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人格是怎麼樣的?

臨床表現是什麼?據說,多重人格的人聰明,有根據嗎?


亂七八糟得看了一天,我來總結一下吧,如有錯誤,還望專業人士指正。


A. 定義:

多重人格(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也被稱為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但個人認為多重人格的「人格」是包含Identity(身份認定)+Personality(性格)+性狀+性別性取向+能力。

簡單說,就是作為一個人,他只有一個身體(body),但是他卻有很多個靈魂(soul)。每個靈魂都有各種不同的Identity+Personality+性狀等,分別輪流支配著一個身體。其中這些人格里又有一個主人格,其他為副人格。而且主副人格貌似不是固定的,可以改變。

通常認為多重人格產生的原因是因為一個人童年遭受重大心理創傷,超越了主人格的承受能力,所以分裂出副人格來幫其承受。

B. 特點:

1. 一般情況下,一個人格不知道其他人格的存在。舉例,假設一個人有10個人格,他的A人格不知道BCDEF的存在,B不知道ACDE等。因為每個人格輪流管控身體,所以不存在A和B同時管控身體的時候。一般情況下,多重人格需要通過外在事物、其他人的提醒才能慢慢發現自己是多重人格。

【但是,後文里提到的Billy的人格們都是互相知道各自的存在的!!!並且根據Billy所說,每個人格間雖然記憶不共享,但可以互相對話。根據Billy的供詞,互相對話的方式有兩種:(1)「發生在內部,沒有任何人知道發生什麼事」(24個比利Kindle版,#677);(2)「其他情況下,也就是人格們單獨在一起的時候,彼此就會很大聲得交談。這時如果有人在一旁看見了,一定會認為他們是神經病」(24個比利Kindle版,#684

而且雖然Billy說人格的進出是自然改變的,但是他還是有掌控人格進出的權利。現在在外的人格可以試圖要求在內的某個人格出來。】

2. 一般情況下,每個人格的記憶不共享。按照之前所述,每個人格輪流管控身體,故每個人格所存在的時間不同,記憶不同。舉例,小明的A人格在周一認識了甲乙丙三個好友,但是周二由小明的B人格管控,甲乙丙來找小明,但是作為小明的B人格完全不認識他。B人格喜愛朋克,去染了個頭髮,結果周三由C人格醒來,C看到OMG我的頭髮怎麼黃了,但完全不記得自己染過發,這裡C就發現有問題了。所以當你看到自己頭髮被染了但是完全不記得,屋子裡多了自己沒買的衣服、或者有陌生字體寫在自己的日記本里,發現網路賬戶上有不是自己的留言,總是有人來找你說你認識他們但你卻完全不記得,或者總覺得時間流逝很快,才周一的怎麼突然周五了,那你就要注意一下了。有些人個甚至很久才會出來一次,所以也有的人格一直停留在某個年份。

【但是!!後文里的Billy有一個the Teacher的人格共享了大部分的記憶!!!】

3. 每個人格的身份認定+性格+性狀+性別和性取向+能力都不同。

Identity(身份認定):我是哪裡人(有的人格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有的是美國人、斯拉夫人)、我多大了(有的人格認為自己13歲、27歲、55歲)

Personality(性格):活潑好動、內向沉默、安靜溫順、狂暴發怒,殺人狂魔

性狀:有的人格是左撇子,有的是右撇子

性別和性取向:每個人格的性別和性取向也可以不同,有的人格直男,有的是蕾絲等。

其他能力:口音(每個人格即使說同一種語言,也有可能有不同的口音,比如認為自己是德國人的講德國口音英語,也可能東北腔、倫敦腔、澳洲腔)、書寫字跡(每個人格的handwriting不一樣!)、語言能力(每個人格可能都會不同的語言,有的會斯拉夫語,有的會英文等)。但是能力均是由各個人格在後天學習所得。


C. 舉幾個例子:

1. Billy Milligan (威廉·密里根):他擁有24重人格,是1970年代的美國的強姦和搶劫犯,也是第一個因為多重人格而被宣判無罪的人,應該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多重人格者之一。

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

  • 《24個比利》這本書
  • Billy 29歲時候的一段interview(5』11開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APPzmRb4r0
  • Billy其中一個人格的錄像,可以看到他在畫自畫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K5USKeUB98

我先簡要介紹一下Billy的24個人格(Reference:Billy Milligan - Wikipedia):

年輕時長得挺帥的,先來張照片:

Desiable Personalities:

(1)Billy Milligan:主人格

(2)Arthur:英國人,受有非常好的教育,是醫學和科學方面的專家,專攻血液學。當需要用智商思考的時候,就由他主導。

(3)Ragon Vadasconvinich:斯拉夫人,英文帶有斯拉夫口音,會用非常好的塞爾維亞語說話和寫字。他是「憤怒的儲存者」,他說自己有過搶劫來幫助其他壞人格,但是並沒有強姦。

(4)Allen:操控者,最經常與外界交流的人。他會打鼓,也會畫人物像。也是所有人格裡面唯一一個右撇子,唯一吸煙者。

(5)Tommy:是一個逃跑專家,大家經常無法區別Allen和Tommy。他是電子專家,也會吹薩克斯,也經常畫畫,但是都是畫風景畫。

(6)Danny:很怕人,特別是男人。他也畫畫,但只畫靜物畫,從不畫風景畫。他說是因為他曾經被迫挖掘自己的墳墓和活埋,所以他只畫不動的東西。

(7)David:8歲,是痛苦的儲存者,他承受其他人格所受不了的痛苦。

(8)Christene:3歲,有讀寫困難,但是Arthur教她寫字和讀書(不知道如何做到的),曾經在Billy被受欺負的時候,在角落旁站著看著他(不知道如何做到的)。

(9)Christopher:Christene的哥哥,會吹口琴。

(10)Adalana:是個蕾絲,會給大家煮飯和打掃衛生,也會寫詩。 Billy的律師說Adalana承認獨自犯下了強姦罪。

The Undesirables:

(11)Phil:講話有布魯克林口音,經常參加一些小犯罪,被認為是罪犯

(12)Kevin:犯罪企劃者,曾經幫忙策劃在藥店搶劫,也被認為是罪犯。

(13)Walter:澳洲人,有很好的方向感,擅長狩獵,因為他曾經瞄準並且殺死了一直烏鴉。

(14)April:是唯一一個想著要弄死Billy繼父的人。他曾經慫恿另外一個人格Ragen去殺掉繼父,還好Arthur阻止了他。

(15)Samuel:猶太人,也是唯一一個信仰神的人格。他賣掉了一些其他人格畫的畫像。

(16)Mark:工作狂,也被認為是一個「殭屍」一樣的人物,因為除非告訴他要做什麼事,他才會去做。很喜歡在無聊的時候看牆壁。

(17)Steve:經常騙人,也喜歡模仿喜劇,但是他的模仿曾經造成了家庭問題。他是唯一不接受多重人格診斷結果的人。

(18)Lee:很愛開玩笑的人,做事不顧後果。有一次他的玩笑讓身體和其他人格們早到了軍事監禁。

(19)Jason:是壓力的承受者,但是也經常惹麻煩。

(20)Bobby:夢想可以做拯救世界的人,但是經常惹麻煩。

(21)Shawn:4歲,而且耳聾(不太明白是怎麼做到的)。

(22)Martin:來自紐約,非常勢利,總是想著不勞而獲。

(23)Timothy:在花店工作,但是碰到了一個同性戀的老闆。

The Teacher:

(24)是前面23個人格的融合體,而且基本上可以享有起大部分人格的行為和記憶,


2. Kim Noble:擁有20種人格,在治療師的幫助下顯現出了她的各種人格(不太清楚是如何做到的。雖然說催眠可以喚出人格,但是據說也可能會創造新的人格,故催眠對於多重人格來講是有害的。)原視頻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2atzoaA2NIt=6s

(1)Patricia:Patricia是現在的主導人格(Dominant Personality),即現在的主人格。

(2)Bonny:Patricia消失後,Bonny就出現了。Bonny是曾經的主人格,是一位母親,會照顧女兒Amy。但是大約在Amy長到七八歲的時候,Bonny就消失了。這次Bonny出現,見到女兒很高興,因為很久沒見到她了。但同時Bonny也很難過,因為她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見到她女兒。(由此推斷,Bonny是知道其他人格的存在的。)

(3)Ken:Bonny消失後,Ken 就出現了。Ken,21歲,認為自己是一個男同性戀,而且不知道其他人格的存在,認為Amy是他的朋友的女兒。Ken認為自己看治療師的原因是他是一個同性戀,外界認為他不正常,所以才需要看治療師。他很久都沒有出去約會了,但是他曾經有過一些很好的男朋友。

攝影師:當你看鏡子的時候,你看到誰?

Ken的表情有點詫異,說:看到我自己啊,不然呢?

攝影師:但是我看到的是一個女人。

Ken:我不是一個transvestite(喜歡穿異性衣服的男人),我不穿女孩子的衣服,我是一個男同性戀,我沒有胸啊(我也不知道她是如何認為自己是一個男人的。)

(4)Salome:Salome是一個很虔誠的天主教信仰者,但是非常古怪,當總是在房間里焦躁得踱來踱去,嘴上說著「evil,evil「,幾乎從不坐下來,而且一直看起來非常生氣。

(5)Dawn:Dawn一直以為現在是1997年,就是她女兒出生的那一年,她不認為坐在她旁邊的Amy是她的女兒。她認為她的女兒叫做Sky,並且在出生的時候被社工帶走了,並且她一直沒法把女兒要回來。她認為旁邊的Amy是她朋友的女兒。她說,「雖然Amy也很棒,我也很喜歡她,但是和你自己親生的還是不一樣的。」 攝影師也問Amy聽到Dawn說這些有什麼感受,Amy就忍不住哭了。Dawn很不知情,還問Amy,「你為什麼哭了?你看到我女兒Sky了嗎?」(如果我看到我親媽不認我,我應該也會難過得淚奔吧T T)

先醬,等我看了更多資料再來更新。


長文預警

12月21日補充編輯

1 今天在檢查文字的時候,發現第一部分解釋「人們臆想中的多重人格」時,一段描述被瀏覽器吃沒了= =IE果然不能用,今天補上。

2 另外,雖然我沒見過分離障礙,但是,我見過轉換障礙!我想起來了!(難道是我的多重人格覺醒了2333)雖然相差不少但好歹都是癔症,我寫在了第三部分里。有興趣的觀眾可以看看。

