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紅樓夢》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這輩子無聊的時候都有事做~~


中午吃飯的時候,牽動了一些久遠的記憶,於是修改一下,補充在下面,聊以追思。

因為讀紅樓夢最大的收穫是認識了老婆並結了婚,其次學會了作詩。

想了一下,還有很多。比如認識了眾多紅樓夢愛好者、古典文化愛好者。參與了《紅樓夢再聚首》。面見了若干紅學家。等等。

至於讀紅樓夢對人生感悟的影響,轉載一篇十年前的舊作以答:
------------------------------

難拚此迴腸斷,終須鎖定紅樓。——晏幾道

二十餘年間,讀書實不算多,然有書讀已是人生一大幸事,能讀三二本則屬萬幸。於所讀之書中印象最為深切者非《紅樓夢》莫數。紅樓一書讀之只覺其妙不可言,然其妙在何處卻又甚為迷茫。板橋先生曾言「難得糊塗」,於苦短人生中遇此等好書實乃幸事,於讀《紅樓》時感受一種糊塗的愜意可算人生一大樂事。

初讀紅樓,只覺滿紙纏綿悱惻,字裡行間透出縷縷情思,讀之頓覺通體舒暢,齒頰生香,借用書中寶黛二人讀《西廂》《牡丹》之感受,則曰:辭藻警人,余香滿口。而其書中諸天真女兒之種種情事尤令人心動不已。大觀園實乃世外桃源,真神仙境界!大觀園中眾女兒之種種,讀之直令人不覺深醉其中。曹公之擁如許絕世仙姝於讀者之面,真乃大手筆也!

再讀紅樓,於富貴榮華,溫情脈脈,鶯歌燕舞之餘,偶感一絲無奈。諸少女為青春、為人生,為命運流下了點點淚珠。梨花帶雨的嬌靨,既楚楚動人,又引人憐惜。憐惜之餘,又不禁生出一絲惆悵。

三讀紅樓,竟於歡聲笑語、歌舞昇平之後,看到的儘是悲哀,辛酸和無奈。

四讀紅樓,但聞一片悲戚之聲。

終於,釋然知人情冷暖不過如此,豁然覺人間萬象齊集眼前。

塵市浮華無月到,不如閉戶讀紅樓。至於何時真正體會這用夢裝飾的凝重與古典,已無從考證。只是現在已不敢猝然去翻動這本厚重的書,以免驚動心底深處的珍藏。當記憶的沙灘在時間這個巨大的海浪的衝擊下,漸漸地褪去了曾經或深或淺的痕迹時,再次捧起紅樓夢,讀過那「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繁盛,讀過那「陋室空堂、衰草枯楊」的敗落,到最後「只剩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讀紅樓夢,心中總有種揮之不去的黯然和遺憾,為了那個永遠不老的愛情,為了那群清潔如水的女兒,也為了那個曠世奇才曹雪芹。

半生的光陰,他竟是如何把一個人的靈魂刻畫得那樣渾然天成而又動人心魄?又是如何把那些細枝末節詩詞曲賦雕琢得如此獨具匠心?

曹公之傲,之誠,不在皮,不在骨,而在神;曹公心中有「傲」,正如芹上有雪,芹本炎夏花開,經雪豈能不死!「誠」者,情真、意純、心熱。曹公之情不真,文章必不能如此雄奇恣肆、暢茂條達、感人肺腑;曹公之意不純, 文章必不能「欲求一字之粗鄙猥褻而不可得」,評曹公之詩文可如孔子之評《詩經》,雲「一言以蔽之,思無邪!」;曹公之心不熱, 必不能感春花之易落,秋草之易枯,而寫出《葬花吟》、《秋窗風雨夕》。 其心不熱,豈能感身外之「涼」!芹之誠生「熱」,芹之「傲」生「涼」, 冷熱相侵中的曹公又怎能不病!尼采說「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曹公更以熱血成書,其文孰能不愛!

兩百年前,那個常常一醉「白眼向人斜」的狂傲書生,怎樣在「舉家食粥酒常賒」的困境中,「醉余奮掃如椽筆」,寫出這大氣磅礴、流傳千古的文章?在洞察了「世事洞明」的「學問」,參透了「人情練達」的「文章」後,再為了一碗糊口的粥而「叩富兒門」、而沿街賣畫,是不是心裡也時常覺得有點冷?

