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幼崽如此難以撫養和成長,為何人類反而進化到食物鏈頂端呢?
肉嘟嘟的臉頰,撲閃撲閃的大眼睛,以及占身體比例較大的頭部,擁有這些「幼態」外形的生物都無一例外地獲得了人類的喜愛,我國的國寶——大熊貓就是最好的例子。
雖然嬰兒的可愛外表能夠刺激成人對他們的照顧慾望,並加深對他們的喜愛,但相較於其他生物更長的「幼態」期,的確讓人類的幼崽變得難以撫養和成長,可這並不意味著新手媽媽們必須獨立帶娃。
人類學家薩拉?布萊弗?赫迪(Sarah Blaffer Hrdy)指出,在所有已知的狩獵採集社群里,大家都會互相照顧彼此的嬰兒,母親允許其他人擁抱自己的寶寶,甚至會在自己短暫離開時將孩子託付給其他人照看。這種「共同父母」的現象讓更多的人類幼崽存活了下來,進而逐漸使人類進化到食物鏈頂端,更被一些人類學家認為是我們人類成功的關鍵之一。
此外,由於高度智力發育導致人腦過大,而人類母體的直立行走方式也令骨盆變窄,嬰兒們不得不選擇在出生後繼續發育自己的大腦直至完整;足夠長的「幼態」期讓我們擁有漫長的童年,跟隨在父母等成年人身邊學習與適應社會的機會更多,也因此讓人類成為了這個星球上適應力最強的物種。
正如張愛玲在《造人》中寫道,「獸類有天生的慈愛,也有天生的殘酷,於是在血肉淋漓的生存競爭中一代一代活了下來。『自然』這東西是神秘偉大不可思議的,但是我們不能『止於自然』。自然的作風是驚人的浪費——一條魚產下幾百萬魚子,被其他的水族吞噬之下,單剩下不多的幾個僥倖孵成小魚。為什麼我們也要這樣地浪費我們的骨血呢?文明人是相當值錢的動物,餵養,教養,這需要巨大的耗費。我們的精力有限,在世的時間也有限,可做,該做的事又有那麼多——憑什麼我們要大量製造一批遲早要被淘汰的廢物?」
我認為恰恰相反,就是因為我們站在食物鏈頂端,我們的後代才有資格在嬰幼兒期軟弱。
幼體是否需要撫育,一個是看生存能力,或者說成年體保護後代的能力,一個是看需要掌握的生存技能的複雜程度。
我們不說那些軟體動物,昆蟲,從最原始的脊椎動物,魚類來說,大部分的魚類,產卵量都是以萬,甚至百萬來計算,並且無需親魚撫養,孵化後就自生自滅,因為即使是親魚,也沒有自保的能力,只能靠數量取勝,被吃,被淘汰99萬,還能剩下一萬來繁衍,保證族群、物種的延續。它們的生存,也是完全靠天賦技能。也就是說,它們的幼體只能算自生自滅,成本很低。
牛,馬,羊,長頸鹿這些食草動物,生下來就會站立,幾分鐘就能走、跑、跳,因為它們周圍的食肉動物在虎視眈眈,不能移動就會成為大餐,或者跟不上族群的遷徙,落單後生存可能很低。不過這也有個好處,它們的幼體如果能熬下來,單單依靠本能,自己生存的能力也很強。
那些兇猛的食肉動物,或者沒有天敵,或者生存條件好的動物,幼體就可以得到成年體的呵護,哺育,以及生活技能的培養。如獅,虎,象,鯨,靈長類動物,幼崽都需要幾年的功夫留在父母身邊,學習必要的生存知識,而且越高級的動物,學習的時間越長。大象需要辨別可吃的植物,避開有毒植物,狼需要學習圍殲技巧,團隊合作,貓科動物需要學習潛行,隱秘接近獵物。這些動物的幼體如果沒有成年野獸的照料和指導,很難存活。但是有了親體的保護,存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這也是放歸動物生存能力低的原因,沒有人教你該怎麼做的。
再說咱們人類,已經站在食物鏈頂端,又是群居性的動物,成年體幾乎不會收到任何威脅,有資格,有條件,也能付出足夠的資本來長期保護,哺育,調教後代。咱們需要生十個八個孩子,來預防夭折,來頂替被狼叼走的威脅嗎?咱們的後代需要生下來就跑就跳,來和獅子老虎賽跑嗎?成年人已經有能力保護嬰幼兒安全成長,嬰幼兒也就無需掌握那麼多的生存技能,這些可以在以後的數年間慢慢學習。而且咱們需要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學習的年頭也越來越長。當年十幾歲可以參加科舉,現在是九年義務教育,過幾年恐怕就是十二年了。
這個問題與之前的一個問題,就是人類的嬰兒與其他動物幼崽相比如此無能的原因是一個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用幾塊積木式材料搭建個房子,顯然很筒單,但若給你一堆水泥、砂子、磚塊、木材等原料建個房子,這個難度就大了千萬倍,而且造的房子形式可有無限種可能。而人與其他動物的大腦都是由相同神經元構成的,這樣頭腦中裝幾塊積木及組裝方式與裝下每一塊磚一小份水泥一滴水一粒砂子等相比使用的腦細胞要少得多。當然這個例子並不貼切,但有助於理解人與動物的區別。