另外……沒想到這個答案能有這麼多人喜歡看,受寵若驚;我在想要不要在補一個關於「人格」本身的理論解釋,有想看的嗎?

~~~~~~~~~~~~~~~~~~~~~~~~~~~~~~~~~~~~~~~~~~~~

看著那些戲精一樣的回答,感覺自己上的學都要喂汪了。

我用我還能記得的大學知識來回答一下吧。參考CCMD-3、DSM5,還有《精神病學》(雖然這玩意就是一堆精神診斷標準的集合)。

在正式說之前,先說幾點:

1 我知道你指的是什麼,可是臨床上不會有正經的醫生管這玩意叫「多重人格」。所以答案裡面說醫生/醫院檢出「多重人格」的怕不是蒙古大夫。或者,是在編故事。哦也可以叫疑病性神經症咯233

2 然後你們想的「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症」,相差十萬八千里。我不太記得為什麼會有「多重人格」這種玄幻的翻譯,印象中只有ICD-10里是叫「多重人格障礙」的;但精神分裂的「分裂」,是最簡單粗暴的字面意思。並非是大家想像中,一個人變成多個人,一根蘆薈種下去一堆蘆薈長出來這種「分裂」;而是一塊玻璃掉地上咔嚓一聲碎了,感情的紅線啪嗒一聲斷了這種形式的「分裂」。如果把「精神」看做一個實體存在物,精神分裂症就是「精神」瓦特了。瓦特掉的精神,顯然是不能會分身術的。

3 關於這個病,中國的CCMD-3中叫它「癔症性身份識別障礙」,美國人的DSM里叫它「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所以編故事的各位,讀書雖然沒啥用,但是把故事編好,知識還是要有的。

4 在我短暫的精神病院實習工作期間,我感受最深的、所謂「學到」的事情,是那裡主任的一句話:「嗓子壞了,人要咳嗽;腦子壞了,人要瘋。都是病,你有啥了不起的嘛。」那是個中部地級市的小精神衛生中心,各式各樣的鄉村病人,自殺的,砸電視的,打醫生的,不交錢的,說自己的聯合國視察員的,都沒見過我們知乎這麼中二的。

5 評論區里有人說我答案「神神秘秘」「亂七八糟的東西」TAT……解釋一下吧,CCMD是《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華醫學會出品;DSM叫《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APA出品,APA的意思是美國心理學會。如果你說前者都是蒙古大夫,我也沒話講,但是後者,權威性我們不提,學術文獻寫作上,有一個專有名詞叫APA格式,大部分社會科學領域文獻和國內許多自然科學期刊文獻格式都是APA格式。你體會下。肯定的,下面的東西都不是我發明的,我也沒那個本事,但是我的引用可以在被學術、院校認可的書上找得到。如果還是不懂,建議百度一下先。

你自己中二病不要緊,這問題明晃晃的掛著「心理學」「精神病學」的標籤,真的有病人/病人家屬看到了還信了,你算不算誤導?算不算耽誤人家病情?

死生亦大矣。生病也是。真有病的,老老實實去醫院,老老實實看醫生,該吃藥吃藥該住院住院;現在病因學雖然依然不明朗,但是藥物發展的至少能讓你控制住病情。至於沒病的,編故事編的又不像,何苦呢?

~~~~~~~~~~~~~~~正經描述的分割線~~~~~~~~~~~~~~~

1 非病因學的溯源——多重人格怎麼來的(這是廢話,病因學鬼知道)

剛說了,「多重人格」並不是一種正式的診斷學疾病名稱。

雖然也有多重人格障礙這種叫法,但我們在中國,一般會叫做「癔症性身份識別障礙」。而如果你說「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人家也聽得懂。下面的描述里,我取前者。

癔症,是一個傳統的國產精神疾病辭彙。但是,現代取用這個名詞,已經不是在古漢語中和日常習慣用語中的意思了。實際上它是用來代替「歇斯底里症」這個不嚴謹的外來語音譯辭彙。

癔症,或者說歇斯底里症,被發明以及「流行」(沒錯,是流行),很大程度上是跟被小說家、劇作家、影視作品喜愛的一位學閥和他的學派有很大關係——

對我說的就是這位老兄。學閥、商人、婦女之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以及他「偉大」的精神分析。

我猜,這個答案下面,各位疑病障礙的同學們,除了看很多《致命ID》這樣的電影以外,最熟悉的心理學家應該就是他吧……

對此,我無意討論弗氏的功過得失;但是,非常推薦對心理學、精神病學感興趣的孩子們去買一本《心理學史》看看。

嗯,買這個黃皮的,美國人寫的,看起來很有趣完全不枯燥。華東師範的白藍色 西方心理學史應該是很多大學的教材(我也用過),但恕我直言,可讀性真差,催眠性極好。

這本書告訴你 什麼呢?在了解心理學各種理論發展脈絡的 同時 ,你至少會知道一件事——心理學家,尤其是早期心理學家說的話,大多不可信。弗洛伊德老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

上面說過,我不是要批判弗洛伊德(雖然很多人早就這麼幹了)。但那些對這一套理論深信不疑並且把它內化了的同學們,你們要知道,這個距離今天一百多年的精神病 學家,是 有著 深刻 時代局限性的。

弗洛伊德的局限性在於——他是個靠開私人診所維生 的商業化大夫。而他的治療對象,不是頭疼腦熱這種 直觀反映在眼前的疾病,而是人腦殼裡面的破事情。 別說當時,就是現在,人類科技發展到這個程度也沒辦法一窺究竟,更別提19世紀末20世紀初心理學剛剛誕生的時代了。

而弗氏,還要用這個東西來賺錢。

於是乎,這件看似是學術其實是生意的事情,被弗洛伊德玩的很溜。他採取了三個策略——延長治療時間;經驗補全 治療方案;簡單化診斷和複雜化治療。

這些都 很複雜,但你只需要知道,在1895年,弗洛伊德與他早期合作者布洛伊爾合寫的《癔症研究》(或者叫《歇斯底里研究》)出版了。這本書,實際上是兩人對一名「歇斯底里症」患者安娜·O的治療記錄。在此,弗洛伊德把女性焦慮與潛意識投射發泄造成的種種情況,都發明為了「歇斯底里症」。這非常不科學。因為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體系,情緒與行為的異常都算是癔症,癔症幾乎可以涵蓋所有非器質性精神疾病。

這裡解釋 一下,上文中出現的「癔症」「歇斯底里」,都是hysteria。

而hysteria是個大筐。說白了,這是弗洛伊德為了讓自己賺多點的強行定義。

說這麼多這個,其實跟下面要講的「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關係不大。但跟這題的關係是,大部分著名影視文學作品,所反應的「多重人格」的描述形式和治療方案,其實是弗洛伊德的路子。

這是這個答案和許多人心中,「多重人格」的重大來源和資料 庫 ——雖然完全不對。比如說,有名的《禁閉島》。

(第一次編輯的時候這一段被瀏覽器吃了,今天才發現,補全)在這樣被誤解了的定義下,「多重人格」被大家理解成了下述模樣——

一個有機個體,具有兩個或多個不同的「人格」;

不同「人格」,有時可以無縫切換,迅速轉變,有時則很難轉變;

不同的「人格」有好有壞,總有一個是殺人犯;

人格轉變伴隨著痛苦的心理生理歷程;

總會有一個極端躁狂、易怒、「壞」的人格;

總會有個聰明、正義、「好」的人格;

人格變化天馬行空,不拘一格,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乃至外星人都有可能;

擁有「多重人格」者,可以意識到、覺察到自己的「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的治療,往往是由患者覺察到自己的狀態,或者把其他人格逐一消滅;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是一回事。

坦白講,除了第一條,其餘都沒什麼道理。下面馬上說。(編故事的同志們注意了,最好拿小本子記一下)

不過有趣而詭異的是,中文中「癔症」的本來意思,跟hysteria是差不多的。所以,民國翻譯家們便用了這個詞。

而要注意的是,現在CCMD中的癔症,中文診斷中的癔症,跟hysteria並沒有太大關係。

2 描述、定義、診斷

按照CCMD-3的分類,癔症和應激障礙、神經症被放到了一個分類里;大部分教材上的定義跟百度百科差不多: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衝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於易病個體引起的精神障礙。

而診斷標準則是——

以解離癥狀(部分或完全喪失對自我身份識別和對過去的記憶,CCMD-3稱為癔症性精神癥狀)和轉換癥狀(在遭遇無法解決的問題和衝突時產生的不快心情,以轉化成軀體癥狀的方式出現,CCMD-3稱為癔症性軀體癥狀)為主的精神障礙。這些癥狀沒有可證實的器質性病變基礎。本障礙有癔症性人格基礎,起病常受心理社會(環境)因素影響。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識障礙有自知力障礙外,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多反覆遷延。常見於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較多。

(請中二病們不要撕這段,書上就是這麼寫的)

也就是說,當一個少年郎(事實上多是少女)覺得自己有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或者說「精神分裂」時,至少要複合這一套。而且,這還是初步確定「癔症」,並不一定符合癔症性身份識別障礙。

另外,在說大家關心的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之前,確定你確實是癔症,還要做很多工作——

確定你的社會功能確實受損。能好好生活的不行。(這句話有玩笑的成分,其實我想說,不存在不影響社會功能的精神疾病)

確定你的病程與應激事件有明確聯繫,病程有反覆遷延。你昨天上課突然說你是大羅神仙不行,你得反覆說,還不能羞恥。

排除器質性精神障礙(比如癲癇),排除詐病。(很多裝病的小孩兒都毀在這裡了)

排除精神分裂症。是的,如果你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別開心,這病一點都不帥,而且很噁心(最後有筆力再說吧)。

這些都很重要,而最重要的是,癔症那麼多種,你得確定自己是你想要的那一種。

漫遊、遺忘、木僵、運動感覺障礙、附體、抽搐、青春期短期癔症……好多吶!

而大家喜聞樂見的,所謂「多重人格」,只能是這樣嬸兒的——

(1)符合癔症診斷標準;以自我身份識別障礙為主,喪失自我同一感,有雙重人格或多重人格;
(2)對周圍環境缺乏覺察,周圍意識狹窄或對外界刺激異乎尋常的注意狹窄和選擇性注意,並與病人改變了的身份相聯繫;
(3)上述癥狀必須是非己所欲,發生在宗教或文化背景認可情境中的類似狀態之外或系其延伸;
(4)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
(5)排除分裂症及其相關障礙、情感性精神障礙。

雖然都是中文,但還是解釋一下吧。

第一條,要符合上面說過的癔癥狀況,然後重點是,直觀反映出的「多重人格」,只是第一點而已;而且,大部分人對喪失自我同一性沒有清楚的理解……對分離障礙來說,喪失自我同一性意味著,你無法自我察覺到自己的「分離」

第二條,外周意識狹窄,注意狹窄,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刻板印象中的孤獨症患者們。

第三條,必須是「非己所欲」,這個很重要。很多人幻想的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是一個自己平平無奇,另一個自己出任CEO迎娶白富美,還有個自己是個國家特工什麼的?拿義務。真實的身份識別障礙中,最有可能的其他的你是撿垃圾的,街友,站街女甚至更糟糕。

第四條,你能分離出來一個犯罪分子,失足,但沒法分離出來一個外星人。同時,沒有妄想,意味著你分離出來的「身份」,其實不會有太多故事背景,他只會做他認為應該做的事情,基礎是事實而不是幻想。

第五條,文末再說精神分裂吧。

好的,這麼多東西,什麼意思呢?

說重點——

1 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患者,沒法自我感知到分離,沒有自知力。

2 分離出的身份,是以事實為依據而不是妄想、幻覺。

所以,當你開始說「我覺得我有多重人格」、「我直到我身體里住著幾個幾個我」、「那個我最會撒謊了,只有這個我才會說實話」的時候,你全是在胡扯。

所以,浩克和班納同樣不是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很明顯的那個是附體。

而很多答主講的戲精、性情大變、誰誰誰突然巴拉巴拉,如果不是真·戲精,很可能是真·精神分裂症。

3 所以,到底是什麼樣子的?能治嗎?

