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你接觸過的書,專業知識,社會經驗中對你人生觀影響深刻的思想?
「這不過是……」這幾個字是藝術家最大的敵人。與其說「這不過是一場床戲」,不如說「這是一場床戲」,與其說「他不過是和媽媽道歉」,不如說「他和媽媽道歉」。好的導演要激勵演員。「她不過是在等待醫生的檢驗報告。」「這只不過是兩個朋友之間的衝突。」「他不過是在諷刺法官。」你如果輕賤如此重要的事件,就別再想激勵任何人。身為藝術家,我們的目標是照亮人之事,而不是輕視他們。
「顯然」對於我來說是另一個危險信號。「A顯然沒有被B吸引。」如果有人說我的劇本里某件事很「明顯」,那麼我就會反向思考。好的劇本中沒有什麼是明顯的。角色就像真人一樣敏感、任性、充滿矛盾、缺乏自知之明。其他沒有啟示性的詞語還有「基本上」、「潛在地」、」之類的」,等等。你要把自己當作一個勇於承認而非強辯或者掩飾真實想法的人。
by Judith Weston
書,是越讀越多,然後越讀越少,最後發現很多書的道理最終是相通的。但是這個過程必不可少,沒有幾百本書,是不夠的。
人生不同時間段讀的書也不一樣。中學時候讀書是建立一種價值觀,大學研究生讀書是建立獨立的思維和學習能力,工作後的讀書是鍛煉你判斷形勢,學會等待,學會擇機行動的能力。
這裡給大家推薦一些書,一些人,改變過我之前的思維方式,學習能力。
1.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大學前,受到的教育方式都是先知後行。比如做實驗,老師先示範,授課,然後同學再去動手,結果是如果實驗結果符合老師的示範,你就正確,如果不符合,你就錯誤。所以中國出不了相對論的原因就是實驗如果測到光速恆定,那麼一定是實驗出了問題。這種思維的結果就是,你在學習任何技能之前,都要尋找一個教程。而現實世界不是這麼運行的。2學習之道。
這是為13歲獲得國家象棋大師的人,後來兩年時間學會太極,並成為世界冠軍的人。而且裝逼能力超一流,因為他說過這樣的話:我最擅長的既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極,而是學習能力。學習一項技能,最關鍵的是對最基本核心技能的不斷深入了解。而不是追求更多,更花哨的技能。分別一個人是業餘,高手還是專家的,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是你對於細節的把控能力。羽毛球天王趙劍華最得意的技術是羽毛球初學者首先練習的技能,高遠球。
3富爸爸和窮爸爸
刻苦努力不一定獲得足夠的財富。學校是不會教你除了給別人打工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後來我自己開始對股票有興趣,一是想學習一些學校不教的東西,二是為了實踐學習之道里所寫的那些方法。4窮查理寶典
中國和美國學生其實都常年收到牛頓力學體系的影響,看問題更線性化,缺少系統性思維。所以看問題不免會非常的偏激。那句「在手裡拿著鐵鎚的人看來,每個問題都像釘子」現在總是會在經常在我眼前浮現。查理芒格對股票的分析會對兩百個因素進行分析。個人認為巴菲特之所以成為股神,主要是得益於這位軍師。
5黑天鵝,反脆弱
證偽。廢話是不需要證偽的,科學是需要證偽的。
6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等
其實還包括索羅斯的幾本書,羅傑斯的街頭智慧,文小芒芒總的文集。這些書會給你一個更大的格局。
人很容易犯的錯誤是瞎忙,看似每天都很忙碌,但並沒有什麼卵用。那是因為大多數人的人生是沒有經過思考的,僅僅是身邊的人這麼選擇了這樣的人生。沒有足夠高的格局,人生方向就會選擇錯誤。除此之外,胡適,杜威,智慧書,洛克菲勒的信,慕容雪村的小說,還有太多的好書,沒法一一說明。
歡迎大家評論區補充。
讀過很多書之後我漸漸明白,你可以從書里認識和了解世界,但你的人生還要你一步一步走。你的經歷,想法,選擇,才會引起人生的蝴蝶效應。作者:冥子寒
鏈接:哪些書搭配起來看會更有收穫? - 冥子寒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書籍:
經濟學:
1.《牛奶可樂經濟學》、《窮爸爸富爸爸》
