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國時期的著名人士都會在220左右這個年關大規模去世?
三國的名人都在此時大規模死亡,我很費解是為什麼?除了戰爭的原因,還有很多自然死亡和非自然死亡,那幾年發生了什麼瘟疫嗎?
曹操方面:
曹操220年 夏侯惇220年 夏侯淵219年 張遼221年 于禁221年 曹仁223年 樂進218年 程昱220年 賈詡223年
蜀漢方面:
劉備223年 關羽220年 張飛221年 黃忠220年 馬超223年 法正220年 馬良222年 傅彤 馮習這些醬油就不說了
孫吳方面:
呂蒙220年 蔣欽219年 甘寧220年 魯肅217年
這很明顯,《三國志吳主傳》記載:「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是歲大疫,盡除荊州民租稅。」
但不是這一年的問題,近年越來越多人認識張仲景,均知這位神醫活動的建安年間是大瘟疫頻繁爆發的時期。要讓我來回答,一個新觀點都沒有,我不是醫學專業和氣候專業,弄不清楚疫病傳播的原理和誘因。東漢末年以來大瘟疫頻繁爆發,跟當時氣候變冷有很大關係,去查查東漢到魏晉南北朝的歷史氣溫,再翻翻相應的史料看看那時瘟疫的爆發頻率即可知道。
以那時的醫療水平,人們甚至沒法理解傳染的病因,可以說只要發生戰役就會出現瘟疫。曹植在《說疫氣》說:「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也。」——同時也體現了當時百姓的無可奈何。
瘟疫也是觸發著名黃巾之亂一個因素之一,張角靠符水給百姓治病以獲取人望。漢靈帝在位十五年間,於建寧四年(171)、熹平二年(173)、光和二年(179)、光和五年(182)、中平二年(185)連爆五次,最後兩次正在黃巾之亂的前後,還未統計個別地區的小瘟疫。
大瘟疫這現象若沒有醫療科技飛躍性突破,當時全然無法根治,之所以幾年爆一次是因為傳染性疾病一直都在,災區的人死的七七八八,瘟疫也就結束了,再爆發不過是需要觸發點。致使到司馬炎一統天下,還仍舊發生過大瘟疫,所以就算沒有戰亂,一旦產生病源也全然沒法抑制。
建安年間最大的瘟疫通常被認為是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那場,詳情見《太平御覽》引曹植的《說疫氣》中的描述。建安七子其四死於這場瘟疫,司馬朗在前線為士兵治病,染病而死。曹操稱霸詩壇的陰謀得逞。魯肅雖記載卒於任上,但時年四十六歲,病死的因素或大一些。陰謀論者天天黑周瑜、魯肅、呂蒙的死跟孫權有關,孫權都快被塑造成瘟神的化身。
這場瘟疫延續到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所以也不見得往後兩年就消失。建安二十五年、黃初元年曹丕主動放棄了戰略要地襄陽,我認為這跟在大戰之後的疫病有些關係。
《三國志 武帝紀》裴注《魏書》載王令曰:「去冬天降疫癘,民有凋傷,軍興於外,墾田損少,吾甚憂之。其令吏民男女:女年七十已上無夫子,若年十二已下無父母兄弟,及目無所見,手不能作,足不能行,而無妻子父兄產業者,廩食終身。幼者至十二止,貧窮不能自贍者,隨口給貸。老耄須待養者,年九十已上,復不事,家一人。」
《太平御覽》引曹植的《說疫氣》: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難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也。
劉備和馬超死的同一年,曹丕和孫權發生了江陵之戰,朱然、曹真、夏侯尚在荊州的部隊都因疫病而損失嚴重。往前幾年的瘟疫也沒停過,建安二十年,孫權征合肥,會疾疫。建安十三年,曹操征赤壁,發生疫病。還有嘉禾三年(234年)到嘉禾三年(我就愛用孫權的年號)曹魏京都發生大瘟疫,山陽公劉協和郭女王、劉曄都死於那時。而蜀漢的諸葛亮、李嚴也是病死。
我反到覺得是不是史料在這段歷史上記載的疫病過於頻繁,以致看書的人都不把那時的瘟疫當一回事。
毛、朱、周。
中將:肖向榮、皮定均。
