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光緒帝?
十幾年之前,曾經有位史學界的著名學者寫了一本關於咸豐帝的書,書名叫《苦命天子》,不過小編認為,真正的苦命天子是光緒帝,因為咸豐帝至少在行動上、決策上還是自由的,而光緒帝則是一生在壓迫與被迫中度過,除了沒有當皇帝的前四年他是相對自由的。
光緒帝生於1870年,死於1908年,只活了38歲,身後無子嗣。光緒帝如果生在清中期,也許他的身後名還沒有這麼大。但是偏偏這樣一個苦命的人卻生在中國「三千年未有的大變局當中」,因此,光緒帝一生自主不自主的參與了許多重大活動,因此在評價光緒帝的時候,應該結合光緒帝的一生活動進行評價。
光緒帝在1888年親政之前,活動相對還比較少,所以與慈禧太后之間的關係還是相對比較和睦的。一些重要的軍政事件,比如甲申易樞等,從現在的留存的史料來看,我們都見不到光緒帝的影子。
1888年親政之後,光緒帝因為需要一批核心幕僚協助其處理政務,所以就形成了一批以翁同和為核心的「帝黨」,與之相對應的,慈禧太后周圍形成了一批以榮祿等人為核心的「後黨」,而光緒帝與慈禧太后之間又缺乏足夠的信任(光緒帝在慈禧太后是打心底里討厭的,慈禧太后對於光緒帝的私生活曾經管教太過嚴格),所以矛盾就一直在慢慢潛藏著,實際上,現在來看,光緒帝如果想在那樣一個環境下實現自己的抱負,首先要處理好的就是與慈禧太后之間的關係。
戊戌變法是光緒帝的一個敗筆所在,本來初衷是非常好的,不過光緒帝沒有把握好改革的節奏,在人事問題上嚴重觸犯了「後黨」的利益,正常情況下,改革都是漸進的,但是光緒帝企圖通過激進式的改革對國家進行改造,而光緒帝曾經信任的參與維新的人,比如康、梁,實際上是沒有任何政治智慧的空想型人物,最終激怒了慈禧太后,最終引發了戊戌政變。
慈禧太后重新宣布垂簾聽政後,光緒帝基本上就淡出政治核心了。其後十年,猶如囚徒般度過。
多謝網友「幻夢今史」邀請回答。
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曾這樣評價他:「光緒皇帝是滿洲比較能夠接受新思想的皇帝,頗有作為。」這個評價,前半句我認同,後半句不敢苟同。
能夠接受新思想當然是好事,但實現新思想則需要政治智慧和務實經驗,後面這兩點,光緒沒有。他就像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很想創業賺錢,然後幾個同樣沒有創業經驗的人說:來,你當老闆,咱們一起干。最後,生意失敗,有的人跳樓,有的人跑路。
光緒的無能,很大程度上是慈禧故意造成的。光緒4歲就登基,18歲才親政,14年中沒有得到多少鍛煉,都是慈禧當家作主。成年後親政,由於缺乏經驗,很長時間內還是慈禧當家。年輕人都要做出一番事業,何況是年輕的皇帝。為了做出成績證明自己的能力,光緒破格任用康有為等人搞變法。理想很豐滿,但被現實狠狠抽了耳光,變法不過在紙上,不能再末端落實。總結變法執行不力的原因,維新派歸結為慈禧阻撓,居然挺而走險想滅了慈禧,最後導致辦法失敗,光緒被囚。光緒一輩子恨袁世凱告密,他其實應該想想自己的原因。
照我說,光緒應該向前朝的崇禎前輩學習。崇禎上台時不滿20歲,而且魏忠賢獨攬大權。崇禎沒有急,他忍他裝孫子,然後把魏忠賢給滅了。「忍」是政治家不得意時必備的基本素質,光緒顯然不具備,這是他的悲劇所在。很多人惋惜他被慈禧毒死,其實這對光緒來說也許不是壞事——如果慈禧死時不把光緒帶走,光緒很可能是亡國之君,會生不如死。
