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嘉靖將明太宗朱棣的廟號改為成祖,真的是因為太廟裡位置已滿嗎?


朱棣改廟號的事情和什麼「太廟位置已滿」沒有什麼關係。嘉靖太廟主體的制度改革,發生在嘉靖十年至十六年之間。而改廟號是嘉靖十七年的事。至於睿宗真正進入太廟主體,那是嘉靖二十四年的事了。


明初太廟曾採取分建四親廟的制度,後來又採取了「同堂異室」的制度,正統朝確定廟數為九。具體格局是九個皇帝共享一個用於祭祀的正殿,同時各自專享一個寢殿,好像一座房子里有一個客廳與九個卧室,稱之為「同堂異室」。


嘉靖朝初年,九廟裡祭祀的是明太祖的高祖父德祖朱百六——明朝追尊的始祖,以及從太祖、太宗到武宗的八個真皇帝。(建文帝、景帝無廟)



(圖片來源:尤淑君《名分禮秩與皇權重塑:大禮議與嘉靖政治文化》)


嘉靖皇帝,也就是明世宗朱厚熜,是一個熱衷於制禮作樂的皇帝,他有意恢復明初的分建廟宇制度,並尊太祖而非德祖為始祖。嘉靖十三年,朝廷拿出了新的太廟格局方案,至嘉靖十六年建成。新方案從《禮記·明堂位》里找出了一個「世室」的說法,為太宗分配了單獨的「世室」,規定其百世不遷,永遠不會被請出太廟、遷入祧廟(保存與在位皇帝親緣已遠的祖先神位之處,每年僅祭祀一次)。


顯而易見,嘉靖十七年改太宗稱成祖的時候,太宗已經在「文祖世室」里享受了百世不遷的待遇。而太宗改稱成祖的具體緣由,和太廟位置無關,而與世宗新制定的明堂大享禮有關。這一點很多學者已經論證過了。


世宗應致仕官員豐坊的提議,計劃恢復明堂,在明堂祭祀上帝(儒家禮制中的至高神),以其父「獻皇帝」朱祐杬配享,進一步抬高其地位。但朝廷官員認為除太祖之外,最有資格配天的乃是「再造邦家」的太宗朱棣。為了平息官員的反對聲音,世宗在堅持為獻皇帝加廟號睿宗、明堂配天的同時,進太宗廟號為成祖,成為與太祖並列的「二祖」。


這一時期獻皇帝的神位是怎麼安排的呢?從嘉靖四年建立「世廟」開始,獻皇帝的神位就崇祀在太廟建築群左側的單獨建築——世廟/獻皇帝廟裡。太廟分建、太宗稱祖,都沒有改變這個事實。加號睿宗之後,也不過把原有的廟名改為睿宗廟。


那麼睿宗又是何時入祀太廟的呢?嘉靖二十年,太廟發生大火,重建的八廟全部燒毀。至嘉靖二十四年,明廷重定太廟制度,恢復了「同堂異室」的格局,睿宗亦正式進入太廟。



在推動睿宗祔廟整個過程的事件中,有明堂配天這樣皇帝故意為之的禮制改革,也有太廟大火這種偶然災變。即使從結果倒推,太廟分建改革的作用更多地在於將德祖遷入了祧廟,使得睿宗在嘉靖二十四年制度中可以獨佔一室。但即使沒有這件事,世宗也可以按照傳統的以輩分論昭穆的學說,先將睿宗與孝宗的神位放於同室。因此不必將世宗的每一步改制,都看成完全為唯一目的服務的戰略計劃的一部分。更何況太宗升祖與廟制改革完全是獨立的兩件事,豈能混為一談。


具體原因是嘉靖的時候他把自己沒做過皇帝的老爹也封做皇帝,然後他還嫌不滿意,就尋思著弄進太廟去受祭奠。但是那時候吧,太廟中的九個名額已經滿了,沒有位置留給他爹了,要是再塞進去他爹的話,就得搬出一個出來,他又不敢把誰整出去,不然群臣都敢跟他拚命,而他就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而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遷都北京,派鄭和下西洋,主持修編永樂大典,建造紫禁城,五次親征漠北等歷史功績堪比勞模朱元璋,於是他就順勢把朱棣的廟號和太祖齊名,就有了成祖,畢竟朱棣的功績擺在那裡,群臣也不好大加反對,這樣就使朱棣與朱元璋並稱祖,同為「萬世不祧」之君,在太廟正中被供奉。而他爹最終也被搬進了太廟。


推薦閱讀:

土木堡之變離朱棣北征僅僅二十餘年,張輔等名將尚存,為什麼敗的這麼慘?
燕王朱棣為什麼要奪親侄子的江山?

TAG:明成祖 | 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