2.曼昆《經濟學原理》宏微觀
3.張五常《賣桔者言》、《經濟解釋》
4.《黑天鵝》、《反脆弱》心理學:
1.《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
2.《烏合之眾》
3.《拖延心理學》
4.《心理學與生活》哲學:
1.《蘇菲的世界》
2.尼采《悲劇的誕生》
3. 盧梭《愛彌兒》
4.《瓦爾登湖》
5.羅素《西方哲學史》法學:
1.徐繼強《西方法律十二講》
2.《美國憲政歷程:影響美國的25個司法大案》
3.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有趣:
1.《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2.九把刀《都市恐怖病系列》
3. 尼爾 斯特勞斯《把妹達人》
4.《魔鬼搭訕學》
5.《理性的非理性》科幻:
1.阿西莫夫《基地系列》
2.劉慈欣《地球往事三部曲》
3.凡爾納科幻系列奇幻:
1.《冰與火之歌》
2.《魔法師 學徒》《魔法師 大師》
3.《迷失大陸》
4. 《賓克的魔法》
5. 《海伯利安》遊記:
1.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2.余秋雨《行者無疆》
3.《徐霞客遊記》小說:
1. 莫言《生死疲勞》
2.反烏托邦三部曲:《我們》、《1984》、《美麗新世界》
3.《動物農場》
4.《嫌疑人X的獻身》網路小說:
1《全球進化》
2《間客》
3.《楊戩——人生長恨水長東》
4《宜昌鬼事》
5,《歷史的塵埃》
6《悟空傳》
7《販罪》
8《上帝們的那些事兒》散文:
1.魯迅《野草》
2.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
3.龍應台《目送》
4.王開嶺《古典之殤》武俠:
1.《英雄志》(知友提到這是個坑,那大家量力而行吧O(∩_∩)O~~,個人是挺喜歡這個坑的~~)
2.《鹿鼎記》(在我的想像中,有一種幸福生活,浪蕩浪蕩最浪蕩(*^__^*) ~~~~)公開課:
1.耶魯大學公開課 《公正》
2.耶魯大學公開課 《心理學導論》
3. 慕課網址 https://www.coursera.org/browse/business 《策略思維》福利哦,親(づ ̄3 ̄)づ╭?~
英美劇:
1.《風騷律師》
2.《絕命毒師》
3.《黑鏡》
4.《神探夏洛克》
5.《毒梟》
6.《冰與火之歌》日劇:
1.《晝顏》
2.《我的危險妻子》(又名「進擊的小明」)
3.《秘密》(評論區萌萌噠知友推薦~~)音樂劇:
電影:
1.《歌劇魅影》最喜歡25周年紀念版
2.《悲慘世界》喜歡2012年休傑克曼演的電影版
3.《漢密爾頓》15年新出的神劇
1.《逍遙法外》
2. 《恐怖直播》
3. 《獨裁者》
4 《陽光燦爛的日子》
5.《獨自等待》
6.《爆裂鼓手》
7. 《告白》
8. 《浪潮》
9. 《辯護人》
10. 《熔爐》
11.《守望者》
12.《卑劣的街頭》
13. 《追擊者》
14. 《看見惡魔》
15.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穆勒《論自由》+奧威爾《1984》——我從此開始與天朝意識形態決裂並忠於自由主義,世界觀第一次重組
註:還是多看看世界有機會旅行吧。自從去了英國+荷蘭旅行,我才開始對西方有了好感。
周國平《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各自的朝聖路》——前者是第一本淚流滿面的書,我從此明白了人的偉大與希望,後者讓我開始喜歡哲學,世界觀第二次重組
《聖經》——不解釋
大劉的《三體》——不解釋,豈止顛覆世界觀,簡直就是顛覆宇宙觀
北島的詩——流淌的生命
高行健《靈山》——不解釋
波德萊爾《惡之花》——這才是真正的浪蕩公子和終極頹廢的詩,真正的詩歌
格里菲斯的量子力學教程——不解釋
歐幾里得《幾何原本》——不解釋
柏楊《醜陋的中國人》——不解釋
《墨子》——沒錯,他一定會取代孔子的
加繆《反抗者》+《西西弗神話》+《局外人》——我為人道和行動找到了理由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不解釋