對不起,我不知道。

我沒見過,老師也沒見過活的,醫院的前同事們也沒見過活的。

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應該是癔症中最難以治療、預後最差的;也是極其罕見的。

不過,癔症我還是有見過的。可以大致講下你們感受感受——總的來說,一點都不酷

病人被診斷為轉換障礙,癔症性疼痛。因為肚子疼被丈夫送進醫院,然後我實習科室的醫生下樓遛彎時候看到她,一眼看出這完全不是軀體疾病,遂領了回來= =

後來得知,她被送進醫院以後,人家就建議家屬送身心疾病科,但被拒絕了= =

我到醫院的時候,她剛住進我們科一個星期。自述無規律腹痛,並且疼痛點會漫遊;內科外科放射科檢驗均表示屁事沒有,藥物治療全部無效。

她的疼痛,疼起來也很有趣。因為她疼痛會伴隨非常有規律的劇烈呻吟,所以我們發現:房間沒人的時候完全不會疼;房間里有護工、護士、其他病人的時候基本不疼;房間里有醫生、護士長的時候非常疼;房間里有婆婆、公公、父母、老公的時候疼到極點且會出現類似木僵的狀態——雙腿懸空彎曲,上半身前傾浮在床上,雙手捂著肚子保持規律呻吟,同時身體弧形輕微顫動。

她並非詐病,疼痛時生理指標有劇烈反應。

實際上,癔症用醫院的精神科室治療手段——尤其是我實習那種偏遠醫院並不太有效。後來我已經不在醫院實習以後,又認識了一個精神醫師。她更偏向於心理醫生方向,特別擅長治療癔症。她自述,主要手段就是暗示。

而當時,在常規藥物全部無效以後,我們主任也採用了暗示治療。方式及其簡陋——給她吃鈣片。大體上,每次都是主任自己跟病人先說了些什麼,然後給一片鈣片,能好2-3天。

是的,最終她的病,並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治療——在靠鈣片維持了一定時間的穩定後,住院近一個月,她就被丈夫辦理出院了。

最後連我都能看出來,鈣片和主任的作用,其實不如她老公的作用——這應該是病人發病的原因。

病人年近30,身高170+,客觀說長得很漂亮,且是某著名高校碩士畢業,因父母要求回家考的公務員;與前任男友分手後,相親認識了丈夫。病人丈夫與其同齡,是本地工廠職工,全家都是該廠工人。自述對病人很好,但工作很忙,一周可能無法回家一次(工種問題,休息其實也多,但集中)。病人同丈夫與公公婆婆同住,公公婆婆是本地農村人,口音與病人不同,不易溝通。

病人第一次發病,是跟婆婆爭吵後,被婆婆扇了耳光= =別問我為啥扇耳光肚子疼。

病人最後近一周都沒有發病,是因為那一周丈夫輪休,全程在醫院陪護,公公婆婆回家了。

就這麼簡單。他們出院時主任囑咐了病人一堆,大致是就是,她如果再肚子疼,來他這裡拿葯就好。嗯,還是鈣片。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又是學這個的,我自己都覺得很扯。顯然,這種病寫成小說拍成電影完全沒了趣味性。

但事實上,這比藝術作品中的「多重人格」更接近的「癔症性身份識別障礙」。雖然看起來不太相似,但畢竟是同源的疾病。

我知道,你肯定想問——那精神分裂呢?精神分裂是不是會在表現上接近於癔症性身份識別障礙呢?

事實是差得更遠。但是,如果用電影里的「多重人格」比較,那麼,精神分裂的確是最像「分裂」的一種病了。

所以下面我來說說,「多重人格」為什麼不是精神分裂吧。

4 精神分裂症

首先貼診斷標準——(嫌長的可以略過我下面說重點

本症是一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於青壯年,常緩慢起病,具有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障礙,及精神活動不協調。通常意識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過程中可出現認知功能損害。自然病程多遷延,呈反覆加重或惡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癒或基本痊癒狀態。

癥狀標準:至少有下列2項,並非繼發於意識障礙、智能障礙、情感高漲或低落,單純型分裂症另規定:
(1)反覆出現的言語性幻聽;
(2)明顯的思維鬆弛、思維破裂、言語不連貫,或思維貧乏或思維內容貧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維中斷,或強制性思維;
(4)被動、被控制,或被洞悉體驗;
(5)原發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覺,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謬的妄想;
(6)思維邏輯倒錯、病理性象徵性思維,或語詞新作;
(7)情感倒錯,或明顯的情感淡漠;
(8)緊張綜合征、怪異行為,或愚蠢行為;
(9)明顯的意志減退或缺乏。

嚴重標準:自知力障礙,並有社會功能嚴重受損或無法進行有效交談。

病程標準:
(1)符合癥狀標準和嚴重標準至少已持續1個月,單純型另有規定。
(2)若同時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礙的癥狀標準,當情感癥狀減輕到不能滿足情感性精神障礙癥狀標準時,分裂癥狀需繼續滿足分裂症的癥狀標準至少2周以上,方可診斷為分裂症。
排除標準:排除器質性精神障礙,及精神活性物質和非成癮物質所致精神障礙。尚未緩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項中前述兩類疾病,應並列診斷。

這些東西你其實不用太了解,注意兩件事就好。

第一,我上面有個比方,說精神如果是個實體的話,不論哪種精神分裂,都是咔嚓一聲它壞掉了。

第二,很多精神分裂都會出現妄想。

這兩者不是一件事。前者多表現為,思維這條河,要麼斷流,要麼被注入了污水,要麼被抽干——說話前言不搭後語啦,創造性的詞語、表達方式啦什麼的。後者呢,就是一般意義上的說胡話,做蠢事,但大部分都是「被害性」的,「有人監視我」「床下有人」「樓上有人」「我被外星人植入了晶元」諸如此類但不限於次。

然後,精神分裂症的6個亞型我就不列舉了,列舉出來意義不大(又不會有人看TAT),重點是妄想很多。舉幾個栗子。

1 參加過革命戰爭的離休老幹部,年輕時打過土匪、果軍,離休後發病,自述有人監視他。並且從被監視發展到被竊聽,被竊取國家機密,最後發展到有土匪要來殺他。藥物治療有一定效果,但病情反覆。極度不信任家人,但極度信任醫生= =成天跟我說樓頂有人要找他,然而我們科在頂樓。大爺同時還有心臟病、高血壓,我在職期間暈厥過一次,我還送過ICU,賊壯實,賊沉。

2 我們一老師……沒錯就是老師,臨床轉教學的,非常傳統的醫療人員出身,板書好看,講課靠譜,工作負責但下課鈴聲一響她就變成潑婦模式,坐在講台上開始罵人。

3 一農村留守兒童,父親外出務工時不幸去世,在父親靈位前發病,先說自己對不起爺爺奶奶,然後變了個人似的打砸靈棚。

4 農村老太太,說自己是聯合國秘密調查員,我們醫院參與了腐敗,要揭發,成天搜集紙條寫各種材料(這個病情很經典……很多教科書上都有類似的);另外,在「聯合國調查員」身份的時候,演的很像,普通話都會說了,還能說英語,演講一板一眼的可像回事了。

5 農村進城務工多年的老大爺,自述自己的錢被地方政府貪污了,對就是上/訪被送進來的。

喏,一般,1和5這種,不會被人理解為「多重人格」,但2/3/4都很像。尤其是看到表現時,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猶如市場大媽開始罵街,並且迅速轉換無縫切換;話都說不利索的農村老太太聲情並茂激情澎湃的開始演講;「孝順」的孩子,突然砸父親靈棚。這些時候,的確很難不去讓人想像,他們是在「切換身份」,是「多重人格」。

其實,包括一些雙相障礙帶來的誇大妄想——比如一個考試從來都吊車尾的學生說自己被老師陷害其實自己學習特別好,也會表現出類似「多重人格」的現象來。

然而,那都不是真的~!

其實,只要記住一點就好——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沒有妄想。

然後,當你看到「妄想」的樣子,就盡量去把事情往最直接的方向去想就好。

留守兒童那個,其實是情緒爆發;

農村老太太會說英語是因為年輕時候學過,普通話是看新聞聯播看的(那個故事有點複雜,大致上是老太太文化水平不低,嫁錯人了生活得不好);

務工大爺是自己喝酒把錢敗光了;

至於我們那個老師,她潑婦罵街是因為跟她幻想中的同事有矛盾,她一直認為她有個同事長期以來欺負她,上課坐在她教室里,回家在她家裡賴著,連辦公室都搶她的;自然,這個同事並不存在。

5 為什麼是多重人格

如果這題火起來不是因為張一山的電視劇,那麼,應該說明,大家的科學文化素質還是提高了不少的。

至少,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症,各種恐懼症都被禍害完了,知道來禍害點「高級」的了。

然後,這跟20世紀很多「未解之謎」都喜歡往外星人頭上推一樣,多重人格是一種簡單的解釋方法。

畢竟這玩意既不好治,也不好看。

重點是,瞎編精神病並不需要證據,對吧。


叫外賣的時候,我是資本主義信徒。

發工資的時候,我是馬列主義信徒。

結婚的時候,我是女德主義信徒。

離婚的時候,我是女權主義信徒。

逛貼吧的時候,我是知乎來的。

上知乎的時候,我是貼吧來的。

我被追尾的時候,我讚美交規。

追尾別人的時候,我反對交規。

月初,我是富豪。

月末,我是無產。

射前,我是登徒子。

射後,我是柳下惠。

感恩節,我吃了火雞。

光棍節,我吃了清真。

看到美女,我相信金錢。

看到醜女,我相信愛情。

我的人格一直分裂,不知何時終結。


這裡編故事的人太多 可編的故事基本都一個套路 真是沒創意啊。。。。。

本來精神病診斷就很難量化,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大腦還是一個黑箱,心理疾病診斷全靠觀察和經驗,比如說美國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裡面,焦慮症的診斷標準:

雖然說的很詳細,還有鑒別診斷和相關特徵,但你會發現診斷標準都靠醫生觀察和病人自述,不像身體疾病可以測個白血球、照個CT。心理疾病無法把病情量化,即使有各種超貴的心理量表,也遠遠不及肺病照X光的準確便捷,而且心理量表對精神病人還不適用。

比如,我為了開藥,在心理科挂號,然後醫生先讓我做SCL90癥狀自評量表,這套量表我已經考試過無數遍了,所以能故意控制分數,得到一個相對較高但又不太過分的分數(醫生閱人無數,分數太誇張人家不信的),然後就能央求醫生開藥了

所以才會有著名的「羅森漢恩實驗」 (一個心理學教授培訓一幫人偽裝精神病,結果這幫人去精神病院全都被「確診」了),這個實驗早就證明了,在現有診斷方法下,只要做好充分準備,想裝精神病就一定能騙過診斷

至於多重人格,也一樣,我記得老版的DSM上還對 「解離性身份障礙」持保留意見(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俗稱多重人格),因為裝病的太多了。不過,現在DSM第五版上,對多重人格已經有很詳細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了,但是大家注意這一條:

裝人格分裂的人喜歡過度彰顯那些廣為人知的DID癥狀,比如記憶不共享之類的,但他們很少了解DID那些人氣不高的癥狀,比如抑鬱。因為影視作品裡沒用過的梗,各位戲精就不知道呀。

真正有DID的人沒那麼愛顯擺

個人更傾向於 不存在影視作品裡那種一個肉體里放幾個靈魂的DID,真實的DID有可能更接近雙相障礙的加強版————在不同且不受控的情緒狀態下,展現出不同的行為而已,即使會出現記憶分離,但你依然只有一個靈魂。好比你雖然只創建一個遊戲角色,但私藏了好幾套魔法裝備,換裝後就能展現出完全不同的人物屬性。畢竟,大腦的物理容量就這麼多,平常上班都不夠用呢,真的沒法同時裝好幾個操作系統。你總不會相信人腦開發只有20%這種段子吧

雖然網上能搜到不少多重人格的案例,書籍,自傳,但好像沒找到國際一線期刊上的相關研究報告。所以我傾向於那些特別誇張的案例都不可信,他們和知乎這個問題下的高贊(剛編的)答案(段子),異曲同工。因為如上面所述,精神病診斷根本無法證偽,想裝多重人格出名,努力就一定能做到,就是有點累。

最後貼一下,DSM5里的診斷標準,雖然這個標準很含糊(也無法精確),但至少你能知道,多重人格和你們在影視作品裡看到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什麼主人格、副人格,各種能力,繼續編吧,你以為你是Legion呀

DSM5中文版

你們的大表哥

多重人格可能是心理學領域最受文學和影視親睞的概念了。《搏擊俱樂部》、《致命ID》、《24個比利》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美劇《犯罪心理》最新一季中,也有一集關於多重人格者的內容。

作為心理學答主我們也經常被問道:「多重人格真的像電影和小說里描繪的那樣嗎?」我們決定來全面科普一下,到底什麼才是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是什麼?

其實,多重人格已經是一個屬於過去的詞語。它在診斷手冊里已經被分離性身份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Disorder,DID)取代。

有一位名叫卡梅倫·韋斯特的心理學家,他自己是一個DID患者,他寫了一本自傳性的書籍叫做《24重人格》。

書中他寫到,他時而是成年男子,時而是幼年男童,時而是青春期少女,甚至還有不會說話的原始人等等,這些人分享同一具身體,但他們說話的聲音、動作、神態都截然不同,而他自己無法控制在他們之間轉換。

甚至,他一開始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一個DID患者,只是感到自己的記憶很不連貫。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他逐漸認識自己的分身(通過錄像和筆記),最終他整合了自己的21重人格,而剩下的3重人格學會了和平相處。他自己則獲得了心理學博士學位,成為了一個心理醫生。

在書中他寫道:「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人格分裂的傾向。比方說,你開車沿著高速公路行駛,突然一顆心不知飄蕩到何方,當你清醒過來時,你發現你已經把車子開到高速公路的出口。這是一種普通的人格分裂(解離狀態)。

DID是一種極端的人格分裂。當主人格無法承受一段經歷或者記憶時,便會分裂(或者創造)出新的人格,這是大腦的一種無意識的防禦機制。這種人格的分裂,被稱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D,舊稱多重人格障礙)」。

我們可以看到,DID是一個人的身份瓦解。這種身份瓦解以「存在兩個或更多以截然不同的人格狀態」為特徵(DSM-5,2013)。同時,這種身份瓦解伴隨著情感、行為、記憶等功能的改變。DID患者在回憶日常事件、重要的個人信息、或創傷事件時,存在無法連接上的空隙(並不能持續地記住所有事)。

關於人格瓦解,最早的詳細記錄是1791年一位20歲的德國女人。一天,這位德國女人開始講起流利的法語,行為舉止像法國貴族夫人,說起德語帶著法國口音。法國女人時,她能記住自己做的所有事,但當她是德國女人時,她不了解法國女人的任何事(Healthy Place,N.D.)。

集中研究多重人格是在1880年至1920年,這一時期發現了大量案例,隨後急遽減少。這可能是因為人們對精神分裂症和多重人格障礙的區分更為清楚

現在依然有不少人將兩者混淆。實際上,精神分裂症會出現長期或反覆的精神錯亂,主要特徵是能聽見或看見不真實的東西,想像或相信毫無現實基礎的東西,但不會擁有多個人格(Webmd,N.D.)。精神分裂症和多重人格障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精神障礙。

研究顯示,目前受DID影響的人口比例為1%至3%(Spring, 2010)。

多重人格的具體表現

DID的顯著特徵是患者擁有兩個或更多的人格。有些DID患者提到自己時,常常會說「我們如何如何」。

研究顯示,DID患者平均擁有13至15個人格(此數據根據治療過程中顯現出來的情況統計,也可能有更多人格不曾被治療師捕捉到)。《24個比利》書名的由來就是因為主人公比利·米利根擁有24個人格。在一些不常見的案例中,一個人擁有的人格數目可高達100多個(Webmd,N.D.)。

不過,平均數的參考意義是有限的,因為極少數人格數量特別多的案例,會顯著提高平均數。心理學家Kluft(1996)指出,實際上在DID案例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人格數是3個。

那麼,這些人格在一個人身上究竟是如何表現的呢?

DID患者所擁有的多個人格被稱為交替人格(Alternate personalities或Alters ),因為這些人格會交替掌控身體和意識。交替人格擁有自己的認知模式,擁有不同的年齡、性別、種族、宗教和性取向,還可能擁有不同的語言、口音、手勢及筆跡,甚至可能是動物(Kluft,1996)。

以比利·米利根為例,他有一個人格叫湯姆,16歲,精通逃脫術,好鬥,具有反社會傾向,會吹薩克斯管,是無線電專家,頭髮蓬亂,發色金黃,眼睛為琥珀色;而另一個人格叫阿普里爾,19歲,是個女流氓,講話有波士頓口音,會縫紉。有時,他會由英國倫敦的貴族口音,突然變成標準的斯拉夫口音。

在這些交替人格中,患者最初成長而形成的人格為稱為原始人格(Original personality),而那個控制身體最長時間的人格被成為主管人格(Host personality),通常是原始人格承擔著法定姓名,Ta稱呼自己的方式會和法定姓名一致。但原始人格不一定是主管人格。

在很多案例中,主人格都並不知道任何分身的存在。相對來說,分身們了解多重人格存在的情況會常見很多。

這些人格對彼此存在的知曉程度具有很大的跨度,有些是完全知曉,有些則一無所知例如,人格A知道人格B做的所有事,但人格B根本不知道A的任何行為,甚至不知道A的存在。那些互相知曉的人格往往分享著共同的記憶。這些人格之間有著複雜的關係,最終構成一個DID患者的人格系統(HealthyPlace,N.D.;Kluft,1996)。

不同的人格在交替掌管身體時要進行轉換。這種轉換往往是通過外界環境的觸發,所需的時間可能是一瞬間、幾分鐘,也可能是數天。如果轉換的時間很短,兩個人格之間或許不知曉,DID患者會出現明顯的失憶現象,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在這個地方,也不知道自己剛才做了什麼。如果兩個人格在轉換時發生衝突,患者常常會出現類似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行為(Kluft,1996)。

交替人格各種各樣,研究者試圖從這些人格中尋找常見的類型,不同類型的人格各自承擔著不同的功能,他們發現了以下這幾個常見的類型:

有一類常見的交替人格是「兒童和青少年」

他們的出現通常是為了應對原始人格所無法忍受的虐待,原始人格將創傷經歷分擔到這些人格身上而減少對自己的影響。

第二類常見的交替人格是「保護者或救助者」

這些人格可能是任意年齡,會將原始人格從原有的困境中拯救,通常比原始人格更加勇敢和堅強。

● 第三類常見的交替人格是「迫害者」

這些人格是對虐待者的模仿,會譴責原始人格,製造負面信息,這些負面信息通常由主管人格來處理,這也是主管人格通常會焦慮、神經質的原因。這些負面信息可能會引發自我傷害或自殺。

● 第四類常見的交替人格是「作惡者」

同樣是對虐待者的模仿,但他們的敵意指向外部世界而不是內部人格。

● 第五類常見的交替人格是「復仇者」

這些人格包含著因虐待而產生的憤怒情緒,可能會對虐待者尋求報復。他們具有表達整個人格系統的怒火的傾向,很有很強的敵意(HealthyPlace,N.D.)。

一個人是怎麼產生多重人格的?

關於DID的具體成因目前仍有巨大爭議,至今沒有找到確切的生物學病因

DID不在家庭內部遺傳,通常認為和外部環境有關,尤其是早年生活中的創傷。例如,比利在小時候就經受繼父的殘忍虐待。

心理學家Kluft(1900)在《分離障礙手冊》中羅列其他人的研究,在所有的研究中都有90%左右的DID患者有過童年創傷,遭受身體虐待或/和性虐待,創傷經歷通常發生在9歲之前。

卡梅倫在書中寫道:

「譬如說,一個小孩第一次遭受性虐待,而施虐者竟然是他的母親——生他、養他、幫他穿衣服、臨睡前坐在他床邊講故事給他聽的母親。孩子沒有能力理解和接受這種行為。對他來說,這是一種恐怖的、甚至痛苦的經歷。

這個孩子會怎樣應付這樣的狀況呢?通常,他的意識會可以和眼前這一刻保持距離,讓心靈的另一部分出面,承擔這性虐待事件帶來的衝擊、痛苦和記憶。如此以來這個孩子就不會倍發生在他身上的事實壓垮,而能夠繼續過他的生活,照常上學讀書,照常和朋友們出去玩耍。、

虐待事件再次發生,這個孩子又會採用相同的防衛攻略。也許,他會讓先前那個分身再度出面。也許他會創造一個新的分身。久而久之,這個分身發展出各自的特徵,跟這個孩子的人格分離開來。他們變成了這個孩子的另一個自我。」

但這些童年創傷與DID的直接聯繫並不清晰。有人會懷疑,對於同樣經歷過童年創傷的人來說,為什麼有些人最終患了DID而另一些人沒有。心理學家Kluft(1996)給出了四個方面的因素:

● 分離潛能(Dissociation potential)

有些人天生更容易陷入分離狀態,這可以體現在被催眠的難易程度上。越容易被催眠的人,分離潛能越高。

● 壓倒性經歷(Overwhelming experiences)

前面已經提到童年虐待與DID的關聯性,Kluft在此之外談論了其他經歷,比如有些DID患者曾經歷過嚴重的喪失,他們經歷過很重要的人的死亡或失蹤,有過瀕死體驗,或是目睹過死亡、比如看到過由戰爭、自然災難、事故造成的死屍。

● 塑造影響(Shaping influences)

文化環境則是重要的外部因素。而現在,很多DID患者的交替人格是以電視人物為基礎,受到了傳媒信息的影響。

● 緩和及恢復經歷的缺失(HealthyPlace,N.D.)

