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少女小圓》之類的動漫影視作品裡提到的概念、意識或愛,可以看成是高維度的存在在我們世界裡的投影么?

想隨便聽聽大家發言,看一輪,開放性問題。
例如《魔法少女小圓》里的QB就曾經對小圓說道過:
「你」的這個存在已經上升到了一個上層領域,單單成為了一個概念。誰都將無法認識到你,你也無法干涉到任何人。可以說你已經不再是這個宇宙的一員了。
這裡的「上層領域」大概就是一種高維空間,但是她又會以畫和緞帶的形式存在於這個世界裡:


是可以看成的。俄羅斯的神秘主義思想家彼得·鄔斯賓斯基(Peter D. Ouspensky)的思想里就有這種思路。本文將從動畫考察 - 知乎專欄引用筆者2年多以前的專欄文,結合《魔法少女小圓》進行回答:

動畫考察27 於是,小圓成為了概念——鄔斯賓斯基的次元論之於《魔法少女小圓》 - 動畫考察 - 知乎專欄

  《魔法少女小圓》的第十二話最終話里,對於實現願望後彷彿飄蕩在宇宙中一般的小圓,QB說道:

  小圓、這下你的人生就將不再存在所謂「開始」或「結束」了。你曾在這個世界上生存過的證明或是記憶都已經蕩然無存。「你」的這個存在已經上升到了一個上層領域,單單成為了一個概念。誰都將無法認識到你,你也無法干涉到任何人。可以說你已經不再是這個宇宙的一員了。

  這裡QB所說的,小圓「上升到了一個上層領域,單單成為了一個概念」的發言,在我們把握《魔法少女小圓》的世界觀時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小圓的昵稱「圓神」的由來。然而,如果能夠聯繫上俄羅斯的彼得·鄔斯賓斯基(Peter D. Ouspensky)的思想的話,就會發現這一發言與這位神秘主義思想家的宇宙論與次元論的核心也是有著緊密聯繫的。

  筆者本論的標題引用QB的這一發言,取作「於是,小圓成為了概念」。而這到底又是怎樣一種狀況呢?小圓實現了最後的願望,她的肉體從此消失,世界也得到了改變。那麼,在這個改變後的世界裡,作為小圓名字的「圓香」這個詞是否就變成了表現某種抽象性或精神性活動的詞而延續存在下去了呢?

  在此筆者想展開想像的翅膀,不妨假設我們現在生存的這個世界是由曾經魔法少女們熱血奮戰而贏得的、改變過後的世界。例如,我們從小被教導有一個叫作「愛」的概念,而事實上「愛」是在這個世界被改變前的戰鬥中為了拯救世界而犧牲了的魔法少女的名字的話,會是怎樣呢?多虧了魔法少女「愛」,世界獲得了救贖,然而她也從此消失,魔法少女也不復存在。不再有人記得「愛」這個人,誰也都不會傳遞她的這段記憶,只有「愛」這個詞留了下來,成為了代表今天我們所知道的這個詞的意思。而如果這是唯一將改變前的世界裡犧牲自己拯救了世界的「愛」的崇高精神繼承保留下來的存在的話——

  實際上,在基督教傳入日本之前,日本人對「愛」這個概念本身就基本相當於一無所知的狀態(這就是為什麼新海誠的新作《言葉之庭》的標語會是 「愛(あい)よりも昔、孤悲(こい)の物語。」,也就是比愛更為古老的戀(孤悲)的故事)。雖然在被漢譯了的佛典里,在類似「無明によりて愛がある」(因為無明而有愛)的用法中使用了「愛」這個詞,然而這裡的「愛」更接近當今的「依戀、依附」(attachment)的意思,有著一定的負面情感色彩的貶義,是與基督教在世界範圍內宣傳的「愛」有著很大區別的概念。

