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做什麼能夠阻止趙匡胤篡位?


後周被篡位,周世宗柴榮本人要負最大責任!因為他缺乏政治遠見,死前人事安排存在重大失誤,而且僅僅注意到「人防」、「防人」,沒有從「制度」這一根本著手預防。


柴榮選擇傳位給幼子,他也曾預想過權臣篡位之事,因此臨終前做了一系列重大人事安排調整,但這一系列調整相當失敗,存在重大失誤。

1.先看皇室成員。柴榮家眷後漢時被誅滅殆盡,最年長的兒子柴宗訓僅7歲,由符太后照顧(小符後),沒有其他年長的皇室成員,小符後又是一介女流,不懂政治軍事,也沒有野心,柴榮此舉相當於把這對孤兒寡母放在一了座隨時可能噴發的火山口上。

2.再看執政班子調整。柴榮死前任范質(首相)、王溥(次相)、魏仁浦(末相)為宰相,並讓他們「參知樞密院事」,在強化宰相權力,允許他們掌握軍國大事決策權的同時,又分散了宰相權力(任命3名宰相),避免軍政大權過度集中。這三人都是文官、吏職出身,當然不會篡位,安全得很,但他們沒有帶兵打仗經驗,壓不住意外的大場面。

3.再看禁軍將帥調整。槍杆子里出政權。五代以來,「得軍隊者得天下」,決定王朝更迭和皇帝命運的往往是禁軍的人心向背,因此柴榮死前對禁軍高層進行了重大調整,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是:罷免張永德,扶正趙匡胤。

後周末年軍界存在「一龍二虎」局面,柴榮是「一龍」,張永德和李重進是「二虎」,分別執掌禁軍兩大主力部隊,分任殿前司都點檢、侍衛親軍司都指揮使。

兩人都是郭威和柴榮的親戚,張永德是郭威的女婿、柴榮的妹夫,李重進是郭威的外甥,柴榮的表哥,兩人資歷、戰功、能力都很強,尤其張永德很受信任,堪稱柴榮最親近、最器重的股肱之臣,但也正因為如此,他成了柴榮最不放心的人。

張永德性格寬厚,待人和氣,尊重領導,團結同事,樂於助人,長期在軍政一線混跡,人脈資源很廣,自從顯德三年擔任殿前都點檢以來,始終掌握著這支最精銳、戰鬥力最強的部隊,親信故舊遍布禁軍,如果在柴榮死後有所圖謀的話,幾乎沒人可以控制。

退一步講,就算張永德自己沒有謀反之心,也難保他的屬下貪圖富貴,欲立擁戴之功,而柴榮在北伐撤軍途中,曾發現一塊刻有「點檢做天子」的木頭,更加深了他的懷疑,最終在死前作出決定,罷免張永德的殿前都點檢之職,改由趙匡胤擔任。這是一個讓柴榮追悔莫及的決定。

4.柴榮的決定打破了禁軍高層的平衡

柴榮是一個精於算計的人,他以趙匡胤取代張永德,是以小概率事件取代大概率事件,因為趙匡胤家世背景普通,資歷和勢力都比不過張永德,搞搶班奪權的可能性小得多,但這種「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做法卻違反了一貫分權制衡的原則。

柴榮提拔趙匡胤很大程度是為了牽制李重進、張永德的勢力。李重進和張永德素來不和,和趙匡胤也沒什麼交情;張永德雖和趙匡胤關係比較密切,還是趙匡胤的頂頭上司,但趙匡胤是柴榮嫡系,資質才幹不在張永德之下,絕不會輕易受其拉攏。

這樣一來,李重進、張永德、趙匡胤形成了一個穩定的三角格局,三人分掌中央禁軍,誰都沒有絕對的控制權,若不是其中兩人聯合,很難打破制衡,這是最穩固、最安全的,但柴榮的決定打破了這個平衡,讓各方面都遠勝李重進的趙匡胤順利上位。

趙匡胤不顯山不露水,但他早已在禁軍廣植親信,整個禁軍80%以上的中高級將領已被趙匡胤直接或間接控制,為他成功實施兵變奠定了基礎,也為和平奪權提供了可能。

5.柴榮的重大失誤缺乏政治遠見

柴榮的錯誤不在於他「識人不準,所任非人」,找了個隱藏的「野心家」趙匡胤統帥禁軍殿前司,而在於他只注意到了要防止那些有實力、有威脅的禁軍統帥篡位,罷免他們的軍職,卻沒有搞好頂層設計,從制度上做好預防。

