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微醫集團準備開線下全科診所?


17號當天去杭州參加了微醫全科中心的啟動儀式,問題中的「準備開」其實可以改成「已經開」了:)
說一下作為媒體人的「用戶感受」吧
首先是顏值:整個全科中心色調比較明亮溫暖,給人以寧靜舒適的感覺,和同在杭州的丁香診所走的是類似的風格,但更素雅一些。

第二是功能:現場介紹人員告訴我們,全科中心會按照用戶實際目的進行區域分流。比如體檢的有體檢區域,患疾病的成人去診療區域,兒童、婦女也會有各自的區域,把相關檢查科室放在一起,以保障隱私和效率。中心還設立了一個國際遠程會診中心,可以邀請國內外的大牌醫生進行會診。私以為這也是微醫發揮互聯網企業的優勢,填補全科中心診療高度缺陷的一大方式吧。

第三是硬體:簡單的參觀了幾個診室,看到了不少如西門子CT機這類的設備,不清楚在業界算什麼檔次,聽說它是按照JCI標準建設,在硬體上投入了2000萬,應該還是比較有誠意的。

第四是理念:和線上不同,做線下實體醫療機構還是要實打實的能力和投入的。在短暫的參觀時間裡,我感受到了微醫全科中心在以用戶為中心的「人性化」上的努力,包括前文說的分流分區,還有很多像哺乳區、衛生間高低池、可調節沙發這樣的細節,單說就醫體驗肯定是遠超傳統醫院的。其次就是健康體檢中所謂的「1+X」的「個性化」模式,可以對陣下藥,避免過度篩查,這對普通百姓來說是很實際的價值。

總結:微醫全科中心還是挺有貨的,未嘗不是就醫體檢的新選擇,杭州市民們可以去深度體驗一下。


醫療還是線下的事情,可以在線上解決的問題太少。國內醫療APP均開始向線下發力,深耕細作,構建競爭壁壘。而線下部分的開展,也更利於複合人才的培養。


首先,我想從醫生的角度來說這件事。
我有個同學是學臨床的,不過屬於那種定向培養,跟他聊過兩次,現在生活有苦有甜。
苦:
1、北京地區作為全科醫學變革的一個領頭羊,很多方法的試點可以說都是從這裡開始。那麼久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方法都是不成熟的,所以很大一批人可能就成為了「試驗品」。應上級領導要求,做了很多無用功。不得不說上級領導的有些指示可能是不接地氣的(上級是有多上呢?),分到了基層醫生的身上,就可想而知了。有多少是站在醫生的立場考慮呢?有點難度。所以結果也可想而知,反正這點上來講,很痛苦。
2、再有一個就是學習,其實很多學醫的人,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就是當初的「學霸」,到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種地方,可以學習的東西可能就相對較少了(不要說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來看病的都是非常基礎的,或者是慢性病的老人過來開藥,只是開處方而已(調葯的話,患者會到更高級一點的醫院做檢查然後找專科醫生)。當然還有一部分是來做康復或者理療的患者。
3、進入社區衛生服務站,就要考慮編製什麼的問題,也就是衛生局是要負責給你發工資的,你的人事檔案關係什麼的都在這裡,想變動起來,可以說比登天還難,很多人是沒辦法想離開體制就能離開的。
4、作為一個全科醫生,誰也沒辦法把你當做一個「專家」,你不是專家,就得不到相應的「尊重」,不管你年齡多大,從哪裡畢業,或者資歷多老,在大多數人眼裡你也只是個「社區醫生」而已,沒有任何所謂的光環。
5、別小看了社區衛生服務站,人不多,但是是個小社會,是體制內的小社會,人事關係,你懂得。其他歡迎補充。

甜:
1、上班離家比較近,不是那麼忙,有時間弄點自己的愛好,賺錢不算太多,但是能顧家;
2、來看病的基本都是「老鄉」,或者基礎病,不太會出什麼差錯,本身不太會有什麼人身安全問題,不會莫名其妙丟了性命。

