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買一輛適合自己的公路車?


請諸位點贊啊,感謝不好。
近期再做一個系統的全面補充。
瀉藥~

手機碼字。一點一點來。
如果你看到哪裡有點點不太那啥...連貫,那是因為沒有寫完。
一點一點的更新。
自從Shimano11s套件全線上新以來,又有一些新的地方需要訂正。凡是後訂正的部分,全部有下劃線。

買車前先要做fitting。
買車前先要做fitting。
買車前先要做fitting。

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

基本沒有人(注意是「基本」)可以買到所有配件及車架尺寸完全符合的整車。

所以fitting就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我見過有店家把515點車架賣給手長腳長的174cm的女生。
我也見過店家把size54的TT車架賣給176cm的人。
我還見過店家把535的車架賣給身子短的172cm的人還配了個11cm的把立。

而店家的坑爹,成為了你愛上這一項運動的阻礙。
如何買一輛適合自己的公路車,除了預算用途外,size很重要,姿勢很重要。


------------------------------------------------------------------------------------------------------------------------
如何買一輛適合自己的公路車不是一個簡簡單單買自行車的問題,而是你對於一個運動工具/通勤工具的選擇。

公路車是一種適合長距離的高速運動的運動自行車。它不適合土路、石頭路,但是可以爬所有鋪設路面的坡(柏油路/水泥路),並且可以比山地車還快,還輕鬆。

所以,如何選擇一輛適合自己的公路車,你所需要回答的自己的第一個問題是,你需要一輛公路車來幹什麼?

1、使用方式
你是需要通勤還是運動?
你是喜歡山野間的馳騁還是速度的激情?
你是裝逼還是真愛?

公路車可以通勤但是不擅長通勤,較大的齒比和纖細的輪組以及剎車的性能不適合在城市內部道路日常使用。如果你只是通勤的話,一輛平把的裝有山地車變速套件的自行車或許適合你。

2、什麼是公路車?
公路車隨著時間的推移有著很多的變化,那麼不談論10年前的公路車,暫且嘗試定義現在的公路車。
公路車所必備的條件,手變(讓你更安全的變速),700C*23-28的輪組,正確的車架幾何(雖然說車架幾何每家廠家都不一樣,但是基本有名的大廠的車架幾何都有標明的數據和5個以上尺寸可以選擇),可以調節尺寸和角度的部件(把立,座管),變速套件部分,以Shimano 2300以上為準,後輪飛輪至少8速以上。(如美利達902之流的7速帶有手變的變速並不能歸入此列,因為7速的後輪塔基部分和配件與其他的公路車部件並不通用)

具備以上所有條件或者更好條件的車可以稱之為公路車。

3、關於公路車選擇的第一要務。
關於公路車選擇的第一要務並不是車架的材質和變速套件的速別。
而是車架的幾何。
車架的幾何關乎到你騎行的姿勢和你的身體的健康。
基本來說,你在選擇一輛公路車之前,需要一個bike fitting。但是鑒於此文化及產業的不發達,以下給出基本的一個身高及尺寸選擇。

由於現在的車架已經不是水平架,所以看車架的大小並不是看車架的立管長度,而是看等效水平上管的長度。

身高160-165,505cm上管
165-170,515cm
170-173,525cm
175-180,535cm
180-185.545cm
185-190,555cm

暫且到此,之後再更。


想不到隔了兩天再看,還是只有我這一個答案,萌大奶,繼續寫寫。

----------------------------------------------

4、車架材質的選擇
在你通過fitting或者某種黑科技得知你該買的車架的size之後,那麼你接下來考慮的應該是車架的材質。

車架的材質無非就是鋼、鋁、碳、鈦四種。
入門級別最多是鋁架。鋼架的話入門級別的價格其實沒多少好的鋼架,且太重。
碳架入門的話,Giant的TCR C車架性價比爆表,但單車架組都要3k多。鈦架的話,玩的就是一個feel,所以國產的鈦架一般都沒有美帝的鈦架來的逼格高,暫且按下不表。

從幾個方面來探討材質的特性,
重量:碳、鋁、鈦、鋼
強度:鈦、鋼、碳(縱向)、鋁
剛性:鋁or碳、鋼、鈦
舒適性:鋼、鈦、碳、鋁

以上的排名建立在車架的管型和管壁厚度及管粗細一致的前提下。

但是基本來說就是,鋁架便宜輕、硬,但是壽命短,大概在5000km左右就可以開始考慮換了。
碳架輕、硬,但是貴,舒適性不錯,縱向強度很高,側向強度不行,稍顯嬌貴。壽命么按照年限算,目前有使用超過10年以上的。
鋼架則是重、高端的也很貴,壽命長的前提是保養的好,舒適性高。
鈦架是輕、也算硬,強度很高,但是都建立在良好的材料選取和抽管的前提下。號稱騎一輩子的車,價格么,雖然比不上好的碳架,但是也算是貴的。

