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計委的決策層是什麼來路,他們對基層真的有正確的認識嗎?

從拒簽紅包,到一次次醫療改革,再到吹的大牛逼,比如多少戶人家一個家庭醫生,還有最近的急救兒科降分錄取,以及5+3+x等規培專陪等長學時的設置,對於醫學生不合理的醫療補助,衛計委的一次次決定都那麼的智商感人,那麼的不接地氣。 醫學生逐年減少,畢業的醫學生兩成不到從事醫療行業,醫生荒已經來了,按衛計委的尿性估計要面試職業了。 中國的醫療行業在衛計委的正確領導下,還有出路么?


2014年12月23日,衛計委組織了一個會議,講《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的事情。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

規劃內容,大致介紹並選評一下:

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控制在6張,其中,醫院床位數4.8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1.2張。在醫院床位中,公立醫院床位數3.3張,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於1.5張為社會辦醫院預留規劃空間。

這是一個「指導性」指標。本省發改委制定行業規劃,現在根據這個指標進行編製。規劃稱,「原則上,千人床位超過3.3張的地區,不批准公立醫院新建、擴建。」照此標準,很多社會發展水平在國內並不發達的地區,公立醫院新建、擴建都限制了。目前長沙市千人床位數8張,濟南市千人床位數6.8張,經濟不在第一梯隊的內陸省份省會,醫療資源都到了公立醫院擴張限制線了。

縣辦綜合性醫院床位數一般以500張左右為宜,50萬人口以上的縣可適當增加,100萬人口以上的縣原則上不超過1000張;市辦綜合性醫院床位數一般以800張左右為宜,500萬人口以上的地市可適當增加,原則上不超過1200張;省辦及以上綜合性醫院床位數一般以1000張左右為宜,原則上不超過1500張。

當前,東莞厚街醫院(街道級)開放床位700張。無錫市人民醫院(市級)開放床位1900張。濰坊市人民醫院(市級)開放床位4200張。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省級)開放床位10000張。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還要馬上開業3000床的新院區。目前,哪家醫院要想在建設上規模超編,都要去有關部門講講清楚。

我問一位當時去參會的人員,「這個大醫院的床位限制標準是怎麼來的?」他回答,他在會議間隙去問主講的專家,專家說是根據赴美考察結果做出的。在美國,500床規模的醫院經濟效率最高,很少有醫院的規模超過1000床。考慮到醫院規模大了,日常運轉活動的複雜性會上升,中國這樣管理技術還很落後的地方,在經營上顯然會不經濟。所以對醫院規模做出了如此要求。

我繼續請教這位參會人員,「天朝是什麼醫療制度?天朝是什麼人口密度?天朝是什麼患者就診習慣?天朝是什麼疾病譜系?美國的標準能拿到天朝么?醫院的經營效率問題,應該對患者就診的實際需求做出一定讓步。不是講公益性嘛。如果天朝要照搬標準,為什麼不照搬人口密度和人種、文化背景相仿的台灣地區?長庚、榮總、台大、馬偕、成大、奇美,服務2300萬人口的台灣各大醫學中心,哪家醫院的規模都超過了大陸的省級標準。在台灣地區,林口長庚醫院的4000張床規模最經濟。」這位身為大醫院管理層的參會人員笑而不答。

除了行業規劃,行業標準也有從美國請來的。比如說三甲複審的許多關於臨床安全的要求,都是參照了美國,甚至使用了JCI認證這樣標準比較高的規範。問題是美國為了實現這個管理要求,投入了多少人手和物力?


「夢想總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衛計委


咱們中國有一段時間的改革

教育改革,不去找教育學家,找經濟學家研究

醫療改革,不去找醫生,不去找患者,找經濟學家

住房改革,不去找群眾,找經濟學家

XX改革

XX改革··

就住房來說,。放著新加坡不學,學香港···

醫改放著歐洲或者加拿大日本不學,學美帝···

那個能來錢學那個····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們也只能東搞搞西搞搞,假裝一直在努力。


謝邀!

天朝的大部分政府機關,都是向上負責的。進入勃列日涅夫時代以後,由於政府機關已經從最高到最低都基本是官僚階層了,所以是否了解基層情況,是否有戰略布局眼光,都不重要,只有領導的意志和目標最高。



何不食肉糜?


