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介紹精力管理的書籍?

最近經寶潔中華區某招聘老總(她說,時間管理已經out了,自己是精力管理的粉絲)介紹<全力以赴>,讀了同作者的<精力管理>,覺得是很不錯的書。
請問還有其他相關書籍的推薦嗎?

p.s.:感謝warfalcon,<全力以赴>和<精力管理>是同一本書的不同譯本。


<精力管理>和<全力以赴>是同一本書,從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 翻譯過來的,譯者不一樣。
有幾本,可以做為擴展。比如

  • 《如何高效率的工作和生活》
    #每天一本書#2011年8月20日,246天,《如何高效率的工作和生活》評分3.5分, 時間管理類圖書.作者是美國衛生保健之父魯塞·H·古立柯(Luther Halsey Gtthck),從體育教育和衛生保健方面提出來一些建議,可以做為《精力管理》的擴展閱讀。

    從一個人的站立和走路的姿勢能看出身體狀態和生活效率。保持挺拔身姿的方式是讓背部和脖子各歸其位,挺直脊樑,用你的脖子去貼上你的衣領。不要用肩膀,否則時間一長肌肉會慢慢喪失這項功能。

    每天5分鐘的肌肉運動:抬頭挺胸站好,然後用力收緊小腹,慢慢吸氣,保持不動,堅持一會並放鬆,第一天做十個,慢慢增加,直到早晚各做五十個。

    白天的時候可以利用5分鐘睡眠來補充能量。書中建議,每天堅持多個5分鐘運動,散步半小時,每周花一天休息娛樂。

    每天洗澡能為放鬆心靈,沐浴後能提高反應,注意力,讓心情變動。早上洗冷水澡,晚上洗熱水澡。

  • 《壓力管理》
    #每天一本書#,141天,2011年5月7日《壓力管理》評分4,很不錯的一本書,跟《精力管理》相類似,閱讀後對時間管理的知識進一步的擴充和補充。實際上學習時間管理的人經常會遇到 一個問題,就是採用時間管理的方法,但依然有很多問題無法處理和滿足要求。

    這時候你需要停下來好好思考--我想要什麼?

    什麼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我的目標是什麼?

    而這本書主要目的就是讓你實現 生活中四個領域(工作/成就、身體/健康、家庭/交際、思維/文化)的平衡,只有生活在平衡中,才會讓自己幸福。想保持平衡,就要學會放棄,然後在生活中不斷的尋找平衡

    壓力管理的核心所在就是:我要怎麼處理自身和外界的關係以維持生活平衡,最終形成適合自已的生活節奏。為了掌握生活,我們應該在生活中養成習慣,培養自我意識、自信心和自我價值觀念,當這幾點明確之後就可以了解哪條路能幫助我走向成功實現目標

  • 不再疲憊

    #每天一本書#,2011年9月30日,第287天,4分

    可以跟《精力管理》做擴展閱讀。這本書從身體、心理、精神3個方面來講健康和平衡。主要是:通過減輕壓力、改變生活方式、放慢生活節奏,增加你的能量,讓你重新煥發活力,達到平衡。

      我們常有的勞累、疲乏、壓力過大等不適感大多是由於生活失衡造成的。至少在我們看來,你的目標是通過恢復和保持適量的能量來恢復平衡。換句話說,我們的目的不是要讓你變得更忙碌更緊張,這樣只能使你更加失衡,而是要教給你如何獲得總體上的均衡狀態,這是使你重新煥發活力、享受生活、主動積極地熱愛生活的最重要步驟。也就是說,你要選擇那些增強身體健康的活動,而放棄其他有害無益的活動;還有,你要學會從繁忙的日常工作中抽出時間,進行一些恢復精力的活動,隨便舉幾個例子,比如,吃好睡好、讀書、聽音樂、思考、祈禱,或者幫助別人、到大自然中漫步,等等。

      結尾有二句非常棒的總結:
      在生活有總有些事情我們無法控制,但大部分給我們帶來煩惱的事情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我們去努力。當我們把握住這些,就會多一些辦法來對付那些不可控制的事情。

