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進行職業規劃?

大學學的是光電子,研究生期間讀的是光學工程,但做的基本上是計算機學院的事兒,現在感覺光學的東西忘得差不多,計算機的東西基礎也沒有科班的好,不知道將來能從事什麼樣的工作。


題主所提供的信息量太少,只有兩行字,所以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只能提供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本人專職從事生涯規劃諮詢6年,諮詢過的案例數以千計。從本人的多年諮詢經驗來看,職業規劃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個人事業願景、優勢特長、專業技能、成長經歷、職業價值觀、地域因素、行業因素、公司因素、職業發展遠景等各種情況進行綜合考量,才能得出具體的結論。單純從題主所提供的信息來看,已經無法回答了。不過可以給你一個通用型的思考方式,來引導自己(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PS:以下內容僅為常規性思維方式,僅提供一些思考問題的方式,但並不保證能解決問題。想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更全面、深入、系統性的思考,強烈建議參考以下4篇本人的原創文章:

1、《如何深度思考你的職業生涯(原來很多人都被誤導了)》(關於職業規劃講得最透徹、最全面的一篇文章)

2、《還在按照興趣選工作?大神們永遠不會告訴你,真相其實是……》(全面分析興趣的起源,以及以興趣為導向選擇工作的誤區所在)

3、《一張圖看清窮人思維: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你為什麼會一直陷入走彎路的狀態卻無法自拔?這篇文章給出了最權威、最深入的解讀)

4、如果想轉行,或想知道如何確定職業方向以及規劃未來的上升路徑,請參加本人的live:職業生涯轉行:確保轉行成功的6大攻略

1、你的職業願景是什麼?你內心一直在追求的、不曾放棄的東西是什麼?你曾經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長期的人生目標或職業價值觀是什麼?你到底想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正是這種不斷思考的目標遠景,才是驅使我們不斷前進的最原始動力。目標的喪失,導致追求的喪失;追求的喪失,又使得我們沒有前進的動力;而成天徒步不前的生活,使得我們的心態逐漸失衡;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又會進一步導致我們的事業失敗。同時,目標的喪失,也意味著你無法圍繞一個核心去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競爭力的喪失,又是事業失敗的開始。基於你內心的追求而建立起來的長遠職業發展目標,對於一個人的事業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決定性影響。不知道從哪個角度思考的話,可以推薦給你一篇文章:《想像五年之後的你――令所有人反省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文章》。

2、你的興趣在哪裡?喜歡與人打交道,還是喜歡與物打交道?喜歡抽象的分析,還是喜歡具象的操作?喜歡更富有挑戰性的工作,還是更喜歡安穩,能夠兼顧事業和家庭?可以通過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霍蘭德職業傾向測試(最新完整版免費下載)了解一下。

但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大多數傳統的生涯理論觀點都認為興趣是工作選擇的第一標準。但實驗和實踐都證明,興趣並不能作為標準,而更應該考慮你的成就動機(原文可參考《職業規劃:興趣不是擋箭牌,關鍵是要找到你的成就動機》)。

美國杜克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不理性的力量》一書的作者Dan Ariely和他的同僚進行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在校園裡刊出「玩樂高賺現金」廣告,很快就來了不少志願者。這個實驗有AB兩個對照組,A組的參加者被告知要執行一個任務,就是將手上的積木組成一個標準的機器人。第一個成品完成可以獲得2塊美金,第二個完成可得到1.89美金,總之每完成一個機械人都可以賺錢,但每次金額減少11美分,當參加者覺得不值得繼續下去的時候可以隨時喊停。至於B組的規則和A組幾乎一樣,唯一不同的是,A組完成的每一個機械人都會被收好保存起來(至少在實驗過程中),但B組參加者開始組裝第二個機器人時,實驗人員會宣稱積木不夠用,就當著他們的面把剛剛完成的第一個機械人拆散。兩組志願者都宣稱自己是樂高迷,但A組平均每人組裝10.6個機械人,賺取14.40元,他們在實驗結束後的問卷中都表示這是個有趣的活動,有機會還想參加。但可憐的B組結果卻完全不同,平均每人只完成7.2個,賺11.52元,而且很多人在問卷中表示,這個活動不怎麼樣,不會有下次了。

工作能帶給我們的絕不只是生理需求,而是有更深一層的,屬於心靈上的滿足和樂趣。就算從事的是你有興趣的活動(好比組樂高),也確實可以從中獲利,但工作本身若無法為你帶來成就感(組好的積木立刻被拆掉),無法讓你覺得有意義,這工作也難以持久投入。因此,把注意力從興趣轉移到成就動機上來,對於成功的職業生涯來說至關重要。只有在興趣與成就動機合二為一的情況下,才是最理想化的一種選擇。否則,就是重點考慮成就動機,而不是興趣。

3、你的性格是何種類型的?美國著名人力資源顧問羅傑·安德生研究發現:98%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從事的職業與自己的性格相適應,相反,失敗者們則總是想在自己性格不適宜的領域獲得成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種性格都有其擅長的職業,有的人擅長這一行,有的人擅長那一行。無論是哪一種性格,你都應該接受它,並按照這一性格去尋找適合的職業。然而,遺憾的是,世界上幾乎有近一半的人正在從事著與自己的性格格格不入的職業。如果找對職業,每一種性格都能成功。認清楚自己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性格測評的工具有很多,但有些則是偏心理測評,如MBTI,需要在專業心理諮詢人士的指導下使用才最佳。如果是自行測評,建議大家使用DISC性格測試題(完整版免費下載)。

4、從專業技能/工作技能上來說,你現在能夠掌握的能力是什麼?文字處理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組織培訓能力?你的優勢特長又在哪裡?在這些能力之中,又有哪些是可遷移的能力,能夠與你所期望得到的職位之間存在關聯性?如果這些能力不具備,那麼是否又可以彌補?通過什麼樣的方式進行彌補?自學?培訓?考研?在職研?還是其他方式?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現實情況,選擇最優化的知識儲備方案。

5、現實因素,包括地域因素、行業因素、公司因素、職業發展遠景等。生涯方向定位是否合理,第一檢驗標準就是現實性因素。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職位分布變化也非常大,東部和西部和顯著的區別,內陸和沿海也沒有可比性。有些工作,只在一線城市才有,如果離開一線城市,則很難找到相應的發展機會。同時,即使是同樣的工作,在經濟發展不同的城市,受重視程度也完全不一樣。即使在同一個城市的同一個行業,在不同的公司,其經營模式也會影響職業發展。比如醫藥行業的銷售,藥店渠道的銷售和醫院渠道的銷售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其對於能力素質的要求也有很大區別。所有這些現實問題,都要考慮到。如果不考慮,生涯規劃只能是紙上談兵,無法真正有效落地。

將以上因素綜合起來思考,或許你會有一個大致的答案了!這是屬於站在自身角度進行自我規劃的考慮方式。但在諮詢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通過上述方法絕大多數人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是:由於自身經驗和閱歷的限制,對社會、職場認知不清,依然無法對未來進行正確的判斷和分析,以致無法決策。此時可尋求專業職業規劃機構的幫助,比如第一職場網「教練式」職業規劃,通過與諮詢師的一對一溝通,發現自己的優勢,量身定製最適合自己的生涯解決方案。

以上是客戶思維。如果是諮詢師思維,我們解決問題的思路是這樣的:

1)、基礎情況評估。首先會對客戶進行以上測評,同時還要了解教育背景和工作經歷,對客戶情況有個初步了解,看其問題出在哪裡,根據目前的情況,能否通過職業規劃解決問題。此時我們會對客戶產生的問題有一個基礎的判斷,並形成大致的解決思路,只是還不肯定。如果有較大的把握,我們才會接受客戶的諮詢。還有些客戶的問題不屬於職業規劃問題,而是屬於心理問題,這樣的問題進行職業規劃也是沒有必要的。

2)、諮詢訪談。如果答應接受客戶的諮詢,諮詢師會進一步收集資料,和客戶約定具體的諮詢時間,進行2-3個小時的一對一諮詢訪談,全面、深入了解客戶的成長經歷、心理變化、職業轉換情況等,並上述第1步中的判斷進行初步驗證,看看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是否還有新的問題產生。這兩步叫「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3)、二次評估。在深入訪談之後,會進行第二次評估,對之前的各種測評以及假設進行再次驗證,反覆確認分析結果,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到了這一步,諮詢師就會對客戶的問題判斷準確率可以達到90%以上。

4)、初步建議。在第3步完成之後,會再次約定時間,對客戶的情況進行深入分析,並會形成初步的諮詢建議,與客戶溝通。

5)、建議反饋。在得到諮詢師的建議後,客戶需要進行思考確認,對諮詢師的建議給予反饋。在這個過程中,客戶也會配合諮詢師完成一些「作業」,來輔助自己進行判斷。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客戶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和諮詢師溝通,直到一一解決所有疑問,確定方向。

6)、行動方案。方向定了之後,則制定行動方案。這其中包括:選擇何種職位(要具體到詳細的職位名稱)、何種行業、何種性質的企業,客如何進行知識儲備,如何製作(轉行)簡歷,如何準備(轉行)面試。在求職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面試機會,而客戶無法判斷這個機會是否合適,則可以尋求諮詢師的幫助,獲得更加專業的職業選擇建議。

7)、後續跟蹤。在方向和行動方案都完成之後,客戶接下來就進行執行環節,諮詢師也會跟蹤指導。在執行的過程中,客戶如果遇到問題解決不了的,可以隨時與諮詢師溝通,確保執行不出現問題,不脫離預期目標。


今天是2017-10-12再次編輯. 以下是我2015-2-9號在知乎回答的一篇關於「職業規劃」的問題。雖然時間已經過了2年多,但是經常打開知乎還是能收到一些贊同和評價。還有一些同學私信我希望能探討一些關於「職業規劃」的問題。還蠻開心的~

如今已經畢業工作兩年多,回過頭來再看看自己2年前寫的東西,再回顧這兩年多來工作中收穫的點點滴滴。 對於「職業規劃」有了全新的領悟。

我現在就職於國內一家還不錯的互聯網公司。從大三時的一個迷茫少年,到實習時做過地推BD、渠道推廣、運營,到畢業時轉型成為一名產品助理。至今一直在從事著產品經理的工作。關於從大學學習-求職求職-工作經驗的這點點滴滴希望能跟大家分享:

--大學裡如何進行職業規劃?

--如何了解互聯網行業到底在做什麼?有什麼我能做的崗位?

--如何從0-1成為一位產品經理?

--1-2歲的產品經理如何快速成長?

希望能有空再分享給大家

--------------------------------------------------------------------------------------------------------

本人也是15年的畢業生,作為一個原本視「職業規劃」為shit,後來視其為方法論的我來說,很想回答一下樓主的這個問題,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
先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本人在一所非常不起眼的二本師範院校讀書,由於高考分數不高,被調劑到了我們學院最差的一個專業,全專業共36人,去年的就業率在6/36。最可笑的是,我們的專業在2014年停招了,當別人紛紛在考慮本專業的就業前景如何的時候,我們的專業停招了,你說我們的就業前景如何?我也不是什麼學霸,平均績點(2.5/5),從來沒有拿過獎學金。所以從學校背景和學習成績來講,我可能還遠遠不如題主。
在以上做了一段介紹之後,你應該也能看出我手也是一副上爛牌,你這個時候再去後悔什麼高中沒有好好讀書,抱怨什麼大學不好都沒用,你要做的就是「職業規劃」。
在說職業規劃有多重要之前,我想先說說以前我眼中的「職業規劃」。我們大一進入學校後,都會被輔導員抓取聽什麼「就業指導課」,會有幾個好像有豐富求職的老師(但其實就是幾個畢業後就到學校當輔導員的學長)跟你說什麼叫職業規劃,職業規劃有多重要!別人能不能聽進去我不知道,我是一點都聽不進去,一是:初生牛犢略帶叛逆我不根本不想走一條「被規劃」的路,另外剛進大學,我更關注的是隔壁班哪個女生漂亮,今天NBA誰又贏了誰。所以我大一大二的生活幾乎都是在籃球場和寢室的電腦前度過的。
轉折來了啊~~~~~~~~~~~~~~~~~~~~~~~~~~~~~~~~~~~~~~~~~~~~~~~~~~·~~~~
我就不用過多篇幅和辭彙來描寫我大學剛開始的生活了,可能大家都差不多。哈哈,其實也就是表達大二之前壓根就不知道什麼狗屁職業規劃。
大學有一類人學習雖然過得不怎麼樣,但他們過得很精彩!愛閱讀的人找到了圖書館,愛打球的人找到了籃球場,愛唱歌的人找到了合唱隊·······最可悲的是我TM連愛好都沒有,我連自己喜歡做什麼都不知道!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會接觸到很多勵志、成功學、心靈雞湯的東西;雖然很多現在東西因為太空太多飽受很多知友排斥,但是感覺那個時候就因為這些稍微淺顯易懂的正能量,給迷茫的我一些指點。什麼李開復老師的微軟演講21條、馬雲老師的勵志故事、《肖申克的救贖》、俞敏洪的演講····翻來覆去的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慢慢的從那時快起,我就暗示自己,男人這輩子一定要有點出息,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對,我行的!(成功學都是這樣的····)
但是!!!我只知道我想做出點成績,但還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職業規劃是:我要如何規劃我未來的職業?但在此之前還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東西:興趣培養(在我們連自己以後想做什麼都還不知道的情況下就大刀闊斧的說要規劃,實際嗎?

so···談談我是如何進行興趣培養的?(個例、僅供參考)
我喜歡音樂,那我好好培養,以後當個歌手?我喜歡籃球,那我好好培養,以後當個球員?
·······打住打住·····結合自身考慮,實際么?這個時候不是童言無忌的小時候了。我們應該培養一些能成為未來的興趣。 一、尋找你的興趣切入點
你說說我們2011年進入大學那段時間什麼最火?我所能接觸到的有幾個東西:IPHONE4、微信、淘寶、小米、人人、飛信······,不知道為什麼,小時候聽到小霸王、GAMEBOY、ps2這些東西我就很激動,雖然說不出為什麼,但是就是覺得他們很牛的樣子!小時候小霸王改變了你的童年、長大了IPHONE4改變了世界。他們為什麼這麼牛,於是我就打算用點精力去研究一下。
二、深入你的培養興趣
深入了解一項東西是意見非常痛苦的過程,因為你從0開始起步是最難熬的階段,因為你有很多東西都不懂,什麼是IPS視網膜屏幕?什麼叫解析度?什麼是SNS?什麼叫LBS?什麼是電子商務?誰是張小龍(我只聽過李小龍)!?這個時候你就要一個一個去百度百科了,適當的還可以把他記下來。······當然我們在培養興趣的時候一般也會發現:我好像沒有我想像中的那樣喜歡這個東西?怎麼辦?所以我覺得還是像上述「一」說的:找好切入點,這個時候讓你去做一些考古之類相對小眾的興趣,真的很難堅持。 幸運的是,在逛過一些論壇、看過一些互聯網相關的書之後,我慢慢喜歡上了這個行業,就像喜歡上某種東西一樣那種感覺,可意會不可言傳~~每天沒事的時候看一看,有空的時候想一想。
三、將興趣點和職業結合
如何將興趣點和職業相結合?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你喜歡教書育人你就去當老師,你喜歡救死扶傷你就去當醫生,你喜歡研究學術就繼續深造。但在我看來,我們90後很多人是不太想從事這些傳統的行業(通常從事那也是他媽逼的!),感謝時代和科學的進步:在每一年都是就業最難年的時候,沒想到有那麼多職業在等著我們。你喜歡唱歌但是成不了歌手,沒事!你可以到某互聯網公司去擔任音樂播放器產品的編輯,把你喜歡的音樂推薦給聽眾;你喜歡體育喜歡整天看足球和NBA但是成不了球員,沒事!你也可以去虎撲、新浪體育、騰訊體育;你喜歡購物化妝,可以到美麗說、蘑菇街、聚美優品去當買家推薦·········實在不行,你說我什麼都不喜歡,我就喜歡爭錢,那更簡單,現在在找銷售的很多很多,而且門檻不高賺得不少。
四、為職業做針對性的準備
說到這我就不敢這麼長篇達到大道的說了,知乎大牛太多,只要你搜索「我想從事XXX職業,要做哪方面的準備?」馬上會蹦出很多前輩和行業大牛來跟你解答。
你可能先看一下哪些公司在招相應的職位,這些職位的要求是什麼?然後就打怪升級一樣一樣去克服了!至於能不能打贏就看你自己了!
五、理論+實踐
我們學校知名度、排名不高,不是什麼985/211,平時那些公司大多來來這些公司校招的時候,看你名校出身,有幾個項目經驗、績點靠前、拿獎豐富什麼的幾乎就開OFFER提人了。我們學校平時連宣講會都沒有,你拿什麼去跟他們比?
理論知識:看書!這個是唯一出路,別指望什麼十天搞定GRE,三天學會編程什麼的,就是老老實實的看書,當然要有選擇的看一些好書,這個又要去問知乎的大牛了。
實踐經歷:找實習!不要計較過多得失,抱著學習的心態去找實習!互聯網去不了BAT,賣車去不了BBA,那就去小一點的公司,也別抱怨找不到,那些創業公司什麼的肯定是缺人的。慢慢的從一些底層的東西做起,你會碰到一些你想做想學的東西的。
六、總結提煉
將自己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加一加,提煉總結!整合出一幅適合這個行業、這個職位、這家公司的牌,然後在校招的時候:打出去!你是三個王帶一對2,還是留著一個3缺沒有出牌的機會,那就看你大學四年的準備了!

尾巴:我從來沒有做過什麼職業規劃、但是畢業前了才知道,原來我之前做的每一步都好像是在做職業規劃!所以,如果我能早一點知道這些,早點針對自己的興趣和性格做出合理的「職業規劃」,或許我的大學會早日擺脫迷茫! 因此,職業規劃很重要!
什麼職業規劃,說得不夠接地氣,我斗膽重新給它下個定義:
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我要怎麼做?=職業規劃

以上是我的個人經歷,我是從大三上開始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然後慢慢按上面的一步一步走,有一句話送給你:「現在出發,永遠都不晚。」

向想進入互聯網行業同學推薦幾本書:希望他們也能成為你迷茫路上的指路明燈。

《沸騰十五年》、《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從零開始做運營》、《周鴻禕的互聯網思維》、

《平台戰略》、《我看電商》·····

雙手碼字,如果覺得寫得還不錯,望能給個贊;如有不對的地方還望多多指教!


今年一月份辭的職,辭職後自己也是度過一段迷茫期,不知道自己該去做什麼?但目前已經有了明確的人生方向,這得多虧了一位前輩的指導,讓我想清楚了職業發展問題,並且在他幫助下做了職業規劃,確認了職業目標,並且分解目標,從而知道當下的自己應該去做什麼,現在的我每天學習為未來奮鬥著,感到特別的充實。(轉行中,只為未來更美好!)

先說說我的背景吧,16屆畢業生,材料專業,在某日企工作了半年,由於看不到前景,學不到知識,忍受不了工廠的噪音和同事工作中麻木的表情,以及為了不讓自己剛畢業的那股激情消磨殆盡,所以果斷選擇了辭職。畢竟當一個技術員,職業天花板非常有限,而且在大型日企從事一個螺絲釘的職位,感覺到自己成長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下面內容是自己根據前輩的指導做了下總結,即怎樣從選擇行業到做職業規劃的具體步驟,希望對你有幫助。(重要的是思路,純乾貨)

一、如何想清楚自己的職業發展問題?