  新約聖經里有著「神是愛」這麼一節較為有名(約翰一書第四章第八節),神之子的耶穌在其中就被定義成了「愛」的體現者。於是,如果從上文中的魔法少女「成為概念」類推,那麼耶穌就可以看成是被升華為了「愛」這一概念,並將其傳播到了對「愛」這一概念尚且一無所知的地方。同樣地,在小圓作為救世主拯救了世界範圍內的魔法少女們後而消失了的、改變後的世界裡,「圓香」這一概念大概也就作為表達了某種崇高的精神性的存在而被傳承了下來。

  可是,這裡QB所說的「上層領域」,究竟是怎樣一個領域呢?在鄔斯賓斯基的理論中,它是由次元的級層而表現出來的。

  這裡能給予我們以啟示的,就得數鄔斯賓斯基在《第三工具》(Tertium Organum)一書中展開的次元論了。鄔斯賓斯基在該書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對四次元進行了考察,然而他所考察的高次元,並非是那種會有鬼魂或是異次元的存在出沒的某種神秘學式的東西。鄔斯賓斯基認為,雖然在三次元空間里無法觀測到「這些東西」的物理式存在,而我們人類所熟知的心理現象之類的存在,就應該屬於這些「存在於比三次元更高的次元的東西」的實例了。

  一般的,對於我們來說的現象只是世間萬物的三次元式的表現而已。這個三次元性是依存於我們的三次元式的感知形式,或者簡單說來就是依存於我們的頭腦、神經、眼睛、指頭等器官的。這種「心式生活」是「人類」中存在的本質的一個面,而為了解決從外部來說無法理解的人類的行為和其內在意義之謎的線索,就應該是在這個「心」(mind)里的了。(中略)我們可以把「人類的心」看作是一種與「人類的肉體」所起作用的三次元截面不同的世界截面里的機能。(摘自《第三工具》)

  基於這個次元論,鄔斯賓斯基將點、線、面等的數學上的次元論進行了擴張,提示出了在物理、生物和心理等領域中次元的進化和梯級。

  鄔斯賓斯基認為,意識對應進化和發展的等級有著四個形態或者階段。首先是第一形態的最初的混沌意識。在這個混沌的等級里,意識未經分化,與動物無異,語言能力也是一片荒蕪。在次元論中,鄔斯賓斯基將它稱作第一次元。第二形態中,意識的文化和語言開始生根發芽。語言還停留在「這個」或者「那個」之類的指代眼前所存在的東西的階段,名詞也還停留在缺乏抽象性的普通名詞,只有固有名詞的階段,表現力也限制在通過叫聲、聲音或是運動來表現眼前欲求的階段。鄔斯賓斯基將其稱為第二次元。

  到了第三階段,概念就開始出現,可以開始進行伴隨著判斷或是推論的思考了。語言不僅可以指代眼前的具體事物,也能用來指代抽象的觀念或思想了。鄔斯賓斯基將其稱為第三次元。

  第四階段是宗教性的領域。在這個階段就可以感知自我意識或者高次元的感情等的存在了。鄔斯賓斯基將這個階段稱為第四次元。

  鄔斯賓斯基認為,對應這裡的各個階段,有著各個不同的論理學。第一階段里還未出現論理學,到了第二階段,開始萌發出了「這個是這個」、「這個不是那個」之類的描述眼前具體事物的論理。第三階段里「A是A」、「A和非A不同」以及「所有事物要麼是A要麼是非A」等通常的論理學開始成立。第四階段則是印度教典所說的「Tat Tvam Asi」(汝即彼,梵我一如)的境界,「A既是A也亦是非A」等矛盾命題開始成立。同時也是數學上所說的無窮(∞)的領域,鄔斯賓斯基所提倡的「超論理學=第三工具」的領域。

  例如,亞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形而上學》中將宣揚「einai te kai ouchi」(有且無)的赫拉克利特批判為瘋子。而從鄔斯賓斯基的這種意識分階段的觀點來看,批判了宣揚第四階段論理學的赫拉克利特的亞里士多德,就可以被稱為是想要擁護第三階段的論理學的人了。

