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父母都给儿女讲睡前故事吗?对小孩成长有何好处?

美剧和电影里常看到父母在孩子睡前给他们讲故事,一般拿着童话书图画书之类的讲,也有不拿书只讲故事的。这对小孩子成长有啥好处吗?这在国外很普遍吗?小孩不会沉浸在故事中睡不着吗?


是否普遍并无考究,不过这事儿似乎古今中外无不同,至少我受惠于此。
我老爸在故事和语言方面对我倾注了很多心血与疼爱。应该说,从无意识开始就每天听老爸的睡前故事,每天,无论他再多应酬,也会先赶回来讲睡前故事给我。随着年龄增长,内容也从绘图本变成了各种童话卡通读本,再到后来的各种自然科学读本历史故事名著。他是个特别好的讲故事的人,同样的故事,他会翻译成我们父子都熟悉的情景去描述,会用曾讲过的故事人物情节地点加深阐释丰富,我乐在其中欲罢不能,经常在故事的愉悦中沉沉睡去。当然也有特精神的时候,怎么讲都睡不着。小孩子的时候会央求爸爸一直讲下去,长大一些后会假寐哄爸爸走。我还记得,我偷偷闭上眼睛,装作睡着,老爸在旁边抑扬顿挫的气息,他就一直讲,绘声绘色的讲,直到发现我已睡去,轻轻的合上书,推椅子,起身出门。这一切,小时候我都以为是理所当然。直到初中我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幸运和幸福,所受恩惠多么深厚。我想说的不是我会写出能被老师当众朗读的作文,亦不是在说话技巧和与人沟通上的造诣。时至今日,我感慨的是老爸的深谋远虑,他与我一起创造了属于我们和我自己的精神世界。我的趣味审美逻辑判断批判反思无一不源自这个精神世界。它推动我选择自己的目的方向,执行自己的企图,获得自己的人生。现在,我做着跟故事相关的工作,奔波其中,乐此不疲。所以,请为那些睡前故事的父亲干杯。也请你做一个陪孩子成长的老爸吧!


至关重要!
这叫亲子阅读,在儿童教育里这是最最重要的环节,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详细请移步《怎样教孩子说话?》


6.13一些说明:这是我早前发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的一篇文字,看到题主的问题后,觉得可能会有些帮助,就略作删改发到了这里,后来看了各位知友的评论,说与问题关系不大,我又回头看了看,确实有些跑题。承蒙各位厚爱和推荐,今天被知乎日报深夜食堂收录,感觉有些不安,因为就题主的问题来说,这并不算一个好答案。在此特向题主和各位知友表示感激和歉意。如果您看完后觉得愉快,我很开心,如果您觉得没有帮助,那么还有其他知友更为切题和专业的回答。谢谢大家。
——————————————————————————————————————————————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爸跟大部分的爸爸一样,肩负着车接车送的伟大任务,彼时我还没有现在四海为家的觉悟和勇气,胆小如鼠畏园如虎,巅峰时曾在入园第一天抱着自己的被子站在幼儿园中央穿云裂石的哭了整整一天,由此一战成名天下皆知,附近的幼儿园纷纷拒绝给我提供offer和床位,不得已只好选择了一家比较远的还未曾听说我英雄事迹的地方默默的开启职业生涯。


也是随着天气渐冷,我越来越视去幼儿园的路如畏途,当时我家的床和墙之间有一组暖气片,间隔产生的空隙刚刚够我容身,于是每天早上总是默默的滚到缝隙里藏起来幻想着家人就此找不到我,然后我爹会像个管道工一般将我从床底下掏出来,五花大绑地捆到幼儿园。


当时我热爱听故事,每晚睡前都要听完故事才睡觉,于是我爸跟我讲好每天去幼儿园的路上可以讲两个故事给我,代价是我早上必须乖乖起来自己穿好衣服做好出发准备。对那时的我来说这个诱惑实在太大了,为了故事,我放弃了伟大的抗争。现在我就有骨气多了,哪怕是林志玲给我讲故事,我也绝逼不会早起一分钟。


