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視如珍寶的南宋官窯瓷器,究竟有何妙處?


南宋官窯好在哪裡在——在釉面上,其實有一種全新的審美觀念去吸引著人們去喜歡它。那就是——開片。這種難以被控制的天然裝飾紋理。

【文藏】頭條號於2017.7.25日文章:台北故宮館藏:乾隆皇帝私藏的南宋官窯瓷器

南宋官窯青瓷的最大特點是其釉色和釉面開片。釉色主要呈青色,濃淡不一,以粉青色為上,另有灰青、青黃、炒米黃等色。其中最受人稱道者,釉層瑩澈,釉色粉青,如脂似玉。

南宋官窯 青瓷花式洗

釉面開片系指瓷器在焙燒過程中由於胎、釉膨脹係數不一所產生的釉層裂紋。釉面出現開片,本為瓷器的一種缺陷,即胎、釉的膨脹係數不匹配所導致的釉面開裂。從技術上講,胎釉的完美結合應當是彼此的膨脹係數一致而釉面無紋片,但這在元代以前很難做到。

南宋官窯 青瓷葵花式套盒

宋代絕大部分青瓷的釉面都有開片,窯工雖力求避免但又難以控制。實際上,古代和現代人在審美上並非都追求絕對完美。北宋汝窯青瓷率先開創了以釉面紋片為美的先河,有意識地將釉面開片作為一種天然美來裝飾。南宋官窯繼承汝窯傳統,繼續燒造形態各異、變化無窮的片紋青瓷,使開片裝飾成為青瓷審美的標誌之一。

南宋官窯 青瓷龍紋盤

釉面開片的美在於其順乎自然和變化多端。釉面開片產生的因素很複雜,主要與胎、釉配方和燒成制度有關。另外與器物流傳過程中所處環境也有關係,既有規律又無定式。要燒成各種釉面開片,需要很高的工藝技術。南宋官窯青瓷的釉面開片,大部分是在燒成中出現,少部分開片是在流傳過程中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產生。

南宋官窯 青瓷長方盆

對開片的命名,通常是從外觀上按照不同的標準來劃分,根據開片的紋路、形狀、深淺粗細、疏密和顏色等特徵加以命名。按開片在釉層中開裂的上下走向劃分,南宋官窯青瓷的開片包括直開片和斜開片兩類,蟹爪紋、牛毛紋、網狀紋、魚子紋屬於直開片, 冰裂紋和魚鱗紋屬於斜開片。直開片的形成是釉的膨脹係數大於胎,在出窯後的冷卻過程中,釉比胎收縮得快,釉受到張應力,冷卻到一定程度時,釉已經完全硬化,完全失去彈性。當釉的張應力的強度超過其抗張強度時,釉就會產生開裂,此時出現的裂紋都是又長又粗的直開片。一系列大的直開片的產生使釉受到的張應力削弱,但在局部胎釉之間仍有殘餘張應力存在。殘餘張應力的強度較弱,不足以產生大開片,但在出窯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會產生小開片,小開片又短又細。

1.冰裂紋

冰裂紋是南宋官窯青瓷上出現較多的開片。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箋·論官哥窯器》對冰裂紋有很高的評價,即:「紋取冰裂、鱔血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細碎紋,紋之下也。」

南宋官窯 青釉大瓶

冰裂紋的紋理走向如同薄冰裂縫,紋片兩端細如針尖,呈現出斜直、直曲、弧曲等不規則的紋路,以長紋居多。紋片隱入釉面之下,或深或淺,時隱時現,尤以厚釉中為甚。但不論釉層厚薄,紋片均為眼見清晰、手觸不顯。

南宋官窯 青釉大瓶底足

冰裂紋片一般較細,入釉較深,似有似無,交錯分布。紋片顏色一般為透明無色,但若受到外界物質浸染,也會出現土黃、紫黑等色。冰裂紋既有通體呈現者,也有局部出現者。從釉層開裂的走向來看,冰裂紋屬於斜直開片。

2.牛毛紋

牛毛紋因紋路和顏色似牛毛而得名,一般出現在釉層肥厚乳濁的釉面上。牛毛紋中間較粗,兩端細如牛毛尖,紋路較長,斜直或者斜曲,開片弧度較小,通常單根分布,很少交叉,顏色為牛黃色或金褐色。

南宋官窯 粉青釉弦紋瓶

南宋官窯 粉青釉弦紋瓶底足

牛毛紋在釉色深的器物上出現較多,稀疏如縷,金絲如隱,使靜穆的釉面增添了動感。釉層透潤和肥厚的器物上牛毛紋較深,呈色也深;釉質濁澀的器物上牛毛紋較淺粗且直,呈色較淺。有時牛毛紋也與冰裂紋交織並存,極為精彩。

3.網狀紋

網狀紋亦稱「網紋」,泛指密如織網、縱橫交錯的開片紋,釉面被相互交織的紋線分割成大小不等、疏密不均的網格。在官窯青瓷的釉面開片中,多有網狀開片分布,有密如漁網者,有密如篩孔者。網格一般大小不等,細碎透明,紋路常呈錯綜密集的短小網孔形狀,基本沒有長紋片貫穿其中,片紋淺細透明。

南宋官窯 青釉葵口盤

南宋官窯 青釉葵口盤底足

南宋官窯青瓷剛出窯時釉面開片紋路無色,在流傳過程中片紋受到灰塵等污染繪呈現灰黑、土黃等色。直接染墨紋的方法約始於清代乾隆時期,這種染色方法,操作簡單,紋路清晰,具有藝術性和觀賞性,一直延續至今。而南宋官窯青瓷從未使用這種染色工藝。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文藏】頭條號!