  在《第三工具》里,鄔斯賓斯基將現象也分為三個階段,即物理現象、生命現象和心理現象。生命現象是比物理現象高了一階層的現象,其中包含了物理現象;而心理現象則是比生命現象更高一層的現象,其中包含了生命現象。於是,在鄔斯賓斯基的次元論里,生命現象就比物理現象高一個次元,心理現象又比生命現象高一個次元。

  鄔斯賓斯基認為,這個次元上的關聯對應,在心和頭腦的關係上也是成立的。他如下說道:

  (前略)心和頭腦是兩種不同的東西。然而我們的觀察和經驗告訴我們,心只能通過頭腦才能起到作用。頭腦是心的一部分作為知性而傳輸出來時,所必要的三稜鏡般的存在。或者換個稍微不同的說法,頭腦就是一面鏡子,將心的世界反映在了三次元的截面當中。(《第三工具》第16章 靈魂和物質)

  就好像三次元的立體的投影會成為二次元的平面一般,心雖然是比頭腦更高一個次元的存在,頭腦按照鄔斯賓斯基的理解,卻可以解釋為心降次投影下來的映射面。這裡,就算是頭腦受到傷害時心也會壞掉,我們卻不應該把頭腦和心看作是等價的存在。這就好比,鏡子破裂後鏡子里成的像雖然會扭曲,卻不能將這個鏡子里所反射出來的東西和鏡子中所成的像當作是同一種東西。

  與這種心與頭腦的對應關係相似的,就是物理上存在的物體和抽象式的概念的這組對應關係了。也就是說,「愛」或者「精神」一類的東西既看不見,也無法特定它們的物理式的存在,然而卻不能把他們當作是不存在的。因為與物理式存在的物體,也就是所謂三次元式存在不同,抽象的概念是存在於四次元或者更為高次元的階段里的。按照這個思路,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將所謂四次元或者高次元的存在看作是完全未知的存在了。也就是說,在我們只將三次元的物理式存在當作是「存在」時,我們就是將「存在」的概念進行了狹義化和矮小化。與這些三次元物理式的存在一樣,抽象的概念也是存在著的——只不過存在的方式不同。這些存在可以被當成是存在於比三次元的存在更高的次元里。

  於是,QB所說的「上升到了一個上層領域,單單成為了一個概念」這句話的意義,通過鄔斯賓斯基的這種看問題的方式,就會變得更加明了了。

(以下內容與本題關係不大,屬於用鄔斯賓斯基的理論對於《魔法少女小圓》的時間跳躍和循環劇情的時空解讀)

  而從通過《魔法少女小圓》的作品可以讀出的鄔斯賓斯基的時間論和次元論的對應里,我們也能看出同樣的關係。

  我們所熟知的次元論定義點是0次元,線是一次元,面是二次元,立體是三次元。而我們所熟知的空間就是三次元,我們生活的時間就是在此之上再加了一個維度的次元,也就是所謂的四次元了。然而,鄔斯賓斯基認為,這個第四次元並非總是固定為時間,只不過對於所有的次元里的存在來說,比自己高一階層的高次次元全都是以時間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鄔斯賓斯基在《第三工具》第十章里說道:「意識的擴大使得時間的觀念後退」。也就是說,隨著意識的擴大,越往上面的高次元走,時間的領域就會越減少,可以在空間里觀測的已知領域就會增大。於是,對於一次元的存在來說,二次元以上的次元將全部都是時間,對於二次元的存在來說,到二次元為止全部都是空間,而三次元以上的次元將全部都可以當作是時間。

  我們可以通過《第三工具》里舉出來的例子以如下的比喻來把握這個一次元存在。

  假設有一輛在東西向的道路上由西向東高速行駛的自行車和一輛在南北向的道路上由南朝北高速行駛的自行車。在這兩個路線交匯的十字路口處豎立著一座高樓大廈阻礙了騎車人的視線,使得他們互相無法發現交匯的道路上駛來的彼此的車輛。此時,如果有從面向這個十字路口的建築物上層往下看的人的話,他就能夠看見東西方向和南北方向高速行駛而來的自行車,以及預知並確定它們很快終將會撞在一起的未來。