自从签订了这个协议,我爸就变得更加辛苦,每天讲完两个睡前故事,还得再博览群书准备两个故事以备第二天使用。天长日久,家里书架上的故事储备耗竭,于是在讲完《西游记》之后,我爸被逼无奈,开始原创了。当时我最爱听的一个原创故事大致情节如下:

有一天,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去南美森林里旅游,大家玩的都很开心,走着走着,碰到了一颗食人树,老师和小朋友们都被吃人的枝条抓住了,大家都很害怕,说时迟那时快,从树林里杀出了一员白袍白马的英俊小将,身穿亮银甲手持点钢枪,拍马上前与食人树大战三百回合,最终打败了大树救回了老师和小朋友们。

毫无疑问,这员白袍白马的英俊小将自然是我,这也是我对这个故事百听不厌的原因。每次听完这个故事后,来到幼儿园看见老师和小朋友们,我总有种优越感油然而生:哥可是你们的救命恩人。当然也有一些不识好歹的家伙丝毫不念我的大恩大德,总喜欢跟我抢玩具或者是抢班里最高坐上去视野最开阔的小板凳,我也很大度的不和他们计较,等到下次他们再被我爸爸挂在食人树上的时候,我就会要求改变剧情,不管他们,只是拉风的打马而过,任其在茫茫的南美森林里自生自灭。爸爸总是非常配合我,有时候还会专门安排他们被别的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再吃掉一遍。


现在想想我爸真是高端,编的故事都是现在最火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多年后当我第一次翻开三国演义,读到白袍将军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时,总还会回想起当年单枪匹马纵横于南美森林的日子,于是心中便和子龙将军惺惺相惜得不能自拔。


有时候父爱会表现的奇怪而温馨,比如认真的为编一个以你为主角的故事,然后绘声绘色的讲给你听,让你在冬天的自行车前杠上开心的手舞足蹈,从此不再畏惧路途上的冷风。


作为一个在国外读幼儿早教的人,介个问题必须回答~
----------------------------------------------------------------------------------------------------------------------------------------------------------------------------------------------------------------------------------------------------------------------------------------
以下的答点是一环扣一环的:

1. 最重要的一点,孩子在他们的孩童时期是非常需要关爱的,父母需要在这个时候以数种特殊方式来渐渐与他们建立一条感情纽带使他们感觉到一定的安全感,而其中一种方式便是睡前读小书。与白天读书不同的地方在于,夜晚的漆黑与未知更容易使小孩子感到恐惧,因此,这个时侯父母的带有满满爱意的陪伴与阅读使得孩子对于父母的信任度更加深了一层从而感到安心与舒服。

2. 有了纽带,有了信任和安全感,孩子才很有可能对书中的内容感兴趣。这样的阅读会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未来的读书兴趣。

3. 有了兴趣,孩子便会更加认真听,这个认真集中的过程会大大提高他们的认知程度(脑中的神经元会尽可能地做出连接):他们会提问题,他们会天马行空,他们会变得很像哲学家,净说出些成人体会不到的真理~

整个过程都是在安心与快乐中进行的。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会更为健康,令人放心。
至于睡不睡得着嘛…我就不管了…至少我小时候听故事都是不睡的,反而老爸老妈讲着讲着就自己先睡着了


1.开展想象力。晚上讲故事,很安静的环境下,更有助于小朋友开展想象力,想象故事中的种种场景。
2.加强亲子活动,沟通与小朋友的感情。白天大人通常都会很忙,没空陪小朋友玩。
3.催眠。真的比较催眠?