       你需要做的只是選擇,開始用另一種不同以往的方式行事。真誠地面對自己,檢查自己的思維,提出質疑。改變思維方式,簡化生活,制定計劃,建立目標,堅持吃健康食品,堅持積極的鍛煉。

      信仰不是得自於沉思,而是來自於行動。--修行之路:修行的古代傳統與內心成長

      大多數人萎靡不振的原因只是生活壓力過大,只有小部分人是生理問題。

      慢性疲勞是一種缺乏精力的感覺,是身體和心理兩方面原因。
      簡單生活並改變思維方式。
      必須要從整體角度來考慮問題;堅定地去做那些對你的身體、心理和精神健康有益的事情。
      控制飲食,多吃青菜和水果。
      最大的幸福是了解不幸的來源

      克服日常疲勞最有效的方法是認知重構法:
      1、找出你的不正常思維
      2、種思維錯在哪種
      3、換一種方式重新思考

      人們產生非理性認識一般都因為對自己有極端的要求——「三個務必」:

       務必一:我務必表現好,贏得重要人物的好感,不然第5章反省你的認知與想法113我就是個沒能力的人!(對自己過分苛求)

       務必二:你務必要公正、體貼地對待我,不能隨便拒絕我的要求,否則你就是個混蛋!(對他人過分苛求)

       務必三:為了不受傷害,我的生活條件務必提供我想要的東西,否則我就不能容忍,也根本不可能幸福!(對社會過分苛求)

      書中提到的部分書單:

  • 《終日疲憊:如何找回你失去的精力》
  • 《生活的平衡:在混亂的世界裡如何創造和諧與完整》
  • 《別為小事操心……生活皆小事》
  • 《修行之路:修行的古代傳統與內心成長》
  • 《不再擔憂你的身體》

精力管理。做的書摘:
關於身體能量
◎身體能量的兩個最重要的調節器是呼吸和飲食。
工作2-3小時需要一段時間進行休息,恢復(tonic註:採用番茄工作法能有效平衡好工作與休息)
◎每天吃5~6 頓低熱量、高營養的飯確保葡萄糖和基本營養物的穩定提供。
◎每天喝2L的水是有效管理身體能量的一個關鍵因素。 (tonic註:間隔性地喝水,不要在身體感覺水時才大量喝)
◎大多數人每天晚上需要7~8 小時的睡眠才能保證身體的最佳運轉。
關於情感能量
◎為了有最佳的表現,我們必須擁有愉快、積極的情感:體驗歡樂、挑戰、冒險和機會。
◎為積極的情感提供動力的關鍵的「肌肉」是:自信,自控,有效處理人際關係和理解別人的情感。
◎能否得到為效能服務的「情感肌肉」,取決於在定期鍛煉和周期恢復之間達成一種平衡。
關於思想能量
◎思想上的承受力是我們用來安排生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最有助於全方位投入的思想方面的精力是現實主義的樂觀精神—按照世界的本來面目看待世界,但總是積極地朝著期望的結果努力。
◎關鍵的支持性的「思想肌肉」包括:思想準備,心靈演練,自我積極對話,有效的時間管理以及創造力。
◎從思想上改變方法讓大腦的不同部分被激活,促進創造力。
◎身體鍛煉會刺激認知能力。
◎最強的思想承受力來自思想能量支出和恢復間的平衡。
◎當我們缺少表現出最佳狀態所需的「思想肌肉」時,我們必須通過突破自己的舒適區然後恢復,來系統地增強我們的承受力。
◎不斷挑戰大腦可以防止和年齡有關的智力下降。(tonic註:不斷學習!!)
關於精神能量
◎精神能量源自它和最堅定的價值觀之間的聯繫,以及超越自身利益的目的
◎性格—按照我們最堅定的價值觀生活的勇氣和信念,是為精神能量服務的「關鍵肌肉」。
◎關鍵的支持性「精神肌肉」是熱情、承諾、誠信和誠實。
◎通過適當地關愛自己來平衡專註於超越我們自身的目的,可以保持精神方面的精力。
◎增強精神方面的承受力涉及到用和增強身體承受力同樣的方法來迫使我們自己突破舒適區
◎人類精神方面的精力可以突破,即使有身體能量的嚴格制約。
http://www.catisf.com/2012/02/tips-of-power-of-full-engagement/


大學期間刷過所有時間管理精力管理的書,沒什麼改變。

直到看完《每周工作四小時》生活形態發生了極大改變

嚴重推薦!!!

