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哲學體系與西方哲學體系有何區別?


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最大的不同在於:中國的哲學體系是由上而下的順延,而西方的哲學體系則由下而上的逆向推導。具體怎麼說呢?

《易經》上說: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顯然,中華文化精於形而上的道學。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以說,這段精簡的概述,完整的闡述了形而上向形而下的衍變過程。而西方則不同,西方是宗教信仰,一切以神創論為指導原則。也就是說,上帝就是宇宙的本源。事實上,西方哲學缺失了形而上的最高指導思想。也不構成形而上與形而下的完整對接。

但神創論並未能阻止西方人探索宇宙本源的動力。於是,他們另闢蹊徑,走上了一條與中國完全截然不同的道路,即從器的方向研究入手,逆向推導宇宙的本源及其真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因為西方的精英們對上帝真實存在的質疑,以及對探索宇宙真相的動力和勇氣,才導致現代科學及其哲學或邏輯學等在西方得到了大力的推動和發展。

雖然中西方哲學走了兩種不同的方向,產生了兩條不同的道路,但最終還是會殊途同歸。但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的道路容易走偏,需要結合形而上的道學作為最高原則思想指引才行。另外,現代科學雖然沒有在中國大地上最先興起,但即使沒有西方,科學發展這條路遲早也會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芽。只是西方的推動,將科學大發展提前到來了。除此之外,中華文化衍生出的文明成果在很多領域都不亞於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甚至是領先全球數百上千年。


中國哲學是以人為中心,西方哲學是以世界為中心,感覺二者的根本區別在此。

中國的古代哲學,以儒釋道為主,更加講求人的自身修養、倫理道德,是向內尋求,而不是向外探求世界本原。如孔孟之道,「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再到宋代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王陽明心學,「格物致知」,「心即是理」,「知行合一」。甚至說,花是因為人在看才存在的,把世界的本體,直接認為是人心,這應該是受了佛教的影響。

道家倒有一番對世界本原的探索,認為世界是本原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法自然,人也應該順應自然,要無為、不爭,要達到天人合一。道家對世界本原的探索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但卻沒有了下文,好像一棵樹,只見到根,沒見到樹榦、樹葉,更沒開花、結果。只在煉長生不老葯的時候,懵懵懂懂地有了點化學上的發現,最後發明了火藥,然後,再沒有然後了!最後,要達到的是天人合一,要長生,要成仙,還是跑到了以人為中心的路上。

佛教傳入中國,竟能和儒、道高度契合,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三者都是以人為中心的,都是向內尋求,修鍊、提升,完善自我。

在西方,古希臘時期就有人提出了「原子論」,認為萬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還有好多西方哲人都有對世界本原的闡述。對世界本原的探索,好像是西方和中國有了一樣精彩的開端,但問題是中國的道家思想,最後產生的是煉丹、成仙,算命、占卜,當然也有養生,體悟生命等有益的東西。西方的這些哲學思想,導致的是數理化的大發展,可稱為現代科學的奠基石。在中國古代,數學是存在的,而物理、化學可能連概念也沒有產生。

可見,西方的哲學是以世界為中心的,這必然導致了現代科學技術的大發展。而中國的哲學是以人為中心的,導致的是人對自心的探索、修養、修鍊、提高,在這方面,東方對於西方,絕對是一個高峰,讓西方人感到神秘、玄幻。

應該說,西方的哲學體系與中國的哲學體系各有側重,各有所長。也許,哲學對自然科學的支持,現在已經處於停滯狀態;而對於人心、靈魂的探索,正需要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哲學體系的大力支持,東方哲學大展神威的時候就要到了。


這個問題提得好!

首先我們來分析概念:

1、中國哲學體系,完整地表達為中國古代哲學體系,因為中國現代沒有哲學體系,辜鴻銘們所謂的新儒學,也沒有成自己的體系,如果說有的話,就是漢化版的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體系。社會學體系的話,就是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

2、西方哲學體系。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古希臘、古羅馬古典哲學。中世紀的基督教哲學。近代早期的西歐哲學,法蘭西啟蒙思想和唯物主義哲學。德意志古典哲學和近現代過渡時期哲學。馬克思哲學。列寧主義,精神分析學等。

東西方哲學體系區別闡述:

1、思維方式的不同。

季羨林先生講過這樣一個事情。如果要分一個圓,西方哲學會一分為二,分得很標準,中國哲學呢?分得是一個太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印度哲學呢?不分,一就是二,二就是一。