那麼對於初學者來說,一般就是鋁架入門。預算多一點的話,可以買入門的碳架。
不要迷信大牌子的鋁架,其實就那樣。高出100%的價格甚至200%的價格,不一定給你帶來同等的騎乘感受。


5、套件的選擇

很多初學入門的人對於套件的選擇過於迷信。
非要10速入門,不要tiagra4600,非要105套件。
我相對所有迷信105套件的人說一句,你們大腦都進屎了嗎?

一般來說2k多的入門車套件基本都是2300套件,現在進化成了2400claris套件,主要是改成了下把位變速,取消了小扳機,但仍然是8速的。對於初學者來說,你能有多長時間握住下把位,你要下把位變速只是為了裝逼嗎?

9速套件的話基本都配在3k-4k多的車上,shimano的sora套件。我實在看不懂3k-4k多的車和2k多的入門車有什麼區別。這並不是說sora套件不是好套件,而是車商的分級實在太扯了。

那再來說說105和4600套件的選擇。差價在500左右,主要區別在手變內走線的區別。
但是你跟我說105內走線的手感好?簡直是最差的手感沒有之一,人體工學的設計一團糟,剎車桿太短,握下把位對於手小的亞洲人簡直一點都不友好。變速和剎車手感渣到爆,簡直就是人道毀滅。
相反,4600的手感因為外走線的原因很不錯,剎車桿更長,幾乎是同年產品中最長的。對初學者友好的變速指示器。你要是跟我說牙盤的剛性?笑尿,初學者的菜腿就算是2300的牙盤都不一定感覺出區別,更不用說定價只差500塊的105套件牙盤和4600的差別。要逼格買da去啊,沒錢就老老實實買4600吧。

看有木有人噴這一段,暫時到此,之後再更輪組和其他必要配件。

----------------------------------------------------------------------------------------------------------------------------------

看來這個話題真是無比冷清,我只能自娛自樂了。

6、輪組

一般來說,初學者的輪組其實沒啥花活兒。


一般來說整車都有配備適合初學者的輪組,譬如R903的大鋁刀就有點有違人道。

但單單就組車來說,入門車的輪組選擇大概以下幾個,按照品牌分類

Mavic:著名的AK輪組Aksium,國內自編大概600多,原廠出品約1k2-1k4,入門者來說這款輪組是非常好的。但是僅僅限於原廠出品的來說。

Campagnolo:Khamsin,G3編髮,有CX和普通兩個版本,CX版本簡直無情,各種路完虐無壓力,偏爬坡,原廠出品動平衡堪稱完美。價格1k2左右。

Shimano:啥?shimano rs21?別逗了Shimano R501,才500多,入門級最具有性價比的輪組。

Fulcrum: R7,說實話很少見到- -0更高級別的R3 R0倒是很受歡迎。

其他的就按下不表了(主要是沒那麼便宜的也不了解- -0)


再暫且到此

--------------------------------------------------------------------------------------------------
繼續挖坑,根本沒有人來看。


7、裝備

騎行必備的裝備有:頭盔、眼鏡、手套、騎行褲。

頭盔的話,200和300的沒區別,500-1000的沒區別,1000以上的沒區別。
能買多貴買多貴。

眼鏡么,縱然oakley之流非常好,但是也得買得到適合臉型的。shimano的基本是亞洲人專屬,買個200-400的。也是能買好一點就好一點。

騎行褲么,首推背帶褲,因為我只穿過背帶褲,能買多貴買多貴,為了下半身和下半生的幸福。基本國產200-300的就夠用。

手套么,一開始都喜歡厚的,到後來基本買薄的。


其他的話,騎行服隨便啦。最好買全拉鏈開襟的。


關於鎖鞋
不單獨開講了,只說,有鎖鞋和沒鎖鞋是兩種運動。反倒有鎖鞋會更安全。


我的理念就是和人身接觸的裝備能買多好買多好。


先知道自己大概需要一個多大的車架,剩下的事情,圍著車架轉就好


先去做fitting,再去買車,推薦品牌閃電。


樓上的回答相當好。但是fitting第一是貴(夠買入門車了),第二是受地域限制(我會告訴你西南某省會沒有?)。笨辦法就是量體長臂長跨高,但是我說了這是笨辦法因為個人騎行姿態有差別,具體還得分析(別找車店分析當然老闆是你親戚倒可以,找真正懂的來)。不過量好了拿個合適尺寸的試試應該差不多,入門嘛。汗
第二閃電大法好,look大法好,大法好的車太多了蛤蛤。入門還是捷安特把,我是捷安特理智粉。(捷安特高端也行,不過有時候大家為了品牌嘛)
附圖


