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血戰鋼鋸嶺》有哪些令人震撼或難以忘懷的細節?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一拍即起然後大喊大叫的「屍體」;以及漫山遍野跟蝗蟲老鼠一樣極端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兵


再補充幾個細節

1.多斯在新兵營因為拒絕哪怕摸一下槍而上了軍事法庭,但是在戰場上,為了營救在新兵營曾經讓自己難堪的長官時,他下意思的用一把槍做了一個簡易的拖床,長官和他自己都很驚訝這個舉動,鏡頭在這裡停了幾秒,表現了他們錯愕的神情。


2.多斯在日軍地道躲避敵人時,偶遇一個受傷的日本士兵,雖然白天也是以命相搏的敵人,但是多斯毫不遲疑的拿出了繃帶 幫助他止血,儘管語言不通,但日本士兵沒有拒絕他的幫助,事後也沒有找人來捉拿他(因為根據拉爾夫的說法,擊斃美軍醫療兵是有獎勵的)。儘管這可能是導演虛構的場景,但還是讓人看到了戰場並沒有泯滅所有的人性。


3.第一波出來投降的士兵看樣子並非人人都帶著97式手榴彈,這些人如果不知道身旁的人要進行「玉碎」,那麼無疑他們是最悲劇的一群人。


4.當多斯往下送人的時候,有幾個鏡頭裡的人非常瘦弱不像美國士兵,後來通過一個普通士兵和醫生的對話揭開了謎底,原來當時多斯瘋狂到還送下來幾個日軍士兵,但這幾個士兵都沒能挺過來。至於這些日本士兵是真的傷勢過重,還是日軍士兵拒絕接受治療,亦或者是有人做了什麼,就不得而知了。

----------------------------------------------我是分割線-----------------------------------------------------------------

Ralph Morgan,96連隊的醫療兵,只出場了幾次的小配角。
一出場是跟著剛經歷了6次戰鬥,幾乎全軍覆沒的96連找主角所在連隊報到,馬上就很熱情的問誰是戴斯蒙德,因為他和主角以及另外一個人是「本地區僅存的三個醫療兵」,還告知諸如拆除袖標更換鋼盔這樣的保命措施,對於一直被人瞧不太起的主角(當時戴斯蒙德一個人坐在角落,附近沒有戰友),估計是很親切的。
接下來就是跟主角一樣在戰場上穿梭著拯救負傷的戰友。
再接來下就是他也不幸負傷,但是勸說戴斯蒙德將血瓶留給旁邊的傷患,其實他應該知道自己的情況很危險,因為有個他看著不停流血的大腿的鏡頭。
最後就是當戴斯蒙德去醫療帳篷,看望自己的戰友,詢問醫生時才知道拉爾夫因為失血過多,休克而死。

說實話,這個醫療兵既也沒有主角那麼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聖人光環,而且似乎還為是否該將主要精力放在救援輕傷士兵與主角有過爭論,一個最普通不過的士兵。但借用中山先生的一句話話:一個有名的戴斯蒙德多斯是要以無數的無名戴斯蒙德多斯來造成的。
向醫療兵致敬。

再補充兩個小細節,這兩個細節拯救了無數美國士兵的生命
(1)血漿瓶
圖片和介紹來自《二戰美軍英雄圖冊》

一級醫務見習生羅伯特·尤金·布希一手舉著血漿瓶,一手握著手槍向周圍的敵人射擊。之後殺死6名敵人並奪過一支卡賓槍的他已經身負多處戰傷,其中之一就是失去了一隻眼睛。最終敵軍撤退,布希也保住了他的軍官傷員的性命。

圖中布希手上拿的就是血漿瓶,美國醫生Charles Drew發現血漿能夠替代全血,用於失血性休克、嚴重燒傷及低蛋白血症。對任何血型病人均可用,不需要檢查血型,且較方便。這一發現應用在二戰中大量減少了美軍的傷亡。這也呼應了一開始多蘿西在做的事情,正是採集全血製作血漿。與全血不同,血漿瓶是黃色的。
在劇中,戴斯蒙德也是試圖給病患輸血漿,可惜被流彈擊碎。

