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的內容和三國有什麼關係?

如題,總是感覺這首詞內容放在哪個朝代都合適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五霸七雄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播種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定場詩啊,你要換成這首也無所謂。
不過不覺得「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Bigger」更高嗎?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陳與義《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帝子有靈能鼓瑟,凄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聲。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滕子京《岳陽樓》

中國傳統的漁、樵、耕、讀,實在是了不得的存在啊。
此為跑題,自娛自樂,勿怪勿怪。


讀完三國演義一百二十回是啥體驗?那麼多人傑,那麼多故事,激昂的,遺恨的,種種不計其數。那麼多人上場了又退場,那麼多故事上演了又謝幕,讀到後來,秋風五丈原之後,兵敗牛頭山之後,各家人物,盡皆湮沒,是啥感覺?還有當初看三英戰呂布,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火燒赤壁,走麥城,出祁山時的 敏感 的情緒么?恐怕更多的是「累」……吧?

對,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也正是這種心緒…

浪花淘盡英雄,成敗轉頭空,
慣看秋月春風,都付笑談中。


毛評三國的定場詩,與東周列國志的那首(道德三皇五帝,不過這首恰恰說得是魏晉,呵呵)是出自同一個地方,且是齊名的,楊慎確實比較牛B(想知道可以去了解),原詞是說秦漢,並不指三國。詩歌是以長江為背景的,由於三國演義的三分天下,赤壁之戰是諸葛亮隆中對天下三分的起點(雖然真正打得出彩得是周瑜),所以用長江來點題比較不錯。更何況全詞氣勢恢宏,借古詠今,很符合三國的磅礴和時代變革中的激揚,最後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來收尾,既有感嘆,又見豪情。所以如果真要選一首詩詞來概括三國,除開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式,還真是很難找到更合適的了。當然題主說放在哪都行,我覺得也是,不過三國演義真心影響太大,遠超東周,隋唐啊,給他用也挺好,不是么?


中國古體詩追求的不就是「詠雪不見雪」么?
你寫柳樹,得寫二月春風似剪刀
寫大雪,要寫未若柳絮因風起
寫白海棠,要寫碾冰為土玉為盆
就是寫有錢,也要寫東海少張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


這首臨江仙出自楊升庵的《二十一史彈詞》,本來是第三段《說秦漢》的開篇詞。後來毛宗崗父子評《三國演義》時把它放到了全書開頭。
以上是百度得到的內容……


雖然是說秦漢的,但是蘇子與客泛舟赤壁聊孟德時原句「漁樵於江渚之上」太過貼切啊。


毛評的卷首。。


推薦閱讀:

如果在宋朝開講《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演義》,哪個更受歡迎?
讀史書時應配合哪些地圖閱讀(以資治通鑒為例)?
曹操為什麼在官渡之戰的危急關頭親自率兵討伐劉備?
重耳與楚王,劉備與曹操都有一段相愛相殺的對話,如何解讀兩者不同?
赤壁之戰曹操是否有勝利可能?(演義)

TAG:三國演義書籍 | 詞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