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6,55%的家庭沒有或者幾乎沒有儲蓄,10%的家庭擁有社會總財富的60.6%你怎麼看?


一,西南財經大學和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2015中國家庭金融報告》。報告指出:

「從儲蓄的分布來看,家庭儲蓄分布極為不均。。55%的家庭沒有或幾乎沒有儲蓄,而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儲蓄率為60.6%,儲蓄金額占當年總儲蓄的74.9%。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儲蓄率為69.02%,儲蓄金額占當年總儲蓄的61.6%。」

二,國際清算局數據顯示:

高儲蓄率數據或許只是被平均。

在北大金融學教授邁克爾·佩蒂斯看來,真正的問題並不在於中國消費者花錢太少,而是他們可花的錢太少。 中國虛高的儲蓄率很大一部分並不是源自普通人的錢袋,而是源自政府和企業的儲蓄。來自國際清算局的數據顯示,在2000到2008年間,中國國民總儲蓄增長中有80%源於政府及公司部門,並非來自家庭。

三,環球財經網稱:

居民儲蓄率雄居全球首位

第一「最」是全球儲蓄金額最高,到8月份,我國居民儲蓄餘額連續3個月突破43萬億元;第二「最」是人均儲蓄最高,13億的分母,除下來人均居民儲蓄居然還超過3萬元;第三「最」是全球儲蓄率最高,中國居民儲蓄率超過50%。

作為普通居民家庭財富的主要體現,目前我國居民儲蓄餘額已超過40萬億元,最近三個月更是持續站在43萬億元關口之上。

四,近期央行數據顯示:

全國居民凈存款人均不到兩萬。

截止2017年5月,央行公布的境內居民住戶存款62.6萬億,居民住戶存款月月攀升,不過,更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是,境內居民人民幣貸款已經從2010年的8.8萬億飆升到現在的36.4萬億。把境內居民的人民幣存款減去住戶的貸款後發現,全國居民凈存款僅剩26萬億,中國人手裡已經沒有大量存款了。

五,北京和訊網稱

:雖然2016 年中國居民房貸大大增加,但整體槓桿水平(從貸款總餘額來看)仍未超過全球其他國家,尚處「合理範圍」內。

各項槓桿比率均未超過其他可比國家。

我們不否認,2016 年新增住房貸款的增速或許超過了合理水平,並有可能帶來潛在風險,但我們不能誇大邊際影響,因為中國居民目前的槓桿水平仍然是在可承受範圍內的。


大家好!

歡迎點擊頭像關注【龍門山客棧】,分享更多財經知識。

近日,西南財經大學和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聯合發布《2016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核心內容:2016年55%的家庭沒有或者幾乎沒有儲蓄,10%的家庭擁有社會總財富的60.6%。儘管他們的調查具有很強專業性,但是,我,一個甚至連業餘都稱不上的人,對此報告存在疑惑,有待大家商榷。

一,統計標的家庭區域,年齡疑惑

1.統計家庭的信息採集範圍,是北部,南部,西部,還是東部集中部分區域採集?還是或者全國範圍平均分布採集?高山,平原,丘陵如何採集數據?沿海與內陸如何採集?不同職業家庭又是按照何種比例採集?一句話,數據採集點的分布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大致反映出一種規律性和趨勢,是否足夠科學性?

2.關於家庭戶主年齡段的數據採集。從80後開始往前推,70後,60後,50後,乃至40後,不管你是城市的,農村的,山區,丘陵,平原的,大家親自問一問你的鄰居,朋友,同事,親戚等等,10個家庭中超過一半沒有或幾乎沒有儲蓄?就學,就醫,生活消費都免費嗎?你會信嗎?儘管我們都是業餘級以外的。再說90後吧,最好假設90後家庭全部沒有儲蓄,那麼90後家庭會能夠超過所有家庭一半以上嗎?無需統計,我敢肯定沒有超過一半,哪又何來的55%?

二,幾乎沒有是如何定義的?儲蓄代表哪些儲備資產?

1.起點多少才算是儲蓄?3000,5000還是10000以上?或者更高?

