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詩詞用字的熟悉與生僻,還有詩詞話語權的問題?

前幾天有一位知友在知乎上求評詩(鏈接見問題末尾),引起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爭論。因為那位童鞋在詩詞里用了「鸂鶒」「鵷雛」二字。爭論主要有以下三點:

1.有的知友認為這是生僻字,有的則認為是詩詞常用字。那麼判斷標準在哪裡呢?到底算不算生僻字?

2.有的知友認為寫詩不能用生僻字,有的知友認為可以。那麼生僻字與一首詩詞水平的關係是什麼樣的呢?

3.有的知友認為閱讀詩詞不夠不能評(或者說評不好)詩,有的知友認為評詩和閱讀量沒什麼關係,每個人都有評價詩詞的權利。那麼評價詩詞是否需要閱讀量為基礎呢?如果是,這個基礎線在哪?如果否,那麼評價詩詞還有其它要求嗎?

由於我自己也初學詩詞,對這些問題沒有什麼把握。想聽聽知乎上對詩詞有比較深入了解的人的看法,望不吝賜教。小的先行謝過。

附上前面說的那個問題的鏈接:

各位大神如何客觀點評這幾首詩?


第一個問題,詩詞常用字和生僻字屬於兩個不同的評價系統,詩詞常用的字未必不生僻,題主問題里問的四個字,都算詩詞常用字,其中三個(除了「雛」以外)都在一定程度上屬於生僻字,這不矛盾。生僻字是就日常使用來說的,不是就某一專業領域來說的。背過元素周期表的同學都知道,那上面的化學常用字有多少是生僻字。

第二個問題,生僻字與詩詞水平沒有必然關係,詩詞水平只取決於字是怎麼組合起來的。

第三個問題,評價詩詞和評價任何問題的基礎要求都一樣,要求言之有據,心平氣和,這是討論問題的基礎線,閱讀量和閱讀深度決定的是評價水平,也就是眼光的高度和深度,如果要做好詩詞評價,我覺得需要三個方面的支撐會比較好:首先是閱讀廣度,也就是量,要見過各種好的,見過各種差的,還要見過各種風格和文體,這樣才能夠有較好的參照對象。其次是閱讀深度,不僅簡單的讀過作品,也深入閱讀過一定量的詩論,比較過不同的詩詞審美理論和創作理論,能夠有綜合的審美角度,評價標準相對豐富。最後,最好還要有一定的實際創作經驗,不是說要寫作過多麼優秀的詩詞,而是對於聲律和創作技巧有基本的掌握,體驗過一些創作的甘苦,對於創作的門檻有親身體會,可以更好地領會作品的創作思路和情感內蘊。這樣三個方面結合起來,作出的詩詞評價就會比較不那麼空虛單薄,也不會太過偏頗。


第三個問題,這裡有個現成的例子http://www.zhihu.com/question/67425766
如果對文字有敏感度,不難看出有好幾位答主寫的是諷刺詩,很尖酸。但是題主沒有看懂,還留言說很好。
在此不討論那個問題的是非,只是想說這個例子說明了評價詩詞是有一定門檻的,不可認為自己看不懂的就沒有價值,它有一套邏輯,可以被很多人理解。
正好看到一個抽象畫的回答,和詩詞有相似的地方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40675/answer/247671259

第一第二個問題,其實那些答主反對的是評價一首詩以「有沒有生僻字」為絕對標準,不看內容。生僻字不是一個具備絕對意義的評判標準,對成熟作者而言只反映了他有多強的意願去篩選讀者。

題主說想學習理論指導創作,如果做到了,也可能走到另一個極端,創作者的立場不純然是文學史學者的立場。創造性活動包含對以往體系的反叛,是以歷代的審美觀念都有差異,對過去的道路一無所知的孩童不能走出自己的路,觀念太嚴格卻又妨礙創造。對一種理論堅信不疑,容易寫出匠氣。


我倒是想看看你乎大神噴噴詩經楚辭用生僻字不說人話的。


謝邀。

詩詞不是不能用生僻字,而是不能用生造字。

是否生造字的標準,我導教我們的時候是說,《辭海》能不能查到。

現在大家不一定那麼信《辭海》了,但是意思可以領會。

所以用鸂鶒鵷鶵沒問題,而且這在詩賦里算常用字。

能否用生僻字,還與文體有關。賦用生僻字就沒問題,詞就不宜用生僻字。

詩詞當然誰都可以來評兩句,但是聽誰的,還得聽專業人士的。


只提一本書:佩文韻府


謝邀,那個問題是前幾天熱議的話題,我也回答過。事過境遷談談看法應該不太要緊。那個作者實際上不太會寫詩,他雖然能明白很多字詞的詞義,但是拼不好,在位序安排上比較薄弱,同時他的詩本身境界有限,比如錢王的那一首,本來選題挺好的,但寫得落俗套。