2、中國古代哲學體系脈絡相對西方哲學體系脈絡更加簡單和清楚

中國古代哲學傳承連續而緊密。一直沒有中斷,並且各家不斷融合,取長補短。只是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才有所部分中斷。包括台灣,西化嚴重,傳統哲學,在上層建築方面,已經所起作用甚微。

中國古代哲學體系,是以《易經》的陰陽、八卦、五行為框架建立起來的哲學體系。

同時,有《易經》也自成體系,承接了風水,命理學的傳統經脈(民間),包括魏晉南北朝時期進來的佛教,也明顯地融入了本土的儒家,道家和易經思想。

中國古代哲學從易經獲得骨架,發展了三個影響巨大的哲學體系:儒家,道家,墨家。其實我認為還有中醫。中醫思維,貫穿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倫理,以及天人合一的取類比象的哲學思想。另外,對中國影響很大的是法家,很多學者只從文化上來看哲學影響,這是不對的。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其變法,直接成就了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政權國家:秦。秦朝的體制,影響可謂巨大,這不用多說。

中國哲學和中國文化是水乳交融的。可以說,中華文明的方方面面,無不自始自終運行著《易經》的偉大思想。

其它不多講,自己看圖。

西方哲學,相對來說,是流派眾多,大致分為以下幾個子體系:

1、古希臘羅馬哲學。

這時期的哲學,對後世影響巨大,今天人類社會仍然普遍受益。

2、中世紀的基督哲學。

這一時期,被歷史學家稱為黑暗的中世紀。和我們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有點相似。哲學作為上層建築的頂層設計,對社會的影響至關重要。我們看看哲學在社會大生產以及國家政權中的地位,如圖(這是理想化狀態):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政體,往往是由其國家的「國家哲學」決定的。國家推崇的哲學,最大程度的體現這個國家的「意識形態」。這是題外話。

3、近代早期西歐哲學和法蘭西啟蒙思想以及唯物主義的誕生。

其具體情況如圖。這一時期的西方,仍然沒有擺脫神權桎梏,社會發展嚴重受其「國家哲學」限制,直到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誕生,才把西方哲學從虛無的形而上學中解放出來。這一時期,17世紀後期,西方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自由期。西方的「智慧」之眼睜開了半隻。

4、偉大的現代哲學在德國誕生。

這一時期,在唯物主義,人本主義,自然主義的誕生,促進了社會科學的迅猛發展,同時,促進了工業的發展。改變了整個地球的生態——自然生態,人種生態,把人的主觀能動性解放了出來,如一頭困頓已久的猛獸,肆意肆掠。這隻猛獸,恐怕是難以再次關進籠子裡面了,已經形成了惡的惡性循環,誰不惡,誰就會在科技鐵蹄之下踐踏而亡。科技成為第一生產力。

2、哲學體系不同,產生的實用結果不同:新中國選擇了與《易經》思想相似的哲學馬克思主義,西方選擇了憲政體系:

新中國為什麼選擇了誕生於西方的「馬克思主義」,而西方卻選擇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的憲政法權體系呢?

鄙人認為,這也是和幾千年來的哲學體系的傳承的哲學血脈有關係。

我們的易經哲學,現代學者學究們認為是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而實際上不是什麼樸素的,簡直應該是深刻的,是和馬克思的世界觀,方法論如出一轍,只是表達術語不一樣而已。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以及社會學(共產主義理想社會)是和我們的周易哲學,儒家思想(大同社會),幾乎完全一致的。由於篇幅原因,我們不展開講。

請記住這句話:中國人信人不信神。西方人實際上只相信規則。

而西方國家,從一開始,基本上就是神權大於國權的,但實際上,他們不信人,也不信神,他們信什麼?信規則。所以他們選擇憲政體系,同時也要麻煩上帝他老人家來給予他們不守規矩作惡後的安慰。

下圖為洋為中用圖:可以看出我們文化的兼容性有多高!


