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彈鋼琴的人在不用以考級為目的再學琴以後,你們還會聽鋼琴曲嗎?會聽鋼琴協奏曲嗎?

會彈鋼琴的人:請您在回答中大概說一下您的彈琴水平,比如說彈得最難的曲子是什麼?大概達到了什麼級別之類嗒(:
「會」聽鋼琴曲和聽鋼琴協奏曲:會,指能聽出演奏者的特色;能否聽出曲子的感情色彩;能聽出或者看出演奏者的技巧;能否聽出作品的層次來,並分析出一共有幾層。


在下業餘愛好者一枚,先現身說法:

在1999年考了大陸業餘8級(沒記錯的話是當時最高了)之後由於中學學業繁忙就沒有繼續。下一年後大陸開設業餘9級、10級的考級。新體系當然是比8級更難,而不是把原來8個級的難度拉展成10個級。

彈琴緣由,必須是被老媽逼著學的,她小時候很喜歡但沒有條件學,是把理想強加在子女身上的典型母親。剛開始曾反抗過幾次,無果。被虐習慣後,在5年內考完8級,遂停止課程。

隨後10年里,由於高考、異地求學,基本沒碰過鋼琴。曾經很想「在結束考核後就練習」的流行作品也沒彈過多少。

再後來工作後,迷上了打架子鼓這類刺激玩意兒,但身邊的愛好者也是一陣大腦發熱,幾個月便作鳥獸散,幾千元買回來的電子鼓就此封塵。

就在3、4年前,慢慢又恢復聽古典作品,突然發現:為毛不把鋼琴撿回來?再加上一些時髦作品影響(例如《交響情人夢》、《海上鋼琴師》等),於是把自己的業餘時間重新投入到練琴上。

就在前年,一個朋友邀請我去她的生日會彈奏一曲,讓我全身心回歸到彈鋼琴中。還找了音樂學院畢業的朋友做老師上課,把一些技術慢慢練起來。當然,能彈的曲目也不多,集中在巴赫、莫扎特 的作品中,難度頂天了也就目前9級的曲目,只是樂在其中。

就在2013年夏天,自己掏錢把一家鋼琴培訓機構的小演奏廳包了一晚,請一些以前合唱團的朋友來彈彈琴、唱唱歌,甚是歡樂。最最關鍵是,一個來賓朋友事後跟我說:我在聽你彈巴赫《D小調創意曲和賦格》最後幾個小節時,被深深震撼了。

彈鋼琴的就是俺,請原諒照片如此模糊……

現在我仍在想2014年的私人音樂會要做什麼樣的主題,也要準備新一輪的練習當中去了。

===============補充下2014年發生了什麼事====================
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今年跟另外5名同事組建了一隻搖滾樂隊,並在樂隊中擔任鍵盤手,立馬完成了從「古典音樂」到「流行音樂」的轉變。前不久還在市內一間咖啡廳包場進行了表演。

操作的樂器從鋼琴變成了電子琴、編曲合成器,目前主力使用ROLAND GW-8,不久前也試過了更高檔的YAMAHA Motif X系列產品,在這個角度上,演奏的重點就跟鋼琴有所不同。

鋼琴:一般是以獨奏為主,演奏者可以全面掌控場面及情緒
樂隊鍵盤:往往是配角,排練時經常感覺地位低下(例如:吉他手:這首歌最好加個String,屁顛屁顛去加,那首歌編排要個Distortion Guitar,你記得設定好;主唱:這首歌有個和聲才有氣勢,你加一個……)鍵盤由於其多用途性,經常成為補漏的角色,另一方面,也是烘托氣氛的主力樂器。

擔任樂隊的鍵盤手,要比鋼琴演奏者站在更高的角度來審視樂隊,更多類似交響樂中指揮的角色,因為主唱、主音吉他、節奏吉他、貝斯手、鼓手的職責都相對單一,能夠呈現樂隊變化和特色很大一部分工作,就落在鍵盤手。
技法上,熟練的和弦、對位成為基礎中的基礎,指法的要求反而退居次席,要快速了解、記憶樂曲中的調性、和弦,嘗試使用不同的配樂去烘托樂曲的氣氛成為了主要工作,讓歌手、吉他手的表演更加出彩。最後,在即興伴奏、即興表演中也要有一定的功力,應對舞台突發情況的同時,也要為隨時SOLO展現自己做好120%的準備。

恩,彈鍵盤就是俺,終於有攝影師了。

===================回歸正題的分割線=======================
古典鋼琴門類還是挺多的,在下主要聽的作品集中在巴赫、亨德爾、莫扎特等巴洛克、古典主義的作品中,甚喜巴赫的作品。目前主要以《二部創意曲》作為練手曲目,希望有天能把《哥德堡變奏曲》、Bussoni《D小調恰空》搬上私人演奏會(目前來看比較遙遠……)

在我看來,「會聽」應該包含幾個層次:
1、知道作品的類型,這需要閱讀一定的文獻資料
例如:巴洛克時代,鍵盤作品創作目的是給羽鍵琴、管風琴而不是鋼琴,由於羽鍵琴音量與色澤變化較少,需要大量修飾音來強調旋律。創作目的更多是作為樂隊以及唱詩班的配角。管風琴作品規模宏大、變化豐富,近現代眾多改編作品,需要慢慢聆聽,還要下載各個譜子彈奏比較,找出更適合「當代審美」的版本來彈奏。