  這個比方里的自行車就成了一次元存在的比喻。當然,自行車的存在本身並非是如其本體一樣屬於一次元的存在,在這裡,它作為只能夠直線前行的存在,就比喻性地對應了線性的一次元的存在。對於一次元存在來說,未來就只有一直前行,是完全無法知曉與這個直線交匯的道路上別的存在的。對於作為一次元存在的自行車來說,本來轉彎或者做弧線運動等的行為都是可能範疇外的運動。而當它成為了二次元存在以後,由於變得可以在平面活動了,轉彎也就變得可能了。對於在同一平面內橫向切入的別的存在的感知能力也就比只能前行的一次元存在更高。於是在這個比方里,類似於把只能筆直前行、左右的視野完全被封殺了的自行車比作一次元的存在,二次元的自行車就是有了這個左右視野的存在。然而,二次元存在由於沒法獲得鳥瞰視野,雖然有可能探知到別的駛向自己的自行車,卻無法預測會在何時何地與其相撞。

  於是,能從上往下觀測這兩輛直行的自行車的,就是從一次元自行車看來高了兩個次元的三次元的存在了。這個從上面俯瞰的人可以預見在未來某個時間這兩輛一次元自行車將會在某個交匯處相撞。對於一次元的自行車來說,由於這個交匯處是處在看不見的未來,這個碰撞就是一個處於時間次元的、無法認知的事件,而對於從上往下俯瞰的人來說,就連這兩輛自行車即將相撞的近未來的事件都是可以看成是空間上已知的、可以觀測的事件了。如此一來,對於一次元存在來說,三次元的俯瞰者就成為了能夠知曉未來的預知能力者了。

  鄔斯賓斯基認為,與此相同的類比關係在超越了四次元的五次元,六次元里也是存在的。他的觀點聲稱,被我們當做時間的東西也存在三個次元,分別稱為時間的一次元、時間的二次元以及時間的三次元。

  借用2011年播映的人氣動畫《STEINS;GATE》(命運石之門)的用語的話,四次元即時間的一次元被稱為世界線,而五次元即時間的二次元則應該被稱為世界面,而六次元即時間的三次元就應該被稱為世界立體了。這個世界立體可以說是與解讀了印度的教典的海倫娜·布拉瓦茨基夫人(Helena Blavatsky)在其著作《The Secret Doctrine》里提倡的「li?ga‐?arīra」(細小的身體)的概念相通的。而按照鄔斯賓斯基的解讀,所謂「li?ga‐?arīra」,就是將某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體當做一個立體來看待和觀測的結果。這個存在雖然無法當做三次元的物理式存在,在四次元或者更高的次元里卻是可以定義為一個空間性的存在的。

  鄔斯賓斯基在他的《新宇宙像》里如下說道:

  時間的三次元就是空間次元的繼續,即,可以當成是空間的「四次元」、「五次元」和「六次元」。(《新宇宙像》下卷)

  五次元形成了時間與「線」的關係中的「面」。我們所知道和認識了其存在的所有事物都是存在於四次元的線上的。這個四次元的線,就是對於作為存在截面的我們來說的「歷史性的時間」了。這是我們所知道的唯一的時間,我們所感受、認識到的唯一的時間概念。然而,就算我們沒有發覺到,會存在著其他的「時間」(既有平行的時間也有垂直的時間)的這個感覺卻是在源源不斷地流入到我們的意識當中的。(《新宇宙像》下卷)

  如果讓我們重新回到前面的一次元存在的自行車的比喻里,就能知道這裡未知的方向就代表了時間,並是被拿來與已知的空間相對比的。將我們的世界整體當作一個點的話,這個點在時間軸上直線前行的軌跡就是時間的一次元,即相當於四次元了。這個鄔斯賓斯基的論述里重要的,就是其提到的關於時間的二次元,也就是說五次元的方向問題。這個對於四次元和五次元的差異的把握,在科幻故事普及了的當代,可以說是比鄔斯賓斯基20世紀初撰寫宇宙論的時代更容易理解的。

