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信息化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從事醫療信息化行業多年,也在認真地思考,我們醫療信息化行業能為普羅大眾帶來什麼樣的核心價值?

想了多年之後,在今年2月份我做了總結,我們服務的核心價值就是 —— 希望(HOPE)。

H:Healthy Fitness
O:Optimistic Mind
P:Personalized Medical Healthcare Guarantee
E:End Life Happily, Peacefully with Dignity

四個字母的意思是:

H:健康的身體。
O:樂觀的心態。身心健康也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定義的,人所皆知的「身心健康」的概念。
P:個性化的醫療與健康保障
E:快樂(不負此生,沒有遺憾)、平靜地(不是很痛苦地,或者意外地過世)、有尊嚴地(死得很難看,屈辱地、植物人地、為家人增加巨大的經濟和思想負擔地離開人世。人也應該有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的權力)。

合起來就是 HOPE(希望),這是一個普通人對於醫療健康行業的四個需要,也是我們從事醫學,或者醫療信息化所需要實現的目標。

有了生存的希望,才能開始做事情;
有了健康的希望,才能做好事情,實現理想與夢想。

從個人來說,實現這個 HOPE 需要從如下著手:

目標:個性化醫療
技術:醫學智能、醫學信息可視化與呈現、醫學信息分析技術
服務:醫學醫療專業軟體、在線健康醫療服務、健康保障與醫療保險

希望在知乎上找到更好的答案和補充,歡迎大家發言。謝謝!


題主你說的東西高度務虛,VC就喜歡聽這個。其實HIS也好,互聯網技術也好,必須祛魅求真,它們只是一些輔助工具,便於更好地為醫療實踐服務而已,或者稍微引申下,也許有助於解放生產力,改進生產效率。

你的看法還需落地才有價值,推薦看精益醫療實踐 (豆瓣)這本書,非常落地的東西,它的核心是:任何技術(包括信息化)的引入均需要致力於促進「精益價值流改善」(value-stream improvement,VSI),說白了就是資源合理分配,減少浪費。

務虛的話,適合用來騙VC的錢。


頂一下老朋友的帖子,現在我自己從事的就是 這幾個方向:
醫學智能、醫學信息可視化與呈現、醫學信息分析技術
1、醫學智能主要使用智能推薦演算法來給健康人員推送合理合適的醫學資訊信息,
2、對應醫學信息的可視化,建議大家看看TED的一個視頻:改改難懂的醫學數據
http://v.163.com/movie/2011/7/U/Q/M782PC7H1_M782PKRUQ.html
至於信息的更高層次,可以看看這本書:信息設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308069/
如果沒得書的話 可以簡單看看這個PPT:解讀信息設計
http://www.slideshare.net/dasiyjun/ss-8478929
3、對應醫學數據分析,這個需要醫學領域知識
我這邊不是強項,不過也在和醫生合作做高血壓的分析,起步中,做的不好不要見笑。
希望各位朋友能一起做好這個領域吧


任何行業的信息化 1個片語就足夠了

更有效率的利益

偉大的people`s republic of capitalism
至於別的什麼希望樂觀,別扯那麼多,無意義


補充一下,圖文版可以看這裡:http://user.qzone.qq.com/574747/blog/1335232360


醫療信息化擁有信息傳播的高速度、高曝光能力、管理高便捷性等特性,為醫療服務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打破了原有的空間限制,通過信息流將服務直接帶到了人的身邊。這樣的一個大的改變,將會潛移默化地打破目前國內的醫療行業格局,改變人們的醫療行為習慣,為醫療互聯網創業者、醫療機構從業者和患者用戶都帶去利益,個人認為,這才是醫療信息化的真正價值所在。


首先,我覺得題主的HOPE說得很好,很漂亮,很高大上的感覺,一個HOPE包含了那麼多深意,一看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絕對是我等楷模。

其次,我是來抬杠的!

