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四大名著只有《三國演義》沒有被翻拍?


實際上,2010年已經翻拍了《三國》,高希希導演,陸毅、陳建斌等主演。

但是翻拍經典,尤其是四大名著,向來是非多多。無非是兩個陣營,有拍磚的,有讚賞的。誇讚的觀眾認為,新版起碼在內容上與老版不同,不是照搬原抄,有自己的風格。而且新版戰爭場面的確比老版要進步很多,畢竟技術的發展起很大作用,製作精美,堪稱電視劇中的良心之作。

但觀眾和網友還是以不滿的居多,認為主要人物角色顛覆得太「雷人」,故事情節改動不合理、唐突,有些台詞對白很搞笑,根本不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比如,老版《三國演義》開篇用了一集的長度來描述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展示了三國「忠義精神」核心理念。可是新劇卻用了曹操刺董卓開篇,而且後來曹操的戲份也很多,儼然成了《曹操傳》,似乎給曹操「翻案」成了重要目標,而原先劉關張三個最主要的人物,卻變成了跑龍套的。

此外,還有觀眾對演員的選擇上也有問題,比如何潤東飾演的呂布有點「小白臉」,陸毅演的諸葛亮,無法和唐國強比,唐老師的那種微笑,那種自信,還種既智慧和仁愛於一身的氣質是一般演員都無法超越的。還有,怎麼看張飛的扮演者,都像是梁山李逵的延續.... 

新版《三國》挨批是預料之中的事兒,因為任何一部翻拍劇都不可避免地被觀眾拿來做前後比較,況且能被翻拍的基本上都是經典,所以翻拍經典不挨罵就不正常了。

其實,八十年代四大名著陸續被被搬上熒屏的時候,爭論、非議也是很大的,也有很多觀眾挑刺兒。但若干年後,老版《三國演義》似乎成了毫無瑕疵的經典,成為衡量新版《三國》是否成功的一個標尺。就像大部分人懷念初戀一樣,電視觀眾也懷念老版的電視劇,這主要和人的懷舊心理有關。從某種意義上講,老版電視劇代表的不僅僅是一部電視劇,而是生命歷程的一種印記,一種值得懷念的美好回憶。 

要是想翻拍好《三國演義》,難度真的很大,一來三國文化在中國家喻戶曉,三國風雲時代英雄豪傑經過《三國演義》、戲劇的演繹在人心裡根深蒂固,任何一點的翻案都會引起軒然大波;二來,網路上,遊戲里,電視上講三國,玩三國,評論三國,又大大地增強了普通群眾對三國歷史的了解和認識。對老百姓來講,一百個人也就有一百個「三國」,人人都可以發表一番對「三國」的認識和看法。網路時代,人人都能在網路、手機等平台上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看法,並且可以將自己的意見在很短的時間內膨脹、放大,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一旦翻拍不好,只會破壞原來觀眾心中的經典,惹來的更可能是全國觀眾的罵聲,那可能讓導演和演員名聲大損,有點得不償失了。

三來,三國演義中的各種大型戰爭場面較多,劇情多多,人物較多,這得需要巨額的拍攝費用,可一旦播放效果不好,別說掙錢了,也許會虧的一塌糊塗,這在商業化經營越來越濃厚的影視圈,一般投資者可不敢輕易嘗試。


你再去看看老版三國演義,看看別人的表演,赤壁之戰前你可以看到曹操的用兵如神,關羽的義薄雲天,趙雲的赤膽忠心,諸葛的運籌帷幄,周瑜的意氣風發,那些詩歌配合人物的表演讓你充分的領略到古人的青春,赤壁前將各個人物青年的狀態刻畫的入木三分,每個人都有鮮明的個性,真真正正叫一個意氣風發,熱血沸騰。赤壁之後,三國鼎立,曹操退守北方,英雄遲暮。劉關張兄弟情深,諸葛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司馬懿出山,預示著三國時代的結束。對於英雄遲暮和初生之犢,日落西山和烈日驕陽的渲染對比鮮明,生動形象。演員,場景,服飾恰到好處,劇情和原著基本吻合,造就出一副三國時代真正群雄爭霸的場面。但同時像這樣的電視劇一定要等到有了一定的年紀才能欣賞,或者你少年老成。