持續性的情感或/和社交剝離使得DID患者沒有及時的恢復機會。

Kluft(1996)如此簡述DID患者最初產生交替人格的過程

有些人在面對難以承受的痛苦經歷時,自我的防禦系統可能進入分離狀態,將自己的記憶內容進行分化,在內部和外部因素的影響下,塑造出一個新的人格,來從各個角度承擔這些經驗,從而減少對自己的負面影響。

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一個患有DID的人在生活中時常會陷入困惑或失落的狀態。Ta會體現到失憶感,當從一個人格中「醒來」發現另一個人格之前做的事,Ta可能根本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一患者這麼描述:

「我覺得剛才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些事令我困惑而難以解釋。是不是每個人都會失去時間感,丟失一些東西,跟丟一些人?是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現一些東西,但想不起自己買過,或是花掉了錢,但想不起自己怎麼花的?是不是每個人都會闖入人群中,但發現他們的名字和面孔不知道如何匹配?」

目前沒有針對DID的治療藥物,只用一些其他藥物來減緩特定的癥狀,比如嚴重的抑鬱或焦慮。

對DID的治療過程包括三個階段:穩定化,創傷應對,融合。但這個過程往往需要持續漫長的時間,最後能否被治癒也很難確定,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每個人對「治癒」的定義也不一樣。

有些人希望能夠找到控制其他交替人格的方法,達到自認為的健康狀態就好,他們希望這些人格能夠幫助他們處理生活的困難和創傷的記憶,他們希望找到以多重身份好好生活的辦法——這是可行的。而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將所有的交替人格融為一個健康的人格才是他們希望的,但這非常困難。

有些時候,DID患者能做的就是接受自己患有DID的事實,並試著和這些人格共同生活,他們要學習如何更多地掌控自己在人格間的轉換,如何讓多重人格不擾亂自己正常的生活,一種全新而獨特的生活方式。一位患者如此描述:

「現在,時間喪失感不再那麼糟糕了。有時我在事後能記住另一個身份做的事,雖然有些模糊,有點像喝了一夜的酒,但我會多少知道當時發生的事。

雖然我無法阻止他們做出對我有害的事——有時也的確會有一些危險的時刻——但是現在我們是在合作的。我已經學會信任他們。如果有什麼問題,通常他們會在行動前讓我知道。我過去總是試著控制一切,打擊或批評他們,但這隻會他們感覺更糟(HealthyPlace,N.D.)。 」

多重人格障礙雖然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精神障礙,但是另一個方面來說,它和其他精神障礙一樣。我們對精神障礙的更合理的期待,並不應該是根除,而應該是共處——在精神健康領域的英文語境里,我們很少用"cure"這個詞——但我們能夠很好地控制精神障礙,讓其對我們正常學習、生活、工作的影響盡量降到最低。

以上。

(下次再有人與你討論「多重人格」到底是怎麼樣的,不如就把這篇科普分享給ta~)

------

* 大家對回答里提到的相關作品感興趣嗎?可以來評論區催更領取

想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心理問題,請關注KY心理課:【KnowYourself】KnowYourself,宇宙中最酷的泛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跟誰學官網

點擊查看過往高贊回答:

年輕人千萬別碰哪些東西?

有哪些看似很傻,實則聰明的行為?

戀愛中不合適就分手是什麼心態?

為什麼一部分女性不喜歡生孩子?

有哪些細微但是高效有用的習慣?

點擊查看相關微信文章:

他們的身上為什麼會有不止一個靈魂?| 研究:關於多重人格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12.21
嚯,哭出聲了!!怎麼真有人給我投綠帽社去啦!!!!!我恨!!!!!

12.20
我的親娘嘞,這可是我知乎首答啊!你們也太熱情了叭!(傻笑ing咯咯咯咯咯)
首先,這事兒已經過去兩年了,每每想起來都覺得很搞笑,真的,沒有生氣,就是純覺得搞笑。
其次,我只喜歡過這一個女生,真的只是因為喜歡「她」而已,總體上我還是個直女。
最後,這個借口真的又蠢又萌又渣,朋友們笑笑過去就好了,不要亂模仿,會掉智商。
最後的最後,給大家拜個早年!狗年大吉!

原答:我(女)之前和一個女生在一起,後來發現她有女朋友,很懵逼,於是要她說清楚。
震驚的事情發生了……她說她有多重人格,目前三重,一個喜歡我,另一個喜歡那個女生,剩下那個有一個男朋友。
我去你媽的多重人格!啊噠!!!!!

朋友們,學會了么?小天才教你劈腿。(狗頭笑)


小時候經常幻想自己可以得人格分裂,最好分裂出來兩個。一個特別愛學習,學習超好。另一個特別會賺錢,賺錢超多。這樣我就可以做一個混吃等死的主人格了。


DID的主要特點是分離性,就是人格之間的記憶,活動,性格等都是彼此獨立分離而且互不干涉的,一般主人格是根本不知道其他次人格的存在,而且次人格一般是和主人格性格截然相反的,這種情況目前的案例都是出現在童年PTSD患者身上。且現在的醫學水平很難確診和治療DID,國內好像沒聽說誰擅長融合治療。

樓上各位的情況根本不像是DID吧..比較像精神分裂 邊緣性人格障礙或雙向情感障礙...


說一下自己的事吧。

現在只有一個我,大概2年前吧,完全治好了。

加上我一共3個人格。

可能不止。

第一次發現是在小學時候,

我是那種從小到大脾氣都挺好的女孩子,

小學5年級時候吧,在學校莫名其妙打了同學一巴掌,

因為那個同學不小心拿筆戳到我眼睛了,也不是故意的

我覺得沒什麼大事的。

但當時我打了他之後還主動去找老師,並且在放學後跟著我那位同學回家了,把那個同學拿筆戳我的事情告訴了那位同學的父母

那個同學被他爸媽打了一頓,第二天他爸媽還親自帶了好多東西來我家道歉

但我一點也不記得,都是後來聽同學和學校的老師說的。

那件事以後學校老師都說我太成熟了,

才五年級的小孩子啊,太成熟了。

可那不是我。

是她

她是一個比我大10歲的女人,英語很好,

我覺得是美音

我意識到我身體里還有一個人

但我沒有告訴父母

後來一直到六年級期末考時候吧

我的英語考了滿分

身邊的人都說這個孩子是小宇宙爆發了

一到大考考那麼好

可那也不是我

我就像一個作弊被發現的孩子,心裡很慌亂

於是我告訴了父母。

他們沒有在意這件事,覺得我是在開玩笑

然後我上了初中

初一的時候吧

英語老師罰抄課文5遍

我抄了3遍就去睡覺了

第二天進去,很多人甚至都沒抄

但英語老師偏偏把我拎了出來

質問我為什麼不抄

(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我是班裡的好生,而且小升初的時候英語滿分,但是進入初中以後我的英語成績和當初的滿分不同,所以老師心裡有些不順)

然後我用英語和英語老師吵架了

對沒錯

用英語

in English

吵架的內容我不知道

同學都聽不懂 就無法轉告我

後來我被請了家長

我媽就很驚訝,她可能是想:那麼乖的女兒 居然會這樣吧

我媽狠狠的打了我一頓,我哭著說那不是我

她不信

然後一直到那年過年的時候

七大姑八大姨坐在一起吃飯

就說到了這件事

我覺得很委屈

明明不是我做的

我記得那個時候我一個姐姐坐在我的對面

那個姐姐沒比我大幾個月

從小我就不喜歡她,什麼都要和她比一比的那種

她也知道這件事,就一直嘲笑我

我覺得很煩,很煩

吃飯前我好像看了一部什麼電視劇

名字已經不記得了,但我記得裡面掀桌子的一幕

然後我就把桌子掀了

一張八仙桌,上面還放了一個圓桌轉盤,中間是火鍋,旁邊有很多菜

被我掀翻了

親眼看著我把桌子掀翻了

(怎麼說呢,現在我還挺感謝她的,因為到現在我那個姐姐過年過節什麼的都不敢來我家哈哈哈哈哈,每次都是生病了啊或者有事這樣的借口)

之後就是一樣的,我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罵了一頓

我還是哭著說不是我

家裡有幾個叔叔是當醫生的(骨科醫生)

問了我媽媽之前的事

說我可能是得抑鬱症了

然後我媽想想可能是這樣

就帶我去看心理醫生

可是醫生說我沒毛病哈哈哈哈哈哈哈

回來之後我只是偶爾很煩躁,有想砸東西的衝動

有時候腦子裡有另一個女人的聲音,還會做一些我不想做的事

直到有一天,我躲在被子里看小說(大家肯定都有過啊)

裡面的有一個角色人格分裂

我很好奇

就上網搜了搜

搜了之後覺得和自己的情況很像

然後我還很中二的發了條說說

說自己人格分裂啊什麼的

覺得自己很特殊哈哈哈(誰還沒有中二過)

第二天一早我就把這件事告訴給我媽了

我媽很質疑我 覺得我是不想上學

我又哭又鬧, 就為了讓我媽帶我去精神病醫院

向同學們證明我是一個人格分裂患者(補充一下,人格分裂和DID不一樣的)

我媽沒辦法 就帶我去了

誰知道一檢查 真的是個神經病(別笑,我真的就是這樣查出來的)

之後就開始定期去醫院治療

情況一直很好,我和那個女人慢慢的可以交流,有時候我會看見她做的事情

她叫cecelia,脾氣很大哈哈哈,從她出現到消失

砸了我3個iPhone4 (那個時候iPhone4剛出,我半年去同一家店買了3個)

1個piad 一個5s 2個6p

胳膊上有她的紋身(我讓她幫我考英語,她要求我去紋身)

我覺得和她相處的挺好的,還教我英語,吵架也很厲害

就是偶爾要我背鍋

是很有個性的一個人,有很多外國人朋友,現在她的朋友還會聯繫我哈哈哈,但是我和她的朋友很難聊到一起

很晚了,我先睡覺了,下次再說我的第三個人格。

來更新了,上次很多東西沒有寫清楚

先回答一下很多人都問的問題,如何和她交流的

百度雲這個東西大家應該都知道,

2個號,里都是到15年年初我和她所有的視頻,我經常會自己錄視頻然後保存到百度雲里,

一開始她不願意回復我,後來差不多是13年14年左右我發現百度雲里有了她的視頻

然後就開始慢慢的交流。


醒醒,精神病不是動漫和輕小說里那麼美好的東西。


醒來的時候頭很昏沉,但是終於不疼了。
最近偏頭痛發作得越來越頻繁,芬必得已經不管用了,只能吃安眠藥。我轉頭看見床頭柜上藥瓶都沒蓋好,還有三顆撒落在瓶蓋旁,像糖一般甜美,像屎一樣噁心。
起床刷牙,看了一下時間,快6點半了,老婆差不多快回家了,我得出門去買菜。出門前瞄了一眼牆壁上掛著的結婚照,都有點歪了,我端正了一下,看著照片里的兩人,原來我那時那麼愛笑,老婆那時候還挺年輕的,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下吧,鬍渣摩挲著我的手,才兩天沒刮,又這麼長了,長得真快。
出門後直奔超市,買了老婆最喜歡的茄子,再捎帶一些小龍蝦娃娃菜,順了一瓶紅酒,才28,挺便宜的。
收銀台的小妹看著我把旁邊小貨架上的十幾盒杜岡本全部掃下,帶著害羞的笑意掃著碼。
都說錢不是萬能的,那是放屁,買一盒安全套老子就無所不能。出去的時候我能感覺到小妹灼熱的目光,不過我已經習慣了。女人啊。。。
剛認識老婆的時候,是在知乎的一個問題:有沒有你小時候不喜歡吃長大了卻喜歡吃的。老婆回答說茄子。我評論說以及女人。
後來我們就在一起了,生活特幸福,她吃茄子我吃她。之後我的偏頭痛發作就開始頻繁,睡覺的時間太多了,以至於對時間的感覺遲鈍起來,我甚至記不起今年多少歲了。
到家後忙碌了一會兒,麻辣小龍蝦,紅燒茄子,娃娃菜蛋湯,外加超級宇宙無敵蛋炒飯,以及82年的28紅酒。菜剛上桌老婆就回來了,一臉疲態,讓她顯得不再年輕,我幫她接過包和外套,瞥見她頭上甚至有了几絲白髮。她漱洗了下,上桌了,拎起筷子含在嘴裡,思考著先朝哪個下手,甚是可愛。我剝好了蝦仁,給她投食,她張著嘴舌頭伸老長,於是我就親了一下,她呸呸兩聲,白了我一眼,討不討厭!說完把蝦仁奪過去,美美地吃起來。
吃到差不多了,我準備收拾一下,她一隻腳就伸了過來,從腳跟開始往上攀爬,我說別鬧,她不停,我說聽話,她不停,我說你作死是吧?她還不停。我搖了搖頭,拿起塑料袋,噼里啪啦倒出了十幾盒香腸衣在餐桌上,她顯然受到了驚嚇,腿往後縮,可是晚了,我已經抓住了她的腳。
老婆。
什麼?
我買了三隻茄子。
怎麼了?
只吃了兩個。