我看秦可卿,看晴雯,看香菱,看她們相似的卻無法超越的命運,看每一個峰迴路轉處阡陌交錯著的伏筆,看芸芸眾生的各逞心機勞碌奔忙而又惶惶不知所終……終於明白,一個人可以投入最深沉熾烈的愛,也可以站到一切人間哀樂的上方無限悲憫地俯瞰整個人生。

經過了兩百餘年的歲月流轉,不知道那顆不羈的詩心,此時正在何處流連?

當年的花容月貌,已無可尋覓;當年的高屋亮瓦,已灰飛煙滅;曾經的「歌舞場」,曾經的「笏滿床」,都已在歲月中風化,只有那些人類共通的夢,還將一代一代的做下去,所以才有這讀不盡的紅樓,說不完的夢。

手捧紅樓至今,愈來愈深切地體會到盛筵必散帶來的切膚的痛楚。對往昔繁華的深情眷戀阻擋不了匆匆的時光的腳步。大觀園已經隨著四大家族的破敗一去不返了。不會再有遠離塵囂的凈土,也不會有永遠的少女和少年。混沌天真的時代必將逝去,庸俗黯淡的成人的世界必將來臨。而任是怎樣的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也脫不了荒涼的影子。十年之後的我重新翻開紅樓,才真正看到了曹雪芹點出的那最終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筆:空,才是人生的真相。而字字血淚,記錄的無非是一首年少的輓歌。

龔自珍云:「少年哀樂過於人,歌泣無端字字真。 既壯周旋雜痴黠,童心來複夢中身。」 大廈已傾,回首紅樓,感嘆千紅一哭,萬艷同悲,其間儘是女子的苦淚,但是在這片赫然的廢墟中,那些人性的碎片卻依舊的閃爍著光芒。 幾百年過去了,紅樓人物依舊仍在世界上行走著,《紅樓夢》依舊還是「風月寶鑒」。每當我營營碌碌過去一段後,會在我不經意回首的一瞥間,紅樓夢這一面鏡子,靜靜地替我映照出歲月的面容。可是我尚不能算是一個老練的人,我還不知道,它以後會給我看到一個怎樣的世界。這是一部可以伴你從童年到老年的書。

《紅樓夢》唯一遺憾的是沒有結局——必然是悲劇——肯定不忍卒讀。我這樣說,也許說明我的幼稚。但我相信,無論如何,大團圓的結局,會讓人舒服一些。因為我喜歡世上一切真、善、美的東西,儘管生活中有很多悲劇。

如果生活是單純的,那紅樓也是單純的,生活是單純的嗎?

如果生活中有絕對的對或錯,那紅樓中的人物也就有絕對的善和惡,生活中有絕對的對或錯嗎?

如果生活中有完美,那紅樓人物也就有完美的,生活中有完美嗎?

象生活一樣,讓我們長大、讓我們思考、讓我們悲哀、也讓我們歡笑,這就是獨一無二的紅樓。

「芝蘭心性綺羅身,轉眼繁華跡已陳。莫向邯鄲重借枕,阿誰不是夢中人?」有誰能一語評盡紅樓夢?或者說,有誰能用一生讀盡紅樓夢的百般滋味?「悲涼之霧,遍披華林。」

其實,「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

------------------------------

補充的內容如下:

可能說起來很不可思議,但紅樓夢在某種程度上轉變了我的人生

大學時期是我人生灰暗的幾年。而原因,非常的可笑,失去了人生追求的目標和意義。為何會產生如此巨大的變化,說起來就更可笑。因為對床的同學和我同齡,甚至一樣的身高,而且是個非常優秀的同學,學識、眼界、心態、社交,一切的一切都高出於我。雖然一起翹課一起打遊戲,但他畢業時是專業第一,我就只是混個考試通過不求其他。於是我選擇了逃避,反正做什麼也無法超越別人。不參與一切集體活動,什麼也不做,打遊戲、上網、發獃。不參與任何事物,比如出國、找工作之類,直到畢業,發現周圍同學大部分都出國了,唯一幾個有接觸的人也沒了,有的保研,還在學校;有的工作,業已離開。然後我依然什麼也沒幹,蹭住在保研同學那,繼續遊戲、上網、發獃,知道看見身邊還有一兩個同學在考研,於是也加入考研大軍。但依然混混沌沌,沒有任何生活的目標,只是打發時間而已。


