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是得到秦王的支持的,為何最後是五牛分屍的結局?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贏駟即位,以公子虔為首的舊貴族誣告商鞅謀反,秦惠王遂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倉皇出逃想回魏國,但魏國拒絕他入境,後逃回封邑商地,無奈舉兵叛亂,最終兵敗身亡,後屍身處以車裂示眾。商鞅雖死,然其法猶存。商鞅變法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壯大了秦國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為什麼這樣一個有功之臣會得到如此悲慘的下場呢?下面我便為大家講講這其中的緣故!
變法侵犯了當時貴族的利益商鞅變法一直是遭到當時秦舊貴族反對的,只是因為有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下才得以實施。為什麼當時的貴族會如此反對呢?這就得從變法的內容來說了。
在政治方面,商鞅變法加強了中央集權,毫無疑問,這就消弱了貴族的政治權利。
在經濟方面,變法廢除了當時的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這讓貴族在經濟上損失巨大。
在軍事方面,建立了獎勵軍功制度,普通百姓可以通過軍功和努力生產獲得爵位,而貴族的爵位不再世襲,若不能立功,只能失去爵位,失去特權。這對貴族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法律上,實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打擊了當時貴族堅持的「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刑罰理念。
所以商鞅變法,使其與當時的貴族成為了仇敵,在孝公死後,新君剛上位,貴族便乘勢將商鞅置之死地,為了穩定局面,秦惠王不得不殺商鞅,也只有殺了商鞅平息眾怒,才能讓新法繼續實施。
其使自古實行變法的大有人在,也沒有幾次變法是不侵犯一些上層貴族利益的,更何況變法利於人民,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像之前的李悝變法,管仲改革都沒有如此之結局,為什麼商鞅卻下場如此悲慘呢?史書對商鞅之死有四個冷血的字記載——「秦人不憐」。其根本原因還是出在商鞅自身性格上。
商鞅刻薄寡恩,極端功利的性格在我看來,商鞅之所以慘死,究其根本在於其自身的性格,下面我舉幾個事例,大家一看便知。
據史記記載,在變法初期,對新法提意見的人很多,商鞅於是殺雞儆猴,借太子觸犯法律,將太子傅和太子師分別施以刖刑和黥刑,至此,再也沒有敢批評新法之人。
為求功利,背信棄義。商鞅在攻打魏國時,因曾與魏國主帥公子卬有交情,便約公子卬和談,公子卬未有提防,過去和談,竟被商鞅扣下成了俘虜,乘機發兵攻打魏軍,以此手段贏得戰爭的勝利。
他的刻薄寡恩也體現在了新法上,使用嚴刑酷法來約束民眾,鼓吹輕罪重罰,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廣大人民所受的剝削與壓迫。據史料記載,商鞅曾在渭河邊一日處決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變紅,號哭之聲驚天動地。這也是為什麼「秦人不憐」的原因所在。
我行我素,不聽良言。商鞅的好友趙良曾多次勸誡商鞅,不能太過霸道,不要積蓄多方怨恨你,但商鞅非但不聽反而變本加厲,以致人心盡失。
司馬遷曾對商鞅評價道:「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賈誼也曾說到:「商君違禮法,棄倫理。」所以商鞅其實是死於自己之手。
商鞅變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變革,它實現了富國強兵,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展,這一點是值得後世肯定的,但商鞅的為人處世並得不到後世的贊同,在非常時期行非常之事無可厚非,但凡事都有個度,一旦太過了,也難免以悲慘收場!大家怎麼看呢?
謝邀!
中國歷史上,秦朝是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朝代,在秦朝的歷史上,商鞅則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物。
商鞅的變法使秦走上了強大這是沒有爭議的。可秦孝公一死,繼位的秦惠文王就迫不及待的殺掉了商鞅。商鞅的死,從表面上看起來是秦惠文王報私仇或者是維護統治的需要,可要是我們好好的看一下商鞅做過的那些事,就會發現,其實他早就給自己挖好了墳墓。
第一,開始變法之前許多大臣是反對的,只有秦王贊同。這難免會在秦王死後秋後算賬,都是一幫老臣。第二,太子犯法了,商鞅就膽大包天的拿太子開刀了,當然刀沒有落在太子的身上,而是落在了太子老師的身上。在變法的過程中,為了給自己博得聲望,不惜加大處罰力度和廣度。第三,商鞅在秦國的成功很大一部分靠的是強制的手段,他是想最短的時間,最大限度的想在秦國看到自己變法的效果,可是根本就沒有考慮到老百姓的感受,也許他們一時能讓秦國強大,可那種不人道的制度延續下去,早晚會把人逼瘋的。
當然這是後人根據各種史料推測的,無論怎樣死的,但他在秦所做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秦孝公嬴渠梁與商鞅同心變法,並賦予商鞅至高無上的權利
秦孝公死後,新君嬴駟即位,若繼續用商鞅變法,世人只知商君,朝野只尊商君之法,秦國君權將陷入無比尷尬的地位。
商鞅為什麼會被車裂?而嬴駟又為什麼要車裂商鞅?