路過,發表些個人的意見 。
專業車手有專人為他做FITTING,設個最攻擊的坐姿,用來斗個你死我活,這樣沒問題。
而作為一個普通人,買台公路車游騎健身。首先筆者相信,姿勢一定不會繃緊到專業車手那麼極端的姿勢。
而且假設FITTING就在你身邊,你也有錢做。但是仍然充滿疑惑。有時,即便流派不同,不同的店FITTING的結果可能都未必一樣。對於一般使用來說,這個錢花都有點冤枉。
假設這車還是游騎通勤健身偶然彪彪高興一下而已的用途的話。其實很多的東西可以自己搞定。所以下面分享一下一些自己調整自己的公路車的尺寸設定的方法。
首先你要有至少一米七零的身高,比這個矮基本公路車架都太大。然後如果有朋友肯借出公路車,找一堵牆或者其它穩當的支撐物。自已調整坐管的高矮,把曲柄旋到最低點,用腳跟踩住腳踏是蹬直腳為準。然後當你正式騎車用腳尖踩踏板時高度就剛好跨不痛了。
座位的前後也要調,找到正確的坐位時,曲柄轉到向前上45度時,腳踏上去膝蓋剛好垂直。大約是這樣自己再前後移動感覺一下,找到最舒服的位置,這樣座位的位置就可以確定下來了。
然後車把。如果直接抓上去就很舒服當然最好,如果覺得很辛苦,找人幫忙伸手給你握住當上把位,前後移動找到適合的位置。
把座位和車把的位置記下來,找最接近這個幾何的車款,再實際騎上去至少動起來15分鐘,再根據問題調整一下,如果覺得舒適就可以認作找到適合車架的車了。
至於車的其它零件的問題,騎久了自然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對症下藥就好了。

其它影響適用度的零件里,比較重要的還用座包。這個因為每個人的屁股都不同,必須你親自嘗試才行。
另外車把的長寬高和把立的長度甚至把立墊圈的數量和安裝位置都是可以調整的,如果一些位置需要小調整,可以靠更換這些位置來實現。調整這些位置都需要時間磨合檢驗,很難一下子就完成,所以請務必勤於騎行。


看了這麼多大神的回答,都把樓主當土豪了。。。
感覺樓主是一個新人,第一次不一定捨得投入這麼多錢。
大家說了那麼多套件、材料、fitting...樓主最可能的是進入某車店、店員推薦、試車、買車
這麼一個流程~~~


首先是預算。買公路之前想明白是否要買,為什麼要買,這個很重要因為公路不是一筆很小的投資。

首先預算範圍,上限不說了,先看下限,至少是1w,這不是山地車絕無便宜貨,所以第一個問題很重要。好玩酷都夠不成購買動機。

選車來說建議買整車,除非你有足夠工具和經驗,否則不要散裝車,這有兩個原因:

1 成車相對便宜
2 組裝車的調試很成問題

幾個基本原則:

1 必須好車架不要考慮鋁合金了,caad確實牛逼但那是個例它也只能和同價位的低端碳比這個毫無意義,發展到今天大組車不用考慮非碳的,這個地方省錢只能帶來一個結果,換車架。

2 價格比:車架價格佔一半輪組再佔一半里的一半,總價基本這樣。

3 不要買低端套件,直接買中間的,sram force,shimano ultegra起。但可以不買頂級,這個錢對於大多數業餘人士是浪費

4 平時玩的就不要考慮管胎了成本高用不起這個和輪組有關係要注意,open胎挺好

5 自行車除了車架就是燒輪組了,這個無底洞,只是我個人覺得輪組有必要好,好的輪組真的不太一樣,這個錢可以在二期花

推薦性價比高的品牌:giant fuji
有錢就考慮 trek sworks 閃電 pinarello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要問你自己啊!

一旦你的身體發出抗議,大多數是以疼痛的形式

那說明你需要考慮自行車合不合適了

當然這個世界上

沒有一台自行車能完美適配所有人

從把立到立管,從車架到坐墊

每個零配件都可能帶來不同的感受

騎行過程中大多數的疼痛

問題的根源都在於自行車不合適

如何讓自行車與自己更契合

是騎行領域中的一個重大課題

目前來說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

來一次Bike Fitting!