綜上所述,那我對微醫這個全科中心的理解,就是你要吸引過來的全科醫生,甜的繼續甜,苦的變成甜。查了一些微醫對外的數據還有說辭,就此進行一個羅列:
1、全科中心現在開在蕭山,預計3年內在全國遍地開花,要做100家;這樣的規模要說也不算太大,但是從招聘上來講,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應該都是就近安排的吧?甜的繼續甜著。
2、來看病的也會基本都是「老鄉」,病種的話可能會比較雜,因為有些是想來通過微醫的互聯網背景和大醫院的專家資源來「求醫」的。目測在人身安全問題上也是不太會出什麼差錯,不會莫名其妙丟了性命。甜繼續甜著。
3、全科中心給出的設想是要做「標準化」,包括對全科醫生培訓的標準化。雖然當前只是個試點,但已經算是有市場這隻手的介入,希望能給全國的全科醫生學習、培訓和考學帶來一定的活力。希望這個標準化能儘快完善,也算是能解決很大一批醫生頭疼的問題。
4、出診環境:從對外給出的照片來看,是一個「國際化」的環境,乾淨整潔,人文關懷方面也體現的不錯。這個應該是很多醫生期待的環境吧!不知道會不會以後也要「人滿為患」。
5、給全科中心的醫護人員相應的薪資和保險予以一定的保障,至少要在這方面,不要比社區衛生服務站差太多。這個情況,我自己不是全科醫生,沒有太大發言權。
6、全科中心能不能解決全科醫生得到相應的尊重的這個問題,現在還不好說,拭目以待吧!
7、有一定的政府背景,畢竟得到了國家衛計委、浙江省衛計委還有浙大邵逸夫醫院之類的一系列的官方支持。之後怎麼走下去,拭目以待。

醫生的角度,就說道這裡吧!希望有人能夠補充。
患者之後估計比較關注的問題,就是價格,還有服務水平了吧?


估計是切不進傳統醫院線下環節,而且對線下環節進行改造太麻煩,所以只好這樣咯,可以理解,程序員也最不喜歡改別人的代碼,而是喜歡自己寫嘛。 醫療真正的戰場必然在線下,解決線下的問題才可以真正破局。


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問題,接觸移動醫療也才幾個月的時間,所以回答的不好還請題主包涵,有空可以多溝通。
-------------------

前段時間也關注到了微醫建設全科中心的新聞,當時也針對這一布局思考了一下,我認為全科中心的定位是基層衛生機構的角色,是和診所,衛生服務中心直接競爭的,野心在於把住分級診療的入口,直接把患者握在自己手上,加強與患者的聯繫並黏住患者。全科中心想要獲得成功的關鍵在於如何吸引患者來就診。而其中最難的地方是如何改變患者的就診習慣。由於全科中心的直接競爭對象是診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而多年的經營已經讓周邊患者與其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紐帶,在我看來這不是簡單的提升服務體驗,招聘醫術更高的專家,或是採用更先進的儀器能夠輕易打破的,試問,患者都沒想過來你這看病,你又如何能夠體現自己的不同呢?再者,患者在基層的就醫選擇比較大程度上會受到距離的影響,相比於遍地開花的診所,服務站,全科中心能輻射的區域有多大呢?是否又能夠保證中心的正常運營?還有患者非常關心的醫保報銷問題,全科中心又能否接通呢?
總而言之,我認為微醫在做一次很好的嘗試,但面臨的挑戰還是非常大的,遠遠不是花錢建一家全科中心那麼簡單,持續關注後續的進展。


