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換了地方後睡不著覺,或者睡眠很淺,更甚者很清醒?

按:題主所描述的現象,在漢語里有對應的詞——擇(zhái)席


這被稱為First Night Effect(首夜效應)[1]. 也就是在陌生環境的第一次睡眠不如熟悉環境中的深入的情況。為了方便理解,先看看關於睡眠的基本概念和情況:

人在睡眠時候,大腦在進行著具有一定周期性的功能和狀態循環。根據EEG的數據特徵,睡眠周期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NREM(非快速眼動睡眠期,階段1-4)和REM(快速眼動睡眠期,階段5)。NREM與REM循環交替稱為一個睡眠周期,每次夜晚的睡眠通常有 4~5個睡眠周期,每個周期約90~110分鐘[2]。

使用EEG研究健康人在陌生環境的水平發現,第一夜的睡眠,入睡明顯需要更多時間,而且完成第一個睡眠周期(I-REM出現時間)所需要的時間更長,直到第四夜之後才回歸正常範圍:

仔細考察最開始入睡階段的EEG特徵,差異更加的明顯[3],第一夜進入相應EEG睡眠階段的時間遠超之後的各個晚上:

在睡眠的快速眼動階段,首夜EEG信號的強度相比與第二晚顯著的弱些[4]:

同時,首夜睡眠跟其他睡眠在左右腦信號方面有顯著不同的模式,首夜睡眠的深度睡眠期,左腦(紅色)的信號強度顯著低於右腦(藍色),也就是首夜睡眠中,腦子的活動顯示出偏側性[5]:

而且,首夜腦子活動的偏側性(Asymmetry)跟睡眠強度負相關,在第二夜的睡眠中則不存在這樣的相關性:

這也就是說,在首夜睡眠中越警覺的人,腦部活動的偏側性越明顯,這使得我們想到一些海洋哺乳動物,比如海豚和鯨魚的睡眠情況[6, 7]。這些動物在深度睡眠中表現出典型的半腦睡眠模式(unihemispheric slow-wave sleep

這讓它們能隨時保持警覺。對人也是類似的,首夜睡眠中人對外界異響的反應時間要明顯的低於在同一地點的第二晚上睡眠中的情況: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在陌生地點的睡眠對所有人來說都會有一定的困難,這是為了使人在睡眠中保持一定的警覺,在演化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並不是像問題中所說的那樣「有的人換了地方後睡不著覺,或者睡眠很淺,更甚者很清醒」。當然,這問題的描述也確實的提出了,首夜睡眠對一些人的影響更大,那麼個體差異的情況可能有哪些呢?除了有些人天然的對外界刺激敏感外,一般認為,在陌生環境中比一般人更難睡眠的關鍵因素在於精神疾病,這包括抑鬱症、失眠症[8]、焦慮症、創傷後應激障礙[9]等。
----
[1] Agnew, H. Webb, Wilse B. Webb, and Robert L. Williams. "THE FIRST NIGHT EFFECT: AN EEG STUDY OF SLEEP." Psychophysiology 2.3 (1966): 263-266.
[2] Carskadon, Mary A., and William C. Dement. "Normal human sleep: an overview."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leep medicine 2 (2000): 16-25.
[3] Tamaki, Masako, et al. "Examination of the first-night effect during the sleep-onset period." Sleep 28.2 (2005): 195-202.
[4] Tamaki, Masako, et al. "The first-night effect suppresses the strength of slow-wave activity originating in the visual areas during sleep." Vision research 99 (2014): 154-161.
[5] Tamaki, Masako, et al. "Night watch in one brain hemisphere during sleep associated with the first-night effect in humans." Current Biology 26.9 (2016): 1190-1194.
[6] Mukhametov, Lev M. "Unihemispheric slow-wave sleep in the Amazonian dolphin, Inia geoffrensis." Neuroscience letters 79.1 (1987): 128-132.
[7] Lyamin, O. I., et al. "Unihemispheric slow wave sleep and the state of the eyes in a white whale."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129.1 (2002): 125-129.
[8] Toussaint, Michel, et al. "First-night effect in normal subjects and psychiatric inpatients." Sleep: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Sleep Medicine (1995).
[9] Herbst, Ellen, et al. "Adaptation effects to sleep studies in participants with and without chronic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sychophysiology 47.6 (2010): 1127-1133.