在国内也很普遍啊!我80后,小时候有套风靡的故事书《365夜》,好几本,每天必听才睡觉。


也许会觉得每晚都讲好麻烦,但当你做了父母你就会心甘情愿地坚持了。
亲子阅读我觉得是灰常有必要的,增长孩子知识、为今后的语言能力打基础、陪伴增进亲子关系等等...
至于 @勾婷颖 说的催眠,可能个体差异吧,我们家经常因为讲完约定好的一个(或两个)后,因为要再多讲一个而“吵架”(已经到睡觉的点了,宝宝还要听),从来就没有过电影里那种妈妈讲着讲着孩子睡着了,然后慈祥地给他掖掖被子安静地退出他房间的场面T_T


的确,在国外父母给孩子们讲述睡前故事的习惯非常普遍,首先,小孩子都喜欢阅读有趣的小故事,在内容上就比教科书更加丰富生动;其次,在与孩子们一起阅读的同时不仅能增进彼此的感情,更能在阅读中一起学习,所以近来年陪孩子阅读睡前故事已经不单单是国外的教育模式了,越来越多国内的家长也会空出时间,陪孩子进行睡前阅读。

那睡前故事如何挑选呢?

首先建议大家挑选一些童话类的书籍,童话类的故事书往往在有趣的故事情节里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而如果要历数经典的童话,那么《小王子》一定榜上有名!玫瑰花的刺,狐狸的告诫与祝福,麦田的颜色,形形色色的大人,都是书中被人经久不衰谈论的内容。更有甚者说:“如果没有读过《小王子》,那可能会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王子》不单单是一部童话,在它富有诗意的哀愁中蕴含着很多发人深省的教育启迪观点。

保护天性 让孩子天马行空

故事开始在一个很小很小的星球,主人公小王子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作品,可当他拿着这幅大作给大人看时,本应该是正在消化一头大象的巨蟒,却被误解为一顶帽子。无奈的他为了让大人看得清楚,便把巨蟒肚子里的情景画了出来,可是却又被大人教育要将心思用在学习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上。

先后碰壁小王子心灰意冷地感叹道:

"Grown-ups never understand anything by themselves, and it is tiresome for children to be always and forever explaining things to them."

“大人们永远没有半点独立理解能力,而孩子们又懒得随时随地向他们耐心解释。”

其实和小王子一样,很多孩子的内心也有过这样的想法, 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与尊重。所以爸爸妈妈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对于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给予包容和夸赞。父母们还可以带着孩子做游戏或者创造新的游戏、设置新的游戏规则,这样的家庭游戏不仅可以开发孩子的脑洞,还能让孩子保持童真,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挖掘潜力 孩子需要“为什么”

小王子除了爱创造,还是个爱提问题刨根问底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他会没头没脑地问:“连带刺的花也吃?”、“刺?刺有何用呢?”、“那些刺——它们有何用途?”。可是却只得到了大人在心烦意乱之下不假思索地回答:“那些刺毫无用处。花儿带刺,仅仅是为了表达他们的怨恨罢了!”

这样的回答很明显打击了孩子遇到问题爱问“为什么”的天性。父母都应该知道孩子的潜力都是在一个个问题中得到增长的。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父母不可敷衍孩子的“为什么”,而应该对孩子的想法给予包容和赞美,并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更深入地思考,不断挖掘孩子的潜力。

爱与责任 伴孩子快乐成长

在这个故事中,除了小王子,还有一只可爱的狐狸。有一天狐狸告诉了小王子一个非常简单的秘密,但是却告诉小王子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才能看见,就如小王子在玫瑰上花费的时间。狐狸告诉他:

"You become responsible, forever, for what you have tamed."

