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往生阿彌陀佛凈土的條件問題?


是時候貼出這個了。


有的人是看臨終有沒有往生的瑞相,據我所知,實際上即使你臨終沒有往生的瑞相,也不一定不能往生。因為人死了以後還有一個中陰境界,在中有境界裡面,一般
來講人的意識還很清醒的,跟活著的時候一樣,什麼都記得。你既然在生前聽聞了佛法,在那個時候更能記得了,那個時候念佛的話,佛菩薩照樣還可以接引的。那
個時候如果真有一個中有,不信仰宗教的人,不知道凈土法門的人,你依靠誰呢?那是非常可悲了,中有的可悲,跟人間的可悲不一樣。因為人是一個社會動物、感
情動物,從生下來就在家庭、親人的關愛當中,一直到老死。《無量壽經》中講,人是獨生獨死、獨往獨來,誰也不可能跟老伴兒一起去死。死的時候總是孤獨的。
你想你死了以後,一下就脫離幾十年生存的親人的氛圍,一下子歸宿沒有了。吃的也沒有,住的也沒有,一個認識的親人也沒有,那是多麼可悲,凄涼的一種景象
啊。但是,只要有佛教的信仰,有三皈依,深信過凈土法門,根據藏傳佛教的中陰濟度講,在那個時候,只要記得一句阿彌陀佛,或者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或則六字
大明咒,只要相信、信任,在這個時候念,都有可能被很快的接引。

再退一步講,比如說不慎,這一生曾經做過一些惡,要步入地獄了。步入地獄一般時間也是有限的,不是無限的。只要說曾經信過凈土法門,有這個種子,
在地獄裡面還有地藏菩薩說法,還可以聽法,繼續修行,繼續確信念佛法門,還可以往生。所以,實際上凈土法門只要真正地深信,在十念裡頭真正深信切願了,而
且能把這個心念保持到臨終的話,一般來說往生凈土或早或晚,絕對是有保障的。我通過教理的研究是深信這一點的。


(歡迎轉載,並預先隨喜轉載者功德無量。南莫阿彌陀佛。)

為了解決「這輩子修不到,這輩子就完了」的問題,尤其是對於末法時代行漫長的大乘菩提道者(即求無上正等正覺,自覺覺他者,而非只求自己解脫者),世尊特意不問自說了凈土法門(為顯教中唯一不問自說的法門,密教中唯一不問自說的法門是准提法門,都是特別為了給末法時代眾生提供方便的修行方法;一般佛講經說法,為了尊重法,都是在有人請求、發問之後才會開始)。凈土法門三根普披,利鈍兼收,又為密教顯說,向上可修至最高程度時亦為密教最高修行程度,又比一般密教安全、方便,向下則普通百姓無任何理論基礎者,只要1.肯信、2.願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3.能夠念佛,就可修行,最低標準只要臨終十念乃至一念能一心不亂的念佛,即可修行成功,一成功則立刻登至大乘圓教八地不退轉菩薩果位。

首楞嚴三昧經(不同於列舉解說了四種清凈明誨、五十陰魔的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而是一部專門解說楞嚴三昧為何種三昧境界的大乘佛經,見大藏經)里已說,"如是,堅意,菩薩欲學首楞嚴三昧,先當學愛樂心,學愛樂心已當學深心,學深心已當學大慈,學大慈已當學大悲,學大悲已當學四聖梵行所謂慈悲喜舍,學四聖梵行已當學報得最上五通常自隨身,學是通已爾時便能成就六波羅蜜,成就六波羅蜜已便能通達方便,通達方便已得住第三柔順忍,住第三柔順忍已得無生法忍,得無生法忍已諸佛授記,諸佛授記已能入第八菩薩地,入第八菩薩地已得諸佛現前三昧,得諸佛現前三昧已常不離見諸佛,常不離見諸佛已能具足一切佛法因緣,具足一切佛法因緣已能起莊嚴佛土功德,能起莊嚴佛土功德已能具生家種姓,能具生家種姓已入胎出生,入胎出生已能具十地,具十地已爾時便得受佛職號,受佛職號已便得一切菩薩三昧,得一切菩薩三昧已然後乃得首楞嚴三昧,得首楞嚴三昧已能為眾生施作佛事,而亦不舍菩薩行法。堅意,菩薩若學如是諸法,則得首楞嚴三昧。菩薩已得首楞嚴三昧,則於諸法無所復學。何以故?先已善學一切法故。譬如學射,能射一毛分,不復學余。所以者何?先已學故。如是,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於一切法無所復學,一切三昧一切功德皆已學故。"