題主的題目是:醫療信息化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要探討的是核心價值,其主體是「醫療信息化」。

試問一群洗碗工的核心價值,個個都說「洗碗」,這種隨便找個人就能替代的價值也能叫「核心價值」嗎?

"核心價值「應該是能體現事物的獨特性,讓其不可取代,並賴以生存的特性。

但是,H.O.P.E有哪一點是能緊密聯繫到「醫療信息化」上的呢?
我們也可以說醫學影像的核心價值是HOPE,醫學檢驗的核心價值是HOPE,病理的核心價值是HOPE,護理的核心價值是HOPE,藥學的核心價值是HOPE,毒理的核心價值是HOPE。

把HOPE放到整個醫療行業是可以的,但是安到「醫療信息化」上就不合適了吧,畢竟醫療健康行業的任何一個分支說到底了,都能歸到HOPE上來。醫院的保潔不也是在為HOPE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嗎?

那麼以什麼做為醫療信息化的核心價值比較合適?
信息化是幹嘛的,不就是通過各種手段,進行信息的收集、保存、傳遞、加工、分析,快速、準確地讓相關人員獲取到所需的信息,以達到某種管理或運營的目的。對於企業來說這裡的目的就是企業利益的最大化,但對於醫療信息化來說,它是服務於醫療這個特殊行業的,就不僅僅考慮醫療方的利益了,也需要考慮病患方的利益,所以很多時候它是為了讓雙方都受益的。
所以,有別於其他醫療分工,它是專門做信息處理的,作用是讓有用的信息快速、準確到達需要它的地方,這是其他分工不能替代的,也是在當今時代不可或缺的。當然,它服務的是醫療行業,而不是其他行業。

要像題主那想整成一個英語單詞,我還真想不出來。只是為了弄個口號的話,以前徵集標語的時候有想過一個:
信為醫用,息息相通。

兩個首字合起來是信息。
可理解為,信息技術助力醫療,讓信息更加暢通。
也可理解為,誠信讓醫患息息相通。

鄉下人,沒文化,見諒。


醫療信息化可以上人們更好注重自己的身體狀況,提升自己健康。
其實現實中很多人都知道自己身體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很少人會醫院檢查,比如牙齒、皮膚等的問題。難道他們不知道看病應該早點看嗎?這些病症無關大雅,所以人們一拖再拖。要改變人們這些行為,一是觀念的改變,二是更方便的求醫。
現在國人注意健康已經越來越強了,39健康問答,好大夫諮詢,鳳凰中醫問答等各大健康問答紛紛起來說明人們的健康觀念已經開始改變了
方便的求醫就需要目前醫療信息以更方便的形式展現,


一圖勝千言。


「現在我們正經歷著一場信息革命。這不是在技術、機器設備、軟體或速度上的一場革命,而是一場觀念與思維方式的變革。」這是世界管理思想大師彼德·德魯克對當前社會形勢的判斷。

當前中國的醫療健康領域也正經歷著一場思維方式變革的洗禮,互聯網+思維正以勢不可擋的態勢闖入了人們的視線,為醫療健康行業帶來新業態與新模式。

「未來醫療將向著互動式的移動健康模式發展,形成醫生、患者與社會各個方向協同組建的整合型精準醫療體系。」國家衛生計生委規劃信息司副司長張鋒在首屆海峽兩岸醫療信息標準與移動健康研討會上說道。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互聯網為依託的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電子處方、遠程醫療和康復等多種形式的醫療健康服務悄然改變著傳統醫療服務模式。如何利用醫療信息來提升經營效率和服務品質,成為醫療衛生機構目前面臨的一個新的問題。