感謝邀請。以中國哲學體系為代表的東方哲學和以古希臘哲學為發源地的西方哲學,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形式,這也影響了東方和西方人思想觀念的不同。

西方始於古希臘文明。古希臘文明發展於自然本體論,所以西方哲學的科學理性和哲學邏輯性很強,所以,西方的數學物理天文學等很發達。在此基礎上,高度發展了天人對了立的思想。於是,人權民主法治也高度發達。因此,個性自由是西方哲學的金科玉律。


中國哲學的終極關懷是社會關懷和人文關懷,強調天人合一的和諧的人倫道德。所以,集體主義,國家意識強,宗法制強,社會觀念和家庭觀念強,而個人主義弱,缺乏競爭精神,所以,人們崇尚好死不如賴活著,安身立命成為中國哲學的最高定律。

一句話概括的話,中國哲學追求道德,西方哲學追求真理。

手機回答,無法張開。感謝閱讀。


這個題目是有差異的!

「中國的「哲學」體系」的提法是有差異的。中國的文化體系應該是:「哲理」理念內的哲學體系。

中國的文化是東方文化的根基。東方文化為什麼與西方文化有階梯似的認識差異。這就是「哲理」與哲學的差異。

西方文化的理論基礎就是:「哲學」理念。認識世界,宇宙,科學發展……都是在「兩點論」中找答案,結果和破解。如果缺少一點,就會在思維,理解,概念……出現問題,混亂。

東方文化的理論基礎是「哲理」理念。哲學僅是「哲理」理念中的一部分。東方文化的「哲學」觀點在認知世界,宇宙科學發展……永遠不會出現思維,理解,概念方面的混亂。 原因就是有「哲理」理念的指導。「有關哲理理念」在此不論述。

所以:中國的東方文化「哲學」不同與西方文化的「哲學」。東方文化的「哲學」是「哲理」理念的哲學。 西方文化的「哲學」理論就是哲學的理論。


中國哲學本體論談得少,或者說本體論是隱含於實踐論之中的,西方哲學更關注本體論.所以,中國哲學重點在倫理,世界觀為倫理服務,以倫理實踐為中心,即格致而修養,最終平天下.西方哲學在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時,其果實也在倫理實踐,理想國才是理念論的目標,當然,就算這樣,他們對世界本體的論述也比同時期的老子,孔孟多而詳盡.西方在亞里士多德以後,建立起了嚴謹的知識體系,此後更多關注世界本身,當然很多哲學家也都建立了自已的社會倫理學說,但都比較"羞澀",這與西方的政教統治是分不開的,西方的社會倫理學說史是一部世俗權利與宗教權利的鬥爭史,這與中國的情況是非常不同的,中國的社會倫理學說史是一部自我鬥爭史,人格完善史,人們常說的"存天理,滅人慾"是其極致,可以說,儒家學說必然會走到這一步.因為中國沒有宗教統治,就學問上來說,不存在為世俗利益而鬥爭,那隻能斗自己,斗到終極狀態,那就是滅人慾.當然為民主而鬥爭也是一個方面,從孟子的君輕民重到明清時代民主思想的萌芽,是這種鬥爭的體現,這是另外一條線.當然,中國哲學其實還有另一條線索,它隱藏在術數之中,走的其實是本體論的路子,不過未成主流.總的來說,西方重本體,中國重倫理,西方重製度架構,中國重人格修養,西方看重外部力量,中國看重內心力量,西方重機械邏輯,中國重陰陽辯證,西方精細重過程,中國粗放重方向.


通俗一點理解,科學解決的是知其然的問題,哲學解決的是知其所以然的問題。科學解決的是術,哲學解決的是道。這個術可以理解為穿衣吃飯。但是道卻不僅僅是追問雞蛋從哪裡來,也不是中國道家和道教所謂的道。

西方哲學解決的是我有什麼的問題,所以近代科學隨之產生。伴隨著文藝復興,工業革命,西方國家快速的進入了工業化時代。因為人需要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而諸多紛繁複雜的現象和問題是需要科學知識去發現和驗證的。

而中國哲學注重的是我是什麼的問題,所以就有了延續幾千年的官本位,而不管是儒(孔子、孟子),道(老子、莊子),法(商鞅、韓非子),釋(佛教、道教)各家的學說或教義,究其終了還是為統治者服務或為他們自己服務,或者說是為了政治服務。秦漢時期,儒家開始一統天下,所以,中國幾千年來自然科學雖有萌芽,但都被扼殺在一代一代封建皇權的交替中了,因為中國哲學自漢以後,不再需要科學了,只需三綱五常。從嚴格意義上講,中國一直到「五四」之前是沒有知識分子的,只有信奉儒家的讀書人,而他們讀書的目的就在於做官。因為只有做了官甚至是當皇帝才是弄明白了「我是誰」。但皇帝卻是不僅僅信奉儒家的。知識的現實主義——這也是中國始終落後的最根本原因。反過來說,哲學的雜糅並蓄為我所用又是中國哲學的高科技。