醒來的時候,天已經亮了。媽在打掃房間,我伸了個懶腰,說媽早上好。媽說起來啦,早餐在桌上,趕緊去刷牙洗臉。我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說媽真好。路過客廳的時候,看見牆上媽和爸的結婚照,不禁感嘆媽那時候好美,爸年輕的時候和我真像!不過照片有些年頭了,有點泛黃。我一邊吃飯一邊樂呵呵的說,媽你當初怎麼會看上我爸啊?可惜他是個短命鬼,我都沒見過他就翹辮子了。你說我咋就沒有漂亮姑娘看上呢?媽愣了愣,說你爸油嘴滑舌,只怪媽那時候太年輕了。你呀,就是不會說話,能騙著哪家姑娘?我想了想,為什麼要騙姑娘呢?沒想明白,抬頭看了看媽,她站在陽台凝視遠方,其實媽現在看上去也挺年輕的,只是可能她想爸了,又顯得有那麼一絲蒼老。
陽光照了進來,我眼睛又開始閃彩色條紋,偏頭痛要發作了,我趕緊跑到床頭櫃,倒了一些安眠藥吃下去,沒拿穩撒了幾顆出來,我也不想收拾了,悶頭倒下去。

玩遊戲的時候隊友罵了我一句,你這點血還想反殺,怕是活在夢裡。我看著黑白的界面,思考什麼是夢什麼是現實,誰能真正分的清嗎?
我昨晚做了一個夢,夢見了我的前女友回來找我,懷著別人的孩子,我哭了,撕心裂肺,大聲地嚎,嚎得無聲。我曾經捨不得碰的女孩,怎麼會被別人如此玩弄,我不甘心。可我一點責怪的意思都沒有,我不知道自己在嚎誰,或許我只是想發泄。醒來的時候枕頭都濕了,我還沉浸在夢境中,心裡莫名地悲傷,拿煙時摸到了一些東西,抓起來一看是藥丸,我轉過頭,瞥見了瓶子,原來是安眠藥,什麼時候買的?我忘記了,睡傻了。我把葯裝好扔進抽屜里,就過來打遊戲了。想著昨晚的夢境入神了,煙把手指給燙了,我一哆嗦,把茶杯給打翻到地上,碎了。傭人趕緊過來清掃,問我有沒有傷著,我看著她忙碌的身影,感覺有點陌生。
你是?
我叫曼玉,是葉先生讓我來照顧你的。
曼玉挺漂亮的,只是不太年輕,他出去以後,我在地上還撿起了一根白頭髮,讓我想起了夢中的前女友,她來找我時穿著白裙子,可我忘了她的臉,她是什麼樣子?我竟然忘了。
我是在做夢嗎?我那麼愛她,怎麼會忘了她。想著想著,頭又開始疼,我從抽屜拿出芬必得吃了兩顆,趴在了電腦桌上。

今天醒來後感覺有些不尋常,腦子裡有很多聲音,斷斷續續的,聽不清楚。老婆還沒下班,我跑到陽台,已經是傍晚了,忽然感覺眉心有點痛,有人在盯著我!
我假裝活動活動筋骨扭著脖子瞄了一圈,沒發現異樣。回過頭,看見客廳我和老婆的結婚照,原來是我自己在看著自己。我盯著照片上自己的眼睛,有一瞬間看到了紅光一閃,不對勁!我用手摸了上去,不平整,刷地把相框扯下,一個攝像頭出現了,誰會在這裝攝像頭,都看見了什麼!
我有點暴躁,還有點臉紅。
從客廳一路探查到洗手間,家裡全是攝像頭。這事情有點大,腦中的聲音越來越清晰:葉將軍,這是您的監測分析報告。葉將軍,昊星運行的速度正在加快,預測撞擊時間只剩15天。良辰,我已經有了。。。
我聽得毫無頭緒,門開了,老婆回來了。看著桌上的一堆攝像頭,她並不吃驚,只是有點疲憊,我起身走過去,把她抱起來,扔在了床上,頭趴在她胸口說,
老婆我慢慢吃,你慢慢說。
老婆給我講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故事。
一年前人類檢測到一顆未知的星球向地球逼進,人類將其命名為昊星。參照以往的處理經驗,引導撞擊爆破都對其無效,就在人類束手無策的時候,我帶著自己的研究理論出現了,即通過對人格的分裂與聚合,將大腦開發至90%,以巨大的衍生能量引導或者摧毀昊星。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人類將最後的希望寄託於我,我自己作為試驗體進行人格開發。到現在,已經擁有了七十幾個人格。
我喝了口水,褪去了一絲咸澀味,看著老婆發紅的脖子,問我的主人格怎麼出來。
老婆喘息著,閉著眼睛繼續講故事。
我的人格分裂到10個以後,大腦就開始出現副作用,經常犯偏頭痛,睡覺的時間越來越長。到20個,每個人格都是獨立的意識,她被迫扮演女友,老師,女僕,上司,小姐等不重複眾多角色。到30個,人格開始出現邊分裂邊融合行為,她扮演的角色開始出現重合,最多的就是老婆這一形象。
我驚愕地抬起頭,看著她,你不是我老婆?
她把我的頭按下去,我是你老婆,我同你第3個人格領了證。
我大鬆一口氣,問我是第幾個人格。
她說你是最後一個,葉良辰72號。
我問那怎麼讓我融入到主人格中?
她翻過身騎了上來,不必了,是所有的人格都會融入你,你將擁有所有的記憶。
所以到底要怎樣做?
她扯開了我的皮帶,
這樣。


我最終拯救了地球,被發射到太空後我阻攔下了昊星。
其實昊星並不是一顆星球,而是遙遠的星系外一個超進化的智慧生物,我們進行了友好談話,並制定了共同開發宇宙的友好協定,最後以我撒尿他提褲子結束了本次會談。
他走的時候說這裡我年輕時曾經來過,把天弄出了一個洞,一個叫女媧的接待的我。

生活回復了正常,我的人格仍然在不斷地分裂與融合,老婆說她很幸福,一天換一個老公。我說我也挺幸福,經常和你初遇。

有時候我還會同自己的人格在知乎上對話,一個人格提問題,一些人格回答,若干人格評論點贊,除了我這個主人格,他們甚至都意識不到我們其實是同一個人,還會在評論區里罵我扯蛋,繼續編。
哈哈,挺有意思的。
本來還想多說點,但是精神病院的那群白大褂已經在翹我家門了,我估計我寫不


請諸位多重人格患者曬出精神科確診證明。

某些答主在神經科檢查出了多重人格,恕我直言:****。

某些答主臆想自己是精分患者,並且想當然認為精分患者有主人格,恕我直言:****。

曾經的中二少年以抑鬱症自居,隨著抑鬱症相關知識的普及,大家都知道了抑鬱症是怎麼一回事兒,一眼就可以看穿「偽抑鬱者」。而今多重人格火了,戲精們想:這個酷。於是想當然的表演出自己喜怒無常,情緒無序的狀態,宣告我是多重人格,實際是一點兒譜都沒摸著。

在今天,什麼都追求與眾不同,我很特殊,可請你們積一點兒德,不要拿精神疾病來給自己扣帽子作標榜,好嗎?曾經的偽強迫症者,偽精神分裂者,偽躁鬱者,偽多重人格患者們。

多重人格確診率請隨手查一查,看一看這個病確診率低到什麼程度。年薪百萬,985.211遍地的知乎社區怎麼可能一下就冒出這麼多患者。假設你們都是真的吧。請問治療呢,心理諮詢,藥物治療,精神科多久複查?

諸位自診的病人,我希望你們不要以為精神疾病很酷,很標新立異,請你們少拿精神疾病作消遣,國內對待精神疾病患者的看法是偏頗大於科學的,而你們這樣胡搞,真的沒有加重偏頗嗎?

利益相關,為我自己發聲,證明如圖。

——
被舉報更新。

根據知乎管理員的建議,對答案作一些修改。

第一,我在回答中使用了「你是智障」四個字,這的確不符合辯論和反駁的基本要求,涉嫌人身攻擊。已用*代替。

第二,辯論和反駁要有理有據,就事論事,本人行文有涉嫌賣身份博同情之嫌疑。
以上兩點本人誠懇接受並作修改。

如下:

①我為什麼不相信諸位「患者」。
多重人格,即解離性身份障礙屬於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必須且只能由專業人士——包括但不限於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診斷,否則任何自診自訴皆不可信。由此,在沒有任何證明的情況下,我不相信任何哪位患者是真的,頂多相信諸位患者是性格問題。比如在諸位患者自訴里,明顯可以看出是情緒控制不當,非病態。

②我為什麼反駁諸位「患者」。
即使多重人格患者數量稀少,但仍然是有的。這些「獨特」的人與精神分裂者、抑鬱者等常見精神疾病患者相較而言,被更錯誤的對待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曾經我們錯誤對待抑鬱者,認為他們是「無病呻吟」「吃多了撐的」,而今我們都知道,我們錯了。但我們沒有認識到錯誤的根本,我們只是知道我們曾經對待抑鬱者錯了,根本在於,我們對我們不了解的一切的妄談都是錯誤的。這種錯誤是對真正經歷者的傷害以及對不知情者的錯誤引導。
故而諸位偽患者,信息流動高度發達的今天,你的一舉一動很可能正在對真正的患者產生不利的影響。

③我認為諸位「患者」詐病的原因。
諸位偽患者,請捫心自問為何要裝多重人格?可能諸位觀看了相關的書籍影視,於是為了酷而裝。如果是此,希望諸位閱讀相關知識,看看到底酷不酷。還有一種我覺得,就是為了「博取眼球,收穫關注」,人嘛都想站在聚光燈下。我前不久想到一句話,「所謂博愛,即獲得人們的關注。」如若此,我希望尚存有一絲自省精神的「真正的人」,拷問自己用如此不當的方式獲得關注是否符合「真正的人」所應當做的行為。