(2)西雷特嗎啡皮下注射器

施貴寶的西雷特嗎啡皮下注射器在片中多次出現,幫助傷員緩解疼痛或者減輕死亡過程的痛苦。

注射器設計十分巧妙,像一個迷你牙膏管,內有32毫克的嗎啡。管口密封,前裝一個雙頭針管,使用時下按針管以破封,然後進行皮下注射,這樣不會破碎,而且用完後將注射器別在傷者的領口可以計算嗎啡用量,防止產生用藥過量。


12.19更新
想起了點新東西,補充在前面吧。
我在沖繩的時候,有幸去過一回曾經日軍在沖繩戰場的「戰地醫院」(一般要在當地人帶領下並提前半年申請才能進入),日文叫ガマ,中文不知道該怎麼翻譯,有點類似天然形成的鐘乳石山洞。我去的是最大的幾個之一,從頭走到尾大概要十幾分鐘吧,在沖繩戰時被用來當臨時醫院和戰壕,躲避美軍空襲。
洞里真的很難走,特別陰暗,難以想像有人曾住在這裡,甚至從洞里出來後做了好幾天噩夢。
當時,洞的最門口住的是普通沖繩住民,一旦美軍攻進來或者扔進毒氣彈等,住民會先做肉盾擋住,來保護後面日軍的安全。當然住民是被迫的,他們也無法逃離山洞,因為一旦出去,外邊就是美軍的炮火。
洞的中間就是「住院區」,躺著各種各樣傷的日本兵。被拉上戰場的女高中生們就在這裡充當護士,看著傷情慘重的日軍,為他們的傷口挑蛆等等。
再裡面就是手術室,不多說了。在洞的最深處,是瘋了的日本兵,因為腦袋被打中等原因,已經出現精神失常的人被扔在裡面自生自滅。
最後日軍敗退,要撤離時,會把女高中生先趕出去自謀生路,扔下重傷士兵躺在山洞裡等死。那些女高中生被美軍炸死了很多人,最後的倖存者感到絕望,找了個洞,拿著手雷,跟老師一起集體自殺了。只有幾個主動投降美軍的人活了下來。
當時的美軍還算是善待俘虜的,他們滿戰場撒宣傳單,上面寫著,只要日本人脫下軍裝,放下武器,走到XX處投降,我們就絕不傷害你,還會給你衣物和食物,並提供保護。
有很多住民和部分士兵投降了,也確實像美軍所說暫時活了下來。然而也有這樣的事件,敗退的日軍小隊突襲美軍的俘虜避難所,將投降的住民和日兵全部殺死……
另外,戰爭中存活率最低的是兒童。具體數據我有點不記得了,只記得兒童的存活率真的是低到讓人心痛。
我看過的最讓人難過的一張照片就是,有一家人幾乎全被殺死,只有一個衣著破爛的七八歲小女孩,躲在了自家小小的墓里(沖繩的墓跟福建的比較類似,像個小房子,裡面能躲個小孩子),躲過了美軍的轟炸和日軍的屠殺。直到戰爭結束後才被人們發現……
以下原答案
——————————————