2.儲蓄究竟指的是何種資產?最原始狹義的儲蓄專門指存於銀行的存款。在資產形態多元化,投資理財方式多樣化的今天,還讓銀行存款來定義儲蓄,顯然沒有與時俱進。眾所周知,隨著全民投資理財意識的增強,銀行存款利率跑不過物價上漲的道理不說你也懂。那我們進銀行為何就非得是儲蓄存款呢?買了理財產品,基金,黃金,收益性保險等,支付寶,餘額寶,財付通以及各類投資或理財是不是也應該納入廣義儲蓄範疇呢?因此,本人認為,廣義儲蓄應該是儲備的現金資產,金融資產和其他實物資產,甚至包括無形資產。所以只有用廣義儲蓄標準來統計人們的儲蓄水平,才能科學客觀反映事實真相。

其他也就不多說了。市場經濟中貧富懸殊是難免的,至於如何最大程度縮小貧富差距確實值得高度重視。但財富的多少與幸福指數不存在必然聯繫,如果縱向比較失落感大,不妨來個橫向比較,看看十年前的我和現在發生了哪些變化,就算自我安慰吧。追求財富並不可恥,但保持一顆知足常樂的心也會受益終生。好了,今天分享到此。持續關注我,一起分享更多財經知識,謝謝你的閱讀和點評!


首先要說的是,任何機構都不能準確把握中國人的儲蓄錢款總數。中國人對自己的錢一向都鬼得很,存在銀行的錢是儲蓄,密藏在自家牆磚縫裡的現金也是儲蓄,暫借給親友急用的也算儲蓄,換成黃金古董保值的也算儲蓄。55%的家庭沒儲蓄,顯然是不真實的屁話。就拿本人身邊的朋友熟人的情況來說,許多人都有數額不小的存款,有預備子女讀書的,有預備改善住房條件的,有準備子女結婚的。有時老同學見面了,順便吃個館子,爭著買單,不都是上IO張往外掏?誰卡里沒個幾千上萬?

換一種邏輯思路分析,用瞬時判斷推理法。既然中國有2億多輛私家小型乘用車,有1億多輛私人跑運輸的貨車(不包括瞞報的報廢車)。能買車的家庭通常會先買房,後買車。中國有房有車的人應該有3億多人吧!3億人意味著3億個家庭吧?3億個家庭至少有6到7億人數。有房有車的人會沒儲蓄?母豬才這麼想。此外,據國家旅遊局和海關數據統計,中國年出境游1.22億人次,國內游超過6.5億人次。出境游沒三五萬,國內游沒大幾千,游個屁?中國人的觀念,窮家富路,身上不多帶點錢,敢出門游么?踩死人家的小雞娃咋辦?

不是說美國人不愛存錢,中國人愛存錢么?如今中國人都懂點金融學,光聽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銀行推銷理財產品的業務員吹,都要多少學會一點。錢存在銀行里,利息太低。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把存款拿去理財炒股炒房或集資的人大有人在。中國的金融業GDP佔比還很低,不到30%。美國金融業佔比很高,接近70%,總值達I2.22萬億$。

有兩種叫罵聲頗值得注意,一個罵房價高,一個罵經濟崩盤。罵房價高的人,基本上都是想買房卻又手頭拮据的人。想買房不是得先籌錢存錢么?這些人應該有些存儲,總該有十幾或幾十甚至上百萬吧?天天盼房價跌一點,好馬上買進。不想買房子的人罵個什麼?吃飽了助消化?罵經濟崩盤的人,應該是炒股沒賺太多甚至是虧了本的,他們炒股的本錢和利錢就是他們個人的財富呀!這些人未必懂經濟學,可他們牛氣衝天地叫罵,無非是在自己的切身利益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慾念。他們希望房價低下來,希望炒股能日進斗金。其實他們不窮,不至於沒飯吃,沒衣穿,沒房住。但看到別人大把花錢,心裡不舒服,小雜種二狗子小時候鼻涕成天掛在嘴巴上,如今當了老闆,豪車開著,美女圍著,這世道真他媽壞了!可不就是個紅眼症么?眼白上滿是血絲,氣不打一處來,一大早睜開眼就想罵娘。富人屁大,窮人氣大。尤其是又懶又窮的傻貨,小時候要他讀書他不讀,非要去放牛。長大了不學無術,大事不能幹,小事不想干,老想發財,不想搬磚。成天拿個破手機上網胡噴,從不反省自己就是個王八蛋。還窮得有理,懶得自豪。錯的都是政府和別人,自己是全知完人。曾為我裝修的在武漢搞裝修工程的武穴老闆和他的親戚農民工,個個在老家都建有樓房,過年打牌,輸贏上萬,還說一年就一回,輸就輸了吧,眼睛都不眨一下,儘管老婆說起來就是氣。他們說起國家社會來,通常也是一肚子怨氣,罵罵咧咧。此等無腦無德之人,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