少將:鄧忠仁、侯世奎、張西三、王奇才、譚友夫、陳伯祿、謝福林、陳力、黎錫福、姜齊賢、宋烈、塗學忠、袁也烈、劉顯宜、王大華、賈陶、劉子奇、蘇魯、徐文烈。
都被諸葛亮收集到七星燈里了,然而就在馬上要成功的時候,被魏延破壞了。不過最後魏延死的很慘。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破壞眾籌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夏侯淵是戰死,賈詡程昱是因為年紀太大了,曹操是因為舊疾,于禁在被俘後輾轉關羽,東吳才回到曹魏,身體早已不堪重負,關羽是戰死,張飛死於手下人之手,黃忠是箭傷,也算得上戰死。甘寧也是戰死,呂蒙死的時候42歲,算是積勞成疾,魯肅是病死,其實要說聯繫的話沒有什麼,都是巧合,但是歷史就是由無數的巧合構成的,真正的歷史比小說更跌宕起伏,只能說他們的時代結束了吧
一個偉大時代的結束,例如1976年前後
我說一個我自己的看法,這不是絕對答案,但我覺得是一個因素。
三國時期的名人大部分都是赤壁之戰以前出的名,而公元220年距離赤壁之戰已有十二年,就連此戰主要當事人中最年輕的孫權都已經三十八歲了,其他人恐怕也都超過四十歲了,考慮到古時候的人均壽命,這一年死很多名人並不出奇。以題主所舉人物來看,除了夏侯淵,關羽,張飛等人是為人所殺,其他大部分都算是正常死亡。其中曹操,夏侯惇,張遼,于禁,樂進,曹仁,程昱,賈詡,劉備,黃忠等大多數人的卒年都至少超過了五十歲,剩下的人當中可知的(我個人)也多數超過了四十歲,考慮到這些人其實並非統一死在220年,而是死在該年前後(含該年),那麼我覺得這可能是一些外因導致的結果,但是也極大可能是因為從黃巾之亂以來,那些縱橫天下的英雄大多都老了。。。。。
由於考察的樣本僅限於題主所提到的,結論未必可靠,希望有識者能有所糾正。古人情意很深,隊友死了會很悲傷,很多跟著鬱鬱而終,連鎖反應。
在和平年代尚有大災之後有大疫的說法,在各種地震洪災的救災工作中,處理屍體和環境消毒都是重點,而戰爭所產生的屍體數量不比地震等災害少多少,而且時局動蕩,不能像和平年代有組織地搞衛生工作,情況會更糟,何況漢末三國是遙遠的古代
順便一提,中醫的《傷寒雜病論》就是成書於漢末三國時期,這和這個年代戰爭頻發、疾病猖獗不無關係,青蒿素的研發也是始動于越南戰爭
遊戲內容疲軟,玩家相繼退坑。。。。
我覺得,除了疫病因素(因為古代疫病很多),還有一種因素,那就是概率論的觀點,在過去歷史上的某一年,許多名人一起去世這件事一定會發生的。
看起來很偶然的現象其實是必然會發生,所以不用大驚小怪大v玩家集體銷號,大概是學校開始查上網了
因為那個璀璨的年代要結束了啊。
因為他們本來年齡就差不多啊。。。
其實220年算是大變前夕了,不過和前期比起來開始趨於穩定了
因為一個偉大的時代就要過去了。
所以再也誕生不了官渡赤壁夷陵(否則亂世不會如此快的結束),也再誕生不了「著名人士」
張遼和馬超去世的年份有誤,221張遼年還在抗擊東吳的前線,222年還能帶病擊敗呂范,隨即去世;馬超222年去世,在劉備前一年。
題主的提問裡面戰敗被俘而死的有關羽,年事已高自然死亡的有賈詡,有頭風宿疾的曹操,死因各不相同。一方面人那個時候畢竟在打仗偶然死亡的可能比較大,再者人也有自然壽命,應該是兩著綜合作用導致的吧。
漢末平均壽命二十多歲,而他們大都奮鬥三十年了。
大環境就是如此,即使區別於平民,或是避開了疫病,武將也到了落幕的時間。
新《三國》里給過周瑜一段台詞,大意是別看我才30多歲,但常年征戰,大傷小傷的,我剩下的時間不夠做太多事。雖然只是加個借口給周瑜,但是不是挺有道理?
所以不用介懷。
所以還是文官好,就是放在今天,賈詡程昱也是喜喪。
說個不靠譜的,記得以前有種說法是,關羽一死帶了多少墊背的
三國不就是他們這一代人的故事嗎?
想起高曉松說過,大師都是結伴而來,結伴而走。
推薦閱讀:
※钟会为什么要谋反?
※龐統為什麼不留在孫權集團?
※為什麼陳宮明知劉備好於呂布,卻不輔助劉備呢?
※如何評價三國殺武將曹休?
※史書記孫策性闊達聽受,但他也殺了高岱于吉等不該殺的人,那麼他究竟是粗暴好殺還是爽朗大度?該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