可見諸佛現前三昧是無論如何都需要修得才能升入大乘第八地菩薩果位的,而通過凈土法門得念佛三昧,即得諸佛現前三昧,這就是為什麼凈土法門是個特別的迅速的修行方法,被稱作「橫超」「徑中徑又徑」(捷徑中的捷徑,最快的修行方法)的原因。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佛說 法滅盡經 裡面特意提到:詳盡講解了如何能夠令人以最快速度得到念佛三昧的一種——般舟三昧的 般舟三昧經(請看: 「行般舟」是何種修行?為何能做到數日、數十日不睡眠? - 南無阿彌陀佛的回答),和 楞嚴經 將成為在末法時代最先消失的兩部佛經,因為這兩部經詳盡揭示了如何以最快速度解脫的修行方法;佛弟子們有義務儘力護持這兩部經及相關修行法門。

凈土法門唯一一點缺陷,就是難以被相信。然而,它的原理與南傳佛教偏重的阿毗達摩里提到的決定下一生以何種方式受生的因素解說也是完全符合的:阿毗達摩里認為,下一生以何種方式受生,以優先順序別依次取決於四種業:

第一優先順序的業:重業。重的善業有禪定、持戒精嚴、捨己救人等等,重的惡業有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僧合和(對六和敬的僧團成功的實施了挑撥離間的破壞行為)、噁心出佛身血。若此生造過該優先順序別的業,則命終後會因此而受生,造過惡的重業則入地獄如箭射(除非之前已經及時懺悔乾淨),造過善的重業則有天人來迎接轉生某一層天。但如果發願以自己所造的善的重業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則會有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來迎接轉生至極樂世界,這就是為什麼印光大師在文鈔中力勸大家平日不論所行善事大小,一律發願迴向此生命終後往生西方極樂。若此生中未曾造過任何重業,再看第二優先順序的業:

第二優先順序的業:慣行業,就是自己習慣性會造的業。屠戶的慣行業是殺生,小偷的慣行業是盜竊,妓女的慣行業是行邪淫,騙子的慣行業是妄語,釀酒賣酒商人的慣行業都令人飲酒,這些都不是佛教導的正業。普通人的慣行業是貪嗔痴慢疑以及導致自己反覆在六道受生的淫心——有時表現為好奇心——由貪心所導致,修行凈土法門者若勤於念佛並不半途荒廢,則其慣行業是念佛求命終後往生西方極樂,此業就令其命終後得以成功往生極樂。若此生中未曾造過任何慣行業,或各種已造的慣行業力量均等不分上下,再看第三優先順序的業:

第三優先順序的業:近死業,就是臨命終時所造的業,特別是臨命終最後一念所造的業。臨命終時,若有放不下對子女或財產或人世生活等等的貪戀(特別是有家眷哭泣的情況下,極易造成這些貪戀),則近死業為貪心所造業,命終後首先墮入餓鬼道。若有有形的(旁人看得見的)或無形的(一般人看不見的)冤親債主來干擾,如遭到病痛、或開刀身上插上管子引流、或用大力按壓胸腔等等搶救行為、魂魄索命、糾纏、恐嚇、打罵等行為,令其生起痛苦、驚慌、恐懼、憂慮、煩躁、憤怒等嗔心,則近死業為嗔心所造業,命終後首先墮入地獄道。若臨命終時昏迷不省人事(如因中風、手術中被麻醉、低血糖、煤氣中毒、車禍等而昏倒、或被打昏、受刺激後暈倒、昏睡等導致),則近死業為痴心所造業,命終後首先墮入畜牲道。若普通的善人臨命終時因平時沒做過壞事、做好事、脾氣好、過去造下的令此時得以善終的福報現前了等等原因,沒有絲毫愧疚後悔遺憾怨恨不滿留戀,心地光明坦然自若甚至愉快洒脫,則近死業為善業,命終後首先轉生入人道或某一層天道。若臨命終時一心不亂的念佛求往生極樂,甚至只要臨終最後一念能頭腦清醒一心不亂的念佛求往生極樂,則近死業為念佛求往生極樂,命終後首先成功往生極樂。若臨命終最後一念未造任何善業和任何不善業,再看第四優先順序的業:

第四優先順序的業:在臨終這一刻已經成熟且正好被呈現出來的所造過的業。這完全是概率事件了。若正好被呈現出來的所造過的業是善業,則命終後首先轉生善道,反之亦然。若尊崇「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則此業為善業不為惡業的概率,以及下一生首先轉生善道的概率,就大了很多。若平日散心念佛求往生極樂雖然沒有形成慣行業但次數也足夠多,則此業也可為念佛求往生極樂,則命終後也能成功往生極樂。只不過由此可見,平時偷懶,光把希望寄託於臨終那一念來念佛求往生極樂,或者寄希望於平日也修習過凈土法門,雖不用功但也有散心念過佛求往生極樂的行為,這些都不夠保險,這也就是為什麼不是所有修習凈土法門者可以成功往生極樂的原因。所以應該如印光大師所教導的(見其文鈔),勤奮不斷的修行凈土法門成習慣,並隨緣儘力斷惡修善且發願一切功德福報迴向命終後往生極樂,如此方能做到四種優先順序的業都會導致成功往生極樂,才保險。

此外若欲了解更多佛門常識甚至佛經,可向蘇州弘化社、江西廬山東林寺等佛教場所免費索取書面介紹及佛經,書面的介紹和佛經以及郵費均由信眾自發免費捐贈,歡迎自用或轉贈他人,但不可索取後用於商業用途牟利,否則為自己造極重惡業,佛在經中已教導此類惡業因為太重,又遍法界所以範圍太廣,連佛都無法施救,因此求出無期;也可在線閱讀相應書籍,比如
叢林基本知識(弘華社 初機白話 系列):
弘化社 南無阿彌陀佛 印經 佛教 印光大師 經書流通

佛門常識問答 (東林寺 初機入門類):http://www.donglin.org/fabaoliutong/fabaomulu/20150515/9362.html

提供在線免費閱讀佛經之處:

CBETA 漢文大藏經

佛經 大藏經 (在線寬屏全文閱讀)

大藏經_大正藏 大正新修大藏經 佛經在線閱讀

佛教 大藏經 在線閱讀檢索


沒看過其他經典的解釋,依興慈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蒙解》而言:

一、求生凈土的三資糧:信、願、行(持名)

取阿彌陀經原文說明:「當信是稱讚」,勸信也;「應當發願」,勸願也;「執持名號」,勸行也。要解云: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道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此三,為求凈土之資
,如鼎三足,缺一不立。

以下詳解:
信者,信自他因果事理之六,相因而成凈土。願者,願舍娑婆而欣極樂。行者,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所言信自,則知自心豎窮橫遍,清凈本然,今被無明所惑,不能了徹,若能即念彌陀,決顯自性唯心佛土。信他,則知釋尊說經不誑,諸佛長舌不虛,彌陀真實宏願,但眾生能依信起願,決定有生。信因,則定散二種念佛,皆成佛種。信果,則定散二善,兼願具足,定到蓮台。信事,則十萬億土外,必有極樂可求,不同庄生寓言,以事由理成故。信理,則盡空法界唯自心現,況止十萬億土之遙,以理由事顯故。
凈名云:心凈國土凈,心穢世界穢。凈土則享無生樂,穢土則受生死苦。是故吾人切當發願,願舍穢而取凈,起妙行以持名,信願具足,念佛念心,念心念佛,心佛一如,取捨雙亡,成清凈佛,豈非由三資糧而始歟!