關於自己想多說一些的話。

由於我本人就是一名病人,比較關注人們對於精神病人的態度和看法,而這道題里,充滿了偏見,甚至有人引以為傲。為了精神病人這個群體,更是為了我自己,所以我站出來。沒有一個艾滋病人會為自己特殊驕傲,也沒有一個精神病人為自己自豪。
而看客們,抱著獵奇的心理對此欣賞,僅我個人並不覺得正確,這可能會誤導相當一部分沒有相關知識的人群,從而一傳十十傳百,形成了巨大的謬誤和偏見。僅我而言,我不為我自己是精神病人有任何愉悅感。
如果說仇視敵對精神病人是曾經的錯誤,那麼對精神病人欣賞和好奇就是今天的錯誤。


來吧,講故事時間。

比利·密里根 (簡稱「比利」),於1977年因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犯下三宗強姦罪被警方逮捕。 此前,比利已經因為多次持械搶劫被捕入獄。 在審訊過程中,比利被診斷為罕見的多重人格分裂患者,他亦因此被判無罪,案件受到高度關注。 1981年 ,作家丹尼爾·凱斯創作的紀實傳記《 24個比利 》出版,該書記錄了比利從童年到被捕後的詳細精神狀態和他的人格之間的交流和矛盾。 1981年 ,作家丹尼爾·凱斯創作的紀實傳記《 24個比利 》出版,該書記錄了比利從童年到被捕後的詳細精神狀態和他的人格之間的交流和矛盾。
童年
比利的媽媽多洛西( 英文 : Dorothy )在俄亥俄州的一個農場長大,成年後跟他的丈夫迪克居住。他們離婚之後,多洛西遷至邁阿密 ,並以歌唱為生。 在那裡,他和一個叫約翰尼的已婚猶太喜劇演員同居。   
多洛西和約翰尼共有三個孩子。 在1953年10月有了他們的大兒子,吉米。 1955年2月,二兒子威廉,也就是比利,出世。 多洛西和約翰尼還有一個女兒凱西,她在1956年12月出世。   
1959年 11月17日 ,約翰尼自殺身亡。此前,他因賭博欠債,而且經常酗酒,也曾經有過自殺行為。   
之後多洛西帶著孩子們離開了邁阿密,回到俄亥俄州,她與前夫迪克重婚,這段婚姻維持了1年的時間。 1962年,多洛西遇見了查米·密里根( 英文 : Chalmer Milligan ),查米有兩個女兒,其中一個與比利同齡。多洛西與查米於1963年 10月27日在俄亥俄結婚。  
比利指責查米長期虐待他,包括強暴,並導致他的多重人格分裂症惡化(在此前比利已有多重人格分裂傾向,他的第一個分裂出來的人格小女孩「克麗絲汀」在3歲時便出現)
犯罪及被捕
1975年 ,比利因持械搶劫在俄亥俄州的黎巴嫩監獄服刑。 比利於1977年初假釋出獄,但是同年10月,他因涉嫌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強姦並搶劫了三個婦女而被捕,警方在受害人的車上找到了他的指紋 ,並且其中一名受害者在警局當場指認出強姦她的就是比利。   
比利作案時帶有槍支,而警方在比利的住處搜出槍支,加上比利又是個假釋犯人,檢方決定起訴他犯有「三項搶劫罪,三項綁架罪,四項強姦罪」。   
在對比利進行辯護的過程中,比利接受了一個由Willis C. Driscoll博士制定的心理測試評估,這份評估結果認為比利患有精神分裂症 。 之後比利又接受了Dorothy Turner,一個來自俄亥俄州哥倫布市西南健康中心的精神病專家,對他進行進一步的心理評估,這次的評估結果顯示比利患有多重人格疾患。 在後來的法庭辯護中,辯護律師以「犯罪時比利神志不清,不能控制自己」為辯護理由為比利辯護,並傳召了四個精神病醫生,一個心理學家上庭為比利作證。 法庭最終接納了這個辯護,裁定比利無罪,但是必須接受強制精神疾病治療。
治療
比利後來被輾轉送到了一系列州立精神病院接受治療,但後來比利表示他在這些醫院接受的治療十分有限。 在治療的開始,醫生髮現了比利的10個人格。 在後續治療中,一名叫郭大衛(David Caul)的精神病醫生髮現了另外的14個人格。
康復釋放後
經過漫長的治療過後,比利在1988年被釋放。   
1996年,比利發表聲明,表示自己正在加利福尼亞州居住,並擁有一家小電影公司。 他稱自己仍然被多重人格疾患所困擾。 比利表示希望把自己的經歷拍成一部電影。   
2007年,俄亥俄州報紙《哥倫布快報》嘗試聯繫比利,但是他的妹妹凱西拒絕透露任何關於比利的聯繫方式,理由是《哥倫布快報》當年試圖掩蓋真相,誤導民眾,讓比利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擁有24個人格的人   
威廉"密里根〈簡稱比利〉是美國史上第一個犯下重罪,卻無罪的嫌犯,因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所謂的多重人格,就好像在你體內還有別的靈魂,而比利他的體內有24個不同的人格,你能想像,當你置身在某個地方,閉上眼醒來之後,卻又身處在另一個地方,連時間也失落不見了,但事實上這段時間你是醒著,只是有其它人格取代了你,做了〝他〞自己想要做的事。   
無論是哪個比利,他們也能畫得一手好畫,試想想,當你看見一個人(比利)拿著畫筆繪畫,原來竟是由兩個內在不同人格合繪油畫,怎會不心寒?

比利的24個人格   

1. 威廉"密里根〈比利〉─26歲,最初的人格   
2. 阿瑟 ─22歲,英國人,戴眼鏡,第一位發現有其它人格存在的人   
3. 里根 ─22歲,南斯拉夫人,體重201磅,虎背熊腰,黑髮,八字鬍,色盲,他負責保護其它人格,當危險出現,他會出來解決。   
4. 亞倫 ─18歲,體重165磅,會打小鼓,是人格中,唯一的右撇子以及唯一會吸煙的人格。多半由他負責和別人交談。   
5. 湯姆 ─16歲,有一頭亂遭遭的金髮,是一位電子專家,會吹薩克斯風。和亞倫的人格很接近。 6. 丹尼 ─14歲,容易受到驚嚇,害怕陌生人,尤其是男人,身材矮小。   
7. 戴維 -8歲,充滿痛苦的人格,由他來承受其它人格的痛苦。   
8. 克麗絲汀 ─3歲,聰明的英國小女孩。   
9. 克里斯朵夫 ─13歲,克麗絲汀的哥哥,會吹口琴。   
10. 阿達娜 ─19歲,一個女孩,負責幫忙作家事,會寫詩,是個同性戀者。   

【接下來的人格,都帶有反社會情節,因此被阿瑟判為〝惹人厭的人格〞,被阿瑟抑制,不讓他們出現。】   
11.菲利普 ─20歲,紐約人,言語粗暴。   
12. 凱文 ─20歲,曾參與搶案。   
13. 華特 ─22歲,澳洲人,性情古怪,自以為是狩獵專家。   
14. 愛浦方 ─19歲,女流氓,一直再計劃如何報複比利的繼父,被其它人格認為她是瘋子.   
15. 賽繆斯 ─18歲,猶太人,唯一相信神的人格。   
16. 馬克 ─16歲,工作狂,若無其它人格命令,就甚麼事也不會做。   
17. 史蒂夫 ─21歲,經常騙人,是唯一不接受多重人格的診斷結果,自己才是真的人格,其它人格都是他創造的。   
18. 李 ─20歲,喜劇演員,愛捉弄別人,讓其它人格困擾。   
19. 傑森 ─13歲,歇斯底里,暴躁。   
20. 羅勃 ─17歲,夢想家,喜歡幻想。   
21. 蕭恩 ─4歲,天生的聾子,反應遲鈍。    
22. 馬丁 ─19歲,紐約客,勢利鬼。  
23. 提摩西─15歲,在花店工作,卻愈上同性戀老闆,因此害怕,退回到自己的世界。   
24. 老師 ─26歲,23個自我人格的融合體,並教導其它人格知識。

看到這個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這個「故事」。

後有人寫成了傳記《24個比利》一書,而且據傳 小李子將出演一部名叫《擁擠的房間》的電影,就是改編自《24個比利》。

多重人格一般不會意識到自己有多個人格,因為他們不會「共同存在」。

不過也會出現像「比利」這樣的特例。

精神病和神經病是兩個概念,請同學們拿本本記好。~


昨天看完《致命ID》,突然意識到跟我們宿舍那個女生完全一樣,之前她也跟我說過她是多重人格,不過從昨天開始我突然對這個好感興趣,所以查了知乎,又看到了24重人格的billy,跟她也有很多共同點,現在決定寫一下她的事情。

她至少有七重人格,每個人格都有名字,有不同的性格,我現在只能記得四個人格的名字,其他的不太記得了,她之前跟我介紹過每個人格的情況,但當時以為是說著玩也沒上心,為了避免她看到,所以就不提這些名字,用字母代替吧。

A是她現實生活中的名字,也是她其中一個人格的名字,應該是她的本體吧,性格比較高冷,不理會其他人,我剛進宿舍時,跟她打招呼,她就沒理我,一句話也不說不回應,那時應該就是A。

B的人格比較理智,可以非常冷靜的分析問題,做事不急不慌,很淡定,貌似是其他人格中最受歡迎的人格,可以掌控全場,說服其他人格。

C的人格比較愛社交,跟所有人都嘻嘻哈哈打成一片,性格開朗活潑,永遠都笑眯眯,是我最喜歡的人格,因為只有這個人格跟我們說話時讓我覺得她很喜歡我們。

D的人格我沒怎麼見過,但她說這個人格非常愛吃,會不停地吃,也很少出現。

其他三個人格我忘記名字了,所以人格特徵也想不太起來了。

當時剛開學,其他三個舍友跟她說話,她都不理我們,自己做事情,我們三個自我介紹互相認識,她也不說話,尤其是剛開始我跟她打招呼,結果她看我一眼一句話沒說,那會是A。我們三個覺得挺尷尬,結果晚上回來,她突然開始好能說呀,跑到我們面前主動自我介紹,然後問我們好多問題,嘻嘻哈哈,跟我們好熱情。我當時說,那會跟你打招呼你都沒跟我們說話,她笑了笑說,是嗎,我都不記得。

那會她可能還跟我們不熟,也沒說多重人格的事情,過了幾個月後(這段時間她也是時而高冷,時而活潑好談),她跟我們說,她有好多人格,然後給我們介紹了,當時以為她逗我們玩。但後來的事情越來越證明她說的是真的。

先發到這裡,工作一會,待會接著寫
———————————————————————————————————————————
回來鳥。。
有次,我們跟她說了下作業的事情,她當時都跟我們聊了很多,然後說晚上給我們之類的,等到了晚上,我們再跟她說的時候,她說,什麼作業。她完全不記得這個事情,我們說,下午咱還討論了半天呢,她淡定地說,可能那個不是我吧。。不是我。。不是我。。。。。