人的感覺更細膩,外界的聲音、圖像、觸覺等,對自身的感覺,就如同將建材細化成一粒砂一塊磚一樣,能夠抽象出點、線、面這樣更基本的東西,相應的重組這些基本材料能力,就是邏輯思維的能力,然後人還將自身的運動也細化,通過重組複雜精細的動作,完成只有人才能做到的工作和創造。
所以人的一切似乎都可以重塑,所以人之初看似無能,但強大的模仿學習能力及抽象能力使人一騎絕塵達到食物鏈頂端。
看過一篇文章,說人類都是早產兒,早期的人類懷孕時間更長,但是那時候人類的頭不太大,隨著後面人類的進化,越來越聰明,腦變大,所以新生兒只能提前降生,所以難怪人類的新生兒如此脆弱了,早產嘛,人類比速度跑不過獅子老虎,甚至狗狗可能都跑的比我們快,但是有一樣我們占所有動物優勢,就是聰明
最開始是卵生(至於其他的各種奇怪東西一般很難延續下來,俗話說得好,武器越怪,死得越快),但因為環境與存活率,所以慢慢退出既而蛋生展露頭角,蛋殼能夠有效的保護胚胎,雖然開始還湊合,慢慢佔領大陸,但一但有什麼環境劇烈變化也會整個族群萎靡不振,最後就是胎生,胎生有效的保護了後代,佔領了世界上幾乎所有地方,直到可能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損壞變異基因導致了各地類人生物開始變異轉化(估計是只有人類這支變異大軍最終存活)為人類(對進化論不熟悉的不要搗亂,還有人類不是猴子變的,說人類是猴子變的能不能不要那麼逗比),損壞變異基因導致人類幼體持續發育時間達到了所有動物之冠,但到底人類祖先還是倖存下來,至於接下來………………………………………………………………………………………………………………………………………………………………………………………………………………………………………………………………………………………………………………………………………………………………………………………………………………………………………………我特么也編不下去了??
先後條件搞錯了,《人類簡史》里說婦女精心照顧嬰兒是在農業革命之後的事情,這個時期人類早就不屑於跟動物發生戰爭了。
早期智人的嬰兒不需要太多照顧,生死全靠天命,活下來夠本,長大算賺的,沒有醫療,教育和高品質的生活需求。有飯吃,沒飯餓著。對於早期智人,餓幾天不吃跟玩似的。那時起人類平均壽命不到三十歲,活過了三十跟現在百歲老人一樣開心。
那時候十個小孩可能能長大一個,至於難產的可能帶著爹媽的基因與父母一起被淘汰了。
所以感謝現代醫療吧,
人類的幼崽難撫養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你自己的錯誤,對動物來說,人是把每一個幼崽都培養成了神,具備獵殺其他動物的絕對優勢。如果非要和動物相提並論的話。人類嬰兒的培養,你參考猿猴就行了。沒有什麼不同。
人類幼崽難以撫養,是智商變高(腦容量狂漲)的副產物,而腦容量變高,是人類登頂食物鏈的直接原因。
做一碗泡麵五分鐘,做一頓滿漢全席需要幾天,誰的味道更好呢?一樣的道理,人類的大腦是一台精密的機器需要慢慢雕琢,而普通動物的大腦是簡單的不需要過度開發所以成長快
並非如此,因為你現在看到的是進化過的人類,在最早人類還沒學會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時候其實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具體你參考黑猩猩估計也差不多,人類幼崽的變化也是跟著人類文明科技一起進化演變才是現在這個樣子,所以並沒有你想的這麼困難,要是一開始就這幅模樣,人類早就滅絕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家庭條件一般,老大是男孩,家裡也沒人幫忙帶小孩,還一定要生二寶?
※為什麼公婆想把孫子佔為己有?
※好看又好用的孕婦裝有哪些推薦?
※吃了田螺會不會對肚子的寶寶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