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年紀輕輕,為什麼要給努爾哈赤殉葬?
孟古(努爾哈赤的大妃)去世後,大妃的位置空了下來,令所有人震驚的是,躍上這個位置的人竟是十四歲少女阿巴亥,孟古去世時,阿巴亥還沒有為努爾哈赤生下過一個孩子。她憑什麼坐上這個位子?就憑爺(努爾哈赤)對她的喜歡行不行呀!
努爾哈赤對阿巴亥恩寵不斷,後來,生下了十二阿哥阿濟格、十四阿哥多爾袞、十五阿哥多鐸。努爾哈赤對這三個兒子也是非常寵愛和看重,分別掌管著八旗軍隊中的三旗。
在關外的時候,滿族的殉葬制度(挺滅絕人性的)就已經非常盛行了,但是作為努爾哈赤大妃的阿巴亥為何年紀輕輕要給努爾哈赤殉葬呢?首先,這不符合當時的殉葬制度(早年為丈夫殉葬的確實也有無子的嫡妻,但是阿巴亥育有三子,後金時期的制度是丈夫死後,嫡妻即便無子也不用殉葬);第二,這不合情理。但是為什麼呢?原因有
第一,從皇太極的角度分析
皇太極親自編定的《清太史實錄》說:阿巴亥」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之殉。」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如果說殉葬是努爾哈赤提出來的,也應該是「因寵而殉」,何來「然心懷嫉妒」,但是《清太史實錄》非說阿巴亥的不是,這很明顯是皇太極為堵死多爾袞兄弟奪位的最後機會。
所以,阿巴亥是被皇太極爭奪繼承之位逼的殉葬。這是最可能的原因。
第二,從努爾哈赤的角度分析
上面說到「因寵而殉」,這也是極有可能的。努爾哈赤生前非常寵愛阿巴亥,並且從此人對待舒爾哈齊以及褚英來看,他極其自私與冷血。
所以,阿巴亥「因寵而殉」也是有可能的。
第三,從阿巴亥的兒子們來分析
努爾哈赤死後的局面是:皇族中最優秀的四大貝勒有代善、阿敏、皇太極、莽古爾泰和四小貝勒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這些人中除掉不是努爾哈赤之子的阿敏和濟爾哈朗,代善之前因與阿巴亥有過醜聞,繼承努爾哈赤之位是不可能的,莽古爾泰母親富察氏因罪而死也不可能。剩下只有皇太極和阿巴亥的三個兒子了。
這三人是皇太極強勁的競爭對手,而且努爾哈赤生前非常重用這三人。偏偏這三人同出一母,皇太極不得不忌憚,必先逼死這三人的母親,才能穩坐江山。
所以,有一個非常深層的原因,那就是阿巴亥的這三個兒子太優秀了,說到這裡,不免憤怒,優秀也是個錯。別人都是母憑子貴,可憐的阿巴亥偏偏「被害於」兒子們的優秀。
第四,從阿巴亥自身分析
阿巴亥對於殉葬肯定不是自願的,說她愛努爾哈赤就是胡扯了,努爾哈赤生前阿巴亥就喜歡努爾哈赤的兒子代善,而且作為母親的她,更愛自己的兒子,所以自願是絕不可能的。在《清太史實錄》中後遂服禮衣,盡以珠寶飾之,哀謂諸王曰:「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於地下。吾二子多爾袞、多鐸,當恩養之。」諸王泣而對曰:「二幼弟,吾等若無恩養,是忘父也。豈有不恩養之理!」於是,後於十二日辛亥辰時自盡,壽三十七,乃與帝同柩。
吾二子多爾袞、多鐸,當恩養之,或重點了,如果阿巴亥有一絲絲的自願,也是這自願的交易。意思是,皇太極你逼死我可以,但是我請求你善待我的兒子們,這是用自己的命換皇太極一個承諾。當然,皇太極也履行了這個承諾。
所以,阿巴亥除了被逼殉葬,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母愛,她希望她的死能換來兒子們的平安。
任何美好的人和事物離去的那個瞬間,雖然一閃而逝,然而在亘古的海灘上總有幾枚小小的貝殼混著歷史的悲風鳴響著,也總有幾筆若隱若現的劃痕記載著一些曾經。
喜歡請關註:木易話史
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大妃,是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的母親,努爾哈赤死後,她為努爾哈赤殉葬,實在是可惜可嘆!