“从现在起,你要永远对你驯服的事物负责。

其实这话也是对孩子说的,在对待自己任何事物都要具有责任心和付出爱。所以父母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孩子认真负责、有爱心的好习惯。可以让孩子从小事做起,例如打扫自己的房间、整理床铺、收拾书包,并告诉孩子要记住自己说过的话,不能食言,还要热心帮助朋友。这样孩子无论在学校生活还是以后的社会生活中都会是一个有责任心和爱心的人。

小王子里面的画面都很天真、单纯,但却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读出不同的新意:从孩子的视角来说,《小王子》是一本关于奇幻旅程的书;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小王子》是一本关于爱与责任的童话,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同阅读,一同学习。


2014-6-7 补充:
对目前排名靠前的两个回答很是不解,原来知乎上打感情牌也可以很吃得开
我一直以为知乎是以理性回答为主而不是感性为主
原来如此,那以后在每个问题下回答一个十分感人、令人动容的答案就好了嘛╮(╯_╰)╭
嘛,我也不是对赞同率愤愤不平,赞同高了又不给钱╮(╯_╰)╭
只是丝毫没有看出前两名的答案是如何回答了题主的问题的
题主看到前两名的回答可能自己的疑问没有得到丝毫的解答
只会在屏幕前感慨:“呜呜好感人,读图画书真的对亲情好有促进作用呜呜呜……”
然后大概会想:“呜呜那么对小孩子成长有什么好处嘛呜呜呜”
倒确实是跟题目有点关系,那就是“讲 故 事 ”
跑题是不对的亲,今天高考哦,作文不可以跑题哦!
相比之下我觉得 @勾婷颖 的回答起码是十分切题的。人家是真的列出了好处不是么。
最近比较闲,这些话早就想说了,今天说出来咯。

唉说完自己念了一遍都觉得酸溜溜的,有人如果要说我嫉妒人家赞同率高我也没办法嘛
要是赞同率高能给钱的话我还真会嫉妒一下哼。
赞同率有毛用啊话说回来?
真正回答了题主的问题,答疑解惑才是最重要的嘛。
写故事写小说请出门右拐再左拐再右拐起点红袖晋江榕树下慢走不送。
唉,刻薄如我啊。。。。。

其实我还是想说(在下面的回答里我也说过了):
推荐看一下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
《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 松居直, 刘涤昭【摘要 书评 试读】图书、
《幸福的种子(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代表作 图画书入门的必读书 启迪亲子阅读的圣经)》(日)松居直 著,刘涤昭 译


几乎就是为了回答题主的问题而写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2014-1-16

好处方面@KwanHsu 说得很透彻很一气呵成啦。我来说说这个现象好啦。
因为最近在做绘本方面的研究,忍不住来简单说一下啦。我也不是专业的,所以请轻喷呀~

“图画书”来自于英语“Picture Books”,日本将之翻译为“绘本”,转而推广至台湾。最早的一本带插图的儿童书,可以追溯到17世纪。图画书的诞生,要归功于19世纪彩色印刷技术的发明及英国画家、出版家埃德蒙·埃文斯(Edmund Evans,1826-1915)的开拓。…………20世纪初期,英国出现了以比阿特丽克斯·波特(Beatrix
Potter,1866-1943)为代表的图画书画家。到了30年代,英语圈图画书的主流渐渐地移向了美国,婉达·盖格(Wanda Gag,1893-1946)、路德威格·比梅尔曼斯(Ludwig
Bemelmans)等一批天才的移民画家纷纷在图画书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图画书终于迎来它的黄金时代。

(以上来自个人资料整理及彭懿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目前国外对图画书的奖项比较著名的有:
美国凯迪克奖 [华裔画家杨志成的《狼婆婆》曾获该奖项]
英国格林威大奖
德国绘本大奖
国际安徒生绘本大奖

以上引用自:对国外儿童绘本奖项的简单介绍 ←文中有奖项详细介绍。


可以看出图画书在往国外由来已久,最近几年(根据出版年限看,大约在2006年前后&<可能有错误欢迎指正&>)国内开始引进国外的图画书。相关奖项有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信谊图画书奖等。


亲子共读也越来越收到年轻父母们的重视,被认为是家庭教育的一个良好方式。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是亲子共读的大力推动者,他的《幸福的种子》前言里说道:

盼望您能用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拥抱孩子,让他在温暖生动的话语中成长。
因为,亲子之间丰富的语言交流,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