補充個細節。那個被多斯救了的日本兵是不能回軍隊的,也無法殺了多斯去邀功。二戰時日軍是被洗腦過的,在戰場上不拚命到最後,負傷躲起來的人,是會被當做罪人殺掉的。
先說句話,很多衝繩人認為:日軍比美軍更可怕。日軍就是魔鬼。
當時的日本高層給全國進行軍國主義洗腦,士兵以戰死為光榮。當時從小學的教科書上就全是戰爭的內容。甚至有小學生的作文寫夢想:「希望在16歲前可以死在戰場上」。
而那個躲藏的士兵可能是沖繩人,沖繩是後來才併入日本國土的,沖繩人遠離本土,被洗腦的不嚴重,而且受歧視。
沖繩本地的部分住民(普通住民、非軍人、包括婦女兒童老人)都被日本政府要求自殺,以免他們投降美國。軍人就更別提了,害怕死亡受傷躲起來是很嚴重的罪,那個躲起來的士兵如果被日軍發現,十有八九是會慘死在日軍的刀下。
另外,沖繩戰場上,日軍把當地普通的女高中生都拉上了戰場當臨時護士,逼迫他們給病人切手切腳挑蛆,環境極其惡劣,每天只能輪流抱著竹子休息一會兒,醒來不但要幫忙工作,還要出去冒著炮火連天的地方找食物。
最後這些女高中生在被利用完後,被日軍殘忍地趕出隱蔽所,暴露在美軍的轟炸一下,基本全部都慘死在戰場上。她們甚至不知道戰爭是什麼,在上戰場的時候還帶著高中的教科書希望能繼續學業,只有一小部分投降美軍的女高中生存活下來。存活的人做了很多二戰時期日軍殘暴行徑的證言(而且大部分是一生絕口不談,直到七八十歲覺得人生所剩無幾,怕戰爭的殘酷被人們遺忘,才接受了採訪說出這些經歷來),但卻被日本教科書給歪曲了,日本教科書問題至今是個問題。因為教科書中淡化了日軍的殘暴色彩,沒有寫住民被日軍屠殺和強迫自殺,而是「自願自殺」。
沖繩戰場上受害最深的是本地的無辜住民。他們很多既不認為自己是日本人,也沒被洗腦,也不想戰爭。然而日本把沖繩當做被捨棄的棋子,對沖繩住民做的事簡直殘酷地無法用語言敘述。幾百年歷史的首里城,一座歷史的見證,也在戰爭中被炸成灰。
在這場戰爭中,沖繩失去了25%的人口,平均每家都有幾個人死。所以直到今天很多衝繩人依然對日本政府有所不滿,常有遊行。
現在沖繩還有和平祈念公園,裡面埋著在沖繩戰場上死去的日軍、朝鮮人日軍、美軍、住民等等很多無名者的屍骨,在這裡不分國籍,不分身份,所有在戰場上死去的人們都在這裡被哀悼。比較厲害的是,公園裡有人名查找機器。就是在這裡被埋葬的屍骨被鑒定出身份之後,會把他的名字身份信息輸入系統里。等後代來參拜的時候順便一查,就知道自己的先人是不是被找到了……每年6月23日,是沖繩一年中最大的紀念日,哀悼在戰場上死去的所有人
希望世上再無戰爭。


一個父親,是要有多大的勇氣幫助拒絕拿槍的兒子上戰場,要知道,不拿槍上戰場活下來的概率遠遠小於拿槍。如果這個父親不去找老戰友,道哥最壞也就是會蹲幾年監獄中。


電影塑造了很多反差。

最開始進軍營那個不穿衣服的肌肉男到戰場是最害怕的一個,而比其他人都瘦的加菲卻無比勇敢。


史密提,在Ghoul倒下時毅然決然就去撿起炸藥包,但在瀕臨死亡時卻說著I"m scared,看到的時候都快淚目。


印象深的地方有幾個。


史密提是真正的硬漢,童年的不幸導致他最初對加菲的偏見,把加菲當成懦夫。但他並不是一個惡漢,在其他人半夜暴打加菲時,是他站出來阻止了他們。童年的不幸使他更具aggressive,可當他認清加菲的真實本性後,他把他真正視為兄弟,一笑泯恩仇。

另一個是加菲沒趕到婚禮現場,神父正在詆毀加菲時,女主站起來說其他人可能會這樣,「not my Desmond」。這才是愛里真正的信任。


最後是加菲。Give me one more,很難想像真的會存在這樣勇敢的人,為了戰友願意一次又一次遊走在地獄中,在如此慘烈的戰爭中,他的勇氣簡直打破了我對勇氣這個詞的認知。