正是在此背景下,7月23日,首屆海峽兩岸醫療信息標準與移動健康研討會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舉行,來自兩岸的醫療專家共同探討「互聯網+醫療」環境下醫療衛生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以及未來醫療健康的發展趨勢。會上,張鋒指出,醫療信息標準的建立對於互聯網時代下的醫療信息化發展至關重要。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在介紹醫院信息化建設經驗時指出:「我們建設健康雲平台的目標是打造醫療行業的生態圈,醫院平台化,醫生社會化,實現就醫模式、服務模式、管理模式的轉變。同時構建醫療服務的全流程O2O的閉環,打造線上線下聯合的智慧醫療流程。」蔡院長在會上表示,未來的醫療模式需要在保證醫療品質的前提下大膽探索,同時也要有醫療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的政策保障。

「互聯網+醫療」頂層設計

去年被業界人士稱之為移動醫療的元年。數據顯示,我國移動醫療產業平均增長幅度在24%左右,個別地區可能到60%-70%。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智能化,正在重塑著醫學模式,對醫療領域將產生重大影響。

據張鋒介紹,中國目前已經構建出了醫療信息化框架,接下來將逐步在醫療公共衛生健康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健康管理等領域進行規劃。未來醫療健康卡將承載全民人手一份的電子健康檔案,貫通所有的醫療業務流程,最終形成一個全國互聯互動的醫療健康體系。

張鋒指出:「預計到2020年,互聯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福利體系基本全部形成,實現一網覆蓋,一卡通,以及信息資源統一的融合共享。同時依託信息化的技術,真正建立一個人口全覆蓋、生命全過程、工作全天候、中西醫並重、全民健康的醫療信息服務基礎。」

據了解,除了居民電子信息檔案的建設外,遠程醫療、大數據的分析應用、信息標準與安全的建立也都成為「十三五」規劃中醫療信息化建設的重點。

當前大陸的遠程醫療還未實現全面覆蓋,張鋒表示,下一步工作重點之一就是把全國的遠程醫療網路建立起來,依託三級醫院,延伸放大優質醫療資源,實現醫療資源有效的配置。其次,在醫療健康大數據方面,不能僅局限於簡單的數據集聚,應更多地側重數據的分析應用挖掘,以支撐相關的科研、臨床和患者的信息化的處理。在醫療信息化的安全與標準上,個人隱私和安全的保障,臨床醫學的數據標準、交互標準等方面成為關注重點。

此外,醫療和人口健康信息惠民規劃也成為「十三五」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計「十三五」初期,也就是2016年,要初步實現醫療衛生機構的互聯互通;2017年人口健康信息服務體系初具規模,在全國的各個領域能夠有應用。

「同時要構建一個多方參與的機制,政府、醫療機構、科研院所、企業、社會公民都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相關的權界、權責在未來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希望探索新的模式。」張鋒指出。

打通關鍵環節:建立醫療信息共同標準

互聯網正以其獨特的商業邏輯改變著醫療行業的運作方式。可以預見,「互聯網+醫療」將為解決看病就醫、醫療資源合理分配、健康養老等問題提供新思路。而互聯網醫療中,建立完善醫療信息服務體系顯得尤為重要,信息的標準化則更是重中之重。

要打造出完善的醫療信息服務體系,大陸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為了少走彎路,台灣的醫療信息化建設或許可以為大陸的醫療改革提供不錯的經驗。

台灣從1988年就開始著手設立專門針對醫療信息的大型計劃,並不斷深化。截止到目前,台灣以互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為支撐,形成了較為深入完備的醫療信息體系。據台灣衛生福利部信息處處長許明暉介紹,台灣的信息系統覆蓋了全台灣地區所有醫療機構,包括496家醫院和2萬家診所。每個醫療機構都必須將當天的看病摘要傳給台灣健保署,由健保署開放資料查詢,讓民眾可以查到在不同的醫院看病的就醫記錄,形成所謂的「雲端葯歷」。通過「雲端葯歷」,每個人的用藥記錄分享出來,有效避免了重複用藥等問題,從而一年可以節省近10億人民幣。