第一個學期她跟我們特別熱情,雖然偶爾不理人,但基本上隔兩天就會跟我們很開心地聊天,玩呀什麼的。但第二個學期,也就是過了一個假期,再來的時候,她一句話都不跟我們說了,完全不理人,是完全不理,我當時跟其他舍友還說,應該這兩天是A,過幾天就說話了,結果整整一個學期都沒有跟我們說話,只是很偶爾才說兩句,而且我們跟她說話,她也一下子都不理會。

人格之間可以對話嗎?可以,我見過她兩個人格在說話,有天晚上,我在玩電腦,宿舍就我跟她兩個人,她突然聲音粗粗地說了一句「我想吃樓下的雞排飯,好想吃好想吃」,然後一個很冷靜很冷靜的聲音說「不行,今天你都吃了多少東西了」,然後又是之前的聲音「但我真得好想吃呀,我現在特別饞,饞的不行」語氣里滿是撒嬌,然後那個聲音生氣了「說了不行就不行,不要讓我再說第二遍,再這麼吃我真生氣了」,然後那個聲音弱弱地說了一句「好吧」。之後她就繼續玩遊戲了。當時我的表情。。。|||||||||||||||||||||||||

雖然她在別人眼中怪怪的,但其實我還真有點喜歡她,因為她很漂亮而且智商超級高,在我們專業是非常強的,不是指成績好,是能力強。她在很多牛逼的公司都待過,來到我們學校,各種難倒我們的專業考試輕而易舉就過,上課基本睡覺,但老師一叫她起來回答問題,她都能準確回答出來。超級佩服。

而且她也很會畫畫,想到billy milligan會畫畫,還有前段時間很火的那個多重人格畫家,覺得他們共同點真的很多。


臨床意義上的解離性人格障礙(DID)是極其極其罕見的,以至於學界對於這種狀態是否真實存在還有爭議。

前面有人提到創傷經驗,有一種理論是說DID實際上是嚴重的創傷加上易催眠的特質。

舉個例子,比如某個女孩長期受到繼父的性侵。她非常痛苦,強烈渴望有一個強有力的人物出來保護她。

因為在現實中找不到這樣的人物,她就只好想像出一個人物,從想像中獲得安慰。

如果她是一個對催眠敏感的人,她就有可能對自己催眠,完全把自己當成那個強有力的人(比如說四十歲的退伍特種兵John),在需要的時候,她就會切換出John來保護自己,同時逃避那個弱小的受傷的自己。

關於智商,沒見過相關研究,不過我猜想智商至少得是平均水平吧,又得編人設,又得能想像,還得能記得住。沒有一定的認知能力玩不轉吧。

像解離性人格障礙(DID)這種標籤,好像很酷很有趣,超有個性的樣子。其實是非常嚴重、並且污名化的診斷。 專業機構之所以會極其慎重,是因為一旦給某人貼了這樣的標籤,就意味著向全社會宣告他/她是一個真正的「怪物」。人們會一擁而上來圍觀怪物,會希望了解他的病情,還會很同情他,但誰會願意領一個怪物回家,睡在自己枕邊呢?

說起來把自己認知為別人的現象在一般人身上也會有啊,比如中二病,特別迷超級英雄,有時候就會站在虛擬角色來思考,實際上是渴望分得這個角色身上的某種特質(美貌,智慧,力量等等)。但是這種動力比起嚴重創傷的個人來說會弱很多,所以形式也沒有那麼極端。所謂的病態心理,大多是正常的人類經驗因為某些原因走到了極端。

樓上很多人說的自己在人前人後表裡不一「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屬於不同社會角色之間的切換,跟DID是不一樣的。


謝謝大家的贊,有的同學沒看懂哇,我是看了下面這位答主的回答有感而發,不必向我要支付寶號了,點波關注就好。

(真的看不出來我是在諷刺那個答案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58764/answer/277696237

-------------------笑出豬叫的分界線------------------------

我下面說的都是真話,請大家相信我。

我是一個多重人格患者,我在四五歲時發現我好像有另外一個人格,當時我在被一條狗追著咬,我媽離我又比較遠,我嚇壞了,然後突然發現自己身體不受控制的停了下來,然後怒喝了幾聲,那條狗居然夾著尾巴跑了。

後來我媽跟我說,她覺得我那一刻身上帶著一絲貴氣,好像看到了一條龍!

奇怪的是我的另外一個人格好像不會說漢語,我的語文課一直都是他上聽的,他經過好長時間才學會怎麼跟我交流。但是他歷史特別厲害,各種古書手到擒來,只是剛開始不懂漢語。

上大學後,有一次上歷史課,他居然強行奪走身體控制權,跟老師就秦朝的一些問題吵了起來,爭吵之中好像還摻雜了一些古時說話的方法!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終於前幾天,他跟我說,他可以信任我了,他告訴我他的名字是嬴政,他還記得當時他秘藏的珠寶,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他歷史那麼厲害。

現在我們兩個在籌集去找寶藏的路費,如果你看到了這裡,請助我一臂之力!只需要368元,滴水之恩日後定湧泉相報!我不知道什麼steam,也不知道G胖是誰,請相信我!謝謝!!!

此處應@ 高票某幾位匿名


其實在這樣的問題下科普sp有點答不對題了,did我沒有遇過,sp確實見過很多。你隨便找個精神病院,裡面的病號有7.8成都是sp,這不是隨口說的,是我親身見識的。sp是一種感知覺(視,觸,嗅,聽)障礙和思維障礙的綜合病。下診斷的應該是有相關專業資格的醫師,而不是自我幻想。部分知友,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評價,從早期的抑鬱症,到AS,再到今天的DID。是不是不患個冷門的疾病,你都不會做人了。這種情況,書上有講,叫做表演型人格障礙,我喜歡叫它做作型人格障礙。上面部分的匿名的用戶,從字裡行間,我都覺得是表演型人格障礙。去看醫生吧。DID我查閱了比較多的資料,目前DSM5是沒有這個診斷的,反而DSM4裡面有這個5軸診斷標準,而且相對是讓人覺得滿意的。感興趣的可以去翻找一下,我就不搬運了。最後,希望有病的,或者覺得自己有這方面疾病的,早日就醫,對你,你身邊的人都好。

希望大家能夠認識到精神分裂症(sp)或者sap和did是完全不同的疾患。
很多說聽到其他人的聲音,或者聽到內在聲音的,大多都是言語性幻聽或者是思維鳴響。
而且不管是sp或者did都是很困擾患者及家屬的。而不是用來滿足好奇者的中二幻想。


外表佛儒雙修
內心道法自然


說多重人格聰明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從經驗觀察來看,確實有一些多重人格障礙患者智力蠻高。

多重人格並不像有些電影里描述的那麼玄幻,現在普遍認為它是由心理創傷所引發的心理疾病(或者精神疾病),甚至可以理解為是患者以極端的方式在惡劣的人際環境中求生的一種適應策略。

多重人格的主人格通常都是怯懦、自卑和渺小的,由於自我認知實在太低,與實際表現出來的能力存在極大的不同,一些人會解釋為「那個優秀的自己其實是自己偽裝出來讓別人開心的」,如果這種自我認知一直無法整合,那麼就有可能產生人格分裂。(人格障礙必須18歲以後才可以確診)

多重人格障礙容易與抑鬱症混淆,因為其主人格與抑鬱症患者表現出來的癥狀非常相似,比如情緒低落、情感淡漠、易激惹、意志力下降、活動與社交能力下降等。但多重人格障礙患者在採用強大人格應對環境時,又會表現出超強戰鬥力,這又與抑鬱症的持續低落不一致,與雙相障礙中的躁狂發作那種戰鬥力虛高但明顯不靠譜的感覺也不一樣,躁狂更像是醉酒狀態的「酒壯人膽」,而多重人格障礙的戰鬥力往往是真實可靠的,對工作確實有幫助的。

所以題主所了解的「多重人格很聰明」,從概率和經驗上來看確實可能是真的(再次強調,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畢竟要「偽裝」出強大人格來應付環境也確實需要極高的智商。

曾經在和別人交流工作案例時聽到過一個多重人格障礙的案例,這個患者對自我的掩飾非常明顯,所有透露給心理醫生的東西都可能是偽裝過的,當談話觸及到其真實自我時,他甚至會通過自殘來逼迫自己住嘴。

這個患者智力在130以上,換句話說他比98%以上的同齡人都聰明,但無論他怎麼努力都無法滿足母親對自己的要求,只要學習和生活上稍微出一點問題,換來的就是母親嚴厲的懲罰。而且他的人生道路基本上已經完全被母親規劃的「完美無瑕」,根本沒有自己選擇的餘地。他無法掙脫母親的控制,又達不到母親的期待,同時又能感覺到母親對自己付出的巨大心血,覺得這麼糟糕的自己不配得到母親這麼巨大的付出。在長期的自我貶低之後,他逐漸形成了一種認知:真實的我是糟糕的,是配不上母親的愛的,那些我已經取得的成績是我體內一個大哥哥做的,那可能是我的孿生兄弟,只是我侵佔了他的肉體,我只是一個多餘的廢物而已。

這個患者的母親是一個非常強勢的女性,所有事情都要求有絕對的掌控感,與之交流時那種壓迫感甚至會讓心理醫生都感到有些緊張,因為那種「我認為怎樣就一定要這樣做」的姿態很有可能會造成她因為一些誤解和不認可而取消對孩子的心理治療,這會讓問題變得更加棘手。

母親長期的嚴厲要求和精神忽視,是一種持久的情感虐待,患者整個童年和青春期都在這種壓力下。因為無法滿足母親的期待,得不到正反饋,幼小的孩子完全失去了安全感和自我認同感,他認為自己只是寄生在那個真正優秀的哥哥體內,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對自己如何取得好成績的過程一無所知(順行性失憶,在嚴重的精神創傷中很常見),但當切換到其他人格後,那些過程又可以清楚地回憶。

因為主人格的長期消沉,這個患者一開始就被診斷為抑鬱症,但治療很長時間毫無效果,所以最終才發現了多重人格障礙。

所以,認為多重人格很浪漫,甚至可以幫自己毫不費力地工作的人可以死心了。多重人格是建立在自我的極大痛苦和自我分裂的基礎上的,當強勢人格在幫助自己解決工作壓力時,真實自我會承受更大的痛苦,道德審判的烈火會不斷灼燒他們的靈魂,讓他們躲在靈魂深處瑟瑟發抖卻又無處可逃。強勢人格越優秀,自我渺小感帶來的壓力反而會越強烈,就像上面說的那個患者不斷在重複的一句話一樣:「我這麼糟糕,為什麼要佔著別人的位置?要不是為了還清我欠媽媽的債,我早就死了。」

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現在還有人覺得這很浪漫嗎?


得了類似的病其實不用怕,初三下學期作業一多就給你治好了。


推薦閱讀:

<幸福課>里提到的24人格力量測試題有誰知道,可以提供相關信息嗎?
九型人格四號應該怎樣和自己的情緒相處?
什麼樣的人最不容易被欺騙?
人一定要「融入」社會群體和社會文化中嗎?
心理學上對人格的劃分有多少種表述?

TAG:心理學 | 人格 | 多重人格 | 人格障礙 | 精神病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