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紀念屈原,那重陽節是什麼節日?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會有個來歷,出處。像端午節普遍認為是紀念屈原的,而中秋節是為記念嫦娥的。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

重陽節據說來自一個傳說。在梁朝吳勻的《續齊諧記》里就有寫到: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也就是說,當年一個收桓景的人山裡修真,有天他的師父有天對他說:九月九日這一天,你家會災,你快快回去。為師教你一個避禍方法。就是讓你家裡人帶著茱萸,跑到山頂,飲菊花酒就可以了。

那桓景按師父所言,那天帶著一家老少跑到山上去了。到了晚上回來發現,家裡的雞牛羊全部都病死了。那從此這個在九月九日那天帶著帶茱萸登山就成了風俗,一直流傳了下來。

當然關於重陽節還有一個說法是,在《易經》中把奇數視為陽數,而」九「又為」極陽「那九月九日是兩個」極陽「相遇,所以稱作為」重陽「那陽又表示鋼,」二鋼「相遇自是不吉,因此這天又被稱為」厄日「所以要登高和插茱萸來檔災。嗯,聽上去這個說法更有說服力一些。

當然現在重陽節慢慢的演變成敬老,尊老。因為九九諧音」久久「有長壽之間。故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敬老節「了。

那重陽節人們一般有什麼活動呢?那從王維著名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可以看出,重陽節是家庭團聚之日,這一天大家聚在一起,一起爬山登高望遠,一起喝酒做樂。

而現代除了沿習了登高望遠這個習俗,很多地方還展開了關愛老人的專題活動。

所以大家一定別忘了要敬老哦。


關於中國傳統節日,我來說一說,歷史傳存的節日都是以農業興起的,現在新詞叫農業,古代叫莊稼行,古人云:七十二行,莊稼為上行,一粒下地,萬粒歸倉。也叫一本萬利,在古代沒有工業,或者工業落後的中國,是以農為主,有句俗語,莊稼不收當年窮。說一說節日吧,在中國一年最早的節日,二月初二,龍抬頭。三月初三,王母瑤池盤桃會。五月初五,端午節。六月初六,曬龍衣。七月初七,牛郎織女相會。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初九,重陽節。十二月三十,過年。這些節日,請朋友聽我慢慢說起:二月初二龍抬頭,這表示一年的開始,萬物開始新生,小孩在這一天理髮,就是把老發去掉,從新生髮,也是從新大發展的意思。中國是龍的傳人,以龍形容世態的偉大,把萬物比喻如龍突飛猛進,所以叫龍抬頭。三月初三,王母瑤池盤桃會,這是比喻,三月里是人們外出打工的季節,古人叫上工季節,古代的窮人,自家沒有土地,只有外出幫工,也有做生意的,做手藝的等等都要外出了,地主和財主們開始招工人,選擇各種能工巧匠,比偷各路神仙各顯神通了。為什麼在三月三呢?不是三月四,三月二呢?因為三月是單數,三日也是單數,一個男人出外是單數,留守在家的女人也是單數,所以,三月三分為單。五月初五端午節,這是夏糧成的時候,為了慶祝一年之間最早收割,夏季雨水多,在中午燒香,擺祭品,求老天爺給個好天氣,好太陽把糧食晒乾。為什麼放在初五呢?這個五,喻表五穀之意。關於祭念屈原和喝熏黃酒,都是後來加忝的。六月初六,在古時候是短工期。好工人,主家留下來,不好的開遛(開除),六與六就是留與遛的意思,六月初六,曬龍衣,農田裡活幹完了,該洗的洗,該曬的曬,因為梅雨季節。七月初七,是雙喜的曰子,人們這時休閑,正是辦喜事的時候。關於牛郎和織女,都是神話,是實,是一對年輕人私奔的故事。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是農民祭奠秋收的節日,八,是發的意思,十,是十分收成,實實在在,十分美滿等之意,五,是五穀豐登之意。中秋節為什麼放在晚上過呢?古人沒有照明設備,白天收割,晚上脫粒,沒有機械,靠牛、驢、馬拉著石滾碾壓,燒香供祭品,求天上出來好月亮,照明好乾活。九月初九,重陽節。在古代,九月里莊稼收完了,是下工季節,冬天快來了,在外面打拚的人都該回家了,在家守候的人都做好準備,等待親人歸來,天天登上高處看望,盼望久別的親人,九九,就是久久的意思,重陽,陽,陽光,也是喜躍之感,盼望久別重逢,這才是真正團圓日。十二月三十,過年。這是祭祀一年豐收後的節日,也是盼望來年豐收的啟求。過年,年,這個字,上面是午時的午,中間是反五字,下面是十字。午,五,十組合成年,就是把五月初五端午節,八月十五中秋節連在一起為一年。古人的大智慧,古代傳統的節日,一定要保護,要傳存,不可改變。謝謝大家!