Venuti《譯者的隱形》——明白了真正的理解和尊重以及異化翻譯理論
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偶像的黃昏》+《看哪這人》——本本顛覆你的三觀
--------------------------------------------------------------------
給某些好奇的朋友的解釋
《百年孤獨》+《靈山》——"他媽的,小說原來還可以這麼寫。"(據說是莫言說的)
《幾何原本》+量子力學——怎麼解釋啊!就是顛覆我的時空觀和世界觀啊!還有!數學真是無所不能!
《醜陋的中國人》——第一次明白了人性之惡和我自己素來的醜陋之處
《三體》——難道不顛覆宇宙觀。我看完之後琢磨了黑森林法則好幾天還杞人憂天了半年。
《聖經》——我是為了那一段來的(概括性翻譯):你看那天上的飛鳥,不耕種也不紡織,也不收藏穀物,天父尚且養活它,何況你們呢?…你們這些不信神的人啊,你們有誰能用思慮為自己多增加一刻鐘壽命呢?
還有《傳道書》和《約翰福音》——值得全文閱讀。
補充一個:EVA——再次顛覆我的世界觀。
不要跟福爾摩斯電視劇學習觀察,會被帶偏的。那部劇的細節和邏輯並不是特別嚴謹。即便是原著,作為推理小說也只適合當時的時代的一般情況。裡面很多觀察推理適合一般情況,但是大多數犯罪分子是屬於特殊情況。
無論看什麼,要學會批判的去看。寫書的人水準高低不同,寫出來的東西也同樣是高低水準不同。
哈利波特
1、《科學與玄學》,民國時期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羅志希先生的的論著,界定了科學的局限,讓你明白科學與宗教一樣,只是一種信仰罷了。
2、《量子空間》,中國科技大學王濤的一本小書,當時在圖書館借的作者簽名贈送本,現在基本上買不到這書了。把空間量子化理解,解釋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提出了相對論的缺陷,這本書低調而非同小可。
3、《空間:劍橋年度主題講座》,從新的角度理解宇宙空間、地理空間、夢的概念、虛擬空間,足以刷新對空間概念的哲學思考。
4、《莊子》,與科學結合,世界豁然開朗,以不變應萬變,可與天地精神獨往來,容納了死亡的概念。注意不要把對道教的偏見加在《莊子》上。
5、《為真實的世界設計》,維克多·帕帕奈克,告訴你設計師的原則和社會責任。我把這本書寫進了畢業論文的致謝里。
6、楊繼繩《墓碑》、喬治奧威爾《1984》《動物農場》、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余華《活著》以及其他種種抨擊社會主義的書籍、資料和視頻,《思想政治理論大綱解析(馬克思主義理論部分)》、劉瑜《民主的細節》、敵對勢力的《九評xxx》等從正面和反面擁護社會主義的書籍。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存在即合理,左右之爭的根源是人性之爭,無所謂對錯。我只反對一切戰爭。
7、何兆武《上學記》、岳南《南渡北歸》,沒有刷新世界觀,但是看得很動感情,畢竟西南聯大的歷史裡有母校的參與。
8、鄭君里《信號與系統》、秦克誠《傅里葉光學導論》、劉海濤《衍射光學講義》,從頻域來理解空域/時域的東西,很神奇。
……
好吧其實還有很多的,深入細緻的閱讀讓人不斷地刷新自己。
少年郎,要趁著年輕多讀一些難讀的書。
我就說一本吧。《烏合之眾》,這本書是大一時讀的,讀完真的是打開了我的思維,讓我對世界的看法更深,對歷史的看待也有了新的角度。
這本書的很多觀點我都記到了筆記上,可惜沒帶筆記,我就順手翻翻幾條給題主看看吧。在集體心裡中,個人的才智被削弱了,從而他們的個性也被削弱了。異質性被同質性吞沒,無意識的品質佔了上風。
如果「整個世界」指的是群體,那就根本不像人們常說的那樣,整個世界要比伏爾泰更聰明,倒不妨說伏爾泰比整個世界更聰明。
首先,即使僅從數量上考慮,形成群體的個人也會感覺到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這使他敢於發泄本能的慾望,而在獨自一人時,他是必須對這些慾望加以限制的。他很難約束自己不產生這樣的念頭:群體是無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擔責任。這樣一來,總是約束著個人的責任感徹底消失。
