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少女殺同學,還碎屍,你們看到了什麼?

13歲少女殺同學google新聞:https://www.google.com.hk/search?q=13%E5%B2%81%E5%B0%91%E5%A5%B3%E6%9D%80%E5%90%8C%E5%AD%A6newwindow=1safe=strictsource=univtbm=nwstbo=usa=Xei=h6aSUdScAYi6kgWKtIGYAwved=0CC4QqAIbiw=1024bih=705


中國有幾千萬中學生,如果把所謂「正常」當一個平均值,那我拉三個標準差出去,拉到「極端變態」的位置,依然還有幾千萬的千分之二。美國中學生沒咱這麼多,也有槍擊犯,也有殺人魔。樣本這麼大,出幾個變態怎麼了?

最看不慣的就是有的人上來就教育噴制度、噴社會環境,有這樣的個例出來,最該反思的是家長。大家的大環境相似,為什麼教出來的孩子就不一樣。

要求體制太多,而要求自己太少,有時候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病態。


我看到了新聞媒體社會責任感的集體缺失。

每一個帶來巨大負面影響的殘忍案件,都是一個悲劇。都是值得大眾沉痛反思,引以為戒的事情。

我看到媒體爭著搶著把這樣的案例批量放到新聞頭條的timeline里,只給出簡短的案情陳述,任憑讀者去猜測和討論,讓大家在網上轉發傳播,唏噓感嘆,點擊率+++。

沒有一家媒體願意針對案件做出進行哪怕一丁點的反思和剖析。

這隻能讓大眾形成這樣一種社會錯覺:類似的慘案逐漸「常規化」了。

在能給大眾提供詳實客觀的報告之前,在社會學、心理學視角上可以得到積極的嚴肅的解釋之前,媒體為達到震驚大眾,引發狂刷點擊率的目的,往往第一時間大量公開報道此類案件。

這樣的報道對整個社會中心理處在邊緣化狀態的少數人群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難道我們想做的僅僅是震驚-討論-遺忘-然後尋找下一個震驚點?

至少短時間內,看不到任何媒體在引導大眾反思上做出任何努力。

單說嫉妒同學漂亮,心理扭曲就行兇真能解釋的通嗎?背後的環境因素呢?家庭呢?教育呢?

當頭條上充滿了這種斷章取義的新聞,試想,你如何對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解釋:這些都只是極少數的個例而已?


說實話,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心理學的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去人性化。去人性化的發生說實話並不稀奇,當人處在某一個特定情形下,當觀念中的道德、對人的同情、害怕自己行為的結果等等制約因素都消失的時候,人會做出一些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會做出來的殘忍的行為。我覺得給那個女孩行為最佳的解釋是當時那個情景下她的確是把她的同學去人性化了,她自己也進入了某種意識狹窄的狀態中,所以才會有那樣的行為。
值得反思的是,為什麼她會進入那種狀態,我覺得想要解釋的話還是從個人情況和環境入手來分析吧,我覺得在沒有接觸這個小女孩之前,妄加進行任何的解釋或者歸因都是有偏向的。


我看到了王實味

。。。


看到了一大波看客。
召喚豌豆射手,捍衛祖國的太陽花。


無愛。
什麼樣的家庭和父母,才教的出這樣善妒、狠辣又絲毫沒有對他人的尊重與同情的孩子呢?孩子可以在家裡實施殺人,家長哪裡去了?
如果家長多給孩子些關愛,盡到教育的義務,孩子起碼知道傷害他人是不對的,知道無論美醜,總是有人愛的,也總是有人嫌的,大家都差不多,即使是不懂得愛與被愛,也不至於因為別的同學漂亮優秀,就動刀殺人;如果監護人盡到了監護的責任,不留孩子單獨在家,也不至於給孩子殺人的機會。殺人分屍,對於一個13歲的女孩子來說,要耗費不少的功夫吧,這段時間監護人何在?
這個案子判了對女孩管制教育3年,賠償被害人家屬10萬元左右,卻沒有追究監護人的責任。我認為應該追究監護人的責任,增加賠償給被害人家屬安慰,管制教育監護人一段時間,讓其知道怎麼為人父母,讓其為自己的失職而承擔責任。


我能活到這麼大,是個奇蹟!!!


據說當地存在兒童血鉛超標的情況,鉛超標有可能導致暴力傾向。


一大早起來看球賽,打開知乎就是個這麼重口的邀請,雞皮疙瘩掉一地啊。。。

首先瀉藥吧!!

說實話當我看到這個之後,我多少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百度了一下,慢慢的開始平復自己的小心臟,這年頭真的是什麼駭人聽聞的事情都有,搞得小學老師都壓力山大。。。

我還沒有對其進行心理解析的能力,下面,說一些我個人的粗淺看法吧。。

在這裡,我看到的自然是家庭,學校,及其社會的教育問題。
沒有哪一個孩紙是直接從地獄中走出來的,我也不會覺得孩紙們都是掉落凡間的天使,大家都是普通的正常人,正常人都需要教育。也許是出於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媒體沒有透露更多的信息,下面我也只有估計個大概。

在她父母和老師,即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問題上。
我不知道平時她的成長經歷是什麼樣的,父母對她是嬌慣放任還是嚴厲控制?是經常挨打?是單親家庭?有被體罰過嗎?被別人欺負過沒有?事情的起因是否與情殺有關?父母老師對此又是否有所了解?
女孩相對來說比男孩要早熟,13歲正是她們叛逆的青春,不管當事人的所作所為是多麼的離奇,我想背後一定都是有原因的。
同時她的學習成績如何?如果差,那家長和老師對她有放棄或嫌棄的心理態度嗎?如果好,這又是一個只重視知識教育,而忽視人文教育的典型。

