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比顏真卿高在哪裡?
書法史上,唯有顏真卿可與王羲之比的名家,兩者楷行草皆能,王羲之高在行書,顏真卿高在楷書與大字。王羲之以「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而成為「書聖」,後世行書無人可超越王的《蘭亭序》的神來之作,連王羲之本人也無法再一次超過此遒美健秀、平和含蓄的書稿,何況他人。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青松。彷彿兮若輕雲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還有一句「清風明月」來形容!
《喪亂貼》是王羲之末年的代表貼,行草書,此貼用筆挺勁,結體縱長,輕重緩疾極富變化,完全擺脫了隸書和章草的殘餘,書寫時先行後草,時行時草,可見其感情由壓抑至激越的變化,是一件難得的珍品!
王羲之的楷書法鍾繇,純真古樸、平和自然,有篆籀味,因為當時楷法還不成熟,王書雖然博採眾長,自成一家,是當時「尚韻」書風和社會崇尚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但也是屬當時文人士大夫的最高水平了。
顏真卿出生於盛世大唐,忠烈之家,為人大氣凜然。《多寶塔碑》是他的早期(44歲)時得意之作,書寫嚴謹真實,承接虞世南、褚遂良的風格,亦借鑒初唐時的社會「尚法」書風而作,碑文構造嚴密,筆劃勻整、橫輕豎重,字裡行間雄渾娟秀,收筆飽滿,字正方圓,蒼勁有力又活靈活現。
《麻姑仙壇記》是顏真卿六十多歲的又一力作,記敘遊覽麻姑山的事情及當時的心情。這個碑文莊重嚴歷、雄渾俊秀、運筆精悍、筆畫強勁有力,後世有讚歎此碑為「天下第一楷書」!成為楷書四大家之一。
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是顏真卿年半百,聽到侄子前線受害後憤慨、悲痛心情下,無拘無束、隨心書寫的文稿。全篇一氣呵成,運用圓潤強健雄渾的筆法,秉承篆書的流轉神采,撰文時筆墨乾枯時再醮墨,墨汁有濃有淡,時而遒勁、時而流麗,行文流暢,變化萬千,其妙解然殆出天造。此稿堪稱稿書之最,後世無人可及,是元代書法家鮮於樞首先提起為「天下第二行書」的。
《裴將軍詩》為顏楷行草混書大字。此卷書法大小、長短、肥瘦、斜正變化多端,間雜隸書筆法。全篇大氣磅礴,巷茫雄渾,真力彌慢,剛健豪放,獨得縱橫奔逸、元氣淋漓的陽剛之美,震人心魄。
幾乎見不到王羲之的大字作品,因此顏真卿的大字及楷書見長於王羲之。
王羲之高在處於書法從寫字記事到藝術獨立的歷史進程時期,並做了大量的革新,擅長楷行草三體,代表那個時期的最高水平。王羲之的用筆有兩個特徵:一個是新體出現之前傳承舊體的「篆隸遺韻」筆法;另一個是「新體」形成之後善於用筆鋒絞轉筆法和側鋒取妍的收筆筆法特徵。王羲之「新體」成熟的書法作品中,善於用筆鋒,增加線條起收筆的動作和轉筆動作。為使得書法達到承上啟下及變化的目的,凌空趨勢,從不同的側面下筆或收筆或出鋒,一側取妍,達到因勢生勢、因勢立形的目的,在節奏上和角度上產生無窮盡的變化,鋒的妙用,不僅起訖筆更趨完整、精微、同時也使得線條的中間狀態變得精緻,健朗。
顏真卿用筆,採取直起直落的手法,這打破了藏鋒與露鋒的界線,直接藏鋒芒於筆畫中間,增加筆觸的力量。
王羲之與顏真卿並稱為「行書里的兩個里程碑」,顏在行草書的創作上引用篆籀古法,並將其精華髮揮的淋漓盡致;而王在在創作上則多吸取篆隸遺韻。
可以這樣說,在王羲之的襯托下。顏真卿比王羲之似乎粗野。歐陽詢比王羲之稍顯板滯。柳公權比王羲之過於單調。趙孟頫比王羲之太過圓熟(方筆少)。王羲之中和之美,盡善盡美。不激不礪,其道自遠。
文無第一,美的標準從來都不是唯一的,因此單從技巧來看無法將二人區分高低。而從古至今書法大家甚多,唯獨王羲之被稱為「書聖」,我自己理解有兩點原因。第一是因為他的字在傳承前人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特色,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第二是因為他的字飄逸溫雅,恬靜平和,讓身處鬧市的人感受到心靈的平靜。
王羲之和顏真卿猶如李白和杜甫,一個生活優越,一個歷經苦難,呈現的作品必然是不同的風格。作為普通人的我們,雖然過著平凡的生活,但又有誰沒經歷過心酸坎坷。能夠享受輕鬆愉悅就沉浸其中吧!何必非要沉重壓抑?這可能也是多數人選擇王羲之的原因。