如果,我是說如果,你把睡眠看做一種生理現象的話,可以試著從下面這個觀點解釋這個問題。

睡眠時,人的心跳會減速,體溫會下降。
這些生理現象在一部分的心理學裡被稱為」經典條件反射「或」古典制約「。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A4%E5%85%B8%E5%88%B6%E7%B4%84
古典制約一般都是人體對環境變化產生的自然的反射反應,但也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使其在新的環境變化下也出現。最有名的例子是上面的鏈接里也提到的巴普洛夫的狗。如果給狗的嘴裡放入肉粉,狗就會分泌唾液。在放入肉粉之前搖動鈴鐺發出響聲,之後立即放入肉粉,這樣重複多次之後,狗只要聽到鈴聲就會分泌唾液了。
反過來說,新的環境下(鈴聲),剛開始狗並沒有分泌唾液,經過一段時間訓練適應後才分泌唾液。

睡眠時,其實我們也對環境有一定的認知,比如躺著時的觸覺,氣味等等。
換了地方,也就是在新環境下,心跳減速等生理上的變化(古典制約)不容易出現,導致了換了地方睡不著覺。
當然,這是因人而異的,是因為人的古典制約受那些環境要素影響也是各有不同的。


正好前兩天在經濟學人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Neurological night watch,4月23號)談到這個問題。從比較容易理解的角度來說,所謂的「 首夜效應」是一種人類進化的結果。根據以前在鳥類和海豚身上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動物在睡覺時讓一半大腦保持清醒,以便在休息的同時保持足夠警惕,避開捕食者。人類經過進化和發展,長期生活在安全的環境,所以對周邊環境的警惕性已經退化了,可是並沒有完全消失。當我們第一天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下睡覺的時候,大腦的活動會異常活躍,只要有任何一點輕微的動靜,「首夜效應」就會把人叫醒。這也是很多人出差的時候會選擇同一家連鎖酒店的原因,這些酒店的裝修風格一模一樣,會給人一定的安全感。這其實還是說明不管怎麼進化,人類都保持了一定的動物性。

對於很多在哪都能睡得跟豬一樣的人來說(比如我),我想可能是因為進化得比較好吧(∩_∩)。

原文有一些具體的實驗,這裡就不提了,可以看下面的鏈接。

http://www.economist.com/news/science-and-technology/21697213-why-familiar-bed-provides-good-nights-sleep-neurological-night-watch


作為一個入睡困難症患者。。我表示換地兒無壓力。。在哪兒我都睡不著。。。。。。。。。。。。。。。。。。。。。。。。。。。。


換環境睡不著
換床睡不著
太亮睡不著
太黑睡不著
太吵睡不著
太靜睡不著
不能出現一切有節奏的聲音,我會跟著數,然後就睡不著了
神經衰弱的時候家裡不能有掛鐘,手錶要放去其他房間
去酒店住一定要開燈睡
枕頭不能太高不能太低
被子不能太硬
我這麼作怎麼到現在還活的好好的……
常年累月的黑眼圈……


一般有
1性格 2情感〈恐懼 寂寞(性) 興奮〉 3工作 生活等幾大方面造成影響 照你的說法來看好象這是失眠呀,由於沒睡在自己的床上而 不習慣而導致的。 解決認床的方法: 睡覺前不能進食,但也必須保證不能太餓,不飢不飽才是最適宜睡眠的;試著放點低沉的音樂,不要想太多事,要盡量的消除一切情緒,要麼就看點電視,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一個事情里才能無雜念,才能充分的感覺到疲憊,我就經常看電視看到睡著,呵呵。睡不著時強令自己清醒。躺在床上不能入睡時,就要強打精神,這樣可以更快進入夢鄉。有調查研究顯示,一名要躺在床上90分鐘才能入睡的人,若強令自己清醒,則在6分鐘內可以入睡。若不行則嘗試換個睡眠時間,換個她覺得稍感安心的時間,睡覺一定要有規律,睡醒不能懶床。還有就是嘗試切點生薑末放在枕頭旁,有助於更好的睡眠,我朋友都試過,很有效的 這是抄襲來的睡覺操,希望有用 一、雙膝跪在地上,把雙手放在腰部後面,一邊吸氣一邊頭部往後仰。 二、緩慢而均勻地吐氣,把整個身體向前傾,一直到頭碰到地面。循環8次左右


只要躺著舒服,哪哪都能睡著的我,大概是豬?