那塊刻有「點檢做天子」的木牌,實際上只說了「殿前都點檢」這個職務,並沒有說是具體哪個人要做天子,而「殿前都點檢」之所以能「做天子」,是因為他統帥著禁軍全部精銳,掌握兵權,最有實力篡權,但你罷免一個都點檢,又配上一個都點檢,權力一點也沒小,新上任的能力比前任還要強,又怎麼能起到預防作用呢?還不如直接撤了這個官職。

6.趙匡胤即位後的做法值得借鑒

作為過來人,趙匡胤深知殿前都點檢位高權重,是兵變造反的最佳崗位,且成功概率較大,他奪權成功後,乾脆撤去這一職務,連副都點檢都不設;侍衛親軍司方面,最高長官正、副都指揮使4個職務也都徹底撤除,今後永不授人,從而使得原來的殿前司、侍衛親軍司「兩司」逐漸演變成為殿前司、侍衛馬軍、侍衛步軍的「三衙」,統兵權得以分散。

從此以後,無論是誰干禁軍統帥,權位都不如以往高了,風險也得到降低,即便你有謀逆造反之心,由於缺乏對禁軍的有力掌控,也無力改換江山,這便是趙匡胤建宋後禁軍再也沒有發生過重大兵變,導致改朝換代的秘訣所在。


綜上所述,由於殿前司都點檢這個位高權重的職務存在,無論是誰在這個位置,都很難抵擋「孤兒寡母、主少國疑」情形下的至高誘惑,張永德、李重進、趙匡胤都是如此。只要這個職務依舊存在,就難以保證他們的忠誠和皇位的安全,黃袍加身是意料中事。

【頭條號/狄飛驚 專註兩宋歷史,深挖歷史規律】


周世宗做什麼能夠阻止趙匡胤篡位?當然首先是自己活得足夠長。

柴榮確實這麼想過。

在他繼位之初,他就曾經立下了「十年平天下,十年休養生息, 十年致太平」的願景和志向。

可是命運沒有給他三十年,甚至沒有給他十年,只給了他匆匆而過的五年零六個月。 壽夭修斷,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對他個人,只能說是一個遺憾,對後周,也是王朝命運的轉折。

另一個阻止趙匡胤篡位的辦法更加簡單粗暴,那就是殺了趙匡胤。

柴榮做過類似的事情,但忽略了趙匡胤。

司馬光曾經記載過趙匡胤自己的話:

周世宗見諸將方面大耳皆殺之,然我終日侍側,不能害我。

太祖的這番話,是為了說明他的大度坦然,如果應當成為天下主,誰能圖之,不應成為天下主,即使閉門深居,又有什麼益處?

從趙匡胤的這個說法看,柴榮曾經為了避免有人篡位,殺了一些所謂方面大耳有帝王相的部下將領,只是忽略了他。

其實,只要周世宗本人短命,他的這些措施沒有什麼用,即使殺了趙匡胤,也會有其他的大將篡位,這是五代末的政治格局和政治風氣決定的,柴榮沒有辦法防止。

如果周世宗柴榮活得足夠長,或許可以防止趙匡胤或者別人篡位,有人進一步腦補根據柴榮的個性,也許會開出盛唐這樣的局面——但這都是假設,就不多談了。


趙匡胤篡位其實對柴家有利。世宗柴榮畢竟還未完成統一大業,國家未穩,人心未附。其死後,如果周家繼續為帝,滅族的命運就在前頭,國家也會繼續混亂很多年。有人說趙匡胤應該全力輔佐幼帝,但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他以輔佐的身份維護柴家,成功的希望並不大,歷史上開國帝王無能完全靠輔臣建國的,從未有過。政敵不會讓輔臣有大作為,即使諸葛亮也處處受到掣肘。


任何人都不能預測未來,周世宗也不例外。周世宗柴榮去世時正當壯年,根本想不到自己會突然病倒,突然去世,這是他根本沒有想到的。


推薦閱讀:

TAG:宋朝 | 趙匡胤 | 周世宗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