新版三國?服裝?乾乾淨淨上戰場?只聽說過屠夫殺豬先把豬洗扒乾淨。穿的花里胡哨的,國家這麼有錢還打什麼仗。

演員就不用說了,有幾個是科班出身的,真正學過表演,真正會表演的。

人物台詞,我不要求你一定要按照羅貫中給你的台詞來讀,你好歹翻譯成白話文盡點心好嘛。諸葛罵王朗那一段,罵了那麼多,讓你陸毅來說兩句話,還裝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王朗是玻璃心嗎,活了七十歲沒讓人罵過?讓你兩句不痛不癢的話氣死了?你背不下來台詞,乾脆nmb,cnm來兩句,告訴他什麼意思,估計效果來的更快!

打鬥,老版打鬥更真實,新版更好看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太浮誇了,三國那時候有沒有馬鐙我沒查過,但是你跳起來站在馬背上那就過了,我想呂布不想戎馬一生,從馬上摔死。

至於為什麼不拍,舊服裝不好做,場面規模太宏大,沒幾個導演能把控好,演員演不出來效果,場地不好挑選,文言文台詞太複雜,最重要的一點,拍這種古裝歷史劇,要有足夠的時間,現在這種快餐文化,一部電視劇幾個月拍完,就靠那種明星效應,加上故事的意淫情節吸引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小學生作為收視人群。拍出這樣的劇,大齡群眾覺得沒拍好,花季少男少女又不喜歡看,沒有收視率,入不敷出,掙不到錢。

新版四大名著都是一些大導演想證明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有這樣的實力,能夠駕馭住這樣的題材,想藉此提升自己的地位。事實證明他們還不夠格,拍出來的東西亂七八糟,翻拍還是只能拍水滸和西遊,這兩部劇一個神話一個流氓,拍出來勉強能看,也符合那些青春期荷爾蒙暴增的觀影人群。至於紅樓和三國,呵呵,他們看不懂,你也拍不好!


《三國演義》,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故事描述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董卓廢少帝,擁立獻帝,獨掌朝政。曹操與各路諸侯會師討伐董卓,後董卓被呂布所殺。曹操趁勢迎獻帝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一戰曹操大敗袁紹,統一了北方。

幾經周折的劉備,三顧草蘆終得諸葛亮出山相助,遂聯合東吳孫權,赤壁一戰大敗曹操,形成了三分天下之局面。後來孫權為奪回荊州,與曹操結盟。劉備難敵孫曹聯軍,關羽張飛亦相繼戰死,劉備病逝白帝城,臨終託孤於諸葛亮。諸葛亮六齣祈山欲收復中原,惜最後病歿五丈原。後主軟弱無能,終為司馬氏所滅。魏自曹睿死後,政權落入司馬氏手,司馬炎廢魏帝自立,建立晉朝。280年,西晉滅吳,三國歸於一統。

1994年,《三國演義》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製作,王扶林擔任總導演,蔡曉晴、張紹林、孫光明、張中一、沈好放任分部導演,孫彥軍、唐國強、鮑國安、吳曉東、陸樹銘、李靖飛、張光北、洪宇宙主演。於1994年2月10日試播兩集,1994年10月23日正式播出。

那麼 ,《三國演義》為什麼不翻拍呢,筆者認為,這幾年中國影視界處在一個混亂的境地,原有的自己風格沒有得到提高和升華而是在商業背景下被港台日韓風格衝擊的漸漸都拋棄了,也就是說原有的好的沒有繼承、不好的沒有剔除卻加入了大量糟粕,這種情況下能拍出精品嗎?有些東西是不可能取代的。在幾代人心中。那部三國演義已經成為眾多觀眾心中的經典,無論是誰扮演諸葛亮。都無法超越唐老師。他的那種微笑,那種自信,還種既智慧和仁愛於一身的氣質是任何演員都無法超越的。翻拍只會破壞原來觀眾心中的經典。其結果不但票房冷清。惹來的更可能是全國觀眾。特別是老一代的口誅筆伐。所以,想看新版《三國》的影迷們可能要失望了。