Bike Fitting,簡單來說是根據你的身體數值以及騎行的習慣、目的等情況對自行車各部件進行調整,甚至協助改善騎行姿勢,從而讓你的騎行更為舒適。

這是讓自行車和自己高度契合的重要環節!

關於關於Fitting,還是現在沒有很普及,今天稍微科普一下~

1、它不是公路車手的專利

似乎只有公路車手熱衷於嘗試進行Fitting,但實際上,各種類型的騎行者都能夠從中受益,當然包括山地騎手,甚至是通勤騎手。無論是出於哪種目的騎行,競技、通勤或是騎游,Fitting的最主要目的都是避免騎行傷害,讓騎行更加舒適。

目前來說,越來越多的車店提供相關服務,無論你騎什麼車、為什麼騎車,我們都建議去試試看。當你的自行車設置,比如坐墊位置,達到最舒適的狀態時,你會感覺到其中的區別,它讓你告別那些痛苦的騎行經歷,讓你更加健康。

2、完美姿勢都因人而異

或許你曾經以為,通過調整車架和坐墊位置,測量你身體的各種尺寸,就可以找到在自行車上的最佳姿勢,包括靜止的與動態的。不不不,這並不正確。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有不同的身體、不同的比例、不同等級的靈活性和輸出功率,甚至是不同的騎行目標和Fitting目的,更不用提,我們還騎著不同的車。優秀的Fitter(即進行Fitting的技師)會考慮到以上的全部因素,並且為每位騎行者找到一個舒適、高效、能帶來最佳表現的騎行姿勢。

3、一次Fitting並非永遠解決問題

很多人會在購買新車,選擇進行Fitting,然後他們就覺得萬事大吉。真相併非如此。當你經歷某些較大的變化:受傷、新的騎行目標、身體靈活性變化、體重的增減等,你都需要新的Fitting,來根據現下的狀態進行調整。

4、Fitting不能挽救錯誤尺寸的車架

雖然Fitting可以確保你找到騎行時最舒適最高效的姿勢,但它並不是萬能。自行車的設計讓其在一定程度內靈活性很高,比如在保證坐墊高度適宜的前提下,你可以對其它部位進行調整,且不影響正常騎行,這也是能夠進行Fitting的基礎,但合適尺寸的自行車是一切的前提,你首先需要保證尺寸合適,才可以進行下一步的調整。

5、更換零配件會影響到Fitting

更換配件,比如坐墊,會影響Fitting嗎?

答案是肯定的!

Fitting中測量的數據僅僅對當前的裝備有效,一旦你對某項進行更換,很容易引發其它問題。尤其是坐墊,造型、品牌間的不同都會導致改變,足以產生連鎖反應,最直觀的表現為騎行時的感覺變化。改變車把或腳踏時的情況,也是類似的。

6、Fitting不是立即結束的

當你帶著調整完畢的車走出車店,Fitting其實並未結束。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自行車會引導你進行更多的變化。Fitting結束後,你應該能在騎行時感到明顯不同;當然,依然可能有問題存在,此時請直接聯繫Fitter進行解決。

通常,Fitter會在短時間內回訪你;如果沒有,而你恰好也遇到問題,那麼主動聯繫吧。因為你很難判斷,自己遇到的問題是容易解決的,還是會引發連鎖反應的。

哪怕沒有任何不適,你也可以定期去進行Fitting檢查,就如同體檢,讓問題解決在暴露之前,以免過度損害身體健康與車輛性能。

7、疼痛不是騎行的必需品

最後想提醒各位騎友的是,疼痛絕不是騎行的必需品,真正的騎行時讓你舒適而享受的。如果你在騎行時感覺疼痛,或是不適,毫無疑問是異常的。大多數情況下,合格的Fitting能幫助解決大部分問題,但並非是全部的!


不支持做Fitting 當然錢多的可以去體驗下

很多車店都用試騎車 可以去車店體驗下 LS已經說了 先選車架 再通過把立等微調

另外公路車預算很重要 考慮清楚自己的用途再決定


fitting不是哪裡都能做的,費用也是個問題。能全面測量身體尺寸,並且留意自己的騎車習慣姿勢,也是能買到合身的車架的。至於輪組、套件、座墊等等,是要用過才知道需要什麼類型和級別的。經驗要一步一步來,從初級裝備開始很正常。騎多了,自然就知道下一步的需求了。


推薦閱讀:

環法車輛為什麼只有merida giant是水平車架,一流大廠都是後傾?
如何看待環法對於薩甘的判罰?
自行車摔車為什麼經常導致鎖骨骨折?
新手購買迪卡儂ROUTE ULTRA 700 公路自行車怎麼樣?
公路車用頂級的變速套件是怎麼樣一種體驗?

TAG:公路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