不管是作為大學生,或者轉行人士(我就是),統稱職場新人
為了做出科學合理的職業發展計劃,應該從哪些角度去思考問題呢?

一、怎麼安排自己的職業發展,會比較有前景?有錢景?(即不管是掙知識方面,還是掙人民幣方面)
二、放在今天很「火」的職業,幾年、十年之後,還會依舊么?(我們選擇一份職業,我們應該看的是未來的一個預期。)
三、自己到底適合哪個行業呢?行業里到底適合哪個職位呢?(這是一個細分又細分的問題)
四、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怎麼把個人目標和職業發展聯繫起來?(即你自己到底想要過什麼生活?)

我們現在就按照這四點思維方式,來一步一步的捋清楚個人職業發展問題。

看下面六點:

  1. 想清楚目標:你要的是什麼?你希望達到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怎麼分解職業目標?
  2. 分析清楚行業:都有哪些熱門職業可以選擇,利弊是什麼?職業規劃的原則是什麼?
  3. 分析清楚行業具體職位:在一個行業裡面,不同職位又分成哪些類型,應該如何選擇?
  4. 如今互聯網正以不可阻擋的勢頭迅猛發展,選擇互聯網行業是自然而然的,那必須搞清楚:互聯網公司的工作現狀及各職位薪資水平、未來發展,怎麼選擇好的職位
  5. 怎麼思考:個人職業發展這筆賬怎麼算?
  6. 具體到:地域、基礎技能、性格對職業發展的影響

當我們把這些問題都分析清楚後,我們就不再靠腦補做決定,而是讓自己清楚的知道,職業發展路有哪些選擇,自己要怎麼選。


我們先從第一個問題開始:
1、設定個人職業目標的正確思維方式
我們要想清楚職業發展問題,首先我們就得設定一個最終的目標,才能去分解目標,並且達到目標。

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們怎麼去設定未來目標呢?

我們首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人職業發展的過程很好很輕鬆,而有的人總是面臨糾結的選擇?
這個問題是一個現狀。

針對這兩種現狀理論分析:

職業發展的過程很好很輕鬆的人:
因為這個人看重的是未來的目標,所以在達標的過程中,阻礙他進步的因素都會相對更容易被他跨越過去,因為這個人只是把遇到的問題看作是為了達標而經歷眾多問題之一。其實就是看得比較遠的人!

總是面臨糾結的選擇的人:
真實情況是:這個人一直都在隨波逐流。他沒想過5年之後、10年之後他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他沒有明確目標,所以在職業發展過程中,他只會關注下一步具體該怎麼辦。換句話來說就是比較在意當下。

如果沒有職業目標的結果
舉個例子來說吧,有A、B兩個工作選擇,A工作薪資8k,B工作薪資3k。A工作很穩定,但是學習知識和晉陞空間有限,而B工作能學到很多東西,未來發展前景好。
結果是: 在我們看來A是沒有目標的人,因為他選擇了拿眼前的「所謂的」高薪,去做一份沒前景的工作,目光短淺!
B若目標設定為5年後年薪100w,雖然工資開始低,但他選擇了學習知識,為未來做準備。

所以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但前提是B肯努力才行(這就涉及到個人能動性的問題了,後面會講到),雖然努力不一定有未來,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努力一定沒好結果!

說了這麼多,目的就是讓你知道,要做一個更長遠的職業選擇,因為現在你做的每一個職業規劃都是為了未來預期做一個打算。(所以說選擇很重要,因為它直接關係到未來,是一輩子的事)

人生目標不同,會導致職業路徑截然不同


人生目標這麼重要
2、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去確認自己的職業目標呢?

首先不管現在你是什麼身份,你都要去想清楚你希望在你35歲、45歲的時候是一個什麼樣的生活狀態。

其實每一個人的職場發展可能性其實就三種
1、優秀的員工、小組長、經理
2、公司高管
3、個人創業

這三種是完全不一樣的,以及各自本身發展也是不一樣的!

個人職業目標並沒有一個標準,你一定要變成什麼樣子,而是你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

那我們怎麼去設定一個目標呢?
我們需要把目標說得很明確很細緻,這樣才可以一步一步的去分解這個目標,直到這個目標分解到今天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這種狀態才能指導我們一步一步去達成目標。
(需要對目標有一明確的定義
目標要素:時間+職業角色+薪資)

舉個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A:我想以後當一個主管
(這是一個不合格的目標,這是一個不能落地的目標)反問一句:以後是多以後,當主管,是管幾個人?這目標不清晰,不能細分!

B:3年內,創業+,年薪20-25w
符合要素:3年內(時間)+創業(職業角色)+年薪20-25w(薪資)
有了這個目標後,就可以對這個目標去分解!

再強調一次:職業目標的本質是對未來的預判
(所以說我們要把目標設置的遠一點,如35歲、45歲以後財富自由的生活狀態,只要這個遠的目標確定好了,在這過程中就不會被誘惑或者被一些困難給你帶來很大的困惑,你可以相對輕鬆的跨越過去,因為你的目標是遠方,而不是腳下)


3、那怎麼分解職業目標呢?
-----了解當下應該做什麼

簡單概括就是:確定目標、分解目標,由目標倒推出需要具體做的工作

舉個具體的例子:
假如設定的目標:3年內,創業,年薪20-25w

為了滿足這個目標
1、需要了解有哪些行業可以選擇?
2、選好一個行業後,計劃3個月內,入職xx行業,需要進行學習滿足創業的知識
3、15個月內,熟識xx知識,這是我為知識達到一個標準的制定
4、2年內有自己的產品,這樣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去調整優化自己的產品,從而達到年薪20-25w的這樣一個水平。

我這裡只是比較粗略的舉了一個例子
這裡只分解了四個要素,在實際當中,你可以為自己的總目標分解更多的要素。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還可以繼續分解細化
比如這對問題一,細分情況如下:

1、需要了解有哪些行業可以選擇?
需要去了解行業薪資
需要去了解未來發展空間
需要了解入職公司類型
當把這三個問題弄清楚,就可以對行業做選擇了!

在這些需要要素中還可以繼續細分!細分成當下我們應該做什麼,這才是我們目標設定的意義所在!

即直到把目標分解成明天可以做的具體工作
注意,隨著你個人的進步和發展,你的眼界和目標也在迭代更新,所以對於分解目標,還需要時時調整、修正步驟(並不是死板的嚴格去執行),在保證航向不錯的前提下持續的優化達標的過程

通過上面我們了解了如何去設定一個職業目標
即不管是選擇當一個職員,還是高管,還是創業者
我們首先是選擇一個具體的行業,之後再去選擇具體的職位

①那哪些「熱門」職業可以選擇,利弊又是什麼呢?

下面是熱門職位的分類:

我們分別來看看這三大行業的利弊:

支柱行業的利弊

功能類行業的利弊

選擇職業要關注未來發展,降低風險可能性
比方說今天我們去選擇一個行業,看的是它十年後會是一個怎樣發展的形勢,我們要選擇一個讓我們知識積累更多更多的行業!
通過上面介紹,已經給出答案了,我們應該選擇市場催生的行業,這樣的是新興的,動態的,是讓你學知識的,未來再發生任何的變化,我們隨時有機會有能力去應對。

很顯然在這裡建議你選擇市場催生的行業---互聯網行業,它學習機會多、市場晉陞機制,並不是論資排輩。

知道怎麼選擇行業,行業里又有職位細分
那在一個行業里,選擇什麼類型的職位呢?

不同的職位在公司充當的作用是不一樣的

公司的職位,分成了3類角色職位群
1、業務型人才,開拓市場(公司的核心部門,工資高,學習機會大,這撥人最容易創業)
2、服務性人才,做好節流(是業務發展的重要保障,需要非常了解人性,細緻,學習範圍有限)
3、支持型人才,確保安全續航(公司的支持部門,是業務發展的基礎,垂直類職位,學習路徑清晰,專業性強)

了解這些後
你就要思考三個問題:

1、你希望做哪個類型的職位?
2、你的性格適合做哪個類型的職位?
3、進入互聯網公司,你要搞清楚互聯網公司的工作現狀和各種職位薪資,這是前提,

互聯網行業職業類型
1、技術
2、產品
3、設計
4、市場與銷售
5、運營
6、職能(HR、行政、財務)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職位的大致薪資水平
(互聯網公司基本聚集在一、二線城市,薪資相差並不是很大)

互聯網公司工作狀態

總結:通過這幾點,讓你對互聯網行業各個職位會有更清晰的了解,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選擇!

二、職業規劃原則

講了這麼多職位的可能性,我們終歸要選擇一份職業進行職業規劃!
很顯然我們要干一份讓自己越來越值錢的職業。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兩個問題

1、職業天花板的問題
2、個人能動性的問題

針對第一個問題:不同的職業天花板

就拿互聯網營銷人員與公交車司機兩大職業來講:

解釋:一個好的公交車司機,意味著也能當計程車司機;而一個掌握了系統做事方法的互聯網營銷人員,有哪個行業做不了嗎?(因為他已經了解了如何去和用戶溝通,了解了如何用數據去指導自己的工作)

那來看看這兩個職位發展空間局限性的區別

(收入水平和知識水平是成正比的)
說這是一個職位天花板問題,不如說是一個具體職位知識增長空間的問題

(現在,你可以考慮目前你的工作職業天花板是怎樣?)

針對第二個問題:個人能動性問題
你不能說自己在一個很好的行業很好的環境里,就與你有多大的關係。

例:微信很火,你不能說你做微信一定好。進入了一個很有潛力的行業,也不意味著和你的個人發展就一定沒問題。

其實還是跟自己的努力,知識增長直接相關的!

前面講了這麼多,現在就來具體到互聯網職位選擇的問題

三、為什麼說市場、運營職位是好的職位選擇?

下面5大原因:
1、沒有用技能去卡一個人,更重要的是想法和做事方法
2、是一個面對人的工作,人的工作很難被取代
3、是公司的核心部門,是公司的驅動力
4、是一個橫向技能要求高的職位,能學到的知識更多
5、可以面對不同類型的業務,未來發展可能性更多

選擇了職業,那我們選擇個人職業發展的思維方式是一個什麼樣子呢?

為什麼這麼強調思維方式呢?
因為所有個人發展,財富積累的問題根本是思維發展的問題,現有思維方式才能有行動,有行動才能掌控命運,這是一個線性的過程。

一、選擇一個職業,應該從哪幾個因素來考慮?
以我心中的要素,來講,

每個人心中考慮的要素是不一樣的

二、統一度量衡,進行工作比較

注意,這個算賬思維方式,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
以每一個工作要素在你自己心裡的價值為準,這個方法不僅適合用於準備選擇職業的人,也可以用來評估、你現在的職業發展。

對於個人未來的預期,直接影響了今天對貨幣的在乎程度,如果你沒有想過自己的未來,結果你就會很在乎今天的工資是多少。如果你很清楚自己要怎樣的未來,今天你會更在乎的是學習的速度。


三、不同性格的人如何做職業規劃

有以下四種常見性格類型

那我們來看看這些性格對應到系統的營銷環節中去,不同性格的人更傾向做哪些環節工作

總結:因此應該是突出自己的優點,並儘快讓自己更全面 (以我們性格所擅長的那個方面去作為職業的切入點,然後我們去橫向拓展我們的知識,讓這些知識連成一條線,明白系統的工作方式之後,才能真正的作為一個全面的工作人員。)

四、不同城市如何做職業規劃

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
舉個例子:拿營銷工作來講,有些人會講我們所在的城市很少互聯網公司,那應該怎樣去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呢?

我們從兩個角度來看:
一、城市分類和發展選擇(我們先把它列出來,之後我們再去把它組合,就可幫助我們做選擇)
城市分類(只列了其中一部分)

發展選擇
1、到一線城市去發展,選擇到互聯網公司去發展
2、如果不在一線城市,可以在本地找互聯網轉型的工作去謀求發展
3、直接自己創業,把本地產品推向全國市場
(這裡說創業,並不是件很簡單的事,創業是件九死一生的事情,創業之前一定要想好你的試錯成本到底有多大,到底玩得起,還是玩不起,如果玩不起,不僅是對個人也好,還是家人也好,都是一個毀滅性打擊,不要輕易去做這件事。)

二、不同城市如何做職業發展
幾種選擇的可能性

一線城市

二三線城市

另一種選擇

好了,關於職業規劃的全部點都已經說完了

四、在這裡關於職業規劃重點做一下總結和忠告

第一、一定要注意職業天花板的問題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螺絲釘的工作很容易被科技創新所取代,這類工作的職業發展相對有限,學習速度相對較慢,我們應該選擇的是一個被市場推動所產生的行業,因為這些行業是有生命力的,是可以讓我們學到更多知識的,幫助我們去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有了這些系統做事的方法,就可以去適應上手各種業務)

第二、在一開始就設置好職業規劃的目標
(我們做任何一份工作,都應該在一開始就設置好職業規劃目標,才能針對這個目標去分解,才能具體的知道今天應該做什麼事情)

第三:在中國,跟對人比去大公司更重要
(一個領導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你個人發展,好領導會拉你一把,而壞領導會把你往溝裡帶)

第四、找過來人給你一些建議,不要去自嗨
(因為過來人可以給你很多很多經驗,可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以上就是我做職業規劃的整個步驟,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私信我哦或者戳這裡 想清楚職業發展問題學習課程 - 暖石100

也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mojiu784,一個專註分享成長和學習乾貨的私人空間哦。


一開始應該從職業規劃開始講,當時我不懂這個東西的重要性,之所以不懂是因為當時沒人告訴我對於一個求職大學畢業生來說的職業讓規劃應該怎麼做。大學裡我們接觸到的只是一門叫職業規劃的課程和一個叫職業規劃的比賽。不過這兩個東西都及其的不靠譜,前者讓一個零求職經驗和零職場經驗的人來教,使得這門課程沒有任何意義,最終變成一門心理學的課程,而後者的荒謬在於,正確的職業規劃應該切合每個人的自身特點,沒有誰優誰劣的區別。

簡單來講,職業規劃的前提應該分為了解自己和了解職場,對於咱們大學畢業生的求職來講,後者可能困難一些,前者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工具(比如swot分析,心理測試等),而因為我們沒有工作經驗嘛。為了解決後者,求職前得實習經驗就尤為重要,同時閱讀各種職場小說也是有幫助的,在書中可以看到各個行業和職業最真實工作和生活狀態。

我看過一些職業規劃大賽的作品,看完就覺得很可怕,本該是個方向性的規劃,這些孩子洋洋洒洒寫了100多頁。規劃之詳細令人震驚。而且其中非常多的部分完全是自己意淫出來的。

其實對於我們這樣沒有社會閱歷和職場經歷的人來說,只做三樣就足夠了,就是三業:行業,職業,企業。我想說的更多的是這三個東西的順序。我看到很多人在寫就業總結時寫到當初的規劃時會講我「我的求職目標是500強和壟斷性國企」或者「我嚮往進一家家鄉的企業」,也就是說很多人將企業排在首位。不能說不對,只能說你將你的職業生涯寄託於一家公司,這是有職業風險的,這個社會已經沒有鐵飯碗,相對來講豐富的行業資源與過硬的職業技術更加有助於職業長久發展。

很多人說,之所以不優先考慮行業,是因為我們的專業限定了可以進入的行業。不過從長遠來講,你可以選擇行業的機會可能只有這一次(進入職場後轉行的成本會十分巨大)。誠然,專業優勢是我們求職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死抱專業優勢不放全然不考慮自己優勢和興趣一定會為你求職有所阻礙。在我求職初期,儘管不喜歡我的專業,我也是不願放棄專業,在面試幾家專業對口的公司其實這種優勢沒有體現出來,很明顯專業不是優勢,優勢是你有沒有專業技能。

至於職業呢,我只想說不是只有研發和銷售兩種職業,同時不同的行業里的同一種職業也有可能天差地別。比如快消的銷售和電力行業的銷售以及奢侈品的職業發展和技能絕對是不一樣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先選行業後選職業的原因。

最後職業規劃的周期不需要過長,想一下三年之後我要做到什麼地步就足夠了,原因就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你沒法規劃機遇與災難。

接下來說說找工作,正常的過程是:做簡歷—實習—修改簡歷—投遞簡歷或網申— 參加宣講會(招聘會)— 各種筆試— 各種面試— 收到offer—選擇offer—簽約。真箇時間會持續一個半月左右,有人會更長。


針對題主所說的「不知道將來能從事什麼樣的工作」,給你介紹一個規劃工具——個人商業模式畫布,這是我自己用過並非常推薦的工具。為什麼推薦呢?

第一,它是從企業商業模式中演變而來,因此,藉助它,有利於我們拔高思維高度,去思考策略層面的事情,而不是長久陷在執行層,拘泥於「我到底選哪份工作」、「我能漲多少工資」。

當然,不是說這些不重要,只是我們太久困於這些問題,需要偶爾從這些問題中抽離出來,看得更高更遠一些。

第二,這個畫布不僅僅是規劃工具,還可以作為診斷工具來使用,可以診斷你當前的職業狀態,從而為後期的規劃奠定基礎。

我曾經說過,很多人在面臨職業困境時,都只是在困擾,但從未思考,而這個工具能夠幫助你真正思考,至少可以輔助你進行如下思考,對題主來說,要做的就是學習怎麼規劃職業。

1.當前的職業狀態有沒有問題;

2.如何進行職業選擇;

3.如何規劃職業甚至人生。

我分兩步來介紹這個工具的使用:第一,填寫畫布;第二,分析畫布。

一 如何填寫畫布

個人商業模式畫布一共有九個要素,我將每個要素都標了序號,這個序號也代表你在填畫布時候的思考和填寫順序。

要素1. 核心資源:我是誰,我有什麼。

這部分其實可以用冰山模型來概括。

我是誰,主要包括性格、價值觀;

我有什麼,主要包括興趣、知識、技能、能力。

總之,在核心資源這個框內,儘可能把你有的要素都列出來。這些要素必須能夠描述你這個人,能夠把你與他人區分開來。

在總結自身資源的時候,你會發現性格與價值觀屬於內心最深層的一面,它們是需要你不斷自我反思,甚至是在發生一些衝突的時候,你才真正體會到。

但對於興趣、知識、技能、能力這些,我們在盤點它們的時候,其實是有一定技巧的。此前很多圈柚問過我這方面的問題,剛好藉此機會給大家總結一下。

1.1 興趣:

尋找興趣,推薦三個方法:多嘗試、多總結、做測評。

A. 多嘗試。這個無需多說,因為不去嘗試,怎麼會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呢?很多事情,如果只是聽說,往往容易產生一面之詞。

(你從光學專業跨界到計算機行業去工作其實就是一次嘗試)

B. 多總結。世界上有成百上千個行業與職業,你不可能都去嘗試。所以,你需要舉一反三地總結,問自己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你不喜歡銷售這個工作,這只是淺層現象,你需要問自己:為什麼不喜歡銷售,不喜歡它哪方面,是討厭應酬還是對自己產品沒信心?是不喜歡這個行業的人么?這個工作有沒有哪方面是你相對喜歡的?