群體在智力上總是低於孤立的個人,但是從感情及其激起的行為這個角度看,群體可以比個人表現得更好或更差,這全看環境如何。
孤立的個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時,他不能焚燒宮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這樣做的誘惑,他也很容易抵制這種誘惑。但是在成為群體的一員時,他就會意識到人數賦予他的力量,這足以讓他生出殺人劫掠的念頭,並且會立刻屈從於這種誘惑。
純手打,這是前兩節的一些乾貨,後面還有很多我就不打了,題主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看了這本書之後,真的是震撼非凡,對歷史上還有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了新的看法,新的理解。
下面是我曾經看完書後寫的一篇文章,兩三年前的,有錯誤的話請見諒。中國式集體主義
集體者,多數人之組織也。它是與「個人」相對的概念。百度曾云:「集體是由個體形成的,以實現功能為目的,個體之間有互動,集體的結構是立體的即個體之間是存在相互制約和不平等的。」集體乃是近代社會概念,屬外來辭彙。然而,這集體一詞一來到中國,並沒有想像中的水土不服,反而在中國發揚光大,並且衍生出一項重要的主義——集體主義。在當今中國,集體主義乃國人皆知,世人共贊,小至三歲幼兒,大至六旬老朽皆美其名。然而,何為之集體主義?為何集體主義盛興於中華?恐怕國人不盡相知。抱著這樣的疑問,我驚訝的發現在我最近的生活中,越來越發覺集體主義存在於生活各處,彷佛我的生活總是身處集體之中。這讓我迷惑,也讓我些許憤懣。因此,鄙人不才,將用所學所知向各位揭開這掩藏在事實表層的迷霧。
集體主義,乃是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它要求個人要從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出發,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個人與社會的關係。要求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
我相信以上描述大家或許都明白了集體主義的含義,也對它的基本性質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我想說的是,集體主義,或者說中國的集體主義乃是近現代中國禁錮國人思想,創造力,個性的最具破壞性,最具廣泛性的兇器。有人會認為我在危言聳聽,在宣傳反動言論,請各位看官不要著急,下面我將用我所掌握的證據,分成三部分證明我的觀點。
一、個人與班級
本人身為一名在讀大學生,決定就地取材,來說明我們生活中的集體主義是如何抹殺個性,蠶食自由思想的。首先,我相信各位曾經在讀書的時候一定接受過老師的集體主義教育,不僅政治老師講,還有語文,數學老師講。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民族精神就是團結精神。就是因為團結合作精神,我們中華民族統一了中國,通過內聯姻親,外結同盟,共同在中華大地上生活了五千多年。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們更是憑藉團結合作精神打敗了外來侵虐者,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於是,老師們總是強調我們同學之間要團結,要友愛,要互相幫助。但是,我這裡就有疑問,「團結」這項偉大民族精神是如何得來?根據我的調查,在我國古代歷史中,「團結」一詞從來不具備今日之義。據《資治通鑒·唐代宗大曆十二年》:「又定諸州兵,皆有常數,其召募給家糧春冬衣者,謂之『官健』;差點土人,春夏歸農,秋冬追集,給身糧醬菜者,謂之『團結』。」然而,這裡的團結也僅僅表示組織士兵而已。縱觀中國古代歷史,不曾見過「團結」一詞來形容過中華民族。