2、能聽出演奏者的特色、技巧,需要聽大量不同演奏者演藝同樣作品的錄音。
同樣的曲目,不同演奏家風格迥異。以巴赫的《十二平均律》為例,古爾德喜歡彈得更加連綿悠長,富有宗教意味。而前蘇聯演奏家李赫特則是乾淨利索、富有激情。
甚至同樣的曲目,同樣的演奏家也能有巨大的差異,古爾德曾錄製過2個版本的《哥德堡變奏曲》,1955年的第一版顯得年輕氣盛、演奏流暢、甚至咄咄逼人,1981年的第二版則是充滿睿智、更加柔和。這些都值得愛好者去反覆聆聽、了解的。

3、曲子的感情色彩,則取決於兩點:作品本身所表達的感情、改編者/演奏者的演繹
亨德爾職業生涯主要是在英國為王室貴族名爵度過的,所以他的作品更加自由、活潑、富有喜慶色彩,代表作品如《皇家煙火音樂》、《水上音樂》,光看標題就覺得很富有、歡樂。同時代的巴赫生涯則相對坎坷,流連在各地為教堂當樂師、帶唱詩班,他的總創作超過一半是宗教作品,那怕是非宗教的作品,色彩上更加暗淡、莊重、嚴肅、空靈,尤其是幾個重要的代表作,例如《D小調創意曲和賦格》、《D小調鍵盤協奏曲》、《恰空》均遊走在D小調上,乃至相對歡樂的作品,如《耶穌,世人期待之喜悅》、《D大調鍵盤協奏曲》比起亨德爾那種喜慶、熱鬧,則顯得冷清不少。

洋洋洒洒寫了那麼多,看起來還是無法完全回答題主的問題,有需要的話請留言交流。

最後推薦一些個人常用的網站有:
Download Sheet Music at Virtual Sheet Music?
Piano Street
Free-scores.com : World Free Sheet Music (PDF, MIDI, MP3)
首頁 - IMSLP/Petrucci Music Library: Free Public Domain Sheet Music
上面有大量古典作品的譜子,以及後人改編的版本。


高中音樂生一枚哈~
4歲開始學的鋼琴,想想以前,實在是太悲慘了,小時候彈鋼琴都是媽逼的,想到都痛苦,為什麼人人都去玩了,個個都有值得回憶的童年,而我的童年就是車爾尼???!六年級的時候考完英皇八級,總算告一段落了,可以把初中學業為重的理由搬出來逃過一劫,中考的時候我也考了特長生,為了躲避學音樂我甚至發奮讀書考全市最好的高中.....真是狗急了都跳牆了

嘛..現在我也確實考上全市最好的高中,但是以特長生的身份進去的,現在呢,老實吧唧的學著鋼琴、視唱練耳、樂理、音樂史、和聲什麼亂七八糟的,其實現在也挺慶幸自己一路捱過來了,人長大了點就會想開點,知道什麼事情都是有理由有存在的意義的,很感謝爸媽這麼多年死活不讓我放棄。但有點遺憾的是,上了高中,大家玩的都是樂團,創作型,人家那玩的是自己的音樂,可我還在苦逼的擼理論T T 哎羨慕嫉妒恨....

學得越多越覺得自己無知,便越想變好,這個念頭還是件積極向上的好事情吧哈哈。每當苦練鋼琴的時候,練不出來的時候,就會想想那句話:學習音樂的人是幸福的,就會重新有了練下去的動力~


不請自來。
從來就沒有為了「考級」而學鋼琴。基因良好遺傳了我奶奶的藝術細胞。家裡也有人是在楓葉國做個小有名氣的鋼琴家,還有在香港做英皇的考官…但也是上一輩的人了…我這一輩只有我一個學鋼琴…總而言之從小就沒人逼過我學鋼琴,高中也是上音樂學院的,現在也在國外某音樂學院學音樂治療。
但真相其實是… 我文理科都不行…我註定是學藝術的人了… 我也很想讀什麼文科啊理科的…可是我在那方面就是不行!所以抱著怨恨去讀音樂了。
因為是專業學音樂…耳朵特別靈…有絕對音感…但這真的是從小練出來的…一點都不牛逼 (鬱悶臉)聽到一首曲子可以寫出幾千字的曲目分析…這也是考試逼出來的…我們班裡同學們個個都可以算是古典音樂曲庫了吧,有幾乎百分之40的古典音樂我們都寫過曲目分析了,其他都是靠聽聽a的音樂會,b的concerto,c的symphony等(生無可戀)所以造成去聽音樂會是個習慣了,還有各種音樂比賽都去蹭一腳做觀眾。
但!那!又!怎!樣!
聽再多的曲子彈再多的琴都成為不了朗朗的我最後選擇走音樂治療這個不賺錢的工作。要是能從來我一定要拚死拚命地學好數理化。


推薦閱讀:

同樣的一首Nocturne in E flat major, Op9 No2 為什麼我聽得李雲迪版本和Finghin Collins版本差距這麼大?
將肖邦27首練習曲都能流暢無誤甚至栩栩如生地彈下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不能說的秘密》和《海上鋼琴師》還有其他一些涉及斗琴的地方,為什麼都喜歡彈特別快的曲子?
蝦米藝人中一位外國鋼琴家,介紹里寫 某某百大古典沒有收錄他,但完全可以排上前五?
我該怎樣學鋼琴?

TAG:音樂 | 鋼琴 | 古典音樂 | 鋼琴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