中國大部分人不窮,鈔票大大地有。當然也有相對錢少的,有位表哥,夫妻二人工廠退休了,兩個人的退休金每月7000多塊,房子是老輩傳下來的兩室一廳一廚一衛的公房,每月交300多元的房租,花錢自然不會大手大腳,吃穿用度不成問題,每年還能存一兩萬塊錢。女兒女婿在北京工作,年收入50多萬,前年向我借2O萬在北京買了房,去年就還清了。有個武漢郊區農村的姨妹,去年過年時去看了一下,三層樓的房子住著,門邊小車泊著,雞鴨魚肉擺著,日子過得滋潤著呢。或許真正窮的地方是老少邊山區,也曾造訪湖北革命老區紅安山區,特意找了一家獨戶農舍討食,雖已過用餐時間,鹹菜雞蛋炒飯花生米油炸小枯魚,IO來分鐘就到口了,還從冰箱里拿幾瓶啤酒出來……他們或許還算不上小康,可衣食住行全然無礙,窮么?採菊東離下,悠然見南山。雞犬時相聞,茶酒佐三餐。過客相與言,應答也怡然。不知小康意,情態唯大安。


這樣的數據沒有統計分析過,只能假設這是一組真實的數據。55%的家庭沒有或者幾乎沒有儲蓄,說明大多數家庭仍處於貧窮狀態。10%的家庭擁有社會總財富的60.6%,說明社會財富已集中到了少數人手裡,社會已出現了嚴重的財富不均現象。

沒有財富積累的人往往沒有資產性收入,這在財富的構成中少了很大一部分。所以,這部分人往往入不敷出,掙多少,花多少,甚至不夠花,沒有任何剩餘的財產用於積累。這種家庭當遇到臨時性的變故或困難時,其財富就會陷入窘迫,從而使整個家庭陷入貧困化或極端的貧困化。

有財富積累的家庭就有資產性收入,如存款有利息,理財有收益等,這部分收入窮人家庭是沒有的。我們可以將有財富積累的家庭稱為富人或富人家庭,沒有財富積累的家庭稱為窮人或窮人家庭。富人由於有資產性收入,又有多餘財富可供辦廠等進一步投資,所以,富人就會有多通道的收入,於是富人更富了。窮人沒有任何資產性收入,只能靠輸出自身的勞動力賺取收入,而這種收入往往仰仗於別人,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所以,窮人的生活充滿風險。窮人由於一直處於缺錢的狀態,用於家庭成員及自身的健康投入相對較少,當自身健康出現問題時,就會影響勞動力的輸出,就會減少或斷絕收入的來源,家庭就會陷入困境,這就是所謂的窮人更窮的緣故。

一個和平、穩定的社會,人民都在和平地勞動和生活,社會經濟財富在不斷地積累、增長,在這種持繼不斷的經濟發展中,個人家庭財富也在不斷地增長。由於個人智力、能力、性格和機會的不同,有的人財富積累極快,又善於又有勇氣投資,於是這部分人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暴富,成為了所謂的新富階層,也就是成為了富人。而大多數人,小富即安,不願意也不敢冒險投資,這樣家庭財富處於緩慢增長或停滯的狀態,久而久之,便相對地成為了窮人,並最終成為了真正的窮人。

這就是富人、窮人成長的歷程。當富人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形成富人階層。富人階層有財富、有能力、有智力、有機會,很容易形成財富壟斷,這樣富人更富了,窮人更窮了,這就是社會的現實。

窮人的出路在那裡,只有社會學家能夠清楚地闡述。在社會財富的有力調控下,在養老、醫療、教育、住房等民生問題社會保障化後,窮人也許會改善經濟狀況,慢慢地成為中產階級的,這就是理想的狀態了。


謝謝邀請。說實話這個話題很敏感。這裡只能以事論事粗淺談一點個人感受。如果我們想深入了解為什麼60%的社會財富會集中在10%的人手中。只要我們把這些財富擁有者的基本背景及構成作個大致歸類,就可窺其一斑。這裡我整理了幾個問題,社會的財富佔有為什麼會呈金字塔,而不是橄欖球。為什麼沒有形成中產階層。為什麼財富分配兩極分化日趨嚴重。要回答清楚以上問題,我確實只能以提問方式,讓大家自行思考。

在這裡就題說題,其實中國老百姓還是有一定的財產儲蓄,只不過轉化了形式,城市中的老百姓絕大部財產儲蓄變成了房產,農村老百姓擁有土地使用權及宅基地。這些都是老百姓手中的存量財富。只是這部分財富被沉積了。所以造成老百姓手上無現金儲蓄。簡言之,在北上廣擁有一套商品房的老百姓,就意味著有幾百萬的財富。在農村擁有宅基地和土地權證的老百姓,一但土地流轉或撤遷,他們就能擁有一筆巨大財富。所以中國目前老百姓的現狀,形象比喻就是拿著金飯碗討飯。這是個很悲劇的社會現象,李克強總理多次談到盤活社會存量資產。採取抑制房地產投資,防止資金沉澱,讓這部分錢用於人們的日常消耗,拉動經濟。農村試點土地流轉,盤活土地資源,讓它成為擁有土地權證人的紅利,讓老百姓手中的隱性財富,轉化成顯性財富。然而這是一個很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這個話題就不是本文討論的內容了。以上回答僅能如此結束。不夠深入,不夠全面,請大家多多包涵。