只有這樣問自己,你才會更快地知道自己的興趣。舉例來說,因為討厭應酬,所以你不喜歡銷售,那下份工作就不是「非銷售」這麼簡單,而是要去找不太需要應酬的工作。

所以,如果你能夠將之前做過的工作、甚至業餘愛好,都按它的內容構成來做個剖析和總結的話,那就不需要把所有工作都嘗試一遍,才知道答案。

C. 做測評。測評工具有很多,比如霍蘭德、職業錨等等,這些都是職業興趣類的測試。當你沒有太多工作經驗的時候,測評是個輔助工具。

但任何測評,它的實質都是分類和貼標籤。所以測評只做參考,還是要以多嘗試和舉一反三的總結為主。

另外,測評工具的選擇也很重要,網上會有很多信效度非常差、完全沒有經過驗證的測評,比如看幾張圖就下結論的那種,誤導你的可能性極大,只會讓你離真實的自我越來越遠。

另外,關於興趣,雖然多次提過,但是仍然還要再強調一下:享受不是興趣!願意付出才是興趣!只接觸皮毛不要談興趣!興趣跟擅長有關!實在找不到興趣點,就先做好眼前的事,不要陷在糾結的無底洞里。

我為什麼這麼說,可以到我的公眾號圈外孫圈圈(ID:iquanwai)回復「不再迷茫」得到我之前寫過的相關文章,可以幫助你用簡單三招,在職業規劃不再迷茫。這裡就不贅述啦!

1.2 知識

知識很容易盤點,因為是在冰山的最上面,你學的專業、考過的證、看過的書,都可以算在知識裡面。

1.3 技能

這裡要盤點的是:你會什麼本領、掌握多少語言、能用什麼工具……不僅包括工作中的,也包括你擅長的業餘愛好。

為什麼要包括業餘愛好呢?因為我們曾經提過,有時候業餘愛好跟本職工作結合起來,可能會幫助你發現一些跨領域的新機會。

1.4 能力

區別於主要適用某個領域的技能(比如編程),能力更多是指通用能力(比如溝通),盤點能力的方法跟興趣類似,也是三個方式:

多嘗試:能力需要通過行為來發現,所以你做了事情,才能發現和鍛煉自己的能力;

多總結:哪些能力你比一般人強,而哪些能力比一般人弱,它們屬於可培養的能力還是天生的能力;

做測評:認知方面的能力可以通過測評,但是其它方面,較少有相應的工具。

關於能力的總結,也可以用他人反饋,因為有時候你覺得自己某些能力很強,但別人未必這麼認為,所以可以尋求身邊同事和朋友的反饋。

具體來說,可以在網上搜索能力詞典,找到能力的清單。你可以從中挑選出自認為不錯的能力項,並讓身邊同事朋友也幫你挑選,對比分析之後,發現你的能力優劣勢。

要素2. 關鍵業務:我要做什麼。

如果你有職業目標,比如你想做HR,那就把HR的主要工作任務寫在這裡;如果你暫無職業目標,那就寫當前的工作現狀,想想你日常工作中主要做什麼。

其實,我個人推薦現在和目標兩個版本都寫,後面分析的時候告訴大家原因。但是這裡有幾個注意點:

2.1 如果你寫的是目標,建議目標不要離你太遠。

因為太遠的目標(比如你剛畢業,目標是十年後創業),你可能根本不知道如何著手,且過於遙遠的目標,中途發生變化的可能性極大。所以,建議寫未來三年內的目標即可。

但如果你確實有一個遠期目標或者理想,那也可以從目標往回推,先確定三年內的目標,寫在這張畫布上。

這跟企業戰略規劃的道理是一樣的,你很少看到企業現在還會做十年戰略規劃的。

2.2 業務羅列不要太細,兩三個重要提煉就可以。

比如做諮詢,關鍵業務就三點,第一,洽談項目,第二,管理項目進度、預算和質量,第三,管理團隊。這也是鍛煉你結構化思維的一種方式,即:把你瑣碎的工作事件歸納成為幾個大的工作任務。

2.3 無論目標還是現狀,都要與畫布的其它要素保持統一。

我們後面會談到的要素,比如客戶群體、價值服務等等,都是以這個關鍵業務為基礎的。

所以,如果你在關鍵業務裡面寫了兩個版本:現狀和目標,那就意味著,其它要素也是寫兩個版本,這樣才能對應起來,不應該出現:「關鍵業務」寫的是目標,後面「客戶群體」又寫成了現狀。

要素3. 客戶群體:我能幫助誰。

這裡包括企業內部和外部的人,即需要依賴你完成工作的人。企業內部的比如老闆,以及你所支持的部門/崗位,外部的比如客戶。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它的客戶比較容易定義,就是為它付費的外部用戶。

但對於個人來說,你的客戶構成略微有些複雜,因為決定你薪酬的對象可能有多個,首先老闆毋庸置疑,其次,如果你的崗位是對客戶的,那客戶是否滿意、是否買你們的產品等等,也決定了你的薪酬。所以都要包含在內。

要素4. 價值服務:你為客戶群體提供的價值是什麼。

打個比方:我們買蘋果手機,是因為手機好,然後可能還有一點逼格,而買鎚子手機呢,更多可能是沖著情懷。所以作為個人來講,你也要有自己的價值定位。

需要注意的是,價值服務與前面的關鍵業務是不同的。還是做諮詢的例子,拿項目、管項目、帶團隊,這些是我的關鍵業務,也即我具體做的事情。

而我的價值服務則是:幫助企業升級管理體系、提高組織效率、從而幫我的公司賺取更多收入。

所以,價值服務更多的是結果和影響,而不是具體的任務。

要素5. 渠道通路:怎樣宣傳自己、交付服務

經過前面幾步,你盤點了核心資源、找到了你的客戶、並通過關鍵業務奠定了你的價值服務基礎。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向客戶傳遞價值。也就是第五個要素:渠道通路,它包括如何宣傳價值、賣出服務以及遞交服務。

還是蘋果手機的例子:它怎麼宣傳自己的價值?開發布會、做媒體廣告等。怎麼賣出去呢?通過蘋果專賣店和跟運營商合作等。怎麼傳遞服務呢?通過蘋果專賣店或者維修代理商等。

再比如我做諮詢的例子:對於外部客戶,我的價值是:幫他們提升管理水平和組織效率。

那如何宣傳這個價值呢,比如參加一些行業協會、寫POV文章等等。如何賣出服務呢,跟客戶面對面交流,介紹曾經服務過的XX企業案例,以及對現客戶企業存在的問題是怎麼看的等等。

要素6. 客戶關係:怎樣和對方打交道

你如何跟客戶打交道、處理好跟客戶的關係,也十分重要。比如銷售人員通過跟客戶一起吃飯、打球等等,建立關係;很多互聯網公司,通過社群來建立跟用戶的聯繫。

要素7. 重要合作:誰可以幫我

你通常不會是靠單打獨鬥的。公司內部比如經常合作的部門,還有幫你提供資源的朋友,甚至一些公司會為員工配職業導師等,這些都屬於重要合作對象。

要素8. 收入來源:你在這份職業中獲得的收穫。

這裡的收入是廣義的概念,包括物質回報和非物質回報。其中物質回報包括薪酬、福利、股權期權等;非物質回報則包括環境氛圍、發展機會、成就感、滿足感等等。

要素9. 成本結構:你為這份職業需要付出什麼。

這裡的付出包括時間、精力、金錢,甚至你的壓力。

從這九個要素當中,你會發現,個人跟企業的商業模式畫布其實有區別的:對企業來說,成本和收入更多是財務上的;但對個人來說,你還需要考慮工作是不是開心,有沒有發展等等。

二 如何分析畫布:畫布的三大用途

至此,你的個人商業模式畫布已經完成,接下來就可以去分析和應用了。這裡按照文章開始時候給大家講的三個用途,分別來講:職業診斷、職業選擇、職業規劃。

用途1. 職業診斷:

用畫布做診斷的核心是:發現九個要素中互相不匹配的情況。我列了幾個常見的不匹配情形,每一個都通過舉例來說明:

情形1.1:關鍵業務跟核心資源不匹配。

比如,你的核心資源是人脈廣、喜歡挑戰、善於溝通和掌握一些技術,現在某IT公司做售後技術支持,不用見客戶。那麼,這個關鍵業務顯然並未發揮出你的優勢。

如果調整的話,比如可以調整到售前技術支持,既能充分利用本身的技術知識,又能發揮與人打交道的專長。

情形1.2:價值服務跟客戶群體不匹配。

假設還是上面的例子,你現在轉到了售前技術支持,歸銷售負責人管。那你的客戶群體就從技術負責人變成了:外部客戶和銷售負責人。這時候,你的價值服務仍然只是:做好技術服務、讓客戶滿意,那就會有問題。

因為根據你的客戶需求,你還需要為公司帶來更多生意、把產品賣出去。所以你的價值服務需要調整,你需要思考,如何從技術角度來打動客戶,並轉化為購買行為。

情形1.3:渠道通路與客戶群體不匹配。

比如,你打算跳槽去民企,卻在Linkedin找機會、更新簡歷,效率也是不高的,因為Linkedin更多是外企。

除了以上三個情形之外,其實還可能存在其它一些問題,比如合作夥伴與關鍵業務不匹配、客戶關係與客戶群體不匹配、收入和成本不對等,等等,這些都可以用類似的思路去分析。

總而言之,畫布中的九個要素之間都要相互匹配才行。如果存在脫節,那就意味著你的個人商業模式是有問題的,需要做出相應調整。

另外,如果你想要提高收入,那就意味著你需要改變其它要素,或是客戶群體、或是價值服務等等。

用途2. 職業選擇:

做職業選擇的時候,畫布也是一個很好的工具。比如,你有兩個工作選擇,那麼可以畫兩個畫布出來,然後對比兩張畫布:

第一,對比兩個選擇的成本和收入;

第二,對比兩個選擇,哪個更能利用你的核心資源,讓你揚長避短。這個比較容易理解,我就不舉例子了。

用途3. 職業規劃:

如果你按照上面的思路進行了現狀盤點之後,找出了問題所在,那麼你接下來開始調整這些有問題的要素、形成新的畫布,其實就是規劃的過程啦。

另外,倘若你已經有了一個職業目標,那麼你把目標的畫布做出來後,也很容易發現自己哪些要素上還有欠缺、知道自己應該朝什麼方向努力(比如找哪些合作夥伴、通過什麼渠道通路等等),都將是水到渠成的事。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可以定期做這樣的畫布分析,就如同企業定期制定及回顧戰略一樣。

另外,若出現以下情況,你也需要重新調整畫布,對未來重新規劃:


1.外界環境變化;

2.工作出現調整,包括升職、跳槽、轉行等;

3.核心資源發生變化,比如能力、技能等有明顯提升。

好了,更多關於這個工具的應用,你可以在實踐中慢慢發現,馬上周末就要到了,來做個盤點吧!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商業模式新生代(個人篇),(美國)蒂姆·克拉克 / (瑞士)亞歷山大·奧斯特瓦德 / (比利時)伊夫·皮尼厄 著,畢崇毅 譯,機械工業出版社

更多乾貨請移步我的個人原創微信公眾號「圈外孫圈圈」(ID: iquanwai),我就是那個反雞湯反雞血、堅持原創、不要讚賞、還請你吃飯的孫圈圈啦。回復「不再迷茫」,可以找到上面說的「用簡單三招,讓你職業規劃不再迷茫」那篇文章~


沒有目標、沒有自己選擇工作的機會、被公司安排工作、混日子等下班、收入沒有長進......上班就是為了賺錢,不要跟我談什麼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每天不用上班還有大把錢花,每天都過得美滋滋的......雖然你長得丑,但你想得美啊。

你應該要知道,你現在的生活狀態,就是你幾年前選擇的結果

排除各種小概率事件(比如明天就中彩票之類的),簡單地來說,你的職業規劃決定你的職業,你的職業決定你的收入,你的收入決定你的生活。因此,倒推回去的話,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要想想達到這種生活需要怎樣的收入,而要達到這樣的收入你要做什麼職業做到哪一級職位,要進入這種職業並且能一步步往上升級你需要做怎樣的職業規劃、你現在每一天應該要做哪些事。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對身邊準備工作或已經工作一段時間的人做了一個簡單的小調查,大部分人對於自己的職業規劃都很模糊, 看起來「職業規劃」這件事情好像還是我們平常不會觸及的事情。總體來說人們的職業規劃問題包括但不限於:很迷茫不知道該怎麼選擇職業;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每天過得渾渾噩噩;覺得自己有目標但一直都達不到;在工作中不知道怎麼更有效地做事情......

--------------華麗的分割線--------------

(1)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職業選擇,你應該要怎麼做?

1.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了解都有哪些行業、職位,不同行業的現狀、前景

以上是大概的職業分類。

支柱行業大多屬於國有企業,目前這樣的工作相對穩定,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崗位會被替代,在體制內可能花很長時間才能慢慢晉陞而且上升的空間有限,鐵飯碗其實越來越不靠譜了。題外話,有人對我說鐵飯碗好啊養老金那麼高...彼時我不過20出頭,心想呵呵你彷彿在逗我,不說我剛工作你就叫我考慮養老,等我要養老的時候都不知道養老金體制改革成什麼樣了。

功能類行業屬於專業類行業,隨著時間的積累越專精越資深也越能賺錢,但也要看具體的崗位能否學到知識。

催生類行業可能存在於各種行業,指用戶有需求的任何行業,根據市場機制來獲得晉陞和收入即能者多得,這種行業面對的是變化的市場,對於提升和發展都有更多可能性,但也要看具體的崗位能否學到知識。

2.定位發展方向——職業大方向、職位怎麼選,不同工作崗位的現狀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工作類型可分為模式類型職位類型,職位類型往下又可以細分為認知類型體力類型

模式類型(傳統or互聯網方式),比如:新華書店vs亞馬遜(2萬本書vs2000萬本書)不是生意的競爭,而是生意模式的競爭,競爭結果如何大家都很清楚。

職位類型(程序性or非程序性),即工作是否有非常明確固定的程序。程序性工作未來很可能被機器替代。

好好考慮自己選擇的職業是否順應時代的發展,未來是否很容易被取代。

3.找到自己適合、喜歡的職業——行業+職位

你需要做3件事情:首先列出所有的行業和職位,排除自己不喜歡的,然後找到自己適合的行業+職位,研究這些崗位需要的能力,通過練習、實踐去測試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最後做出選擇

找工作時很多人建議我去考公務員,但因為我在上大學時聽老師說起,她去一個辦證大廳,那個幫她辦理業務的公務員,跟她在8年前來辦理業務時見到的還是同一個人,做著一模一樣的工作,甚至位置都沒有挪一下,從此我對公務員這個職業心生恐懼。我曾經在政府部門實習,每天的工作就是按固定的規則整理檔案,說實話其實我還有點喜歡這樣的工作,自己待在一個大辦公室不用和別人交流、不用動腦子、工作量也不大有時還能邊看劇邊整理檔案(咳咳 但是我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並不是一輩子就這樣待在一個一天見不到人的房間日復一日這樣做著相差無幾的事情,而且並不能學到新知識來提升自己,若干年後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快就會被淘汰。

總結就是:你要找的是有發展前景的、自己喜歡的、並且適合自己的工作。看起來好難啊現在是工作選我不是我選工作啊,下文就是告訴你怎麼做未來你才有資格去選工作。當然如果你就是隨隨便便安於現狀,就不要再天天抱怨並且想著不工作就有錢這種事了。

(2)如果你沒有目標,一直都很迷茫,得過且過,每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很多人覺得目標是一個很高大上的詞,其實並不是,明確的目標=對生活的期望,有目標意味著你的每個具體行動都是為了達到你的生活期望。每天不用上班也有錢生活過得很好也是一個目標,只是有沒有可能達成或者怎麼能更接近這個目標的問題而已。想一想你在幾十年之後想達到的生活狀態,用你的人生目標來決定職業目標。

思考一下你40歲時希望有什麼樣的生活狀態,然後用金錢去量化,就能得出你要達到這種生活狀態你的年收入應該是多少。接下來繼續思考,哪些行業的哪些職位可以讓你實現這個年收入。

既然你有理想的生活狀態,那麼肯定能通過上面的方法得出一個可以使你過上這種生活的目標

(3)如果你有目標,但不知道要做些什麼、一直沒有好的結果

我們在幼兒園就已經學過世界上就沒有不勞而獲這種事,你想要得到,就要去付出

有很多人就是希望前途一片光明,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過上好的生活......這都是一些不夠明確的目標,並不能指導你做具體的工作。就像你說你現在的目標是減肥,但你並沒有去想多長時間要減多少斤,每天吃什麼東西才能控制攝入的熱量,怎麼做運動才能更好地消耗脂肪,過了很久之後你還是該吃吃、該喝喝,一點變化都沒有(心疼地抱住了胖胖的自己

所以你需要確定一個非常明確的職業目標:時間+職位角色+薪資,而且你需要去分解目標,了解你現在每一天應該要做什麼。這樣你的目標就變成了一個可以實現的、可執行的計劃。

比如:

分解目標之後你就知道你現在應該要做什麼,你就會一直記得任何行動都是為了實現你的最終目標,目光放得很長遠就不會因為眼前的事而動搖。比如你的職業目標是當個優秀的產品經理,但是這個過程好難啊不如先去考個會計證保證能夠找到工作吧.......再不濟也不能偏離得太遠,這樣很容易就走不回來離你的目標越來越遠了。

(4)如果你覺得自己不知道怎麼做正確的事,進步得很慢,不知道怎麼更好地提升自己

你和很厲害的人到底差在哪裡?差在了思維方式和看問題的角度上。看起來似乎很抽象,其實意思就是你在做一切工作的時候需要記住4個步驟:思考、目標、執行、反饋。無論哪個行業和職位都需要自我思考、解決問題、執行反饋的能力,這是有效學習、工作的基本能力。

思考:你需要做對於自己遇到的任何問題都要去追問「為什麼」找到問題出在哪,才能更好地去解決它使你獲得進步

目標:設定目標、分解目標

執行:小步快走快速驗證、有效安排時間精力更好地執行

反饋:一切執行都是為了獲取對你的優化調整有用的有效反饋,能使你持續進步

人之所以浮躁是因為關注的都是「我要」而不是「我有」,經過以上4個步驟一點點去試探,你能通過快速的反饋看到自己雖然不大但是一直在進步,並且根據這些反饋優化自己的執行,使你越來越走向正確的方向,就會感到未來可期。浮躁是什麼?我在腳踏實地慢慢進步呢。

當然在整個過程你會遇到很多挫折,但困難才是積累經驗的開始,覺得吃力是因為你正在走上坡路,跨過去,你就是一個更好的你。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莫泊桑的《項鏈》,當時我並不能理解為什麼說女主人公的人生經歷是一種必然而不是偶然呢?如果她沒有在宴會上丟失項鏈不就不會使自己後半生陷入這種艱難境地嗎?後來才理解,因為她的貪慕虛榮,即使不在這件事上,以後還有很多很多事情會導致她的這種結果。也就是說,你的未來就是你現在的選擇,如果不做出改變,你可以一下子就看到自己幾十年以後的生活狀態,就是你現在的處境,或者更糟糕。

職業規劃的意義在於讓你能夠掌握自己的人生

--------------2017.9.7更新--------------

很高興也很感謝能夠收到一些小夥伴的反饋,整理了一下反饋結果,做一些補充吧:

從反饋結果上看其實很多人只不過是還沒有形成個人思考和持續進步的習慣,以及正確的做事方法,也就是上面提到的4個步驟:思考、目標、執行、反饋。再簡單一點就是你要時常問自己:我現在要做什麼?我通過什麼方法才能做到?這種方法我試過後有什麼結果、結果是好還是不好、是什麼導致這樣的結果?發現問題出在哪我要怎麼調整才能獲得一個更好的結果?等等...