念图画书给孩子听,正是亲子之间最好的交流方式。

他也提出了“训练孩子关电视”、“插图与想象力”的观点。
其实这本书几乎就可以回答了题主的问题。我再延伸一下哈。
美剧一般表现的是美国家庭的真实生活,睡前故事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看看国外如此丰富的图画书市场就可以知道图画书在国外家庭里的影响力。英国的波特(Beatrix Potter)小姐的《彼得兔的故事》经久不衰,我记得我小时候也看过彼得兔的故事,巴掌大的小书,不过当时肯定不知道它那么有名啦。以及莫里斯·桑达克的三部曲,也是非常经典的作品,父母看了表示质疑,但是孩子们都喜欢。他的《野兽出没的地方》,曾经收到小读者的来信:“野兽国的票价是多少呢?如果不贵的话,我和妹妹都想去那里度假。”而且国外的图画书大都以故事为主,有着丰富的想象力,需要父母讲故事的年龄不就是想象力天马行空的年纪嘛~

可能是我接触到的缘故,我见过很多(国内的哈)父母争着参加亲子共读的讲座,争着给孩子买图画书,咨询哪本图画书好。见面了会说“哎呀她成天让我给她念图画书,不念不睡觉。”“他最喜欢的是《XXXXX》,哈哈哈哈”“他不喜欢这种字太多的,他就喜欢看画。”“他喜欢有动物的图画书,最喜欢小狗。”“她那天跟我讲‘妈妈我们要像安一样,要学会等待。’我还说‘谁是安?’我都忘了我给她讲的那本图画书了哈哈哈哈哈~~”等等等等。
图画书在中国正在渐渐兴起。事业繁忙的父母们也开始把与孩子共处的时光看得格外珍惜,亲子共读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孩子们每天在爸爸妈妈讲故事的声音中入睡,就算平时照顾不多,也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毕竟睡前记忆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效果滴。稍大的孩子可以自己看图画书,看不懂字可以看画,这时候爸爸妈妈在一旁帮助理解故事。好的图画书,不仅画面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激发,开拓心智,而且可以很好地调动爸爸妈妈的帮助。这也是促进亲子关系重要的一环。

美国人是非常非常重视家庭的,所以,就算白天再忙的爸爸妈妈,也会挤出时间来年图画书或者讲故事给孩子听。


每天在感到被爱被关怀 充满 幸福的感觉中睡眠 对一个孩子的心灵成长肯定有大的帮助


一直坚持给娃讲睡前故事
娃4岁,从一岁开始每天讲(太小了不愿意听),坚持了三年
我想说的是:对认字完全没用啊!
现在还是一个字都不认识!


1,有耳福的人无怨,这种人语言智商高,善表达,情商高。。。通常母亲提供耳福。。这是为什么人的语言通常跟随母亲。。。加上语言功能与智商相关,于是母亲决定很大成分智商的结论是对的

2,不仅是阅读,一个人的母亲平时的声音是否温柔、慈性、调性层次丰富都能导致一个人幼年的耳福

3,晚间开放听觉是非常好的,利于身体进入深度松弛

4,父亲声音的调性更容易让婴儿获得强壮

总之这种亲密关系中的信息获得可以形成很多优质本能,是后天很多努力都达不到的


小时候是妈妈给我讲故事,稍大点以后他们工作忙就让我听磁带。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老爸给我买回来一个磁带,当天晚上我把磁带插到录音机里,虚掩着卧室的门,关上灯,钻进被窝,在黑暗中无比期待的等着即将讲述的精彩的故事,就听到录音机里不断飘来一个老男人阴森森的声音,我忍着听了很长时间,最后实在忍不住关了。

后来我知道了,那个磁带是:张震讲鬼故事。

千万不要让男人来带孩子!妈妈咪啊。


我非常受益于此,不论是表达能力还是语言逻辑。
在写作、阅读、历史上也受益匪浅。
那时候对我来说,比睡前牛奶还好的就是爸爸讲的故事。
我非常感谢有这样的爸爸,讲的故事虽没有妈妈那般绘声绘色、想象力丰富,但别有一番特色。
爸爸,老的慢点吧,故事我还没听够呢


