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數年內DC,漫威,福克斯(僅限x戰警)所有電影及時間表 ?

福斯的神奇四俠就忽略掉算啦


時間表已經有美國網友整理出來啦,其中今年已經公映的就有《樂高蝙蝠俠大電影》、《金剛狼3:殊死一戰》和《超凡戰隊》(北美等地區)。

接下來還有漫威三連擊《銀河護衛隊2》、《蜘蛛俠:英雄歸來》和《雷神3:諸神的黃昏》,DC也將祭出《神奇女俠》和《正義聯盟》的「雙保險」。未來已確定開拍或定檔的超級英雄影片達到30部之多,幾乎每年都有5到10部要登上大銀幕。

不過最近還有一個漫威爆出的「大新聞」:本月初,長期承製大型項目的亞特蘭大松林製片廠(Pinewood Atlanta Studios)老闆丹·凱西爆料,目前正在該片場熱拍的「超級大片」製作成本達到了10億美元之巨。即便礙於保密協議而無法直接透露片名,但迪斯尼租下大片場地用於《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和未定名續集的拍攝已有數月,答案不言自明。

其實近年來,成本在2億美元以上的超大型製作層出不窮,《復仇者聯盟2》、《蝙蝠俠大戰超人》和《美國隊長3》的投拍預算都達到2.5億美元,但單片5億美元不僅將這一數字翻倍,更把《阿凡達》4.25億美元的業界記錄甩在身後。

早在2015年10月的紐約國際動漫展(New York Comic Con)上便有風聲傳出,漫威將投入10億美元用於製作兩部《復仇者聯盟》,只是彼時連劇本和陣容尚未敲定,因而傳聞僅在粉絲圈中發酵。

視頻封面漫威投入10億美元拍攝後兩部《復仇者聯盟》_騰訊視頻視頻

但此番在電影正式開機後由片場主動釋出消息,可信度自然不同以往。從目前各方的反應來看,雖然10億美元的成本堪稱「天文數字」,但考慮到《復仇者聯盟》系列的「特殊性」,似乎也不算「天方夜譚」。

首先自然是超豪華陣容帶來的片酬激增。作為「漫威電影宇宙」的集大成之作,在前三階段出場的人物都將在後兩部《復仇者聯盟》中亮相,光是這一名單就可能涵蓋超過30個演員,其中相當多名字已躋身一線行列。

據報道,單是支付給編劇、導演、製片、演員等主創人員的費用即達到4億美元,扮演鋼鐵俠的小羅伯特·唐尼更有望拿走其中的一半,超過他6次出演這一角色獲得的總收入;而其他大牌的酬勞也將落在500萬到2000萬美元之間,最終僅薪酬支出就可能佔據整體製作預算的四成左右。

接下來便是龐大的視效投入。由於後兩部《復仇者聯盟》將聯結地球和宇宙兩條故事線,引入終極反派「滅霸」(Thanos)也將大幅增加特效場面的數量,因此在9到10個月的主拍攝期結束後,後期製作的支出依舊有增無減。

值得一提的是,亞特蘭大松林製片廠所在的喬治亞州將為在該州拍攝的好萊塢影片提供30%的退稅,因此10億美元的成本可能並非實際的支出數字。

歸根結底,若《復仇者聯盟》的製作成本被提升至10億美元的量級,最重要的原因便在於「漫威電影宇宙」是影史上難得一見的現象級「吸金」系列:從2008年《鋼鐵俠》一飛衝天後,推出的14部影片共斬獲109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為唯一突破百億大關的系列影片。

但與《星球大戰》、《哈利·波特》和《指環王》等「正統」系列相比,漫威從原著漫畫中引入「宇宙觀」的概念,從而極大地擴充了角色新增和劇情延展的空間,這從編排至2020年的超長片單中便可見一斑。

而從預算控制的角度來看,漫威也堪稱高效執行的典範:在14部已公映的影片中,投拍成本最低是《蟻人》的1.3億美元,最高是《復仇者聯盟2》和《美國隊長3》的2.5億美元,其餘影片都落在這一區間內。

若考慮院線端的票房收益,可以看到共有4部突破了全球10億美元的關口,還有7部邁過了5億美元的「准賣座」門檻,而餘下3部皆為早於2011年上映的作品。

以票房/成本比為考察對象,共有12部影片達到3倍或以上,只有《無敵浩克》(1.76)和《美國隊長》(2.47)低於這一基準。而全球席捲逾15億美元的《復仇者聯盟》的票房/成本比達到6.9,帶動接下來的8部作品沖至不低於4倍,「投產比」愈發趨於穩健。

而院線端的高票房也拉升了DVD/藍光、流媒體、衍生品等後續窗口收益,為投資回收留出了充足的利潤空間。

另外,內地的權重也在漫威的全球版圖上急劇上升:從第一階段僅有《復仇者聯盟》達到5%,到《美國隊長2》後連續6部作品佔據12%以上,《蟻人》甚至突破1/5的票房份額,整體來看上升曲線明顯。而作為大本營的北美地區則在穩步下降,從《鋼鐵俠》時佔比最高的54%一路降至1/3左右,與內地的升勢正好互為觀照。

在此不妨做一道簡單的算數題:假設單部《復仇者聯盟》的投拍成本達到5億美元,那麼全球15億美元也堪堪達到3倍的「盈利」基準線;若將預期目標設定為20億美元,以20%的貢獻度計算則內地票房需達到4億美元(約25億人民幣),目前也僅有《速度與激情7》一部進口片達標。當然,漫威對兩部《復仇者聯盟》的收益期望可能更高,由此10億美元的高昂成本也將成為最關鍵的「制約因素」。

不過,近年來業內對於持續飆升的電影成本多有批評之聲。據統計,從2005年至2015年,製作預算超過1億美元的影片達到197部,相比上一個10年的數量激增3倍有餘。同時在北美等成熟市場,平均票價也上漲至去年的近9美元,通貨膨脹現象愈發嚴重。

早在2013年,斯皮爾伯格和盧卡斯更曾公開發出「大片崩潰論」的預言,引發各界人士的討論和反思。但從《復仇者聯盟》的案例來看,這一膨脹趨勢仍在加強,「臨界點」到來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另外,即便漫畫改編的粉絲對這一新聞樂觀視之,但市場上同類影片的數量已接近飽和——不僅風光無限的漫威在持續加碼,包括DC(蝙蝠俠、超人、神奇女俠等)、福斯(X戰警)、索尼(蜘蛛俠)等片商也磨刀霍霍。如此「竭澤而漁」的後果就是未來市場的競爭近於慘烈,再加上製作成本的無止境飆升,無疑讓人對可能的「崩盤」心生警惕。由此,將於明年登場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對於預判行業走勢具有「標杆性」的作用,筆者仍將持續關注。


推薦閱讀:

為什麼X戰警天啟的結局那麼圓滿會導致金剛狼3里那麼悲慘的未來?
《金剛狼3》中為什麼兩次出現《原野奇俠》的台詞?
如何殺死金剛狼?
如何評價《X戰警:天啟》首款預告片?
x戰警中,人類對變種人的態度是參考現實對gay的態度嗎?

TAG:電影 | X戰警X-Men | 漫威Marvel | 美國漫畫 | DCCom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