每個人職業發展階段不一樣具體實際情況不一樣,遇到的問題也會不一樣,就這一個回答肯定做不到面面俱到解決所有人的問題,這裡只是列出一個整體的方法論,很多細節都要靠自己去深入思考和探究。想要解決問題,方法不僅只有一個哦,比如在選擇行業時可以通過知乎裡面不同問題的不同回答來了解行業普遍的發展情況,也可以通過一些付費平台跟相關的專業人士聊一聊,還可以找到相關行業的培訓課程、圈子等加入進去進行交流等,如果這些事情都懶得去思考懶得去做其實你是不是真的想做職業規劃呢。

如果看完之後還是覺得迷茫不知道怎麼做的話,反思一下自己有真正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思考、拿出紙和筆動手去寫寫畫畫嗎?如果不願意去發散思維去深入思考,不願去實際操作獲取反饋,看完後覺得挺有道理然後收藏起來,那等於完全沒有看過,因為對你一點用都沒有。不懂得運用,知道再多的理論也沒用,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知道很多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所以,真正動起來嘗試著去做吧。歡迎在評論里留言或直接跟我交流~

--------------華麗的分割線--------------

文章素材來源於暖石網,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關於職業規劃的免費視頻課程:http://t.cn/RNij72C

嘿!我開了個公眾號,聊聊自我管理、個人成長與思考,現在有一個簡歷模板的大禮包想分享給你,關注公眾號「追光青年」,回復關鍵詞「簡歷」即可獲取~希望對你有幫助

順手點個讚唄


作者:職業衛士

職業衛士:專註為職場人士提供簡歷優化、面試指導、職業規劃等服務

職業衛士淘寶官方店:首頁-職業衛士官方店-淘寶網


優秀和平庸的區別

決定優秀與平庸的因素,絕對不是我們自小被灌輸的勤奮、努力和學歷。不是勤奮、努力和學歷不重要,而是他們不起決定性作用。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

非自己能控制的因素中,家庭背景、眼界、勇氣、還有運氣,起了決定性作用。符合這些條件的人,也不一定成功,但是成功概率更大。

自己能控制的後天因素中,職業規劃能力、學習適應能力、執行力,起了決定性作用。符合這些條件的人,通常都會取得成功。

本文要探討的就是如何做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的本質

職業會變,今天熱門的職業明天就能爛大街,比如曾經的鐵飯碗教師。

行業會變,現在的熱門行業未來就成夕陽產業,比如硬體製造產業。

公司會變,曾經的行業巨頭轉瞬就會倒下,比如諾基亞。
世界一直在變,唯一不變的是能力。

公家教師雖然不再吃香,但是教書育人的能力依然到處吃香。

電腦硬體製造雖然不再暴力,優秀的硬體工程師依然搶手。

公司倒閉了,還有更多企業需要優秀人才。

因此,職業規劃的本質不是規劃職業,而是規劃能力。

為什麼要規劃

職業規劃的價值只有三個
1、幫你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
2、檢驗你和成功的距離
3、主宰自己的命運

?始終朝著正確方向

首先你要有個方向

有多少人清楚知道1年後要做什麼?2年後會怎麼樣?3年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5年後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是是是,我知道,想了又怎麼樣,想了就能實現嗎?當然不能。

但是,有個目標才有機會成功,沒有目標一定不會成功,這就是定目標的全部意義,給自己一次成功的機會,哪怕是萬分之一。

警惕假目標、假夢想。那些臨時起意的,轉頭就忘的,都是假的。只有讓你魂牽夢絮,日思夜想,才是真正的目標和夢想。別把精力浪費在假目標上,想都別去想。
始終如一

有多少人還記得兒時的夢想?畢業時的呢?2年前的呢?半年前的呢?

是是是,我知道,夢想只是夢想,現實會打擊得你想都不敢想。

但是,所有成功人士都遭受過比你更多的打擊,但是他們始終堅持,沒有改變目標。

任何成功都需要時間積累(重要的話讀三遍)
?檢驗你和成功的距離
總要知道錄取分數線,才知道自己還差幾分能考上吧?
總要知道衣服的售價,才知道錢有沒有帶夠吧?
總要知道成功是什麼樣子,才知道離得有多遠吧?

?自己主宰命運
實名反對性格測試、星相算命、熱門職業、性格測試、長輩建議等擇業方法。

工作佔了3分之1的人生,也是大部分人主要的收入來源。因此,重要的人生大事絕不能把決定權交給別人或神。

建議要聽,決定自己做,才有機會掌控自己的命運

職業規劃不是做一次計劃就完事,而是通過實現一個又一個階段性目標,逐漸實現最後的夢想。

因此,必須學會分解目標。

夢想,通常需要滿足很多條件才能實現,這是橫向分解目標。

實現有的目標,需要先實現其他目標,這是縱向分解目標。

分解目標後,遙不可及的夢想,已經拉近到了眼前,做好眼前事,再完成下一個目標,能明確感受到逐漸在接近夢想。

分解目標後,如果最近目標沒有實現,就起到了預警作用,必須馬上採取應對措施。

分解目標後,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可以獲得極大信心。堅持夢想,需要信心

第一份工作

人生有三次職業選擇,非常關鍵。

第一份工作,第一份管理工作,30歲後第一次跳槽。

第一份工作對職業生涯的影響,遠大於以後的工作。但是,沒有工作經驗,不了解商業環境,怎麼知道如何選擇呢?

?選行業
行業比職業更重要,選擇目前和未來5年都熱門的行業,才不會做幾年就被迫轉行。同樣崗位,不同行業,薪資待遇差距也不是很大,大概就幾倍而已。

現在是否熱門很容易判斷,看看新聞,特別是創業媒體。目前比較火的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等

未來是否熱門,可以用兩個標準觀察:政策走向+媒體熱度,比如企業級服務、VR等。

?選職業

年輕時,我也被「按你的性格愛好選擇職業」誤導過。進入職場這麼多年,見到了內向的金牌銷售,外向的優秀財務,才知道性格和職業沒有必然關係。任何能讓你長期堅持的工作,都不是興趣愛好,而是能否長期從中獲得成就感和財務回報。

跟著心走,選一個職業做2周,喜歡就堅持,不喜歡就趕緊換。企業和HR會理解職業前期的頻繁跳槽,但難以容忍職業後期依然頻繁跳槽。年輕要多嘗試,才能換來職業後期的穩定。

第一份工作,入職一周後都燃不起激情,別猶豫趕緊換,時間拖得越久損失越大。3個月後依然興趣盎然,即使碰到瓶頸挫折,也應該抱著終生職業的態度做下去。

?選公司

條件允許(去得了),果斷大公司。

條件不允許,想想小公司也有優勢,比如技能更全面、更接地氣、晉陞機會更多。

關於選擇名企還是外企,沒那麼多糾結

知名創業公司>知名民營企業>知名外企>不知名民企=不知名外企

跳槽時機

於公於私,穩定都是好事。

不建議工作不到一年就跳槽,更不贊成單純為了漲薪就跳槽。

但是,並非越穩定越好。

同一份工作做久了(年限不確定),工資增長、職位晉陞、擴充知識、積累經驗,都不如跳槽來得快。甚至會被企業質疑是否能力不足才沒有跳槽

符合以下情形越多,越是理想的跳槽時機
1、同一家單位工作3年以上,仍沒有晉陞到管理層
2、已到天花板,不可能再獲得晉陞
3、服務2年,沒有加薪
4、出現了極好的外部機會。極好指未來3年清晰可見的收入增長和職位晉陞。只是單純加薪,不算好機會
5、與大老闆和直接領導明顯合不來
6、公司處於衰敗期,且你不打算同舟共濟
7、到了實現下個階段目標的時機,公司無法支持

態度

有種思想認為,計劃趕不上變化,定計劃沒用!

反問一句:不定計劃,一樣會變化,又如何應對?
不敢定計劃,本質是對變化感到恐懼,是沒有信心完成計劃,所以選擇逃避。逃避不會改變現實,只會在突發而至的變化前手足無措,連抗爭的機會都沒有。

制定計劃本來就應該考慮變化和失敗,提前制定後備方案。即使變化影響了既定計劃,只要大方向不變,依然能通過其他方法實現目標。

直面恐懼,絕不逃避。

過什麼樣的生活,是個人權利。可以胸懷大志,可以隨遇而安。

但是,一定要明白,選擇了什麼樣的人生,就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胸懷大志,卻眼高手低,最可悲。

機會

人一輩子總有那麼幾次好機會,能不能抓住,不取決於想不想,而是取決於眼界、勇氣和富人思維

?眼界

機會來了,怎麼知道它是個好機會?

15年前,誰知道電子商務是個好機會?
不隨波逐流,擁有獨立思考能力,同時虛心聽取有經驗之人的建議,才有識別機會的能力。

?勇氣

機會和風險是並存的

不確定回報的時候,願意冒險嘗試嗎?

勇氣無技巧可言,腳一跺、心一橫,干!
?富人思維

《窮爸爸富爸爸》有一個思想令我印象深刻:錢省不出來,而是投資出來。舉一反三,機會也是如此。你花了多少時間金錢在遊戲、交友、娛樂?又花了多少時間金錢投資自己?

投入和產出,總是呈現正比例關係。

最值得投資的,就是自己。

作者:職業衛士

職業衛士:專註為職場人士提供簡歷優化、面試指導、職業規劃等服務

職業衛士淘寶官方店:首頁-職業衛士官方店-淘寶網


如果你要進行職業規划了,那麼就應該興奮點,因為至少邁出成功的第一步了。

那麼如何進行職業規劃呢?迷茫的原因又是什麼呢?我又該如何去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呢?

---------------------------------------------------------分解目標

1.解決職業迷茫背後的原因

最常見的幾點列出來,看看你是否中槍了?

  • 我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適合做什麼?
  • 自我學歷問題,覺得學歷就是一切,沒有高學歷公司就會不要我
  • 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以及做相關的職業規劃
  • 以及下面的圖所介紹的最常見的一些情況

常見的問題很多形式也複雜,那可以從最實際的點出發「薪水「高低的行業進行選擇,畢竟高薪行業是人人嚮往的,從最實際的角度去分解職業規劃。

2.在下圖是高薪行業的排行

如何在高薪行業裡面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職業?至少有一點要明確,不反感。

連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不清楚,就別指望有伯樂幫助你了。

你可以在日常接觸過的行業或者去上網查詢各行業類別,排除掉自己不喜歡的職業類型,至少是留下自己不反感的行業,進一步進行篩選,利用自身所帶的優勢,例如口才,文筆,或者是動手能力強為基礎,進行組合。

比如我喜歡市場運營可是我不喜歡健身行業,那麼可以的組成形式為汽車市場運營或者是在線教育市場運營。

在此你已經通過工作職位類型組合出不同的形式,選出自己不反感的職位形式之後,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3.職業發展定位了,千萬不能忽視自身定位的問題,如果沒有定位那可能的結果就是每天重複著一樣的工作,想升職卻不知道如何去晉陞。

比如剛剛開始我只是一個在線教育小職員,那麼自己應該如何晉陞為主管呢?主管的必備技能又有哪一些呢?可以去相同的行業了解主管技能的方式。再去慢慢的實踐。

4.職業發展的算賬模式

其實工作的價值不僅僅是用金錢來衡量的,而是未來我能在工作中學習到多少知識,這些知識能夠為我帶來多少的薪資轉化?

  • 比如:我現在的薪資水平是5000,能在企業當中學習到的知識價值20000左右,工作離家的位置也挺近,為我省去許多因素,如下班不堵車,早上上班不著急趕,走路鍛煉身體等等。價值在1000左右
  • 比如:我現在的工資在8000左右,可是我的煩惱是每天可能重複性的一樣的工作,學習到的東西特別少-20000,隨時有被人替代的可能性,離家遠-1000,上班就得早起,下班得遇堵車.

按照長遠的角度來講,5000的水平實用性大於8000

以上的算賬方式,都可以運用到實際的工作環境中

在實際情況中也是一樣的,遇到不好的上司或者主管阻礙你的晉陞方式,都可以採用金錢量化來衡量此類工作的價值。

-----------------------------------------------------------題外話

找工作就好比找伴侶,如果你不喜歡胖的也不喜歡瘦的,那至少你對他/她不反感,在日常的生活接觸中,你可能會真正的愛上他/她,因為你覺得各方面還不錯,至少都是我想要的標準,為此你可能就會以他/她為結婚目標,在結婚前希望有車,有房,有一個可愛的小寶寶,為此就得去努力打拚這一切。

上面的方法只是一個衡量工作價值的思維模式,你可以去嘗試,不喜歡可以不看

關注 【五厘米的理想 】關注即可得職場福利


互聯網在職HR一枚,我在知乎里回答了怎麼寫簡歷、怎麼面試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的關注度都挺高,沒想到反而最重要的職業規劃部分關注度這麼低。


先告訴你大的框架。

一、職業規劃的重要性

1.對職業規劃的錯誤認識

2.職業規劃指導你找工作/寫簡歷/面試

3.職業規劃指導你的職業發展(在職學習/晉陞/轉崗/轉行)

二、職業規劃的構成

1.分析

2.確定大目標

3.分解成小目標

4.補足條件並且執行

上一點的分析又能細分出:

(1)外部分析:社會趨勢與發展/政府政策/行業情況/職位情況

(2)自身情況分析:大學專業/興趣/家庭/性別/理想

然後我們再來具體的說。


一、職業規劃的理解誤區

為什麼我要一開始來講這個顯而易見的廢話,因為我從周六的培訓里得到的靈感。

很多人在我的微信訂閱號後台在郵件里問我一些非常具體的問題。我是學工科的,現在在XX公司上班,做XX職位,我碰到了什麼什麼問題,我該怎麼辦?說實話大部分這樣的問題我都解決不了。

因為你提供的信息太少太少,我需要非常非常具體的信息,越流水賬越好,因為細節足夠多,我才好判斷你的情況。其次,這些信息都是你的主觀表述,我不能判斷你說的是否客觀屬實。你說你主管給你穿小鞋,我要是去問你的主管,說不定他和我說他是在考驗你,因為他要升經理了,想提拔你做主管的位置。你們明白我的意思嗎?要判斷一個事實,不能只聽一家之言。顯然,你們問我問題,我也只能聽你們的一面之詞,我不可能跑到你的公司去了解情況。

這是題外話。

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你們總有解決不完的具體問題,或者總覺得找不到方向?我舉個例子你們能就能明白。你要去探險,你覺得你該帶的東西都帶齊了,睡袋/水/乾糧/,結果真正開始的時候你發現你沒帶地圖。然後你就懵了,眼前有這麼多條路,哪條好像都能走。然後你說不管啦,就挑了一條來走,走著走著發現這條路特別崎嶇,你停下來休息,想著我是要換一條路走呢?還是繼續走下去?換一條路吧,我不知道別的路是不是比現在這一條更崎嶇,不換吧,誰又知道別的路是不是都比我現在這一條通暢?原路返回?那我不是白走了這麼遠!

你進入職場,就像你以為你帶齊了裝備要去探險一樣。但是你沒帶地圖(職業規劃),你覺得地圖(職業規劃)也沒有那麼重要,你就開始上路了。隨便挑選了一個行業和公司,干著干著覺得越來越不想干,想換吧,誰知道另一份工作是比現在這個好還是比這個差?從頭開始又不甘心。轉行又有技術壁壘,不是什麼行業都會接受你的。

很多人對職業規劃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字面意思,覺得職業規劃就是確定了一條路,然後就要走到黑,堅決執行,能動性太差,世界變化那麼快,職業規劃哪裡跟得上?

我所理解的職業規劃不是這樣的。就像我剛才提到的,職業規劃是地圖。地圖是不會告訴你你要走這條路那條路。地圖只會告訴你這條路有黑熊,但是穿過黑熊之後可能會有傳說中的寶藏;那條路有小白兔,穿過小白兔之後又是小白兔;湖的旁邊有森林等等。地圖給你展示所有的可能性,至於你要怎麼走,是去和黑熊戰鬥去尋找可能存在的寶藏還是去摸小白兔,都由你自己來決定。

但是地圖都有更新換代的時候。我們昨天打的從培訓酒店回公司,途中用到了手機地圖導航,結果因為沒有更新地圖,走錯了路,冬雨夜裡我們上了一個環城高速下了一個環城高速又在上環城高速囧,廣州一日游。

我說這件事情的意思就是,職業規劃是要常換常新的,不是你做一個職業規劃,一用30年,或者你直接就定一個百年計劃。國家規劃尚且5年一次呢,你居然想定一個用一輩子的職業規劃?

我從開微信訂閱號一開始,每一篇推送的閱讀原文都是調查問卷的鏈接。填過調查問卷的同學應該還記得其中有一項我問你們:目前最需要人力資源哪些方面的知識?有這幾個選項:怎麼選擇行業和公司、怎麼寫簡歷、怎麼面試、怎麼提高辦公效率、職場上應該知道的人力資源知識(勞動法規、自身正當權益受到侵害時怎麼應對),40%的同學都選了「怎麼選擇行業和公司」,這個選項其實就是職業規劃。但是我為什麼不說職業規劃,而是「怎麼選擇行業和公司」呢?因為大多數同學都對職業規劃有誤解。認為職業規劃是計劃要走一條路,必須嚴格執行。

總結一下對職業規劃的誤解:

(一)認為職業規劃是規劃一條路,一定要走到黑,機動性差。其實職業規劃是一張地圖,給你展現所有的可能性。

(二)認為職業規劃是一份用到老,認為它過時。職業規劃像手機一樣常換常新,要根據實際情況不停做調整。


職業規劃的用途:

在找工作的同學,職業規劃指導你找工作、寫簡歷、面試

在職的同學,職業規劃指導你的職業發展(在職學習、晉陞、轉崗、轉行)

二、職業規劃的構成

1.分析

前文我已經說過了,職業規劃就是一張地圖。你要拿著這張地圖去探險之前,首先要把地圖畫出來。畫地圖怎麼畫?要去測繪,去實地考察,你才知道這裡有一棵樹那裡有一片湖。同理,職業規劃首先就是要分析。

這個分析分成兩部分:外部分析、自身情況分析。

外部情況分析包括:社會趨勢與發展、政府政策、行業情況、職位情況


社會趨勢和發展:人是群居動物,聚集的人多了就變成了社會。就像大自然是在不斷演變、進化、發展的一樣,人類社會也在不斷變化發展。跟不上變化就一定會被淘汰。我舉一個身邊的例子。

前段時間我去一德路附近出外勤,在廣州的同學應該知道,一德路附近有海味一條街,就是賣那種魷魚乾、鹹魚、干瑤柱、干鮑魚的海味。他們的商業模式是這樣的,從廠家拿貨,然後在檔口零售批發,這是第一級代理商。如果你從這裡批發拿貨回去,再賣給別人,你就是二級代理商。以此類推。以前信息流通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這些代理商利用信息不對稱,從中賺取差價,可以經三四次手。

現在不行了,電商崛起,批發有阿里巴巴,零售有天貓、京東、蘇寧等等。這些代理商在幾年前對電商不屑一顧,甚至鄙夷,結果到了最近兩年,生意越來越差。我在網上批發,快遞物流會送到店門口,省得我去拉貨,價格還透明,不會被宰。聰明的商家早早開始轉型線上線下結合,短視的商家仍然每天守著那間小小的檔口等生意。我以前是見過海味一條街的繁榮,現在卻在見證它的衰落。

社會發展趨勢我之前講過的,歷史就是一個前進的車輪,不停的循環往複。中國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很多人下海、南下做生意,成了最早一批富起來的人。但是往後呢?都是炮灰,或者是撿別人吃剩下的蠅頭小利。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有前車之鑒,你現在回過頭來看一德路?抓住機會的商家活下來了,好好地活著。沒抓住機會的呢?死了都無聲無息。

能源領域,一開始我們是燒木頭的,後來燒煤炭,再到石油、天然氣,然後又有新能源。這就是趨勢,能源領域的趨勢。每一行業都有它發展的趨勢,從萌芽、成長、壯大、再到消亡。

世界真的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發展的,以前工作都是70/80後,現在呢?我們公司都有96年的同事啦,我93年的一口一個覃姐的叫。

所以職業規劃,一定要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

政府政策:中國是有中國特色的一個國家,我們的繁榮昌盛、我們這個那個的弊端,都是始於我們的政策。我不知道你們平時看不看新聞的,新聞聯播的那種新聞,不是那種隔壁王大爺養的鴨子有三隻腳的民生新聞。就像我上一篇推送阿里巴巴月餅門事件里提到的,員工內部信一樣。你是不是只看到了內部信的字面意思,沒看到背後所暗藏的意思?國家領導人不是吃飽了沒事幹,全球那麼多個國家,他偏偏挑選了這個來訪問?全國這麼多企業,他非挑你這一家考察調研?