本周計劃努力把每天的工作時間壓縮在兩小時之內

更多時間留給運動嘻嘻~

可以參看我的日常:

有哪些細微的好習慣有利於人保持年輕、健康、漂亮的狀態? - 知乎


看了一些精力管理的書籍,最近在整理讀書筆記,貼上來,和大家討論一下。以下內容轉自我的知乎專欄,書單在最後面。

——————————————————————————————————————————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最近準備花一點時間,和大家探討一下精力管理方面的內容,主要是這一兩年來看相關書籍的讀書筆記,和一點點自己的體會。由於我嘗試把這些書裡面的觀點整理成一個系統,各本書的內容會雜糅在一起,而且優秀的書常常有相通之處,很多觀點很難嚴格地鑒定出處,因此恕不能一一指明出處,但我會統一在每篇文章後面附上書單。

首先談一下我們的目標。精力管理的目標絕對不是給你帶來成功,譬如權力、金錢或者巨大的名聲。成功沒有公式,我相信沒有一本書或者一套課程能確保你的成功,如果有的話,請告訴我。精力管理的目標也不是讓你24小時不停地超負荷運轉,挑戰高強度的工作,不停地突破自己的極限,如果你想做到這些,不如去吃安非他命。如果有同學只對這些目的感興趣的話,現在你可以關掉這篇文章了。精力管理的目的很簡單,在我看來就是幫你實現專註、平衡和安寧。

專註、平衡和安寧?

是的,專註、平衡和安寧。它們不是成功的保證,它們本來就是任何時代的稀缺品,它們是身份的象徵,標誌著一個人的精神境界。

你有多久沒有享受過純粹的專註了?小的時候,我們可以什麼都不幹,只是盯著天上的雲彩看半天。而現在,我們不停地在拇指上趕路,從一篇新聞到另一篇新聞,從一個app到另一個app。當好不容易剛剛進入工作狀態,也難得沒有人來打攪我們的時候,紛雜的念頭就像夜晚床頭的蚊子一樣,無論如何也驅趕不走。專註的關鍵是少,如果你的工作沒有要求你一定要一心多用,就不要嘗試左手畫圓右手畫方。

對於雲中漫步的人而言,平衡就是他們的生命,但是大多數普通人卻沒有這種警覺。生活如同一個泥潭,各種各樣的瑣事拖著你往下陷,如果只是應激性地應對而不加以選擇,就很容易失去了平衡,更快地滑向黑暗。只有小心地維持平衡,才有喘息的時間。生活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在任何一個方面過度發達或者虛弱都是不健康的,譬如工作狂。平衡的技巧在於多,要勇於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去做那些平時不願做但應該做的事情,否則九竅通了八竅,也還只是一竅不通。

安寧,就是做自己喜歡的自己,並且能夠和自己獨處。

再強調一下,做到專註、平衡和安寧並不能保證成功。一定程度上,社會是公平的,成功意味著滿足了這個社會中足夠多的需求,贏得了向別人要求等量服務的權利,不管你滿足的是不是合理或者合法的需求,你的手段是不是正當或者體面。也就是說,成功是外向的,而專註、平衡和安寧更多的是內向的,所以專註、平衡和安寧絕對不能保證一個人的成功,而只能保證內心一點點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的滿足。