為什麼西方哲學解決的是我有什麼的問題呢?因為西方哲學注重認知論(方法論),即我和非我,強調我和我以外的世界是對立的,對於非我的東西,就一定得搞明白,去研究、去發現、去創造。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人生的價值就在於永不停息的進行求知和思辨。求知精神是西方哲學最積極的核心意義,也是西方國家近代科學的一個主要原動力。所以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大師笛卡爾既是偉大的哲學家,同樣是數學家,且其研究成果對現代數學和幾何學的奠定和發展有深遠影響。包括叔本華的人生幸福論,至今影響著很多人價值觀的建立,他提出的是人應該怎樣才能擁有幸福生活。

而中國哲學注重人生論,即以人為本,但不是尊重人本,這一點有區別。沒有我與非我的區分,修齊治平是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的終極思想和目標,乃至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即我和天(宇宙)最終是融為一體的。在這一點上儒釋道法都是殊途同歸,他們沒有成為知識科學的開創者,甚至唾棄了它,而無一不淪為各個朝代各個階層統治者和管理者的工具。所以不管什麼自然現象或者問題都可以從人的角度出發,來做出相應的對答和解釋。所以儒家的天命鬼神論漸漸代替了自然知識。所以才有了所謂時勢造英雄,完了又喜歡搞個人崇拜。國人感興趣的不是這個人本身,而是我怎樣也成為那樣的人。即使放眼當代社會,追星和選秀即是典型的例子。

就中西方哲學的存在條件而言,西方哲學是有神論的,基督教肯定了上帝的存在,人類的原罪,它所體現出的是宗教境界。而中國哲學所積極探求的是人生智慧,即是「即世超越」,它所體現的是天地境界。所以,中國哲學可能早晚會代替宗教,但是要基於東西方哲學的有機融合,才將會是哲學最燦爛的明天。

我這麼說不意味著東西方哲學的先進性的差異,而是哲學究竟是要解決什麼問題。無論是叔本華,還是馮友蘭,可能他們都並沒有解釋清楚這一問題。這也容易理解,因為哲學是終極拷問,只要人類還在發展,科學還在進步,就沒有唯一答案。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了解哲學能夠幫助我們從看似紛繁複雜的現實社會中至少可以暫時停下來,來重新認識一下自我,認識一下世界,進而幫助我們理清我和世界的關係。現在我們想到了世界那麼大,我應該去看看。但可惜的是,我僅僅是去看看。

中國哲學更像詩,是抽象化的,不具體的,甚至是不能言的,比如佛家說的「一說就錯」,搞到最後,連科學是個什麼東東都不存在了,所以中國一直到清末,居然還在君權神授,盲目自大,視洋槍洋炮為怪物,可見這並不是知識分子的錯,這是幾千年來的哲學思想牢牢的禁錮了人們的大腦,雖然也不乏祖沖之,張衡等國產科學家,但那就像現代社會的孩子拿了奧數冠軍一樣,只是光耀門楣貨於王家,而無一點科學實用價值。亦或是像王陽明,胡適之這樣的國學大師,但是到底還是拘泥於著書立說自成一家罷了。而西方哲學雖更加註重實用,能夠把一切物質從光年精確到納米,哲學殉道者在不停的捍衛屬於自己的堡壘,但是提供了更多的自由思想和先進技術革命的同時,也更加加速了不同的歷史文明在各個階段的毀滅和消亡。


中國世界觀體系是起手就顯示了天地之道的體系,是伏羲的河洛易卦。是聖人見道而開示給世人的天道。是明眼人見到世界真實而以一定方式告知大眾。所以,黃帝時就創干支曆法,夏商周就有連山、歸藏、周易。春秋一開始就以系統的道德闡述而開始諸子文化時代。以系列化文化發華提供社會變革思想。思想文化體系如青龍吐水,天髓流溢。

西方的哲學是從對世界的外在入手分析猜測的,是典型盲人摸象式的。所以,你看泰勒斯的思想,是猜測式的,片斷的。看蘇格拉底,是提問詰難式的。看柏拉圖理念論,也是推想式的,自己又懷疑的。其思想文化如工匠造屋、野人登山。