若干年以後有位陌生人跟我說在一本叫《北大邊緣人》的書上看到我。於是我去翻了翻那本書,它真實記錄了對後來的我而言完全陌生的一種生活狀態。

--------------------------


拒絕邊緣——一個北大畢業生的北大「邊緣」生活


一上來,他就對「邊緣」二字表達了他的不滿,理由是覺得不舒服,有種被排斥的感覺。然後跟我詳細地討論了所謂「北大邊緣人」的各種狀況。一是最常見的外地考研一族,這些人懷著各種各樣的動力,功利的、非功利的,來到北大,開始了他們義無返顧的考研之路。他們現在是邊緣的,期望將來能轉正。一種是北大的畢業生,他們在附近工作,留戀這裡食堂的香氣、大講堂里便宜而不俗的各種演出、幾個志同道合的戲友聯機遊戲的日子,於是周末的時候,沒事的時候就回來溫習一下學生生活他們曾經是正式的,現在邊緣化了。一種是純粹的邊緣人,他們無論過去還是將來都不會和北大發生正式的關係,只是單純地為了一種理想,想來親自感受一下他們夢想中的殿堂、北大到底好在哪裡。最後一種人,以前是正式的,現在被邊緣了,來北大的目的就是為了回歸,就像他,2001年北大數學系本科畢業,然後一邊不停地換工作,一邊抽空考了兩次北大的研究生,現在正在等成績。

他對「邊緣」二字的較真差點就讓我以為我遇到了一個認真的人,隨後的交流才讓我慢慢發現他並不是一個例外,他是一個典型的北大理科男生:喜歡自由,習慣懶散,經歷過一段虛無主義,聰明而靈性,在自卑和自傲之間踱步,好像什麼都不在乎,卻總是在尋找著什麼……但總覺得他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是什麼呢?

他的年齡嗎?他14歲來到北大,18 歲已經從北大數學系畢業了,這個時候大部分人還在品嘗大一的新鮮,他卻不得不面對畢業的抉擇。還好,過了18歲,不然大概連工作都找不到,有哪個老闆敢用童工呢?但是,面前的他,眉宇間早已沒了那份幼稚和單純。雖然有人說,人哪,還是應該在該幹什麼的年齡幹什麼,這樣才能感受到所謂的快樂。但他從來沒後悔過小學和初中的跳級,聰明的人都是不想浪費時間的。他也從來沒有覺得周圍那些和他同級而不同齡的同學比他成熟多少。不過,他一米八幾的個子還是能迷惑一些人的。他在小學和初中的兩次跳級讓他在家鄉的知名度大增,這種知名度隨著他考上北大而達到頂峰。來到北大之後,數學系這種藏龍卧虎之地讓他體會到什麼叫山外山、人外人。於是他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縮起來,過著一個人的世界,盡量快樂著。他對「書獃子」是很不屑的,雖然他把自己也看作半個「書獃子」,可見他對曾經的自己的不滿。他說其實像他這樣的「低齡大學生」北大也有不少,聽說今年來了一個13歲的,他興沖沖地跑去看,回來後得意地跟大家說比他當年傻多了,整個一個書獃子。

他的經歷嗎?來到北大之後,他經歷著北大理科男生都會經歷的一段,迷茫而墮落,他曾經用文字記錄了那段日子:


16歲以前,我沒有理想。不需要,因為我覺得還比較快樂。那是大二以前,我總是活得有滋有味。我不需要操心錢,因為爹媽給我,雖然不多,但是夠吃飯,可以買書,看電影。我看武俠、上課、做作業? ? 玩MUD、上BBS,瘋狂地玩,連續奮戰一天不在話下。不知道為什麼而活著,只是很快樂。

然後就是灰色。墮落是一門不容易的藝術,不但得有條件,還得有時間,並且得有心情。

每天都想過不同的生活,想遇到不同的人,想去不同的地方,但最終卻如太陽每天從東向西運動一樣確定。於是呆在宿舍里,對著自己的或是別人的電腦發獃。不得不承認,電腦是個好東西。我從第一次碰到它開始,便深深地迷戀上它。除了遊戲、VCD等,玩的就是一種操作感。