跟丁香診所做的沒什麼不同。就看誰能堅持的做下去,誰能搶佔市場了,後面肯定不止這兩家。戰如果不能解醫生上升通道,人才都會是個大問題。他們做的事情,社區醫院也在做,雖然社區醫院不太入人眼,但是這是股很強大的力量,他們擁有基礎龐大的病源,微醫或者丁香要是不能放下身段跟他們競爭,病源就會不夠,放下身段就維持不了高逼格。
…………………………………………分割線…………………………
修改下觀點,今天去實地考察了下,轉了半天才發現一個現實問題,人家好像還沒正式開業。
說幾點感受,地方在杭州蕭山,是在一棟商業辦公樓的3層,說實在商業辦公樓不難找,但是整個大樓都還在裝修,要進入微醫還真有難度。
第一感覺,大,因為把整個樓層都盤下來了。
第二感覺,裡面房間功能分還是蠻細的,就是各種診室都有,反而全科診所不那麼突出。
第三感覺,去的時候正好醫生們在培訓電除顫儀的使用,護士(可能是,因為沒有穿傳統的護士服)在另一個方位開小會,所以目測了下,醫護人員大概就15人左右。
第四感覺,看了下資料,掛出來的人倒都不是搞全科出身的。
第五感覺,模式上通過這次實地考察我更正我之前的觀點,微醫的模式不同於丁香診所。現在也不能說哪個優越,這是個混亂的時代,也是個充滿機遇時代。
另外一個收穫就是去實地考察後想明白了一個道理,表面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留著之前我狂妄的回答,是不是得看看打打自己的臉


全科醫學中心,重點是全科。全科也就意味著家庭醫生服務將是它的重點業務,微醫的全科中心還配備有專科的服務,為了形成專科+全科相輔相成、互相支撐的作用。
中國目前全科醫生非常短缺,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對於家庭醫生的需求是迫切和強烈的。微醫的長處在於互聯網系統的搭建,再搭配以專家庫資源,也會主力全科中心的發展。
但醫療服務的建設,投入大,收效慢,佩服微醫高層的堅持和定力。


它的聲明公告給人一種資本不充足的感覺,不過沒有任何人敢在醫療這塊說資金絕對充足吧……國家去年就發文件要搞社區醫療,精確到每家每戶的家庭醫生計劃,當時在北京部分地區已經開始有模有樣的登記,不知道現在搞的怎麼樣了。國內全科醫療最大的問題還是引入正規的人才渠道不充足,從本科到碩士全科的吸引力一直不大,問題一是就業的地方在社區,對醫師的職業學習不利;二是收入的水平並不高,一線城市的專科醫師都不容易應對的生活壓力,更別說社區幾十平方的全科醫師了。衷心希望微醫的嘗試可以打開自由醫療市場的大門,辦好了,不只老百姓可以獲得更高效便捷的服務,也可產生示範效應,吸引更大更多的資本進來促進全科概念的升級化發展,對醫學界的人才分流也將是有深遠影響。


看到了微醫全科中心負責人何超昨天的一篇媒體採訪,或許可以回應一些關注互聯網醫療的人士對微醫這次大手筆線下投資的脈絡。按照何超描述的布局來看,微醫這次要拼血布局線下,落地其在2016年提出的責任醫療體系布局,互聯網醫療的閉環已經形成。手執雄厚資本,挑選精兵良將,微醫的確握著一手好牌。但如何制定標準、落地建設就要考驗微醫接下來的執行力了。
看一下動脈網的這篇報道接著聊。

【獨家】微醫首次對外回復全科中心招聘

近日,微醫全科中心招聘的消息在網上不脛而走,此前動脈網(微信號:vcbeat)從微醫發布的全科中心招聘啟事了解到,其首家全科中心將於今年12月在杭州開業,表示「要打造中國醫療界的『星巴克』」。


據了解,微醫全科中心是微醫旗下全國連鎖實體醫療機構,是微醫在線診療、遠程會診、線上線下醫療閉環運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10月16日成都舉辦的四川微醫互聯網醫院上線發布會上,微醫全科中心負責人、微醫高級副總裁、原浙江邵逸夫醫院院長何超教授接受了動脈網的專訪,詳細回答了微醫全科中心的業務模式和籌備情況,以下為動脈網整理的何超院長的採訪內容:

微醫全科中心負責人、微醫高級副總裁、原浙江邵逸夫醫院院長何超教授

1中國的基礎醫療相對落後,所以要建全科中心


醫學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醫療模式會隨著社會模式的轉變而轉變。從世界範圍來看,醫療服務方向從「疾病治療」轉到「健康管理」,再轉到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高質量生命,不同社會發展階段形成了不同的醫療服務需求。


西方國家的醫療發展,是從不分科的醫生,慢慢發展到內外科醫生,再到更多的亞專科醫生。一半是往更細分的領域和專業人員發展,一半是回到了以健康管理為目的的全科醫生和家庭醫生。兩者的區別在於一個是以治療為核心,一個是以預防和健康管理為核心。


基層的醫療和初期的診療水平,對於居民整體健康狀況有很大影響。在中國的一部分貧困地區,初級診療幾乎沒有辦法開展。因此很多時候,那些地方的患者都是將病情熬到晚期才去大醫院治療,但治療已經為時已晚,這給社會和家庭造成了嚴重的負擔。


過去20年,中國的頂層設計突飛猛進,航天、高鐵等很多領域和尖端技術已經是世界一流,但對中國的醫學而言,相比其他發達國家卻是相去甚遠。特別是在基礎醫療環節,差距就更是明顯。


微醫的優勢在於搭建的互聯網平台,因此必須圍繞平台去做初級診療服務。


第一次去浙江某地級市的基層醫療機構,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連浙江這種在國內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村級醫療服務竟然都如此之落後。不管是醫療機構的設施建設,還是服務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都非常不夠。


因此我認為,發展全科醫學十分有必要。作為微醫來說,提倡全科發展全科,一方面是作為企業的一種社會責任,另一方面也將成為微醫業務主體的一部分。我們希望通過互聯網來進行改變,連接基層醫生和大醫院,連接基層醫生和家庭,提高基層醫生的服務能力,做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門人」。


2家庭健康是全科中心的核心環節


其一,為老百姓提供主動的、連續的服務很有必要。目前的醫療服務往往是被動的,醫生很難真正進入到患者的生活中。比如慢病患者的依從性問題,如何讓患者具有良好的依從性,這需要長期的教育和連續的醫療服務,圍繞著患者做連續的、主動的醫療服務,這是微醫全科中心要做的事情。

其二,健康是群體行為,家庭是患者的共同體。對全科中心來說,家庭成員理應成為患者治療的組成部分,我們不應該將兩者分開看待。每一位家庭都有自己固定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任何一位成員的疾病成本,都會分攤到每一位成員身上,因此疾病很多時候都是由家庭單位共同面對的。微醫的全科中心,會以患者家庭為單位去解決問題。


其三,專科醫生需要全科醫生,兩者是互補互利的關係。全科中心會幫助專科醫生做好基層首診和患者分流,而專科醫生也將幫助全科醫生解決其力所不及的專科病症,從而在醫生環節上形成分級診療體系。


其四,家庭醫生的MDT必須由全科醫生組織來統籌,否則無法成型。很多醫院專科都是群體服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MDT。這意味著微醫全科中心有兩方面意義,一是多位醫生之間的診療支撐,形成更加科學合理的會診體系;二是解決家庭醫生在每位患者那裡的時間分配的問題。


3不以體檢為主要服務,瞄準慢病管理


微醫全科中心不會以健康體檢作為滿足會員醫療健康需求的主要業務,而會以慢病管理、健康諮詢為主。做慢病管理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最具研究價值的是它的併發症,比如長期的肝炎引起肝功能衰竭等。而慢病管理的作用,正是防止這些事件的發生。


因此,心血管、腫瘤這樣的慢病管理,一定會作為微醫全科中心的主要業務。慢病初期診療是容易標準化的,且治療的方法相對一致,目前微醫全科中心會花大力氣將管理標準化、長期化。