現在了知了求生方法,以下明往生的品位,還是要知道一點的吧。但是這裡的資料並不詳細,只是表明一個大概,細究可以看原文及原文引用的諸書:觀經疏、要解……

二、往生三不退及九品相

極樂國土有四土,各論九品,不退亦有四種。不過極樂國土四土皆是凈土(就是極樂世界即使是同居土也非常棒),九品往生生即均三不退,可謂橫超三界,直趣無生。
凈土到底有多棒?可參考這篇:《佛說阿彌陀經蒙解》所言凈土之殊勝 - 可修的文章 - 知乎專欄

(1、圖中顯示常寂光土無三輩九品,但是文中是說各論九品;2、按文字,圖中的三不退是總論三不退,即四土都是三不退,而非所示的對應關係。圖由未知善知識作,有校訂)
原圖是這樣的:

再節錄觀經,可得九品蓮華行相往生圖

另外有約九品斷惑情況來判所證之位,可能需要了解教理才易懂。
或許可參看會性法師的四教斷證位次表:天台宗四教六即斷證位次一覽表 - 可修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最後附網上找的九品蓮華行相往生圖^ ^

少說一句話 多念一句佛
打得念頭死 許汝法身活


我姥姥最近往生了,請了助念團的居士助念。第四天終於達到頭頂溫度最高,全身柔軟。
中間做了不少開示和溝通。


阿彌陀經怎麼說就怎麼是。自己東看一下,西看一下,是自尋矛盾,不得要領。


往生極樂條件的問題,必須以佛經典籍、祖師著作為參考依據。

1、《佛說無量壽經》彌陀第十八大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為法藏比丘時發的大願,「至心信樂,欲生我國」,是很關鍵的一個條件。概括說來,即至誠心、相信西方極樂世界及阿彌陀佛本誓願力,並且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乃至十念」,其實只是一個假設,就是哪怕只念了十句佛號,也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由此看來,在凈土念佛法門中,重視信願。是以「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作為往生的條件的。

2、鳩摩羅什《佛說阿彌陀經》及玄奘《稱讚凈土佛攝受經》有關闡述
(1)《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阿彌陀經》主要闡述了極樂世界種種功德莊嚴,以及諸佛讚歎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的功德。
在經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很多人看了這段文字,認為往生的條件是「一心不亂」,甚至把「心不顛倒」也加上去了。一心不亂,分「理一心不亂」和「事一心不亂」。那這是什麼概念?事一心不亂,是指念佛人斷除見思二惑,才能叫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是指念佛人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時,才叫理一心不亂。那麼,斷除見思二惑是什麼含義?凡夫修行,斷除見惑,即初信位菩薩,也即小乘初果阿羅漢。斷除思惑,即七信位菩薩,也即小乘四果阿羅漢。
換言之,達到事一心不亂的狀態,不管有沒有往生極樂世界,都已經解脫六道輪迴,超凡入聖了。那凈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的意義在哪兒呢?