我有记忆的是我讲故事给我爸听:幼儿园要求把白天老师讲的故事回家复述由家长笔记,再教老师检查。我一直得优。小学以后基本就是自己睡前看书。我觉得这个习惯的转换引导很重要。不应该让孩子对听故事产生依赖,而是激发对阅读的好奇、养成阅读的习惯,爸爸会讲我也想要会看会讲。另外故事应该选温暖平和的内容,否则确实有可能兴奋起来睡不着吧…还没小孩不了解。
可惜,现在我都是睡前刷知乎了,哈哈。


我小时候归爷爷管,临睡前给我讲的都是什么“田氏代齐”、“赵氏孤儿”、
“围魏救赵”,好点儿了讲个“狸猫换太子”什么的,不知道我现在二十多岁长得像三十多跟这个有没有关系


从有记忆起,爸爸的故事就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夜晚,甜甜的进入梦乡。

从最开始的伊索寓言、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窗边的小豆豆,到昆虫记、唐诗三百首、鲁滨逊漂流记、外国名人之初、故事里的逻辑以及英语启蒙图书等等。

我仍然记得我特别喜欢一千零一夜里的辛巴达历险记,缠着爸爸给我念了一遍又一遍。
因为这个故事的影响,我开始对各种新奇未知的旅程充满着好奇心。
每当周末爸爸带着当时还小小的我去爬山时,我总愿意选择和他走没什么人的小道,而不是修好的阶梯。杂草丛生的小路走起来很困难,但是总能带给我们一些特别的惊喜,比如树上掉落到路边的酸枣,以及遇见的可爱小兔子。

我仍然记得爸爸带着我一起学故事里的逻辑,通常都是很简短的故事,但是却有很深奥的道理。
我不懂,他就耐心的和我解释应该先弄明白这个故事是什么,再去理解主人公在这个场景下的行为,比如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最后再确定他行为的合理性,以及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后来上了小学,当老师告诉我写作文应该构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个逻辑思路时,我才发现和爸爸小时候通过故事教给我的思维方式不谋而合。

我仍然记得他给我念塔木德,让我理解了犹太人以教育为本的理念,比如要熟读经典,保护孩子的创造力,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仍然记得他给我念外国名人之初,从拿破仑,到戴高乐,再到卓别林,让小小的我了解到世界的多元和每个人经历的不同对其的塑造性。

我仍然记得他的英语虽然很糟糕,学英语对他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他还是坚持和我一
起看小朋友学英语的光盘,在睡前放磁带给我听。

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很感谢爸爸从小给我讲故事。
这是我到今天都很珍贵的回忆。
小朋友眼中的世界很小也很单纯,爸爸妈妈是他们最信赖的人。
他们通过图书,带着孩子一起去感知这个美丽而多元的世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能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爱与陪伴。
所以我认为这是培养父母与孩子良好关系的开端,可以为彼此未来的良好交流、家庭的幸福和睦创造出坚定的基础。


中国明明也是这样的啊
你小时候难道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你睡觉的时候不讲故事么。。。


我爸在小时候也给我讲故事,不过他没什么文化,说不出什么白雪公主,灰姑娘,大多都是他瞎编的,哈哈


给儿子讲故事,对我的睡眠有很大帮助,睡的很快


推薦閱讀:

該不該把舊衣服、舊玩具、舊書給第二個孩子用?
如何看待「大連某餐廳內一女子因女童喊鬧做出過激反應,女童母親與其發生衝突」的現象?
孩子应该接受“精灵鬼怪圣诞老人”之类的童话理念,还是从小就跟他阐述一切的理性的逻辑性的人事物?
關於早產兒你有什麼故事可以分享?
早產的小孩會笨嘛?

TAG:美剧 | 儿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