台灣的醫療信息體系中,信息流通的關鍵因素在於擁有共同的信息標準。台灣的電子病歷能夠將院內的病歷標準轉化為全台灣統一的標準,有了單一的標準後,才能將病歷在其他醫療機構應用。

反觀大陸的醫療信息化建設,儘管各醫院也建立了電子病歷以及醫療信息管理體系,但醫院中使用的信息管理軟體還處於「私人訂製」階段,不同企業為不同醫院開發的信息管理軟體,帶有很強的個性化色彩,因而醫院與醫院間的信息標準造成了差異。由於沒有信息標準的統一架構和統一的資料庫,醫院間的信息不能共享,醫院仍是信息孤島,因而難以發揮互聯互通的效力。

對此,張鋒表示,醫院現在的軟體壽命是10-15年,在此過程中要逐步實現信息標準化的替代,同時要減少醫院的負擔和顧慮,讓醫生、醫院的管理者以及企業都有積極性,推動醫療信息共同標準的建立。

「雲+端」:未來醫療健康走向

儘管大陸的醫療機構尚未形成統一的醫療信息服務體系,但仍有部分醫院走在了醫療信息化的前端,利用醫療健康雲平台與移動端,打造線上線下聯動的智慧醫療流程,改變了醫療模式,提升了醫療服務品質與管理效率。這也預示著「雲+端」模式或將成為未來醫療健康的發展走向。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在會上介紹了邵逸夫醫院在信息化建設上的實踐。邵逸夫醫院是第一家通過JCI評審的公立醫院,最近連續三次通過JCI的認證。2013年開始著手移動醫療工作,是國內最早做移動醫療的醫院。2014年邵逸夫醫院啟動了「未來醫院」的建設構想,其中包括智慧醫療系統,信息化支持的智能化、數字化、移動化等方面。

蔡秀軍表示,邵逸夫醫院利用信息系統對醫療模式進行了智慧化改造。

邵逸夫醫院推出了健康雲平台,採用互聯網+醫院聯盟+醫生的模式,將醫院與醫院、醫生與醫生、醫院和醫生之間在業務上無縫連接,全面協同。此外,雲平台建設的架構中還包括支付方,未來雲藥店、雲診斷也將納入平台中來。

健康雲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推動雙向轉診。平台中所有聯盟醫院中病人的資料都放在雲端上,基層醫院轉診病人時,只要發出一個信號,專科醫師就可以查看病人的雲端資料,確定是否需要轉診;從專科醫院轉到基層醫院亦然。這樣病人可以非常方便地得到服務的銜接。

其次,醫藥聯動也是健康雲平台的另一核心功能。病人在醫院就診後,醫生開出處方,病人可以選擇在醫院取葯,也可以選擇將藥品直接配送到家。尤其是慢病病人需要長期服藥,藥用完後,病人可以與主治醫師進行簡訊交流,如果病情沒有變化,就可以開出處方,將藥品配送到家,免去了病人在家與醫院間的來回跑動。

此外,遠程會診、檢查與檢驗的協同、遠程的聯合門診等也是健康雲平台的重要應用。

雲平台功能的實現離不開移動端的應用。邵逸夫醫院開發出了醫院專門的APP,改變了傳統就醫流程,方便了患者的就醫需求。據蔡院長介紹,為了解決醫院就醫流程繁瑣,挂號、繳費排隊時間長的問題,醫院採用了線上線下結合的互聯網模式,門診流程絕大部分可以在線上進行操作,並引入了支付寶的功能。患者只需下載邵逸夫APP,線上預約挂號,APP便會提示患者看病的時間與地點。患者問診後,醫生一般會開出檢查單,患者可以一邊走路一邊用支付寶繳納檢查費用,支付後APP就會提醒患者去哪裡檢查,檢查結果何時出來。這樣病人基本不需要排隊挂號、繳費,最後患者還可以對醫院環境、醫生技術、服務態度進行評價。通過這種線上操作模式,患者就醫的時間與傳統醫療相比,縮短了三分之二,病人體驗大幅度提升。