在孩子的心理問題上。
現在的青少年,我個人認為最嚴重的一個心理特徵便是「虛榮」,13歲,因為嫉妒夥伴的容貌而將其殘忍殺害並且分屍,做這事兒還能有比這更牛叉的理由嗎?
在動手之前,是否她內心深處也經歷過苦苦的思想掙扎?
是否她在內心深處問過自己:「為什麼你所擁有的一切我都不能擁有,就因為你長得漂亮?」

在同伴關係問題上。
我在想,她那個同伴在活著的時候,有因為自己的容貌而成天對著她裝逼嗎?或是她平時生活中有沒有一些言行,讓對方誤認為自己在顯擺?(我得說這個有點難免)。不過想想這大概不會成為行兇的理由,但青春期的孩紙也說不定。
或者她曾是受人矚目的焦點,而她同伴的出現讓她失去了原本屬於她的一切?(所謂的嫉妒嘛!)
在這裡我沒有任何不尊重死者的意思,但回首咱們那不堪的青春,有多少個人會不承認,周圍的太多人,為了裝逼是沒有什麼不能拿出來顯擺的。我並沒有指責的意思,這是青春期的天性吧,回過頭來我想問她的父母老師在幹嘛呢平時?

在環境問題,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關於社會教育的問題上。
現在的青少年,接觸到的信息是爆炸性的,只要他們想看,什麼東西幾乎都能看到。在這裡我想到的是廣電總局,這個神秘的部門這麼多年了還沒把電影給分級,小孩紙們什麼能看什麼不能看,還有管理網路的應該是什麼局來的?我不能確定在事發之前,那個女孩到底有沒有接觸過此類信息,但我猜多少是有影響的吧。

最後我得說,在我們每個成年人的問題上。
以貌取人是人的天性,尤其對於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而言。聽聽他們談論的內容吧,帥哥美女,外貌長相什麼的是永不回失寵的一個話題。但對於我們這些已經成年了的人而言,對此我們有過反思嗎?
我們可曾因為他人的外貌而對其產生過偏見呢?
我們可曾因為他人出眾的外表而給與過更多的偏愛?
我們是否想過這樣的言行會給孩子造成哪些不良的影響?
除此之外,我們有沒有多關心一下自己的子女,身邊的小孩,他們正處在什麼樣的關於成長的煩惱當中?


學生心理隱藏多少嫉妒

忌妒情感從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關係中孕育,其根源在於佔有慾沒有得到滿足。在面對「人好我差,人有我無」這樣的現象時,心裡便不是滋味,潛意識中希望佔有屬於別人的東西。當無法佔有別人的東西時,便去破壞別人的東西,力圖把別人拉回到和自己一樣的起跑線上。

有人曾在學中做過調查,發現學生中的嫉妒就有七大類:一是嫉妒別人政治上的進步;二是嫉妒別人學習上的冒尖;三是嫉妒別人某一方面的專長;四是嫉妒別人生活上的優裕;五是嫉妒別人社交上的活躍;六是嫉妒別人儀錶上的出眾;七是嫉妒別人戀愛上的成功。

一旦發現周圍的人有超過自己的變化,心理上就失去平衡:輕者醋意萌生,對他人的優越之處裝得不屑一顧、不值一提;本來與他人過從甚密,現在有意迴避疏遠。稍重者貶損苛求,不考慮他人的十個優點,偏舉其一個缺點;不看他人的現在,只追究其過去;甚至在背後散步流言蜚語,讓不知情者去議論、猜測、「加工」、傳播,以混淆視聽、蠱惑人心,搞得沸沸揚揚。嚴重者嫉恨如仇,完全為妒火所控制,必以摧毀他人而後快,從而做出各種毀物、毀人,或毀容、毀身的事情。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對同學關係危害最大的就是嫉妒。(詳細閱讀:13歲少女殘殺同學:嫉妒的深淵)


要我早暈過去了,佩服啊,這麼小年齡這麼專業,碎屍都會了。


看到了一個個例


我看到她以為她在演電影


小學基本上是中國學生社交現狀最殘酷的時代。這個時候的人最殘忍,我指的不僅僅是殺人的女生,也是被殺的那個女生。我經歷過也看到別人經歷過小學時期被欺負的經歷,所以我明白她的感受。唉,為她們兩個人都感到悲哀。


挺早熟的,有膽子殺人,應該是警匪片看得多。


我看到:在社會中,總會有少數極值出現。在對社會進行分析的時候,要注意把極值捨去,防止極值影響均值,得到有偏的、錯誤的答案。
我還看到:均值相比於中位值,更容易受到極值的影響。


「殺人要趁早,因為責任小」


想起我老師說的一句話:媒體乃萬惡之源~!正是有了媒體,這些極端個例吸引了眾人的眼球引起來大家的關注,於是極小概率事件被無限放大,就像80後垮掉一代90後腦殘一代一樣被硬性貼上標籤。。。


這孩子可以去學醫


剛聽同學講了這個新聞,不得不說,感謝主感謝過往的童鞋讓我活蹦亂跳至今,13歲的孩子能碎屍,我到現在還不敢看鬼片驚悚片懸疑片甚至肉麻麻的言情片。
13歲的孩子,我怎麼也不願意相信本身有什麼大問題,還是聽父母話的階段,父母絕對有很大的責任。


推薦閱讀:

如何讓自己不再兩天減肥三天暴食?
感覺班上有個同學像是得了精神病,我該怎麼辦?
孩子(6歲)去過家庭條件較好的同學家玩以後,一直說我們家太破,我該如何扭轉孩子的這種心態?
從小被人否定、嘲諷和打擊,長大會成什麼樣?
樓下的病人,怎麼解決?

TAG:媒體 | 教育 | 調查類問題 | 社會 | 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