國家的很多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發展趨勢。我上一條說的社會趨勢,是社會自身的發展趨勢,這裡的國家政策是人為的調控。

行業情況:這裡說起來比較複雜。行業的情況非常的大,首先你要看宏觀的:

第一產業指提供生產物資材料的產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等直接以自然物為對象的生產部門。

第二產業是指加工產業,利用基本的生產物資材料進行加工並出售。

第三產業是指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第三產業行業廣泛。包括交通運輸業、通訊業、商業、餐飲業、金融保險業、行政、家庭服務等非物質生產部門。

簡單來說就是:第一產業是生產,第二產業是加工產業,第三產業是服務行業。你現在處於哪個範疇的?

發達國家一般最重要的構成部分第三產業,而我國目前已第一第二產業為主。但是實際情況是,很多人已經不喜歡種地了,第一產業凋零。第二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的、技術含量低的產業,目前也是面臨很嚴重的轉型問題。第三產業服務業在我國的發展前景還是非常廣闊了,包括我現在在訂閱號里給你們推送內容,付費給你們提供人力資源的一對一服務,就是第三產業服務業。

那是不是說現在的人不愛種地了,就荒廢了?不,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我們不可能不吃米飯、不吃雞肉、不吃蔬菜,但是種地養殖的人少了,需求大於供應,自然是商機。國家也知道現在的農業發展可能有倒退,對很多地區的農業都有補貼,不信你過年回家去問。

你說養豬臟、養豬low,你去百度網易CEO丁磊開養豬場看一下。人家做到網易的CEO,然後拿錢出來養豬,是人家笨還是我們沒想到?

然後你要看這個行業的前世今生,比如能源行業,以前我們燒木頭的,接著我們燒煤炭,然後我們燒石油天然氣,現在又在開發新能源。這是我隨便舉的例子,你要判斷整個行業的壽命還有多久,它有沒有轉型的機會,轉型後又是什麼樣的。

說了那麼多虛的,我現在來教你怎麼操作,把這三個部分(社會發展趨勢、國家的政策、行業的情況)的信息整合起來。你首先確定你要進入哪個產業,然後瞬間就砍掉三分之二的行業了。然後再從你選的產業里挑選你能做的,然後去了解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國家的政策方向。綜合這三個維度的信息你就能明確你自己的大方向了。

這三個部分不分先後,總有同學跟我說好迷茫好迷茫,如果你是應屆生,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我建議你先挑產業,把範圍縮小再來看行業的趨勢和國家政策,用這個方法來先找到大的方向。如果你已經在職,也用這個方法看你所在行業的情況,如果你的行業是夕陽行業,還有沒有可能轉型?如果轉型不了,你是不是考慮轉行;你要轉行,也按這個方法來判斷你要轉的這個行業有沒有前途。

公司類型:公司的類型,按不同的標準分類會有不同的分類。比如按業務模式來分類:會有生產型的公司,貿易型的公司,服務型的公司。按公司規模來分類:大公司、中小型公司、創業型公司。

我這裡主要講按公司規模來分。

大公司分工明確,有完整的一整套系統,福利好等等,但是可能你能學到的東西會比較少,比如我安排你在這裡放螺絲,然後你一天8小時就放螺絲,半年你還在這裡放螺絲,除非你的上司空出位置來,你才有機會晉陞。我就這麼一說,也不排除有這種可能,你在大公司看到了成熟的體系方法論,然後你到小公司去,正好他們欠缺這一整套的體系,你可以直接運用,就可以做管理層了。中小公司沒有完整的體系,但是架構小,做事情靈活,不定崗,你可以學到很多不同的東西,但是可能會很累,比如像我,人力資源是我,採購也是我,新產品開發也是我。創業型的公司會更累,加班成性,但是如果對方的商業模式一旦被證明能走得通,短時間內就會融到資,幾年就上市,你的身價就會不一樣。但是高回報一般伴隨著高風險,創業,99%的公司都會死掉,所以要求你有足夠敏銳的洞察力。

職位的情況:我直接舉例子來告訴你。比如人力資源,晉陞通道就是管理路線:人事專員(六大模塊)—人事主管—人事總監,或者專業路線:人事專員(六大模塊),招聘做得好的以後往獵頭方向發展、培訓做得好的以後往培訓講師方向發展等等。

所有的職位都有其對應的管理髮展路線,或者專業的發展路線。用大俗話來說就是,你要麼以後做管理層,要麼做技術型的人才。

剛才說社會趨勢、國家政策、行業情況要三個部分綜合考慮,同樣的,公司和職位的情況也要綜合考慮。再把你分別分析的情況進行進一步的提煉,得出外部環境分析的最終結論。

分析完外部環境,自然是要分析自身的情況了。

自身情況分析包括:大學專業、興趣、家庭、性別、理想。

大學專業: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有技術壁壘,所以大學的專業選擇尤其重要。我假設你們的大學專業都是選了適合你們的,那你自然一畢業率先考慮的就是找和專業相關的工作。比如我的專升本念的是漢語言文學,那我一般會有這幾種選擇:語文老師、作家、記者、編輯等等,如果你不知道你相對應的專業會有什麼養的工作選擇,去看你們的學長學姐。他們比你們早下水,你所學轉的可能性他們都一一替你試過了。

有同學就會問那我選的專業不是我喜歡的呢?或者我壓根就沒有上大學呢?參考外部分析來做,因為你沒有大學專業這一優勢。

興趣:有一部分同學選擇工作一定是要他喜歡的,這樣他工作起來才會有動力有衝勁。那你就把你的興趣列出來,匹配一下有什麼能讓你的興趣發揮出來的工作。

我聽過最成功的興趣變成工作的案例就是:美國有兩位同學,非常迷星球大戰,他們對星球大戰的世界了如指掌,結果他們去了做星球大戰電影的公司,去幹什麼呢?幫助做電影的公司保持星球大戰的味道。因為星球大戰的周期非常的長,一開始的導演創作死了,勢必會有第二批的導演創作來接力,但是這樣的接力就會產生偏差,讓星球大戰離初衷越走越遠,他們倆的工作就是和電影的創作人員溝通,保證他們的創作不會產生偏差,對星球大戰這個品牌造成傷害。

聽起來是不是很酷炫?但是有一個需要注意的點,你要搞清楚你的興趣的高度到沒到足夠支持你獲得一份工作。你說我愛踢足球,那我去做職業足球運動員吧,結果你空有熱情,跑個5000米就喘得像牛,那你還怎麼跑遍全場?

而且有些工作看起來光鮮亮麗,但是實際上比你想像的要難。比如說我,做HR的。你們看起來是不是很厲害?我覺得你合適我就約你面試,我哪天心情不好了,看誰都不順眼,你們的簡歷全部pass。但是面試的到達率、面試的成功率都是我的績效考核。我約了10人面試,只有一個人來,你們選擇不來,這個後果我來承擔,我的績效考核不合格。10人來面試,一個都沒有成功入職,按理來說是候選人和公司沒談攏,但是責任也是在我,因為我約來的人都不合適。

明白意思嗎?每一行每一業都有他光鮮亮麗的一面,也都有他說不出的苦楚。不要光光憑藉興趣就神化或者抹殺一個行業,要用眼去看、用身體去體驗,再來判斷你的興趣所在是不是真的適合你。

家庭:家庭有幾個方面值得分析。首先是你的父母給你的建議,我之前說過了,你要判斷你的父母的情況,他們是和社會脫節又強硬的普通老百姓,還是三觀不正的小市民或者小商人,還是一直以來都值得你尊敬的父母。值得你尊敬的父母還不與社會脫節的父母的建議我才希望你採納。

其次,你的家境。如果你要創業或者搞藝術之類的,短期沒有產出的,你的家境能否支持你呢?又或者你的父母有關係,能給你找一個衣食無憂的工作呢?還是說你們家一貧如洗,還欠著一屁股的債,結果你說你要做自由職業者,有上頓沒下頓?

接著,你在家中所扮演的角色。你是已婚上有老下有小,是父親也是人子、人夫?還是剛畢業,我只是爸媽的乖寶寶,沒有別的家庭角色。你在家中扮演的角色也會影響到你的職業選擇。上有老下有小,還有房貸,你敢輕易選擇創業嗎?剛畢業,只是爸媽的乖寶寶,還年輕,可以多嘗試,失敗了,家裡還有父母。

近期你的家庭規劃是怎麼樣的?比如我是一個單身狗,我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短期內我也還沒有成家立業的想法。還是說我有一個正在談婚論嫁的男朋友,我希望以家庭為重,可能考慮找一份相對安穩壓力不大的工作等等。

性別:不要忽略這個因素。你有沒有發現HR幾乎清一色都是女孩子?而建築工地上幾乎都是男性?我念大學的時候,大專是師範,我們這一屆只有6個男生,一場籃球比賽都湊不齊,下一屆更慘,沒有男生。

我不是性別歧視,而是人類的生理構造和大腦的構造決定了有些事情更適合女孩子來做、有些事情更適合男孩子來做。

理想:要注意理想和興趣的區別。理想就是你小時候老師問你你將來想要做什麼,你所說的我要當老師、我要當科學家、我要當一名解放軍等等。是理想不是夢想,不要和我說你想要統治地球統治宇宙這種夢話。我把範圍限制起來,關於職業、職場,你有什麼理想。比如我是個財務,我的理想是15年內成為某某公司的CFO。理想要顯示、腳踏實地。

自身的情況分析不像外部分析那樣五項綜合,而是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取捨一些方面,因為有些因素本來就是互相矛盾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然後你根據外部情況和自身的情況綜合起來,確定一個大的、具體的目標。不能是我要做一個有錢人、我要實現財務自由這樣的廢話。而是我從小對寫作有興趣,經常給雜誌寫稿,我想要5年內出版一本關於XX的書,成為作家。

注意我提倡的職業規劃最好先做一年的職業規劃,要先找到感覺,再來進行進一步的調整。不要一開始就定10年的規劃。

比如我確定下來的目標是1年內做到我們公司的人事主管。

然後你就要分解這個大的目標,變成一個個小的可執行的目標:首先我要把招聘做好,把各部門的空缺補足。然後協助老闆把公司的架構和薪酬體系、績效考核定下來。

接著你就來分析要達成這些小的目標還缺少什麼條件,或者說是你還缺什麼能力,那就針對性的去學,去湊齊條件。

全文內容就到這裡。我不知道你理解了我的邏輯了沒。這一整套職業規劃就是一個大的漏斗,從宏觀到微觀,從虛到實,從不可執行到可執行一步步來的。

職業規劃好後,自然是找工作,我在這裡教你高校找工作如何高效地找工作?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寫簡歷:如何製作高水平簡歷?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面試時自我介紹:面試的時候,如何自我介紹?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甚至還教你離:職離職前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好啦,打個廣告。

我工作之餘開了一個微信訂閱號,專門教你找工作、寫簡歷、面試。如果你需要,我在訂閱號里等你。

這個真的是二維碼喲,不信你就掃一掃~


怎樣進行職業規劃?確切地說應該是,怎樣才能進行靠譜的職業規劃?

我們需要首先對職業生涯及其發展進行分析。

職業生涯發展是一個全面的、綜合的、動態的、延續的過程。它需要你去審視你的過去(你的父母、家庭、資源和經歷等等),剖析你的現狀(你的受教育水平(學校、專業、周圍人群)、知識、技能、能力和個性素質乃至階層),展望你的將來(如何定位、如何學習和提升、如何擇業與就業、如何進行職場發展)並採取真切的行動。


職業生涯的發展本身就不是線性的,不可能被詳細明確地「規劃」,我們尤其需要意識到以下幾點:


①生涯在本質上是一個持續一生的過程,它受到個人內在和外在力量的影響。


生涯因個人動機、抱負和目標而形成、發展,它反映了個人的價值觀和信念,又受個體能力和外部條件、資源的限制。


生涯規劃和自我重塑都不是一步到位的,急切的重大的改變會欲速不達。一步一步的採取一些小的措施反而會使我們在重新界定自己的職業身份時,做到更加全面和更有依據。大多數職業生涯的轉變都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這個軌跡很少成為一條直線。


②人是變化發展的,了解自己的潛力很關鍵,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現狀。


隨著個體價值觀、家庭環境、工作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變化,每個人的職業期望都有或大或小的變化,因此它又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以動態和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自己,踏實行動,與其盲目規劃將來,不如踏實把握現在,在正確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努力提升自己的多方面知識、技能、能力與素質。


我始終堅持認為,最好的生涯規劃莫過於把握現在,把身邊的事情做好,把手頭的事情做到極致。


當你上升到一定層次,以前看起來似乎難以企及的工作都變得不再遙遠,狹窄的職業方向自然會拓寬。


③職業生涯不是通過「規劃」來獲得發展,而是通過持續不斷的行動。


職業生涯不可能通過幾個測試或量表決定,也不可能被完全規劃!它本身是個動態、延續的過程。(直到現在,我都不確定我十年後將在何方,生活狀態又會如何,此外,也不是諮詢師就不會面臨職業生涯問題,就像並非醫生就能不生病一樣)


生涯行動尤為關鍵:你並不可能通過在頭腦中的「反省」來發現「可能的自我」。人們是通過實踐而不是通過「反省」來了解到自己「可能的自我」(這個觀點非原創,而是國外某做生涯諮詢研究的大牛的,不過我在實踐中也深刻地感受到這一點)。打破框框並獲得心理支持的最佳途徑是:跳出我們平時生活的圈子、去接觸新的朋友,新的交際網路和專業群體。


如果說金錢改變和你有關的許多事情,那麼時間改變一切和你有關的事物。促使改變發生的除了就是長時間的持之以恆的有效行動。


生涯諮詢師做神馬?


生涯諮詢與輔導並不是直接給來訪者「指出一條明路」。


生涯諮詢師不會代替來訪者做出決策。生涯諮詢師更多的是引導和傾聽、互動,通過理論框架來引導來訪者更加詳細深入地分析自己,傾聽來訪者的意願和情感,提供基本的職業信息,提供求職技巧方面的培訓。再靠譜的職業規劃,最終都有賴於我們自己而不是任何別人或所謂的大師。


職業生涯諮詢師並非聖賢或先知,不過是引導別人去思考,鼓勵別人去行動,提供力所能及的信息和幫助,並不會輕易給人「指出明路」或代替別人做出選擇。


那些能幫你在短時間迅速進行生涯規劃乃至人生規劃的,不要輕易相信,更大可能是騙子或忽悠大師!!


小結:怎樣進行有效地職業規劃?


1.適當了解和學習職業規劃理論,學會如何去更好地進行自我分析與評判


2.不斷摸索和了解行業與職業信息,包括互聯網搜索、職業人士訪談、實習等,結識感興趣行業或崗位的人。


3.實踐,實踐還是TMD實踐,走出去而不是空想,在實踐基礎上反思,不要想著一步到位


4.努力學習和提升自己,離開了這一點,規劃都是扯淡。


5.找靠譜的職業生涯諮詢師(凡是一步到位、包治百病式的都要警惕)有一定的效果,但最終依賴的一定是自己,沒人能代替你做出規劃,也沒人能代替你去生活和感受。


如果您覺得靠譜,不介意您點個贊。


暫時就這麼多,有興趣的可以移步我的知乎專欄,放心我不會忽悠你做諮詢


騏驥堂 - 知乎專欄


其實你所提到的問題是大部分學生都會遇到的,也就是本專業學的知識不夠精、不夠有就業競爭力。事實上大部分中國的本科生在畢業後都從事著和本科所學專業沒有直接聯繫的工作。


你的問題問得比較大,我比較擅長的是商科方面的職業規劃(金融、會計、市場、管理諮詢、供應鏈管理、酒店管理等),而這樣的商科領域(行業)是許多理工文科專業的學生畢業後也可以涉足的,以下我就來談談我對職業規劃(商科為主)的理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認為職業規劃必須基於對行業的了解,而不是停留在純粹的性格測試分析、高談闊論一些人生哲理和興趣開發。其實國內的職業規劃自十多年前開始出現至今一直沒能得到長足的發展和社會的認可,正是由於傳統職業規劃缺乏對特定行業及細分領域的實際經驗所致,因此只能止步於前段的性格分析和人生哲理的宏觀層面。因此,我從不認為有任何一個個人能夠做好「全科」的職業規劃,設想一下,比如你想從事和足球相關的工作,也考慮找和大學本科航空航天專業對口的工作,這時出現一個職業規劃師告訴你不論你想做什麼行當,你都可以問他,因為他對任何行業都了解「深入」,你敢信?


當然,在我眼中,職業規劃的前幾步是也必須包含對性格和三觀的定位的。首先是,要定位的是自己的三觀,說的直白點,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不同,那麼三觀決定了一個人想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是物質更多?還是精神層面更多?還是別的什麼?這些都想清楚了才到下一步,去分析自己的性格、興趣和能力。這三點裡面,根據我的實踐,我認為性格是重中之重,性格不合適,能力和興趣都是空中樓閣。能力有先天優勢和自身基礎,但一定程度上也能後天通過實踐培養和提高,對於興趣,也可以通過後天挖掘和培養,但我希望大家不要對其定義局限在某一具體的形式上,比如愛打遊戲,愛足球等,打遊戲和足球相關的工作有多少?所以我建議更多的時候要將一些精神層次上的東西納入考慮範疇,比如項目完成後的成就感、市場策劃完美實施後的那分激動、作諮詢出差跑遍天南地北後無所不知的滿足感等等這些其實都是興趣的一部分。如果你認可性格最重要的觀點,那麼下一步就是通過一些性格測試去定位你的性格適合什麼樣的職業,MBTI等測試都是很不錯的系統,但終究只能給出一個大概的範圍,需要我們通過「歸類、篩選」來縮小值得去嘗試的職業。


那麼接下來最關鍵的就是如何更精確地定位,需要的正是我上面提到的「加深對行業的了解」。說到如何加深對行業的了解,可以有很多種辦法,比如找業內人士進行探討和學習、去實戰中感受和感悟(比如實習和對應領域的實踐活動)、也可以讀一些相關的書籍,比如你想了解市場營銷可以讀讀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場營銷管理》、對管理諮詢感興趣可以讀讀經典的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定位》系列(傑克特勞特寫的),如果你想先對全部商科領域現有全局了解可以讀讀去由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方向的力量-商科職業規劃》,這本職業規劃書專註各行業內幕和數據等乾貨,和傳統的心靈雞湯式的職業規劃是完全兩種模式,如果對於這樣的書籍你很難讀懂,說明可能你的知識構架基礎有問題,建議你看一下商科基礎課程相關資料。


一切答案轉載前請聯繫本人,須經書面授權


最近,有很多小夥伴們在大叔的微信公眾號里給大叔留言,希望大叔就當下的每個行業,結合【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和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大叔非常肯定這些小夥伴們的求知心,這非常好;然後,大叔想說,關於這樣的各個行業的分析,有兩本市面上的書已經分析得非常好了(如果你想了解各個行業的發展趨勢,請回復「行業趨勢」,給你看這本書。)


首先,大叔需要和大家強調的一點是,當你在做職業規劃的過程中,請務必站在時代變革和時代發展趨勢的大環境下去做選擇。


當下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這個時代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我們所做的所有的長期計劃很有可能無法實現。


舉個例子,在人類的一萬年文明中,由於科技技術產生的變革才經過了短短的二百年,而正是這短短的二百年光景,讓人類文明經歷了由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互聯網文明,直到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文明,而且未來時代更迭的速度會越來越快。隨著電腦晶元每兩年升級換代一次的速率來看,等到2030年,待電腦晶元進入到納米級的時候,我們的智能手機很可能會消失,從而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大家現在可以低頭看看自己和身邊人的手機,看看有哪些小夥伴還在用的是以前的老式手機呢;還有一個問題是,你問問你自己,你平均幾年換一次手機呢?