最後如果還有什麼,我想是王羲之的運氣比較好,名氣越傳越大。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好運的,才華橫溢卻無人得知的大有人在。名垂青史的人都是歷史的幸運兒,剛好有才還被眾人知曉,是一件多麼應該感激上蒼的事。
王羲之後,顏真卿第二。就水平而言,其實與顏水平相當的還有幾位,如:歐、柳、趙、褚、虞等,因顏突破王字用筆、結體等方面的定法,而呈另一面貌——雄渾大氣,乃開宗立派之人。
但為何說突破並未超越?主要原因如下:
一、貢獻上。在楷書、行書還不完全成熟時,王羲之憑超絕的天賦及努力完善了各書體,書風由質樸變研美,因此世人稱其為萬世法承。這一點勝顏。
二、雅俗共賞。王羲之書法做到了,外行覺得好看,內行也覺得好。而顏字風勢至上,不拘細節,這樣內行會覺得好,而外行常看不出此美。
三、中和之道,盡善盡美。王羲之字樣樣皆精,變化俱有,一派平和。所以平民喜歡,皇帝喜歡。而顏字厚重渾強特色很強,卻存在瑕疵,如不夠嚴謹輕巧,這樣的話不會被皇室正統釆用,而且寫小楷顯得笨重。
那麼顏字有勝於王的地方?有,氣勢上,所以大字重氣勢,顏字居多。但這並不是說王大字不好,只是年代久遠未留傳下來。從為人處世上講,相比羲之洒脫,顏的正直忠義更被推崇。
綜上,王羲之乃千古第一人。「書聖」二字,當之無愧
不能簡單地說王羲之的書法比顏真卿高明,或者叫藝術水平高。對這個問題要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王羲之處於楷書的成長期,王羲之的字在鍾繇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發展,筆法多姿多彩,而鍾繇則是從隸書與章草而來的平和中正。王的行草書也是極近變化之能事,在筆法是邊鋒側鋒應有得很活很有色彩。到了顏真卿的時代,中國大一統局面形成,社會康寧,經濟高度發達,這些都給書法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必備的條件。顏真卿的字,雄渾有力,笨拙而富有氣勢,實際是大巧若拙,極盡筆法與結構變化的高標。王羲之是人為在尋找變化的精巧,而顏真卿字的機巧卻取法於天地。唐朝的富有與祖國山河的廣博,皆收納於顏的筆下。這不是王羲之所處的江南小朝廷能夠有的氣象。顏真卿用他的書法實踐將中國書法推向了空前絕後的高峰。但是王羲之又是顏真卿的老師,唐代的這些書法大家,皆是從王羲之學起的。王羲之的藝術成就是顏真卿書法的基礎與前提。顏真卿的書法是在王羲之藝術的發展。總的說顏真卿的書法水平要高於王羲之。但是一般不作這樣的比較,因為他們分屬兩個不同的歷史時期。中間隔著三四百年。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經歷歷史考驗留下來的都是頂尖的高手。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造成王羲之「書聖「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王羲之出生的年代較早,後世所有學習書法的都繞不開他。
第二,兩任皇帝的推崇,唐太宗李世民,清乾隆帝弘曆,尤其唐太宗號令天下學王。
二位都是書法史上至廣大而盡精細微的絕頂巨匠,很難分高下!相對而言,王羲之小字更耐品,顏真卿大字更耐看(可以試著將王字放大、顏字縮小進行比較)。王羲之書法精美調和,顏真卿書法大氣磅礴,各有千秋。無論書法水平還是對後世的影響,顏真卿足以同王羲之並肩!附蘇軾臨顏真卿《爭座位帖》局部。
大聖邀請,豈敢怠慢!
不過對此命題,恕不敢苟同。王羲之的俊朗飄逸、瀟洒自如;顏真卿的厚實凝重,穩如磐石,是不可以高下之分的。
愚認為,從個人的審美情趣標準來評判一下兩位大師可以,而要真去生編硬造些兩位大師高在哪或低在哪,這就有點不恭了!
如果說『文無第一』,在文藝行業上更是不宜立唯一審美標杆!對此而言,王實是因身處中華書法隸楷行草四體形成非常期,這一象形文字~~書法嬗變期集四體法度技藝、筆意形體,而猶雅集淤王族楷行書之天然大成,芻新元初,自然淳樸古厚溫潤醇秀雅,中和全茂…… 顏書是在古已大全,尤唐楷淤時世風骨求變探索創新,以其雄渾厚重正森力恣而異淤於晉書娟秀文雅……又賦予了中華民族剛勁『氣節』人文審美意韻之高蹈!仲伯棠棣之間,雖辨冠亞微秒『第二』,然顏書骨筯豐腴張力變化和氣韻『氣節』,在中華民族精神之血脈流動中,大有人在審美欣愛之!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中國書法,一坏於顏真卿,二坏於宋四家?
※書法創作中,「飛白」指的是什麼?
※請知友幫我指出字的不足?
※最近在嘗試用硬筆臨古帖,但感覺進展不大,請問應該如何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