偶爾覺得自己不是個甘於墮落的人,比如經常上上自習,但是只肯在那一個教室中只有我一個人的時候。常背起書包,順著圖書館、三教、未名走一遍,然後就可以回到寢室,埋怨沒有空的教室可以學習,只好回來繼續發獃。後來自習近乎絕跡,其實我也是上過自習的,曾經有一段冒著12月的寒風堅持學習了半個月。原因很簡單,心裡沒有底。我的記憶又回到大一,那無知的單純的大一。從前聽個黃色笑話都得反應半天還得讓前輩指點,今天別人講什麼笑話我都覺得too old。

從大一到大四,我試圖努力抓住的一些東西終於破碎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無所事事,才發現原來這個所謂的大學生活比起高中還要單調。我選擇的是什麼?本來打算一開始要好好學習,要努力出國,要努力做個有作為的人,後來就開始慢慢地數日子,後來開始數不清楚日子,後來乾脆不去數日子。你知道,每一天都是一樣的。同樣的開始,同樣的結束。

所有的事情,只有開始,沒有結局。

一個人的道路是確定的嗎?我從來就沒有想到過,無論設計得多麼完美的計劃,在現實面前也絲毫經不起一次小小的衝擊,甚至是風偶爾的吹動。於是每一次都是狼狽出逃,又重新披掛上陣,準備下一次不能預知的戰爭。總害怕有所謂的命運的,然而又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已有的一切,絲毫不敢打破現況,就像金魚,偶爾會用頭碰碰魚缸,卻從未想過要擊破它。也許是因為已經過去的是真實的且確定的吧,是不管怎樣也無法更改的吧。

石康寫了本書,叫《晃晃悠悠》,出版的那一天,我買了一本,讀了兩遍,哭了一次。因為除了感情,描寫得是多麼得與我相似。現在這本書已經不在了,因為這段生活已經過去。在2001年7月,離開校園的時候,我也告別了這段生活。


這是他的選擇嗎?生活儘管如此,但他對北大生活依然很懷念,所謂因為簡單所以快樂。畢業以後他在被他稱之為垃圾網站的地方工作了若干月,然後辭職,遊盪,最後在千里迢迢過來的父親勸說下參加考研。因為不在乎,所以第一次的結果可想而知。他坦言他是一個喜新厭舊的人,所以不停地換工作。他是學數學的,但是他曾經做過的工作除了網站,還有就是編程、計算機維護、計算機類圖書編輯,總之就是和數學無關。他考了兩次研,但都不是數學學院,一次是信息科學,一次是經濟中心。如果萬一不幸還得再考一次,他選擇的一定是另一個不同的專業。但不會換的是北大,至於為什麼,他說沒什麼,只是習慣了,閉著眼睛他也不會走丟。至於這份習慣裡面是對北大的愛還是依戀,他不清楚,也沒有打算去搞清楚。

隨著他在家鄉知名度的提高,他越來越害怕回家,害怕那一個個熟悉不熟悉的面孔和關切的眼神,他總是找各種借口不回家,但是父母總會在最後關頭寄來火車票錢,讓他的理由變得蒼白無力。他的父親是一個小學教師,母親是一個普通的工人,還有一個充滿叛逆正在初三複讀的妹妹,現在他的家庭對他而言是最重要的,小時候的他很乖,走著父母為他選好的路,包括跳級和考入北大,現在他的父母已無力再為他抉擇什麼,只有期望。至於愛情,沒有一個人是不奢望的,他也不例外,但他無奈地笑笑「:有誰會喜歡一個比自己小的人呢。」這大概是他對他的年齡惟一的不滿了。關於愛情,他如是說:

我真的不知道哪裡才有關於我的愛情,攤開手掌的時候,看到愛情就藏在指紋當中,寂寞地閃著亮光。對於我來說,感情生活乾淨得像一張白紙的人,從來就不覺得有了愛情才不會有寂寞。我沒有談過正式的戀愛,我做不到和別的男孩子一樣天真地牽著女朋友的手,心無旁騖地走在馬路上,沒有,真的沒有。這種固執的生活態度連自己都感到驚訝,我似乎在等待著一個永遠無法兌現的承諾,而這個承諾是多年前自己給的,然後就由此繼續蹉跎歲月。遇到了一些人,也遇到了一些事,我像個迷路的孩子一樣奔走在純粹的愛情和純粹的友情之間,混亂的時間,混亂的相遇,然後在慌亂中長大,腦子裡盛滿了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看見陽光下的那一張張模糊的笑容。我喜歡著很多人,很多人,但是我敢保證這從來就不曾與愛情有關。愛是愛,喜歡是喜歡,愛和喜歡不是同樣的心理狀態,我一直這樣堅持著。所以一直以來我總是賦予愛情足夠美好的想像,於是開始等待,等待稱之為愛情的愛情。一遍遍聆聽著孫燕姿的《遇見》「:我遇見誰/會有怎樣的對白,我等的人/他在多遠的未來? ?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解開? ? 」所以對於愛情我從來就沒有失望過,即使在等待的過程,我也知道等待或許就是愛情本身了。我很喜歡我這樣的生活態度,我始終堅信寧缺毋濫,還有就是不會受到傷害,微笑著等待著會有一個人出現在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段,讓我付出最純潔、最真摯、最深厚的情感,讓她教會我愛與被愛的真實含義。