(2)《稱讚凈土佛攝受經》
玄奘翻譯的《稱讚凈土佛攝受經》中,是這樣說的:

又舍利子,若有凈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功德莊嚴,聞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繫念不亂。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亂。既捨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凈佛土。

在這段文字中,玄奘翻譯的是「繫念不亂」,然後是無量壽佛在善男女臨命終時,「慈悲加祐,令心不亂」,此處令心不亂,不能完全理解為一心不亂,應參照《佛說阿彌陀經》中「心不顛倒」而言,在玄奘翻譯的經典中,並未要求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繫念不亂,也是說,誦持阿彌陀佛名號繫念、思維不散亂之意。

3、凈土宗祖師的說法
(1)凈土宗九祖蕅益大師的說法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闡述:

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故慧行為前導,行行為正修,如目足並運也。

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蕅益大師,言簡意賅,不用多說了。

同樣的,蕅益大師在《持名念佛歷九品凈四土說》中也闡述:

信得決,願得切,雖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願不猛,雖一心不亂,亦不得往生。

(2)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的說法
印光大師在《復郁智朗居士書》中說:

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不自量,或致著魔。須知往生凈土,全仗信,願。有信,願,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亂,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亂,及得念佛三昧為志事,不復以信,願,凈念為事。(都攝六根而念,為凈念。念佛時,常聽自己念佛音聲,即是都攝六根之下手處。切須注意。)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實益,由不注重信願,不能與佛感應道交,仍在此五濁惡世中,做苦眾生耳。

同樣的,在《復王誠中居士書》中:

有真信切願,雖未得一心,亦可往生。無真信切願,縱已得一心,亦難往生。(宗門人念佛,多不講信願,則仍屬自力難蒙佛力。以其彼既不感,佛難垂應,此一著要緊之極,故為道破。)但肯以光所說以上之事,實力行去。則與觀經凈業正因相應,與佛本願相應。固不必疑豫其難得往生也。

在《答俞大錫居士問》中:

汝之不一心,由於心無正見。無正見,故無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未能一心,亦可往生。無真信切願,縱能一心,亦難往生。以往生由仗佛力故也。

4、總結
參考佛言祖語,只要信願具足,必定能往生極樂凈土,未必需要一心不亂。但信願具足,或者說深信切願,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再引用蕅益大師《持名念佛歷九品凈四土說》中所說的:

云何為信?一者、信阿彌陀佛願力,二者、信釋迦文佛教語,三者、信六方諸佛讚歎。夫世間正人君子,便無妄語,況彌陀、釋迦、六方諸佛,豈有妄語?此而不信,真不可救。故須先生深信。
云何為願?一切時中,厭惡娑婆生死之苦,欣慕凈土菩提之樂。隨有所作,若善、若惡,善則迴向求生,惡則懺願求生,更無二志,是名為願。

印光大師《一函遍復》中說:

此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信,則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極樂世界是樂。信我是業力凡夫,決定不能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信阿彌陀佛,有大誓願,若有眾生,念佛名號,求生佛國,其人臨命終時,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願,則願速出離此苦世界,願速往生彼樂世界。行,則至誠懇切,常念南無阿彌陀佛,時時刻刻,無令暫忘。朝暮於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閑忙,立一課程。

所以,末學認為,修習凈土念佛法門,應從信願入手,堅固自己的信願。所以,日課中」凈土發願文「、」功德迴向往生「是極其重要的。

以上。


這裡一直有兩個概念有爭議的,到底什麼是往生,是不是死後才叫往生,這個自古就有爭議,現在也沒有明確的答案。

假定是死後往生,如果請人隨便來念念就能去的話,那麼那些大師們也不用這樣辛苦修行一輩子了,平時吃喝玩樂就行,死後找人來助念,自然就去了

事情那麼簡單么?顯然不可能。

如果是凈土宗見佛的,問問自己,做夢的時候有沒有在念?如果晚上還是睡死做夢,想要往生,連窗都沒有,別說門了。

還有很多人如果是得病病死,往往在臨死前處於昏迷狀態,意識都是模糊的,找一萬個人來念,喊破喉嚨都沒用!