  打個比方的話,假設有人乘坐時光機回到十年前。那麼對於這個時間旅行者來說,時間旅行後的時間,就是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進行空間式觀測的存在了。對於他來說,這之後的十年只要沒有向別的時間軸產生分歧或者變化的話,就成了已知的、空間性的東西了。當然,不言自明的,就算今天的人類回到十年前,他也顯然不可能精通這之後十年內發生的所有事情。然而,就像我們對於三次元空間內的所有事物不可能都了如指掌一樣,我們只是能夠在空間里自由地移動,並隨意捕捉和定義空間內存在的事物而已。類似的,時間上的未來發生的事情對於通常的我們來說,也只是無法預計,無法知曉的事件而已。然而,對於用時光機回到十年前的時間的人來說,這之後的十年就可以對應於空間上已知的事物了。於是,就可以如此打比方:相對於通常的我們只有三次元的空間意識,由未來而來的人就可以說是有著四次元的空間意識,能夠將時間進行空間式觀測的存在了。

  可是,就像上文所說,如果對於迎著時間逆流而上的時間旅行者來說,整個世界由於發生了別的事件而向與自己所熟知的時間軸不同的時間軸發生了位移的話,那麼此時的時空就算是對於這個時間旅行者來說,就也不再是已知的空間式的存在了。也就是說,只要時間旅行後的時間軸、世界線沒有被改變,這個世界整體對於時間旅行者來說就會是一個空間性的存在,而如果這個世界向著別的時間軸、世界線發生了位移的話,就可以說不能再對這個世界進行空間式的觀測了。而如果說存在「就算髮生了這種向著別的時間軸、世界線的位移,卻仍然可以將這個世界進行空間式的觀測」的意識的話,那就得數比上面的例子中時空旅行者的四次元的意識更高一個次元的、五次元的意識了。

  讓我們假設如果「魔法少女」小焰就像片中第十話那樣不斷重複著時間旅行的話,又會是怎樣一個場景呢?在第一次時間旅行的時候,小焰有著與其他人不同的時間意識,也就是可以將這個時空當做空間式的存在。在這個意義上,就可以說只有小焰與其他人不同,用了四次元式的意識來對世界進行觀測。當然,所謂的四次元的意識,其適用範圍也是很有限定性的,只是對於小焰能夠回溯的有限時間的範圍內而已,並非是實現了對於世界歷史整體的四次元觀測。

  然而,小焰通過在這個回溯後的時間軸里採取與之前的時間軸里不同的行動,使得新的時間軸里發生了不一樣的事態的話,那這個新的時間軸對於小焰來說也就不再是已知的時空了。在這個新的時間軸里,小焰也就跟其他人一樣,對於時間方向是屬於未知的。就像兩條從小焰時間回溯目標點發出的直線(世界線)決定一個面(世界面)一樣,這就成為了時間的二次元,即五次元的方向了。這個方向對於小焰來說,就也是時間(即未知的次元)了。相對於三次元是已知的空間而四次元以上的次元是未知的時間的一般人來說,小焰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將四次元當作了已知的空間進行觀測,而對於分歧了的時間、即五次元的時間的認知與一般人一樣,她是停留在屬於未知的時間的階段的。

