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變得善於思考?


善於思考的人各有各的方法,不善於思考的人卻大體相似。

如果把有效思考比喻為一個對信息加工過程,那麼不擅長思考的人通常在三個方面有所欠缺。

1.原材料(專業領域的知識)
這不僅僅是單一領域的知識,而應該是一種多角度、跨領域的綜合。

2.加工方法(歸納、演繹、逆向歸納、試錯、問題的重構)
對於專業領域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將會很好的習得這些方法,比如代數與幾何中對於數學思想的塑造,經濟學中將問題歸結於成本與收益,博弈論中常用的逆向歸納,甚至考試當中解答選擇題時有限的帶入試錯等等;同時也可以針對性學習,比如金字塔原理中歸納與演繹的思考、寫作方式。

3.保證加工有效的監控器(科學方法、開放思想、批判精神)
沒有有效性的保證,思考的結果很可能沒有意義。
科學方法是一個客觀的檢驗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被檢驗的假設要麼被證實,要麼被證偽。
引阿倫森在《社會性動物》中的一句話,「我們很容易不加批判地對待那些支持性的科學資料,而且無意之中將這些資料用作支持我們原有偏見的科學依據。」
開放思想,就好像津巴多用納克立方體比喻心理學一樣,「就像觀察這個立方體不存在惟一正確的視角一樣。心理學中,也不存在能夠讓我們完全正確理解行為和心理過程的惟一視角。」
所以現代心理學以生物學現點、發展觀點、認知觀點、臨床觀點、行為主義觀點、特質觀點和社會文化現點為主要特徵。
批判精神,在我們對於事物的認知中存在著多種思維定勢,偏見與謬誤,唯有理解它們的運行機制才能對這些思維的缺陷進行有效的防範。比如對認知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學習,對思維定勢和偏見形成預防接種效應;增強批判性思維來防範各種謬誤。

另外補一點,寫博客,上知乎,在你努力分享與解答問題,讓你的思想能夠為他人帶來便利的書寫過程中你的思想也將被更好的體系化,它會逐漸的變得嚴謹和客觀,頭腦中處於激活狀態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更會形成你檢索信息的線索,如此原料被極大的豐富了,加工的過程得到了精鍊,至於有效性相信社區吧,不同的觀點將使你成長,尖銳的反駁會是最好的養料。


1、發現思考的動力。
完美、偏執的習慣,拿得起來、放不下去。
2、培養思考的習慣。
凡事三個方面去思考。
3、掌握思考的工具。
運用工具、完善工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每一個方向都有人去做過思考,他們有工具也有成果。我比較看好國外的專著帶給個人的啟發和知識體系框架。

以上,願有益。


思考是一種對人對事深入的探索,過程可以被描述成為一個因果關係鏈。
思考就像用鏟子挖掘,鏟子是思考的工具,這個工具就是判斷因果關係可否進行下去的標準。
解數學題是一種思考,處理感情問題也是一種思考。人們通常都會產生一種認識,就是這兩種思考遵循的邏輯應該是不同的。一種偏理性,一種偏感性,這是鏟子的差異。
那麼,欲善其工,必先利其器。

問題的關鍵是你要找到一把鏟子,這把鏟子堅固(你首先要對其有足夠的信任),這把鏟子要順手(意思是適合於你的知識結構和生活背景),這把鏟子要有切換按鈕(有時候是尖的,有時候是平的)。
如何找到這把鏟子?

首先要明確一個基本點:一切思考都源自你的知識結構和生活經驗。可以說這些是鏟子的原材料。
父母師長通常會這樣教導我們說:去做一個有心人。甚至通過出作文題的方式來對小孩子們進行一種循循善誘。有心人,就是善於記事的人,對生活的不同尋常和細節,多觀察,多留意,其實說白了就是多記筆記,這導致了一種對於生活和環境的一種謙卑的態度。毫不客氣的說,這是一種生存態度。
「蚊子從來不懂的向環境學習,甚至還向它的周圍嗡嗡叫喊,所以它永遠不會有蝴蝶一樣美麗的翅膀「

以上有了材料我們就要開始製造這把鏟子了。如果你能夠看清別人手裡的鏟子再複製一把,這也算是本事,這就是山寨鏟子。市面上流行的幾乎都是這種鏟子,它製作工藝簡單,並且幾乎沒啥成本,最重要的是它們是現成的,就像我小學老師的一個特經典的比喻:別人在嘴裡嚼爛了的東西,你吐出來,再接著嚼!
也許山寨是畢必經之路。只是很多人都停留在半路上。所以思考的真正價值在這裡體現出,是讓我們不斷前進,它不是定型的,鏟子也不該是定型的。對神的信仰都會改革,何況我們這些平凡人的吃喝拉撒睡呢?製造鏟子就是一個信息整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參照主流,參照各種思想大家,社會學家,甚至你身邊的一個老人,一個美女,一個帥哥,或者一個傻子。
抱歉,我總愛長篇大論,這個壞習慣可能來自於我好為人師的本意。
我認為上面@張戈 「張戈」說的「找,看,聽「,能做到,問題就可可以解決了。