太複雜沒法說起,光緒4歲入宮,受了不少虐待,就連飲食大多是「過火」的東西(皇帝每頓都吃數十甚至上百的菜,但不是每頓每道菜都是新的,如整隻的雞,肘子,每道都有幾個或十幾個花樣做法,但皇帝又不怎麼尺,所以每次御膳只是來回熱了重上罷了詳見溥儀《我的前半生》)。那麼小的孩子自然想念自己的親生父母,但每當小載湉(光緒帝)稍有不慎,便遭到慈禧大聲訓斥,據宮中記載,光緒從小就被嚇得落下一個毛病,只要聽見慈禧大聲呵斥,變被嚇得尿褲子。宮女太監更是沒人敢和小皇帝說句體己話,這對一個沖齡的小皇帝更是一種軟暴力!據說光緒帝載湉的生母,恭親王的大福晉,也就是慈禧的親妹妹,又想念兒子,又生氣,不僅和姐姐慈禧反目,自己還氣出一種怪病:只要一犯病,就臉面變形,臉肉直跳,只有打人才能消除。說這麼多是從光緒從小的經歷及性格養成來探討他的歷史功過。一句「台灣一失,朕何以為天下主」道出了光緒帝從內心來說是一個想勵精圖治,有一番做為的好皇帝,至少「朕絕不做亡國之君」但從他的成長經歷來看,光緒即使親政,對朝中大臣,政局,用人,軍國大事的裁絕,不可能掌控自如。以至於戊戌變法用人不當(錯用康有為,而且變法運動都用文官),行事激進,並對慈禧和時局誤判(變法之出慈禧一直再觀望,至少從客觀上 變法之初 ,慈禧是支持的,並且據史料分析,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慈禧要利用到天津小站閱兵之機,對光緒下手,因為以當時慈禧個光緒對朝政掌控和實權力量的對比,慈禧要拿下光緒完全沒必要那麼做,在皇宮裡拿下光緒更穩妥。)總之光緒雖有勵精圖治之心,確不會韜光養晦,戊戌變法只推行了百日,曇花一現??,實為可惜,以至於被困瀛台,最後死得不明不白(《我的前半生》記載,應該是袁世凱買通慶親王奕劻毒死光緒帝,但並沒有可靠證據,但這個殺人動機十分可靠!2008年修整光緒墓,公安刑偵屍檢專家化驗光緒的頭髮證明,申超標1400倍,也就是說光緒是砒霜中毒而死!)如果光緒不那麼激進變法,而是韜光養晦,循序漸進,蓄養實力,也許中國歷史就改寫了,也許現在還是君主立憲制呢,(我並不是說立憲制好,只是沒有後來的軍閥混戰,日本接機侵華,那得少死多少人啊)然而,歷史就是歷史,沒有也許,光緒帝載湉在大清王朝和帝制的最後一頁,留下了晚霞般,令人感嘆惋惜的篇章。(純屬個人見解,本人民工一枚,水平有限,不喜勿罵勿噴)
誠邀,個人覺得,一個人的才能要通過具體的事情來展現的,光緒皇帝一生基本無所作為,才能便不得而知。
讓後人記住光緒皇帝的,是那個失敗的戊戌變法,也稱百日維新,這也是光緒皇帝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可惜是曇花一現,其他的時間,這位在位31年的皇帝,不是因為年幼被垂簾聽政就是被囚禁,一切的政令和舉措都不由他出。
所以我們要評價光緒帝,最重要的就是看他在百日維新中的表現。在這個時期,光緒帝被普遍認為是能夠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正如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曾這樣評價他:「光緒皇帝是滿洲比較能夠接受新思想的皇帝,頗有作為。」但是這個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其實從變法的具體舉措來看,無非都是些雞毛蒜皮,對於觸及清朝根本的政治制度的變革,光緒帝壓根就沒提。