在這樣一部真實還原戰爭的電影中,大概很多人都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那些血肉橫飛和槍林彈雨,每一秒都是驚心動魄。
生存在和平年代,是我們最大的幸運。


導演不僅僅把自己的信仰尊重了,日本人的信仰也尊重了。

在最後日本人戰敗後的剖腹自盡的鏡頭,有心的人都能夠注意到特別的精美和精緻。

起碼導演沒有把別人家的信仰的智商給貶低了。


電影的背景是二戰中的沖繩戰役。
多斯所在的連隊到達鋼鋸嶺下時,正好目睹了美國海軍戰列艦炮擊日軍陣地,重炮齊射,火光衝天,整座島似乎都被轟到顫抖。
多斯的連長感嘆:「沒人能在這樣的炮火下存活下來。」

這是1945年。

7年後的1952年,在上甘嶺,中國軍隊面對的美軍,其傾瀉的彈藥量、火力密度和強度遠超沖繩戰役。

電影中,美軍攀上鋼鋸嶺遭到日軍劈頭蓋臉的打擊,血肉橫飛,遍地殘肢。之後的戰鬥,美軍打得異常艱難,甚至被趕下鋼鋸嶺。日軍戰力可見一斑。

8年前的1937年,在上海,中國軍隊面對的是齊裝滿員、士氣高漲,武器彈藥充足、後勤保障充分的侵華日軍。

再細思一下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隊與日軍的裝備差距、朝鮮戰爭時期志願軍與美軍的裝備差距。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刷了三遍,發現有兩個細節。

在訓練時,多斯準備請假回去結婚,結果老頭軍官衝進來了,教訓多斯要拿槍才准他假,並讓站在門口一個小兵把槍給他,注意,這時格拉夫連長還不站在門口,當多斯拒絕拿槍之後,格拉夫突然憑空出現在門口,倚在門口雙手抱胸,貌似站在那裡很久的樣子。大家再看一遍應該是拍片時留下的一個bug。
最後一戰奪取鋼鋸嶺之前,格拉夫連長對剛救完人洗完澡的多斯說:I realize that day is your seven。原話差不多是這個,字幕翻譯是:我預感那一天是你的安息日。我第一次看的時候還以為連長預感多斯那天必須犧牲,但還是趕他上戰場。二刷的時候仔細聽了英文,覺得應該翻譯成:我知道那天是你的禮拜日。其實是在說之前多斯要求禮拜六休息的事,說明連長已經充份尊重多斯的信仰了。只是翻譯的有點讓人容易引起異議。


道斯在坑道里救助的日本兵,是沖繩人……

複姓新垣……


兩個小細節,能夠看出好萊塢在人物塑造上的用心。
1、遭到日軍攻擊後,美軍撤退。中士受傷倒地,「好萊塢」要去救他,中士對他喊:快離開這裡,孩子。
想到之前訓練時,苛刻的中士還讓「好萊塢」全裸訓練。人物的形象立刻飽滿起來,訓練時的不近人情和戰爭時的關懷,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士兵。
2、史密提是個硬漢,訓練中頑強、作戰時勇猛,自己說他是個孤兒,在仇恨中長大,形成了自己這樣的性格。但當他中彈後,連聲對道斯說「我害怕、我害怕」,然後死去。這簡單的一句台詞立刻就讓人物形象鮮明起來,無論多英勇的戰士,他也是人,面對死亡,也會害怕。


有一段情節有必要向各位解釋一下:
電影用了接近40分鐘就鋪墊男主不願意碰槍,甚至為了不碰槍都願意上軍事法庭。很多人把這個歸結於他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其實並不是這樣。