從這我們可知,「團結」一詞的意義在我們的愛國主義的教育中得到擴大,得到延伸。那麼,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現今的團結合作不過是一種功利主義性質的宣傳?我們從小被教育,「團結就是力量」,「眾人拾材火焰高」等等語錄。這些名人名言不斷的教育我們,只有集體才能幹大事,沒有集體辦不成的事。「我是社會主義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這句話早已被歷史證明是荒誕不羈的,是不合邏輯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依然有人在信奉這樣的觀點,不論是工作還是學習總是強調團體而拋棄個人,這何嘗不是歷史的重演。難道所謂的集體真的就有這麼好嗎?通過歷史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味的追求團體反而會拉低效率。因此,在《烏合之眾》中也提到「人大多數時候都保持自己的特性,只是偶爾會組成群體。只要是群體產物,不管他是什麼性質的,都比獨處的個體的產物要低劣得多。」同樣,在這樣集體主義教育下,作為一個團體或者集體是不容許不團結,不合群的現象產生的,他們甚至會因此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動。所以,你在團體中無法獨立,無法有自己的想法,你只能無私的為這個看似強大的團體做出貢獻,而這點貢獻或許什麼都算不上。我們從小學,中學,大學,都接受著集體主義的教育,我們在進入社會之前首先就要接觸班級這樣的集體,如果你在這個班級里,在這個集體里沒有找到歸屬感,那麼恭喜你,你很快會被他們拋棄。他們不承認不合作者,你註定會被他們孤立,被排斥。
二、個人與宿舍
在當今的中國教育環境下,不管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宿舍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我看來中國的宿舍是集體主義的溫床或者是小團體的發源地。在西方國家包括美國,學校宿舍很少有六人間,八人間,大部分都是單人間,或者雙人間。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最顯著的不同,既是西方國家更注重學生的獨立自主和個人空間。而中國卻更加註意學生的集體生活,將個人空間壓縮到極致。這一點也必然會影響學生獨立人格的形成和自我意識的覺醒。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一個寢室大家都在玩遊戲,看電影,只有你在看書,複習。那麼你就成了他們眼中的異類,他們開始會將你區別看待。接著,他們會一起出去吃飯,喝酒,看電影,旅遊,然而這些你都不去。那麼,你就漸漸被他們驅逐了他們的世界,他們不再和你一起上課,下課,吃飯,你會慢慢感到明明住一個寢室,卻是活在兩個世界。他們無法理解不合群,他們無法理解這樣「異化」的你。他們所理解的宿舍生活就是大家一起玩,一起喝。於是,小團體產生了,他們三五結伴,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再理會你這個怪人。哪怕每天重複同樣的事情,他們也不在乎,因為大家都在一起做同樣的事。因為一個人做一件事有負罪感,但是當他加入群體時,他的負罪感就會降低甚至沒有。同樣的,我們這樣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在班集體中,一般不會出現單獨個人的不合群,不「團結」,而一般是類似寢室這樣的小團體為單位而出現。於是,一個大團體將會排斥小團體,小團體又會去排斥個人,這樣一個殘忍的閉環邏輯將會是導致我們學生獨立思想,自由人格喪失的罪魁禍首。我們所強調的集體往往會向我們意向不到的方向發展,甚至會成為犯罪的溫床!幫凶!學校里老師教育我們同學之間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在集體主義的光環下共同進步,殊不知,這樣的光環在某一特定時期會成為我們刺向同胞的匕首。而那些被捅的同胞們,正是他們眼中的「異端」啊!