當他可以理直氣壯地在北大學習生活的時候,他過著沒有上午的日子,因為一起床就是下午了。自從去年4月他準備再一次考研以來,他每天早上七點半已經在北大圖書館的自習區里了,而且他是住在人大附近的。他曾經是這樣一個無所謂的人,現在卻如此執著地考著北大的研究生,我很想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難道他找到了傳說已久的苦苦為之尋找的人生的真諦?他笑著搖了搖頭,每個人的人生意義是不同的,他也還在尋找,只是覺得世界上的事情有些是應該去做的,特別是對於一個男生而言,無論它有沒有意義。還有一類事情是你喜歡去做的,如果你喜歡做的和你應該做的發生了矛盾,以前他會選擇喜歡做的事情,現在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應該做的,而根本不會再去思考意義一類的傻問題。也許,不考慮意義就是人生的意義吧。如果非要為這段轉變找一個理由的話,他只能把它歸結為這段BBS生活了。去年4月,他突然又有了對學生感覺的渴望,於是來到了未名BBS。雖然他曾經是水木的元老,但畢業之後就再也沒有上過BBS。由於他最鍾情的書是《紅樓夢》,於是選擇了未名的夢回紅樓版。有一個女孩子叫飛花,是紅樓版的版主。在他徜徉於紅樓的時候,飛花邀請他擔任了版務。然後發生了一件讓所有認識不認識飛花的人都很痛惜的事,飛花飛了,因為白血病。但是飛花的真誠與善良,飛花的堅強與笑容留下了,並感染了很多人,他就是其中之一。就像一位網友說的:「飛花的死是平凡的,但她的死帶給別人的震撼以及由之而來的思索是偉大的。」如果你是一個網民,並且在2003年的6到9月在北大的BBS流連過的話,你一定知道我在說什麼。然後他就接過了紅樓版重大的責任,直到現在。混跡於未名的日子讓他靜了下來,思考了很多,然後就決定了他要再一次考研,這次,他沒有告訴家裡人。

他的文字嗎?總是說文如其人,他的文字一如他的人一樣敏感而奔放,關於「紅樓」,他說了很多,特別是那些「水樣的女子」。金陵十二釵,個個絕艷,個個凄苦,個個薄命? ? 雖然,他為每一個女子的精緻而喝彩,為每一個女子的眼淚而嘆息,但他卻最鍾情於湘雲。湘雲的號是「枕霞舊友」,他就稱呼自己「枕霞新友」,他的個人說明檔是這樣的:

忽然想起了你,湘雲。

十二金釵中,惟獨你讓我覺得如此親切,你的個性,一如北方女孩的坦誠,泱泱大觀園中,惟獨你——枕霞舊友,活得如此坦誠,如此從容。

還記得芍藥欄內,紅香圃中,你捋袖猜拳,淋漓地飲酒,酣醉之際,你便尋一方凈土,青石為床,落英為枕,花陰為帳,香夢沉酣於花叢之中,引來蜂蝶頻撲,仙鶴駐足。好不愜意,好不洒脫,湘雲!

