泄力(我上下班用的山地車就特意換了硬叉)。而騎山地車則可以很明顯的感到大力蹬踏時前叉會伸長,這代表你蹬踏時產生的力量有一部分損耗在前叉上了,公路車的硬叉則可以進一步提高速度。但相應的,面臨顛簸地形時硬叉會讓手腕非常疲勞,甚至引起損傷。
5 公路車牙盤齒比更大
從上圖可以看出公路車的前壓盤較大,後牙盤較小,而山地車則相反。這意味著在平地和下坡上公路車可以輕易獲得更高的極速,而山地車則可以爬上更陡的坡度。因此很多山地車可以輕鬆爬上去的陡峭坡度對於公路車就成了艱難的任務(當然你也可以通過更換壓縮盤來解決,但相應的就會喪失一些速度上的優勢)。
6 山地車輪胎更粗
更粗的輪胎和更軟的前叉有類似效果,都可以較好的吸收地面震動,同時粗壯厚重的輪胎對於地面上的尖利物體也會有更好的抵抗能力。但公路車細車胎較小的觸地面積也降低了被扎胎的風險。在平坦的硬化路面上,公路車輪胎的速度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但對於長途騎行來說,旅行車對大部分人來說其實是更加適合的選擇。長途騎行時間距離更長,短途衝刺需求不大。因此騎車的動作不會像公路車那樣幾乎放平身體以降低風阻(速度與風阻之比指數上升,低速下風阻將不那麼重要),而是將車座下降,車把抬高。這樣人體的重心將更多的集中於臀部,以降低手腕的壓力。因為你的手腕遠遠不如你的屁股結實,長途騎行後手腕承受壓力過長很容易導致勞損甚至受傷。為了保護手腕,旅行車的蝴蝶把可以在騎行中使用多種握把姿勢,有效降低手腕勞損。
長途騎行路麵條件多變,車輛必須有更強的路面適應性。更粗的輪胎和帶有避震的前叉都是為了更好的適應不同的路況,軟叉的另一個功能是吸收路面震動,降低手腕勞損。同時為了掛載貨物,旅行車的車架也更加沉重結實。
旅行車一般使用碟剎或V剎,剎車力度、環境適應性優於公路車的抱剎(但公路車也有碟剎版),即使遭遇雨雪天氣機動性能也不會損失太大。而一般公路車的抱剎在遭遇雨雪天氣時性能損耗極大。很多長途路線動不動就要跨越兩三千米的海拔,如果遭遇雨雪天氣,使用抱剎或V剎的車輛就要特別小心。
旅行車後塔輪直徑與山地車類似,但前牙盤與公路車類似,這就使它可以適應更大範圍的坡度,同時在平路上維持較快的均速,或在下坡和順風時達到更高的極速。也就是說旅行車在下坡時比山地車跑得快,在面對陡峭上坡時齒比也公路車輕鬆一些。
旅行車擁有和公路車相同的輪徑,因此也具有優秀的慣性巡航效果。當然更大的輪徑也帶來了操作不如山地車靈活的弊端。旅行車較深的胎紋排水效果比光頭胎更好,速度比山地車的大齒胎更快,在泥濘、水漬、沙石路面騎行時也可以保證較好的抓地力。
當然旅行車也有劣勢,那就是不夠帥……又想裝X又想舒適的騎友多半還是會選擇山地車。但如果你有保障車輛——不必在車上負載大量行李,維修也足夠方便,這種輕裝出行公路車就是墜吼的啦~當然,一個肯幫你負重的男朋友也可以達到類似的功能。試著從這個角度來看待: 公路車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提高在差路上的耐操率么?
我認為不是。
相反,山地車的設計初衷才是提高在差路上的耐操率。
正如GIANT官網的分類: OnRoad OffRoad 。
先考慮自己的騎行情況,是大部分OffRoad還是大部分OnRoad?
然後再選車。
而不是反過來說:我在差路上,公路車好用不?
我暈。。。答完回頭再看題目,感覺完全跑題啊。。。。
公路最脆的一般是內胎,買個23的請自覺自備100條內胎去騎川藏
跟泥頭車對草的話的確,不過電驢單車行人什麼的,都可以草爆他們,見神殺神!
上個月。 佳能戴爾CCAD10 下坡30+
遇電動車佔道轉彎。左車把撞倒對方。我前空翻過去!前輪爆胎,鏈條掉外無其他問題。對方車頭直接撞掉!
國內路況說多都是淚。
有綠道?那玩意坑坑窪窪的,一票路人神走位,沒法騎;
上公路?一票司機在後頭想送你早日成佛。
其餘的嘛,只要不越野,不玩花式,蛋蛋頂得住都好說。
====================追加====================
如果是想往大川藏跑的話,不建議上公路。
山地能適應的路況比公路多這不用多說了,光是舒適感這點,公路就沒轍了。舉個例子,上川藏不可能全力猛騎吧?那麼公路和山地的時速並不會有太大的差距,這時候舒適度就決定了你能騎多遠。(好吧,我拿公路來通勤說多都是淚)
推薦閱讀:
※目前在運動自行車(山地車,公路車等)上所使用的剎車片多為什麼材質?這些材質的優缺點是哪些?
※男朋友騎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想買張公路車。8000以內。求推薦。塗裝要好看,套件105滿足。?
※公路自行車騎行如何訓練提高踏頻?
※通勤用,是買山地還是公路?求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