三、個人與社會
當你脫掉了昔日學業的包袱,滿以為可以真正享受自由的生活,終於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然而,現實也不得不向你扇一巴掌。你進入公司,政府部門,或者其他,你會發現你的生活無不被集體主義思想所包圍。你在公司,你的老闆要求你要和其他同事一起合作項目,而那些同事在你看來卻是個垃圾。你在政府,你被主任叫去喝酒,吃飯,天天都是無意義的應酬。如果你不參加他們的集體活動,那麼你就只能提前出局。你想寫詩,你想畫畫,你想譜寫一首美妙的歌曲,你想一個去山間田野工作,然而這些都被污以為是不務正業,不學無術。因為只有大家都在做的事才是正事,才是好事,剩下的都只會被世人所摒棄。當社會充滿著集體主義的聲音,那麼自由主義者必然會被打壓甚至毀滅。自由主義者不是個人主義者,更不是利己主義者。他們不應是社會的敵人,他們同樣能作為社會的一份子貢獻自己的力量,一個社會應該要出現來自不同群體的聲音, 社會才能在批判中進步,然而,中國社會妄圖用集體主義一言以蔽之,此乃是中國社會一大退步也!在埃里克的《狂人分子》中對群體有這樣的描述:「一個群體的性格和命運往往有最低劣的成員所決定。」所以,如果我們的社會再過分提倡集體主義,一切為集體利益為原則,那麼必定會被居心叵測者利用,最後被集體主義所吞噬。
以上所訴,皆出自本人觀察所得。當今中國的集體主義已經被愛國主義妖魔化,大眾化。真正的集體主義不應該是抹殺個性,自由思想的工具。中國現在最大的危害就是傳統,僵化的「二元思維」,非左即右,非黑即白的思想籠罩了國人思想的天空。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被剝奪了發聲的權利,我們被社會孤立,我們的天空變得比黑夜更黑,那裡沒有星光,沒有雲朵,沒有新月,什麼都沒有。集體主義固然有其好,但也不能一味的美化宣傳,我們在注重集體建設的同時更不應該忽視自我個性的塑造。我們的社會需要不同的聲音,不同的群體,我相信我們的國家不會孱弱到僅憑几個「異端」說幾句所謂的「大逆不道」的話就滅亡。
攻乎異端,斯不害已。了解人心,人性,知道對方的需求,可能是我想從書中學到的。 Your mind is software.Program it.盡信一家之言,會導致在某些問題上的死循環,這是我曾經經歷的,希望分享給你。給你推薦一些我比較喜歡的書吧,
1,24史,不管多麼老掉牙,有些故事多麼耳熟能詳,千百年來的人心叵測,縱觀於此。
2,《如何去閱讀一本書》 ,提高閱讀效率
3,《世界是平的》 我挺喜歡作者的寫作思路
4,《圍城》,經典書要慢慢來讀,急功近利可不是好想法,因為這些不是人生的習題冊,讓你塗畫練習的。
送上我最喜歡的一段話努力想得到什麼東西,其實只要沉著鎮靜,實事求是,就可以輕易地,神不知鬼不覺地達到目的。而如果使勁,鬧的太凶,太幼稚,太沒有經驗,就哭啊,抓啊,拉啊,像一個小孩扯桌布,結果卻是一無所獲,只不過把桌上的好東西都扯到了地上,永遠也得不到了。
●﹏●
演算法導論
少年時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感覺保爾珂查金真是太偉大了,一度成為我學習的榜樣。前些天收拾舊書時,重新看了一遍,感覺他實際上就是一個分裂祖國的死不悔改的叛徒。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我承認現在推薦這本書有點怪,但是人家馬克思說的不能說完美無缺,但也確實有理,現實當中的好多問題都是可以用裡面的觀點和方法來理解。演化心理學。可以學到一種從基因出發看待問題的思考方式,為什麼男性喜歡胸大屁股翹的女性,為什麼男性更在意女性的身體不忠,而女性更在意男性的精神不忠,為何男性有顯著的不應期,而女性沒有,為何母親照顧子女比父親多,這些問題都可以用演化心理學的範式得到答案。