這句話有問題,第一個是55%的家庭沒存錢。第二個10%的家庭擁有社會財富的61%。

這兩個概念中有重疊,假如腦洞大開也可以這麼想:10%的家庭擁有社會總財富的61%,但是其中大部分負債,佔有沒存錢的90%以上。或許這才是真相。

這是金融空轉帶來的產品,金融本來是給實業助力的,但是多年以來,金融並沒有給實業帶來多大的幫助,反而給「財富」在助力。於是就行成了這樣的景象:誰擁有財富多,誰欠錢也多。

這個應該是財產和資產概念混淆帶來的困局吧。在銀行看來家庭的房子,車子都是資產,可以貸款多少年。而購買好設備就需要諸如聯保,抵押等很多手續。其實大家都知道,車子房子(除開金融空轉帶來漲價以外)都是把錢帶走的東西,而設備是把錢帶來的東西。

混淆的後果就是豪車遍地,一套房動軌幾百萬上千萬,而這些東西除了每天消耗錢以外,就剩下數字財富了,因為這些財富的流通途徑僅限於這個10%的圈子,除了個別想負債混入這個圈子裡面的人以外,買不起的還是買不起,沒人接手。造成了不是階層固化,而是財產虛化,因為變現太難,將來會越來越難。

從追逐GDP開始,大家對數據有著極度痴迷的愛,從而失去了尋找生活真正的內核的理智。


只能以自己比較片面的視角去分析,二八定律是現今各個國家普遍存在的,這沒有辦法,沒有家庭儲蓄的家庭或許因為需要供樓或許家庭收入不高僅僅夠日常生活所需,這種緊迫的確讓人比較難受,但生活畢竟是自己選擇的,想改變生活狀況也必然需要靠自己,怨天尤人對自己一點幫助也不會有反而落得別人對自己壞印象,現在社會已經越來越趨向個人化了,每個人自己就是一個品牌,你的一言一行都在打造這個品牌,沒有人願意和口碑差的人同行,那口碑差的人的路肯定會越走越窄,所以改變需要從自己開始,只有自己變好了,生活才會變好,財富才會慢慢積累起來。


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均勻,是導致社會矛盾的根本問題。這既是市場運行的結果,也有經濟結構性矛盾,法制監管不健全的問題。一個人或者家庭擁有天文數字的財富,這是資本主義的方式。在社會主義社會這種趨勢式應當被限制,社會主義的目標是共同富裕。國際流行的不一定就是合理的。財富分配不均勻是資本主義結構性矛盾的癌症,是制度導致的矛盾,最終危及資本主義國家正常運行。這個問題在資本主義的頭子美國已經開始顯現,美國的社會正在加劇分化,資本主義的美國制度決定了這個問題,是無法克服的(馬克思早已經講清楚了)。所以美國的國內危機爆發是必然的規律,只是美國在剪全世界的羊毛,延緩了這個過程。(小石頭非常感謝您點擊右上角關注支持)


很正常啊,本來就是「富的越富,窮的越窮」(不考慮一夜暴富或一夜破產)。我爸媽60年代出生的,家裡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爸媽憑著高中文憑,才在城市裡找到工作,把我們姐弟倆拉扯大,讓我們都讀了大學。我85出生的,出生後雖說吃穿不愁,但還是沒法和別人比。大學畢業十年了,現在憑著自己的努力,有家庭有事業,生活順風順水,但說到財富,可以說沒有。畢竟工資都用來買房,養孩子,高品質生活上了。


現在投資渠道多了,為啥還儲蓄呢?至少你可以理財,可以餘額寶,這些都安全且收益高。我家也不儲蓄,但不代表沒錢啊!還有股市,很多人把錢投到股市樓市等,所以儲蓄的人就少唄。


推薦閱讀:

如果一個欠銀行很多錢,但是他死了,這個帳怎麼辦?
國內首起網約車併購計程車案例,主角卻不是滴滴,為什麼滴滴不併購計程車公司?
有哪些讓人眼前一亮的老段子翻新?
翡翠為什麼開口就是幾千萬幾個億?
日本一公司用比特幣發工資,4700多名員工將收到比特幣,你怎麼看?

TAG:財富 | 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