首先是遇事多想。
你可以從畫思維網路圖開始,比如,給你一個詞:書。
你寫出所有從這個詞引發的第一層思考:知識、文化、樹木、媒介、學校等等
然後由第一層詞再引發第二層,比如知識這個詞,再次生髮出關於它的辭彙,然後依次引發。
遇事多想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明確你思考的主要問題,從引發出的眾多辭彙中選擇最契合主題的辭彙,它引發的一連串辭彙都可以成為你思考的依據。


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


善於思考?
那麼首先就是要會有基本的思維,善於思考就是在基本的能力上有所突破。

等等,什麼是思考?
有思考,那麼必然有不思考對么? 試想一下,你所知道的不思考的任何存在的事物,很自然我們會想到,沒有生命的物體必然不思考,而大部分生物都不能用有思維來形容,絕大多數生物生存並不依靠思考,而是本能。
於是你分析有基本思考的動物和不會思考的動物的本質區別在於,面對刺激,所表現的反應的不同。
作為有思考的人類,在生存中面對絕大多數刺激,得到的反應不是本能,而是思考,在面對一件事物的時候,我們會通過自己腦中以後知識經驗去快速辨別「這是什麼?」然後思考利弊或自己的目的,進而指導我們做出決策,生物學上叫條件反射,但是條件反射就可以叫做思考了么?(這個問題還沒去深入思考。。)。額,暫時不深入分析了。
而絕大多數動物,在面對刺激時,是利用本能去進行抉擇,而他們幾乎所有面對的刺激和抉擇基本不外乎基本生存相關的覓食,交配,躲避獵食者,等等為了延續種族生存的目的。從小到大也看過不少動物世界(春天到了,又到了動物交配的季節,非洲大草原上的牛羚和角馬。。。腦補一,下是不是想起了趙忠祥大叔熟悉的聲音了?),其中說道某隻烏鴉學會了在人類居住的城市生存,甚至自己學會了如何偷偷打開牛奶瓶偷喝牛奶。(貓貓,狗狗等某些刻意訓練的」顯得「非常聰明的動物暫時不做分析。)這些看似略聰明,有思考的動物的本質還是為了生存。

所以,思考的本質和目的是什麼?是利用所知的資源(包括物質和方法),去解決問題(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動物大多停留在物質和生存層面)!

那麼如何變得善於思考,就是,如何變得善於去解決問題。
那麼如何善於解決問題呢?
這裡要分兩個重點來講」善於「和」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分必須解決的問題和非必須解決問題。一個不善於思考的人,一定不善於不積極去思考自己非必須解決問題,與我不相關,我又何必去傷這個腦經,甚至連自身問題都不一定努力而很好去解決。
善於「就是在解決問題的質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善於「思考的人,一定善於並且追求找到最優解!

嗯,結論就是,要變得善於思考,那麼就要積極,並且努力去找到問題的最優解
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句,推動人類發展的精神的不就是這種思維么?
至於具體怎麼做,我也在思考。
至少有幾點是需要做的:
1,遇到問題多思考,多去深究根源,總之就是要腦子要勤快,本來就不聰明咱還不得努力點么?
2,多看書,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絕不是吹的。
3,多學習別人,三人行必有我師!
4,多交流多總結,思維需要碰撞,總結的過程就是自己思考的過程。


臨時想的,思維也有所局限,希望答案有用,同時希望交流進步。


多想多做別害怕說錯,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好奇心害不死你,不恥下問很重要,你一點都不比別人差,時刻想想這是為什麼,沒有不可能也沒有做不到,


寫一個在讀推理小說的體會吧。不敢說自己是善於思考的,但是覺得自己在讀推理小說前後,變了很多,思考深度增加了一些,寫下來,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我開始看推理小說很晚。在中學,大家都在看福爾摩斯的時候,我不知道在幹些什麼。而看柯南,也是在大學才開始的。至於正兒八經的推理小說,阿加莎克里斯蒂,江戶川亂步,東野圭吾之類,甚至晚至大四,幾乎沒什麼事兒做的時候,才開始讀。然而,現在的我幾乎是個不折不扣的推理迷。

我曾經有一個關於合理性的疑惑,而推理小說解決了這個疑惑,或者說,給我提供了解決這個疑惑的方法。

那是看《陸小鳳傳奇》時候的事兒。記得第三部,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橋段,陸小鳳懷疑老實和尚是幕後黑手,抓到他然後要他承認。作為讀者的我,在以前對陸小鳳神一般的崇拜光環下,不由自主地相信了他。然而最後時刻,證明陸小鳳是錯的,老實和尚跟黑暗組織沒有什麼關係。然而,之前陸小鳳的聯想和編的故事已經非常動聽,起碼已經能夠說服當時的我了。為什麼我的相信,我的判斷,會是錯的呢?除了對主角的盲目信任之外,陸小鳳的故事,已經足夠圓滿,足夠滴水不漏了啊!