如果我們是在做學術研究,這個時候就應該對精力和精力管理下一個定義了,圈定一下討論的範圍。可你看,我們只是朋友間隨便地聊聊天,所以就不下這個定義了吧。如果你覺得我說得對,盡可以和我一起拊掌而笑,如果你覺得我說的不對,在公眾號後台罵我也行。大致上,我認為精力不僅僅局限於血糖水平或者基本的覺醒狀態,情緒、天氣、聲音等等,任何隨機的事件都有可能影響精力,而對於精力的管理,也要超出自控力、時間管理、體力管理等的層面。所以你看,我說了半天還是什麼都沒說,主要是我自己的水平不夠,講不清楚。

關於精力管理基本的體系,我認為大致結合《精力管理》和《晨間日記的奇蹟》的框架是合適的。《精力管理》中的框架是體能管理、情緒管理、思維管理和意志管理。我的看法是這樣的:這個分類雖然比單純的時間管理有了進步,但還是淺了點,而且後兩種管理基本可以歸屬於時間管理GTD的範疇。《晨間日記的奇蹟》的框架就是九宮格,兼顧了更多的方面,也宜於掌握平衡,但是有些方面對於精力的影響確實不大,比如財務管理,而且每個人填在九宮格裡面的內容又是不一樣的。所以初步的打算是兩種框架結合在一起使用。

下面更新幾個觀念。

第一個觀念是任何事情對精力都有影響。什麼意思呢?精力就像貨幣,任何活動都要消耗精力,即使是你在放鬆或者遊戲的時候,但同時有些活動也有可能產生精力。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活動,精力的產生和消耗就可以達到平衡,甚至能夠不斷積累和升值。

做每件事情都需要精力,這就要求我們去評估每件事情對於精力的影響。如果一件事情對於精力的消耗大於恢復,同時又沒有任何產出,就不要輕易去做。按照四象限法則去劃分,這些事情大多屬於第四象限,但又不完全相同。四象限法則是按照重要程度和緊急程度來劃分事情,而我們這裡提出的標準是精力的消耗與恢復。比如發獃或者刷新聞同屬於第四象限,但前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復精力(是的,你沒看錯),但是刷新聞(至少長時間地刷新聞)則是純粹的消耗精力,所以前者可以做,而後者盡量不要做。

第二個觀念是不需要填滿所有時間,有時候什麼都不做比把時間填滿更好。這點其實是從上一個觀點衍生而來,可以從兩個方面展開討論。

第一個方面是多數人害怕空白,一旦空下來,各種念頭就鋪天蓋地而來,腦袋中吵吵鬧鬧的就像個菜市場。或者是由於從小受到的教育是「勤有功戲無益」、「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亦或者是聽了太多的「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多麼用功」,從而一旦空下來就會產生負罪感。或者像《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中講的那樣,大腦害怕空白。總而言之,大部分人是不會讓自己慢下來或者空下來的,一旦空下來就會找各種各樣的事情把空白填滿。那麼問題就來了,這種由恐懼或習慣催生的勤勞並不總是明智的,做的非常可能就是前面說的那種「精力的消耗大於恢復,同時又沒有任何產出 」的事情,譬如刷新聞或者公眾號,又譬如在地鐵上長時間地看書或者kindle(注意是長時間)。其實空白是人類的朋友,類似於《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中「關鍵點」的理念,空白給你反思的機會,給你聽到自己內心聲音的契機,這個我們在後面慢慢談。

第二個方面是放鬆也是一種有效的產出,要適當地留給自己空白的時間用於休息,甚至做一些「無聊」但無害的事情。主流的觀點是長時間連續工作才是提高產出的最佳方式,休息不應該也不會得到讚揚。但是如果按照「任何事情對精力都有影響」的觀點,合理地休息能夠恢復精力,所以合理地按時休息是應該得到鼓勵的。正如達芬奇所說:最偉大的天才,有時工作越少,成果越出色。對於機械性的勞動,長時間高負荷的運轉無疑會降低效率和增加出錯的幾率,因而需要適當的休息。對於創造性的活動,休息也很重要,按照《思考,快與慢》中的觀點,認知放鬆的時候思維更自由、活躍,更能有突破性和創新性的成果。所以休息也要養成習慣,而且休息的方法越有計劃和條理性,越能恢復更多的精力。當然,這可不能做為你偷懶的借口。