計量經濟學。如何判斷因果關係,這是一個經常會在生活遇到,並且很多時候容易出錯的一類問題。首先,相關性不代表因果性,冰淇淋銷量越多,游泳溺死的人的越多,但是並不是冰淇淋銷量增加導致溺死人增多。其次,判斷一件事對另一件事的影響,要考慮partial effect,就是說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情況下,A對B的邊際影響,比如說吃了板藍根,過了幾天之後感冒好了,就可以說板藍根對感冒有效?不見得,興許不吃板藍根好得更快呢,因為感冒本來就是一種自愈性的疾病。所以這就是為何需要對照組和雙盲實驗的原因了。
想要改變三觀,第一步應是自己有改變的意願。然後就要進行自我反省,從不同的角度去進行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會去想看某些理論或者作者的書籍或作品。別人的永遠不是自己的,《論語》、《道德經》大家都知道,可是有幾個人能做到孔子老子那樣?沒人做到就是價值觀不同的表現。
從內打破是成長。
我看過的理論書籍有《道德經》、《心經》、《周易》、《鬼谷子》。
作品有《笑傲江湖》、《金瓶梅》小說,和宮崎駿的很多影片,《風之谷》、《天空之城》、《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都很不錯。《三體》
——在中國科幻有兩種,一種叫三體、一種叫其他《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其自我定位是訪談錄形式的文學作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初看易引起思想造反,有極大的獵奇性.過後半信半疑.仔細考究後就...不過將其當成闊寬視野的小說來看也是不錯的選擇《1984/動物莊園》
——政治寓言、反烏托邦、極權下人的生存狀態《蘇菲的世界》
——極好的哲學入門讀物《人間失格》
——心情不好不要看~ 不要問我為神馬.太宰治毀滅性的封筆之作,怯懦與悲憫:既是葉藏也是我們每個人自己(多嘴插一句,幾個月前一同學給我看了Eva.真嗣在我腦海里成為了葉藏的具象化...)《夢的解析》
——其實看不太懂《失物之書》
——可能略冷門,一本很好的寫給成人看的黑童話.作者是愛爾蘭作家《紅太陽是怎麼升起的》
——這裡面的當讀物看就好,信不信隨心.守夜人高華之作.因為某種原因,市面上估計買不到.想看的還是下TXT吧《我是個算命先生》
——聽聽相爺和你吹吹牛逼談談命理《世說新語》
——魏晉風流好史料 南北逸致清談錄《厚黑學》
——個人覺得官場處事不如看《冰鑒》。這裡面真正讓我受教的是對宋儒言性的觀點和用磁電來解釋人性善惡論《活著》
——余華冷酷筆調下觸人心靈的畫面感.很多人活著是為了生活、而福貴的活著只是為了活著《黃色房間的秘密》
——中二時期買的第一本推理書,大多情節已忘記.引起了那段時間的瘋狂看推理小說.順推阿婆的所有小說《小虎隊歷險記全集》
——別笑我哈,誰沒有個少年時代~《文人自在殺氣》
——也不算有深刻影響,只是當時對還有人這樣耍文字感到詫異.現在將其當一本有趣的「侃」書《貨幣戰爭》
——萬惡的宋鴻兵導致我在中二期對羅斯柴爾德的五萬億神話和各種陰謀論深信不疑.過了中二期後對這些捭史和野史也只是將其當讀物看罷《悟空傳》
—— 一萬年太長,只爭朝夕