重陽來源

農曆九月初九,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民間還有重九節、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


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重陽節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端午不是紀念屈原而設的,是因時日設節,端午本是「端五,」五與午是通假字。端五就是中五、正五之意。為什麼中五或正五稱端陽呢?這裡涉及到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五行學說認為,世間萬事萬物無不涉及陰陰。以數字論,周易認為,世間萬千億數,其基本數數就是十個,一、三、五、七、九,奇數為陽,二、四、六、八、十偶數為陰,五,正好處於陽數之中。中國人特別主張中庸,所V人特別看中五,因五又為陽數,這就端五或端陽設節的來歷。陽曰設節除端午外正還有正月初一,稱元曰,為一B曰初始;九月初九為兩個陽數所以稱重陽,正月初一為初陽,五月初五為中陽或端陽,端即中、正之陽,九月初九為重陽,這三個節日都是因日期設節而決非因屈原設節,端午之節在屈原之前就有了。當然,今天把端午確定為屈原的紀念日也並不錯,因為屈原確實是死在這一天的。 要說清楚節曰的來歷,首先要熟悉中國的傳統文化常識不能想當然,我建議將端午為端陽或端五,不用端午,午雖通五,但必競通假現象不是人人都懂的。


我從小時候就聽說重陽節「登高」是避難的、只要在重陽節這一天去「登高」、也就是去山上玩、野餐、或者到山上的寺廟裡玩、這一年就會避開所有災難、保平安。我老家「登高」這個風俗至今依然沒有改變、好幾個半山腰的寺廟裡在重陽節這天依然還是人山人海的、只不過好像年輕人較少些、中老年多些。

(登高圖片分享)






重陽節傳說是古時人們登高避難的日子,這一天大家都登到高山上去就可以躲避一個大妖怪的襲擊,所以這一天前後我們應該都到高山上去過。可是我們住城市住平原地區沒山怎麼辦?啊對了!上樓!找個大高樓爬到最頂層,白天曬太陽晚上看月亮數星星,別忘了多穿衣服帶著棉被……哎呀怎麼覺著那麼受罪呢。不!做為中國人決不能數典忘祖!受罪也得上樓!大家凡自認是愛國的特別是那些老拿愛國噴別人的人,這兩天全都上樓頂睡覺去!哈哈哈哈…大家早上好!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後的道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重九節、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舊唐書-王勃傳》記載: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是在重陽節這一天寫出來的....。當寫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詞句時,就連州牧都忍不住拍案叫絕。)


九月九重陽,重陽美酒香。重陽節敬重老人節。重陽稻上場,也是慶祝豐收稻穀季節日。


這次幼兒園組織重陽節,去養老院慰問,我沒有參與,只是幫孩子們完成手工作品。我回我自己家。我回家我妹妹,用輪椅推車,帶我媽媽去海邊散心。從去年7月我媽動了骨腰椎手術,她沒出遠門。


活著真好!努力活著。終歸有好的一天。



光明磊落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思美人》自播出收視率慘淡下跌?
屈原認為艾草是惡草,為什麼後人要用艾草來紀念他?
屈原的《九歌.山鬼》中山鬼這個形象來自於什麼典故或者傳說?
如何理解《滄浪歌》中「君子處世,遇治則仕,遇亂則隱」?
屈原《山鬼》是從女山鬼的角度寫的,還是從她的情郎的角度寫的,還是這兩個角度都有?

TAG:屈原 | 端午節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