第三個觀念是精力的消耗和恢復必須平衡。正如《精力管理》中說的那樣,生活是一系列短跑衝刺而不是馬拉松,在某些時段要全力衝刺,在某些時段又要休閑放鬆。不要讓自己過得苦哈哈的,只知道消耗而不知道恢復。人們往往一廂情願地假設某些層面的精力可以無限消耗——通常是思維和情感方面;認為某些層面不需投注太多精力就能高效產出——通常是身體和意志方面。 在不同的階段要有不同的策略,在需要的時候高效輸出,在不需要的時候休息並恢復精力,而不是無時無刻向自己索取。反過來講,如果只是恢復而不消耗對於精力也是不利的。不相信?你連續睡24個小時試試。

精力的消耗和恢復必須平衡的反面是,我們需要時不時的在安全的限度內打破這種平衡,目的是提升自己精力的上限,就像是健身一樣,嘗試超過自己能力一點的重量,然後再給肌肉一些休息的時間,幾次下來能力就會提高。

最後談一下習慣。

習慣是個好東西,精力管理需要很多習慣做支撐,而不能僅依靠一時的自律與克己。因為自律太不可靠,而且自律消耗的精力要遠遠超過習慣。當然不是說自律沒有用或者不能用,「自律即自由」這句話非常好,但是如果某件事在每次做之前都需要思考,則很可能不能長久堅持,相反把自律轉化為習慣,就能省下更多的精力去嘗試更大的挑戰。自律和習慣就相當於汽車不同的檔位,爬坡用低檔,路況好時用高檔。對於大部分常規性的問題,我們盡量培養自己的習慣,以較少的精力消耗來解決問題;對於非常規性的問題或者特別重要的事項,再使用自律這個利器。當然,如果有人認為自己自制力非常強,能時時刻刻、大事小情都做到嚴格的自律,我也無話可說。

借用《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中大腦迴路的觀念,可以認為習慣就是固化下來,可以輕易啟動的大腦迴路,推衍開來的話,包括思維、價值觀假設也可以認為是一種思維的習慣。關於習慣的培養,談幾點我的看法。

第一,不要試圖一次建立過多的習慣,從最重要的一點開始改變就可以了。同時建立太多的習慣會消耗過多的精力,要麼新的習慣根本建立不了,要麼剩下的精力不足以支撐起你高效的日常生活。所以一次建立一個習慣就可以了,不要貪心,貪多是嚼不爛的。

第二,培養習慣所花的時間不能太短。據說培養一個習慣需要連續的21天,不知道這個說法科學不科學,我們姑妄聽之吧。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不建議挑戰人性,嘗試用更短的時間來培養一個習慣。欲速則不達,地基打得牢,樓房才能蓋得高。 不管你是王侯將相還是販夫走卒,不管你居廟堂之高還是江湖之遠,請不要低估人性,也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踏踏實實地把每一個習慣培養好就很了不起了。

第三,培養習慣要有彈性。至剛易折,沒有彈性的計劃往往不能貫徹到底,必須留給自己喘息的空間。就像鄒鑫老師(《小強升職記》的作者)曾經舉過的一個例子:「每天走一萬步 」不是一個好的培養習慣的目標,一個好的目標應該是「一個月內每周至少有五天平均走一萬步」(原文記不清楚了,大意如此)。

其他還有很多,比如培養習慣需要循序漸進,目標需要符合SMART原則等等,後面涉及到相關內容時會一一講到,就先不在這裡展開了。

今天談的這些相當於整個精力管理內容的一個前言,以務虛為主,後面馬上就會談到操作性比較強的內容,也會講一點個人的經驗。

書單:精力管理書單


試試看寫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當年讀到,覺得啟發很大。


可以看一下GDT


很多朋友都覺得GTD很困難、很難入門,的確,這畢竟是David Allen花了幾年時間研究的成果,從他的《儘管去做》這本書就能看出來,好一個滴水不漏的處理系統。


但是如果作為一個初學者,應當如何入門GTD呢?