因此往生最少兩個條件,死前意識清醒,真能做到一心不亂,心中只有阿彌陀佛。
第二,做夢和昏迷的時候也在念佛,隨時佛號在心裡,才有可能,這也僅僅是可能哦,因為真死的時候,四大渙散,還不知道有沒有這個定力了。

以上兩點還做不到,往生基本上想都不用想。


條件就是有不有具備深信切願。

信願具足乃至十聲都能往生。

沒有信願喊破喉嚨也枉然。

念佛很容易,誰都能念,可是真正往生的又很少,為什麼呢,生不起來真實的信心。泛泛悠悠,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今天念念佛,明天聽人說禪宗好,又去參禪,後天聽說密宗殊勝又去持個咒,搞得不好南傳佛教是原汁原味的又滑到小乘去了。再要麼家親眷屬放不下,對這個世界產生不了厭離心,麻木了,總不是這樣過,在哪裡不是混。這樣就完了,嘴上在念佛,心裡全是五欲六塵,這樣怎麼可能往生。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說。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功德利益。若有眾生髮十種心。隨一一心。專念向於阿彌陀佛。是人命終。當得往生彼佛世界。

世尊。何等名為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彼佛世界。


佛告彌勒菩薩言。

彌勒。如是十心。非諸凡愚不善丈夫具煩惱者之所能發。何等為十。
一者 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
二者 於諸眾生起於大悲無逼惱心。
三者 於佛正法不惜身命樂守護心。
四者 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
五者 不貪利養恭敬尊重凈意樂心。
六者 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
七者 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
八者 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
九者 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凈之心。
十者 於諸如來舍離諸相起隨念心。

彌勒。是名菩薩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彌勒。若人於此十種心中隨成一心。樂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無有是處。


討論平時不念佛修行,通過臨終助念真的可以往生西方凈土嗎?

1.真的有西方凈土嗎?

答,西方凈土只是佛教徒的心識的意念,唯心凈土。西方凈土就客觀世界而言,根本不存在,西方凈土不是實體。就如基督教的天堂,只是基督徒的心識的意念,天堂不是客觀世界,天堂不是實體。你在茫茫宇宙找不到天堂,同樣,你在茫茫宇宙找不到天堂也找不到西方凈土,極樂世界。

所以,【平時不念佛修行,通過臨終助念真的可以往生西方凈土嗎?】就是一個虛假的問題。

------------------------------------------------------------------------------------------

理論依據,

1.佛法以緣起論為思想理論基礎,而緣起論的具體內容則是從「四緣」義展開引申的。緣起論是佛法的特質,是佛法區別於一切外道異執的根本標誌。它是佛法的諸法實相觀,在佛法中是最勝義。

龍樹菩薩在《回諍論》中云:「佛說空緣起,中道為一義。敬禮佛世尊,無比最勝說。」作為最勝說的緣起論,它是一切法的普遍法則,是一切法的共相本質,佛法就是以此作為立說大本。

2.當代佛學大師印順法師在《佛法概論》一書中對緣起的定義也有十分精闢的闡釋:「簡單的,可解說為『緣此故彼起』,任何事物的存在——有與生起,必有原因。『此』與『彼』,泛指因果二法。表明因果間的關係,用一「故」字。彼的所以如彼,就因為此,彼此間有著必然的『此故彼』的關係,即成為因果系。此為因緣,有彼果生,故緣起的簡單定義,即是緣此故彼起。在這『此故彼』的定義中,沒有一些絕對的東西,一切要在相對的關係下才能存在,這是佛陀觀察宇宙人生所得的結論。」

3.緣起論所講的就是一切事物的相對相關性,是對實體存在論的否定。在某種意義上說,緣起論就是關係網路存在論。緣起是法的實相,諸法實相就是緣起,緣起就是性空與無我。

4.佛法以緣起為宗,以實相為本,特別是大乘佛法是以開演諸法緣起實相宗本為唯一妙趣。大乘佛法認為眾生由於執迷二邊、生滅斷常之見,而作無明業,故有生死流轉,不知有離二邊的緣起中道存在,為此因緣佛出現於世,廣開緣起中道實相法門,顯示微妙真理,令眾生得以悟入佛之知見。佛之知見是大智慧,由此可破無明異執邊見。解脫生死以正見為因。