在片中男主的女朋友多羅西明顯也是一個基督教徒,連他都勸男主在上軍事法庭前,裝裝樣子碰一下槍就能過關,但男主還是拒絕。很多人都會無法理解。

其實,在聖經里,摩西的十誡命里,只有說「不準殺人」,但從沒有說不能碰槍或者任何武器,男主卻堅持連碰都不能碰似乎過於迂腐。其實這個問題,男主和戰友在散兵坑裡做了很好的回答:因為有一次他父親酗酒,毆打他母親,甚至拿出了槍,而男主奪下了槍對著父親。當時他戰友很驚訝的問:你最終沒有開槍。而男主回答說:在我的內心裡已經殺了他。這就把前面所有的疑惑都解開了,因為在基督教信仰里,並不是一定要實際行動才是犯罪,而只要是有這樣的念頭、思想,都是犯罪。男主在拿起槍的時候,動了殺人的念頭,所以這就等於說犯了殺人罪。所以他之後發誓,不再碰槍,因為拿起槍,會讓他有殺人的念頭。

~~~~~~~~~~~~~~~~~~~~
12.26update
補充一點,最後有一個細節導演安排得非常巧妙:多斯單槍匹馬去營救霍威爾中士的時候,為什麼能毫不猶豫地拿起槍,捲起鋪蓋,摞著中士往前衝?因為此時他拿槍是為了救人,懷揣的是救人的念頭,正好與之前不願意碰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兵營宿舍裡面挑釁多斯叫多斯打他臉的戰友,二人在打仗的第一天晚上躲在同一個戰壕裡面開始相互了解、相互知心。這個大大咧咧、身強力壯的男人在中彈後被多斯扛走的時候,嘴裡一直說:我好怕、我好怕。因為他沒有父母、從小在孤兒院長大,表面堅強霸氣,內心卻極度受傷,也許一輩子都在渴望父母的愛。但當他知道自己可能要死的時候,他應該會遺憾自己就這樣在人世間孤孤單單地走了一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弱點,你我都是。看到這點的時候還是淚目的。


就算實力強悍的美軍都沒佔到便宜,心想當年中國軍人是怎麼挺過來的,細思極恐。以前有說法是日軍在投降時還在大陸保持攻勢,看慣舉起手來的我們還不信,現在,信了嗎。


軍迷來說說吧:
1.正確表現了日軍在後期守島戰略。在太平洋初期,日軍的策略是殲敵於岸上,發揚無畏精神把美帝鬼畜趕下海,然而吃了幾次虧之後,在硫磺島之後,日軍就採用了以坑道,永備工事為體系的防禦策略。主角的連長明顯太幼稚了,認為日本人在炮擊下全炸死了。其實都在坑道里。

2.主角的部隊是陸軍,看鋼盔,純綠色,迷彩的是四等人馬潤(海軍陸戰隊)

3.槍傷的表現接近現實,子彈的翻滾效果會使得槍傷前小後大。

4.日軍磕手雷的習慣。

5.表現了美陸軍一些問題,首先是佔領表面陣地之後,顯然沒有做好反衝擊的準備,早晨日軍坑道反衝鋒又打下去了,總結來說美軍一般戰鬥部隊的戰鬥決心不足(四等人馬潤見得多了所以表現更好)這種問題在數年之後的朝鮮戰場還會重現無數次。

6.日軍狙擊手的狙擊鏡中的畫面!很還原!的確是日軍實際用的,十字上刻度線是不同距離上使用的準星,而國內無論電影和電視劇就給個十字就完事,沒有刻度。只能說細節決定品質。

(如圖)
電影里鏡頭貌似沒有數字。7.戰鬥中,有個鏡頭是美軍機槍手抵腰射擊前進,這是符合實際的,為的是壓制住對面,雖然精度別指望,但是連續不斷的子彈也會使得敵人心生畏懼。


兩個
女朋友對他說你的意志並不代表神的意志,他受傷,震撼,懷疑。最後在窗口自言自語:"我真的是驕傲么?或許吧,但如果我沒有堅持這份驕傲,那以後我該怎麼做我自己,我還如何和你過一生。"整場電影看完,都一直一直在問自己這個問題。

