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殲10把機翼設計得那麼低?



殲一10戰鬥機採用了鴨式氣動布局,這在我國研製成功的戰鬥機中還是首次。在世界戰鬥機的大家庭中,有一些比較先進的戰鬥機也採用了類似的布局,如瑞典的Saab一37「雷」、JAS 39,法國的「幻影」ⅢNG、「幻影」4000、「陣風」,以色列的「幼獅」C2以及西歐四國合作研製的EF2000「颱風」等等。

殲一10的主翼為面積較大的、後緣略帶前掠的三角翼。在主翼上方不遠處的前機身兩側布置了一對鴨式前翼,其構形是非常典型的近距耦合鴨式氣動布局。由此可以看出,殲一10戰鬥機所採用的氣動布局是與世界先進航空技術潮流合拍的。另外,殲一10的機翼與機身之間的過渡區明顯採用了翼身融合體設計,不但「浸潤」面積小、阻力小、雷達反射截面積小,還大大增強了結構,擴大了機內容積。

毫無疑問,採用了近距耦合鴨式布局、翼身融合體、電傳操縱系統、可調式腹部進氣道等先進技術的殲一10戰鬥機,僅僅從氣動特性的角度看,就會是一架最大升力係數大、可用配平升力係數大、翼載荷小、超聲速阻力小、中低空機動性能好、外掛能力強、起降滑跑距離短的優秀機型,完全可以躋身於世界先進戰鬥機的行列。


小小防務觀察來回答,喜歡請關注作者。這是採用近耦合鴨式布局造成的。

殲-10用的是近耦合鴨式布局。殲-10採用鴨式布局,翼身融合。通過精心設計主翼與機身中部結合處的曲面,既增加了機內容積(用於載油、裝備,以及為爾後發展預留空間),也有效利用了它帶來的空氣動力增升效果。主翼後部機身兩側沒有安排其他結構,這再次體現了翼身融合的設計理念,只是在尾噴管前端機腹下加裝了兩片外斜腹鰭。這兩片腹鰭用於戰機大迎角飛行時,配合高大的垂直尾翼保持飛機的穩定性。它的「近耦合」特點可以使得鴨翼與機翼形成良好乾擾,大迎角時的升力提高,阻力變小。配合上主動控制技術,能緩解鴨 翼配平阻力、改善配平升力。與第三代戰鬥機典型的機翼+尾翼+邊條的常規布局相比,近耦合鴨式布局在低速空戰時表現區別不大。在對地攻擊時,兩者各有優點。但在保證超音速飛行性能方面,近耦合鴨式布局比常規布局有著一個巨大的優點——它不需要發動機非常強大,而這解決了當時中國發動機性能不足的最大戰鬥機科研難題(鴨翼加上大後掠三角翼形成更好的超音速氣動布局,最高速度變大。能夠形成有利的直接方向操縱力)殲-10藉助於這些設計,保證了超音速飛行性能和低速飛行性能的平衡,突出了超音速飛行時的優勢。


謝謝邀請,我試著回答一下,殲10飛機是鴨翼機身下進氣道布局,同類飛機的機翼布置的都比較低,如以色列的拉維、歐盟的狂風等。第一、飛機的鴨翼和機翼之間由於受氣流影響及渦的作用有一個配合,相互位置不能隨意搭配,是理論設計後由風洞試驗結果決定的,其實是一個必然結果。第二、鴨翼飛機也可以釆用高機翼,那樣就會加大飛機的鴨翼傾角,以利於機翼和鴨翼的配合,最終還是要風洞驗證。第三、概括地說,戰鬥機的機翼無非高、中、低三個位置,在先期探索中,各種位置都曾做了大量的風洞試驗研究,有大量的可行方案供參考,如果你看過歐美及俄羅斯的航展就會知道,就鴨翼、機翼、發動機三個部件組成而言,飛機布局五花八門,任何你能想到的布局方案都有真實飛機案例,而且都能飛,都在飛,歐美國家及飛行愛好者的探索無窮無盡,比我們的汽車改裝還要瘋狂,當然,我們的汽車改裝也是跟西方學的。第四,國人總有一個梗,抄襲,首先,飛機是抄不來的,我們是後來者,在方案階段肯定會借鑒成功經驗,何況國外已經探索了那麼多年,有那麼多成功案例即真實飛機,我們是後來者,怎麼可能不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其次,技術是有一定規律的,任何技術都是優缺點結合的,都要選優避害,因此,客觀上決定了選擇的必然性。再次,布局可以借鑒,技術上得實現,一架飛機上萬個零件,得全部國產(軍機是必須國產的,不像民機,機載設備可以全球採購)。要是借鑒個布局就能抄襲,我們為什麼不直接抄美國飛機,那不更先進?最後,還是一句話,打鐵還需自身硬,把自己做好,自信自強,不斷進步。


謝邀

不算回答,猜猜吧。

1、有別別的機型,伴隨著裝備初步國產化,總會聽到外部的另類聲音 山寨 山寨 山寨…,我認為殲-10就是我們的爭氣機,是國人的驕傲。

2、有利於氣動布局,壓低機翼在寬度不變的情況下,可增加機翼的面積,從而就增加了升力也就可以加大了載彈量。

3、較低的機翼,配合著獨道鴨翼設計,大大的提高了戰機的機動性,更有利於空中格鬥。好的戰機除了跑得遠打得准外,保生存也是重要指標,誰的機動性好,誰取勝的把握就越大。

4、還有補充的嗎,歡迎補充…


戰鬥機外形不僅僅是為了好看或者其他原因,這個外形是設計單位根據設計指標來確定總體布局,然後根據總體布局進行細節性設計,例如機翼狀態、位置等等,需要進行大量風洞試驗才能確定下來。

殲-10機翼設計這麼低,應該和它的鴨式布局有關,鴨式布局原理是利用前翼拉起脫體渦,然後利用渦流對機體表面氣流進行補充和加強,推遲機翼氣流分離,從而提高機翼升力,渦流從生成到加強需要一個過程,這樣要求前翼和機翼有一定距離,為了控制飛機長度,只有機翼位置下移,EF-2000戰鬥機也是這樣設計


機翼比較低的話,相對高的,會比較不穩定,靈活,機動好。然後,鴨翼的緣故,要好好利用鴨翼產生的渦,位置不能太前,也不能太后,高了也不行。鴨翼產生的渦,剛好都能經過主機翼上表面,幫助產生升力。倆個機翼離得太近,機動性不好,太遠,利用不到前翼的渦。


殲-10採用鴨式布局,翼身融合。機翼是中單翼,但是使用了變彎度機翼,機翼顯得很低,變彎度機翼的作用是減少超音速飛行阻力。同時因為殲10是鴨式布局,最好的鴨式,是鴨翼與主翼之間有一定高度差,這樣鴨翼拉起的渦流才能正好打在主翼上。

同樣的鴨式布局看殲20,鴨翼上反,主翼下反,因為高度差不夠,鴨翼與主翼拉開一段距離,中間填上一段邊條。


推薦閱讀:

美國E-2D預警機有多先進?
為什麼清軍用弓箭打不過洋人的火槍?
為什麼其他上鏡的軍人影響力和受歡迎程度跟張召忠比相差很多?
長平之戰時,為什麼秦趙兩國都老老實實在長平對峙,而不去分兵攻擊對方其他軍事要地?
美國和蘇聯這麼強,為什麼都打不下一個小小的阿富汗?

TAG:殲-10 | 軍事 |