5.在佛教中,大小乘各宗都有各自對緣起論的一套解釋,其觀點與方法產生差異的原因,則在於對緣起法與緣生法具體內容「四緣」的分析理解上。

緣起法與緣生法的方法論,在印度佛教中,有三大派「四緣」觀。

一是一切有部派,也稱善說因部派,二是般若中觀派,三是瑜伽唯識派。

6.依唯識學角度看,一切有部有法執在,而中觀學雖然破有究竟,但非完全了義,特別是所用方法單刀直入,唯遮不表,於理則難全部相應。唯有三時了義教的唯識學在方法上有立有破,有遮有表,雙開智劍,妙斷兩邊,於理全能相應,諸法緣起中道實相得以呈現。

7.唯識學的唯識義是與緣起論本義相符順的,而且又有不共余宗的特勝處,這就是唯識義有破有立,以顯諸法實相中道為宗。

唯識義的主旨在於轉識成智、出離解脫。唯識法門是觀心修證的方法論,故它唯在因位、內在及事用上立義,唯識者就是唯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是一切法的根本依,但此識並非本體,亦非自性神我

8. 關於阿賴耶識的體相,《成唯識論》云:「阿賴耶識為斷為常?非斷非常,以恆轉故。

恆謂此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界趣生施設本故,性堅持種令不失故。

轉謂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可為轉識熏成種故。

恆言遮斷,轉表非常,猶如瀑流,因果法爾。

如瀑流水非斷非常,相續長時,有所漂溺;此識亦爾,從無始來生滅相續,非常非斷,漂溺有情令不出離。

又如瀑流,雖風等擊起諸波浪而流不斷;此識亦爾,雖遇眾緣起眼識等而恆相續。

又如瀑流漂水上下,魚草等物隨流不舍;此識亦爾,與內習氣外觸等法恆相隨轉。

如是法喻,意顯此識無始因果非斷常義,謂此識性無始時來剎那剎那果生因滅,果生故非斷,因滅故非常,非斷非常是緣起理,故說此識恆轉如流。」

通過如上引文可以證知,唯識學的阿賴耶識義就是唯識緣起義。

9.唯識學用種子六義釋因緣法,是對種種異執邊見的否定,同時是對萬法唯識實相中道義的肯定。

如種子的剎那滅義,是說常法實體自性不存在,因為一切有為法體都是剎那滅,這是唯識學的法體觀。

10.唯識學等無間緣的時間觀與一切有部三世實有的時間觀不同,唯識學認為時間是假施設的,如《阿毗達磨雜集論》云:「時者,謂於因果相續流轉,假立為時。何以故?由有因果相續轉故。若此因果已生已滅立過去時,此若未生立未來時,已生未滅立現在時。」

又《成唯識論述記》云:「依一念生滅,假說過、現、未,而實無有時分可得。」諸法生起,皆由識變,諸法因果及其種種分位差別如幻如化,實無自性法體可得。時間亦復如是,由於時間因果之相屬心法範疇,所以主張「唯識無境」的唯識學只講內在因果。

11.眾生由執我而有輪轉,「我」者就是迷者妄執於心之幻相。佛說十二因緣法,講的就是三世因果。所謂出世間法者,就是對時間妄執的超越。

唯識學講「唯識無境」,就是揚棄客觀空間。因為我人所覺所知的一切法,皆是識化的時間幻現的空間之相,我人的覺知無法直接與客觀空間接觸。

以時間否定空間,最後以無我性再否定時間,這就是轉依過程。

空間外在,時間內在,唯識講內在,就是從時間上進行觀行。輪迴如時輪,解脫輪迴就是超越時輪。

世間哲學有以時間為宇宙本體的,他們認為宇宙是從時間產生的,這就是時間實有論。等無間緣義體現了唯識學的時間觀,揭示了時間的奧秘。

-----------------------------------------------------------------------------------------