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新三國簡直是在老版三國面前小兒科,網上還一片叫好聲,說超越了老版三國,魯班門前玩斧頭,也不看看這院里住的是誰?精典就是精典,任何時候拿出來也是精典。

′87版三國演義,幾乎集中了全國的大腕和戲骨,大家都憋著一口氣,把停頓了二十年的戲曲演好,從導演到演員到劇組裡每一個成員,大家不計報酬,殫精竭律,滾滾長江東流水,多麼感動世人的精典,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曹操,董卓,呂布,周瑜,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出現在屏幕上,留下了永遠也超越不了的精典,鮑國安,唐國強,劉彥軍領銜,七八十位藝術家隨後,精神大餐就是這麼塑造出來的。


謝謝邀請。名著不是新武俠小說,也不是網路小說,故事的發展不是那麼隨機的,不是走到那算那的,那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通篇安排好的故事情節,環環相扣前後呼應,脈絡清楚主題鮮明,人物和故事都是同主題息息相關的。每一個細節都是精心安排的,有些甚至是致關重要的畫龍點睛之筆。所以名著不好解讀,不好改編,更不易搬上屏幕。名著是深入人心的,已經在很多人心中打下了烙印,想把它搬上屏幕,就要讓各個人物符合人們心中的形象,表達的主題就要符合人們心中的觀念。吃不透原著的精神,很難達到這種效果,得到人們的認可。沒有對原著幾十上百遍地閱讀,其中的精神是很難吃透的。所以名著不好排。老版的三國演義還是下了比較大的功夫,故事的編排比較忠於原著,每個演員也都比較注重人物內在性格的挖掘,演得比較到位,比較符合人們心中的人物形象。比較好的詮釋了原著的主題。積眾人的心血,打造成了難以超越的經典。書中的人物,都是作者精心加工過的藝術形象,作者是通過對人物的刻劃來表達一種意思,一種符合人文理念,符合社會道德的品行。劉備的仁慈,關羽的義氣,諸葛亮的智慧,張飛的勇猛,趙雲的精細,魯肅的平和等等,各種品行都深入到人們的心中。但在現實社會上,有些人為了自己的某種名利目的,打著還原歷史真實的幌子,用所謂的史實去衝擊一部演義小說,藉以推翻人們心中的固有形象,打亂人們心中的固有觀念。其實他們也知道,他們所掌握的所謂的史實,也不一定就是史實,而且史實對老百姓毫無意義,但他們依然要做,因為他們要藉以出名,只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有沒有負作用他們就不管了。不過這正好應合了一些年輕人喜歡標新立異的心理,不明所以,另劈溪徑,不走尋常路。無意中褒獎了一批偷機取巧的低下行為。新版的三國演義就是受這種思路的影響排成的。編排的理念不同,追求的路數不同,各種效果也就不同,連演員塑造人物的方式都不一樣。他們不是著重於人物品格氣質的把握,而是重視外在表演藝術,沒有深度,很難深入人心,得到人們的認同。所以,儘管他們使出了渾身解數。反潰的效果仍然不怎麼理想。三國演義是一部大劇,各方面的投入非常之大,效益不好就沒有多少可賺,名和利都沒什麼賺頭,也就難怪以後沒人再去嚐試了。


呵呵噠,有些人真是傻逼,而且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以上所有回答貶低「三國」的都是腦殘,審題都不知道怎麼審。

三國演義是一本書,是一本類型為小說的書,小說懂嗎?就是虛構的?懂嗎?

新三國這個電視劇說是新三國演義了嗎?回答我,新三國叫新三國還是叫新三國演義?不叫新三國演義,這就代表了批評它情節的人是腦殘!對嗎,你們批評新三國的情節就是腦殘。我TM新三國,你給我說你不按照三國演義的來演,演Nmb哦。

第二,有人說演技。舉個例子,說司馬懿快被諸葛亮滅的那一段陸毅沒有唐國強演得好。說唐國強一會開心,一會失望,一會怎麼樣。

呵呵,我就笑了,你們知道當時諸葛亮是什麼表情?諸葛亮當時必須先開心,然後傷心,然後絕望,按照三國演義里來才是對的?人家TM的叫新三國,新三國!!!!!!