建議題主看一下某些機關黨報,或者保守到極致的垃圾報紙諸如齊魯晚報之類的
衛計委的政策一出來上面能吹出花,讓人看了就差跪地求饒謝主隆恩了
讀者看了以後會覺得,
哇塞有家庭醫生哎!
哇塞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讓他們這群不會看病的都好好學學!
哇塞不讓醫院擴建哎,這幫傢伙就知道擴建掙錢,好好治治他們!
知道一個醫生家裡的長輩怎麼看醫生的么,不會看病,就知道掙錢
本院不允許職工經營診所藥店,長輩說,就該治治這幫,光知道掙錢,
三甲醫院的教授周末開飛刀,長輩說,這怎麼行,光知道出去掙錢,
這時候衛計委只要有變動,大家就會覺得,嗯對,就該這樣,早該修理修理他們了
說穿了,這些政策跟之前變化並不大,駁個出鏡率罷了


對基層有沒有正確認識我不知道
對怎麼收拾基層肯定有正確的認識

希望這個答案能活的時間長一點


我就一句話,屁股決定腦袋


我記得看到過為了規避中成藥處方限制,醫院私自把藥品屬性改成「西藥」的。為什麼制定那麼多條條款款,就是執行起來,動了太多人的利益,總有人要鑽空子。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沒有任何一個決策可以把空子堵死。但是,不做這些工作行嗎?答案大家都知道,錢就那麼多,藥品,治療手段要用到該用的的地方,而不是過度治療,過度檢查佔用刀刃上的錢。每個葯每個檢查,都能有千萬個理由在臨床上使用,但是真的是必須的?是有經濟學意義的??不要說管理層不懂,在這一方面,比太多太多的一線都懂了。中國的醫改方向就是學美國,未來還會有醫保支付手段來介入,這個時候用資金來控制和規範臨床行為,可能又是一片叫苦不迭……為什麼?是因為原來太亂了,太鬆了,這樣下去,錢沒用過到刀刃上,市場也是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過量處方被場外因素影響,呵呵,具體不展開了。至少我們知道市面上幾乎每一個葯的空間和操作模式乃至灰色的比例。 具體的東西不展開了,醫改的方向就是把錢用在該用的地方,增加大病惡性病的報銷,結合一致性評價,降低藥品價格,鼓勵新產品,結合有效的經濟學評估,給予支持。整體來說,大病去大醫院,康復維持去小醫院。要想多一點服務,買商保去私人醫院。 政策什麼不想說了,隨便聊聊


對局勢正確而全面的認識和採取正確的決策與否之間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屁股和腦子到底誰在起指揮作用


http://www.nhfpc.gov.cn/yzygj/s3593g/201410/9bd03858c3aa41ed8aed17467645fb68.s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注意看第23條和24條....

我就有倆問題:
1.說好的倫理和機構分開呢……
2.腫瘤項目那種動不動就隨訪到死亡以及以加重住院做次要療效指標的怎麼搞....

感覺天朝的規矩越學越四不像……


有個屁,衛計委公布「全國二胎生育意願調查結果」(是不是這個名字忘了,總之就是這個調查)的時候,我們基層還他媽的根本沒開始調查呢。哪他媽來的結果!作為一個基層計生人員可以負責地告訴你,就算我們開展了調查,數字也全部,都是,假的。這就是天朝的統計,計生,我深愛和深深厭惡的工作。


看完這位衛計委的回復,大家大概也就能明白為什麼衛計委會被全國人罵了。因為就這點水平。這就是我的答案。謝謝這位「洪嘉君」現身說法。他講了半天除了吐槽自己多辛苦也沒說個所以然,所以,怪我了?因為一句話就拉黑我了?~( ̄▽ ̄~)~


來路不清楚,只知道去路,人家是要上天呢


看了樓上很多醫生同道的發言,基本上…都屬實吧 ,畢竟實際例子也拿出來了,明擺著的結果,賴是賴不掉的…

但是,大家也不要太naive,要知道,做一項決策和執行一個項目沒法比,否則說什麼「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呢?個人能力再大,在某些情況下恐怕也只能徒喚奈何了吧?!