  但是,經過數次反覆的時間旅行之後,小焰也漸漸發現在這個時空里不論選擇哪條分支時間線,都無法避開小圓的破滅和死。在無數次反覆回溯的同時勾勒出時間上已經經歷過而成為了已知的時間線的過程中,小焰的意識也漸漸擴大,並朝五次元的意識進行了轉變。也就是說,不僅僅是四次元方向上,原本是屬於時間面的五次元方向對於時間旅行老手的小焰來說,也就漸漸變成了已知的空間式可以觀測的存在了(即三次元所說的選擇某個選項後某種事態發展的趨勢)。也就是說,只要一個觀測者能夠完全覆蓋時間上某個點之後所有可能的分支,那麼就能將之後的整個時間面染成已知的存在,而這個觀測者也就超越了四次元的意識,變得可以觀測五次元里所有可能性世界的空間了。可以說,發生在反覆經歷了數次時間旅行的小焰身上的,正是近似於這種狀況的事態。也就是說,獲得了時間旅行能力、變得能對某個時間點以後進行四次元式觀測的她在重複數次時間旅行的過程中,漸漸變得可以對於時間的分支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伏線,flag)了如指掌,就連對五次元方向也可以進行空間式觀測的了。

  鄔斯賓斯基的觀點認為,比五次元更上一層的六次元就是究極的高次元,不存在比其更高的次元了。如果將0次元也當作一個次元的話,鄔斯賓斯基的次元論就完結於第七次元,成為一個循環。那麼,這個六次元又是怎樣一個存在呢,鄔斯賓斯基認為:

  所謂六次元,就應該是:包含在了先行的瞬間里卻未在「時間」中被現實化的其他可能性的、被現實化了的線。

  這個觀點可以說是與《魔法少女小圓》第12話里小圓所說的這段台詞是相對應的:

  現在的我,可以看見過去和未來的一切了呢。曾經有可能會存在過的宇宙,或是從此什麼時候會可能存在的宇宙,一切的一切。

  所以呢,我全部知道了呢。在這許多時間裡小焰醬你為我在不斷努力的事。所有一切的事實。

  這裡的小圓的認識,就是作為通曉了過去和未來全部的全知全能的認識,也就是所謂「神」一般的認識了。而且,這種認識並非是單線性時間的存在,而是包含了過去和未來的所有分支的可能性世界的存在。將五次元方向的認識更進一步擴張和積澱,當通曉了過去和未來的所有可能性世界的分支的時候,意識的次元就從五次元到達了更高一次元的六次元的全知了。這就是被鄔斯賓斯基定義為「神的意識」的、究極的第七次元了。可以說,《魔法少女小圓》這部作品就這樣將鄔斯賓斯基展開的次元論以形象的寓言形式描繪了出來。在這個意義上,這部作品的先進性,就是——她不僅描繪出了日本動漫,以至於整個世界科幻創作故事裡類似從《機器貓》到《命運石之門》之類作品中從三次元到四次元,再從四次元到五次元的小焰式的人物(也是傳統意義上以S/L大法攻略GAL GAME等遊戲為代表的當代故事消費者的形象),也描繪出了最終俯瞰她的究極的六次元的觀測者小圓這個人物,而這個人物也可以說就是與筆者在動畫考察26 《那朵花》再考:逆轉的視角下角色和人物的關係,超和平Little Busters!中所提到的在尼采「神已死」之後的、動畫角色Ghost這個概念是極為相符的。

  《魔法少女小圓》的OP的歌詞里有以「不會忘記曾經許下的約定」開頭的這一段。在看這部作品的時候,可以說觀眾只能約摸估計是歌唱了主角小圓心情的內容,然而到了第十話,知道了小焰一直沒有忘記給小圓許下的諾言,觀眾對於這個歌詞的認識也就變成了是關於小焰心情的內容。但是到了最終話,從變成了神的小圓的立場重新審視這段歌詞的時候,又會發現也能從變成了神之後的小圓視角對其進行解讀,也就是說這段OP的歌詞就有上述三層的含義。然而,讀到此的讀者一定不會不知道,最終話里成為了神的小圓是通曉了時間分歧中所有可能性世界的。對於這樣的小圓,小焰是不是信守諾言,她的未來又會變得怎樣等的這些問題也是被看透了的。於是對於如此全知的小圓來說,這個歌詞的內容也就不應該再符合她的存在了。所以還是應該將這段歌詞解釋為描寫了小焰的心境。