還記得瑞雪初霽,素裹銀裝,蘆雪庵里,你童心未泯,雅興突至,牽來寶玉,炙上鹿肉,燙上燒酒。品味自然野趣。好不自在,好不痛快,湘雲!更記得月明星稀之夜,笛韻悠悠,你與黛玉信步「凹晶館」,對詩聯句的情景,你才思敏捷,妙語連珠,一塊石子便投出句「寒塘渡鶴影」。詩情畫意,盡現其中。好個才女,湘雲!喜歡你把「二哥哥」說成「愛哥哥」的嬌憨,喜歡你「喜則大笑,怒則高聲」的爽直,喜歡你與生俱來胸無城府的純凈,喜歡你雲一樣的飄逸,如水似霞的熱情。芍藥花下,瑞雪林中,為何不見你飄動的裙裾,人間若有魂靈,歲月若可輪迴,請等待我去尋你,湘雲。


……

我不知道到底是什麼讓我覺出了他的不同,也許是他的一切,也許什麼都不是,只因為他就是他。他不期望生活得很好,混得不賴,只是想安靜地從容地活著。有茶喝,看點書,做點他喜歡的事情。還有什麼?他說現在想也是白想。

忘了說了,他叫孫志超,除了祝福,我還能說什麼呢。

--------------------------

所以——雖然我至今也沒有任何成就,只是混飯吃,但我知道了如何內心安頓、過好每一天並追求自己的生活。

這一切的轉折點,僅僅是因為我曾經讀過一本叫《紅樓夢》的書。


感謝紅樓夢,也感謝眾多紅迷。


被騙進來的。
在學校的時候從不關注,偶爾看見電視上放該劇馬上轉檯。這是學生時代。
開始進入社會賺錢時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下載了一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竟然看了下去,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感覺比看修仙類作品過癮多了。接著各大論壇對各個人物的分析到處觀摩論戰,87版電視劇看了不下五遍,只是覺得過癮,說不出好在哪。瘋狂半年後開始冷淡下來。
後來開始懷疑人生,開始關注哲學,有了新感悟。
重新讀《紅樓夢》開始懂得一點她的好,開始欣賞她的文字,留心文字背後的東西,開始欣賞她的妙。
現在更多的當做是個可以用來玩樂的書童,認識現實的解惑者,人生路上的安慰著。


對很多學科有了很深的認識,展開可能一輩子寫不完。情、哲、理都是極大的收穫和享受


可以寫好多同人文...


第一次看紅樓夢,那時年紀還小,並不覺得有多好,只覺得裡面描寫的奢華生活,似是在緬懷些什麼,總之是很不喜歡。但是電視劇《紅樓夢》我一直記憶深刻的那塊石頭,和那段在插廣告的凄涼的曲調就一直記在我腦海里。那個時候應該是上小學的時候,記得林黛玉那個時候剛進賈府,在別人的家裡小心翼翼地吃著茶,窺著一大堆的嬸子之類的角色,看著她們把茶啜了一口,又吐出來,方知道這個茶不是拿來吃的,是拿來漱口的。

這個場景我一直記憶深刻,那個時候並不知道這個場景是很有名氣的小說《紅樓夢》的。只知道這個女孩子在這個大家庭里,會很不快樂。事實上也真的是,她的尖酸刻薄牙尖嘴利在她的身邊豎起尖刺的盔甲,內心世界也許只有寶玉能進去過吧。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是要長大以後,才真正地懂得的。比如《紅樓夢》

我之所以再一次翻開這本我已經遺忘了許久的書,也許有一部分原因是,高中的時候看了余秋雨的書,特別喜歡,我喜歡他的散文,算是擺脫了其他文人所謂的矯情和矯揉造作。

我最喜歡可能還是他的經歷,那樣看起來更加真實的生活,我覺得最傷感的一件事,應該是他的叔叔,一個為了紅樓夢而被批鬥最後自殺的人。一直記得的一個場景是他的小叔愛紅樓夢,幾乎成痴,不過他不讓作者看,只是翻開一頁說,這本書太苦了,你不要看。當時作者的年紀也小,不懂得這句話背後的情感,起初我也不太明白,為何我當作故事來看的《紅樓夢》有什麼苦的,不過是像平常的戲曲電視劇那樣,男女主角相愛卻不能在一起的凄涼結局。可是一旦懂得《紅樓夢》的苦,就不忍心再看下去。這部廣為人知的小說,囊括了人生各態,社會百態,讀得人們欲罷不能,特別是作者又沒有寫到結局,留給讀者們一個永遠的想像。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作者曹雪芹的這首詩可以當作是解讀紅樓夢的苦的緣來,無論現在有多少人去解讀紅樓夢,我想是沒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作者寫這個小說的初衷,就我個人的小小見解,最能表明作者的立場的是跛腳道人口裡時常吟著的《好了歌》,那其中的一句可以當作是作者給世人的警醒:「古今將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沒了。」