另一個是部隊撤離,他在懸崖邊上,雙眼好像看著神,又好像看著觀眾問:你希望我怎麼做?,誰都不知道希望你怎麼做,包括神,那就自己給自己答案吧。

別細究台詞…只是憑記憶和理解複述。如果有人知道準確的台詞我就改過來。


意志力極高惡魔般的日軍
軍備力量極強醫療設備先進的美軍
抗日戰爭,抗美援朝 我們都贏了。
難以想像,是以怎樣的力量守住這寸寸土地的。

深鞠一躬,說謝謝。

------------------------------------

補充一下,評論里有人說抗美援朝沒有贏。
那段歷史我讀過 也懂評論里大家什麼意思,
於我的看法是,我們援助朝鮮除了為了幫助同時社會主義國家的兄弟,更重要的是免得戰火燎到中國。所謂擔心唇亡齒寒嘛。
我們最後抗住了么?抗住了。
守住國土了么?守住了。
這就夠了。


【我的認知也許讓我無法明白你的堅持,但我會信任你並尊重你的選擇】


豆瓣高分,名不虛傳

影片開頭老套-----------捐軀赴國難,父母意阻攔,兒志不肯改,車站別情人。

加入軍營,片場開始有了笑聲,年輕的新兵,粗獷幽默的下士,鏡頭生動。道斯雖體格瘦弱,訓練成績卻出色,像千萬個普通的優秀的新兵。

轉折從拒絕拿槍開始。他戴著面具一樣的大大的笑容跟下士,上士,跟調查員,跟所有詢問他為什麼不拿槍的人說明:我拒絕過服兵役,我堅持不拿槍,但是我要奔赴戰場。

理由呢?

主讓我們相親相愛。世界已經分崩離析,我要把它拼成原來的樣子;你們去戰場是為了殺人,我去戰場是為了救人。


沒有不帶武器去戰場的的士兵----對周圍和你不一樣的人/思想,人們總是懷有最大的敵意,於是被當眾侮辱,被揍,被勒令去鍋爐房,被不允許休假,被告上軍事庭。

在開庭前,道斯見女友的時候,幾度撞牆,眼神迷茫;在軍事法庭,臨場改變主意堅持自我,即將被送進監獄的時候,憑藉父親的關係免除牢獄之災。

說實話,演到這裡,其實我是反感道斯的。


你要去的地方-----是戰場

縱然你有主有信仰有少年時面對酗酒的父親立下的誓言有拯救天下蒼生不分敵我的情懷,可是少年,那裡是戰場。如果說敵人來了為了和平為了家園為了身後的婦女和兒童我們必須站起來拿起武器,你為什麼不可以?僅僅因為你有信仰?日本不會因為全美都跪倒在耶穌面前就放棄進攻,不會因為今天是安息日就回去休息明天再來。你不拿武器就讓拿武器的人去,你消停回家種地結婚有什麼不好?還不行,為國捐軀,這是我的選擇,你不能干涉;不拿武器,這是我的信仰,你也不能干涉。如果我是道斯的頭兒我也是一口老血噴出來。只好帶著道斯。

鏡頭一轉就奔赴了戰場,至此,

電影才真正拉開了序幕。


鏡頭比任何戰爭片都要寫實,如果說國內的戰爭片里的炮彈最後全是煙霧彈的話,這個劇里,炸彈扔出來的時候,清晰地見到,炸的血肉翻飛的腿,半截身子瞬間沒了以後流出的腸子,子彈接連襲來打掉的帽子和半個頭…….此刻才知道「炮火紛飛的年代,血肉橫飛的場景,人間煉獄」這些詞,都是真實的。哪裡還有餘地?原地是死,後退是死,前進也是死,影片有段台詞「任何一個在戰場待過一段時間的人,只要還活著,就會瘋狂地找武器」。武器意味著讓別人喪生,戰場上,死人,才不會有威脅。可這一刻,道斯還是拒絕拿槍。


日軍挖了地道,一夜之後,瘋狂反撲,美軍根本無力抵擋,形勢危急,迅速撤退,傷者無數,第一批,只下來了32個人。撤退的時候,道斯不停運送他們:戰場無情,傷勢嚴重的,只能給一隻嗎啡,道斯說,不行,把他帶下去;炸去了手腳,明顯沒有行動能力的,道斯說,兄弟,我帶你下去;失血嚴重,已經昏迷過去的,道斯說,挺住,我會救你下去;紛飛的戰火,面對不止一個的傷員,道斯說,等我,我馬上回來救你下去。