  阿姆羅,我可以看見時間……

  這是1980年初代《機動戰士高達》劇情高潮的第41話《閃光的宇宙》播映時里拉拉的一句有名的台詞。《魔法少女小圓》最終話里小圓所說的那句「現在的我,可以看見過去和未來的一切呢。曾經有可能會存在過的宇宙,或是從此什麼時候會可能存在的宇宙,一切的一切。」可以說正是拉拉的這句「可以看到時間」的具現化,時隔三十餘年完美地達成了一致。而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從拉拉到小圓的一種「偉大火炬的傳承」(尼采《歷史對生命的利與弊》)了。

  飛的最高的少女,可以看見時間。

  《魔法少女小圓》這部作品裡可以說是繼承了《機動戰士高達》的「最高的飛翔」的精華。筆者在論述這部作品的過程中,有一種在冥冥之中觸探到了一種大量作家們偉大的創作活動源泉的核心部分的感覺。而相信這也是與筆者在《進擊的巨人》原作漫畫的畫工粗糙、敘事凌亂,為什麼成為明星作品? - Macro kuo 的回答里提到的「有意識觸探無意識」相通的了。

郭文放

2014年2月9日

日本東京

其餘《魔法少女小圓》相關:

如何評價《[新篇]叛逆的物語》? - Macro kuo 的回答

《魔法少女小圓》的主旨是什麼? - Macro kuo 的回答

希望與絕望是守恆的嗎? - Macro kuo 的回答

《魔法少女小圓》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 Macro kuo 的回答

如何評價《魔法少女小圓》? - Macro kuo 的回答

其餘關聯閱讀:如何評價日本動畫作品中的時間循環敘事手法? - Macro kuo 的回答

本文出自:動畫考察 - 知乎專欄
【專欄已於2016.6.26開啟讚賞,您的讚賞將直接幫助豐富和提升對動畫的考察】


宗教都是在科學的進步中不斷修正的,
因為從不把話說死,得不出正確的結論,自然永遠不會出錯。

之前引力波發現的時候那些宗教都一個個往外跳,大意大約是:

"安拉早已看穿一切"
"如來早已看穿一切"
"上帝早已看穿一切"
"小圓早已看穿一切"
"神主早已看穿一切"
"果皇早已看穿一切"
"長門早已看穿一切"
"蛤蛤早已看穿一切"

宗教,大體上就是怎麼一回事。


今年是小圓5周年,我曾在微博寫過一篇「圓學論文」:關於宇宙真空的演化(當時寫作時間不是很多所以錯別字也特別多,請見諒。。。) 這篇所謂的「論文」當然娛樂性質居多,但裡面的一個主張是我一直認真持有的,那就是:
物理上,圓環之理是某種對稱性,這種對稱性可以禁止魔法少女場與魔女場的耦合,從而禁止魔法少女到魔女的轉化。


當然老虛和新房在製作的時候應該不是這麼想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們這麼解讀,因為我認為他們在製作的時候有一種傾向,就是更合理的去表現齣動畫里出現的設定。比如QB為什麼要來找人類?因為要收集能量。為什麼要收集能量?因為宇宙熵總是增加,很多能量被浪費了。魔法少女為什麼要把靈魂和肉體分離?因為戰鬥時可以阻斷知覺與肉體的部分鏈接以避免疼痛影響戰鬥。。。可以看到老虛雖然創造了一個魔幻的世界,但是他有嘗試要去合理化這些設定。這種合理化可能是不夠嚴謹的,而且也不必這麼吹毛求疵,如果都嚴謹了都科學了相當於他創造了一個新的宇宙,那他就不是作家是神了。。。但是我覺得這種合理化設定的想法對講好一個故事是很重要的,所以雖然我不是創造這個故事的人,但我會嘗試沿著設定去思考如何進一步合理化它,而這就是我寫那篇「論文」的原因之一。