人生追求各樣不同,結局不過是一樣,荒冢掩沒了。無論生前是多麼顯赫,死後不過是塵歸塵,土歸土罷了。任你如何掙扎,這命運都無法逃得過的,最終回歸到宗教信仰這一不可避免的精神世界裡尋求慰籍。

這是許多清朝小說都不可避免的宗教傾向,透過生老病死,貪嗔痴來說明人生無常,得到與失去之間,擁有的不過是記憶,貪念的不過是物質帶給感官的一時快感,唯有精神上的追求無可替代。

這個可以算得上是我讀紅樓夢最大收穫了。


世事通透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寶玉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覺得是有辱斯文,以前的我也是。但看完紅樓,把現實與小說相對照,你會發現自己活的也是一部小說,想活成賈瑞還是寶玉也都可以選擇。
讀紅樓,讓我活得更清晰。


當煩躁到所有的書都看不進去的時候,隨便翻到哪一頁都可以迅速進入


看到高格調和低俗的區別


早就聽說紅樓夢為中國小說之巔峰,初中看過幾回,少頃,便乏味其中,高中接觸過一兩次,一次為王熙鳳出場描寫讀了幾遍,感覺寫的真神: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上個假期,突然想看一下紅樓夢,看書是沒興趣的,也就下了87版的紅樓夢,可是看了兩三集便覺其中無趣,一是當時也就帶著隨便看看的心態,二是人物的關係太複雜,即便是電視劇也處於蒙的狀態,後來也就放棄了。上個假期忽然想起未完待看的紅樓夢,開始看的時候自己確實感覺有點乏味,甚至有好幾次看到一半直接就睡著了,可是隨著劇情的深入,人物的初步了解,特別是29集晴雯和司琪之死,大觀園群芳流散,竟有種不舍,好像多年小夥伴離開般痛楚,特別是林黛玉臨死是的眼神,淚光點點,真的有點震撼到了我,不禁悲從中來,不可斷絕。
看完一遍紅樓夢,我覺得這只是開始,便買了書,查了人物的資料對照電視劇開始看一遍,怎麼說呢,有種陶淵明筆下的漁人那種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或如突然理解了愛因斯坦筆下的廣義相對論的時空收縮的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無論是書中的那種對細節的專註,還是人物的詩詞歌賦的潛心研究,都覺得,曹公下的紅樓,繁花璨蕊,攜一瓣孤芳,足回味無窮。
不喜歡紅樓夢的朋友,可能是道聽途說紅樓夢何其高深,只可遠觀。或初看原文,晦澀難懂,人物關係亂其頭緒。以我經驗不如先看87版紅樓夢,其大體還原了書中的脈絡精華,不妨看看,可對照人物關係圖也是極好。演員對書中人物的演繹也是極其到位,特別是林黛玉扮演者陳曉旭,經歷真可謂為現實版林黛玉,或許會對你讀原版有一定幫助。
人個有趣,或許最可貴的是可接受彼此的不同,能分享各自的讀書樂趣。讀完紅樓夢之感,特和諸位分享,讀三年語文,不如觀一朝紅樓。


終於找到了一本可以看一輩子的書


人生終將不過是一場散。



重溫經典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其次認識了好多生僻字。


一生為鳳痴。


知道了每一個當下都可以是美好的。有情趣的人就是每個日子都能過得詩情畫意,我卻只會把美好的期望寄予不知道何時會來的明天。


女人多的地方就是麻煩~


對詩詞的理解上了一個檔次,以前一直喜歡穠詞艷賦,看了林妹妹的講解,認識到了詩以意氣為先,不以詞害意


讀了好多遍終於把人物的性別和關係區分出來了......


小說也有如此境界,不只是用來打發時間,更是讓生命中的一些時光更加有意義。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文系的老師不推薦學生讀劉心武解讀版的《紅樓夢》?
什麼是「文學技法」,好的文學技法有哪些?
巧姐和大姐兒是不是同一個人?
林黛玉為什麼一直憂鬱?是因為一直走不出母親死去的陰影嗎?她為什麼不堅強起來讓自己生活的快樂一點?
紅樓夢裡奶媽的地位究竟有多高?附加職責有哪些?

TAG:調查類問題 | 紅樓夢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