哲學問題是一個很難談論清楚的問題,這本身也符合自然規律和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規律。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視角看問題,得出的結論自然不一樣。而當一個問題貌似解決之後,又會出現新問題,以至於不斷循環往複,永遠見不到底,永遠達不到終極,而這也恰恰是宇宙的魅力所在。中西方哲學走的完全是不同的路徑。人們通常認為,西方哲學體系很完善,脈路也很清楚。這主要是因為西方包括哲學在內的所有學科都建立了完整的體系,有一幫專業的人在研究,這也恰恰是西方哲學視角本身造就的,西方的方法就是把所有問題都歸類為學科進行獨立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不喜歡分門別類,所以領域都是融為一體的,而所有領域都直接與哲學掛鉤 (甚至沒必要出現「哲學」這個概念)。例如,儒家學說中的「五常」、中醫的五臟、氣候中的四季(實際上是五季)等等都直接對應「五行」。中西方哲學無論在世界觀是方法論上都有很大不同。西方哲學解決不了世界本源和第一原動力的問題,只能將它歸結於「神」或「上帝」,認為是上帝創造並主宰了世界。而中國哲學的世界觀起源或中國版的「創世紀」是「盤古開天地」。盤古是人類的祖先和人類的代表,「盤古開天地」看似只是個神話,但它反映的卻是中國人的世界觀起源。在中國傳統哲學看來,世界本來就是以某種方式存在的,至於它何時開始存在的,這個問題沒必要計較,關鍵是自從有了人,才有了我們眼中和心中的世界。人產生之前,已經存在的世界是混沌的,盤古並未創作世界,但他區分了天地萬物並使它們具備了不同的形態和性質。因此可以說,中國哲學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有了主觀的特性。不過這一點倒是很符合我們今天的「量子理論」。如果把整個宇宙看成一個量子,那麼毫無疑問,在人的意識介入前,它處於「量子疊加」狀態,由於人的意識的介入,宇宙這個量子發生了「量子坍縮」,天地萬物各就各位。為什麼中國哲學不重視世界本源,因為中國人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無」,即本質上講世界並不存在。用現代數學模式解釋(雖然這一模式中國古代還沒有),世界就像一個數軸,中間是「0」,右邊是+1、+2、+3、......+無窮,左邊是-1、-2、-3、......-無窮,如果將其加總,正負抵消,結論是「0」。這就是說,世界的本質是「0」,是「無」。這個倒是符合我們今天的「反物質說」,只是古人沒有認識到這一步。從方法論角度看,西方的思維模式總體是線性、具體的(形而下)的和分割式的,而中國的思維模式是螺旋的、抽象的(形而上)的和整體的。中國哲學思維的總源頭是《易經》八卦,易經八卦究竟是怎樣產生的,沒有人說得清,只說是伏羲創作了八卦(有人甚至認為易經八卦屬於史前文明)。我們今天研究哲學的人對易經研究的太少,這一點很遺憾。不研究易經,就永遠不會搞懂中國哲學。


依據亞里士多德的定義,全部知識可以劃分為自然科學、形而上學和數學三個部分。其中,自然科學與形而上學之間,可以依據在現實中是否存在予以區分。而數學中求極限的原理,幫助我們突破了有限思維的束縛。從現實空間中的量變一直深入到理想境界中的質變,實現了全部知識的對立統一。以公設為例,這個概念對應於極限值,是人類只能以偏漸全地逼近,卻無法用實證的方法去證明或證偽的假設。牛頓第一定律就是這樣的公設,具有不變性或絕對性,可稱之為絕對的真理,歸屬於形而上學的範疇。依據上述哲學原理髮現,在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中,存在用一個絕對真理(真空中光速不變原理)去推翻另一個絕對真理(同時的絕對性),卻不能將其中一個證偽的悖論。並且找出了他的錯誤,就是把現實中的光速混淆為真空中光速值c。於是,從全部知識的角度重新規範了所有的慣性系,再次啟用伽利略坐標變換;去偽存真,重塑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的兩個公設,使其合理地回歸到絕對時空的框架之中。最後指出,認定《老子》中所謂的「無」就是「形而上學」,這對統一中西方哲學意義重大。

http://vixra.org/abs/1709.0155


推薦閱讀:

是莊周夢見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了莊周?
歷史上有哪些改善了人類境遇的構想和創舉?
如果福柯掌握了法國的最高權力,那麼他會釋放法國精神病院中關押的精神病人嗎?
社會是否需要一個統一的價值觀、道德觀?
虛無主義和犬儒主義的益處?

TAG:哲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