回到剛剛提到的對稱性的觀點上來。為什麼我要提這樣一種猜想,是因為在物理領域裡,對稱性經常被用來構築模型。比方說,在標準模型框架里,光子為什麼沒有質量?因為有規範對稱性
,如果有質量會破壞規範對稱性。質子為什麼不會衰變?因為偶然的重子數守恆禁止了一切相關的和邊緣的質子衰變算符(根據諾特定理,這種守恆律對應於一個連續的對稱性,具體的就是一個U(1)全局對稱性),如果應要構造這種衰變算符,就要通過某些無關算符,這種算符至少是被大統一能標的平方壓低的,那麼質子的壽命遠遠大於宇宙的年齡,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質子沒有衰變。

可以看到對稱性的出現除了解釋一些守恆量之外它也有一些附加功能,就是它禁止了某些不符合對稱性的相互作用。那麼魔法少女到魔女的轉變是什麼過程呢?我認為也可以解釋為一個衰變過程,它通常涉及到一種相互作用,如果我們要禁止這種衰變發生,就可以參照上面質子衰變的方法來做,通過對稱性禁止這種相互作用。

在叛逆的物語中,焰的soul gem快要完全污濁之時,實驗物理學家Incubator把握了機會做了個實驗來驗證這套理論。我們知道在某些特殊條件下對稱性是可以被破缺的,比如超導體中就發生了電磁的規範對稱性自發破缺,光子在超導體里會有質量,這個質量使得它進入超導體後只能傳播非常短的距離,這種現象叫麥斯納效應。如果對稱性發生了破缺,原本一些被禁止的東西就可能會出現,比如魔女與魔法少女的耦合。所以當時罩住焰的那一小塊空間其實是一個圓環之理這種對稱性的「超導體」,只有一小部分圓神可以滲透進去,那就是小圓、藍毛、紅毛、學姐和夏洛特。

扯遠了,回到題主問題中問到的高維空間,這個問的太好了,我在圓學論文中沒有提到這一點。這套圓環之理對稱性模型是否有高維的描述呢?答案是有的,而且有一套非常系統化的方法實現它。具體的可以參考這篇不錯的lecture note:http://arxiv.org/pdf/1008.2570v1.pdf
總的來說,我們可以把這套東西嵌套到一個5維的反德西特空間中(反德西特空間是具有負宇宙學常數的最大對稱空間),這個反德西特空間在第5維的方向上有兩張4維的膜,圓環之理就是在這兩張膜之間的規範場,對偶到我們熟悉的4維理論時它對應於一種對稱性,這種對稱性是否是規範對稱性取決於圓神場具體在兩張膜上的邊界條件是什麼,細節就不提了,總之你可以按照需求選擇你的模型是什麼樣的對稱性以及它是否破缺。物理學家已經用很多方法驗證了這個中5維理論與4維理論的對偶!這是著名的AdS/CFT的一個具體應用。


占坑 我也等著大神解讀


問題本身已經夠妙了,好期待,


現在動漫都有民科了么…


好浪漫的想法


這題,倒是個好的高考命題作文題~


原來看希靈帝國里有過這樣的概念。。。


我很好奇能否在動植物身上觀察到意識的存在,如果是高維在低維的投影,那麼這種投影是僅僅限於人類?


額,看不懂這個問題


定義高維度是什麼先


占坑~我認為不是


愛這種東西,來自於物質決定的意識,但又高於意識,到底怎麼存在法,是可以無視三定律的。

所以,現代物理學拿它木有辦法。


推薦閱讀:

名偵探柯南里黑衣組織真的很牛嗎?
《精靈寶可夢》(口袋妖怪、神奇寶貝、寵物小精靈)動畫TV版主線劇情集數有哪些?
如何評價火影里的三眼,白眼,寫輪眼,輪迴眼?
《新世紀福音戰士》 TV 版第 25、26 集為什麼大量運用意識流手法?它在試圖表達什麼?
如何評價jojo的奇妙冒險第五部?

TAG:物理學 | 動漫評析 | 魔法少女小圓 | 空之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