欲知曉更多精彩內容請前往App Store或應用寶下載《收藏家》雜誌App!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


北宋 汝窯 青瓷水仙盆

乾隆皇帝的御制詩中,常以「少貴似晨星」、「晨星真可貴」等形容文物的珍貴稀有。尤其有「趙宋官窯晨星看」一句,可知乾隆皇帝珍視如寶貝的文物,正是宋朝官窯瓷器。

南宋 官窯 青瓷花式洗

汝官之謎

所謂宋朝官窯,藉由文獻的記載,可知是指北宋官窯、南宋修內司和郊壇下官窯。至於北宋官窯,除了根據文獻的記載之外,也有學者參考了乾隆皇帝的御制詩,以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窯址的出土狀況,藉此思考汝窯作為北宋官窯的可能性。

南宋 官窯 青瓷長方盆

在宋人筆記中獨佔鰲頭的汝窯,其窯址位於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汝窯青瓷的燒造與使用透過宋人筆記,如「惟供御揀退,方許出賣,或故都時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呈現出汝窯作為宮廷用器的史實。

另外,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124年中指出,高麗時代的青瓷外觀和汝窯相似,而清涼寺窯址出土了和高麗青瓷相似的標本,同樣透露出汝窯和境外窯業的交流。

官窯,一般指專為宮廷燒造用器的窯場。北宋徽宗設置官窯,即文獻中的京師官窯。然而截至目前,始終未能發現具體的窯址,樣貌為何也就無從確認。如果考慮到南宋官窯的部分器型也和汝窯相似,那麼在官方用器的視角下,汝窯或許就是北宋官窯。

北宋 汝窯 青瓷橢圓洗

南宋遺影

北宋末年,金軍攻破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徽、欽二帝被俘,北宋滅亡宋室南遷,定都臨安,史稱南宋。為了重建正統王權,南宋朝廷仿效北宋制度,設置澄泥為范,極其精緻。釉色瑩澈,為世所珍的修內司窯以及比舊窯大不侔矣」的郊壇下窯。這兩個瓷窯就是我們今日所稱的南宋官窯。

南宋 官窯 青瓷龍紋盤

近人對於南宋官窯的探索與研究,可以溯至1930年代中日學者的採集與調查。雖然當時還未能分辨南宋官窯的真正內涵,但是從中醞釀而出的青瓷鑒賞趣味,以及想要解開謎團的意圖,一直持續至今。尤其是浙江省杭州市老虎洞窯址發現之後,多數學者因此接受了郊壇下和老虎洞正是文獻記載中的兩個南宋官窯。

南宋 官窯 青瓷三登方壺

考古發掘者在浙江省杭州市發現了郊壇下窯也在鳳凰山附近發現了老虎洞窯。通過對兩個窯口出土標本的檢視,一個應該是文獻記載中的郊壇下官窯,另一個則可能是修內司官窯。兩個窯口的開窯時間不盡相同,但燒瓷時間彼此互有重疊。

元 青瓷魚耳爐

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宮傳世器中有些作品如實地反映出了兩個官窯的產品類型,但是也存在一些到目前為止沒有辦法比定、品質相對顯得更為精緻的實物,顯示出另有未知的南宋官窯存在的可能性。

南宋 官窯 青瓷葵花式套盒

青韻不散

瓷器鑒賞可以從器型和釉色兩個方面著眼一種器型從出現到轉變,牽涉到時代風尚的嬗變。同樣地,釉色也反映出官方或一般市場的品位。

北宋 汝窯 青瓷碟

青瓷燒成於東漢時期,在此之前因窯中自然落灰形成如同披覆著青釉般質感的作品,稱為灰釉陶或原始青瓷。至八、九世紀,青瓷已經成為重要的鑒賞品類。陸羽《茶經》中的類玉,詩人陸龜蒙筆下的千峰翠色,均是歌詠青瓷的比喻。傳世的12至14世紀青瓷,無論是汝窯的天青釉南宋官窯的冰裂紋、龍泉窯的梅子青和哥窯的開片紋理,都因產地、燒制時間的不同而表現出個別的差異。

同樣地透過窯址採集到的標本,也得以揭開包裹在瓷釉底下的秘密。無論薄胎厚釉厚胎薄釉,乃至足端齊整和不經修飾的相異做工,正是鑒賞過程中值得記憶、參考的重要依據。


用什麼樣的形容詞去描寫宋官的精妙也不如一睹宋官的風采!有圖有真相!



推薦閱讀:

如何分清楚豇豆紅釉、霽紅釉和郎窯紅釉?
這個怎麼樣?
瓷器發源於中國,中國現在的瓷器技術是不是落後於西方?如果是,原因是什麼?

TAG:瓷器 | 乾隆 | 南宋 | 文化 | 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