所以,如果我們要想給自己制定以個長期的發展計劃,這在工業時代很有可能會實現,畢竟那會,時代變革的相對慢一些嘛,可是現在呢?時代發展太快了,不信你去看看創業公司或者問問在創業公司上班的小夥伴就知道了,創業公司就是隨著新時代的發展衍變出來的,幫助人們享受更好的服務的新物種。這種物種必須快速迭代,無論產品和服務,這樣才能滿足人們對更好生活的嚮往。


以上,請大家注意到一個字——「更」,要知道,隨著人們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後,他們對服務和流程化的的需求是越來越高的。

—— 大叔答疑時間 ——

Q1:大叔,為什麼我去專業職業規劃公司做職業規劃都沒啥用啊?

A1:在當下,很多從事專業給職場人和大學生做職業規劃的公司,會或多或少的忽略以下幾點:

一、忽略隨著科技技術大爆發和信息大爆炸帶來的時代的快速變革和發展

1、很多公司都認為,這種時代的快速變革和發展對職場人和大學生的未來發展,起的作用不值得一提。可是他們忽略了一點——任何時候,都是時代造就了新的行業,新的行業造就了新的崗位,新的崗位造就了新的公司;

(見大叔微信公眾號【新粉必讀】菜單欄——《如何找到喜歡的工作》)


2、現在的變革速度比以前更快,這也是毋庸置疑的會給大家造成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沒辦法,在未來,咱們必須順勢而行才可以,把自己當成一隻「菜鳥」,不斷的跟上社會的變革和發展,這樣,咱們才能在不斷變革的未來找到機遇。(在此,你回復「安全感」,給你看一篇文章)

二、忽略人的成長性和主觀能動性要素

如果你在畢業的前後半年分別做過一次職業發展性格測評(類似MBTI)測試(你可以回復「MBTI」,給你看一篇文章),你會發現,你的這兩次結果都會改變,為什麼——人都會成長,都會改變去適應這個社會。而當下很多從事職業規劃的機構都會忽略人的這一特點,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花高價去做職業發展規劃,到最後並沒有什麼作用。

三、那些職業/生涯規劃師不願意告訴你的

1、按照經濟學教父亞當-斯密的說話,職業規劃師屬於自由職業,屬於「按件計費」的行業,而做職業規劃的很多小夥伴,恰好又是沒有什麼錢的小夥伴,對於高昂的職業規劃培訓班而言,往往是望塵莫及。


2、此外,在大叔從業十幾年的工作和實習經驗來看,大叔更鼓勵大家在自己的職業發展過程中,無論大家未來是否可以成為投資人、老闆和自由職業,起碼在當下的上班過程中,希望可以在業餘中多去嘗試。


現在的時代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時代的變革越來越快,每個人都可以做著不只一種職業。比如你上班是職員,下班你很有可能是割手、是培訓師、是專欄作家等等,還記得大叔說的那句話么?

「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建議,而埋沒自己的才能。」

3、類似職業規劃培訓班一定要有試聽環節,而你本人要去實際體驗一下,如果覺得好再付費,這是大叔的忠告。

四、職業/生涯規劃師的諮詢質量參差不齊,受眾也叫苦連天

這是線上教育平台最大的一個問題,即師資無法保證,即使有權威的機構對師資進行監管和評價也沒有用。那問題來了,怎麼解決——受眾的口碑,有且只有這一個辦法。要知道,職業規劃的技能誰都會,可這一行的大咖必須得是有豐富閱歷和經歷,且有獨特個人魅力的人才能勝任。


而作為一名自由職業者而言,一名職業/生涯規劃師必須要具備培訓、即興演講、寫作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他應該讀過海量的文學、歷史、哲學和科技等方面的書,他不僅是一位長者,更是一位智慧的傳遞者。


很遺憾,這樣的人,大叔到目前為止,見過的很少。

Q2:大叔,我們如何才能做好職業規劃?


A2:以下的做職業規劃的辦法,大家可以嘗試:

第一步:找到時代的發展趨勢,並結合你所在的行業去定位自己;

1.去看大叔在本文開頭給大家推薦的書就搞定,此外,你要經常看大叔的文章;

2.職場是憑藉你自己擅長的技能去換工資,和自由職業、當老闆和投資人不同,千萬別拿自己的興趣去換工資;(你可以回復「四個象限」給你看一篇文章)


第二步:先上車、再買票、然後換座位;

1. 無論你對當下的工作是否滿意,記得都要給自己未來定一個1-2年的發展機會,看看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按照【新粉必讀】菜單欄中《破糾結技Get》的第一篇文章中,選工作的辦法(按照自己最在意的三個工作要素去選工作),去實際操作;


2.如果你不滿意自己的當下的工作,就要在業餘的期間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文章見【新粉必讀】菜單欄的《如何找自己喜歡的工作》),按裡面的方法去操作;


第三步:去買輛車開/買車僱人開;

第四步:投資擁有車輛的公司;


這兩步大家別急,一切水到渠成,如果你對第三步和第四步也有興趣,請關注大叔微信公眾號【新粉必讀】菜單欄的《IP和新工作機遇》和大叔每周末發的文章;

以上的重點是,建議大家要多去嘗試,在嘗試中定義自己未來的發展道路,千萬別害怕,要知道,害怕的本身就是害怕。

Q3:大叔,你建議我們去做職業規劃么?


A3:所謂職業規劃,必須要掌握當下和未來的所有行業(包括細分行業)、所有公司和所有崗位的組合,然後必須得了解你所有的一切後,給你的針對性建議,可是,以下幾點,職業規劃(生涯規劃)很可做不到:

1、不可能了解你的全部成長過程(你自己也不一定了解你自己);


2、不可能掌握未來和當下所有行業(包括各種垂直、細分行業)、所有公司和所有崗位的組合的信息;


3、等專業的職業規劃機構諮詢師了解了上述第1條和第2條後,再幫你做規劃時,時代早就更替了,陳舊信息的只是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那給你的答案也是無用的;


4、如果你讀過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和了解過一些《量子物理學》的嘗試,你會發現未來是不可預測的,唯一可以預測的是,你要問問你自己——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根據時代的發展「順勢而為」。


5、未來的你的每一天,不一定要按照你的預定計划進行,一切充滿了隨機性,就像人類出生,從本質上來說,就是黑天鵝事件,即偶然存在的;

大叔年輕的時候也很迷茫,一路走來,最感謝的是父母的鼓勵和陪伴。大叔也參加過一些市面上權威的職業規劃課程,可最終的結果卻沒有讓大叔滿意,於是,大叔開始閱讀,開始去請教大叔所在母校的老師,請教身邊的HR朋友,同時,也利用業餘的時間,去尋找自己究竟想要什麼,開啟了瘋狂試錯模式……這是一段每個人都有的過程,大家必須要去嘗試才可以,否則,就是跟隨別人的決定做決定,如果那樣的話,你自己也不會開心的。


中國的科舉考試和當下的高考是最公平的考試,於是就有了在咱們18歲之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代,很多小夥伴在18歲之前,並未想過自己的未來想要做什麼,好不容易讀了大學,在盡情的happy後,到找工作的時候就陷入一片迷茫,這很正常,咱們欣然接受就行,不必自責,因為過去的已經過去了。


對於未來,只要你從現在開始去尋找,去試錯,是完全可以迎頭趕上的,特別喜歡著名主持人曹啟泰先生一本書(今天你回復「機票」,給你看這本書)里的一句話——

「未來,當你成功的那一刻時,在過去所有的你認為是錯的東西,

都會在那一瞬間連起來,變成對的」

大叔在這裡想說,這世間本無對錯,又何必那麼在意,當下的得失心是造成你不幸福的源泉。

「每個人生來都不同,找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即可,別那麼在意別人的眼光」

如果你真的想做職業規劃,建議你先好好問問做過這些諮詢的小夥伴們,必須在貨比三家後再做決定,那些職業規劃課程必須要有試聽部分,不然咋保證質量呢,對吧~(學機靈點~)

Q4:大叔,為什麼只能每周二和每周四免費答疑?


A4:大叔現在開這個微信公眾號是利用業餘時間,和大家一樣,大叔的工作壓力也很大,畢竟也要帶團隊完成業績指標(KPI),所以只能每周二和周四晚7點到10點答疑;

Q5:大叔,那找你答疑可以收穫什麼呢?


A5:這裡大叔要賣個關子啦,答疑的效果你可以去問問QQ群的小夥伴們。(具體可以加大叔的QQ群,方法在「老粉都懂」的「找大叔答疑」),此外,你可以看看大叔在知乎上的回答(你回復「信賴」即可獲得鏈接)。

Q6:大叔,如果要即時性找你答疑咋辦?


A6:建議你可以先看看【一看就懂】和【新粉必讀】里的文章和大叔微信公眾號里的文章,無論是職場類的「如何破短期糾結」、「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IP和新機遇」和「如何換工作」系列,還是情感類專欄「如何找到自己心儀的另一半」,都會有所收穫;


關於即時性的答疑環節,大叔會以另外一種形式推出,敬請關注。

——————————————


【大叔曰】

1、很多小夥伴們想通過做一次職業規劃就解決自身困惑的這個想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變得不可行了。隨著科技技術大爆發和信息的指數級增長,讓未來變得不可預測,我們只能順勢而為,在成長中不斷嘗試,通過快速嘗試自己在未來的可能性,才能找到屬於自己在未來的發展;


2、職業規劃不應該是單次性的產品,更多的應該是一種成長上的陪伴,正如一本書《學會提問》中所講,「當你當下的主要問題解決後,次要問題就會變成主要問題」,所以請大家如果想做職業規劃,可以找一家「陪伴型」的公司,尤其要考慮授課老師的質量,一定要去試聽老師的課和看老師的口碑;


3、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任何產品都將失去「產品」的概念,而擁有更好的服務提供商會贏得先機。大叔在此鼓勵大家都開啟自己的服務,成為一名IP。


4、此外,如果你對如何購買高校的職業規劃服務感興趣,建議你回復「買時間」,給你看一篇文章。


怎樣進行職業規劃?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也涉及很多方面,對每個人來說,身處不同的生涯發展階段,會面臨不同的生涯問題,也會有不同的應對方案,故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不過從題主的描述來看,題主面臨的是研究生畢業的職業選擇問題,也就是生涯諮詢中我們常說的職業定位問題。

職業定位通常指在進入職場之前的迷茫狀態,我們不知道有什麼樣的職業,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

關於職業定位,在職業生涯中我們常用的「三點一線模型」(三點一線即目標、優勢和價值)可以提供一些思考的思路,題主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問題嘗試自我梳理一下。

職業定位第一問:我們要了解職業世界有什麼機會?即我們可選的目標都有哪些?

從客觀來講,其實職業世界的所有機會都可以作為我們的目標,只要我們有對應的能力即可。但是我們在看職業目標的時候,我們的出發點還是有哪些適合我們的職業機會,因此,我們會使用霍蘭德這個工具來輔助我們了解,再講述具體的步驟前,我們先看看什麼是霍蘭德理論。

霍蘭德類型論是早期職業選擇理論「特質因素論」(trait-and-factor theory)(特質因素論就是研究個人心理特質與職業因素相匹配的理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理論。該理論(Holland,1997)認為:

1、選擇一種職業,是人格的表現;
2、既然職業興趣是人格的呈現,那職業興趣測驗就是一種人格測驗;
3、職業刻板化印象是可靠的,而且有重要的心理和社會意義;
4、從事相同職業的成員,有相似的人格與相似的個人發展史;
5、由於同一職業團體的人有相似的人格,他們對於各種情境與問題的反應方式也大體相似,並且因此塑造出特有的人際環境;
6、個人的職業滿意度、職業穩定性與職業成就,取決於個人的人格與工作環境之間的適配性。

基於以上原則,霍蘭德將外部職業環境分為六大類,與之對應的,同時也有六大類型的人去從事和自己類型相同的職業,具體分為:實際型(Realistic type)、研究性(Investigative type)、藝術型(Artistic type)、社會型(Social type)、企業型(Enterprising
type)和傳統型(Conventional type)

那了解了霍蘭德類型論,我們來看看如何使用霍蘭德類型論來了解職業世界的機會,具體來說:

step1:正式測評:首先使用霍蘭德的正式測評《職業自我探索量表》(self-Directed
Search,簡稱SDS)來了解自己的霍蘭德代碼,大家可以在網上找到很多的測評。

這邊也附一個簡易版的免費測評鏈接:http://www.xjy.cn/ceping/holland.html,看到測評結果後,可以得到自己的測評後的霍蘭德代碼;

step2:非正式評估:拿到測評的結果後,再問自己一些問題。

比如:回憶你最喜歡的三件事;回憶你最擅長的三件事;回憶你最崇拜的三個人等等,想更多的細節更好,從中去看自己喜歡的人或者事跟霍蘭德的哪些代碼比較接近,只要自己覺得自己符合這些特徵就好,這時綜合正式測評與非正式評估,得出自己的霍蘭德代碼;

step3:根據自己的霍蘭德代碼,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類群,這裡面如果霍蘭德代碼選不出來,我們開始參考職能而不是具體職業來進行定位。

比如:R型的職能原型就是技術,所有和技術相關的只能都可以往R型靠攏,比如技術工人等;I型職能原型就是研究,比如科研院校的研究員;A型職能原型是藝術創造者,比如演員、畫家等等;S型職能原型是輔助者,比如護士,教師等;E型職能原型是推動者,比如創業家,銷售等等;C型職能原型是保守維護者,比如會計、文秘等等。大家也可以參考下面的職業世界地圖。

職業定位第二問:我們「憑什麼」能hold住這樣的職業。

很多人對感興趣的職業不確定是否能做好;也有人不知職場需要提升什麼、如何提升;或者面對職業選擇沒信心。

出現這種情況後,多數人會「病急亂投醫」。比如不加區分的學習,看到什麼學什麼,總也學不夠(比如考證一族)馬上學;比如用各種測評來評估自己,卻總有懷疑;再比如聽各種過來人意見,越聽越亂。

這樣會讓自己越來越焦慮或迷茫,對自己沒信心。甚至他們不願意突破,覺得這輩子就這樣了。學會從自己過往成長經歷中梳理經驗,總結能力,腳踏實地,並遷移優勢,或者規避劣勢,有所側重的選擇職業和提升職業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

一般情況下,我們更多的說的是「知識」,我學什麼專業,我懂什麼。比如題主所說大學學的是光電子,研究生期間讀的是光學工程,其實都屬於知識層面的信息,而實際上從生涯的角度,我們會從三個層面來看能力,知識、技能、才幹。我們稱之為能力的三核

能力三核中:

知識就是我們知道、懂得的東西,我們所接收到的知識和信息,一般通過資格證書呈現。比如,題主提到的光電子專業,光學工程等。

技能是我們能操作和完成的事情,往往需要在做中呈現或靠結果呈現。比如,計算機編程能力等。學習過程中的很多技能往往可以遷移到工作中的。

③而才幹是我們在天賦基礎上習得或長期訓練而形成的個性、品質,常常會無意識的呈現出來,常常需要與知識、技能組合才能顯現並被覺察。當技能被你自己運用到不以為然,而別人卻羨慕不已的時候,它就成為了我們的才幹。

在能力三核中,知識是很難遷移的,而技能才幹是可以遷移的。

很多人常常進入不了喜歡的領域,其實是因為在知識上存在障礙,他需要快速的學習知識,來進入某個領域,就是我們常說的「入行」。職場上的新員工,文化水平都差不多,但卻在經過一段時間後表現參差不齊,其實是來自於技能的發揮。

所以快速的把學到的知識變成技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核心。因為技能是需要刻意練習,所以如果你和別人都差不多,練習是快速提升技能最好的方式。

那面對我們適合的職業類群,我們可以通過看招聘啟事,分析對方要求的能力三核,判斷自己能否勝任,也可以有對應的能力提升。

職業定位第三問:什麼對自己最重要,問自己要什麼。

你可能會很奇怪這個問題還需要問嗎?我們追求的都一樣啊,幸福美好的生活,最好錢越多越好。但是如果我問你當下只能滿足一樣,你最看重的東西,你希望滿足哪一樣。

所以當人們不清晰自己這個階段到底要追求什麼的時候就很容易陷入迷茫。當我們清晰了我要什麼,接下來就要看看外部的職業世界有哪些目標能滿足我的需求。

而所有這些的根源都是在與我們沒有清晰自己的價值觀,我們沒有辦法堅持自己的價值觀。

對於想要的東西的三種態度:捨棄、付出和知足;最不靠譜的是等待。而對於價值觀最重要的事情是排序。

價值觀有很多種分類系統,而在職業生涯領域我們主要關注人們的「職業價值觀」。

職業價值觀是人們選擇職業的核心因素,是我們通過工作來實現的人生價值。職業價值觀也是隨著職場階段的變化而變化的。

在職業價值觀系統里,以生涯輔導大師舒伯的13項職業價值觀最為著名。這13項職業價值觀分別是:利他主義、美感、智力刺激、成就感、獨立性、聲望地位、管理、經濟報酬、社會交往、舒適(環境)、安全感、人際關係(上司、同事)、追求新意。

大家可以通過測評(附測評鏈接:http://www.xjy.cn/ceping/a/14#main)得出自己的職業價值觀,也可以使用13選8,8選6和6選3,逐步排除的方法選出自己當下最看中的3項職業價值觀,並給TA一個屬於自己的定義,在未來的求職選擇中作為自己最後選擇的標準。

回顧:職業定位的「三點一線」模型。

1.首先,我們通過霍蘭德理論梳理了我們可能適合的職業,了解我們要關注哪些機會(即有什麼)

2.其次,我們梳理自己的能力優勢(即憑什麼),看這些機會或可能性中,哪些我們能力HOLD住,或者在其中更有優勢。這就讓我們的目標更加聚焦;

3.最後,我們探索了自己看重的職業價值,了解自己的核心職業價值觀。這個過程會讓我們進一步聚焦在我們有能力拿到的多個職業機會中,鎖定那個內心更想要的目標職業。(要什麼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公眾號:生涯研習社(公眾號ID:xjysyyxs)

尋求專業的職業生涯服務請戳:新精英生涯


為什麼你如此拚命卻還是屌絲?