1.依據緣起法,西方凈土是剎那生剎那滅,所謂唯心凈土,客觀世界無西方凈土。

2.往生凈土的主體,我根本不存在,沒有一個三世不變恆常的我存在。

3.阿賴耶識就是回答輪迴主題是誰的問題!阿賴耶識不是【我】,阿賴耶識是功能,阿賴耶識不是客觀實體。阿賴耶識只是如瀑布一般延續不斷,從無始來,到無始去。阿賴耶識的如瀑布一般延續不斷,根本因就是有情大眾的貪嗔痴。

4.所謂往生,就是一個時間概念。世間哲學有以時間為宇宙本體的,他們認為宇宙是從時間產生的,這就是時間實有論。

唯識學講「唯識無境」,就是揚棄客觀空間。因為我人所覺所知的一切法,皆是識化的時間幻現的空間之相,我人的覺知無法直接與客觀空間接觸。

唯識又論【無我】,【我】只是有情的執著。唯識講內在,就是從時間上進行觀行。佛學所謂出世間法者,就是對時間妄執的超越。時間也不是客觀的存在。

5.平時不念佛修行,通過臨終助念真的可以往生西方凈土嗎?

是完全的假問題。

問題的目標,西方凈土不是客觀世界的存在。

問題的主體,【我】在佛學中不是客觀存在的,佛學中無實體的【我】。

問題的前提,【時間】在佛學中不是客觀存在的,佛學中無實體的【時間】。

所以,你問【平時不念佛修行,通過臨終助念真的可以往生西方凈土嗎?】,在佛學看來就是一個虛假的問題。


信願行


這麼重大的知見的問題應該以佛經和祖師教言為準,而不是到處去詢問凡夫眾說紛紜的意見。如果信佛法,就應該信受佛親口宣說的經典和已經成就的賢聖的教言。凈土法門是他力法門,難點在於信。信是道源功德母,不入信門難得佛法真實利益。
建議多讀凈土經典與凈土宗多位祖師著述(特別是近代印光大師文鈔),信受佛言祖語,依教奉行。

隨喜所有發願往生極樂凈土的眾生。

應當發願願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戀
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有誰爭。

——印光大師


簡簡單單三個字!
信 願 行


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是要救度十方一切眾生,條件是稱我名號必得往生,沒有別的要求,善導大師凈土宗開宗祖師怎麼解釋一心不亂呢,就一心信受阿彌陀佛救度,願生彌陀凈土,自始至終從不改變。這才對應一切眾生的根基,別的大師站在他宗他派的立場來解釋凈土宗,卻是不符合阿彌陀佛的本願。


往生與否,在於信願是否真切,功夫的深淺,決定的是往生的品位。凈土一宗,有自己完備的經典,豎於一切法門混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純粹的凈土法門,要明白往生靠的是彌陀接引,而非把念佛當作什麼果位來修。這樣用聖道門的方法來解釋凈土法門,大通家自然可以圓融無礙,對於我等業力深重的凡夫,不知道還要多少劫才能了生脫死!建議題主多看看純粹的凈土經典,比如凈土五經和凈土宗諸位祖師和大善知識的開示,還有凈空老法師的開示,堅持以正確的見解修行凈土法門,一門深入,自然當生就可以成辦大事。


推薦閱讀:

胡因夢是誰?
觀音菩薩到底是男是女?
每天睡眠四個小時夠嗎???
如果點的素食中不小心有肉,此時該不該吃?
從因緣果報上看,對於追求自己的人比較直白的拒絕了,算不算做了壞事,我會不會有什麼報應?如也被他人拒絕

TAG:佛教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