那麼就題主的問題來看,詩詞誰有資格去評價是沒有什麼定論的,這個取決於你相信誰,以及你寫作的目的是什麼。拿我自己來說,我接觸的詩人很少,比較相信的是李政博士和張一南博士,目前除以上兩人所說之外,其他人我都一律當放屁。科班出身真的很不一樣,記得以前認識的一個台灣讀中文博士的女孩子,我知道的她基本上都懂,還是很佩服的。

這個問題和我們醫生挺接近的,什麼人才能看病,其實大學畢業就能看病,而我現在phd畢業只是內科能對付著上,自己的專業沒太大問題,我可能在某幾個病種上經驗比很多老主任豐富,但你真的能相信我,把生命託付給我嗎?如果說你不信任醫生的診斷,他水平再高也沒用,你信任他,他水平再低,開的葯你吃下去也覺得有效。

如此說來似乎有點喪氣,好像詩詞評論就沒有標準了,實際上相信有標準和相信沒標準本來就是一個比較大的分歧。作為初學者來說,我希望能夠多讀一點書,掌握思維方法,不要去看網上那些亂吹的,學習一個成體系的評價方法,然後去和作品印證。我不知道題主提問的本來想法是什麼,但我覺得多讀書總不會錯。


首先態度問題。評價的基礎是讀懂,讀都讀不懂評個毛線。除了一類人,自己本身甭提讀不讀的懂了,古詩詞都沒讀多少,還硬寫一堆狗屁不通的來求評價,被罵了說人水平不夠,咋不上天呢。自己犯懶癌,不認識生僻字,怪別人咯?
第二,凡是讀者都可作評,然而不是每個讀過作品的都是好讀者,況且不同讀者之間喜惡不一。總得來說,讀的越多的讀者,得到的見解一般也越多,讀的越多越懂的讀者,得到的見解越廣泛越深入。所以同樣適用於詩詞評價。
第三,傳統而言,古詩詞是建立在四書五經的文化道德下的,載道和化人是其最終目的,按理來說應該以這個為最高評價,不過我跟幾位玩現代詩的小哥聊過這個問題,過於追求載道或化人,容易走教條主義,死板而不靈活,通俗的也常有奇語。所以說,讀的越多,學的越多,只會越來越清晰。
第三,歸根是願不願下苦工夫去學習的問題。


樓上地瓜說得對,但是其實很大程度上在於現代人的浮躁,你看他們就不會去罵屈原寫的看不懂,因為屈原他們都聽說過,知道屈原很厲害,就會去了解去研究(不談了解多少研究多少的問題,但是起碼是願意看的),不過如果是某個現代人(純粹舉個例子而已,不是指那個發詩題主,同志們別瞎想)用什麼生僻的東西在裡面,而且這人名聲不大(至少那些評論者沒聽說過),就算寫的再好,那麼一股腦的髮網上,肯定要被罵一頓,真正能耐心看的恐怕就很少了,耐心看的裡面能看懂或者是能認真坐下來去了解那堆生僻典故字詞的人是少之又少,能理解作者思想內涵,懂得那首詩裡面美學價值的人就更加少了,所以說詩詞之所以小眾,也是這個道理。
再加上現在網路這麼發達,誰都可以評詩(說不定小區門口的保安王大爺,美容院的張阿姨和很多著名大學的教授一起評論了那位題主的詩呢),所以渾水摸魚的人也不少,裡面有厲害的,也有很廢物的,選什麼樣的評論來看來接受來學習是很重要的能力。
寫詩寫詞說白了是個人的問題,向現代人取經還不如去學古人呢,有這功夫還不如多看看書好,咱認認真真的看個集子下來的收穫肯定比坐電腦前面幾天好的多,肯認真弄的話就會發現以前覺得有辣么多生僻的典故其實都是自己看書讀書不夠的原因,真正生僻的大部分都是什麼志怪啊,佛道啊裡面的,那種也是因人而異。


推薦閱讀:

封神演義里黃飛虎為代表的不會道術的純體術角色竟能在封神世界裡混那麼好?他們上陣的價值何在?
同樣是寫愛情故事,為什麼張愛玲和瓊瑤的文學地位不一樣?
《鹿鼎記》中的關鍵信物《四十二章經》究竟是什麼?
我國當代文學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誰?

TAG:文學 | 漢語 | 詩詞 | 詩詞賞析 | 詩詞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