之後我就在不斷地思考,我必須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能確認一件事情?

陸小鳳有的是故事,缺的是證據。在柯南和少年包青天神探狄仁傑中,往往有主角指認某某絕對是兇手,怎麼樣怎麼樣犯案的時候,兇手大笑一聲,你的故事講得很好,但是證據呢?當時我每每在想,你個壞人死到臨頭了還敢嘴硬。而柯南包青天狄仁傑往往就會在這時拿出某某東西,或是誘導對方做出某件事情來自證其罪。所以,當時吸引我的,是這個故事,足夠離奇,足夠有壓迫力,足夠能自圓其說。

然而陸小鳳那一本,主角言之鑿鑿判定的犯人,居然就被脫罪了?!這一幕,在我的閱讀經驗中,只有東川篤哉《殺意》中,才再次出現。而這時的我已經讀了不下五十本推理小說,看了三百集柯南了。

拿到證據之前,懷疑再懷疑。這是我現在讀推理小說的樂趣所在。不僅如此,回想以前讀的各類小說,真的有人像蕭遠山一樣會毫無利己之心幫助素不相識的馬夫人迫害自己的親兒子蕭峰嗎?真的有人像何以琛一樣會在那個她離去多年杳無音信的情況下還默默等待嗎?真的有人像狄雲一樣幾乎毫無差別地這個世界苛刻以待本來沒犯什麼錯走到哪兒被追殺到哪兒嗎?

於是,我建立了一道帷幕,分清楚,哪裡是小說,哪裡是現實。

當讀到《嫌疑人X的獻身》的時候,我開始不明白,為什麼湯川學要和石神哲哉討論「P和NP問題」,直到最後,「給出答案和驗證答案正確,那個更難?」這個問題的拋出,才豁然開朗。東野圭吾不僅小說寫得好,理工思維也是一等一的。

於是我明白了,在推理小說中,為什麼要一遍一遍地確認案發現場,要揪住一個問題死死不放。東野圭吾《聖女的救濟》,算上死者和兩個偵探,通篇只有五個主要人物,而且篇幅四分之一的時候就知道兇手是誰了,那有為什麼要一遍一遍問詢,一遍一遍走訪?除了日本人對細節的苛求,就是可能性、可行性的要求了。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無論問題是再怎麼細小、瑣碎的,這件事情就無法成立。

所以,在《推理要在晚餐後》中,從樓上怎麼砸到樓下,作者說輕而易舉,然而我和B站彈幕都覺得不是。這就是一個破綻。如果這個破綻沒有補上,那麼這個事件就根本就不算解決。

通常,我們會津津樂道於「普朗克猜出了個量子」,「海森堡不會算湍流,他是猜的」「德布羅意本來是個歷史學家,他的波粒二象性是比照歷史猜的」等等之類的軼事,他們重要是因為他們在思想上的啟發性。然而,「建立量子力學」和「嚴格推導湍流表達式」「實驗驗證波粒二象性」進而發現他們跟普朗克海森堡德布羅意他們猜的一樣,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個意義上,我重新考慮了對之前很多事情的很多印象。比如亞歷山大大帝遠征波斯,他是怎麼行軍的,他的軍隊結構是什麼,海軍陸軍比例、人員構成,等等才發現,亞歷山大面對的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對舊有的馬其頓王國進行了什麼改變,他在什麼地方遇到了誰,遇到了讓他幾乎全軍覆沒的危險,哪裡是運氣幫助了他,為什麼他的帝國在他死後分崩離析?這不僅僅是高中作文閱讀材料「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

然而對於已經發生了的事情,有些確實只能解釋為運氣,發生了就是發生了,再怎麼分析也是枉然的。比如《東京空港殺人事件》里的雙密室,第二層密室就是偶然;亦如耶律大石橫渡戈壁,在當時的條件下成功多靠運氣。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諸葛丞相併非妄言。

敘述的工作由作家完成,我們則是檢驗敘述是否合理的評判。猶太人把做評判(judge)的「士師」當做領袖,是因為做評判和敘述一樣難,甚至更難一些。

笛卡爾第一個提出「懷疑一切」,但他沒有做到。因為懷疑一切的過程就是,一個企圖把世界敲碎了重來的過程。你不知道哪些碎片可以更碎,哪些你當做空氣的東西會在什麼樣的真空奪取你的生命。