今兒個,咱們,不寫乾貨,聊點有意思的。


幾周前參加年會,很幸運,成功錯過所有獎項。得不得獎無關緊要,但我驚訝的發現,傳統行業的強大超越了我的想像,一個銷售經理或骨幹,30歲內年入百萬的大有人在,更重要的是,開著豪車,生活有品味,談吐不凡,禮儀有加。再看一看互聯網行業,30歲內要做到年入百萬,需要好起點加上持續努力,一般要做到VP或高級總監以上,99%的人難以達到。即便是BAT,做到總監,也需要加上股票收益,才有可能達到百萬收入。整個年會,完全就是傳統金融從業者吊打我們互聯網從業者,注意,這裡指的不是金融專業人士,而是在金融行業的銷售主體人員。他們並非高學歷或高技能。


聯想到幾天前一次飯局,一家傳統公司的銷售人員想找我聊一聊合作的事。來的都是俊男美女,大約30歲左右,年輕的大約20多歲,聊完後去取車,驚呆了,一輛瑪莎拉蒂,一輛保時捷,一輛賓士S級,而咱們的車只是20多萬的MINI,相比而言,我們好寒酸。


再看一看身邊做銷售的朋友怎麼樣。女友做銷售的,五年工作經驗,總監級別,也近百萬;親姐做銷售的,多年銷售骨幹經驗,雖然不夠百萬年薪,但提成加福利,也有大幾十萬了,經過持續的奮鬥努力,買的中信紅樹灣的豪宅,衣食無憂。


今年,我開始做互聯網金融。老姐很開心,用她的話說,你數學好,腦子轉得快,做金融太好了,然後巴拉巴拉她的哪個朋友做金融銷售兩年就賺了幾百萬之類的。但是我卻不是搞金融的,我搞的是互聯網市場運營,苦逼而屌絲。


回到正題,也許有人會反駁我,傳統行業低的薪資多低,你說的只是少數。這一點我承認,傳統行業低的很低,但是年入百萬的比例,遠勝於互聯網職業。

一方面,互聯網行業起步晚,所有的互聯網公司市值加起來,遠遠低於傳統公司總和,並且相當一部分互聯網公司存在很大的估值泡沫,所以我們看到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都小的可憐,即便估值很高,福利都跟不上,只能依靠短期的高薪去留人,注意,是短期,除了BAT以及少數二線互聯網公司,都比較屌絲。另一方面,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還不能創造太多的利潤,互聯網要幹掉中介,給用戶利益,無論是淘寶,百度,360,優步,還有像互聯網金融,很大一部分利益都給了用戶,利益給了用戶,利潤當然要小很多了。


像我參加的這次年會,優秀的銷售可以拿幾十萬的年終獎金,年提成百萬以上,那是因為他們實實在在創造了利潤,拿錢理所當然。但是互聯網端還很難創造這樣多的利潤,絕大多數還是虧損的,拿不到錢也是應該的。


說這些,絕不是看不起互聯網行業。從銷售員創造這麼多的利潤來講,更表明了,互聯網比我們想像的要小,我們知道B端的產品,銷售的臨門一腳是必須存在的,但是在C端,居然還如此的依賴銷售人員,中介不僅沒有被幹掉,反而還很強盛。因為整個社會的互聯網信息化程度並不高,要知道,全世界還有50%的人不知道互聯網為何物。


知恥而後勇,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改造還任重道遠,才剛剛開始。但我今天絕不是要告訴大家,互聯網的從業者當前是屌絲的,未來是光明的。這是事實,不需要我說,因為隨著移動互聯網深入到我們的生活,隨著5G時代的來臨,隨著整個社會的消費升級,互聯網所創造的便捷(上網購物叫車看視頻就是爽),透明(再也不擔心被黑了,部分取代中介),智能(語音搜索、智能控制/ARVR)將深入人心,到那個時候,互聯網從業者,可以獲得豐厚的收入,然而,能否像傳統成功人士那樣,品質生活,健康生活呢?


繞了個大彎,終於回到我想說的話了。


很多人笑話互聯網從業者屌絲,死宅。不愛健身,不修邊幅,老土,加班多(多到加班至死),不善人際,拒絕應酬。不有句笑話么,程序猿,人傻錢多死的快。錢真不多,工作五年內的程序猿,年入50萬的都很少,百萬那真是罕見。但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身體健康,生活健康。


我一直好奇,為什麼互聯網從業者事業進展緩慢?相比銷售,互聯網從業者大多死工資,今年10K,明年15K,後年25K,這還是好的,很難有質的飛躍。女友告訴我,原因在於圈子。互聯網從業者太封閉。雖說信息接收很快,但是缺少人際交流。我們看了無數篇房價會漲的文章,即便有了錢,真正買的是少數。我們看了無數大佬的奮鬥經歷,但真正付諸行動的更是少數。互聯網從業者,最缺的是走出去,多看一看,多交一些朋友,各行各業,尤其是比自己厲害的朋友。只有聽他們親口說,看他們的為人處世,生活方式,才能學到更多,才能突破當前的困局。要知道,我身邊的許多銷售買房,正是因為人際廣泛,身邊的老闆和成功人士多,在他們的指導和刺激下,狠心買了房。也許你會說,我也認識很多企業主和成功人士啊,但是你們只是網上聊一聊,連見面吃飯的機會都少。還是要多走出去,多看一看。


有人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互聯網從業者都太年輕,我們需要一些有生活閱歷,經歷過人生酸甜苦辣的人指點,也需要多跟一些成功人士交流,做朋友。並不是說我們要去搞人脈,而是在人際交往中看到不足,看到機會,提升自己。這也是我的短板,希望能逐步去改變。


拒絕封閉,OPEN自己。不再局限自己,如果是做運營的,可以學學產品;如果是經理,可以站在VP的角度多考慮問題;如果做互聯網的,可以去傳統行業看看。現在傳統行業都在說像互聯網學習,但我認為互聯網也應該多像傳統行業學習,也許你覺得銷售很LOW,但是人家不僅收入高,更重要的是,人家生活過得很好,品味生活,健康生活,不一定說非得要懂互聯網,要知道大部分土豪跟互聯網半點關係都沒。


說一說我這一年的變化吧:我打60分,沒有升職加薪,但是視野開闊很多,對生活和工作有了新的認知。


以前假期除了逛街就是看電影,現在經常會去爬爬山,開車逗留在周邊的城市,每周讀一本書,見幾個朋友,講一次線上培訓課,儘管很爛;電影依然愛看,6分以上必看。

以前覺得缺錢,現在錢並不多,但花的越來越多,賺的也越來越多。多了一些業餘收入,理財也增加了一些,湊錢買了房。

以前認識的人少,現在認識了許多牛人,有年紀輕輕就事業有成的90後CEO,也有早已財務自由家財萬貫的投資人,非常牛的朋友,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以前從未接觸的東西,我非常感謝他們。慢慢嗎,我也開始學會總結商業模式,思考所處行業的未來及演變過程,還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保持開放心態,努力結交更多朋友。本周末會去廣州一家大型硬體企業參觀,給他們公司做一次培訓,儘管這對我來說太艱難,但生活總是這麼艱難。


我們讀書的時候,一定都許過這樣的願望:開一家咖啡廳,夜晚的時候,打烊了,自己沖一杯咖啡,與愛人在燈光下看書;開一家公司,賺很多錢,帶上愛人週遊世界,或者是定居在像麗江這樣的小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但工作幾年後,夢想早忘了。


我一度非常想創業,想自由,想擁有財富。但是我現在覺得,如果有一天,只做一家小而美得企業,然後讓合伙人打理,去不同的企業當個小顧問,幫助他們轉型,實現更大的成功,這也是很快樂。這是理想,也許現實沒這麼棒,但萬一實現了呢?


我在煙台上的學,山東非常美。雖然現在定居在深圳,但有一天,我也許會去山東呆著。然後一路旅遊,一路拜訪不同的人,要是有企業瞧得起我,我也願意免費去講點課,就這樣,自由的旅行這一生,在前進的過程中,財富也好,名利也好,幸福也好,都自然的跟隨而來。


所以生活可以不可以是這樣的,有一條主線,積極,快樂,開放的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收穫朋友,知識,最終收穫財富和愛人。就好像樹一樣,向上伸展是主幹,而財富,名利,愛情等,都像是枝幹上開出的花和果,只要主幹茂盛,枝幹就會有依靠,也一定會開出好的花和果。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在信息透明化,交易電子化的同時,也帶來了行業的激烈競爭,但我們享受這種競爭的樂趣。2016,在新的一年,朋友們,祝福大家身體更棒,朋友更多,財源廣進,OPEN自己,擁抱未來!


別浪費時間做什麼職業發展計划了。這就是我對年輕人的職場建議。如果你剛剛步入職場,職業規劃往往只會讓你一團糟。它會讓你不知所措,並且會影響你追求事業成功的能力。執著的想要制定一個職業發展規劃只會讓你產生很多困惑,沮喪,甚至痛苦。

因為, 當你連有哪些職業選擇都不知道的時候,你怎麼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即使你確定了一個職業目標,你又怎麼能知道需要付出什麼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呢?或者,當你連自己喜歡做什麼或擅長做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你怎麼做自己的職業規劃?難怪很多年輕的職場人會感到迷茫和困惑。講真的,職業規劃對你們來說並不現實。

事實是,我認識的大部分非常成功的人,都從來沒有計划去做他們現在所從事的職業。我也是一樣。當我才二十幾歲的時候從來沒想過我會在一個玩具公司和電腦公司工作,也沒想到我大部分的職業生涯會在中國度過;我從沒想過我會自己開公司並成為一個職業和人才發展的專家。事實是,我從來都沒有過一個特定的事業目標或者職業規劃。但是在我尋找激情和去往成功的路上,我意識到有三件事是至關重要的。

方向--作為一個年輕人,你要試圖為你的職業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只要大致的方向是對的就好。因為如果你的方向錯了,你的任何努力或決策都不會為你帶來你所追求的成功。

如何判斷你的方向是否正確,我一般會告訴大家,你必須找到屬於你自己的三個元素。然後你要確定你的工作環境能滿足這三個元素。一旦你確定了這三個元素,不管你遇到什麼新的機會,你首先要判斷它能多大程度滿足你的三個元素。如果它們並不能滿足,或是只能滿足一點點,那麼抱歉了,這個環境並不會讓你很開心或者激勵你長時間的在那裡工作。

舉個例子,當我還是一個產品研發工程師的時候,定義我工作環境的三個元素就是工藝/製作、產品設計和分析性思維。怪不得我後來工作既不開心也沒有動力。因為這三個元素里沒有一個是我特別感興趣或者關心的。離開工程師崗位之後,我開始探索能激勵我甚至讓我充滿熱情的事物。我用了大概一個月的時間進行自我反思,最終得出了三個元素,那就是商業、幫助別人和中國。

自那以後,我一直用這三個元素來幫我找到適合我和符合我目標的平台。如果這三個元素在我考慮的新機會中比重不大, 我就會放棄它然後繼續尋找。所以, 在我所有的職場變動和工作中, 你都會看到這三個元素。

靈感--想要對你所做的事充滿激情, 卻不知道如何去找到它?那你需要靈感,它可以來自你遇到的人, 你到過的地方, 或你所做的事情。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 我先是發現了我不喜歡做的事, 但完全不清楚我到底喜歡做什麼。我只知道我需要離開讓我沒有靈感的環境。

然後, 我試著和那些對自己的事業充滿活力、激情和樂在其中的人交流。這些人都是值得我深入了解的。你可能並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那麼喜歡自己的工作, 但值得去了解清楚。我會問他們是如何找到讓他們充滿激情的事業。他們從哪裡得到了靈感?他們如何應對艱巨的職業挑戰?這類人會給你帶來很多值得借鑒和嘗試的想法和靈感。

有一個人,我以前在王安電腦的老闆,就曾今對我的事業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事實上, 他就是我加入公司的一個重要原因。他精力充沛、有魅力、風度翩翩、 大方、 積極。我從他那兒得到了很多對自己職業生涯的啟發, 學到了該如何實現我的職業目標。這些不光來源於平時和他的交流, 更多是通過觀察他在工作中的所作所為。

行動-- 如果你只是坐在那裡憑空遐想, 你永遠不會有靈感,也不會發現自己真正喜歡做什麼。你必須通過親身實踐來了解你對一些事情的感受以及你對它們的反應。所以, 為了能更好地了解自己, 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 快點行動起來,去找些事兒做,任何事都行!

對我來說, 25歲時的中國之旅改變了我的人生。那次旅行是我留在這裡超過20年的原因。在讀 MBA 的時候, 我加入了亞洲管理學生協會, 從而發現了自己對領導力的潛力和興趣。和我的叔叔們談論他們的工作同樣啟發了我。在我的整個職業生涯中, 某些對話和經歷引導了我去我追求不一樣的東西,而現在這些東西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所以,積極邀請那些你認為優秀的人去喝咖啡或吃午飯。學習他們的經驗,包括對自己工作的想法和建議, 他們為什麼喜歡這份工作, 以及怎麼才能做好這份工作。在社交活動中認識更多人,做志願者,多參加一些活動,出席研討會,參觀一些新地方。這些都很好!而待在家裡看書,看視頻,聽直播?這就不好說了。

方向!靈感!行動! 與其折磨自己去制定一個職業計劃, 不如把自己引導到一個正確的方向上, 在你遇到的人和你經歷的事情中尋找靈感, 去探索世界而不是規劃未來。我們且把這些叫做你的職業規劃吧。我認識的很多在事業上成功和快樂的人都是這樣做的。

--------------------------------------------------------------------------------------------

點擊鏈接訪問 職商網:http://www.zhishangwang.com

更多職業發展的精彩內容和專業知識,遠見和建議,請關註:

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Larry聊職商(LarryWangABC)

--------------------------------------------------------------------------------------

Don』t bother trying to come up with a career plan. That』s my career advice to young people. If you』re beginning your career, career planning will just screw you up. It will paralyze you and mess with your ability to pursue your career success. At least, being obsessed with coming up with a career plan is a great way to create a lot of confusion, frustration, and misery for yourself.

Because, consider this. How do you make a career plan when you have little idea what career choices and options are out there and available to you? Even if you identify a career objective, what』s your ability to know what it takes to achieve it? Or, how do you determine a career plan when you don』t even know what you like doing or are really good at yet? No wonder so many young professionals are lost and confused. Because frankly, career planning isn』t realistic.

Instead, here』s the reality. Most of the highly successful people I know never planned to pursue what they』re currently doing right now. This includes me. I never could have imagined my career path back when I was in my 20s. I never thought I』d work for a toy company, a computer company, or spend most of my career in China. I never thought I』d start my own company and become a career and talent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The truth is, I』ve never had a specific career objective or a career plan. But to find my passion and achieve the success I sought, I did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three things.

Direction – As a young person, just try to determine a good road to travel for your career. Just generally point yourself in the right direction. Because if you』re not traveling the right road for yourself, no matter what moves or decisions you make, they』re not going to get you closer to the kind of success you seek.

To determine a good direction, I tell people to identify 3 elements that you hope can always be part of the situations you』re in and the things you do. Once you identify these 3 elements, then for whatever opportunity or situation you encounter, determine how much these elements are part of it. If they』re not, or only to a small degree, then sorry. It won』t be a situation that you』re going to be happy in or motivated to do for very long.

For example, when I was an RD engineer early in my career, the 3 elements that defined my situation then were engineering/manufacturing, product design, and analytical thinking. No wonder I eventually grew unhappy and unmotivated in this job. None of these elements are what I』m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or care about. After leaving engineering, I began searching for what I might be much more motivated and even passionate about doing. It took me about a month of soul-searching, but the 3 elements I eventually came up with were business, helping people, and China.

Ever since, I』ve used them to help me join situations that are a good fit for who I am and what I want to pursue. If these 3 elements weren』t a big part of a new situation I was considering, I stopped pursuing it further. So if you look at all my career moves and job situations, you』ll see these three elements.

InspirationWant to feel passionate about what you do, but don』t know how to find it? Then you need inspiration. It can come from people you meet, places you visit, or something you do. Like most young people, I found out what I didn』t enjoy doing first, but had no idea what I might enjoy doing. I only I knew I had to leave the situation I felt little inspiration in.

Then, I just tried to talk to people who had the energy, passion, and enjoyment towards what they did that I wanted to have too. Those are people worth getting to know and understanding better. You may not know what they like about what they do, but it』s worthwhile to find out. I』d asked people about how they discovered their passion. Where do they get their inspiration from? How do they deal with difficult career challenges? Such people will give you ideas and inspiration that you can apply to your situation.

For instance, a person who had a huge impact on my career was my former boss at Wang Computers. In fact, a big reason I joined the company was just to work for him. He was energetic, engaging, personable, generous, and positive. I got many ideas about what I wanted my own career to look like, and how to approach it. Not only from talking to him, but just from watching and being around him.

ActionYou』ll never feel inspiration and find out what you really enjoy doing by just sitting around thinking about it. You get to know how you feel about things by doing and experiencing them, and then noticing your reaction to them. So to understand yourself better and discover what you like, get out and do things. Anything!

For me, coming China when I was 25 changed my life. That trip is why I』ve been here over 20 years (and counting!). Getting involved in the Asian Management Students Association in my MBA program helped me discover my potential and interest in leadership. Talking to my uncles about what they did, and why, also inspired me. Throughout my career, certain conversations and experiences have led me to pursue different things that are now a big part of my life.

So invite the people who catch your attention out for coffee or lunch. Pick their brain about what they do, why they like it, and what it takes to be very good at it. Meet people at social and networking events. Volunteer for something. Join activities. Attend seminars. Visit places. It』s all good! Just sitting at home, reading books, or watching videos and listening to podcasts? Don』t know.

Direction! Inspiration! Action! Rather than torturing yourself trying to determine a career plan, point yourself in a good direction, look for inspiration in the people you meet and things you experience, and explore the world instead. And let』s just call this your career plan. It』s how many people I know who have achieved a successful and happy career have done it.


職業規劃並不單指事業上的規劃,而是包括你的整個一生

有時候,不是你不夠優秀,而是還沒看清自己未來的方向;有時候,不是你不清楚想要做什麼,而是還不懂得放棄;有時候,你只會聽從別人的建議,卻忽視了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

找個溫暖的時間點,在沒人打擾的午後,安謐祥和。全身心地放鬆下來,靜謐,冥想,心無雜物,來一次自己和自己的對話。你問自己:我從哪裡來?從出生到現在,這一路上我是如何改變成長的?我立下過什麼志願?我想要的是怎樣的生活?事業對我意味著什麼?家庭對我意味著什麼?父母對我意味著什麼?哪一個,才是我內心深處最渴望,最想要的?