我們細細道來
首先,商鞅若反,無人能阻
秦孝公將死之時是為秦國謀划了很多出路的,但所有出路中都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商鞅,秦孝公明白只要商鞅不死,秦國大業可期。
但他也知道秦國變法二十年,得罪朝野之人無數,六國想要殺商鞅之人更是比比皆是,為保商鞅,秦孝公秘密做了幾點安排
第一、無論商鞅為官為民,商於之地為商鞅恆產,無論任何人不得剝奪。
這實際上是給了商鞅一個永久的後退之路,國中之國,也算是實現了當初求賢令中共享國土的承諾
第二、一萬鐵騎,常駐商於,不聽兵符,唯聽商君號令。
第三、秘密送書信到神農大山,請墨家巨子力保商君。
秦國朝野上下更是對商鞅得擁戴甚至要超過秦孝公,若商鞅要反也無人能阻。
但為什麼商鞅還是會被車裂?就只有一個原因了,商鞅自請囹圄秦孝盛年病逝,對商鞅是重重一擊,他第一次感到了失意與沮喪。
除了那天下難覓的君臣情誼和同心同德的默契,最讓他痛心的是他們攜手相扶的大業半途而廢。
自古以來,明君強臣可遇而不可求,堅實厚重的秦孝公從來不怕商鞅得光芒淹沒自己,從來都是義無反顧苦心周旋,為他掃清所有障礙。
新君嬴駟對他有敬有狠,秦國再無他馳騁的天地了。
然則嬴駟於朝野沒有絲毫的勢力擁簇,絕對不是秦國老世族的對手,一旦就此撒手離開,秦國霸業終將反覆於小人之手。
嬴駟初登基,老世族就聯合六國聯盟上書請殺商鞅並羅列了商鞅十大罪狀,若不殺商鞅,六國將聯盟攻秦。
其一,謀逆作亂 其二,蠱惑民心
其三,玷污王道 其四,暴政虐民
其五,刑及王公貴族動搖國脈根基
其六,無視先君,欺凌國公
其七,任用私人,結黨亂政
其八,軍前私刑,蔑視國法
其九,私掉大軍,威脅咸陽
其十,重婚公主,玷污王室
嬴駟和商鞅都感到一場危及秦國的浩劫正在孕育當中。
商鞅不甘心自己一生的功業就此夭折。
為成就秦國霸業,商鞅為自己為秦國做了長遠的謀劃秦國沒有了功高蓋主的商鞅,對老世族的滅殺也消除了秦人對車裂商鞅的不滿。第一步,命大軍鎮守秦國老世族的根基之地義渠,切斷內亂之源
第二步,以六國及世族之罪狀處商鞅極刑,以彰顯六國及世族之惡
第三步,以巍巍秦人護鞅愛鞅之心,剷除老世族及變法阻力
第四部,以六國合謀,逼殺商鞅為由,對東方出師有名,大出天下
蓋在秦惠文公頭上的所有陰影都一掃而光
而對秦君嬴駟,商鞅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堅守秦法
史上對商鞅的評價「極身無二慮,盡公不顧私。」
可以說是精準表現出了商鞅此人的秉性。
為了功業可以放棄一切,也可以說是兵家的無情甚至延伸到自己的身上
最後回到題主的問題,商鞅為什麼會被五馬分屍?一是秦國新居嬴駟為了自己能夠依託老世族站穩腳跟,並展開自己的治國之路。
二是商鞅為了自己和孝公的千古功業自請囹圄。
我是洛小生,更多精彩歡迎關注。
這是一個犧牲問題,也是一個代價問題,秦王需要商鞅變法來富國強兵,但是也需要拿商鞅的命去平息那些舊勢力、貴族階級的怒火。很多人覺得秦惠王殺商鞅是因為商鞅曾經觸犯過他,這個當然有這樣的一部分原因,但是秦惠王在殺了商鞅之後並沒有廢除商鞅變法,可見這時候的秦惠王是認可商鞅變法的,如秦惠王真的是因為私人恩怨殺了商鞅,並且真的不認同商鞅變法的話,為何不廢除商鞅變法?
同樣的問題不是沒有,還有西漢時期的晁錯,漢景帝需要晁錯提出削藩令,但是也需要利用晁錯的命來獲得自己平定七國之亂的正義旗幟,當然,漢景帝殺晁錯也有漢景帝的動搖,這個不可否認,但是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於七國是打著「清君側」旗幟的,也就是說皇帝身邊有奸詐小人,也就是晁錯,而不是叛亂,這個時候,如果漢景帝不殺晁錯,在輿論上就會陷入被動。
現代人看商鞅,總會被一些觀點誤導,以為商鞅只是侵犯了貴族利益,得罪了貴族,所以才有後來的下場。其實商鞅以苛法治國,得罪的可不只是貴族,也有普通民眾。商鞅之法,強國權而弱民權,富國而窮民,國家資源都被集中到極少數當權者手裡,人民苦不堪言。人民在當權者手裡只是一個打仗和生產的工具,拚命打仗和生產,卻無法同步享受國力發展的成果,卻依舊過著豬一樣的生活。雖然有殺敵封爵一說,但殺敵一人就有爵位,爵位泛濫成災,也就自然貶值。普通小爵位只是個虛名,社會地位仍然很低,能得高爵位的寥寥無幾。當人們發現所謂依法治國只不過是一種欺騙,只不過是一個驅趕人去賣命的鞭子的時候,商鞅就已經失去了民心。他因為自己的苛法而無法留宿,最終被抓,也是天意
1.變法過程中掌握了巨大的權利。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新帝即位勢必肅清權利障礙。
2.變法觸動了太多貴族利益,商鞅之死早已註定。
3.商鞅私德為人詬病,得罪了太多人,得罪了自己的本國魏國,最終無處容身,無路可逃。
4.變法期間對太子的師傅用刑,太子即位報復。
5.秦王去世後,商鞅有造反之嫌
歡迎補充
推薦閱讀:
※秦桧真的是奸臣吗,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反而喜欢他了?
※從軍事角度看,王翦和李牧究竟誰厲害?
※張學良殺掉楊宇庭、常蔭槐是對是錯?
※我國歷史上有哪些出將入相的文武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