「我們要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就醫模式的轉變,醫養護一體化,養成分級就醫、人性化智能化便捷性的就醫模式。二是服務模式的轉變,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形成遠程、協同、連續的服務。三是管理模式轉變,實現醫療聯盟化,醫療業務協同管理,醫院平台化管理。最終實現老百姓、醫院、醫生以及第三方機構的共贏。」蔡秀軍稱。


醫療IT的核心。在這個圈子也學習了幾年,還是不敢妄言。總覺得如果能讓醫療資源不再那麼集中,讓醫生護士在最有效的時間發揮最大的價值,讓先進高端技術能更好的服務臨床,讓病患能舒心、方便的看好病。則是實現了其核心價值。


題主的問題是:醫療信息化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問的是:是什麼?
而不是問大家醫療信息化的作用,分類,為什麼要醫療信息化,怎麼樣醫療信息化………………

本人從事這個行業,覺得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核心的價值就是數據!!!數據!!!數據!!!
核心價值就是數據,所有的程序都是在規定規範流程,所有的流程中都需要數據傳輸和增刪改,最根本的還是數據啊各位兄弟!


說的都很好,先把全國個人醫療檔案普及了,建立統一格式標準了,然後才會有後來的....hope,而不是help!


Google一下IBM Watson。你會明白未來是什麼。


提升醫療機構的工作效率與從業人員的服務水平,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提高現有醫療體系的運轉效率
通過橫向的數據積累,挖掘更多隱藏價值


希望能把藥房信息化,想查一個處方藥品價格。


國內的信息化普遍都是以管理為主,國外是以電子病歷為主,還是有差別的,未來走向一定是要學習國外的家庭醫生模式,個性化醫療是啥啊?個性化就是因人而異每個人單獨定製的,以現在的醫生佔比來說很難實現,所以才會有大批的信息化產物比如阿爾法機器人閱片的出現


好大好空的話題!提到醫療就離不開臨床、離不開醫院、離不開醫保、離不開健康、離不開體制、

離不開新醫改......太多了。對應的核心價值有太多。但是結合到信息化,那醫療信息化的核心價值就一定是:高效地提高醫療質量


信息化的目的就是加強管理,讓數據透明化。這東西還是要從小處往大處做,最好找一個比較靈活,易於後期修改的軟體。


看了圖文版的解釋,感覺可能是大家對「核心價值」一詞的理解不一致,提一些不同意見。

HOPE作為醫療健康服務的願景是適當的,醫療健康服務的價值可以幫助實現這個願景。但這些內容並不是單純依靠醫療健康行業就可以解決的。例如,如果沒有保險,不可能有充足的保障去實現HOPE;如果沒有適當的立法和嚴格的執行程序(以及一系列倫理和道德問題的解決),有尊嚴的安樂死反倒可能成為殺人者逃脫罪責最佳的借口。

同樣的,醫療信息化只是醫療健康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以醫療信息化來承擔整個醫療健康體系的價值,顯然是過重了。

從信息管理的角度看,其價值無非是服務、增效和增值。服務是指服務於信息化的用戶的過程、手段和目的,通俗的講就是信息化作為一個必備的工具。增效和增值,前者是將現有工具換作信息化工具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後者是通過信息化能夠實現之前無法實現的功能。把話題縮小,可能更實際一些。

一點淺見。


推薦閱讀:

人工蕁麻疹(皮膚劃痕症)的原理是什麼?有治療的必要麼?對人的影響大嗎?
以下測試法確定患病與否是否有效?
通過癥狀對比能否確認自己有病?
門診病歷對個人就醫是否有實際用途?

TAG:健康 | 醫療診斷 | 健康管理 | 醫療信息 | 醫療健康網站 | 醫學 | 醫療衛生信息化 | 醫療保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