所有人都在撤退,道斯,卻像無所畏懼。

他留了下來,看著眼前炮火屍體,道斯在崖邊痛心地向耶穌發問:你在哪裡?我怎麼看不見你?

而耶穌,彷彿有了回應------道斯聽見有人在向他呼救 「醫務兵」,還有人活著!


循著呼救,道斯找到了傷員,拖到崖邊,只有自己一個人,他用繩扣,把傷員一點一點的送下山。轟炸還在繼續,道斯沖向戰火深處,尋找著每一個還有一線生機的人,每找到一個,必要的搶救之後,道斯就把他背到崖邊,用繩扣送下山,再去找下一個。

那天夜裡,對每一個被救援的人和他們身後的家庭來說,道斯就像是耶穌降臨吧。

他救了一個又一個,只要還有呼吸,他就竭盡全力把他們送下山,送他們離開這個修羅場。
「古來征戰幾人回」, 戰場上有多少死去的生命?除了遠方的父母親人,誰在乎?,影片開頭道斯說要去參軍的時候,他的父親,上過戰場的老兵,說,「就當沒有你了。」戰火橫飛,踏著屍體向前,傷了,殘了,昏迷了,那就永遠地留下來。在家鄉的墓園立一個小小的碑,屍骨,早就不知道在哪裡了。

炮火響了一夜,道斯找了一夜,找尚存氣息的人,不分敵我,送他們下山,送下去一個,道斯就求耶穌說「One more, let me get one more」 (再讓我救一個,求求你再給我一個)。


這是全劇最讓我震撼和難以忘懷的鏡頭------求你讓我,再救一個。

道斯精疲力竭地半靠在崖邊,像上帝發願「求求你,讓我再救一個」。

戰場亡魂無數,再救一個,又有什麼區別?

想起小時候學過的課文------那條小魚在乎。

道斯每衝進去一次,都要準備隨時犧牲,但還是:求求你,再讓我救一個。

像是不斷跟上帝討價還價,爭分奪秒地,在時間限度內,救所有還活著的人。


深深震撼,因為學醫,醫學算是和死亡打交道比較多的學科,在急診搶救室里,求求你上帝,再給我點時間,再讓我救一個。


向道斯致敬

「我來,是為了救人」

---------------------------------------------------------------------------------------------------完結---------------------------------

從另一個角度看:

致所有的並肩作戰:不拋棄,不放棄。

我可以信任你嗎?我不拿槍的戰友。

我相信你一定會來,所以我去的義無反顧。

電影后面還有個小細節:道斯從山上下來的時候,別人碰不得他,他全身都緊繃僵硬著,像生硬的鐵,像拉滿的弦,這就是所謂的「鋼鐵戰士「吧。


幸虧沒有做成 3D 。。。


補充一個:男主爸爸舊軍裝上被摺疊很久後,來不及熨燙的皺褶。

補圖

當時看到這裡確實是心酸了一下。


戰場上的殺戮讓他心生疑惑,他跪在硝煙外喃喃道,你希望我怎麼做呢?我聽不見你的聲音。這時候傳來戰友的呼喊,help medic!他回過神,點頭道,all right,然後衝進戰火。


推薦閱讀:

為什麼電影血戰鋼鋸嶺里沒有出現黑人?這個是否會影響到他角逐奧斯卡?
《鋼鋸嶺》是部好電影嗎?
血戰鋼鋸嶺真的那麼優秀么?
《血戰鋼鋸嶺》男主戴斯蒙德.道斯的哥哥後來怎麼沒表示了?
電影《血戰鋼鋸嶺》美日兩軍的武器裝備存在多大差距?

TAG:電影 | 梅爾·吉布森 | 血戰鋼鋸嶺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