在維新變法的前後,光緒帝其實都是想藉助維新黨的力量,來奪取清朝的實際控制權,利用維新黨來對抗力量強大的後黨。光緒帝在此過程中,頻繁與外國政要接觸,以求獲得支持。在這場鬥爭,最後以後黨發動的宮廷政變而結束。在應對宮廷政變時,光緒帝一是心慈手軟,對自己的皇爸爸不能痛下決心,二是對局勢的分析和把握很不全面,在毫無把握的前提下就發動了沒有任何實際作用的變法,三是用人不當,手中沒有掌握實際的力量,最後希冀袁世凱救駕更是荒唐至極。由此種種,我們可以看出光緒帝的一生和才能。
謝邀。戊戍維新變法,是清末的唯一一個亮點。這個亮點是和光緒分不開的。
光緒生不逢時。外有列強壓迫,內有慈禧拑制,動轍得咎。光緒又生得其時,他的列祖列宗沒有見到的新興的機械,新興的工業,他見到了。於是,他想蹈西方之路,以振興大清。於是,便有了康,梁的變法。。
但是,他失敗了。他敗在慈禧之手,敗在袁世凱之手,敗在那個山一樣的封建制度之手,也敗在他自已之手。因為,他還沒成長為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家。而那個社會,只有資產階級革命才能改造。
然而,光緒也算是幸運的。正如今日之問題。假如光緒沒搞那麼一次變法,今日中國還有誰會想起他來呢!
從歷史的廣泛記錄及回顧中得悉光緒帝不失是一個企圖發奮圖強的帝王,他希望能改變自乾隆晚年起大清的衰落但不幸的是他受制於慈禧而心計未能及於慈禧和她身邊的人。他最大敗筆是不看清當時的國際形勢和滿清自身積弱的原因尤其是沒有知人之明及不懂利用身邊敵人的相互利益網矛盾而取得最終的勝利。他在位期間談不上有什麼的政績也更不好說有什麼影響!他只是滿清其中一位皇帝幸好的不是最後一位皇帝而矣!
唉!人生多舛,有老佛爺,其他人再有才能施展開嗎?有句古話叫做最狠不過女人心。還女人自己的都不容,其餘人可想而知,當然,那時幾位大爺也是扶不上牆的泥塊,個個不務正業,花天酒地,美女成群,也難撐江山,所以老佛爺眼看江山難保!一不做,二不休。女人一樣可以頂起來,干大事就要橫下一條心,把這些不成氣統統下架。才導至後來老佛爺成殺人不眨眼的女人,包括親兒子,何況光緒更難逃比結!
怎麼說呢,光緒皇帝也想改革,只是所有政治大權幾乎都在慈禧太后手裡!他根本就是個傀儡皇帝,也是身不由己的!所有的病也是來源於「氣」他僅僅活到38歲就駕崩了!也夠可憐的!說句粗話,這皇帝當的也沒勁,說了不算,還有什麼意思!
光緒皇帝是一個悲催的人物。幼兒時就被生生的抱離了家庭,在慈禧的淫威下生活了三十多年。做了一生的傀儡皇帝。胸中也有強國大志,然而手無寸兵。甚至於連自己的心愛的女人都保護不了,現在已經證明他是被慢性殺害的。
他其實是一個有報復有理想的人,但是在慈禧統治下,不能施展才華,有點像《紅樓夢》中的探春:生在末世運偏消。
可憐之人!沒有帝王的鐵血手段和心腸,雖有強國之心,卻無強國之策!慈禧太后對光緒還是有感情的。如光緒依託慈禧,而不是想拋開慈禧,相信兩人也不會鬧翻!改革是正確的,慈禧太后也是支持的。但光緒太急功近利,更是想一下擺脫慈禧,這才導致反對和鎮壓!
推薦閱讀:
※慈禧不死的話,袁世凱是不是不敢篡位?
※慈安皇太后權利比慈禧大,為什麼默認立光緒為皇帝?
※和珅跌倒,嘉慶為何仍難逃財政危機?
※為什麼光緒皇帝大婚時,隆裕皇后走過的太和門是用紙紮的?
※清代曾選定哪些歌曲作為國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