怎麼說呢,這本書在文學性和思想性確實比不過眾多嚴肅文學.只是我想每一個懷揣有夢想及野心的少年都會被裡面的熱血、狂放、愛情、失落、破碎所認識到自己是一個「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的個體吧《牛鬼蛇神錄》
——禁書,馬原歸隱20年的思考.真實體驗到文革的殘酷程度《月亮和六便士》
——這個不多說~誰看誰知道.毛姆的書每本都應該是必讀讀物《鄉關何處》
——野夫的書,作為一個九零後.很難適應書中深沉壓抑的情感.斷斷續續讀完後感覺自己的麻木的神經都被起凝重所鞭策《小王子》
——王子、玫瑰與狐狸.每顆文字都閃爍著星星的光芒《殺死一隻知更鳥》
——需要一定閱讀能力.孩童的成長、人性的善惡、美國法律制度、對種族歧視的描寫以及王小波和烽火戲諸侯的所有書
暫時只想到這些~
目前是1984。
國內政治意識倒是從小就有所體會,但讀完這本書我才重新反思兩性關係教育在我國的現狀,以及種種性保守糟粕的發源。一身冷汗。
「 黨的目的不僅僅是要防止男女之間結成可能使它無法挖制的忠貞關係。實際上,它未經公開宣布的真正目的是要去除性行為中的一切樂趣。不論是婚姻關係以外還是以內。黨的敵人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情慾。黨員之間的婚姻都必須得 到為了這個目的而設立的委員會批准,雖然從未明確過批准的標準是什麼,但如果當事人雙方讓人感覺彼此有肉體上的吸引力,那麼結婚申請肯定要被拒絕。唯一被認可的結婚目的,就是為黨的事業生兒育女。性交被看成是一種讓人噁心的小手術,就像臨床上的灌腸處理。不過這一點也從來沒有明說,而是採用拐彎抹角的話語方式。每一個黨員從幼小時就被灌輸了這一套,所以才會出現像「青年反性愛同盟」這樣的組織,提倡兩性完全過獨身生活。所有的生育概由人工授精(新話叫人授),生出的孩子由公家單位撫養。但溫斯頓很明白,這只是說說而已,這樣的事情不會真正去貫徹落實,但不管怎麼說這種說法符合黨的意識形態。黨竭力要扼殺性本能,如果不能扼殺,就將它扭曲,讓它污名化。他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但似乎又覺得這又很自然。就效果而言,黨的努力在女性身上獲得了極大成功。 」
「 黨里的女人全都是一個樣。禁慾思想就像對黨忠誠一樣已經深深紮根在她們心裡了。通過過早期的悉心培訓,通過遊戲和冷水浴,通過在學校里在少年偵緝隊和青年團里不斷向 她們灌輸的那些垃圾,通過講課、遊行、歌曲、口號、軍樂等,她們天然的人性全都被扼殺了。他的理智告訴自己,一定會有例外,但是他的內心卻不相信。她們都堅不可摧,完全按照黨的要求去做。他與其說是想要有女人愛他,不如說是想要推倒那堵貞操之牆,哪怕一生中只有一次。但是情投意合的性交行為本身就是反叛。慾念就是思想罪。即便是喚起凱瑟琳的情慾,如果他能做到的話,那也是誘姦一樣的行為,儘管她是自己的妻子。 」
柴靜的《看見》,有很多關於生活的世界,關於人性的思索,兼之對媒體行業的探索,讀完之後一個很大的感觸就是,死生之外皆小事
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重塑了我的愛情觀,告訴我如何與異性交往,包括正常朋友間的交往"值得一看
東野圭吾的《 解憂雜貨鋪 》,讀完《白夜行》後看的,有奇妙的感覺。
推薦閱讀:
※有哪些寫詩填詞入門讀物值得推薦?
※有關蘇軾的專業網站以及書籍推薦?
※如何評價瓊瑤作品中的《鬼丈夫》?
※如何看懂《看不見的城市》?
※黑澤明所著的《蛤蟆的油》體現了哪些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