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後陸遊的後人(從南宋到當代)是否曾經在家祭時「告訴」他,九州已同?

不知怎的,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能感受到陸遊和辛棄疾當時的心情。小時候對此茫然無知,語文老師也沒怎麼認真講解過,對此覺得好遺憾。他們兩位讓我非常佩服,讀他們的詩詞竟至潸然


書陸放翁詩卷後
---宋 林景熙

天寶詩人詩有史,杜鵑再拜淚如水。
龜堂一老旗鼓雄,勁氣往往摩其壘。
輕裘駿馬成都花,冰甌雪碗建溪茶。
承平麾節半海宇,歸來鏡曲盟鷗沙。
詩墨淋漓不負酒,但恨未飲月氏首。
床頭孤劍空有聲,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髮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
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如果他的子孫還有傳承,並且秉持遺訓「王師北定中原日」的話,可能只能等到大明洪武元年八月初二日以後,才能祭告乃祖了。距離其離世已經過去整整158年了。
雖然大元至元十六年(AD1279)時九州同了,但兒孫們膽敢此時祭告,估計陸放翁能氣活過來。

------暢想的分割線------
有人質疑陸遊不會對明軍取得的成就感到欣慰,我對此的推斷是——如果他泉下有知,一定會歡欣鼓舞。為什麼呢,有詩為證: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夢從大駕親征,盡復漢、唐故地。見城邑人物繁麗,云:西涼府也。喜甚,馬上作長句,未終篇而覺,乃足成之。
天寶胡兵陷兩京,北庭安西無漢營。
五百年間置不問,聖主下詔初親征。
熊羆百萬從鑾駕,故地不勞傳檄下。
築城絕塞進新圖,排仗行宮宣大赦。
岡巒極目漢山川,文書初用淳熙年。
駕前六軍錯錦銹,秋風鼓角聲滿天。
苜蓿峰前盡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涼州女兒滿高樓,梳頭已學京都樣。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陸遊是個標準的民族主義者,他的理想是盡復漢、唐故地,跟現代很多中國人夢想恢復清代極盛時期疆域沒有兩樣。

朱元璋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響應了漢族的民心。何況朱元璋參加的是紅巾軍,紅巾軍的政治綱領之一就是恢復宋朝,所以才會稱韓林兒是宋室後裔。就憑這兩條,陸遊絕對會認為明軍就是王師再世。

至於說統一後洪武提出元朝也是正統,是有政治考慮的:元朝將西藏、雲南、貴州、東北正式納入統治,這是宋朝沒辦到的,明朝必須靠承認元朝來增加自己繼承上述地區的合法性。就像ROC和PRC一方面會宣傳辛亥革命的正義性,但同時也絕對會強調清朝的正統地位,是一樣一樣的。


MD都陸沉兩次了,同個毛啊………


今天終於可以自豪告訴陸前輩:"官家又姓趙了。"


想起賴山陽寫放翁的:恨君不能橫槊長江北,僕役李汾與劉迎


陸秀夫不是死了嗎.......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你們確定自己讀明白了嗎?有一個笑話說,一個人問上帝,中國隊什麼時候能贏世界盃?上帝哭著說有生之年看不到了。北復中原我這輩子看不到了,你們誰能看到記得燒紙告訴我。怎麼看也不像是充滿希望的人說的話。


九州已同 華夏不再 老百姓在紅黑綠三座大山的壓迫下苦不堪言


大腦發育正常的會說,神州陸沉


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


林景熙宋亡後作《書陸放翁詩卷後》來孫缺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中華民國亡了啊!亡了啊!


推薦閱讀:

甲骨文羌方的地望究竟何在?
楚國、吳國、越國是否屬於諸夏?
為什麼中國的民族主義者會看不起印度這個國家?
齊桓公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提出尊王攘夷的?
滿族人結婚也要紅蓋頭嗎?

TAG:民族 | 詩詞 | 宋朝 | 中國古代歷史 | 陸放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