所以要一點點懷疑,一點點建構。


善於思考。
首先,不要懶。這種懶不僅僅是行動上的懶,而是思想上的懶。自己遇到很多的問題,可以先自己思索一番,不管這種思考多麼的錯誤還是幼稚、不和邏輯還是感情用事。例如在看知乎上別人回答的時候,可以自己先想想。
第二,最好把這種思考的過程寫下來。隱私的東西就寫在日記裡面,可以公開的就放在各種論壇上同別人談論。在這個過程中,日臻完善自己的思辨能力和邏輯關係。與旁人互動的時候也可以看出自己與他人思考問題的角度有何不同。是角度的問題還是自己知識儲備的問題,互動摩擦中完善自己。
不寫下來的思考不能叫做思考。
第三,培養自己思考的習慣。
這個可以從自己專業的工作上入手,多問為什麼和怎麼這樣。
最後,這個答案也只是我自己的思考,那麼你怎麼看呢?


說說自己的方法,也是鍛鍊出來的。

1.要自省,俗話不是說五日三省乎么?
2.自省後,把結果寫出來,因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或者博客。
3.每次閑下來,可以自己問自己一個問題,多段時間再問自己一次。
4.遇見高人多問問題,哪怕很low的問題。因為你很LOW的問題不是在問答案,而是在問方法。

積累 並 提升自己,然後學以自用。


觀察別人的思考方式


試著多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多思考問題,多與人辯論。推薦一個網站給你:http://www.kaitanla.com 你可以去試試,應該對你會有幫助。


定,而後思。


就我而言,講真看來奇葩說才開始學會思考,發現一件事物可以有那麼多的看法,並且你會在每個觀點中找到自己認同的部分,當然也會有不認同。我想這一來而去就是思考了吧


思維比較是單向的,還沒有發散開來。


這是我最近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想到了幾點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善於思考的方法:
1.對即將發生的事情做預見,可以從現有可利用資源,人際,具備能力,想達成怎樣的目的等幾方面做計劃,這是一個思考的過程;舉個例子:比如暑假你有兩個選擇:去支教或者打工賺錢,就可以從這幾方面來思考這兩個事情,幫助自己更好的做選擇。
2.結合自己所掌握的能力知識判斷事物發展走向,實際操作中及時更改更合適的方法,有利於對之後遇到的事物有更深入的思考;舉個例子:工作中經常需要做工作計劃,比較可執行的工作計劃是要細分工作各有時間節點,在實際進行中當然發生時間不一定按計劃來,就要根據實際情況調,像計劃中可能是設計感的畫面發製作公司製作需要一星期,實際操作只需2天,下次做計劃就可以改進啦。
3.我本來想在知乎提這個問題,但是用了知乎這麼久發現我看過的都記不太清楚,自己思考過的"回答過的反而讓自己有很多收穫,所以給自己定了條規律,有想了解的事物自己先理一個答案出來。帶著自己的見解找答案,和學會問問題是一個道理
以後想到再更新~


每一件事應該先從最理智的角度去想,平常多看有些有深度的新聞 可以試著不斷評論 心裡想過和寫出來會有大不同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需要時間和經歷,慢慢的來改變你的思維邏輯, 遇到問題分析的方法。


不愛思考、思維太過簡單是最大的問題。


1得有培養思考習慣的意識。2善於發現,注重觀察。3最開始先有意識的去思考事情,
背後的含義,養成習慣。4注重細節。5就是你腦洞得大,你看那些YY帝……但是不代表你就得天天想些有的沒的,會佔據你很多時間,而是你有探究事物背後的能力與注重細節的心。
我老師舉過一個栗子,一個全身沾滿灰戴著安全帽穿著牛仔褲的人在等待路燈時不停焦急的看錶,問是什麼身份?我們一群孩子都說農民工。那請問,一個工作強度大的農民工會在上班時穿牛仔褲?會帶表?怕損害表一般都不會帶吧。最後他告訴我們,這個人可能是一個去工地上班的實習生,掙學分的,你讓他真那麼大強度的勞作?反正嘛,不要把思考當做壓力,是從平時小事中培養然後發展為樂趣~


推薦閱讀:

對神抱承認或不可知的存在卻認定神是惡的態度,有什麼相應的術語來描述呢?
大學生如何避免因為孤獨而找對象?
如何評價南師大教授性騷擾女生事件?
沒有情懷的人比有情懷的人更高效、更容易成功,因為他們不用分散精力對付他們的「情懷」,是嗎?
如果一個男人對你毫無憐憫之心,那是愛嗎?

TAG:思考 | 思考方法 | 心理學 | 理性 | 獨立思考 | 理性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