4今年建成一家,目標是百家


全科中心的建設不容易,不管是人員培訓還是規範流程,都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做準備。此外,全科中心落地的關鍵一點,是要和政府的家庭醫生完成簽約合作,否則就成了空中樓閣。


微醫14號發布的全科醫生招募,3天時間已經有超過80多人報名。對醫生來說,微醫創造了全科醫生的成長條件,這是一種全新的醫療服務模式,我們很歡迎那些有意願從事全科醫生和家庭醫生事業的人。


萬事開頭難,只要做好第一家,後續的拓展和擴大,都會相對容易。微醫計劃今年先開1家,2-3家進入到籌建階段,目標是在5年內建成100家全科中心。

即將開業的杭州全科中心會作為樣板,基本投入1000萬元,裝修+軟體等1000萬元,投資共計2000萬元,不包括人員費用。實體醫院面積達2400平方米。


第一家全科中心是由微醫全投資,但以後會考慮多種模式,比如合作、託管等等(不排除加盟)。可以肯定的是,以後的全科中心,不會全部由微醫來全投資,同時也會設立相應的旗艦店來引導其他地方。


5商業模式可期,資源整合成關鍵


全科中心商業模式的形成,必須要考慮老百姓對於這種形式的接受程度和快慢。除了做好患者教育,同時也需要社會、政府、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支撐和協調。


微醫全科中心的重心在於基層首診,而傳統醫院的作用更偏向專科專病和更深入的治療上。因此和公立三甲醫院對接,是一定會做的一件事情。


微醫全科中心是微醫對線下業務的一種全新探索,未來或許還會陸續接入醫生集團、醫保、商業保險,從而形成完整的醫療服務體系。


這是一個互聯網醫院的1.0版本,等開過幾家之後,有了經驗。

我是看好互聯網醫院的。

2017.04

1選址:非常好,幾年後的商業中心,未來周邊是一批年輕、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高端客戶群體。

2名稱:不好。微醫全科,作為第一家醫院,在沒有名氣之前,取這樣的名字給自己添麻煩。個人覺得,剛開始名字叫做「微醫全科社區醫院」,給自己打上標籤,等慢慢在全國鋪開後,業績上去後可以再改名。

3交通:非常便利,停車方便,吸取了某診所的教訓。

4定位:年輕人群。

5營業時間:周一到周五8:00-17:00,非常愚蠢的決定,當然也可能和現階段人手不夠有關。民營醫院與公家醫院存在著競爭關係,在夾縫中求生存。它的客戶來自於周邊商業圈,而不是附近居民。如果時間11:00-20:00更有利,病人來高峰會在11:30-13:30,17:00-20:00。

6科室設置:內外婦兒五官影像,非常全。

7科室布局:全擠在一起,而且排序不對。人流量大的科室要排在口上,如口腔科、婦科、內科、中醫科等。而且小手術配置不全。

8口腔科:牙椅高端,診室面積過小,感覺就像一輛豪車停在小車庫裡。口腔科發展很有限制。投入大,收益低。

9大膽預測:半年後,月均患者在50-200之間,大半屬於公司內部員工,大半是看牙科。


個人感覺只是應付國家關於不準線上發生診療行為這一規定罷了,如果輕問診可以走通,誰會花這麼大的人力財力做全科中心,價格拼不過社區醫院,醫生拼不過三甲醫院,拼就診環境。可我是要看病的,就算協和旁邊開了一排公廁也不會擔心門可羅雀的局面。


個人覺得和私立小醫院沒什麼不同,目前想要改變現有醫療環境還是很難的。如樓上所說,好的醫生請不動,小醫生請來可能還干不過社區醫院


推薦閱讀:

移動醫療平台真的能解決看病難,門檻高,排隊時間長等問題嗎?
如何看待沒有醫學背景從事醫療事業的互聯網公司?
2015年移動醫療的發展趨勢有哪些方向?
如何看待無創血糖儀及其市場?
中國分級診療的壁壘是什麼?

TAG:醫療 | 春雨掌上醫生 | 移動醫療 | 微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