真實情況是,衛計委決策層,除了一般行政官僚(包括樓上有人說的負責文案的人),還有技術性官僚和智庫,基本上都是醫學專家藥物經濟學專家(不學醫)、醫學政治經濟學專家(不學醫)和醫院管理學家(不學醫,但是好的極少)。這些人的資歷沒有問題。

我不是洗白,我的意思是,有時候你覺得人家傻,實際上還真不一定,站高望遠不談,坐井觀天想必大家都是懂的,屁股決定腦袋是對的,只不過不僅適用於專家們,也適用於嘴炮黨。

醫療決策層面對的正是這樣一個行內多有坐井觀天盤算自家小九九的局面。決策層當然清楚地知道當前醫療改革的難點在哪裡,無奈千頭萬緒,動那裡都不是萬全之策。知道問題所在,無奈推不下去,當然也是能力問題,要說決策層們執行力不行,還是讓人買賬的。

實際上,如題中有人說的,美國跑一圈回來就開始依葫蘆畫瓢直接決策的,這種也是有,但絕不多,這些人算不上技術型官僚(行政官僚多),其實他們更好的歸宿是執行,至於是什麼助推執行層搖身一變為決策層,是複雜的組織管理問題,我沒法討論,同學們有興趣自行查周雪光教授的《中國國家治理的制度邏輯》(貌似下架處理了…),裡面很有意思,有助於理解衛計委決策層和底下執行那幫人的微妙生態。

既懂醫療,又懂管理,還能執行的……這要求眾同僚你們不覺得過分了么?當然啦,也不是沒有,如果諸位關注過華西醫院20年發展史,自然會明白已故老院長(可惜了)就是這樣的人了。但是真實場景下,很多執行層上,沒能力、沒膽氣、沒胸懷是主流。

何必呢,一畝三分地可以了。所以,你們讓決策層怎麼辦呢?只有背鍋唄!

再好的政策,執行不了不一樣白瞎?!

我要說的是,其實決策未必多沒水平,而是真缺能理解並貫徹解決方案的人(當然,決策層自己能不能充分理解也是問題,決策水平仍待提高也是客觀事實),外部環境複雜,在一切都「安好」時,一件可能存在風險的事情,即便是決策層想要做並就此提出很多理念和激勵措施的,執行層也會不配合。恐怕題中很多人是無法體會這一點的。


我在衛計委某處的真實見聞,該處共有6名工作人員,兩名休產假一類的長假,兩名外派,留在辦公室的只有兩人,這兩個人半年時間要寫行業指南若干+行業規劃若干+指導性文件/通知一堆,其中一個女生已經腰椎脫出,帶著腰托堅持伏案寫作。。。我們很多政府的文件都是這麼產生的,哪有什麼一線的調研?指導性之差,大家自行腦補。


我覺得其實他們並不是不知道,只是他們有自己的目的,目的並不是提高醫生的待遇,而是其他的東西,一是通過各種規培把醫生們擠入基層,二是通過各種延長培訓時間和醫保政策省錢。在這過程中會犧牲醫生的利益。那他們不怕沒人當醫生嗎?不怕,他們很清楚翻不起大浪,碩士博士們有多少真有勇氣改行呢?就像開放二胎一樣,人家早就計算好了大致比例,不會出現海嘯式的人口反彈。沒入行的學生們又不可能了解情況。所以人家目的明確,這代醫生是被犧牲的。


衛計委的初衷可能是好的,只是不符合當前的國情吧!
因為知乎上的醫生個個都是夙興夜寐,忘我工作的典範,而且知乎人群中也社會精英,聚集在北上廣這樣的逼光閃閃的城市。說句反對醫生的話等於給自己判了死刑。
大家沒有到基層醫院看個病,哎!醫生的素質讓我沒話說,看個病,老遭罪啦!


推薦閱讀:

健身喝蛋白粉會不會造成谷丙轉氨酶含量超標,喝蛋白粉之前查沒什麼事?
泡腳有什麼好處?
腳受傷後,醫生為何建議躺著的狀態下將腳放在高處?
如果精神病人不能免於或從輕判罪,是否更有利於社會穩定?
驗光配鏡應該去綜合醫院、眼科醫院還是眼鏡店?

TAG:醫療 | 醫生 | 衛生 | 醫療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