說實話,我第一遍看《儘管去做》壓根就沒有看完,不是說他書寫的不好,而是因為我缺少對時間管理和GTD的感性認識,我不理解他書中提到的那一堆東西對我有什麼用,後來是這些流程圖幫了我,可以說是這些直觀的流程圖幫助我入了GTD的大門,感謝他們的同時也把他們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個人認為GTD從入門到精通應該經歷這幾個階段:

1.了解流程:這個是最基本的,體會整套流程帶來的快感和效率提升

2.深入了解:進一步思考流程之外的東西,比如:要事第一、一時一事、六個高度

3.體會境界:心如止水的境界、左右逢源的境界、成熟穩重的境界。


作者:Nina
鏈接:電量滿格,才能通往幸福的人生彼岸 - Nin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推薦《你充滿電了嗎?》。

與其說這是一本精力管理的書籍,不如說它是一本讓你的人生通向幸福的手冊。

在現代社會裡,對於生活在大城市裡的人,朝九晚五是標準配置,加上每天花在上班路上的時間,每天下班後只剩下無窮無盡的疲勞,回到家之後不是癱倒在沙發上,就是在不用動腦的綜藝節目中度過。到了新的一天,拖著疲乏的身體和低迷的精神狀態,繼續前一天的周而復始。

周末和假期並沒有讓我們的生活好到哪裡去,似乎它們只是我們擺脫貧乏無聊工作的一個出口,更有甚者,在假期瘋狂玩耍,用來彌補 接續而來的是周一綜合症和節後綜合症,陷入電量不足狀態,渴盼下一個節假的到來。

我們沒有激情,對事物提不起興趣,彷彿跟那個剛剛畢業熱血沸騰的自己判若兩人,那個時候的我們對於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憧憬,對待任何事物都覺得新鮮而動力十足。

反思一下,究竟是什麼偷走了我們一向充沛的精力?怎麼樣才能找回曾經活力四射的我們?怎麼樣才能每天以電量滿格的狀態積極投入工作生活中?在《你充滿電了嗎?》里都能找到答案。讀完豁然開朗,讓我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這本書的作者湯姆·拉思的《蓋洛普優勢識別器2.0》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五個核心優勢,從而更好地在職場上打拚,而這本《你充滿電了嗎?》則讓我認識到自己筋疲力盡的深層次原因,給我指出了正確的方向,我絲毫不懷疑按照書本里的方式去工作生活,會更加快樂和有意義。

湯姆·拉思分了三大模塊來闡述,分別是:

意義:做有益於他人的事情

互動:創造更加正面的互動

能量:選擇保持健康的吃飯、睡覺和運動模式,積極應對壓力

在上述的思維導圖中,列明的只是理論性的總結,但最重要的一點在於,這本書並不像那些雞湯勵志類的書籍,看完的當下覺得醍醐灌頂,但卻完全沒辦法實際運用。它不僅提供了理論,還提供了實操方法,讀完之後是可以運用至生活中做出實際的改變。就像書里說的,從微小的成功開始,我們會成為精力充沛、電量滿格的小巨人。

擺脫工作效率低下,沒有美好的互動狀態,每天生活在壓力之下,身心俱疲地邁向未來……想要改變並不困難,到《你充滿電了嗎?》中來尋找屬於你的答案吧,相信擁有很棒的日常體驗,每一天都精力充沛,這些小小的改變將累積成為幸福的人生。


推薦閱讀:

說說你接觸過的書,專業知識,社會經驗中對你人生觀影響深刻的思想?
有哪些寫詩填詞入門讀物值得推薦?
有關蘇軾的專業網站以及書籍推薦?
如何評價瓊瑤作品中的《鬼丈夫》?
如何看懂《看不見的城市》?

TAG:書籍推薦 | 書籍 | 精力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