最後,始終要記住。三國演義,三國志和真實的三國那個朝代,以及你心中的三國是四個不同的事。

三國演義,它只不過是個小說,它的作用就是刻畫了精彩的情節,塑造了很多英雄影響,並且讓大眾了解了一部分那段歷史,但是記住,三國演義並不是歷史。

三國志是最接近歷史的一部史書,因為它成書比較早,可信度大,是我們了解那段歷史最可看的一部書。

而你心中的三國,喜歡三國演義的可能就認為三國演義里的才是真正的三國;而學歷史的就會看三國志。

而真正的歷史沒有人會知道,即使三國志也會有不按照歷史來的部分。

想不通一部電視劇為什麼會有人批評。現在我也終於明白一些事情了,那就是第一印象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了。無論是畫質,一些情節還有對曹操的理解,我明顯都覺得新三國獨樹一幟。根本就不需要和三國演義這不電視劇比較。

特別喜歡新三國里的曹操,我就認為那是我心目中最接近歷史的曹操。


三國有兩部,一部是94年的三國演義。

一部是後來2010年的新三國。

三國演義陣容太大,牽扯關鍵人物眾多,幾個靈魂人物演不好就會弄巧成拙。

老三國像一部教科書,新三國在某些人物刻畫和事件處理上更詳細,比如曹丕,司馬懿的事就用了好幾集。

新三國除了諸葛亮外,其他演員都還到位,個人覺得新三國和老三國各有千秋,老三國看了3-4編,新三國看的次數更多。


1994年央視製作出品老版三國演義,鮑國安,唐國強等主演,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老三國,可以說是經典啊,現在一些台詞依然活躍在網路上。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簡直是金句!而且人物刻畫太成功了,劉,關,張,呂布,曹操,王司徒都是難以取代的經典形象!

2010年高希希執導了《新三國》,注意沒有演義兩個字,陸毅,陳建斌,于和偉等主演。個人意見不如老三國經典,許多人物刻畫不及老三國

翻拍是肯定有的,看你怎麼理解翻拍。三國演義是長篇巨制,完整呈現投資巨大,所以高希希版新三國刪減了一些內容,即便這樣也拍了90多集!


翻拍了,2010年高希希導演拍了《新三國》。

從名字就能知道,這是區別於老三國的。

許多電視劇帶了「新」字似乎就能成為經典,如新神鵰俠侶,新白娘子傳奇。

不過就內容質量來說,這部《新三國》並不比上世紀九十年代那部拍的好。

為什麼呢?

原來那一部太經典了。無論是演員演技,還是打仗場面,似乎都沒有上一部讓人印象深刻。

其實不光三國演義,四大名著中,翻拍的總是讓人想起老版,然後覺得新版無過之而有不及,除了導演的拍攝思路,當年那些演員的深度刻畫人物都是重要因素。

當然,最主要的是那個時代,有一部投資巨大的名著電視劇,給人的震撼實在太大,而且當初演員的舞台經驗豐富,也是現在的演藝圈無法比的。

陸毅的諸葛亮,與唐國強的諸葛亮,您覺得哪個更像那位鞠躬盡瘁的「丞相」呢?



這個問題有水平。首先,高希希本人都不認為他重拍三國。他的片子本來就叫三國。其次,高希希果斷放棄了三國演義尊劉貶曹的思想主題,這就好比黑頭發黃皮膚的人滿嘴英語。其它問題也很多,這兒就不說了!比如上方谷,歷史根本上沒有這個情節,估計高希希自己也糊塗的不知自己到底在幹什麼?

這樣的話,在翻拍四大經典的時候,三國演義的思想就意外丟失了,也就沒有三國演義了。成了翻拍史上最大的遺憾。


推薦閱讀:

李小龍創立截拳道之前,曾經學過哪些武術套路?
李宇春這幾年很低調,也沒什麼出眾的作品,為什麼在娛樂圈的地位卻很高?
你的女神是誰,放圖!女神PK?
山東台《我是大明星》怎麼樣,山東人怎麼看?

TAG:電視劇 | 紅樓夢 | 水滸傳 | 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