覺得是戀床,換個窩,睡得肯定不踏實


我是極度沒有安全感的人 只有在覺得安全熟悉的環境下才能睡得著


習慣吧,換到一個地方,睡不踏實


環境適應能力,有濕度不同,溫度差異,海拔高度不同,氧氣比例,大汽壓力不同聲音環境不同,有強有弱,對新地方興奮程度也有影響。別吃太飽七分飽。累和有精神也是有不同。生物鐘有變化。環境好差如有蚊子。精神有無壓力,沒放鬆也不容易睡覺。具體說說也是一籮筐,看每個人情況。


本人也是入睡困難患者,具體情形如下:

--活了這麼多年了,只要第二天考試或者有重要大事,前一晚一整夜就別想睡(居然這麼經歷了中考高考等等且並沒有和平時成績有巨大出入,穩定的成績不好 哈哈哈)

--住酒店從來沒有睡著過,所以考試前一晚住酒店這種事對我來說就是雪上加霜,哭泣臉~有時真的不禁想以後和男朋友出去怎麼辦 我難道要盯著他側顏看一晚上嘛

--住宿舍,絕對是噩夢!!!!!因為畢竟幾個人生活習慣會有不同,早起的啊~晚睡的啊~我絕對是比晚睡的更遲睡,比早起的更早醒。有時覺得自己就是宿舍的門神,因為沒有人開門吵不醒我!!!!!宿舍絕對不會因為睡覺沒關門而丟東西,因為有我啊

--出門睡卧鋪,夜裡有人上車時,我真的覺得我會把人家嚇著,因為一旦有人接近我的鋪,我都會彈起來,對彈起來,就像膝跳反射一樣樣的。所以…………

暫時想不起來還有啥了,反正是睡覺輕,輕到覺得對不起自己啊,有點動靜就醒了,而且別指望醒來能再睡著 咖啡、茶和我是絕緣體,從來不碰,喝一杯兩三天睡不著也是可能發生的,不僅僅是他們本身具有提神醒腦的作用,而是我本身強烈的心理暗示,我知道我喝過了,我打心裡也覺得我是睡不著了 還有可樂,也有過喝了一口晚上沒睡著的情況,所以晚上堅決不喝,不過也許只是那天發生了特殊情況,但鑒於自己睡眠質量,這種貌似比較high的飲料我晚上都不會喝。

我之前聽過一句話說:智商太高的人,就會睡眠比較少,因為腦細胞太活躍。我有時是會這樣安慰自己的,畢竟我還年輕,也不想吃藥,目前失眠對身體還沒有大影響。但是,我智商真不高啊,這樣下去我精神會越來越差的~~~~

誰來拯救我?????????


為什麼我是新環境反而睡得更好?入睡快,睡得香,醒的晚。


我是入睡困難戶,只有在自己家自己的枕頭上才能睡著,因為工作關係會上夜班,我在可以休息的時候也不能入睡,但是只要回到家睡在自己的床上,自己的枕頭上就會很自然的睡著。


因為對陌生的環境趕到不安,就睡不好。


這應該就是常說的認床(也叫岔鋪),大概就是習慣了平時入睡的狀態,突然改變環境會帶來身體和內心的不適。還有,如果實在睡不著,說明你還不夠累,出去旅遊爬山之後,在哪兒都睡得呼呼(~o~)zZ的,哈哈


同t 換了個房子睡覺 每天晚上不開燈我就睡不著(在家睡的時候根本不用開燈就能入睡),有一次嘗試把燈關了,結果一夜都神經緊張,後來還是把燈打開了。。。
我感覺是換了一個陌生環境自己還沒有適應吧 當然排除前面答主說的一些心理或身理上的疾病


怎麼說吧...我去我姐家的時候睡不著,我姐來我家也睡不著。原因:我家是小區很安靜,我姐家樓下各種燒烤小食啥啥啥的販賣,所以最後我嫌我姐家太吵她嫌我家太安靜,睡不著orz


我也是一個很認床的人,換了個地方,或者換了張床,甚至是枕頭,都會失眠?????,痛苦了超久。旅遊什麼的,都是帶著枕頭走


讓你睡不著的可能不是環境,而是心事


主要是關係還是不夠鐵,缺乏安全感。我一般換地方也是睡不好,所以一般盡量回到自己住的地方睡。但是有朋友關係特好的,也就睡的很熟。同意二樓的說法


個人認為可能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有關吧,適應能力差的人可能就容易睡不著,還有就是對特定的環境有較強依賴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華晨宇的關於癌症的《無字歌》?
心理諮詢師如何保證自身安全?
憤怒的情緒該怎麼宣洩?
有個患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家人是怎樣的體驗?應該怎麼辦?
蘇亞雷斯屢次的咬人行為在心理學上如何解讀?

TAG:心理學 | 睡眠 | 神經科學 | 腦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