漸漸的,內心深處會有一個答案,逐漸清晰,逐漸強烈。它一開始微弱得就像小火苗,一顆種子。隨著你的探視,你的苦苦尋找,它會迅猛地發芽,生長成參天大樹,盤踞在你內心荒原,佔據你的所有視野。於是你懂了,這個念頭,就是你的目標,你的執念。

現在假設,你的目標是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這實際上是兩個目標:1.CEO。2.白富美【誤】,迎娶白富美。

所謂人生職業規劃,並非是要你定好幾年內當上總經理,幾年後當上CEO。而是,你應該去了解當上CEO需要怎樣的技能,需要怎樣的資源,並逐漸去學習,獲取。把這些大的東西分解成每年的年度任務。比如我今年要看完哪些書,要在工作上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我的某個弱項要怎麼補補。

接著,把年度目標分解成季度目標和每月目標。比如今年要看完的24本書包括哪些哪些,每個月看兩本,先看AB,接著看CD,最後看EF。又比如今年要完成某個項目獲得一些歷練,前期準備需要幾個月?公司有合適的項目練手嗎?如果有,我需要準備什麼才能向領導證明我可以接手或參與這樣的項目?……諸如此類,把這些大任務細分成小任務。

如果細分到每周要佔用20小時以上的休息時間【工作時間另算】,你就要考慮下以你的意志力能不能堅持下來了。一開始做計劃,不建議給自己分配太多任務,更多更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自我提升的習慣,不要把大好光陰都浪費在遊戲,韓劇,無所事事上了。


做計劃,去完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事情,一口吃不成胖子。先給自己定少量的任務,一旦你能完成,就會有自信心,也會更熱衷去制定計劃。當你有比較強的自控力和毅力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離曾經那種頹廢的日子很遠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做計劃的時候一定要加入獎懲機制。比如完成每周任務獎勵自己一頓大餐,完成每月任務獎勵自己一趟任意玩耍的機會。完成一個大任務獎勵自己一個昂貴的禮品。而懲罰大多時候自己懲戒自己是沒有用的,人都有惰性。能堅持懲罰自己的人要麼有極強的毅力,要麼就是變態……而有極強毅力的人又怎麼可能完不成自己設定的目標呢?

所以懲罰機制一定要找一個時常和你接觸的人,可以是密友,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女朋友(如果有的話)。先交5000甚至10000的押金(總之要能讓你心痛),這叫沉沒成本,防止自己耍賴。一年為限,如果自己某個時間段沒有堅持完成計劃,就讓這人罰你。罰你洗碗一星期——噢,如果你本來就是洗碗的,就再加掃地一星期。罰你不準吃零食不準看電視不準喝酒一星期。你們可以自己定規則,如果你不遵從處罰,就沒收押金。

這種協議一般要提前商量好,避免最後自己鑽自己空子或者把雙方的關係弄得很尷尬。

這些方法和手段只是輔助你去達成職業規劃目標的方式而已。最終執行的人還是你自己,如果你堅持不下去,再想想,是不是這個目標根本就不是你的目標。又或者,你的生活太過安逸,沒有了推進你進步的動機。

最後

一個小小的廣告

————————————————————————————————————


個人公眾號:有形

http://weixin.qq.com/r/7DuTi7DEbu0RrfTo927_ (二維碼自動識別)


同意獲得贊同最多的答主。題主提供信息太少,讓人無法就你心中的意願而提供建議。題主光電子專業研究生畢業,但做的又是計算機方面的事物,多學一門技能本該增加你的就業自信,而不是你擔心學藝不精的理由。剛畢業的大學生總有這樣的困惑,就目前的就業形勢和我自己的工作經驗,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在我看來,我們的職業人生有最重要的三次選擇,一是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二是你的第一份管理工作;三是第一家跳槽的工作。如今你面臨的就是人生職場中第一次重要的選擇,我給你如下建議:


1.職業類型的選擇


巴菲特說:年輕時選熱愛的工作,否則就像把性生活攢到晚年用一樣。

作為一個財經行業工作者,我崇拜巴菲特,也贊同這句話。

我曾經在一本書中看到,將所有行業大致分為四類:

A、行政、人事、前台、秘書、銀行櫃檯等簡單工作,一心只求穩定,為ABC類人工作

B、銷售類,能搞定D類boss,想賺錢

C、金融風投、商務、非標準化IT產品開發、產品研發、項目運營等工作,想賺錢,並且想成為D類boss

D、CFO,CEO,銷售總監,企業家,資本家等boss類,人生贏家,有才有財


我個人認為適合你的職業規劃思路是:


1)、規避A類工作

2)、盡量從C類做起,為什麼不是B,因為我覺得你不適合,大多銷售類工作適合智商低情商高的人做,而你研究生畢業,學習理工科專業,當然你提供信息太少,我不了解你的性格,所以這個建議並不絕對

3)、D類是職場人士發展的終極目標,建議先從C類做起,慢慢承擔起B類工作,雙劍合壁之時便是成功初成之日

4)、若你實在不是做B類工作的料,那C類工作一直做下去,成為一個偽中產,至少生活品質能保障


結合我自己的情況,在我制定了一份工作規劃後,我選擇的就是C類工作。我在雲掌財經工作一年多了,職位正在一步一步提升,我越來越相信我能達到當初制定的目標。


2.選擇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總有剛畢業的同學或者工作有幾年的職場人在問:到底選擇大公司好還是小公司好?

在我看來,無論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有利有弊,你得看他們的致命缺點和最吸引你的點在哪裡?

大公司的利:


1) 鍍金 不可否認的是,職場HR和獵頭,都有名校情結和名企情結吧!

2) 制度精準 這對你以後的管理工作很有幫助

3) 資源 好好消化,受益無窮

4) 福利 有些大公司福利待遇非常不錯,但也有特例


大公司的弊:


1) 晉陞難 一個蘿蔔一個坑,組織架構已經成熟,你想晉陞先得挪走坑上的蘿蔔

2) 工作基礎 你剛畢業,大公司分工明確,責任明確,你想接觸其他工作也很難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科大訊飛,我們這兒的龍頭企業,福利待遇很好,但做的工作很基礎,除了部門領導,那些在電視上的風雲人物,我在公司根本沒接觸過,但我在這裡養成了很好的工作習慣,也有了一定的人脈積累和技能積累,後來成功跳槽。

小公司的利(創業初期的公司算小公司,那些成立了很久依然規模很小的我不討論)

1) 百廢待興 項目成功了,你是功臣元老,你就是管理崗

2) 薪資待遇 和大公司比,錢多更能留住人才

3) 接觸更多的工作,前面提到過,你從事C類工作但也慢慢承擔起B類工作,那麼雙劍合壁之時便是成功初成之日


小公司的弊


不穩定 成功或失敗 一念之間,我想這就是最大的弊端了,所以選擇很重要

其他 都不好說,還是看成敗論

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我談談我的選擇經歷,你再好好想想如何選擇

大公司我不用多說了,你剛畢業,是大公司選你而不是你選哪家大公司了;

小公司呢,為什麼選擇加入它?我當初從我們這兒的互聯網龍頭企業科大訊飛跳槽到一家創業初期的互聯網財經公司雲掌財經,有如下原因,寫出來供你參考:


1) 有創業成功經驗 加分 公司隸屬於黃埔集團,這並不是一家沒有任何經驗的公司

2) 創始團隊都是大拿 加分 創始人及管理團隊擁有十年以上金融行業從業經驗

3) 財經項目 加分 在國家大力倡導「互聯網+」的形勢下,金融、財經、電子商務等絕對具有潛力

4) 有靠譜的盈利模式 ,目前是致力於做有價值的財經平台,後期推出諮詢、軟體等實際產品,以達到盈利

5) 公司有門檻 公司積極引入互聯網和財經媒體的專業人才,面試時候有初試複試,問的問題很專業,真的得有點底子才能加入

6.能get新技能 這也是我最看重的一點 創業初期,無論領導還是員工,都必須付出加倍的努力,做不同的工作,這樣你肯定有所收穫。


以上


每個人的自我情況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當然是重要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上三個重要方面,學校里和社會上的職業指導專家和老師都在建議大學生要根據興趣、特長找工作,要分析自己能幹什麼,有什麼能力,然後再給自己定目標、定計劃。殊不知,大學生根本就沒有興趣專長,大部分人都是這樣。20年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我們一直在鼓勵學生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但我們並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應該為什麼而努力。所以在自我興趣、擅長方向、價值觀、成功導向、戰略目標等等方面缺乏基礎。這也正是在方向性的問題面前,我們的大學生是迷茫的。而迷茫的核心原因在於,對職場、外部環境缺乏客觀的規律性認識,對獲得的機會沒有充分的認識,不知道如何把握,缺乏堅定的目標和規劃。

我每年培訓上萬名大學畢業生,看到他們同樣的問題,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適合做什麼,很苦惱很痛苦。我就很清晰的告訴他們,這不是你的錯,這是大環境、大背景造成的,既然你還年輕,既然你還不知道你自己喜歡做什麼、適合做什麼、能做什麼,那麼你就忘記你是什麼。去一個有巨大發展前景的新興行業中去尋找你的目標、你的方向和重塑你的興趣愛好吧。

未來的新興行業有巨大的空間讓一個人去淋漓精緻的發揮他或她一生的才華和精力,去開創屬於他或她的輝煌。不用人云亦云,不用邯鄲學步、在未來的新機會中去重塑自己。

社會就像一個大的賽馬場,好騎師的作用絕對比不過好賽馬的功勞。你就是那個騎師,你最重要的不是去提高你的騎馬技術而是找到你的那匹好賽馬。

社會上有非常多的賽馬等著騎師呢,你只要選中其中的一匹,在你的努力下,讓它載著你飛奔向前。這些好的賽馬,就是好行業,好的細分行業和領域。


推薦一篇文章

《職業規劃經典「四問四答」》

作者:古典/新精英生涯創始人

「前怕狼後怕虎」、「魚和熊掌」、「想吃又怕胖」——人的一生就是在這三種選擇中反覆。每個人都應該看到自己認識的誤區,找到內心持續想要的東西,而不是那些別人告訴你的所謂「經驗」。很多人也對職業規劃的理解也存在著誤區,所以我總結了下面四個經典的職業規劃問題,幫助更多人理解,應用職業規劃。


Q什麼年齡段的人,最容易遇到職業規劃的困惑?

A 人第一次遇到職業困惑是在入職1~3年左右。這時的人不再像剛畢業時那樣盲目,在工作世界中慢慢認清了自我,體驗過認同感以及團隊合作是怎麼一回事,已經大概知道進外企需要什麼條件,知道做公務員是個什麼樣的狀態,對職業有了合理的認知。在這基礎上再去做下一步的選擇和規劃,是明智和必要的。

我經常強調「自由」和「由自」的區別。「自由」就好比先熟悉水性,再學蛙泳、蝶泳等複雜的泳姿,直到有一天,你已經不需要刻意選擇游泳的姿勢,便可以靈活轉身和隨心游弋。自由是在能力的基礎上,對規則輕鬆地跨越。但什麼是「由自」呢?就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完全忽視規則,在沒學會游泳的基礎時就倉促入水,結果只能是直接向下沉。在職場中,達成自己的夢想不是一個「由自」的過程,而恰恰是一個「自由」的過程。


打擊別人的「夢想」也是職業規劃的重要工作之一。很多人是拖著夢想散步的,他們的夢想就像一個大氣球,只在別人問起時放出來看看,卻從沒有試著去了解過。我要做的就是把氣球打破,讓他們去真實面對。有一個在建築行業做造價師的女孩,夢想是進入金融界。於是我找來金融界的專家跟她聊天,告訴她進入金融界需要五大條件,包括MBA出身等等。這些都完全不是那個女孩所具備的,所以她一下子就崩潰了。我安慰她說,如果你爬樓的姿勢不對,你是希望剛爬一米的時候被踹下來呢,還是爬到50米的時候掉下來?人們總是恐懼真相,而更喜歡幻覺。你以為你很適合一個職業,很可能是認知失調,就像耳音有問題的人,是沒辦法學好口語的。


Q怎樣設計職業規劃路線,才能最大程度保證其可實施?

A 當人們心裡有一個踏實的職業路線圖的時候,就會覺得很淡定。比如我有一個學員,她現在是一家飯店見習的大堂主管,職位很一般,自己希望成為一家日本飯店的分店店長或者酒店餐飲部的經理,她怎樣才能做到呢?有人脈、金脈和能力三方面需要去努力。從現在開始持續去做日語和英語方面的儲備,在明年時手裡攢夠3000元錢,用來投資餐飲職業經理人的中級認證,在這期間她會加入餐飲協會。接下來再拿到四門課程的合格證書,等再攢夠5000~30000元錢時,去讀一個酒店職業經理人或者MBA的學位,同時加入酒店協會,在這裡攢夠人脈。這時的日語和英語能力也已經達到職位要求,就可能順利實現她的目標。


我不建議剛工作一兩年的人,在找到合適的職業方向以後馬上轉崗。要給自己留一段過渡期,心裡始終有明確的方向就可以。當你按每一年甚至每一個月的清晰計划去努力時,對未知的恐懼感就會消除。但是有人說,你把一切都規劃好了,那麼,會不會在某一天突然遇到一個心愛的男人一起出國,而拋下所計劃的這一切呢?當然可能!人類一規劃,上帝就發笑。一定要對生命中的一切可能性保持警覺。如果這個機會是好的,為什麼不去?所以我們不僅僅要忠於規劃的路線,更重要的是忠於規劃的初衷,當發現更短的路徑時,就大膽地接受機會。

Q怎樣從本行業的成功人士身上找到發展方向?

A 職業規劃的最大問題就是,人們寧願面對一個確定的、讓自己不喜歡的現在,也不願意嘗試一個自己喜歡的、但不確定的未來。這是人性,無可厚非。人就好像待在一個連接美好草地的可怕的黑洞洞口,不進去會慢慢等死,但是進入又實在可怕。


規劃則是一種「預演」未來的過程。你有機會去思考未來幾年的危機,也可以提前看到如果這樣做的好處和後果。而那些職場中發展很好的人,則是成功穿過那個黑洞、走入草地的人。雖然他們不能陪你走,卻可以講講那美麗的實景以及如何到達。他們的經驗就像在你的黑洞之旅上每隔100米點一盞燈,提醒你前方300米處小心碰頭。當所有這一切危險被清晰地勾畫出來,我們就會覺得很安全,會開始行動,會慢慢成為自己的樣子。


成功人士的經歷,能告訴我們最快成功的途徑是什麼。但是也不能一味模仿,每個人的規劃圖都應該根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與最看重的東西有所不同。同時要注意,我們往往只看到能力的提升,而忽略人脈、金脈的積累——金脈、人脈和能力發展要相互呼應。如果不注意金脈的儲備,一旦要報班學習時才發現囊中羞澀;如果忽視人脈的作用,光憑能力還是難以找到機會。


Q如何處理投資方向與規劃的矛盾?

A 當我跟別人談起夢想的時候,大多數人的反應是:「我沒有夢想」,或者「別和我談夢想,我先買房再說!」尤其是工作3~5年的人,可能會因為職場政治和情感以及生存壓力搞得焦頭爛額,根本沒時間再去顧及夢想。這是職場人士最悲哀的地方,自願放棄生命的把控權,去聽父母的話、聽社會的話,活成別人的樣子,這也是我非常明確反對年輕人過早買房的原因。過早買房會讓你的生存期延長十多年,這也意味著你在精力最充沛、可能性最多、最適合學習的期間,全都在為賺錢而工作,無緣夢想。把有限的金錢和精力投資在自己身上,才是最好的方向。


有個朋友本來在一家報紙做汽車版記者,後來他自己花錢參加專業的汽車展,主動接觸專業的汽車雜誌,邀約雜誌的主編與他見面,對他的文章提專業的建議。不但逐漸提升了專業水平,並且在這個圈子裡混熟人脈,今年去了香港寫專業的汽車測評。比起那些買房子投資的人,他的收入翻了四倍,同時人脈圈子也廣了很多,而所有這一切不過發生在兩三年的時間內。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投資產品就是你自己,如果投資得當,升值絕對比北京四環內的房價還快。


從理論上來說,每個人都有夢想,只是缺乏正確的實時路徑。在萬變的世界裡找到一個不變的東西,不隨波逐流,慢慢靠近自己的夢想,規劃就能幫你使生命中的Impossible變成 I"mpossible。


又到鳳凰花朵開放的時候

想起某個好久不見老朋友

記憶跟著感覺慢慢變鮮活

染紅的山坡 道別的路口

青春帶走了什麼 留下了什麼

——《鳳凰花開的路口》

炎炎夏日,鳳凰花開的季節已逝,大學裡面送走了一批優秀畢業生,也迎來了新的莘莘學子。畢業座談會的時候,發現有的學生認為生涯是控制在自己的規劃中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認為計劃永遠沒有變化快,所以他們持生涯無法規劃的觀點。人們無論在工作還是在學習當中最大的恐懼應該就是來自於未知因素,比如國家政策、人的自我選擇。但是很多時候只有我們做好準備,來面對那些無法預知的變化,只有我們可以更多的掌控一些因素,才能讓我們成功的機率更大一些,意外也會更少一些。

一、認識自我是職業規劃的第一步,了解自我可由以下幾方面談起:

1. 知道自己的優點,了解自己的長處

人各有志,各有所長,凡事比較容易形成自卑、壓抑,唯細加了解自己的悠點、長處,才能好好發會自我。

2 了解自己的缺點,並加以改變

看見自己的缺點所在,並就變之事加以改變,改進。我之前有一個缺點就是沒有定性,後來我給自己定了一個計劃就是每天要寫一篇稿子或者日誌。

3. 了解自己的不足,不斷學習

要活動,唯動才能活。靠自己,終生學習,根據時代跟社會的潮流跟大,時時自我充實。

4. 了解不能抗拒的缺點,自我接納

愛自己很重要。對無法改變的缺點;要坦然接受、自我悅納,才能愛自己、發揮自己的最大動能;推薦看一下《美麗心靈》,主人公是著名經濟學家、博弈論創始人約翰·納什,影片最後告訴我們要接受自己人生中的陰影,無法戰勝他們,那麼就學會與他們共處

二、幾個點

1.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甚至於在心情再差的時候也要去做,當然這個還是因人而異,跟性格也有很大的關係,比如有的人性子比較躁動,可能靜不下來,有的人可能一開始就想做個背包客,這個興趣即使心情再不好,也要堅持去做。這就是最適合自己的核心專業,可以作為生涯發展的目標,要知道興趣跟工作結合起來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即使我們無法找到完全符合自己興趣的職業,但是工作至少不能跟grenades的興趣與價值觀相悖,那樣的話上一天班,回到家裡真的是特別憋屈的。

2.發現自己對生活的基本需求

心裏面要有一個願景,比如在未來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並以此作為一句推算出我們生活需要至少有多少的收入才能滿足這些需求。要用自己的價值觀標準去探尋這個答案,不用在乎別人的看法,很多時候獨守本心是很難的一件事情。你的期許的標準跟別人比較沒有任何意義,但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比別人高很多或低很多也沒關係,但你一定要有自己所認定的價值跟意義。
千萬不要因為走的太久,而忘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

3.最期望獲得的評價

評價就類似與一個標籤,評價別人的人永遠不知道被評價人的真實需求。但是人既然身在社會,難免需要一些被認同的需求。你回到家鄉是希望別人說你這個人比較獨立、主見性比較強,還是說你這個人人緣不錯,相處起來不累?就是你想在未來能為別人提供什麼樣的價值,讓你自己的內心感覺舒服,此時不同的想法與需求,能夠選擇的職業類別也有不同,但是都有一個不同的想法與需求,選擇的職業類別當然也有所不同。

大學生可以為自己定立一個小目標,並依此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涯,是否升學還是就業?這個一定要跟自己的性格與愛好結合起來,比如就業的話是做銷售還是技術。升學的話是否要跨專業?我說的這些也只需一看而過,多去想想自己自身的優劣勢跟自己的外部環境。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推薦閱讀:

一個 18 歲女生如何規劃成為 F1 中的工程師?
現在不想工作,對一切沒有興趣.不想掙錢.甚至不想活著知道人沒有工作,怎麼從這種狀態中解脫出來呢?
製造業公司有哪些高薪職位?
生氣時提了辭職,但冷靜下來後,發現現在離職打亂了自己的計劃,人該為自己的衝動買單一次嗎?
家裡負債,作為兒子如何幫忙家裡減輕壓力?

TAG:職業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