總的來說,阿巴亥必須為努爾哈赤的邏輯有很多條:
1,為了皇太極順利繼承皇位,阿巴亥必須死。對於任何企圖爭奪汗位的諸子或者將來繼位的新汗而言,大福晉都是一個潛在的政治威脅。因為烏拉那拉氏身為後金的國母,地位至尊,如若不讓她殉葬,等到她的三個兒子長大成人之後,倘若出現母子聯合的局面,那麼對即位的新君將是一個巨大的政治威脅。權衡再三,也只有先下手為強,藉此良機先行除掉大妃。
3,努爾哈赤有可能確實要求過讓阿巴亥殉葬。事實上,阿巴亥雖然還是大妃,實際上早已失寵。最有可能保護她的丈夫努爾哈赤有可能是害死她的主謀,而她的三個兒子有可能是幫凶。
4,阿巴亥和代善的私情,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小福晉德因澤告發說大福晉阿巴亥送食物給代善和四貝勒皇太極吃,皇太極心機深沉,他接受而未食但代善接受而食之;小福晉德因澤又告發說大福晉經常深夜出宮到代善家去;還告發說舉行聚會時,大福晉精心打扮和代善眉來眼去。
這件事的真相有可能是,德因澤的告密就是皇太極指使的。這一告密事件,打擊了了代善,讓他無法成為合法繼承人,也打擊了阿巴亥,讓她地位寵信降低她的三個兒子也喪失了繼位機會。而努爾哈赤一死,皇太極讓阿巴亥和德因澤一起為努爾哈赤殉葬,這件事成了永遠的秘密!代善,更是老老實實當皇太極的奴才了
阿巴亥殉葬這件事,往往不是個人的意願,充分證明了一件事。在皇權時代,男權時代,一個女子不管多聰明,最後肯定鬥不過男人。
也許正是這種殘酷的鬥爭,讓清朝皇帝始終保持著較高的素質,不敢懈怠,因為一旦懈怠,就會被人弄死!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丹水秋風!
烏拉那拉 · 阿巴亥,是烏拉部滿泰貝勒的女兒,十二歲就嫁給了四十三歲的努爾哈赤,深受寵愛,在葉赫那拉氏去世後,被立為大妃。她為努爾哈赤生下了: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
在宮中,阿巴亥在樓上每每看著廊下輕捷而過的汗王,眼裡流淌著脈脈的溫情,而努爾哈赤抬頭望著她,心裡甜甜的,暖暖的。這日子正是努爾哈赤追求的平凡的愛。
寧遠城下,老汗王敗給了大明強將袁崇煥,此時的努爾哈赤感到時日無多,他厭煩爭鬥不已的貝勒子孫們,他想趕回盛京,趕在眾臣面前宣布自己的臨終遺命。可惜,沒能挺到盛京,半路上就離開了。
當諸貝勒趕到時,天真的阿巴亥說出了遺囑——由十四子多爾袞繼承汗位,大貝勒代善輔政,等多爾袞成年後,代善歸政。
這是政治,毫無人情可言,失去了老汗王的庇護,阿巴亥就像待宰的小羊。
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開了緊急會議,抓住了阿巴亥的致命弱點:汗王去世時,只有阿巴亥一個人在身邊,沒有其他人為證。同時貝勒們為阿巴亥安排好了歸宿——老汗王走了,割捨不下她,必令殉之!
阿巴亥在山窮水盡的情況下,只有自縊殉死,她不想死,卻不得不去陪著老汗王。
作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晚年最寵愛的妃子,阿巴亥是有清一代唯一殉葬的后妃,而且不是自願殉葬的,是爭權奪利的犧牲品。阿巴亥育有三子,既日後的英親王阿濟格,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毫無疑問這是個龐大的政治集團。且不提據說努爾哈赤臨終前想傳位給最受寵愛還年幼的多爾袞,萬一有遺言只交代囑託了阿巴亥一人而阿巴亥又公開宣布了,先帝的遺言必然有人懷疑有人支持,沒有人敢公開對抗先帝遺言的正統性,是皇太極偽造了遺詔繼承了皇位(當時還是汗位)。努爾哈赤的長子代善因為與阿巴亥交往過多努爾哈赤心裡能沒想法嗎?年長資歷老有軍功的代善出局了。皇太極逼死阿巴亥,是因為阿巴亥眼前的實力和影響力就已經很可觀了,日後的實力更不容小覷,阿巴亥一人就能影響代善的兩紅旗,掌控多爾袞兄弟的兩白旗,皇太極的屁股還穩得住嗎?所以說,偽造遺詔以殉葬的名義逼死阿巴亥就是清除了具有重大潛在威脅的權力集團的精神領袖,清太宗皇太極才能有穩固的皇權
有一種愛情叫做你以為,再多的深愛也得活著,人對於生的慾望是只有瀕死的那一刻才能曉得,當然這句話有以偏概全之說。殉葬這種殘忍的死法想必沒有幾個人願意,從情感的層面來講:阿巴亥死了丈夫但是她還有兒子,兒子是她活下來的動力,所以她不會想要殉葬,她還年輕呢。從陰謀的層面來講,阿巴亥是唯一在努爾哈赤死前說過話的人呢,有沒有遺言也只有阿巴亥有資格說。但是皇太極是熱門人選啊,這樣多爾袞就是潛在的競爭對手了,所以阿巴亥閉嘴了就沒有人能跟皇太極爭了。所以阿巴亥必須得死,什麼會聽起來名正言順一點呢那就是殉葬了。
推薦閱讀:
※張飛當陽橋斷後,曹操大將許褚、夏侯惇、張遼為何全都不敢出戰?
※古代騎兵和步兵射箭用的箭放在箭囊里,在運動的顛簸中會不會掉出來?
※元代疆域遠超漢唐,但忽必烈兩次遠征日本,為什麼都以失敗告終?
※歷史建文帝朱允炆最後到底去哪裡了?
※為什麼曾經馳騁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最後滅亡了,在明清兩個朝代里,蒙古處於什麼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